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基因密碼
中國有句諺語:「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不同」,道理很簡單,就是說生命不僅是一
個遺傳、復制的重復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到了20世紀基因的密碼完全
破譯之後,「世界上從未出現過兩個性狀完全一樣的個體」這個顯而易見的事實便上升
到科學的高度而合乎邏輯地解釋為生命遺傳中的變異。
生命遺傳中的變異與基因突變密切相關,最先較為系統地闡述突變理論的人是19世
紀荷蘭學者德·弗里斯。早在1886年,弗里斯就開始用月見草進行遺傳與突變試驗,並
於1901年到1903年間發表了「突變」理論。在突變理論中,弗里斯認為,突變是不需要
經過中間過渡而突然出現的,而且突變一旦產生,便可能一代代遺傳下去。弗里斯把
「突變」定義為:
由種種原因而引起的基因結構和功能上的改變。弗里斯認識到,貯存生命遺傳信息
的使RNA的密碼「對號入座」,這樣就合成了各種不同性質的蛋白質。在蛋白質工廠核
糖體內,RNA合成蛋白質的工作效率相當驚人,有的每分鍾可以連接1500個氨基酸。
以上過程可以綜合為:遺傳信息由DNA流向RNA,再由RNA流向蛋白質。這一過程就
是遺傳學中的「中心法則」,這一法則最終闡明了DNA、RNA和蛋白質三者的關系。在遺
傳的「中心法則」被發現之後,科學家們又發現了一種新的情況,即在「逆轉錄酶」的
作用下,能夠發生以RNA為模板、合成DNA的逆轉錄現象,因此,他們認為,在蛋白質合
成的過程中,DNA能決定RNA,RNA也同樣可以決定DNA,再通過轉運RNA翻譯成蛋白質。
這一發現設置了一個至今未能解開的謎團:到底是先有DNA呢,還是先有RNA?此外,科
學家還發現,這種逆轉錄現象不只是少數病毒所特有,甚至在高級機體內也有可能存在。
據此,有人斷言,這種現象可能和生命的起源有些淵源。回日本東京大學育種科學研究
所孵化雞卵時,偶然發現了一隻兩股全有缺陷的小雞雛,而且它的左右兩爪都缺第三趾。
據了解,這只小雞雛雙親系統上從未出現過如此性狀,而且又不是近親繁殖的於代。這
只缺趾雞隨後茁壯成長,孵化185無後,它便開始提前產蛋,蛋重60克。它與品種內或
品種外的雄雞交配而生的後代中,一部分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缺趾現象。
自從建立了DNA的雙螺旋模型之後,人們都已經知道,當細胞進行分裂時,細胞中
所有的DNA都要進行復制,使每一個新細胞都能得到一套與原來細胞完全相同的DNA。在
大多數情況下,DNA的復制都能以嚴格的方式進行著,但是,偶爾也會出現差錯。舉例
說明,一條裂開的基因核昔酸鏈的鹼基順序.A-AA-A-,依據配對規律,新形成的核
苷酸鏈應當是一T-T-T-T一的鹼基順序與之匹配,但由於某種意外,一個帶C的核苷
酸投錯了位置,於是就形成了如下螺旋結構:.A.A.A.A.D雷ID-T-C-T-T一這
個錯誤的螺旋就封存於新形成的細胞中,當這個細胞再次分裂時,新復制的DNA中就出
現了一A-G-A-A一的鹼基順序。這就是基因突變的內在機理。
基因突變既可以給生物帶來好處,也可以給它們帶來壞處。如果突變給有機體帶來
了某種有利的因素,那麼,這個變異了的個體適應環境的能力就很強,成活的可能性就
