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每個E-mail地址裡面都有一個小老鼠符號@
確立了「@」在 E-MAIL 地址中一席之地的是美國電腦工程師雷.湯林森。他當時就職於美國國防部發展軍用網路 ARPANET(Internet的前身)的某電腦公司,1971 年他受命尋找一種電腦地址的格式,能讓用戶方便地發送電子郵件。由於「@」不會與人名產生重復,因此被選中。在 E-MAIL 地址格式中,「@」將人名與電腦地址分開,讓文件在網路中傳輸不會產生誤讀。「@」的發音和「at」有些類似,用在 E-MAIL 地址格式中正好表示「在…」的意思。
2. 密碼後面加一個小老鼠,小老鼠是什麼意思啊!是不是@這個啊!急需
就是這個。
3. 密碼小老鼠怎麼輸
小老鼠符號(@)可以使用英文輸入法Shift+2鍵輸入,也可以使用輸入法或Word插入,下面給出幾種輸入方法:
所需材料:英文輸入法、QQ五筆、Word。
一、最簡單的輸入方法就是在英文輸入法下按下「Shift鍵」,再按下「2鍵」即可輸入。
二、也可以使用輸入法的符號插入器進行輸入,這里以QQ五筆為例,點擊輸入法狀態欄上的「工具鍵」,彈出選項內點擊「符號」。選擇「標點符號」,然後點擊右側的「@」即可輸入。
4. 在郵箱地址中"小老鼠"是指什麼拜託了各位 謝謝
小老鼠"指的是 @ 讀音:艾特 @的由來: 湯姆林森是E時代我們不能忘記的人:就因為他選擇了@,伊妹兒產生了。早在1971年的時候湯姆林森就在研究一個程序,他想做到把某個程序的文件轉移協議與另外一個程序的發信和收信的功能結合起來,從而使一封信能從一台主機發送另外一台主機上,經過很多次的努力,他的第一個郵件誕生了。此時計算機剛剛通過阿帕網聯系起來。 湯姆林森為人非常謙虛,當人們問他第一封郵件上所寫的內容是什麼時候,他說他根本記不得,因為當時他實驗次數實在太多了。但在《吉尼斯世界記錄》上記下的湯姆林森的第一封郵件的內容是電腦鍵盤上的第三排字母,也就是QWERTYUIOP。歷史上第一個數字地址是tomlinson @ bbn tenexa,也就是湯姆林森的郵件地址。 很多人都問湯姆林森為什麼在那麼多的字元中看上了@時,他說為了將個人的名字和他所使用主機分開,他必須要設定一個標志,使得個人名字和主機分開,他說他一眼就看中了那個字元,就因為它的簡潔,所以湯姆林森說:「它在鍵盤上那麼顯眼的位置,我一眼就看中了它,我甚至沒有嘗試其他的字元。」
5. 鎖屏老鼠這他媽都幾點了
你好,我是風 (1065003346) ,軟體已發送 第一個軟體是鎖屏專家, 省心鎖屏軟體是掛機鎖中一款非常優秀的掛機並鎖屏的軟體,它可以設定鎖屏時間,鎖屏組合鍵,及電腦不操作多長時間自動鎖定,所有的設置保存以後無須再設置。電腦啟動時會同時啟動幫你管理你的電腦。它不但是一個鎖屏軟體也是當今最強大的掛機鎖,更是功能最多的掛機鎖屏工具,是當今最智能的掛機鎖。 智能掛機鎖軟體功能: 1 可以直接對電腦掛機鎖屏,輸入密碼後直接點擊鎖屏即可。 2 可以設置自動掛機鎖屏,一鍵鎖屏的熱鍵,鍵值26個字母都可以設置,選擇好你的熱鍵跟鍵值點擊確定即可,設定後你可以同時按下熱鍵及你設置的鍵值電腦就會被鎖定。 3 可以設置自動掛機鎖屏時間,你可以在這裡面設置你鎖屏的時間(如:中午12點是吃飯時間,那你可以設置12:00:00,這樣一到12點電腦會自動幫你鎖定),同時還可以設置多長時間用戶無操作鎖定電腦,設置好後點擊確定即可。 4 可以設置自動掛機鎖屏密碼,本軟體的默認密碼是123,用戶可以根據需要修改密碼,此密碼是解鎖密碼所以希望用戶務必記住此密碼。 5 所有設置都會保存,一次設定永久生效。 第二個是鎖滑鼠的, 該軟體可以鎖住「老鼠」,並可以是「老鼠」的使用設定一個密碼,是其他用戶不能隨便動「老鼠」,將「老鼠」牢牢鎖住,如果有人輸錯了,電腦將自動關機哦!!十分保險。
6. 電腦鍵盤小老鼠怎麼打
電腦鍵盤操作
F1 顯示當前程序或者windows的幫助內容。
