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華傳統詩詞中隱藏的文化密碼
「有人問小學生就開始學古詩詞是不是太早,我認為小學開始就已經太晚了。」於丹認為,任何小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都會對韻文有種天生的敏感,都會玩「你拍一我拍一」,都會唱童謠,都會說兒歌,而很多中國古詩詞也都恰恰有著類似童謠的內容。
「這些東西是耳濡目染,從小的時候陪伴一生成長的。小孩子從小的時候對於語言的記憶是非常深刻的。個人在語言上合轍押韻,有跌宕鏗鏘這種韻律之美,長大後對自己的語言表達,對於文字的熟悉,影響會特別深刻。」於丹表示。
古詩詞對小孩子是負擔?
於丹很小的時候,她的姥姥就教給她背很多古詩詞。至今於丹之所以可以出口成章旁徵博引,很大程度上就得益於當時的「童子功」。
「中國人之所以把《弟子規》、《三字經》歸為三個字一段,都是合轍押韻的,而小孩子對詩詞音律的認可幾乎是一種天性,這是一種特別尊重教育規律的做法。現在我們總說給孩子減負,是不要做填鴨式的灌輸。不要覺得背古詩詞是負擔,只要讓孩子玩著學,這些東西絲毫不是負擔.。」於丹強調。
小時背詩詞句句理解?
姥姥對於丹的教育方式如今也延續到於丹對自己子女的教育上。她的孩子自一兩歲起便開始背詩,其中當然免不了背錯詞、釋錯義的時候,於丹對此卻不以為意。
「小孩子背詩詞,不見得非要讓她理解,只要能讀出韻律之美就足夠了。你要允許她『胡說八道』,允許她隨便解釋,你要跟他一起玩。」
於丹自己的孩子自很小的時候起就開始背誦諸如《春江花月夜》、《蜀道難》這樣的長詩,而於丹不苛求的教育方式則最大限度保留並且延續了孩子對於詩歌的熱愛。
「她在三四歲的時候對詩歌表現出來的噴薄熱情和汪洋恣肆天馬行空的解釋,在她長大後你會覺得彌足珍貴,因為那是她的愛、她的本能、她的游戲天性。後來她上學以後仍然非常喜歡詩詞,這與她小時候的背詩習慣有很大關系。」於丹說。
於丹並不認為,我們的課本去掉了古詩詞就可以給小孩子減負。「讓小孩子熟悉韻文,在音階的跌宕中去觸摸母語,在對母語的情感依賴中逐漸理解內涵,這就是中國人激活自己血液中文化基因的道路。小學生多接觸些古詩詞,以後會看見它的好處。」於丹最後說。
那些陪伴我們長大的經典古詩詞
網友們關於經典古詩詞的一番熱議,也引發了很多網友的集體回憶:幾乎每個做過學生的人,都從課本上學過、誦讀過經典古詩詞、散文,那些充滿美感的作品,也留給很多人美好的回憶。
「60後」:
一句古文給他奮斗的動力
「60後」的施先生印象最深的是有幾首詩,「王安石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詩當時鼓勵我去堅強和進取」。施先生還喜歡王維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他喜歡王維的這種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意境。
「70後」:
愛背古詩詞 長大成「寫手」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袁小姐至今都還能背出小學三年級學的第一首古詩。「短短幾個字,卻如此傳神,讓我覺得太妙了。」袁小姐說,從小學起,背古詩就成了她的一大愛好,漸漸地,自己也愛上了寫作,如今,寫作更是成了她的職業。
「80後」:
因為喜歡武俠小說 愛上讀古詩詞
「80後」的韓林是個理科生,同時是個武俠小說迷,因為喜歡看武俠小說,他才愛上古詩詞。
「武俠小說中有很多與古詩詞相關的內容,如果不懂古詩詞,也還是可以看熱鬧,但是那種意境就要差很多。」韓林稱。為了更好地體會武俠小說的意境,他讀了很多古詩詞,「在我當時所在的理科班,也算上奇葩一朵了。」韓林自我調侃稱。如今,說起《醉翁亭記》、《岳陽樓記》、《江城子·密州出獵》這些古詩詞,翰林依然可以一口氣背出很多句。
「90後」:
不會幾句古詩 感覺「沒文化」