比較大,而且極有可能將突變的性狀遺傳給後代。反之,這些個體常常會因為不適應生
存環境而死亡,甚至絕種。億萬年來,無數的生物都經歷了這樣的風風雨雨,在物競天
擇的天律下生滅繁衍,延伸著生命的漫漫長河。
在許多科學家看來,基因突變的價值遠不止於解釋生物世代遺傳性狀的改變導致生
物進化過程中的自然選擇,研究基因突變的誘因則對於改造生命具有現實意義。早在20
世紀初,一些科學家便開始利用自然界中的各種存在因?素,比如提高溫度、紫外線照
射以及化學物質處理等方法進行誘導突變實驗。此外,科學家還發現,生物體內有一些
化學物質在某些條件下會引起生物體的自然突變,這些化學物質被稱為誘變劑。1927年,
美國遺傳學家穆勤發現,用X射線照射果蠅精於,後代發生突變的個體數會大大增加。
同年,蘇聯學者斯塔德列爾用X射線和Y射線照射大麥和玉米種子也得到了類似的結論。
當人們掌握了人工誘發突變的方法以後,改造生命便成了一項時髦的科學活動。比如今
天人們熟知的無籽西瓜就是人工誘發突變的傑出成果。因此,作這樣的設想絕非是科學
家的異想天開:將來如果有一天人們能像使用手槍那樣地使用誘變劑,想讓哪個基因發
生突變,就用手槍的「子彈」射中哪個基因的「靶子」,那麼人們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
願來改造某些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生命了。當然,人類是否具有這樣的權利或者人類是
否願意為這種生命游戲制訂規則卻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❷ 人體有那幾大密碼
指紋 掌紋 唇紋 聲紋等
在40億年前地球的某一個地方的某一天,世界上第一個微小的生命誕生了,它是那樣微小,也許就附著在熱氣泡溫暖的表面上。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帶有一種信息。那是一種化學信息,它從古到今從未間斷過。最初的生命把這一信息傳給了下一代,一代接一代。經歷幾十億年,從最初的有機體,一直傳給了你和我。它就像一根線,把所有的生命連在一起。當然,現在的生命比原來復雜得多;但是,那個信息卻始終保存著,它就是我們人類的生命秘密。
這就是那個信息,它包含在我們稱之為DNA的小小化學分子里。您現在看到的這種形狀叫標准雙螺旋體。在下面的節目中,我們將要花很多時間來討論它,它在我們實際生命中到底是一個什麼的東西呢?讓我們看看專家是怎麼說的。
DNA是一種非常神秘、奇妙的分子,它包含了人類所有的生命信息,人類的未來,人類的遺傳信息,都在這裡面。這就是DNA。
它們是一串串非常長的分子。這些雙螺旋DNA,它看上去就像是一根細長的小棉線。
這些分子串實際上是從人的細胞——血液細胞,或是皮膚細胞——上採集下來的。
這個DNA不論取自哪個人,都可以從分析中判斷出這個人是否有得早老性痴呆症的可能,是否有得乳腺癌的徵兆。你還可以對另外2000多種診斷做出類似的判斷。雖然現在很多還不能夠,但將來一定會有的,顯然,生命的秘密就在這個試管中。
從DNA中我們發現了一些誰也沒有料想到的事情。如人的基因只是果蠅的兩倍。人們不禁要問:這怎麼可能呢?我們是這樣一種復雜而又偉大的生物,而果蠅只是果蠅而已。DNA還告訴我們,我們與蠕蟲和酵母的密切程度是很多人根本無法想像的。但是,對分子裡面的東西我們是怎麼讀出來的呢?