F2 當你選中一個文件的話,這意味著「重命名」
F3 當你在桌面上的時候是打開「查找:所有文件」 對話框
F5 刷新
F10或ALT 激活當前程序的菜單欄
F11當你在打開網頁時,是隱藏側邊欄
F12在編輯好Excel 或Word文檔,可「另存為」
Backspace 如果在「另存為」或「打開」對話框中選中了某個文件夾,則打開上一級文件夾
Enter 對於許多選定命令代替單擊滑鼠
空格鍵 如果活動選項是復選框,則選中或清除該復選框
箭頭鍵 如果活動選項是一組選項按鈕,則選擇某個按鈕
windows鍵或CTRL+ESC 打開開始菜單
7. PTS網路鏈接機器人又稱「小老鼠」,它有什麼功能
「大腦記憶密碼」終於被解開,今天上午,在此項研究的所在地華東師范大學腦功能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研究的主持者之一林龍年博士為記者詳細介紹了破譯「密碼」的全過程。
觀察腦活動有了直觀「平台」
林龍年博士說,人類大腦是一個由約140億個神經元組成的繁復的神經網路。但過去我們只能間接地通過對人的行為的測試來觀測腦記憶的形成,即使像我們大家熟知的腦電圖、核磁共振等檢測儀器,也只能觀察到大腦活動的一個「籠統」情況。
如今他們的這項發現,就如同為人們觀察大腦活動搭建了一個直觀的「平台」,即通過檢測大腦編碼單元的活動狀態直接解讀大腦在學習過程中記憶的形成。
96根微電極插入小鼠「海馬」
林龍年問記者,你知道「海馬」嗎?這是一個與記憶密切相關的大腦結構,因其形似海馬而得名;它負責將人們新的經歷轉化為長期的記憶。海馬受損的病人會日復一日津津有味地閱讀同一張報紙,還總覺得自己是在看新聞(這一研究的另一位主持者錢卓,於1999年率研究小組,正是通過調節小鼠的海馬和前腦中的NR2B基因,在普林斯頓大學製造了著名的「聰明鼠」,揭示了學習與記憶過程中的重要分子機制)。
那麼,記憶在神經網路的層次上又是如何編碼的呢?換句話說,記憶在大腦中的物理形式是怎樣的呢?為了獲得這個對揭示大腦工作原理至關重要的答案,林龍年與錢卓一起,花了整整兩年,運用最新的高密度多通道在體記錄技術,以小鼠為對象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小鼠海馬腦區只有半粒米大小,為了盡可能多地觀測到單個神經元的活動情況,研究小組研製了世界上最輕巧的精細微電極推進器,把96根比頭發還細得多的微電極插入小鼠的海馬區域,成功地記錄到了多達幾百個神經元的活動情況傳統的方法在小鼠上只能記錄到幾個至二十幾個神經元。
「這一步非常重要,」林龍年博士介紹說,「假如只能觀察到幾個神經元,就談不上對神經元群體的編碼進行分析了。」
記憶如何「刻骨銘心」
接下來,研究人員設計了幾種新穎的行為模式來研究小鼠的神經編碼,一種是在特定環境中給小鼠背部突然吹上一陣冷風,就像武俠小說中描寫的在月黑風高之夜,一陣突如其來的嗖嗖陰風會使人頓感毛骨悚然一樣,小鼠對這樣的刺激會感到驚恐。
另一種有趣的模式是,把小鼠放在特製的小電梯中做自由落體下降,如同人們在乘坐的電梯突然失控墜落的過程中所獲得的記憶會刻骨銘心一樣,小鼠對這種極其刺激的經驗也會印象深刻。「由於這些經歷能夠產生令人難忘的記憶,我們猜想大腦中會有許多神經元參與這些記憶的編碼,因此我們希望通過巧妙的實驗設計與新記錄技術的結合,來探索和破譯大腦編碼的奧秘。」
其後的實驗觀察發現,小鼠的海馬區對這種驚嚇刺激果然有著各種各樣的放電反應,根據它們的反應特徵,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神經元組成了記憶編碼的神經網路單元。
更有意義的是,這些編碼單元通過它們的激活狀態可以把任何一種驚嚇經歷轉化成一串二進制數字,這種數字化的編碼形式使得科學家們能夠對不同的個體乃至不同種群動物的大腦編碼活動進行直接的比較和分析。在觀察到了這一有趣的編碼方式後,錢卓教授曾感慨地說:「大腦記憶系統這種精美的操作設計真令人嘆服!」
