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易經與現代科學
《易》之形而中與內時空之形而上</SPAN>時空是人類認識之生成方式,由於西方哲學及西化之中國哲學研究陷入形下性即時空主在性誤區,從而使時空成為哲學基本問題並導至哲學終結。主在性誤區產生於主體內時空與外時空之對立即內外時空之二元分離,是故如何使主體之內時空與外時空統一,不但是哲學問題而且也是科學問題。文獻表明,《易》以「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所承諾之「形而中者謂之人」以及「形而中主體之謂神」使內時空與外時空中和統一,並以主體之科學性把握,實現對內時空之形上性操作,從而以內時空之可操作性,超越外時空對主體生命之限定,解決了「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之終極關懷問題。是故就本體論而言,「窮理盡性」是終極關懷之客在性把握,「以至於命」是終極關懷之主在性中和。《易》以「生生」作為時空本在與主在之中和統一,和諧地把握了時空中和性,在時空本體性上給出了能與主體中和之本體論、主體論與價值論承諾與推定之統一,以《易》為理論形式實現了「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生生之謂易」《易》由此給出了「生生」之本體性以及主體必然自為於「生生」之價值取向。「生生」作為概念范疇,是本體之「生」與主體之生即在「生」上之中和統一,第一個「生」為本體論亦即「天命」之存在,第二個「生」是主體論之推定,是故謂之「生生」。由此可知「生生」概括了「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亦即「窮理」於「生生」、 「盡性」於「生生」、「至命」於「生生」,是故,《易》之「生生」中和貫通了所有存在因此也包括了人之存在本質及價值,此即孔子「萬物莫不欲長生而亞死,會心者而合作《易》,和之至也」,此「和」者,時空也,「之至」者,「生生」也。由此可見,人類存在之最高價值為「生生」,應當怎樣實現「生生」之「真善美」從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易》為此給出了具體推定,並且形成了嚴謹而一以貫之的《易》思想理論體系。因此,孔子於《論語》「述學」中所表述之「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即主體所「命」之「天」,是謂『生生』,第一個「生」字為天之「生」,第二個「生」字為主體所「命」而「生」之;「六十而耳順」,耳者,代詞也,所知「天命」之「生生」也;「順」者,學問之道「和」「順」以「生生」,是故孔子「晚而喜易」,之所以「喜易」者,「喜」以《易》和順「生生」者也。所謂「和之至也」,可以知也。顯然,無論易學史或現當代易學及中國哲學研究尚沒有涉及上述領域,甚至誤解重重。為此,《易》「和之至也」是以怎樣之理論推定在時空基本性上實現了本體與主體之中和並於「生生」上統一,是應當釐清之《易》學重要問題之一。由於《說卦傳》是《易》之思想綱領,其以「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實現了「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是故究其「和順」之所以,應當是易學研究之邏輯起點。
⑵ 《易經》對個人解決生活中的困惑有什麼作用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雖是儒家經典,但對醫家、兵家、道家、陰陽家、法家、縱橫家等等,都有很大的影響。
中華文化象一棵大樹,幾部經典,代代有人去注說,歷代不斷的豐富,而不錯亂,是很有意思的現象。
對於上面提到的問題,舉個例子,揚雄算是經學家吧,他照著易經的體制,寫了一部《太玄經》,九九八十一贊,對應《易》之八八六十四卦,有點玄學的味道。
所以,各各文化學派都會從《易經》中吸取營養,來闡發自己的觀點和主張。要說影響最大的當然是占卜家了。
(2)易經遺傳密碼是多少擴展閱讀:
《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據說文王善演周易,現今的周易就有文王的整理之功,從中可以看出文王的一些政治理念。
相傳在上古時,伏羲氏創造先天易(先天八卦),神農氏創造連山易(連山八卦),軒轅氏創造歸藏易(歸藏八卦)。後來,據說經過文王的悉心鑽研,將其規范化、條理化,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辭、爻辭,人稱《周易》。
它以簡單的圖像和數字,以陰和陽的對立變化,來闡述紛紜繁復的社會現象,顯示成千上萬直至無窮的數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簡示繁,充滿變化的特點。
⑶ 《易經》與人類生命覺醒的密碼
《易經》是至簡的大智慧,
其中隱含著生命的終極密碼。
易經從人與宇宙自然的和諧關系中,
揭示了生命獲得最高生存質量的秘密,
為迷失的現代人指出了生命的方向。
卦就是場,所有的事情都是場里的能量匯集發生的。熟悉了卦,就知道將要發生的事。(卦,第一感是人的靈的反應;第二感是智力體的反應;第三是肉體的反應)
人的陰陽場和環境的陰陽場是一體的存在,天地的生氣即陰陽,而這生氣到底是什麼?