今年21歲的曼妮在廣州暨南大學讀大四。曼妮說,《甄嬛傳》播出後,同學之間說話都變得「文縐縐」的,如果不會幾句古詩詞,更是感覺自己在別的同學面前「沒文化」。於是,她重新去學了好些唐詩宋詞。「現在再背一遍,好像更能領會古人寫詩的意境,也發現古代文學真的是博大精深,別有一番韻味。」
❷ 宋詞解讀
我怒發沖冠,獨自登高憑欄,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我抬頭遠望天空一片高遠壯闊。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塵土,八千里經過多少風雲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洗雪。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發誓吃敵人的肉,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滿江紅》創作的具體時間應該是在岳飛入獄前不久。詞中有多處可以用來證明這一觀點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這兩句歷來是考證《滿江紅》作者問題最為關鍵的內容,但幾乎所有的解釋都不夠准確。認為《滿江紅》是岳飛所作的,都把時間定於岳飛第一次北伐,即岳飛30歲出頭時。如鄧廣銘先生就持此說。這一觀點其實是錯誤的,理由有五:
一是當時的岳飛無論就其閱歷資歷還是心境,根本不具備寫出像《滿江紅》那樣悲憤交加、氣勢磅礴的內涵與底氣。那時的岳飛正仕途輝煌躊躇滿志,怎麼可能滿腔悲憤「怒發沖冠」?怎麼可能覺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又何來氣度「待重頭收拾舊山河」?
二是岳飛當時對功名非常重視,並在其詩詞中經常有所流露。如寫於紹興二、三年秋屯駐江州時的《題翠岩寺》中「功名直欲鎮邊圻」,以後的《小重山》中「白首為功名」,表明當時岳飛頭發已白,仍然有心功名。直至紹興十年大破金軍前,岳飛在《寄浮圖慧海》中依然表明「功業要刊燕石上」。這些同期及以後的詩詞表明,當時的岳飛非常重視功名。
三是《滿江紅》一經問世即廣泛流傳,如此非同尋常之作,如果真是岳飛三十歲青雲直上之時所作,豈能就此湮沒不見蹤影?
四是不理解「三十」與「八千」。這是關鍵中的關鍵,幾乎所有研究此詞的學者都把「三十」看作是「三十歲」,因此認定此詞作於岳飛30歲出頭。實際上這里是指「三十年」,即三十年的功名。封建社會的功名是從幼時求學開始的,並非一出生就能追求的。岳飛自幼時習武讀書到入獄前,正好30年上下,是個約數。「八千」也是個約數,只是表示征戰路程的艱辛和漫長。
五是不理解「塵與土」與「雲和月」的含義。前者是指一錢不值,因為岳飛到入獄時才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歷來非常重視的功名原來毫無價值。後者是指竹籃打水,岳飛十年征戰,功毀一旦。如此,此二句就一目瞭然了:一生追求的功名其實一錢不值,一生漫長的征戰最後前功盡棄。
由此可以大致框定:《滿江紅》應該誕生在岳飛於紹興十年七月下旬奉詔被迫班師到入獄之間的一年多時間里。
「怒發沖冠」和「仰天長嘯」。此二句從未有人做過詳細考證,卻是界定《滿江紅》具體創作時間的重要依據之一。從字面看,顯示岳飛的憤怒到了極致。在那段時間里,岳飛究竟何時最為憤怒?在班師途中,岳飛撕心裂肺悲憤交加:「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隨後,岳飛又被剝奪了兵權,聽命於可恥屈辱的和談。但真正令岳飛「怒發沖冠」的,當是得知對自己的陷害之時。有位好心的部將設法通知正在廬山的岳飛關於王俊上告張憲「背叛」的消息。岳飛立刻明白這是「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從不許勝利到屈膝求和,再到陷害忠良,要加害自己,此時的岳飛終於忍不住「怒發沖冠」而「仰天長嘯」,應該是順理成章的。查張憲入獄應該是在紹興十一年九月上旬後,岳飛是十月上旬下廬山的。因此,《滿江紅》的誕生理當就在其間的二十多天里。