相關鏈接
「海馬」編碼方式人鼠一致
人腦和鼠腦乃至世界上大多數哺乳動物大腦的「海馬」,雖然神經元數量不同,但所用的編碼方式都是一樣的。由此,科學家們推測,人的大腦很有可能利用同樣的原理來完成記憶之外的其他高級認知功能,如情緒、思維、意識等。
林龍年41歲,華東師大「腦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所」副教授。華東師范大學生物學系博士畢業,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錢卓實驗室完成博士後工作。
2004年1月回國,主持教育部、上海市腦功能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神經編碼網路技術平台建設,擔任「大腦編碼分析實驗室」學科帶頭人。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學習記憶的神經編碼機制。主要運用在體記錄技術,從神經元網路活動水平研究大腦學習記憶過程中的群體神經元編碼規律。
錢卓43歲,美國波士頓大學華裔教授,現任華東師范大學腦功能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長江講座教授。他於1999年首創單個基因植入技術,通過把復制的老鼠NR2B基因植入老鼠胚胎,提高其學習與記憶能力,成功培育出首批「聰明鼠」,由此證明了NR2B基因是控制大腦學習和記憶的「開關」。這一成果被評為當年世界十大科技成就。
上海實驗室為破譯大腦是記憶密碼帶來可能
東方早報
人類的記憶到底在哪裡?它在大腦的哪個層面存在?它是如何獲得、鞏固並被回憶的?昨天,41歲的林龍年博士站在華東師大上海腦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所里宣布,他和美國波士頓大學的錢卓教授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了大腦記憶的編碼單元,這被認為是為解讀人類大腦密碼提供了可能性。
記憶在哪產生?
「我們在大腦神經元網路層面發現了記憶活動。」在進行了2年半的實驗研究後林龍年說,這個神經元網路層面的首個記憶研究成果,可能會對將來人類發現大腦秘密提供一把鑰匙。
大腦中的神經元網路活動直接決定人類行為。目前世界上對人腦的研究在底層的基因分子層面和突觸(神經元連接點)、神經元網路以及行為層面同步展開。
林龍年博士與錢卓博士一起,運用最新的高密度多通道在體記錄技術,以小鼠為對象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小鼠來自中科院實驗動物所,25元一隻。同時,他們還從美國采購了部分轉基因小鼠用於將來的比對研究。
研究小組研製了世界上最輕巧的精細微電極推進器,把96根比頭發還細得多的微電極插入小鼠的海馬區域,成功地記錄到了多達260個神經元的活動情況。在與記憶密切相關的大腦結構中,海馬(因其形似海馬而得名)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負責將人們新的經歷轉化為長期的記憶。小鼠海馬腦區只有半粒米大小,科學家們將實驗的探測區域放在海馬腦區的CA1細胞層,也就是信息的「輸出層」,這里大約有緊密排列的20萬至30萬個神經元。
「這一步非常重要。」林龍年博士介紹說,假如只能觀察到幾個神經元,就談不上對神經元群體的編碼進行分析了。而傳統的方法在小鼠上只能記錄到幾個至20幾個神經元。人類大腦是一個由約140億個神經元組成的繁復的神經網路。迄今為止,對大腦功能的解讀,就像在基因密碼破譯之前人們只能通過基因的表型間接了解遺傳信息一樣,腦科學家們目前只能通過對行為的測試來間接檢測記憶的形成。技術上的突破使科學家能夠通過檢測大腦編碼單元的活動狀態直接解讀大腦在學習過程中記憶的形成。
記憶怎樣產生?