1、思維是能量,思維力強的能量就朝她聚集,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現化成物質形式,也就是人們說的好風水。
2、人的思維、意念與漂浮在空間的能量結合,導致物質事物的出現。要想有好事出現,你就真心地說出好的念頭,同類相吸,相同頻率的能量就被吸引到一起。
3、宇宙能量是個巨大復制機,你發出一個指令,它就為你復制(生命人壽)你的真心可以和宇宙能量場溝通,你一定要來真正真心的東西,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
4、生命的核心——「一」,就是生氣,天地的生機,令萬物生生不息。生氣就是財氣!盛行了數千年的風水,一切的努力都圍繞這如何得生氣。
5、我們人體是由肉體和精神體兩大系統組成,在肉體的五臟外,人的精神還有五個藏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我們的元神、元氣、元神修養好了可以長生!
6、我們的肉體靠物質的食糧維系生存,精神體靠宇宙的生氣維系。人體的14條主脈上有384個主要的穴位,天地的生氣從穴位沿經絡傳導給五藏神。(外面的精神體吃天地的生氣吃得好,人就要健康聰明,智慧過人,料事如神,心想事成,就會大富大貴;精神體吃不飽生氣的人,沒精打采,有氣無力,生命能量級低一定是貧困交加。)
7、採集宇宙的生氣、能量補養元神、元氣的同時,由於這種生氣中帶有宇宙的全息,豐富的信息,人也就可以感應到超越時空的、未來將發生的事情,也就是俗話說的元神出竅,開天眼。把人提升到更高的能量世界,進入多維空間。
1、愛是普通人進入「一」的方便途徑,那個「一」的場是泰,是通過把人的心靈、肉體的氣脈都打通,真愛的能量十分巨大,引來旋風一樣的能量場,把人體小的病場破壞了,也就幫助人除了病根。
2、在愛中如何做就可以走入「一」的神性之門呢?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你」不應該存在,只有愛存在。要變成那個愛。愛撫你的愛人,要變成那個愛撫。吻,但是不要成為吻者,或是那個被吻的,要成為那個吻。完全忘掉再叫我,將再叫我融入行動里,深深進入那個行動,深入到那個行動者不存在。
3、「一」的境界是生命的核心。
4、生理的發泄,只是一般的性;而神聖的性,則是沒有性慾的念頭,只是藉助性行為對生命的深度探索。
5、大愛是長生不老葯。
6、泰卦是生命的理想境界,是富足的生命。
1、陰陽
①陰陽是《易經》的核心,也是風水的關鍵。
②陰陽場的布置,才是根本(一般講門、主、灶)
③住宅背後有靠山,前面有流水,山水可以藏風聚氣,在這個環境里居住,就可以享盡天地生氣,山水也是對陰陽。
④財位:大門的對角
2、命相
①住宅的卦位最好與主人的本命卦一致。
②同卦就是同場,相同的能量加在一起,就有加強的作用。
③所謂的吉,就是針對特定的卦位,處於生氣的上升狀態的位置;所謂的凶,就是生氣下降的位置。
④廁所放在東南的五鬼位,用以毒攻毒的手法避凶。
3、預警疾病和死亡
① 每個屬相,都有三個難關要過;如果三個難關,生命的三個坎兒合一的時候,往往就是上天說拿命來的時候,也就是人的壽數的大限所至。
②風水學里有一個忌諱叫對沖煞,就是來自對面方向直沖過來的能量的傷害。如果你的身體非常健康,內場非常好,天體轉來的傷害的能量你可以抵抗過去,抗過去了,就是躲過去了。否則。。。
4、 人必須尊重自然
① 所有的事情都是人的內場與自然宇宙的外場相互作用產生的。(真修行,可以凈化人身內在場,進而影響外在場,即能改變命運!)
② 學了《易經》的人就會明白,沒有純粹的偶然,一切偶然的事情背後都是必然。
③自然宇宙能量場是控制我們人類生命的主宰。(即有宇宙主、上帝、真主、佛、太上老君等不同稱謂,主體自然宇宙能量場是有生命的,冥冥中控制著一切!)
