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帽兒胡同的胡同特色
帽兒胡同,位於北京老城區鼓樓和地安門之間,東城區交道口地區,東連南鑼鼓巷,西接北京的龍脈地安門中軸線,是北京倖存的25片胡同保護區中的一條非常著名的胡同,是當今北京城十大胡同之一,排行第四。 有著百年歷史的帽兒胡同雖然經歷了歲月蠶食,但胡同依然保存著原來的風貌。
帽兒胡同,呈東西走向,全長585米,寬7米。帽兒胡同兩端與繁華熱鬧的大街相接,內里不時有各色轎車穿梭,濃密的林陰道下,時尚的跑車與古老的三輪車交錯行駛在紅門灰牆間,隱隱中透著帽兒胡同的非凡地位。 四合院
帽兒胡同現存的四合院 帽兒胡同位於東城區交道口地區。現存完好的四合院有:帽兒胡同5號、帽兒胡同9號(可園)、帽兒胡同11號(文煜宅)、帽兒胡同13號(馮國璋故居)、帽兒胡同21號(梓潼廟文昌宮遺址)、帽兒胡同37號(婉容故居)、帽兒胡同45號(清提督衙門、民國保安隊部)等。在帽兒胡同的開頭,還和有名的南鑼鼓巷相交,過去一點還有著名的菊兒胡同,當年的軍機首輔,大學士榮祿的府第就在那。尾上那邊有出名的煙袋胡同,曾經爬上去過的石獅還完好地擺放在11號門前,胡同,後海;老牆,綠樹;中國悠長濃厚的京味文化,便都融在了空氣里。
1號文昌廟(現僅存一塊劉墉題寫的御制碑),現為居民院。
5號院,靠近胡同東口,朱門黛瓦,是一所典型的清代四合院,但大門總是關得緊緊的。
13號院的門洞已經改為住家,在旁邊開了個門,從外面看不出院子里到底有多氣派,民國時期,北洋政府的總統馮國璋被迫下野後,曾在這里閑賦,一年後就在這所院子里病故。院子至今還保留著民國時期的建築。
乙38號為東城區少年美術館主要服務接待設施:38號為匯福達賓館;
乙43號為海麗舍茶館;幕府拉茲印度餐館;
45號院曾經是清朝的提督衙門、民國保安部,解放後,改為中央實驗話劇院,又在院子里蓋起了職工宿舍,上世紀80年代建的一座塔樓,與周圍的四合院顯得極不協調。當年的提督衙門早已盪然無存。
文煜宅
位於帽兒胡同7-13號,是一處由五座院落並聯而成的大宅第,佔地面積共11000平方米,規模廣闊,布局謹嚴,山池亭榭俱全,在現存的私家宅院中非常少見。這座宅院 中的「可園」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保護范圍包括其他四座宅院。
可園
落成於咸豐十一年(1861年)。南北長約97米,東西寬約26米,面積約4畝左右,分為前後兩院,前院中心為沼池,後院中心為假山,各自獨立,通過東部的長廊貫通。前後院各有一座正廳或正房位於正中位置,面南背北,並在西廂的位置上各有一座小廳,與東部的長廊相均衡。
可園建築均用灰色筒瓦,牆面以清水磚牆為主,未刷白粉,較為質朴。廳榭等均為紅柱,長廊為綠柱。梁枋上作蘇式彩畫,但並未滿鋪,僅在箍頭、枋心包袱位置加以裝飾。全園存在著明顯的中軸線和正廂觀念,布局疏朗有致,建築精巧大方,山石玲瓏,水池曲折,且有多株珍貴的松、槐、桑等古樹,整體至今保存尚好,是晚清北京私家園林的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胡同小學
北京市東城區帽兒胡同小學,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帽兒胡同17號3號
帽兒胡同小學始建於一九五零年十月,由房佩庭等幾位熱心教育的先生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 「新民小學」,專門招收沒上學的少年兒童。
1951年政府接收正式命名為「東城區帽兒胡同小學」。首任校長趙國衡。
1960年教育局選派第一位共產黨員紅軍長征時的「紅小鬼」劉萍同志〈女〉任校長。
1966年教育局選派一級教師胡燕華〈女〉接任校長。經歷「文化大革命」後,一九七八年由教育局委任張德忠接任書記兼校長。
2001年7月,周心悅因工作需要調入我校,同年底正式接任校長一職。
秘密電台
帽兒胡同2號,那裡曾經是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城工部秘密電台隱蔽地。 解放戰爭時期,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城工部在劉仁領導下,向北平城內派遣人員,設立秘密電台,其中一部就設在帽兒胡同2號。
負責帽兒胡同2號秘密電台的是地下黨員趙振民。趙振民原來在冀中軍分區工作,1943年被劉仁派到天津做地下工作,負責抄收延安新華社的明碼電報。1946年7月被派往北平擔任地下電台的報務員。
國民黨統治下的北平,對通訊器材管制很嚴。為了搞到器材,地下黨在西四北大街開了一家「龍雲電料行」。趙振民白天當伙計,晚上和另一名地下黨員李雪一起,組裝發報機。
地下電台工作紀律非常嚴格。報務員、譯電員和交通員的工作嚴格分開,雙方不接觸。報務員只負責收發電報。譯電員負責將電報譯成密碼,或把密碼譯成電文。電報一律密寫,交通員既不知道內容,也不知道電台在哪。取送電報都在胡同里進行。