好,讓我們來看看。如果它是DNA,如果你轉動它使你能夠從恰當的角度觀察,你就會在中間部分看到像階梯一樣的東西。每一個階梯都由兩個鹼基組成:胞嘧啶和鳥嘌呤,或者胸腺嘧啶和腺嘌呤。它們總是成對出現,不是C和G,就是T和A。 這種成對出現的鹼基稱作鹼基對。它們構成了生命密碼,人類有30億個這樣的鹼基對。
為了向你展示這個分子的真正威力,我們從最微小的原子開始,逐漸放大,你可以看到它組成的A與T和C與G鹼基對,形成標準的雙螺旋結構。然後它開始了產生一個健康的嬰兒,這是一個神秘過程。
有意思的是人類的每一個嬰兒,在基因密碼方面與其他嬰兒都是99.9%完全相同。
所以,我們在基因方面,哪怕是最微小的一點差別都可能導致巨大的不同,如身高、體形、甚至才能和秉性方面的巨大差異;同時它也告訴人們為什麼人會有缺陷,什麼使我們生病。
「人體基因組工程」的工作就是為了對DNA中那些影響人類健康的細微差異進行破解。
早在1990年,全世界的科學家就開始了一項浩大的工程,這就是試圖解讀出人體DNA中總共30億對的A,T,G和C鹼基。據當時估計,這項工作至少需要15年才能完成。
之所以需要這么長的時間,是因為剛開始科學家為了讀出人體基因組的少數幾個字母就花了數年時間。
像找出引起囊性纖維變性的基因錯誤,科學家整整用了十年的時間。找到引起遺傳性慢性舞蹈病的基因也用了十年。而發現引起乳腺癌的基因整整用了十五年。一次只能找到一個字母,進展異常緩慢,有時還會出錯。
在確定DNA序列的鹼基字母時,我們是手工把字母標記寫在圖譜的邊上,然後轉到一張紙上,或把它輸入到計算機中。工作量大得驚人。
這還不是最困難的。這一部分,如果我們放大5萬倍,它實際上是一團DNA——染色體17。如果進一步放大看,你會發現有上億個A與C對和T與G對,但是其中只有約1%是有效的和重要的。這些是科學家們要找的基因。所以,在這個密集的原子團中的可能就存在著導致聾啞、癌症或白內障等疾病的基因。但它們在哪?太復雜了,科學家需要一張圖。但按照過去的速度,恐怕要很多年。
現在終於找到了省時的辦法,在過去的十年裡,這項工作開始計算機化,但這一項耗資巨大的工作和以前一天只解讀幾百個字母相比,用機器每秒鍾可以解讀一千個字母,效率大大提高,
這就是將來要寫到教科書里的東西。當推出基因組工程時,每一個人都深切地意識到他們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
了解這些零部件即破譯人體基因組的每一個字母之所以這么重要,其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在人體30億個鹼基對中,如果僅僅一個字母出錯將會帶來一些嚴重的後果。
❸ 平時所說的人類基因密碼,人類基因密碼到底是什麼
人類基因密碼終露尖尖一角
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常見差異圖譜公布,加速疾病和人類進化的研究
人類將探索的腳步邁向深海、地心,甚至宇宙的同時,探索自身奧秘的努力一直沒有停止。作為焦點的人類基因研究如今獲得了重大進展,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差異圖譜面世,
全圖繪制也即將大功告成。基因時代或許真的近在眼前了。
由美國、中國、日本等國200多位科學家參加的「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劃(HapMap)」日前取得階段成果,科學家於26日公布了第一階段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科學家說,這份描述人類基因組中最常見差異的圖譜,將大大促進疾病和人類進化的研究。
「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劃」於2002年開始啟動,由美國、中國、加拿大、英國、日本和奈及利亞六國科學家共同完成。科學家們計劃用三年時間繪制出人類基因組最常見差異的圖譜。他們在27日出版的新一期《自然》雜志上發表的論文,標志著這一工作的第一階段已完成。這一項目的第二階段成果,包含全基因組所有SNP(DNA鏈上單一鹼基對差異)的單體型圖譜也很快就要完成。
在三年的研究中,科學家們搜集了269名志願者的全基因組信息。從這些基因組數據中,科學家們發現了100多萬個常見SNP位點,標定了單體型「模塊」在DNA鏈上的「邊界」,並劃分了基因組上包含最常見DNA變異的10個區域。
該計劃負責人之一、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共同下屬的布羅德學院教授阿爾茨胡勒說,這是「醫學研究上劃時代的成就」。
新華
什麼人提供DNA樣本?