④風水,就是人們在選擇住宅時,如果讓自己生命能量場,與自然宇宙外場和諧銜接。
1、運氣是宇宙能量場決定的
①宇宙能量場才是萬物的主宰,操控著一切。宇宙能量的興衰變化,決定著人的運氣的興衰。
②而在四季,人的運氣也隨著季節變化,發生了一個由盛到衰,再由衰到盛的循環。
③在每個季節里,五行分別處於旺、相、休、囚、死五個不同的狀態
④當排出某時的「旺、相、休、囚、死」後,在根據某事某人的生肖屬命,判定他所屬的狀態,配以星象開合,陰陽流變,進行深入推導,可以得出一個大致結論。
2、 個人場的好壞也影響運氣
① 母子連心,說的也是母子連場,通過一個愛的心念,母子的場就相通了。
② 場壞了才有壞事發生。
3、 好運來自生氣
① 順天則生,逆天必亡
② 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是場作用的結果,人的運氣也不例外。
③ 風水講的就是人如很順應大自然的場,而順應則上升,就是走好運的時候
4、 運程推算的是天體運動
① 看一個人的運氣,其實是看天體在某一狀態所形成的特定的場,以及這個場給這個人帶來的影響。(所以道教觀天象,可以知禍福!踏罡步斗等法事可以轉運!就是熟知北斗七星等天體星座對人體有著重要的磁場影響力)
②人的運氣,是自然外場與內場的相互作用決定的,而外場處於主導地位。
③ 生物鍾是指生命、生命對外界周期性影響的一種節律性應答反映。
5、 大運小運的演算法
① 一個大運60年,每60年中又分成3個小運,20年一小運
② 人的運氣是宇宙能量場作用的結果,是「天」 定的。
人的運氣是宇宙能量場作用的結果,是「天」 定的。
③ 星體的運轉,在正中的星體起主導作用,與這個星體相對應的方位ihe人,就走大旺之運。
④ 本命卦是根據生辰八字起卦的,也就是出生的年、月、日、時;因為算命,實際是算自然場,是一個人呢降生時的場效應。
⑤5年一個輪回,其實是金、木、水、火、土五運各掌管一年的運氣。風水輪流轉,一是五星輪流,二是5年一個周期,一次重復,一次重復,就是這么個輪流發。
中醫是自然宇宙外場與人體內場之間協調的中介,也是人體的解剖系統和藏象系統之間平衡的中介。真正的中醫,就是人與自然之間的中介,人體的自然系統與精神系統的中介(中醫就是平衡人體陰陽場)。
1、用場治病的中醫
①《易經》的數,對應的是卦,卦對應的是場
②人是宇宙能量場的一部分,人是「小宇宙」,宇宙是「大身」
③抽簽很准、很靈。其實,就是你的能量場的反映
④中國的神醫用場的感應治病,最高層次的醫,是真正用神治病的醫生,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神醫
2、用「神」治病的中醫
①意念專注的自性、靈性、全神化一的場,是人類、宇宙中最健康、能量最大的場!
②能「玩氣」的,才是真正的中醫
3、風水裡的中醫
①易為大道,醫為小道,醫源自易
②風水是《易經》在方位上的具體運用
③先天八卦對疾病的影響最大。因為,人出生時的外場,恰逢五大行星中的對應的那個天體的磁場,這個磁場就會伴隨人一生。
④如果你的身心都非常健康,內場非常好,外場的邪氣進不來,內外就不相應,你的災難就可以躲過去
⑤人秉五行之氣而生,故與天之五行生死相關
4、《皇帝內經》中的風水
是你自己的心力,使你自己好起來。
1、一念感召
①男女的交合,與當時的時間、空間結合在一起的時空能量場;形成的天、地、人綜合的特定的場,新的生命就是在這個特定的場幻化出來的。
②她的念力就把她與她所期盼的能量場溝通了, 她和那個能量場變成一體的存在
③《易經》上的每個卦都是一個不同的場
④所有的事情都是能量場作用下產生的,與特定的能量場溝通,就可以感應到將要發生的事的先兆
⑤生命由神、氣、形三部分組成,形是指肉體,是有形的;而神、氣是無形的
⑥夫妻突發病,遠在千里外的子女可以感應到,就是生命場在發揮傳遞消息的作用
⑦奶奶能把孫子一念招來,是因為奶奶的願望一發出,宇宙中無數的漂浮的能量就在那一聲令下聚集。願望越強烈,能量就招得多、招得快,能量密集地打著團凝聚,終於以有形的形式出現。
2、誰來投胎
①每一個生命都不是「短命」,都經歷了多劫的輪回,扮演過多個人生的角色。
②每一個人的靈都是帶著前世記憶的,他來這一世的使命就是找到他的真我,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一切都是自然的。他生命的密碼,是他此生的人生劇本,在他出生的時候,已經安排好了。(生育嬰兒出生時特定時空能量場,很大程度影響一生的命運!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出生前「阿賴耶識」的植入,其中記載的遺傳密碼也影響人一生)
3、求子習俗,誠懇的力量
①求子的誠懇,還需要選擇適當的時間,要嚴格按照計劃行事,除了考慮大運小運的生克關系外,還要考慮父母和孩子之間五行的生克關系
②誠懇的能量,匯集成物質形式,得到了肉體的孩子
宇宙是由無形的能量和信息,從混沌無序的狀態逐步有序化、復雜化而生成基本粒子,生成無機物、有機物、生物、人等有形物。
人是由父精母卵生成合子,合子依據生物進化的模式,逐步發展演化而來的。
如不加以控制,人就會按合子中所帶信息,自然完成其順序,走過生長老死的全部過程。如能利用其中的修復和返還機制,就可以返老還童。
① 美國科學家海弗利克指出,人體細胞的分裂極限是50次,分裂的周期是2.4年,兩者相乘,人的壽命本來可以達到120歲
② 人要長生,就要效法日月的運動
③ 日是火,月是水;人身以血氣為水,以心神為火。把心火降下來,把氣血升上去,人的身體就處於和諧健康的姿態,保持長久,人就長壽。
1、 用意念操控能量
① 小周天是普遍的提升和轉化能量的手段
2、 保護能量的回春術
① 入靜、斷念、意念對性腺系統的控制,用以保護能量
② 海底穴可以阻塞能量遺漏的路徑
③ 生孩子是女人不老的秘方之一
3、 性腺是恢復青春的原動力
① 人體的許多生理功能都依賴於性能量
②性腺具有神聖的創造能力和組織生命的能力,是回復青春的原動力
4、 能量決定人的壽命
① 當您與一個比您的能量水準低的人接觸時,您的能量就會流失
② 睡眠可以使人的子午線出入口放鬆,宇宙能量才可以通過穴位注入體內,流遍全身經絡,深入到每個細胞;然而如果睡眠不好,這個自然充電的過程就會受阻礙,人體能量就不能得到正常補充或恢復。(為了防止能量流失,人體電池必須經常充電;正常的話,人體電池在睡眠中就自動充電了)
③ 性活動常常消耗人體電池,因為性活動引起高度興奮、緊張。緊張會使所有子午線上的能量進出口關閉,使身體失去接收能量的能力。
④ 人在睡醒後,一睜開眼就開始流失能量
時刻想著「我在」,這個單純的感覺本身,會創造出一個中心,一個如如不動寧靜的中心,一個自我主宰的內在中心,那是一個強大的內在力量。
一個成功的畫家,一個成功的演員,以及任何一個成功的人,都是在內心建立了這個堅強的心靈基石。所以,這個「寧靜中心」的建立,是走向成功的第一重要之事!