1949年1月,國民黨北平守軍在東單廣場修建了臨時飛機場,解放軍就從城外用炮火轟擊。開始命中率低,地下電台及時將著彈點匯報給平津前線指揮部,炮兵據此修正彈道,終於用炮火封鎖了飛機場。地下電台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
馮國璋故居
馮國璋故居位於帽兒胡同11號,馮國璋生於清咸豐八年十二月四日(1859),卒於民國八年(1919)。字華符,河北河間縣人。
袁世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馮擔任直隸都督兼民政長,後任江蘇督軍,曾反對袁世凱稱帝。1916年10月經國會選舉為中華民國副總統。1917年張勛復辟失敗後,馮以副總統代理大總統,1918年去職。
故居原是一組較大規模的具有清代建築風格的大宅園,現已分開。西為住宅,東為下房,中為花園,構成一座氣勢宏大的建築整體。現存的11號院,原為住宅的主要部分,坐北朝南,共分五進院落。大門一間,兩旁有八字牆、上馬石。
清提督衙門、民國保安隊部:帽兒胡同45號。 即步兵統領衙門,俗稱九門提督,其職能是執掌京師治安,並協理部分刑名。
婉容故居
帽兒胡同35號、37號。溥儀妻婉容婚前的住所。 是婉容之曾祖父郭布羅長順所建。原只是較普通的住宅。婉容被冊封為皇後後,其父封為三等承恩公,該宅升格為承恩公府。作為後邸,加以擴建。西路四進院落。東路為三進院落。後院有假山、水池,東有家祠。西路正房即為婉容所居。正房五間內的隔扇、落地花罩雕縷精細。東院花廳裝修基本保存原狀,明間迎面牆滿嵌巨鏡一方,傳為婉容婚前演禮之處。
梓潼廟文昌宮
位於帽兒胡同21號。文昌帝君是文昌星與梓潼帝君合而為一的文教之神。文昌本為古星官名,是斗魁(魁星)之上六星的總稱。周、漢、晉以來,將文昌配於郊祀。梓潼帝君本為雷神,宋、元道士聲稱玉皇大帝命梓潼帝君掌管文昌府和人間祿籍。文昌星和梓潼帝君都被道教尊為主宰功名祿位之神,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將兩者合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故稱文昌帝君。文昌廟建於元順帝至正年間,清代嘉慶六年(1801)曾大修。文昌廟有山門、鍾鼓樓、魁光殿、桂香殿(祭文昌帝君)、御碑亭;還有關帝殿、財神殿、大悲殿,總計全廟大小殿堂樓屋89間。每年
春秋二祭(春祭在二月三日,相傳是日為文昌帝君生日),規模儀禮如關帝廟。文昌廟原來只有道士,後遂以和尚為首,廟內和尚屬佛教華嚴宗(賢首宗)。辛亥革命後,文昌廟停止祭祀活動。廟址前半部現為帽兒胡同小學。《明御制護國文昌帝君廟舊碑》仍立院內,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其他景觀
胡同路南從北大小東門遷來的「那裡」酒吧,酒吧店堂借鑒了四合院天井的建築手法,來酒吧的多是年輕人,還有一些老外,泊來的酒吧與古老的胡同兩種不同背景的文化在這里和平共處。
胡同的西口就是什剎海後門橋,旁邊的火神廟與帽兒胡同隔著一條馬路,向右轉彎迎面是高聳的鼓樓。地安門大街車水馬龍,商店林立嘈雜喧鬧,與靜靜的胡同形成強烈的反差。早年的火神廟香火興旺的時候,曾經吸引眾多善男信女虔誠地前來燒香拜佛。回過頭再看一眼古樸的帽兒胡同,真希望它再活100年,為後人留下歷史的見證,因為它是北京人的根,是北京這個古老文明城市的魂。
國家話劇院位於帽兒胡同45號,因拆遷,於2011年遷往廣安門外甘石橋305號。 帽兒胡同舊跡多、名人多、故事多。 帽兒胡同5號、6號、7號(今7號、9號、11號、13號、15號)原來是兩個宅第連成的一組建築群,東、西兩個宅子各有一個花園。東園就是可園。可園是清光緒年間武英殿大學士文煜的私家花園,是個仿蘇州拙政園、獅子林的大四合院。全園南北長不過100米,東西寬不過30米。園雖小,但極可人意,故名「可園」。
馮國璋
馮國璋當民國代總統時,從文家買下了這兩處宅子。1918年馮國璋下台後,就困居在帽兒胡同。1919年12月28日,因傷寒不治,馮國璋在帽兒胡同去世。經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批准,為馮國璋舉行了國葬,全國下半旗哀悼三天,在北京公祭一個月。後移靈至故鄉河北河間安葬。
馮國璋死後,他的家人將宅子的一部分(今帽兒胡同13號)出租給朱家溍的父親朱文鈞。1922年至1929年,朱家溍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光。
朱家溍
朱家溍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的第25世孫,當代著名學者、考古專家、清史專家、戲曲研究專家。其父朱文鈞早年留學英倫,是故宮博物院創始人;而他本人,則被喻為「文物界的國寶」,在文物收藏與鑒定方面的造詣堪與張伯駒比肩。
