當前位置:首頁 » 密碼管理 » 新農保密碼忘記怎麼辦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新農保密碼忘記怎麼辦

發布時間: 2022-10-16 19:00:18

⑴ 農村社保卡密碼忘記了怎麼辦

法律分析:1.攜帶身份證和社保卡到社保卡發卡銀行的任一網點進行辦理,找工作人員幫忙重新設置社保卡銀行賬戶的密碼。

2.可以攜帶身份證和社保卡到當地的社保綜合業務辦理窗口,更改或者重置社保密碼。

3.可以撥打社保服務熱線12333,按照提示,接通人工服務,提供個人的社保信息後可以重新設置密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八條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服務,負責社會保險登記、個人權益記錄、社會保險待遇支付等工作。

⑵ 新農保卡密碼忘了怎麼辦

如果新農保卡忘記了密碼,可以攜帶本人的身份證及社保卡到發銀行進行密碼重置,如果連續輸入錯誤密碼造成鎖卡,也是需要身份證到當地的發卡銀行進行密碼重置。

⑶ 農村新農合卡的密碼忘了怎麼辦

農村新農合卡的密碼忘了,解決辦法如下:

1、首先,登錄當地的社保局網站。輸入賬號、錯誤的密碼、點擊個人,再點擊忘記密碼了。

⑷ 農村醫保卡密碼忘了去哪裡改

法律分析:農村醫保卡密碼忘了的修改方法:

1、醫保卡密碼忘記後是可以修改的。要注意你的卡是什麼部門發的。現在有兩種卡,有的地方是社保部門發的的社保卡,那麼帶上身份證去社保部門辦理密碼重置手續;如果是有銀聯標志的卡,那麼就是由銀行發出來然後通過社保部門再到你手上的,這樣的卡,你要到所在的銀行櫃台去辦理掛失和醫保卡密碼重置。

2、醫保卡密碼修改可以到當地社保局修改,可帶上身份證和醫保卡到戶籍所在地的醫保處進行密碼修改。

3、醫保卡密碼修改可以致電社保局電話12333,進行人工修改醫保卡密碼。也修改可以網上修改。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六條 國家對社會保險基金實行嚴格監管。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制度,保障社會保險基金安全、有效運行。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採取措施,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社會保險基金的監督。

⑸ 農村醫保卡密碼忘了怎麼辦

法律分析:如果忘記密碼,本人持身份證或社會保障卡(如他人代辦,還須出示代辦人身份證)到區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填寫《密碼查詢單》後查詢原密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第二十六條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待遇標准按照國家規定執行。

第二十八條 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葯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准以及急診、搶救的醫療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中支付。

⑹ 農村信用社社保密碼忘記了怎麼辦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10

⑺ 新農合密碼忘了怎麼查

新農合密碼忘了可以登錄當地的社保局網站查詢。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其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參保者出院後,將經患者本人簽字或蓋章的住院發票、出院記錄、費用清單、轉診證明及本人身份證復印件或戶籍證明繳本鄉鎮合管所,經審核後集中統一送交市農保業務管理中心。
參合農民持《新農合證》在定點機構門診治療,由定點醫療機構按《新農合證》家庭門診帳戶診帳戶現有的金額直接減免醫葯費用,超出部由參合農民自付。定點醫療機構應及時與農醫所進行結算。
參合農民在市、縣、鄉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的,由該定點醫療機構進行直補。由定點醫療機構對其發生的醫葯費用進行審核,按實施辦法規定標准墊付應補助金額。
參合農民在省級定點醫療機構和非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的,一律到鄉鎮農醫所補償。其住院醫療費用一次性在元以下(含元)的由鄉(鎮)農醫所審核報銷,元以上或對住院資料有疑問的由(鎮)農醫所審核後交縣農醫局復核批准後方可報銷。
申領補償時,需帶身份證、戶口本、《新農合證》)(此三證原件審核後復印存底)醫療機構的有效住院發票、出院小結(或病歷)、費用清單和轉診證明。
患門診大病(慢性病)的參合農民在規定時間(一般在每年7月和12月份),需帶身份證、戶口本、《新農合證》、門診發票及清單、門診病歷、檢查報告、二級甲等以上醫院或專科醫院的門診大病(慢性病)證明到鄉(鎮)農醫所辦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