智慧是一種看破本質,化解難題的能力!
1、 苦根不盡,智慧難開
① 苦難、困難是通往智慧之路的起點
② 六祖慧能,大字不識,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開悟了
③ 無心,無念,人的精神就處在最大的能量場中
④ 所有的事情都是能量場的結果,心力強,調動能量的力量就大;而每吃一次苦,都是在磨練心性、鍛煉心力
2、智慧是要行解相應的
3、智慧在隨時的覺醒中增長
①只有當你的心靜下來,覺醒才變可能
②思考屬於過去和未來,當下沒有思考,當下只是你在
③大腦做的兩件事,或是當下的感受,或是分析思考,大腦在同一時間只能做一件事,絕對不能同時做兩件事
4、活在當下
① 守在當下一刻,是接近佛性的最佳捷徑
②全然一心,單純的人容易成功
③ 所謂「一」就是自然,道法自然,「一」就是道
④ 當下一刻,鮮活的感覺,是一切美好事物的生死線
⑷ 現代生活中的《易經》運用
現代生活中的《易經》運用
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之一,其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們具有優秀的文化。《易經》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一部經典,是各個時期的儒家、道家、兵法家以及化學、物理、數學等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都能使用的知識理論,也曾作為科舉取士的必修課程,被作官之人當作必讀之書。
優秀的文化則必然成為我們民族大眾的文化,一直以來,《易經》都貫穿在社會的知識階層,為人們所孰知。只是到了現代,這個民族文化的源頭不但漫漫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甚至在洋務運動以後被烙上了歪曲的印記,誤解《易經》是封建迷信的算命書、統治階級對人們思想進行管理控制的工具,從此在正統教育中消失。
《易經》是什麼呢?它有什麼么樣的偉大內容能夠讓海內外的歷史學者做出“《易經》是中華文化之活水源頭“的定論呢?下面,就讓我們由此打開中華文化根基的大門,進入博大精深的《易經》殿堂。
物理學家說《易經》是關於物理的理論;
數學家說它是本庸數學的模型;
天文學家說它是天體運行的規律;
歷史學家說它是歷史宗教的哲學理論;
生物學家說它是破解生命的密碼;
農業學家說它是農事作業的指導;
文學思想家說它是文字優美的範本;
命象占卜家說它是占筮預測的起源
……
自古至今,眾說紛紜,就如盲人摸象各言其說,好似一部無字天書,又好似是萬種學科的集成著作。
誰在用《易經》?