婉容
婉容大婚之前就住在這兒,俗稱娘娘府。 郭布羅·婉容的祖先是達斡爾族,屬正白旗,為清朝屢建殊勛。1906年婉容就生在帽兒胡同榮源府。
婉容的父親內務府大臣郭布羅·榮源是位開明人士,他主張女孩子應該和男孩子同樣接受教育。移居天津後,婉容就讀於一所美國教會學校,學英語,彈鋼琴,特別喜歡爵士音樂,容貌端莊秀美,清新脫俗,琴棋書畫無所不通。1922年婉容以家族勢力入選皇後,與溥儀完婚,時年17歲。
載濤貝勒負責總辦大婚典禮的一切事宜,議定大婚經費100萬兩。為了籌措這筆浩大開支,清室備文向民國政府追討歷年積欠的「優待費」,答復是「礙難照辦」。繼而向英國匯豐銀行抵押借款,將41箱金銀器皿、兩大木桶瓷器玉器,用11輛汽車運往東交民巷英國匯豐銀行。
1922年12月1日零時前後,迎娶婉容的鳳輿出宮,前往帽兒胡同,揭開了末代皇帝大婚的盛大典禮的序幕。
這一天,從帽兒胡同到皇後宮邸,沿途觀者數萬,軍警林立。汽車、馬車、洋車難以計數。迎親隊伍有步軍統領衙門馬隊、警察廳馬隊、保安馬隊、軍樂兩班……最後是皇後所乘的22抬金頂鳳輿及清室隨從。
1946年婉容病逝於吉林延吉監獄,時年40歲。
② 為什麼說解放戰爭時期是我黨情報工作發展的最高峰
本文摘自:《北京日報》2009年4月27日,原題:《我黨對敵情報戰史略》
■為什麼說解放戰爭時期是我黨情報工作發展的最高峰
主持人: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潛伏》引起了人們對戰爭年代我黨情報工作的興趣。我曾看到一則材料說,這一時期我黨情報工作發展到了最高峰。能否詳細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劉晶芳(中央黨校黨史部教授、博導):我黨情報工作始於上世紀20年代,是在周恩來領導下建立的。早期情報工作對黨的發展和民主革命的推進做出了重大貢獻。人們對這段歷史了解的較多,而對解放戰爭時期我黨的情報工作情況了解的較少。
從新中國成立前黨的情報工作歷史看,解放戰爭時期確實可以說是我黨情報工作發展的最高峰。整個情報系統為揭穿蔣介石提出重慶談判的和談騙局提供了重要依據,為配合軍事作戰,特別是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奪取三大戰役、渡江戰役的勝利發揮了重大作用。
當時,情報工作主要的領導機構為中央社會部、中央情報部。中央社會部1939年10月成立,康生任部長,孔原、潘漢年、李克農任副部長。1941年7月,黨中央決定成立中央情報部,9月中央軍委參謀部情報部門並入,部長康生兼,副部長葉劍英、李克農兼。中央情報部和中央社會部合署辦公,實為一套機構,兩個牌子。1946年10月,康生去隴東參加土改工作後,中情部由李克農負責。1948年5月,中央進行人事調整,李克農任中央社會部代理部長(部長康生在山東)、中央情報部部長,副部長為譚政文、陳剛、劉少文。
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這個時期中情部和中社部加緊部署情報工作,重點加強了東北、華北、上海、南京的情報系統建設。這些系統之間沒有橫的聯系,主要有負責上海、南京的潘漢年情報系統、吳克堅情報系統;負責上海的劉少文情報系統及王石堅北方情報系統。其中,吳克堅情報系統是1946年我黨在南京、上海建立的情報組織,由吳克堅負責,助手有何以端和周竹安等。該系統在三大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上海等關鍵時刻,獲得過國民黨大量重要情報,被周恩來贊為情報「迅速、准確」。蔣介石身邊的速記員沈安娜就是吳克堅情報系統的成員。
■歷史上,由國民黨特務主動轉變為紅色特工的情形並不少見
主持人:《潛伏》中,「軍統」特務余則成主動轉變立場,成為紅色特工,這種情況在歷史上發生的多嗎?余則成的歷史原型是誰?
孫果達(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教授):這種情況歷史上並不少見。譬如,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統上海區第二站站長余某就是主動成為一名紅色諜報員的。他主管的站共設政治、社會和經濟三個小組,讓我地下黨員擔任社會組組長,使他可以直接閱看軍統對所屬區、站的各種指令、通報及通知等重要文件,與《潛伏》中余則成在軍統天津站的日常工作非常相似。還有率領中國代表團在芷江接受日軍投降的謝某,曾在抗戰中率部與日軍浴血奮戰,後因為不滿國民黨發動內戰和特務的橫行而主動成為紅色諜報員,最後在1947年9月,因為我北平地下黨的秘密電台被偵破、電台台長的叛變而被捕犧牲。要說原型的話,我覺得上面兩人都可以算。
■「無限不重復式」密碼的奧秘
主持人:情報工作中,密碼是一個很重要的機密,這裡面有何奧秘?