一個事件帶來的驚恐、慌亂的記憶是怎麼產生的?技術條件成熟後,科學家們開始進行情景實驗收集大腦神經元的反應。「有些經歷能夠產生令人難忘的記憶,我們猜想大腦中會有許多神經元參與這些記憶的編碼。」錢卓博士說。
研究人員設計了幾種新穎的行為模式來研究小鼠的神經編碼,一種是在特定環境中給小鼠背部突然吹上一陣冷風。林龍年說就像武俠小說中描寫的在月黑風高之夜,一陣突如其來的嗖嗖陰風會使人頓感毛骨悚然一樣,小鼠對這樣的刺激會感到驚恐。它的神經元活動發生變化,有的變密集,有的變稀疏。把小鼠放在特製的小電梯中做自由落體下降,如同人們乘坐的電梯突然失控墜落的過程中所獲得的記憶會刻骨銘心一樣,小鼠對這種極其刺激的經驗也會印象深刻。
實驗觀察發現,在海馬的神經元網路中有許多神經元對這種驚嚇刺激有著各種各樣的放電反應,根據它們的反應特徵,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神經元組成了記憶編碼的神經網路單元(codingunits)。更有意義的是,這些編碼單元通過它們的激活狀態可以把任何一種驚嚇經歷轉化成一串二進制數字,這種數字化的編碼形式使得科學家們能夠對不同個體乃至不同種群動物的大腦編碼活動進行直接的比較和分析。
「我們認為大腦很有可能利用同樣的原理來完成其他一系列的高級認知功能。」錢卓博士說。
中美聯手破譯大腦記憶密碼
科學時報
華東師范大學腦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所林龍年副教授與美國波士頓大學錢卓教授(現任該校教育部長江講座教授、腦功能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在世界上首次發現大腦記憶的編碼單元與大腦密碼的解讀方法,這一重要研究成果即將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科學院院報》上。
美國《波士頓環球報》在4月12日對這項重要成果進行了全面報道。美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神經學家Tom Sudhof教授評價說:「肯定會對神經領域的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人類大腦是一個由約140億個神經元組成的繁復的神經網路。就像在基因密碼破譯之前人們只能通過基因的表型間接了解遺傳信息一樣,迄今為止,腦科學家們對大腦功能的解讀只能通過對行為的測試來間接檢測記憶的形成。此次突破使科學家有可能通過檢測大腦編碼單元的活動狀態,直接解讀大腦在學習過程中記憶的形成。
在與記憶密切相關的大腦結構中,「海馬」(因其形似海馬而得名)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負責將人們新的經歷轉化為長期的記憶。「海馬」受損的病人,對眼前剛經歷的事毫無記憶,這樣的病人會日復一日津津有味地閱讀同一張舊報紙,而自己還覺得是在看新聞。1999年,錢卓和其領導的研究小組正是通過調節小鼠的海馬和前腦中的NR2B基因,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製造了著名的「聰明鼠」,揭示了學習與記憶過程中的重要分子機制。
那麼,記憶在神經網路的層次上又是如何編碼的呢?換句話說,記憶在大腦中的物理形式是怎樣的呢?為了獲得這個對揭示大腦工作原理至關重要的答案,林龍年與錢卓一起運用最新的高密度多通道在體記錄技術,以小鼠為對象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小鼠海馬腦區只有半粒米大小,在它的CA1細胞層大約有緊密排列的20萬至30萬個神經元,為了盡可能多的觀測到單個神經元的活動情況,研究小組研製了世界上最輕巧的精細微電極推進器,把96根比頭發還細得多的微電極插入小鼠的海馬區域,成功地記錄到了多達幾百個神經元的活動情況,而傳統的方法在小鼠上只能記錄到幾個至二十幾個神經元。「這一步非常重要,」林龍年介紹說,「假如只能觀察到幾個神經元,就談不上是對神經元群體的編碼進行分析。」