古今中外,中華民族乃至世界上歷代的先哲和精英的統治階層,都在秉承或者借鑒《易經》的思維模式和理論模型來治理社會和造福人類。 中華民族偉大的先哲學者創制、傳承和發展了《易經》,使得《易經》本身的理論體系不斷豐富全面,包羅萬象,博大精深。比如伏羲制先天卦、周文王演後天卦,又如孔子著《易傳》,再如朱熹對於《易經》理學的發展等。
中國歷代精英的統向統治階層尊崇、學習和應用《易經》,使得君王擁有的統治體系能夠穩定平衡,齊家修身,安邦治國。比如張良幫助漢高祖劉邦建立漢世之盛,又如徐茂公輔佐唐太宗李世民而成貞觀之治,再如劉伯溫幫助明太祖朱元璋開創大明之興等。
代代傳承的炎黃子孫參考、借鑒和依據《易經》,使得各個學科的思維模型日新月並,創新飛躍,造福人類。比如劉徽、祖沖之的.圓周率,又如《周裨算經》的勾股定理、蓋天學說(註:蓋天學說即是我國古代最早的宇宙結構學說),再如指南針、地動儀的發明等。
然而到了科技飛速發展的近現代,我們在常年的學術訪問和交流研究中,發現中國人自己研究和應用《易經》的狀態與古代大相徑庭,真正懂得其核心內涵的人少了,而能夠很好地講授這門課程的老師是少之又少。然而,現在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德國人,他們當中的很多社會精英,上至政府領導者和官員,下至尖端領域科學研究者,再至著名學者和大學教授等,都或多或少的對《易經》有所了解甚至潛心修習。
“八卦是東方科技史上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英國偉大科學家李約瑟博士對中國的《易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進而研究萊布尼茲的二位進制數學與中國《易經》相互關系後,對《易經》作出高度評價,他說:“我們看到萊布尼茲關於代數語言或數學語言的概念也是受到中國的影響,正如同《易經》的排列系預示二進制一樣。”李約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盛贊古代中國是“世界文明的搖籃”,並將《周易》稱為“萬有概念寶庫”。他曾經總結出中國有26種重大發明,傳入歐洲以後,推動了西方的產業革命。他指出:“中國的這些發明和發現往往超過了同時代的歐洲,特別是15世紀以前更是如此。”
布萊尼茨是德國啟蒙運動中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被稱為德國以及歐洲歷史上最後一個各學科的通才。他的邏輯推理不可謂不精妙,可是他卻說:“因為問題在於證實古代中國人的學說的價值以及古代中國人遠遠勝於近代人”。
“談到世界人類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歐洲哲學權威G-G.捷恩為英文版《易經》所寫的序言中如此論述,認為它“亘古常新,相距6000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而且與最新的原子論物理學有頗多相同的地方”。
“知識經濟正在改變著我們的時代,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帶給我們巨大沖擊的這次革命,實在受惠於中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易經》中包含的資訊理論思想,不僅啟發我們的科學家創造了計算機,而且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普通西方人日常生活的決策指南。”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查理·威爾海姆最近這樣評價《易經》對世界信息經濟的沖擊力。
克里斯多朵夫·巴特克曾經說:“易經令人驚奇地接近真理,更令人驚奇的是所有地球的生命秘密同易經的結構密吻”。六十四卦象嚴格地對應著遺傳密碼中六十四個脫氧核糖核酸(DNA)密碼因子。四對礆基(八個數)恰巧與四陰四陽的八卦吻合,而384個陰陽鍵,也與《周易》中384個陰陽爻嚴絲合縫。
諾貝爾獎獲得者——查理·威爾海姆(經濟學家)評價中國的《易經》:“知識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時代,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帶給我們巨大沖擊的這次革命,實在受惠於中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易經》中包含的資訊理論思想,不僅啟發我們的科學家創造了計算機,而且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普遍西方人日常生活的決策指南。”
物理學家、耗散結論的理論創始人普利高津(科學界公認的現代科學方法與傳統的創建人,對牛頓的機械綱領進行批判的第三階段主要代表人物)認為:“中國的思想對於那些想擴大西方科學的范圍和意義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來說,始終是啟迪的源泉。”(引言見普利高津著《從混沌到有序》)。
哲學權威榮格在英文版《易經》再版序中說:“談到世界人類的唯一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在科學方面,我們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後來的事實所推翻,唯獨中國的《易經》亘古常新,相延6000年之久仍然具有價值,而且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頗多相同的地方。”
;⑸ 《易經》是解開宇宙和人生密碼的智慧寶典
無極生有極,有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父子,有君臣,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措。太極之道,大而無其外,小而無其內。《易經》是華夏古聖先賢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智慧結晶,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眾經之首,「四書五經」之一,是中華民族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易經》是我國古代哲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一部經典巨著,歷來被尊稱為中華文化的網路全書。
《易經》也叫《周易》。《易經》的成書,「人更三聖,世歷三古」。三聖,即伏羲,文王和孔子。《易經》始作於伏羲,伏羲觀象於天,觀法於地,觀水、火、風、雷、山、澤,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遂作八卦。周文王被囚羑里,演易伏羲八卦即先天八卦為後天八卦,並將八卦推廣而為六十四卦;最後孔子作《易傳》,這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易經》。
孔子在他的《易傳》的《說卦傳》中講,乾坤就是父母,乾坤生三男三女,這就是八卦。父住西北,母住西南,長子住正東,長女住東南,次子住正北,次女住正南,少男住東北,少女住正西。