孫果達:余則成用來翻譯電碼的是一本書,這是一本普通的書,又是一本奇妙的密碼書。這種以一部長篇小說為底本的密碼叫「無限不重復式」密碼,即已經用過的密碼決不再用,這就保證了通訊的安全性。其主要方式是通訊雙方都有一部相同版本的書,事先約定以某一或某一組阿拉伯數字為書中某幾頁中某幾行的首字,這樣收聽方只要確定了對方傳來數字所對應的第一個文字,就可以依照來電的阿拉伯數字逐個從書本中找出相對應的文字,再拼湊起來就是電報完整的內容。要破譯這樣微妙的無線電通訊密碼是非常困難的。抗日戰爭期間,日本隱藏在重慶的間諜就曾經用這種密碼指揮日機對重慶的轟炸,給重慶造成了嚴重損失。為此,當時重慶方面還專門從美國請來了破譯專家。
王錦輝(中央黨校黨史部博士研究生):與密碼直接相關的就是電台工作,電台是情報工作的重要陣地。我黨在國統區建立的電台多為秘密電台。上海和北平分別建立了地下秘密電台系統。
上海有三個秘密電台,其中之一是李白所用電台。李白是黨在情報通訊戰線上的卓越戰士,先後三次被捕,堅貞不屈。為了不讓敵人測出電台,他奇跡般地用僅有7瓦功率的電台保持著與黨中央的聯絡,傳達了黨中央對上海局的一些指示,將國民黨陸軍的部署、序列,海軍的各艦駐地,長江江防計劃及國民黨空軍少尉俞渤在共產黨策動下駕機起義的計劃等情報發送中央。上海解放前夕,被蔣介石親批「堅不吐實,處以極刑」。1958年拍攝的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就是依據李白烈士的事跡而編成的。
1947年,在晉察冀中央局城工部部長劉仁的具體指導下,北平成立了由三個報務員組成的秘密電台,建立了北平地下電台與解放區的聯系。為保護電台,三個電台輪換作業,電台的波長、呼號和密碼經常變換,報務員不斷變更住地。1948年10月,傅作義准備偷襲石家莊、西柏坡,電台及時將情報發送出去。平津戰役開始後,地下黨幾乎每天都向解放區發送如敵軍調動、敵軍軍用列車去向的情報。同時,為平津前線司令部提供了許多有關城牆、城門的資料,有效保證了平津戰役的勝利。
■陝甘寧邊區的一件特大要案
主持人:《潛伏》中有一個情節,由於余則成的努力而破獲了潛伏在延安的「軍統」特務「佛龕」。歷史上確有此事嗎?
孫果達:確有此事。自1939年以來,戴笠就千方百計地派特務去延安,還利用叛徒張國燾辦特種訓練班,專門訓練派到延安去的特工人員。這些活動雖然收效不大,但還是有人混入我重要軍事機關,混到我邊區政府主要領導人身邊當秘書,甚至很深地潛伏進了我軍高度保密的神經中樞軍委二局。這些特務小組的破獲是當時陝甘寧邊區的一件特大要案,共逮捕特務43名,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
劇中關於「佛龕」被抓後與我黨地下交通站被捕的負責人秋掌櫃交換一事也有歷史依據。1947年10月,我情報工作發生一起多年來未曾有過的重大事件。我黨當時負責情報工作的中央社會部直接領導的一個規模較大、涉及華北、西北、東北地區,有五部地下秘密電台的王石堅情報系統被敵人破壞,王石堅等44名情報幹部被捕,牽連被捕的達123人。過度的痛苦和焦慮使李克農像大病一場。我黨長期潛伏在胡宗南身邊功勛卓著的熊向暉,在回憶錄《我的情報與外交生涯》中說周恩來曾經對他表示:「要考慮選一個被我們抓到的軍統頭目,把王石堅換回來。」後來因為王石堅的叛變而沒有實施交換行動。
③ 平津戰役的新保安 現在在哪裡,叫什麼名字
新保安鎮位於河北省懷來縣西部,是懷來縣第二大鎮。該鎮東距北京130公里,西距張家口80公里,北靠礦藏豐富的八寶山,南臨流水潺潺的桑乾河,京張高速公路、京張公路、京張鐵路橫貫全竟。全鎮共有10534戶,25626人,總面積89.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57公頃。
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新保安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京衛要塞之所。解放戰爭中平、津、張戰役總攻的序幕從這里拉開,國民黨35軍1.9萬人被殲於此,「新保安」三字由此載入《毛澤東先集》等歷史巨捲成為古城歷史上光彩奪目的一頁。
基礎雄厚,發展迅速。我鎮集三千年發展歷史,聚數萬人民群眾之智慧,艱苦創業,勵精圖治,成一方重鎮,致物阜民豐。改革開放以來,該鎮充分發揮資源地域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經濟,走出了一條多輪驅動,多業並舉的經濟發展路子。二十年來,該鎮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文化、教育、衛生等事業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資源豐富,特產眾多。主要礦產品有:煤炭、石灰石、白雲石、高磷土等。優質的煤炭由鎮煤炭銷售公司出口到日本、菲律賓等國家。石灰石是張家口市主要工業原料基地。聞名全國的三辣(尖辣椒、雞腿蔥、紫皮蒜)與錯季蔬菜,水果稻米倍受京津市場青睞。
交通發達,通訊便利。京包、豐沙鐵路和110國道京張公路橫貫全竟。新保安火車站備有年發煤20萬噸的專用線,城內程式控制電話基本普及,無線尋呼行動電話可直通國內外;水電充足,設施齊備,地下水源豐富,洋河引水灌渠長流不斷,並入京津唐電網的沙嶺子電廠和下花園電廠為本鎮提供著充足的電力資源。
市場繁榮,商貿興旺。該鎮街道理寬闊,店鋪林立,久有經商買賣習俗,秦為商貿雲集重地。近年來為招商之便,國道沿線4.5公里定為經濟開發區,設新保安市,鎮內四條大街,為農副產品專業市場,集市貿易十分繁榮。
旅遊開發,商機無限。
新保安鎮民風淳樸,民谷多樣,旅遊資源豐富,規模宏大,黃龍山莊旅遊景點集原始、自然、生態一身,其獨特的局域氣候,奇麗的自然景觀令人嘆為觀止。雲中草原碧草如毯,山花爛漫,山雉鳴唱,蚱蜢起舞,四周峰巒疊嶂,白雲悠悠。身在其中,上觀蒼穹,下瞰人寰,其情其景美不勝收。
社會穩定,治安良好。該鎮社會秩序井然,人民安居樂業。文衛事業發達,鎮內設有8座小學,2所中學,2年國營礦山醫院,1所中心衛生院,23個衛生室。少兒入學,群眾就醫十分方便。
④ 北平無戰事是真實歷史嗎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北平無戰事》,講述國民黨垮台前兩年國共諜戰斗爭,雖然大部分人物都屬虛構,但卻力求接近歷史背景的真實,這比那些胡編亂造的戲說歷史劇前進了一步。盡管如此,該片還是更多地反映了當代人希望得到的歷史真相,而非歷史真相本身。
⑤ 百家講壇的主講嘉賓