「瀟瀟雨歇」。此句亦從未有人考證,詩詞是情景交融的,「瀟雨」一詞詩人總是用來形容秋天的冷雨,「歇」顯然是指雨的斷斷續續。於是此句也就清楚了:秋雨綿綿時斷時續。此句既點明了作者是在秋雨中創作,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郁悶和沉重。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人們歷來總是把「等閑」看作虛詞,其實不然,它應該是岳飛當時真實處境的具體寫照。在此前數年岳飛所作的詞中,已有「白首為功名」,表明岳飛那時的頭發已經斑白。在隨後軍事上指揮的一系列重大戰役,以及在政治上受到的一系列沉重打擊,顯然在催白岳飛的頭發。因此,岳飛當然不甘心少年時就有的理想就此破滅。查岳飛一生征戰,三十歲時正忙得不可開交,談何「等閑」,唯獨到快四十歲時卻成為一個無職無權之人而被迫閑散在野,其內心之悲切和壯志之不已的激烈沖突可想而知。
上述考證表明,《滿江紅》的內容完全符合岳飛入獄前的年齡、心情和處境。
岳飛創作《滿江紅》的具體地點是在廬山東林寺,解讀的密碼,就隱藏在詞的字里行間
東林寺建於東晉大元九年(384年),南面廬山,北倚東林山,環合四抱,有如城廓,是佛教凈土宗(又稱蓮宗)的發源地。岳飛與廬山有不解之緣。紹興六年,岳飛因母亡守喪,岳母墳就在廬山。紹興七年,也因故回到廬山。岳飛與東林寺主持慧海關系非常密切,曾專門作詩《寄浮圖慧海》。《滿江紅》中有三處「密碼」可以用來界定其誕生地點就在東林寺。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歷來都公認《滿江紅》是登高而作,卻不知岳飛的具體所處,只得含糊解釋成某處高樓,其實當時岳飛就在東林寺,因為《滿江紅》的開篇就隱藏著創作地點的秘密。
廬山東林寺有一則著名的典故。東林寺門口有一條清澈的小溪,名虎溪,要進東林寺就必須經小溪上的虎溪橋。據傳說,東晉時東林寺主持慧遠在寺院深居簡出,人們稱之為「影不出山,跡不入俗」。他送客或散步,從不逾越寺門前的虎溪。如果過了虎溪,寺後山林中的神虎就會吼叫起來。有一次,慧遠與來訪的詩人陶淵明和道士陸修靜談得投機,送行時不覺過了虎溪橋,後山的神虎立刻就長吼不止,三人相視大笑。這個文壇佳話,稱為「虎溪三笑」,一直流傳至今。由於此虎是守寺護僧之神,因此在虎溪橋畔有一頭石虎怒目而視憑欄而踞。了解了虎溪橋畔的神虎和這則典故,就很容易看出,岳飛看著秋雨中威武不屈的石虎觸景生情,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了護國看家的神虎,眼看著趙構們「越界」而「仰天長嘯」,這才有後面的「飢餐胡虜肉」和「渴飲匈奴血」之詞。
《滿江紅》的詞韻隱藏著其誕生地點的第二個秘密。唐朝大詩人李白在游東林寺時有一首詩,名為《廬山東林寺夜懷》:我尋青蓮宇,獨往謝城闕。霜清東林鍾,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虛空,天樂鳴不歇。冥坐寂不動,大千入毫發。湛然冥真心,曠絕斷出沒。李白寫詩是抒懷,岳飛作詞也是抒懷,而且《滿江紅》正是步了《廬山東林寺夜懷》的韻,特別是「闕」、「月」和「歇」這三個押韻的字都是來自李白的詩。更能說明問題的是《滿江紅》中有「壯懷」與「壯志」。按理說,同一首詩詞中用兩個相同的字是犯忌的,因此比較少見。但李白的詩卻有「天香」與「天樂」。兩個「壯」對兩個「天」,顯然絕非巧合。而且,還能明顯看出《滿江紅》的「天闕」也應該是受到了李白兩個「天」的影響。
李白在東林寺還寫過另一首詩,名為《別東林寺僧》:「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