《易經》博大精深,廣大精微,包羅萬象,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儒道兩家,其思想體系無不出自《易經》——儒家學說以乾卦為起點,立論自強不息的剛健特性,以此推演對人生、對社會、對國家以至於對萬事萬物的看法;而道家學說以坤卦為起點,論說厚德載物的品性,以此推演對人生、社會、國家以至於對萬事萬物的看法。然乾極而陰生,坤極而陽至,說明物不可極,極則必反的道理。儒道雖立論不同,卻異曲而同工。中國教育權威高校——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也出自《周易》乾坤兩卦卦辭,即「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闢地概括了中國文化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辯證地處理方法,其實「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已經構成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易經》是一部探討變化的書,是一部古老而又神奇的智慧寶典,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易經》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在2014年開始招收「《易經》與預測學」碩士生,而在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也屢次出現關於《易經》方面的考題,201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將「《易經》與預測學」納入2019年博士生(全日制)招生計劃。此消息反映出,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政府人文社科方面的權威機構,已經重新審視「周易預測」的學術地位及影響,並將其納入學科建制,開始著力培養掌握周易預測的人才。《易經》作為預測學的研究方向,被列入「中國哲學」專業之下,首次出現在國家權威學府的招生計劃中。周易預測不再是某些人眼中江湖流傳的迷信騙術。
中國現代醫學、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等等,都是在《易經》知識體系中發展起來的。
長期以來,《易經》不僅僅被國人所看重,也被其它國家所推崇——韓國國旗的圖案(太極旗)和蒙古國國旗中的太極圖都出自《易經》。
十七世紀以來,《易經》還被譯成多種版本,走向了海外,引起了世界各國有識之士的高度重視,它不但推動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發展,也給西方文明體系提出了新的挑戰,注入了新的活力。
1626年,《周易》被法國傳教士金尼閣譯成拉丁文;19世紀30年代,法國傳教士雷孝思用拉丁文翻譯的第一部系統介紹《易經》的著作《中國最古的書》在巴黎出版。從此《易經》便走進了世界科學文化的殿堂,掀起了世界各地的易學熱潮,從此,中國思維便潛入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底蘊中。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黑格爾說:「《易經》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我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完全學透中國的《易經》。」
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盛贊古代中國是「世界文明的搖籃」,並將《周易》稱為「萬有概念寶庫」。
英國學者克里斯多朵夫·巴特克曾經說:「易經令人驚奇地接近真理,更令人驚奇的是所有地球的生命秘密同易經的結構密吻」。六十四卦象嚴格地對應著遺傳密碼中六十四個脫氧核糖核酸(DNA)密碼因子。四對礆基(八個數)恰巧與四陰四陽的八卦吻合,而384個陰陽鍵,與《周易》中384個陰陽爻嚴絲合縫。
丹麥量子物理學大師玻爾一生最得意的成就是發現了「並協原理」,這個原理與《易經》中的「陰陽互補」原理不謀而合,有著內在的深刻共通性。丹麥國王為了獎勵他的特殊貢獻,在授予他的榮譽勛章上設計了太極圖圖案。
1705年有人撰文稱:「中國人失去了六爻的真正意義,一位歐洲天才為他們重新發現了這一知識。」歐洲歷史上最後一個各學科的通才,德國啟蒙運動中偉大的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語言學家萊布尼茨,在1703年發表的《二進制運算的解釋》所用的例子里,便有伏羲先天八卦圖和0——7八個數字的二進製表示的對應。萊布尼茨將二進制看作「宇宙語言」,但他的二進制系統卻無法與後天八卦圖建立聯系,他只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八卦圖的內涵遠非二進制數系可以完全模擬。
萊布尼茨二進制的偉大意義,則被現代飛躍式發展的計算機科學和互聯網路所證實——它們的信息處理和傳輸,運用的正是二進製表示和演算法。
瑞士心理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受《易經》啟發,提出了具有重大理論價值的「同時性原理」。榮格指出,同時性原理除了可以從心理分析的案例中獲得佐證外,主要是《易經》提供了最為完美的理論基礎。他說:「像中國人這樣天賦異稟而又聰慧的民族,居然沒有發展出我們所謂的科學,這真是奇怪。」
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楊振寧從《易經》 的陰陽消長原理中得到啟發,發現了弱相互作用條件下的宇稱不守恆定律。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查理·威爾海姆評價中國的《易經》:「知識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時代,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帶給我們巨大沖擊的這次革命,實在受惠於中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易經》中包含的資訊理論思想,不僅啟發我們的科學家創造了計算機,而且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普遍西方人日常生活的決策指南。」
《易經》是解開宇宙和人生密碼的一部寶典,它的表達方式是八卦,核心是陰陽五行。陰陽,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中既對立又統一的兩種力量;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五種構成宇宙的基本物質。陰陽與五行屬於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即陰陽的內容是通過木火土金水物象反映出來的,五行屬於陰陽內容的存在形式。《易經》講的就是宇宙間五種事物的陰陽規律。
維護五行和陰陽平衡是《易經》的制勝法寶,是獲得萬物和諧和生命活力的根本。生命是由陰陽運動、陰陽氣化所產生。就拿人類來說,生命陰陽平衡的含義是臟腑平衡、寒熱平衡及氣血平衡。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寒為陰,熱為陽;血為陰,氣為陽。臟腑中肝、膽屬木,心臟、小腸、三焦屬火,脾、胃屬土,肺、大腸屬金,腎臟和膀胱屬水。如果人的臟腑陰陽能夠平衡,那麼人的氣血就充足,精力就充沛,五臟平安,六腑康泰,健康狀況就良好。
古人說:知命方能無憂。那要如何「知命」呢?人生命運都會在八字命局大運流年展現,八字包含人生方方面面的信息,可以從八字中准確預測出本人和親人在不同的大運中吉凶禍福的信息情況,而且可以准確定性具體的事情,同樣可以通過八字看居住的風水環境,這種居住環境也會直接影響人生的命運。
世間萬物都是變化著的,只有天道規律本身不變,所以事物變化必須遵循天道運行的規律。學《易經》就是為了掌握這種規律,應用這種規律,順應天道,順應自然,順天應人,趨吉避凶,把生活過得更美好!