註:順序為主講嘉賓的姓名拼音字母。 鮑鵬山:上海電視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特邀專家 畢淑敏:國家一級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曾從事醫學工作20年 曹文軒: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陳毅明:現任廈門市華僑歷史學會常務副會長 程遂營: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旅遊系教授、副院長 淳子:上海東方電台談話節目主持人,女作家 丁牧: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董平: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 段懷清:浙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方北辰: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方爾加: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方誌遠: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院長,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傅小凡: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宗教學研究所教授 高日暉:文學博士、大連大學副教授 高有鵬: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葛劍雄: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 韓升: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韓田鹿: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 韓秀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郝萬山: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胡阿祥: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胡金兆:中國民主同盟成員、北京市文聯退休編審 紀連海:北師大二附中高級歷史教師 賈英華:中國傳記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作家 江英:教授,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正師職,大校軍銜 姜安:深圳大學社會科學院教授 姜鵬: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知名禮儀與公共關系專家 康爾:南京大學文化藝術教育中心主任 康震: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北京師范大學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兩辦)主任 李昌集:現為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 李敬一: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李蕾:河南省林州市市委、市政府接待辦公室副主任 李清泉:國家行政學院培訓中心博士 李任飛: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李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煒光: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 李曉: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 李寅:清東陵文物管理處研究室主任、中國清宮史學會理事、中國紫禁城學理事 厲華: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 酈波: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後、教授 劉強: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劉心武:當代作家 劉揚體: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劉金田: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 呂立新:書畫鑒定專家 羅大中:中醫學博士,北京中醫葯大學診斷學博士 馬駿:法學博士、國防大學教授 馬瑞芳:山東大學教授,學者,作家 馬未都:收藏專家、觀復博物館館長 毛佩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 梅毅:中國作家協會一級作家 梅錚錚: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研究保管部主任、副研究員 蒙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孟憲實: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國學院副教授 莫礪鋒: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彭林: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 錢斌:合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中國科技大學理學博士 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喬良:現任空軍政治部創作室副主任,空軍少將,中國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 邱紫華: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商傳: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會長 蘇升乾:雲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隋麗娟:哈爾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孫丹林:錦州市楹聯學會會長,渤海大學特聘教授 