國際HapMap計劃分析祖先來自非洲、亞洲和歐洲人群的DNA樣品,統一使用這些DNA樣品可以使參與HapMap 計劃的研究人員確定世界人群中大多數常見的單體型。
由於人類的歷史,人類染色體中大多數常見的單體型在所有的人群中都存在。然而,任一確定單體型都可能在一個人群中常見,卻在另一個人群中不常見,而有些較新的單體型也許只在單一人群中存在。有效地選擇標簽SNP需要確定單體型,因而並需要確定單體型在多個群體中的頻率。另外,從多個人群中得到的遺傳數據將有助於研究疾病在不同族群的流行性。
用於HapMap項目的DNA樣品共來自270個人。奈及利亞伊巴丹市的約魯巴人提供了30組樣本,每組包括父母和他們的一個成年孩子(這樣的一組樣本被稱為一個三體〔trio〕家系);日本東京市和中國北京市各自提供了45個不相關個體的樣本;美國也提供了30個三體家系的樣本,這些樣本來自祖籍為歐洲西部和北部地區的美國居民。
網路鏈接
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劃
科研價值
差異的0.1% 救命的0.1%
人類基因組擁有大約32億對鹼基。不同的人基因組中鹼基對序列的99.9%都是一模一樣的,只有不到千分之一左右的序列有所不同。這些差異的主要形態,是被稱為「單核苷酸多態性」的DNA鏈上單一鹼基對差異(SNP)。這不到千分之一的差異不僅決定了人們是否易於得某些疾病,也決定了他們在身高、膚色和體型等方面的差異。
而「單體型」可以理解為構成DNA鏈的基本「模塊」,每個「模塊」包含有5000至2萬個鹼基對,具有特定的SNP變異方式,不同的「模塊」類型,就決定了基因組的不同變異態。
人類基因組的差異圖譜將成為一種有力工具,幫助尋找不同人易於發生病變的基因,使得基因治療方法更具針對性。比如,在糖尿病、早老性痴呆症、癌症等疾病的研究中,科學家可以利用這份「差異圖」,將患者與健康人全基因組的SNP進行比較,更高效地尋找與疾病相關的基因變異。
利用這份「差異圖」,還能更快地找到決定人們對葯物、毒物和環境因素產生不同反應的基因變異,醫生可以「對人下葯」,為不同基因型的患者開出最佳葯方,也可以為不同基因型的人確定最佳防病方案。
此外,人類基因組的「差異圖」還將揭示人類進化的線索。科學家們發現,人類的基因變異最多地發生在基因組的一部分「熱點」區域,研究這些變異頻率最高的「熱點」,將有助於研究人類在歷史和環境因素影響下逐步進化的過程。
「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劃」通過分析祖先來自非洲、亞洲和歐洲人群的DNA樣品,來確定世界人群中大多數常見的單體型。
❹ 什麼是基因密碼
基因密碼又稱密碼子、遺傳密碼子、三聯體密碼。指信使RNA(mRNA)分子上從5'端到3'端方向,由起始密碼子AUG開始,每三個核苷酸組成的三聯體。
它決定肽鏈上每一個氨基酸和各氨基酸的合成順序,以及蛋白質合成的起始、延伸和終止。遺傳密碼是一組規則,將DNA或RNA序列以三個核苷酸為一組的密碼子轉譯為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以用於蛋白質合成。
幾乎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樣的遺傳密碼,稱為標准遺傳密碼;即使是非細胞結構的病毒,它們也是使用標准遺傳密碼。但是也有少數生物使用一些稍微不同的遺傳密碼。
(4)人的基因密碼多少擴展閱讀:
遺傳密碼的發現是20世紀50年代的一項奇妙想像和嚴密論證的偉大結晶。mRNA由四種含有不同鹼基腺嘌呤(簡稱A)、尿嘧啶(簡稱U)、胞嘧啶(簡稱C)、鳥嘌呤(簡稱G)的核苷酸組成。最初科學家猜想,一個鹼基決定一種氨基酸,那就只能決定四種氨基酸,顯然不夠決定生物體內的二十種氨基酸。那麼二個鹼基結合在一起,決定一個氨基酸,就可決定十六種氨基酸,顯然還是不夠。
如果三個鹼基組合在一起決定一個氨基酸,則有六十四種組合方式(4 *4*4=64)。前蘇聯科學家喬治伽莫夫(George Gamow)最早指出需要以三個核酸一組才能為20個氨基酸編碼。克里克的實驗首次證明密碼子由三個DNA鹼基組成。
1961年,美國國家衛生院的海因里希 馬太(Heinrich Matthaei)與馬歇爾 沃倫尼倫伯格(Marshall Warren Nirenberg)在無細胞系統(Cell-free system)環境下,把一條只由尿嘧啶(U)組成的RNA轉釋成一條只有苯丙氨酸(Phe)的多肽,由此破解了首個密碼子(UUU -> Phe)。