⑹ 周易中的具體演算法~~~
50根取出一根不用。(還有49根。然後分為兩分,再從著兩份中取出一根放在一邊。這兩分應該總共48根,然後這兩份分別除4後的余數。一邊為1的話。另一邊一定為3,一邊為2的話。另一邊一定為2,一邊無余的話,另一邊也無余。這樣將兩邊的余數放到一邊。將手裡的兩份合並),這就叫一易,然後再重復上述括弧內過程。取一分二除四。如此三易,將剩下的合並後除4,得到的必定為6,7,8,9,這樣就得到了一爻。如此十八易得一卦。
註:如果余數無為4,也要一邊取出4根
⑺ 坤乾:趙培山發現周易系數
六十四卦系辭是周文王人為繫上去的,也就是說是人都可以重新系辭,人人皆堯舜。如果你有足夠的實力,超越周文王,任何人都可以重新系辭。這個事實,歷史經驗已經證明。
六十四卦系數是趙培山自然發現的,也就是說,不是任何人通過個人的努力就能再系數的,周易系數是自然之理,不是人為發明的,周易系數是自然而然的時空邏輯規律,是原本。
周易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發現是《周易》六十四卦天然系數,開創了《周易》易學研究的新領域,是易學研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發現,不是個人發明。(20220309)
六十四個卦象,對應六十四個「生物遺傳密碼」,而《易經》六十四卦排序,又對應生物遺傳基因的「DNA雙螺旋結構」。
更進一步,六十四個卦象可類萬事萬物,我們可以從卦象中解析出萬事萬物之運動狀態、趨勢和結局(包括股市行情),這就是說,「六十四卦」就是「萬事萬物共同的基因密碼」。
易經講陰陽規律,而萬事萬物法於陰陽,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
這個實際上就是《易經》六十四卦排序圖。曾經有很多人說,這個排序是錯誤的,是被傳承者故意打亂了順序亂排來忽悠後學者的。但我不這么看,孔夫子的《序卦傳》已經解釋了這個排序的道理。
而我把這樣排序的卦象鏈接起來後,發現它恰好就是生物遺傳基因里的「DNA」雙螺旋結構!這不是巧合,而是真相!
而邵雍的「六十四卦圓方圖」(有人說是陳摶所作),又是另一種含意。
⑻ 易經蘊藏指導人類知命改命密碼的天書
如果不認識天命,就不可能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孔子
蘇格拉底毫無疑問地相信「追隨爭論的方向」,但是他發現這種方嚮往往只會引出新的問題,如果這個方向不能讓他滿意,他就准備追隨其他的指南。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對待夢和神諭都非常認真,而且他習慣性地聽從一種內心的聲音,這種聲音比他知道的更多,他簡單地稱之為「上帝的聲音」。──多茲,希臘人與非理性主義
《 易經》在公元前1143年首次被記載為一本神諭之書----它的目的是為未知的問題提供答案。像塔羅牌或占星術之類的任何命令系統一樣,《易經》最終取決於對查詢者的主觀評價:它的功效是通過用符號術語感知和准確解釋個人經驗的能力來衡量的。
這是因為在《易經》中,我們處理的是一個內涵而不是外延系統:一種類似於夢境的象徵意象語言。榮格是易經的終身學者,他清楚地認識到這種聯系:《易經》由可讀的原型組成,它通常不僅呈現了實際情況的畫面,也呈現了未來的畫面,就像夢一樣。人們甚至可以把易經甲骨文定義為一個實驗性的夢。──C. G. Jung --Letters,August 24, 1960,榮格--信件,1960年8月24日
一個可行的系統表面上與另一個不同,經過仔細檢查,它們之間會有一致性。例如,如果我們發現,猶太密契喀巴拉和易經的符號在經驗上是正確的,那麼我們必須尋找一個更深層次的現實,把它們統一起來。既然它們都有效,那麼它們一定都指向同一個現實,盡管它們的符號乍一看似乎完全不同。
克勞利在《理論與實踐中的魔法》一書中多年前提出了這一重要觀點:易經是數學和哲學的形式。它的結構與猶太密契喀巴拉的結構是同源的;同一性是如此親密,以至於兩個表面上不同的系統的存在是對兩者真理的超驗證明。
《易經》是一種經驗上有效的方法,用以接觸更偉大的,或無意識的心靈的現實。《易經》由64個卦組成,包含384條不同的信息,代表了一個高度復雜的參照系——這個參照系允許比簡單的「是或不是」回答多一點的自由度,但仍然足以限制由希望和慾望激發的更狂熱的思考。
《易經》是一本提出命運如何生成的原理,又提出可行的解決命運之道的書。在這個認識上學《易經》,就不會把《易經》單純看做是個算命書,也不會單純看做是哲學書。因為它有功能,它的目標與佛經和聖經的目標是一致的。要把人類社會帶入一個覺醒與揚升的新世界。