孫國亮:龍岩市政協文史和學習委主任 孫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孫立群: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唐博: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館博士 王立群: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王啟濤:西南民族大學教授 王士祥:鄭州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王樹增:國家一級作家、大校警銜 王雙懷:陝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王衛平: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王曉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外關系史研究所所長 王新陸:山東中醫葯大學校長,教授、全國著名中醫內科專家 魏新:山東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作家,詩人 翁思再:華東師范大學研究員、文匯新民報業高級記者 吳桐禎: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特級教師 徐放鳴:現任江蘇師范大學美學教授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 楊雨: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姚淦銘:古代文獻研究所所長 易中天: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於丹: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 於賡哲:陝西師范大學教授 於濤:中華書局《文史知識》編輯部主任、博士 於鍾華: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 喻大華: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袁騰飛: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歷史教研員、北京市高級教師 曾國平:重慶大學貿易及法律學院院長 曾仕強:胡雪岩研究會副會長、台灣師范大學教授 張一清: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副研究員 張大千:腦科醫學專家,中西醫結合內科教授 張宏傑:作家、清華大學歷史系博士後 張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部主任、副研究員 張望朝:現為中共黑龍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作家 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趙冬梅: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趙林:哲學博士,現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 趙世民:中央音樂學院教師 趙曉嵐: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後,博士生導師 趙英健:河北遵化市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副主任 趙玉平: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博士、國學博士、心理學博士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周嶺:87版電視劇《紅樓夢》編劇、紅學家 周汝昌: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 周思源: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教授 周文順:鄭州大學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朱翔非: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後,北京四中校長助理 孔慶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註:順序為主講嘉賓的姓名拼音字母 鮑鵬山:鮑鵬山新說水滸(林沖、武松、李逵、魯智深、宋江);孔子是怎樣煉成的 畢淑敏:破解幸福密碼 陳毅明:我心目中的陳嘉庚 程遂營;六大古都:黃河上的故都【等待播出】 丁牧:宋徽宗之謎 丁萬明:資治通鑒【等待播出】 丁一平:回望周朝【等待播出】 杜建錄:杜建錄說西夏【等待播出】 董平:名相管仲;傳奇王陽明;奇人王陽明 方北辰:三國名將·吳國篇(周瑜、呂蒙、陸遜、朱然、陸抗、吳將回眸);三國名將·魏國篇(曹操、鄧艾、張遼、許褚);三國名將·蜀國篇(諸葛亮、關羽、張飛、馬超、趙雲) 方爾加:孔子眼中的「仁義禮孝」;漢代國策風雲 方誌遠:大明嘉靖往事;萬曆興亡錄;國史通鑒(天下大勢;春秋戰國篇;秦漢三國篇;第三部兩晉南北朝【等待播出】);奇人王陽明;中國故事愛國篇之《文天祥》;中國故事富強篇之秦朝 傅佩榮:孟子的智慧 傅小凡:崇禎那些年;大明疑案(上部、下部【等待播出】);走近朱熹 馮曉虎:大師的腳印之愛因斯坦【等待播出】 范德偉:博物館之旅之滿城漢墓 高日暉:范進中舉 高長山:唐宋八大家下部【等待播出】 葛劍雄:我讀經典之《荀子的啟示》;葛劍雄談地域文化 何毓靈:博物館之旅之考古殷墟 韓升:盛唐的背影;尋找曹操;風雲唐太宗;中國故事愛國篇之《郭子儀》;武則天【等待播出】 韓田鹿:三言二拍;大話西遊;話說聊齋(第一部、第二部【等待播出】) 韓秀雲:身邊的經濟學;股市風雲 郝萬山:千古中醫故事之張仲景;郝萬山說健康(第一部、第二部) 胡阿祥:說國號 胡金兆:京劇大師程硯秋 紀連海:正說清朝二十四臣(和珅、劉墉、紀曉嵐、多爾袞、鰲拜、吳三桂);大太監李蓮英;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千古中醫故事》之孫思邈 賈英華:末代皇族的新生(上部、下部);你所不知道的溥儀(第一部、第二部【等待播出】) 江英:回首開國大典 姜安:戰國說客雙雄(張儀、蘇秦) 