接下來,研究人員設計了幾種新穎的行為模式來研究小鼠的神經編碼,一種是在特定環境中給小鼠背部突然吹上一陣冷風,小鼠對這樣的刺激會感到驚恐。另一種有趣的模式是,把小鼠放在特製的小電梯中做自由落體下降,小鼠對這種極其刺激的經驗也會印象深刻。「由於這些經歷能夠產生令人難忘的記憶,我們猜想大腦中會有許多神經元參與這些記憶的編碼,因此我們希望通過巧妙的實驗設計與新記錄技術的結合,來探索和破譯大腦編碼的奧秘。」錢卓說。
其後的實驗觀察發現,在海馬的神經元網路中有許多神經元對這種驚嚇刺激果然有著各種各樣的放電反應。根據它們的反應特徵,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神經元組成了記憶編碼的神經網路單元。更有意義的是,這些編碼單元通過它們的激活狀態可以把任何一種驚嚇經歷轉化成一串二進制數字,這種數字化的編碼形式使得科學家們能夠對不同的個體乃至不同種群動物的大腦編碼活動進行直接的比較和分析。
「大腦記憶系統這種精美的操作設計令人嘆服,我們認為大腦很有可能利用同樣的原理來完成其他一系列的高級認知功能。」錢卓說,「這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973』項目、教育部和上海市的支持,同時為華東師大腦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所今後在腦認知科學的前沿領域進行進一步探索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戴上一頂非常精密的「儀器帽」,就能在電腦顯示屏上清楚地「讀」出你在想什麼———這種科幻片中常常出現的情景,昨天就在華東師范大學腦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所上演。不過,戴「帽子」的是灰色小老鼠。
該研究所林龍年副教授與美國波士頓大學錢卓教授合作,在世界上首次發現了大腦記憶的編碼單元,並使人類能夠通過儀器監控直接看到大腦在學習過程中是如何形成記憶的。這一重要研究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
獲取大腦密碼小鼠主演「恐怖片」
為了獲取大腦記憶的「密碼」,科學家設計了一個簡單的「恐怖片」,讓幾只試驗用的小鼠充當主角。
首先在小鼠頭上戴一個特殊的「帽子」———這是研究小組研製出的世界上最輕巧的精細微電極推進器,96根比頭發絲細得多的微電極就插在小鼠大腦的海馬區域,這里是形成長久記憶的關鍵區域。這些微電極能夠記錄到小鼠260個腦神經元的活動情況,並將其顯示在電腦屏幕上。
然後,科學家設置了三個恐怖情節。一是「月黑風高夜」,就是在特定環境中給小鼠背部突然吹一股冷風,讓它毛骨悚然;二是「電梯失控下墜」,就是把小鼠放在特製的小電梯中,做自由落體下降,猛然著地;三是「地震刺激」,小鼠被放在特製小電梯中,然後電梯突然猛烈地左右搖晃。
「由於這些經歷能夠產生令人難忘的記憶,我們猜想大腦中會有許多神經元參與這些記憶的編碼,因此我們希望通過巧妙的實驗設計與新記錄技術的結合,來探索和破譯大腦編碼的奧秘。」錢卓博士說。
破譯大腦密碼「讀」懂小鼠所「思」
事實證明科學家的設想是有道理的。科學家們發現,小鼠每次經歷「險境」時,在海馬區域的許多神經元對這種驚嚇刺激果然有著各種各樣的放電反應。而且,研究人員發現,一小撮神經元能夠組成記憶編碼的神經網路單元(codingunits),對於相同的刺激,這一小搓神經元的反應基本相同;而對於另一些刺激,這一小搓神經元可能毫無反應。