《滿江紅》中也可以看出追隨這首詩的痕跡。「憑欄處」正是「送客處」的模仿,「長嘯」無疑是「猿啼」的翻版。《滿江紅》中的神虎精神更是與李白「過虎溪」的畏懼形成鮮明比照。
「朝天(金)闕」。此句隱藏著解讀《滿江紅》誕生地點的第三個秘密。此句自《滿江紅》現世以來從未見有人作出過合乎邏輯的解釋,因為不了解其中也隱藏著一個東林寺的典故。
一般寺院的主殿稱為大雄寶殿,但東林寺的主殿稱「神運寶殿」。相傳慧遠初到廬山選擇結廬之處,認為東林寺址在叢林之中,無法結廬,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結廬。夜夢神告:「此處幽靜,足以棲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風拔樹。翌日該地化為平地,池中多盛良木,作為建寺之材。「神運」之名,由此而來。
有了這則典故和前述的鋪墊,此句就能理解了,其實很簡單,也很直白,就是在功成之日再來朝拜東林寺的「神運寶殿」,因為神是天神,「神運寶殿」就象徵著天上的宮闕。岳飛自比神虎,理當朝拜天闕。
還要解釋一下,此句為何歷來有「天」與「金」二說。很可能岳飛在奮筆疾書一氣呵成《滿江紅》之際,於最後收筆時有了點猶豫。他先用了「金」字,當然決不是朝拜皇帝的金鑾寶殿,而是朝拜金碧輝煌的神運寶殿。岳飛在詩詞中把佛像稱為「金仙」,如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廣德軍金沙寺壁題記》中的「陪僧僚謁金仙」。畢竟是身在佛寺,理當朝拜佛祖金身。但岳飛繼而又改為「天」字,一來以避深惡痛絕的「胡虜」之「金」,二來受李白的影響以映襯東林寺神運寶殿的典故,三來更能暗合自比的神虎形象。由於「天」與「金」在詞中的基本含義相通,就不能排除岳飛原作中的修改,而抄者忠於原詞照錄的可能。由於後來者在謄抄或刻錄時只能二選其一,於是有了「朝天闕」與「朝金闕」兩種版本。
《滿江紅》蘊含的典故,清楚地表明其誕生地就在廬山東林寺。
多少年來,人們研究《滿江紅》,為尋找岳飛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費盡周折而不得。對《滿江紅》的上述破解,終於使人看到了岳飛真實的內心世界
轉
❸ 宋詞密碼的統計方法
yixuan沒有過多的時間從《全宋詞》文本中做人工統計,於是想出一個土辦法。宋詞的句子都很短,最常見的詞語一般是兩三個字,比如「猶解嫁東風」這句話,可能的2字組合是「猶解」「解嫁」「嫁東」「東風」,3字組合是「猶解嫁」「解嫁東」「嫁東風」。如果把每句話可能的字的組合都列舉出來,就可以整體統計頻率了。根據這個思路,yixuan用R語言編出一個程序,統計出《全宋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100個詞語。
在「yixuan」貼出的高頻詞中,排在前面的分別是:
1、(無效字元)(1485)
2、東風(1382)
3、何處(1230)
4、人間(1202)
5、風流(857)
6、歸去(812)
7、春風(802)
8、西風(779)
9、歸來(771)
10、江南(765)
而裡面會有很多無意義字的組合,不過這類詞語本身的出現就是一個偶然,所以可以預期的是它們整體的頻數會很低,使用頻率極少。
❹ 馬未都唐詩宋詞密碼什麼時候發布
唐詩宋詞密碼出版時間並沒有公布,目前正在寫作中,馬未都2020年正月初五開始動筆寫書《唐詩宋詞密碼》(暫定名)。
計劃寫100篇,實際寫了110篇,共寫了112人。
以時代為背景,以詩人為主線,唐人66篇,宋人44篇,解析約300首詩詞,計40萬字。
馬老作為文物鑒賞界的泰斗,通過自身的學習和生活的閱歷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頗有建樹。
此次他閉關寫作,據說瘦了10斤,頭發長了一斤,用完了一堆筆芯,65歲依然筆耕不輟,傾注心血與中國文化,值得尊敬和學習!