姜鵬:漢武帝的三張面孔;一個傀儡的力量——漢獻帝;品讀《資治通鑒》(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等待播出】);中國故事愛國篇之《霍去病》 金正昆:金正昆談現代禮儀;身邊的禮儀 康保成:戲里戲外說歷史(楊家將、長生殿、趙氏孤兒) 康爾:傳奇紫砂壺 康震:唐詩的故事(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我讀經典之《莊子的人生境界》;唐宋八大家(曾鞏、歐陽修、王安石、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大結局);北宋:文人的擔當;中國故事愛國篇之《杜甫》 孔慶東:孔慶東看武俠小說;魯迅;我讀經典之《〈論語〉的魅力》;老舍的幽默;從《說笑》看錢鍾書的幽默;啼笑姻緣的愛情三模式 林岩:唐宋八大家下部【等待播出】 李昌集:西廂記中的愛情;從悲到喜說西廂 李建華:《紅樓夢》·絲綢密碼 李敬一:怎樣欣賞中國古典詩詞;李後主和他的詞;司馬遷;屈原 李蕾:紅旗渠的故事 李清泉:英雄項羽 李任飛:名相晏嬰;管仲【等待播出】 李山: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詩經》中的不老愛情(後續節目【等待播出】) 李煒光:正說包公 李曉:商賈傳奇 李寅:清東陵密碼;清代皇陵謎案;雍正和他的甄嬛們;清十二帝後宮疑案:揭秘清代帝陵 李強:大宋謎案 厲華:信仰的力量 酈波:大明名臣(風雨張居正、抗倭英雄戚繼光、清官海瑞、「救時宰相」於謙);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上部、下部);中國故事愛國篇之《於謙》、《袁崇煥》;唐宋八大家之《蘇軾》;千古愛情;王陽明【等待播出】 劉金田:改變中國命運的遵義會議 劉強:竹林七賢 劉興林:大秦崛起【等待播出】 劉心武: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秦可卿、賈元春、妙玉、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史湘雲、八十回後真故事) 劉揚體:經典中的愛情 劉慶柱:解讀中國古代都城;地下長安【等待播出】 劉衛華:博物館之旅之神秘中山國 林乾:雍正【等待播出】 呂立新:水墨齊白石;寫實徐悲鴻 呂玉華;唐宋八大家之《韓愈》、《柳宗元》 羅大中:大國醫(王孟英、錢乙、李東垣、繆希雍、朱丹溪);名醫是這樣成名的(許叔微、喻嘉言、徐靈胎、吳鞠通、張錫純、皇甫謐) 馬茂軍:趙普【等待播出】 馬駿:二戰人物;我讀經典之《有用與無用》;拿破崙;品讀《孫子兵法》(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即將播出】);中國故事愛國篇之《衛青》 馬駿傑:甲午,甲午;中國故事愛國篇之《鄧世昌》、林則徐【等待播出】、鄭和下西洋【等待播出】 馬瑞芳:馬瑞芳說聊齋;我讀經典之《感悟孔孟》 馬未都:馬未都說收藏(傢具篇、陶瓷篇、玉器篇、漆器篇、雜項篇) 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我讀經典之《七解〈中庸〉》;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中國故事富強篇之明朝 毛峰:戰國策【等待播出】 梅毅:梅毅話英雄(鮮為人知的楊家將、隋唐英雄志) 梅錚錚:蜀地探秘之武侯祠;解碼關公 蒙曼:武則天;太平公主;長恨歌(玄宗出世、開元盛世、盛世危情、物華天寶、長恨悲歌);大隋風雲(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中國故事愛國篇之《辛棄疾》 孟憲實: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唐高宗真相;我讀經典之《君子與小人》 莫礪鋒:杜甫的文化意義;詩歌唐朝;蜀地探秘之杜甫草堂;白居易 彭林:彭林說禮 錢斌:千年一筆談 錢文忠:玄奘西遊記;錢文忠解讀《三字經》(第一部、第二部);我讀經典之《獨特的啟蒙》;千古中醫故事之李時珍;班墨傳奇;錢文忠解讀《弟子規》;錢文忠解讀《百家姓》(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錢文忠解讀《千字文》【等待播出】 喬良:新解三十六計 邱紫華:歷史人物的悲劇 商傳:永樂大帝;明太祖朱元璋;中國故事愛國篇之《鄭成功》 蘇升乾:清明上河讀宋朝 隋麗娟:慈禧;我讀經典之《兼愛與非攻》 孫丹林:楹聯的故事;唐伯虎;陸游的故事;我讀經典之《無形中的指引》 孫國亮:客家人 孫華:蜀地探秘之三星堆 孫立群:呂不韋;李斯;范蠡;我讀經典之《解析〈韓非子〉》;千古中醫故事之扁鵲;從司馬到司馬 唐博:清案探秘(第一部、第二部) 王立群:漢代風雲人物(項羽、呂後);王立群讀史記(漢武帝、秦始皇、文景之治);我讀經典之《強勢由人》;千古中醫故事之華佗;大風歌;王立群讀宋史(宋太祖、宋太宗);北宋文人的擔當;王立群說成語;中國故事愛國篇之《屈原》、《蘇武》、《岳飛》;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中國故事富強篇之《漢朝》 王啟濤:蜀地探秘之《李冰與都江堰》;心懷天下范仲淹 王士祥:隋唐考場風雲 王樹增:軍旅作家王樹增講長征;王樹增解讀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王雙懷:大唐貴妃 王衛平:春秋吳國風雲錄 王曉秋:大變動中的中國之甲午風雲 王新陸:解讀中醫 魏新:東漢開國 翁思再:梅蘭芳;伶界大王譚鑫培 吳建民:吳建民論國際風雲;吳建民看中國外交;吳建民盤點2004國際形勢;吳建民盤點2004中國外交;評點《戰國策》 吳桐禎:成語趣談 徐放鳴:另類英雄李雲龍;我讀經典之《浩然之氣與人格之美》 閻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興六十年;康熙大帝;我讀經典之《明經讀史,感悟人生》;大故宮(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中國故事愛國篇之《戚繼光》;中國故事富強篇之清朝 楊雨:俠骨柔情陸放翁;納蘭心事有誰知;端午時節話屈原;中國故事愛國篇之《陸游》:詩歌愛情 姚淦銘:老子與百姓生活 葉廣岑:楊貴妃下落之謎;從四合院到秦嶺深山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國;漢代風雲人物;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我讀經典之《我讀先秦諸子》;我心目中的陳嘉庚;大年初一說經典 於丹:於丹《論語》心得;於丹《莊子》心得;於丹《論語》感悟;我讀經典之《在成長中感悟》:奇人王陽明 