很顯然,現在可以推斷出這些不同的神經網路單元可能對應不同的感受,但是,要真正「讀」懂這個小鼠的「想法」,難度非常大。林龍年也認為,要讀懂這些密碼是整個實驗中最艱難的部分。
科學家們通過這些編碼單元的激活與否,把每一種驚嚇經歷轉化成一串二進制數字,這種數字化的編碼形式使得科學家們能夠對不同的個體乃至不同種群動物的大腦編碼活動進行直接的比較和分析。
在分析了大量的神經元活動情況之後,林龍年和他的同事們終於「讀」懂了這個「天書」。他們現在已經可以根據小鼠神經元的活動情況,反推出當時小鼠是受到了哪種驚嚇刺激,正確率100%。
可適用於人類讀人類思維理論可行
雖然目前林龍年的實驗對象只是小鼠,但是,這為人類最終破解大腦的記憶密碼提供了一把鑰匙。因為人腦和鼠腦乃至世界上大多數哺乳動物大腦的「海馬」所用編碼方式都是一樣的,因此,科學家們推測,人的大腦很可能利用同樣的原理來完成記憶之外的其它高級認知功能。
這是否意味著,以後在人的腦袋上也戴一個同樣的機器「帽子」,然後我們就可以坐在電腦前「看」他在想些什麼?林龍年表示這從理論上來說是可能的,但從技術操作上難度太大。
首先,人類大腦有140億個神經元,目前最先進的儀器也只能讀到小鼠的260個神經元,所以要研發出一種能夠監控140億個神經元的「帽子」難度非常大。其次,這個「帽子」要戴到腦子裡面去,給人的大腦插上電極還有倫理和實際操作方面的困難。
人腦記憶破解可研製獨立思考機器人
林龍年表示,一旦人類大腦的記憶原理完全被破解,就可以據此研製出具有人類思維方式的機器人,他們能夠獨立思考,懂得聯想,甚至有情有義。這種前景讓人又喜又憂,可能是美麗的畫卷,也可能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當然,這種構想還非常遙遠,但卻再次證明了科學是把雙刃劍。
實驗現場
我聽到了小鼠的思考
「咔嗒、咔嗒———」這不是小鬧鍾的秒針走過的聲音,而是一隻灰色的小老鼠「思考」的聲音。記者昨天在林龍年副教授的實驗室中,通過儀器聽到了小鼠大腦神經元的活動聲,努力聽懂這種聲音,就是科學家們正在從事的研究項目。
小鼠頭上插著一個特製的精細微電極推進器,這是監控它大腦活動的「探頭」。為了幫小鼠「減負」,科學家在這個推進器上方系了一個老虎形狀的大氣球,免得壓得小鼠抬不起頭來。
這只小鼠正在自己的「窩」里玩玩具———幾個木製的汽車、娃娃。從顯示器上看,它的大腦神經元活動很平靜,「咔嗒咔嗒」的神經元活動聲也很均勻。這時,林龍年伸手過去,它機警地躲開,而顯示屏上顯示的神經元活動立即密集起來,很多原來未激活的神經元都活躍起來,「咔嗒」聲的節奏也有所變化。看來,小鼠對於敵人「入侵」產生了一些「想法」。
林龍年坦言,目前他們也沒有完全讀懂小鼠的心思,只有幾種特定的驚嚇情況能夠讀懂,而一些平和的情緒還有待研究。
虞亨嶷穹晰供皎琢士蝶昀愉繹章擁虛犖圓楫仄豹
8. 電腦鍵盤上的小老鼠字母怎麼打出來
按shift+(鍵盤上26字母上的2)
如圖
9. 《百變大偵探》鼠嚙電腦密碼是什麼
《百變大偵探》鼠嚙電腦密碼有兩個
一、204房間電腦密碼:261325;
二、205房間電腦密碼:yuanyue。
玩家需要通過閱讀劇本,代入所扮演的角色,在不同場景搜索出破案線索,過程中與其他玩家飆演技、實時語音聊天,互相指認來鎖定嫌疑人,最終投票找到真凶,還原故事真相。
(9)電腦密碼的小老鼠是什麼擴展閱讀:
百變大偵探將離
赤國君主莫離將迎娶先王獨女江陵,天下大喜。新婚之日,血賤新房,新娘失蹤,君主侍女著新服身死其中。一場十年之局,兄弟反目,先王的猝然崩逝,消失三年的公主重返故國。是恩仇笑泯,喜結連理,還是精心策劃,死生取一。
將離兇手:莫離
將離劇本殺故事背景
月初四,良辰吉日,宜婚嫁。
將離劇本殺人物介紹
江陵,女,赤國公主,先王獨女,容貌傾城
莫離,男,赤國君主,先主義子,不怒自威
蕭青,男,赤國蕭族的公子,溫潤有禮
研恭,男,君主莫離之心腹,沉默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