隨後科拉納(Har Gobind Khorana)破解了其它密碼子,接著霍利(Robett W.Holley)發現了負責轉錄過程的tRNA。1968年,科拉納、霍利和尼倫伯格分享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❺ 地球上所有人的基因只有百分之0.01不同么
人類基因組圖譜表明,人與人之間基因密碼的相似程度高達99.99%,差異僅有0.01%。正是這0.01%的差異決定了人種與人種之間在外貌、身體形態和膚色、眼睛顏色等方面的差異。科學家現在還不能解釋那0.01%基因是否能決定體能的好壞,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同人種的人在生理和生化代謝方面肯定存在差異。
運動醫學的研究結果表明, 黑人軀干短,四肢長,上肢手大臂長,下肢大腿粗、小腿細,腳和腿肚之間有一個出色的力矩,臀部普遍翹起等等,這些都是他們的體能條件和特點。美國心理學家埃莉諾?梅特利雷對美國黑人進行了人體測量學研究。他用相同身高的不同人種進行比較,結果發現黑人的下肢總是更長些,尤其是小腿比其他人種都長。由於下肢長,黑人的重心也高於其他人種,重心高,穩定角減少,有利於快速靈活。小腿長對跑步有利,能夠使肢體末端獲得更大的線速度,有利於蹬地,以獲得更大的支撐反作用力。歐美學者的研究還發現,在體重與內臟器官同樣大小的情況下,黑人的骨骼比其他人種的骨骼長5厘米左右。我國的科研人員曾對古巴女排黑人運動員進行測試,她們的平均身高為1.789米,兩臂伸長為1.9米,最長者是2.02米。黑人身高兩臂伸長之比超過其他人種。這種體型的特點,使她們在球類、田徑、拳擊等項目上占絕對優勢,而在舉重、體操等項目卻處於劣勢。比如黑人選手在舉重時,手持重物舉到頭頂,修長的四肢是不利的。在這一點上,他們就大大不如黃色人種,因為黃種人的體型大都為圓筒體形,易於舉重發力。許多專家認為,臀部上翹,爆發力會很強,因此沖刺和彈跳能力就好。因為臀部上翹使臀部與腿部肌肉的長度增加,收縮時產生更大的力量。拉長後的肌肉還可以增加力對臀、腿部的作用時間黑人的腳部結構也與其他人種不同,一般人的腳趾中大拇趾最長,黑人則是第二腳趾最長,而且跟骨大,足弓高,加之腳底厚實多肉,使整個腳猶如一雙富有彈性的靴子。由於黑人的腳底肌肉發達,因此,其腳內肌肉強度就大。據科研人員測試,黑人的腳內肌肉強度為150-200公斤、黃種人為100公斤、白種人為50公斤。若以同樣的腿部蹬力作用於地面,黑人的彈力比白人高出3-4倍。因此,黑人在田徑場上,尤其是短跑中所向披靡。另外,黑人的跟鍵長。據測試,古巴女排黑人運動員的腳跟鍵平均長度為25.9 厘米,最長者為29厘米。
❻ 人體基因密碼是什麼
根據細胞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的研究成果證實,親代的遺傳特徵是通過生殖細胞果所攜帶的基因密碼傳遞給下一代。實際上,除了生植細胞之外,一切生物的體細胞里也有基因密碼存在,起著調節生命新陳代謝過程的作用。 人體里各種組織的每一個細胞都有一套基因密碼。基因密碼儲存在細胞核里的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的分子中。基因密碼通過(轉錄)合成出核糖核酸(簡稱RNA〕,RBA再合成出蛋白質,所合成出的蛋白質可以是催化細胞里新陳代謝過程的酶類,或是多肽激素等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質,從而由這些活性蛋白質進一步調控細胞的生命活動過程,以上所說的遺傳信息表達過程,被稱之為「中心法則」。 基因密碼是以三聯體形式存在於DNA分子中,以DNA為子中相鄰的三個鹼基代表一個密碼子。鹼是一共有四種,它們是腺嘌呤,烏漂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用英文字母A、G、C和T來表示。任何三個鹼基相鄰排列在DNA分子中,就形成一個三聯體密碼,一系列的三聯體密碼構成基因密碼。每一個三聯體密碼都具有一定意義,有的代表轉錄的起始,有的代表轉錄的終止,但是大多數三聯體密碼分別代表一種氨基酸的密碼。所以說,在DNA分子中有序排列的三聯體密碼子形成的基因密碼,是人類進化過程中,長期積累的生命活動進化的信息結晶。
❼ 什麼是基因密碼