於賡哲:狄仁傑真相;發現上官婉兒;大唐英雄傳;大唐巾幗傳奇;中國故事之《顏真卿》:開元盛世(上部、下部【正在錄制】);中國故事富強篇之隋朝、唐朝 於濤:走近曹操 於鍾華:書法檔案 喻大華:道光與鴉片戰爭;喻大華評說嘉慶王朝;苦命皇帝咸豐;末代皇帝溥儀;囚徒天子光緒;中國故事之《林則徐》 袁騰飛:兩宋風雲;塞北三朝(遼) 翟雙慶:翟雙慶解讀黃帝內經(第一部五臟篇)【正在播出】、第二部【等待播出】 曾國平:創新思維與創造力的發揮;智商與情商 曾仕強:我讀經典之《〈易經〉與人生》;胡雪岩的啟示;易經的奧秘 張一清:解碼漢字之王朝名稱有講究 張大千:名人酒故事 張宏傑:成敗論乾隆(上部、下部) 張擎:蜀地探秘之金沙遺址 張望朝:楊子榮;抗日名將楊靖宇 張志君:向古人學家教 趙冬梅:千秋是非話寇準;司馬光(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等待播出】);北宋文人的擔當;中國故事之《范仲淹》;中國故事富強篇之宋朝 趙林:英雄史詩特洛伊;希臘神話與雅典奧運 趙世民:探秘中國漢字 趙曉嵐:李煜;金戈鐵馬辛棄疾 趙中男:朱棣身後那些事兒 趙英健:清朝陵寢之謎(慈禧、康熙、道光、嘉慶);清代皇陵謎案 趙玉平:麻辣說三國(向諸葛亮借智慧、跟司馬懿學管理、曹操的啟示、劉備的謀略);水滸智慧(第一部梁山頭領那些事兒、第二部【等待播出】、第三部【正在錄制】) 周國平:愛的四重奏 周非:中國神話 周嶺:周嶺解密曹雪芹;紅樓夢中的節日(端午節、春節);奏摺的秘密【等待播出】 周汝昌:周汝昌鑒賞唐宋詩詞;評《紅樓夢魘》;新解紅樓夢系列(曹雪芹其人其書、紅樓夢的藝術個性、周汝昌答疑紅樓夢);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 周思源:紅樓六家談系列(亦石亦玉話寶玉、孰優孰劣話黛釵);新解紅樓夢系列(是是非非王熙鳳);品水滸系列(從生辰綱下落談《水滸傳》);華夏春秋志系列(正確看待康雍乾之世);傳奇太後系列(文明太後);紅樓夢中的小人物;正說三國人物;周思源也說秦可卿;千古一後;風雲南北朝之苻堅 周文順:焦裕祿 朱翔非:中華孝道;漢儒傳奇【等待播出】
⑥ 平津戰役中西營門突破口一戰的具體情況
天津戰役是自解放戰爭開始以來,人民解放軍面臨的最大的一次城市攻堅戰。三十八軍全軍指戰員為能在這次硬仗中擔任主攻,感到由衷地自豪。軍部決定讓一一二師和一一三師並肩突破,一一四師隨後跟進。軍黨委還向全軍部隊發出了「一仗、二勝、三好」的戰斗號召。具體點兒講,就是要打好入關第一仗;取得軍事、政治兩勝利;創造更多的「完成任務打得好,遵守政策紀律好,互相禮讓團結好」的三好連隊。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時,總攻開始。我軍數百門大炮向預定目標一齊開火,頓時火光四起,濃煙翻滾,整個城垣都被黑煙灰塵所籠罩。很快,一一三師突破正面轟開了40多米的缺口,一一二師的正面也炸出了20米的缺口。 10時15分,三十八軍副軍長兼參謀長曹里懷在指揮所里,接到三十八軍左翼主攻師一一三師報告:突擊連三三七團三連已經把第一面紅旗插在天津城上,小西營門的突破口已被打開了。接著右翼主攻師一一二師也報告打開了突破口。 發起總攻僅15分鍾,按預定計劃我炮火射擊尚未完畢,但突擊連就已經沖了上去。如此神速的進展,使曹里懷既感到高興,又感到擔憂。他怕我軍炮火誤傷了手下的戰士。但很快他就解除了憂慮:我軍炮兵發現紅旗插上城垣後,便主動停止了破壞射擊,發出了延伸射擊的信號,而且打得又准又狠,雖然敵人組織了五次瘋狂的反沖擊,但都被打退了。隨後,兩個師的先頭部隊並肩突進城內,戰斗進行得非常順利,在忠廟大街和西關外大街,又突破了敵人的第二道防線。
三十八軍的各級指揮員們打起仗來,均喜歡靠前指揮。此刻曹里懷早憋不住了,他向軍長李天佑、政委梁必業請示並得到批准後,立即帶了兩個警 衛員和一個參謀,冒著敵軍的炮火,沿著一一三師突擊的路線向城內奔去。 進城不遠,就在花園大街找到了一一三師指揮所。副師長唐青山和參謀長李忠信早已到前邊指揮去了,指揮所里只剩下了師長賀東生和政委王樹君。由於部隊進展神速,電話兵架線已跟不上部隊的前進,賀東生也正為前線的情況不明而著急。 於是曹里懷就邀賀東生一塊到前面去指揮。
賀東生也是一位聽到槍響就往前沖的烈性子。在山東當團長時,他指揮打仗就不離前沿陣地。一見沖鋒受阻,他總是把棉襖一甩,拎起駁殼槍就往前沖,有時警衛員拉都拉不住。 兩人鑽進一輛剛繳獲的裝甲車,直奔市區開去。 此時,天已經黑下來,坐在鐵甲車里更是什麼也看不清。周圍槍聲不斷,子彈不時地打在鐵甲上「叮當」作響。兩人都是第一次乘坐裝甲車,曹里懷對賀東生說道:「老賀,這玩藝還真有點用,比你光膀子上前線強多了。」 賀師長一邊從觀察口向外張望著,一邊答道:「好是好,就是太悶人,哪有我在下面跑著痛快。」說著,打開車門就想下車。正在這時,恰巧一顆流彈「當」的一聲打在車門上,警衛員連忙把車門關上了。曹里懷笑著說道: 「對不起,老伙計,還是委屈一會兒吧。」
兩人驅車來到永明街一帶後,曹里懷立刻把一一三師的和一一二師的幾個團長找來,重新調整了部隊,並強調首先是要突破到金湯橋,將守敵攔腰斬斷,而後再談擴張戰果。隨後,兩人又開著裝甲車向前面趕去。
當裝甲車進入老城後,他們發現一群戰士正被敵人的火力堵在一條胡同里出不來。原來敵人在丁字街頭修了個大地堡,重機槍嚴密地封鎖著街道。 而街上光禿禿的找不到任何障礙物,炸葯包也送不上去,直急得戰士們團團轉。 曹里懷看清了地形,對戰士們說道:「我們來給你們開路。」說罷驅車朝前沖去。戰士們在裝甲車和機槍的掩護下,一擁而出,喊聲震天,很快就解決了當面之敵。落在後面的幾個戰士,還調皮地用槍托敲打著裝甲車,嘴裡不住地喊著:「同志,該請你們指導員給你們記個功。」 賀東生的警衛員小張跳下車,沖他們喊道:「什麼指導員?車里坐的是二○三和三○一(首長代號)。」 那幾個戰士一愣,「啊」的一聲,跑向部隊,邊跑邊喊:「同志們,剛才坐『坦克』的是咱們的副軍長和師長。快沖呀!」指戰員們的情緒更高了。
在戰斗中,三三四團二連大膽迅速,插向海光寺,在坦克的配合下勇猛沖鋒,為後續部隊掃清了障礙,開辟了前進道路;三三八團八連大膽穿插,發展神速,於15日凌晨2時30分便首先攻佔了會師地點金湯橋,第一個將五星紅旗插在了橋上;三三九團一連大膽插入敵陣,發揚戰場喊話的威力,創造了一個連俘敵1845名俘虜的最高紀錄.. 早晨5時,當三三七團打到警察署時,與東面突入友軍部隊會師。我軍即乘勢大膽穿插,分散追敵,向敵核心陣地發起攻擊。三十八軍三三四團首先打到天津警備司令部,與守敵展開激烈拼殺,逐屋爭奪。該團二營六連副排長率領戰士傅澤國、王鳳義沖入地下室,活捉了城防司令陳長捷。戰至下午4時,敵殘部全部被我殲滅。戰斗隨告結束。 國民黨號稱「固若金湯」,並自信能守一個月的天津城,從沖擊發起到整個戰斗結束,只用了不到30個小時!
⑦ 北平無戰事的真實歷史
解放戰爭後期,為防止北京城大量的歷史遺跡都損毀,駐守國民黨愛國將領決定把北京平穩地移交給共產黨領帶的人民解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