《易經》的變易之道,是要讓我們明白生在這個陰陽世界一切是無常的,無常是苦。但是陰陽的世界一切都不是守恆的,可以變化的。當數極之時要主動求變,才可生存。
研究《易經》首先要知道變,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道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這就是所謂的「不學易者不能為將相」的道理。」,因為在這個時空當中,沒有一件事、一個物品、一種情況、一種思想是不變的,不可能不變,一定要變的。比如我們坐在這里,自現在坐下來的時候,就已經在變了,肯定會換另外一個位置,不可能永遠在這里。時間不同,環境不同,情感也不同,精神、心情也會不同。所以說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會在變中,非變不可,可以說只要我們看到的現象,就沒有不變的事物。
我們先要思考一下,面對生活中的變化你是主動的變體還是被動的?有人前一分鍾還活蹦亂跳的後一分鍾被撞死了。前一分鍾還窮困潦倒的後一分鍾中千萬大獎了。前一年還計劃幹上十年買房,後一年就被迫下崗了。如果自己是那個創造生活的主體,那麼應該可以隨心所欲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來什麼樣的生活。而事實上人是被生活的潮流卷著走的,是被動前進的,不然為什麼要算命預知未來趨吉避凶呢?
如果《易經》不是這樣一本闡述真理又提出可行的解決之道的書,幾千年來怎麼會迷住無數學子呢?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這段話出自《易經》系辭上傳第十一章。用現代語來翻譯這段話,它的意思是:孔子說,易經的作用是什麼呢?《易經》是闡述萬物生成的道理,引領天下人走光明大道,就是起了這樣一個作用而已。因為聖人知道萬物是如何生成和演變的,所以聖人能通解天下人的志願,以定立天下最大的功業,以斷除天下人的疑惑。
原理如果用科學來說,與量子物理所說的「量子糾結」非常相似。首先陰是代表靜止的、分裂的、微小的。量子就是微小的物質。科學家做的試驗是把兩個量子讓它們發生糾結,這好比讓陰陽發生交構一樣。然後就有幾十公里外的另一端出現與這邊其中一個量子完全相同的第三個量子。也就是說這邊的兩個量子其中之一分身為二了。
量子可以產生跨時空的糾結,那麼過去世的業力種子就可以與現在世發生糾結,可以引動過去的業因影響現在的命運。因此命運可以是宿命性。但現在所做的業力又成為來世的種子,所以命運也是可以改變的。如果過去種下的是五行相剋的種子,現在改為五行相生的種子,那麼來世就能體驗五行相生所帶來的好命運。
人體中最小的單位是細胞,細胞核中有儲存全部遺傳密碼的基因鏈。人的基因鏈稱為DNA,含有A、T、C、G 4個最基本的鹼基,組成大約30億個密碼的信息。
人類集中了全世界一大批頂尖的科學家,耗資數十億美元,經過十幾年不懈地努力,終於在本世紀初通過實驗室的基因測序,確定了人類DNA中23條染色體上的全部遺傳密碼,繪制出我們人體的全基因圖譜。這是人類科技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標志著人類的醫學開始進入基因時代。但是我們面對大約30億數量的遺傳密碼,就如同面對天書一樣難懂。這么巨大的信息,如果裝訂成書,足足可以裝滿一幢樓。
對於這部擁有30億字的天書,上面只有4個基本字母不斷重復,沒有任何標點符號。如果23對染色體是全書的23個章節,那麼我們甚至還不知道這些章節的順序,所以我們能讀懂的部分區區可數。由於64個密碼子的發現,使我們終於能解讀基因表達相關的20種氨基酸,從而知道參與我們生命活動的蛋白質所包含的多肽鏈密碼。然而即使弄清了DNA中的全部基因,我們也只能說僅僅讀懂了這部天書的3%。對於這部天書的餘下部分,人類的認知幾乎是零。
現在面對有著30億字數的人類全基因圖譜,為了盡快讀懂這部天書,使我們又想起了老祖宗流傳下來的那部天書。使我們感到驚訝的是,基因編碼的64個遺傳密碼子與《易經》中的六十四卦有著驚人的對應關系。這使我相信,要早日讀懂人類DNA這部天書,應當從另一部天書《易經》中去尋找訣竅。如果在基因的研究中,能整合東方人的思維,DNA中的許多疑團,特別是基因調控的方法會被早日揭示。這樣我們東方人在21世紀的這場生物革命中,就會擔當重要角色,並使人類更快步入基因時代。
⑼ 西方人怎麼品評易經的
中國人品評易經都沒幾個明白的,還能指望西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