人體里各種組織的每一個細胞都有一套基因密碼。基因密碼儲存在細胞核里的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的分子中。基因密碼通過(轉錄)合成出核糖核酸(簡稱RNA〕,RBA再合成出蛋白質,所合成出的蛋白質可以是催化細胞里新陳代謝過程的酶類,或是多肽激素等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質,從而由這些活性蛋白質進一步調控細胞的生命活動過程,以上所說的遺傳信息表達過程,被稱之為「中心法則」。
基因密碼是以三聯體形式存在於DNA分子中,以DNA為子中相鄰的三個鹼基代表一個密碼子。鹼是一共有四種,它們是腺嘌呤,烏漂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用英文字母A、G、C和T來表示。任何三個鹼基相鄰排列在DNA分子中,就形成一個三聯體密碼,一系列的三聯體密碼構成基因密碼。每一個三聯體密碼都具有一定意義,有的代表轉錄的起始,有的代表轉錄的終止,但是大多數三聯體密碼分別代表一種氨基酸的密碼。所以說,在DNA分子中有序排列的三聯體密碼子形成的基因密碼,是人類進化過程中,長期積累的生命活動進化的信息結晶。
❽ 人體基因組的大小約為多大
1、分析得知:全部人類基因組約有2.91Gbp,約有39000多個基因;平均的基因大小有27kbp;其中G+C含量偏低,僅佔38%,而2號染色體中G+C的含量最多;到目前仍有9%的鹼基對序列未被確定,19號染色體是含基因最豐富的染色體,而13號染色體含基因量最少等等(具體信息可參見cmbi 特別報道:生命科學的重大進展)。
2、目前已經發現和定位了26000多個功能基因,其中尚有42%的基因尚不知道功能,在已知基因中酶佔10.28%,核酸酶佔7.5%,信號傳導佔12.2%,轉錄因子佔6.0%,信號分子佔1.2%,受體分子佔5.3%,選擇性調節分子佔3.2%,等。發現並了解這些功能基因的作用對於基因功能和新葯的篩選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3、基因數量少得驚人:一些研究人員曾經預測人類約有14萬個基因,但Celera公司將人類基因總數定在2.6383萬到3.9114萬個之間,不超過40,000,只是線蟲或果蠅基因數量的兩倍,人有而鼠沒有的基因只有300個。如此少的基因數目,而能產生如此復雜的功能,說明基因組的大小和基因的數量在生命進化上可能不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也說明人類的基因較其他生物體更'有效',人類某些基因的功能和控制蛋白質產生的能力與其他生物的不同。這將對我們目前的許多觀念產生重大的挑戰,它為後基因組時代中生物醫學的發展提供新的非凡的機遇。但由於基因剪切,EST資料庫的重復以及一些技術和方法上的誤差,將來亦可能人類的基因數會多於4萬。
4、人類單核苷酸多態性的比例約為1/1250bp,不同人群僅有140萬個核苷酸差異,人與人之間99.99%的基因密碼是相同的。並且發現,來自不同人種的人比來自同一人種的人在基因上更為相似。在整個基因組序列中,人與人之間的變異僅為萬分之一,從而說明人類不同「種屬」之間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5、人類基因組中存在"熱點"和大片"荒漠"。 在染色體上有基因成簇密集分布的區域,也有大片的區域只有「無用DNA」 ——不包含或含有極少基因的成分。基因組上大約有1/4的區域沒有基因的片段。在所有的DNA中,只有1%-1.5%DNA能編碼蛋白,在人類基因組中98%以上序列都是所謂的「無用DNA」,分布著300多萬個長片斷重復序列。這些重復的「無用」序列,決不是無用的,它一定蘊含著人類基因的新功能和奧秘,包含著人類演化和差異的信息。經典分子生物學認為一個基因只能表達一種蛋白質,而人體中存在著非常復雜繁多的蛋白質,提示一個基因可以編碼多種蛋白質,蛋白質比基因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6、男性的基因突變率是女性的兩倍,而且大部分人類遺傳疾病是在Y染色體上進行的。所以,可能男性在人類的遺傳中起著更重要的作用。