此次《唐詩宋詞密碼》以其獨特的文筆把中華幾千年的文化精髓娓娓道來,讓讀者在閱讀中更輕松,清晰的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馬老鑒賞傳奇故事不勝枚舉,源於熱愛和鑽研,收復了很多流落於民間的文化瑰寶,為保護中華民族文化繼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和貢獻。
❺ 唐詩宋詞密碼何時出版
唐詩宋詞密碼出版時間並沒有公布,目前正在寫作中,馬未都2020年正月初五開始動筆寫書《唐詩宋詞密碼》(暫定名)。
計劃寫100篇,實際寫了110篇,共寫了112人。
以時代為背景,以詩人為主線,唐人66篇,宋人44篇,解析約300首詩詞,計40萬字。
馬老作為文物鑒賞界的泰斗,通過自身的學習和生活的閱歷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頗有建樹。
此次他閉關寫作,據說瘦了10斤,頭發長了一斤,用完了一堆筆芯,65歲依然筆耕不輟,傾注心血與中國文化,值得尊敬和學習!
此次《唐詩宋詞密碼》以其獨特的文筆把中華幾千年的文化精髓娓娓道來,讓讀者在閱讀中更輕松,清晰的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馬老鑒賞傳奇故事不勝枚舉,源於熱愛和鑽研,收復了很多流落於民間的文化瑰寶,為保護中華民族文化繼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和貢獻。
❻ 宋詞密碼的介紹
《宋詞密碼》以卷帙浩繁的宋詞為載體,試圖以一種跳出文本的言說方式,打開宋詞之門:以一種獨出機杼的讀史視角,完成對塵封歲月的深度掃描,讀出隱匿在其背後的世事流轉,滄桑變幻。
❼ 誰知道宋詞密碼排名第一的「無效」語詞是什麼
1 1485 21一笑 41深處 61一片 81不是
2東風 22黃昏 42時節 62桃李 82時候
3何處 23當年 43平生 63人生 83腸斷
4人間 24天涯 44凄涼 64十分 84富貴
5風流 25相逢 45春色 65心事 85蓬萊
6歸去 26芳草 46匆匆 66黃花 86昨夜
7春風 27尊前 47功名 67一聲 87行人
8西風 28一枝 48一點 68佳人 88今夜
9歸來 29風雨 49無限 69長安 89誰知
10江南 30流水 50今日 70東君 90不似
11相思 31依舊 51天上 71斷腸 91江上
12梅花 32風吹 52楊柳 72而今 92悠悠
13千里 33風月 53西湖 73鴛鴦 93幾度
14回首 34多情 54桃花 74為誰 94青山
15明月 35故人 55扁舟 75十年 95何時
16多少 36當時 56消息 76去年 96天氣
17如今 37無人 57憔悴 77少年 97惟有
18闌干 38斜陽 58何事 78海棠 98一曲
19年年 39不知 59芙蓉 79寂寞 99月明
20萬里 40不見 60神仙 80無情 100往事
❽ 宋詞密碼的內容簡介
宋朝,中國封建文人的黃金時代,盡管其重文輕武的國策,使宋人經歷了太多的蹂躪之苦,黍離之悲,但也正因如此,才形成了有宋一代詞人特有的文化心理。他們,用一個個靈動的詞牌,一組組或清雄頓挫,或綺麗婉約的長短句,構築起了一道巍峨聳峙的文化峰巒。
❾ 宋詞密碼怎麼用
找密碼把數字隨機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