7、人類基因組中大約有200多個基因是來自於插入人類祖先基因組的細菌基因。這種插入基因在無脊椎動物是很罕見的,說明是在人類進化晚期才插入我們基因組的。可能是在我們人類的免疫防禦系統建立起來前,寄生於機體中的細菌在共生過程中發生了與人類基因組的基因交換。
8、發現了大約一百四十萬個單核苷酸多態性,並進行了精確的定位,初步確定了30多種致病基因。隨著進一步分析,我們不僅可以確定遺傳病、腫瘤、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危害人類生命健康最嚴重疾病的致病基因,尋找出個體化的防治葯物和方法,同時對進一步了解人類的進化產生重大的作用。
9、人類基因組編碼的全套蛋白質(蛋白質組)比無脊椎動物編碼的蛋白質組更復雜。人類和其他脊椎動物重排了已有蛋白質的結構域,形成了新的結構。也就是說人類的進化和特徵不僅靠產生全新的蛋白質,更重要的是要靠重排和擴展已有的蛋白質,以實現蛋白質種類和功能的多樣性。有人推測一個基因平均可以編碼2-10種蛋白質,以適應人類復雜的功能。
❾ 請問什麼叫DNA密碼
現在,人們已基本上了解了遺傳是如何發生的。20世紀的生物學研究發現:人體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由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組成。已知在細胞核中有一種物質叫染色體,它主要由一些叫做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物質組成。
生物的遺傳物質存在於所有的細胞中,這種物質叫核酸。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每個核苷酸又由磷酸、核糖和鹼基構成。鹼基有五種,分別為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X)和尿嘧啶(U)。每個核苷酸只含有這五種鹼基中的一種。
單個的核苷酸連成一條鏈,兩條核苷酸鏈按一定的順序排列,然後再扭成「麻花」樣,就構成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分子結構。在這個結構中,每三個鹼基可以組成一個遺傳的「密碼」,而一個DNA上的鹼基多達幾百萬,所以每個DNA就是一個大大的遺傳密碼本,裡面所藏的遺傳信息多得數不清,這種DNA分子就存在於細胞核中的染色體上。它們會隨著細胞分裂傳遞遺傳密碼。
人的遺傳性狀由密碼來傳遞。人有10萬個基因,而每個基因是由密碼來決定的。人的基因中既有相同的部分,又有不同的部分。不同的部分決定人與人的區別,即人的多樣性。人的DNA共有30億個遺傳密碼,排列組成10萬個基因。
❿ 人體基因密碼是什麼
根據細胞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的研究成果證實,親代的遺傳特徵是通過生殖細胞果所攜帶的基因密碼傳遞給下一代。實際上,除了生植細胞之外,一切生物的體細胞里也有基因密碼存在,起著調節生命新陳代謝過程的作用。
人體里各種組織的每一個細胞都有一套基因密碼。基因密碼儲存在細胞核里的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的分子中。基因密碼通過(轉錄)合成出核糖核酸(簡稱RNA〕,RBA再合成出蛋白質,所合成出的蛋白質可以是催化細胞里新陳代謝過程的酶類,或是多肽激素等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質,從而由這些活性蛋白質進一步調控細胞的生命活動過程,以上所說的遺傳信息表達過程,被稱之為「中心法則」。
基因密碼是以三聯體形式存在於DNA分子中,以DNA為子中相鄰的三個鹼基代表一個密碼子。鹼是一共有四種,它們是腺嘌呤,烏漂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用英文字母A、G、C和T來表示。任何三個鹼基相鄰排列在DNA分子中,就形成一個三聯體密碼,一系列的三聯體密碼構成基因密碼。每一個三聯體密碼都具有一定意義,有的代表轉錄的起始,有的代表轉錄的終止,但是大多數三聯體密碼分別代表一種氨基酸的密碼。所以說,在DNA分子中有序排列的三聯體密碼子形成的基因密碼,是人類進化過程中,長期積累的生命活動進化的信息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