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密碼管理 » 部隊通訊密碼用什麼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部隊通訊密碼用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7-18 06:38:00

① 現在軍隊或者情報機關通信還是像看電視那樣要按那個滴滴答答的什麼密碼本什麼破譯的嗎

呵呵,你說的滴滴答答是電報吧,現在基本不用了,全部都是數字通訊,由軍網光纖,中繼衛星,微波通訊等多種通訊手段,當然不排除戰時會用到電報,但現在主要還是採用數字信號進行通訊,世界各國的軍隊都是如此,這是發展的方向,原來的密碼是需要密碼本進行編碼的。
現在數字通信用的加密方式有很多種,比如MD5加密方式,當然有位數問題,1024,2048等等

② 中國古代軍隊中,有哪些通訊暗碼

從記載上看,最早制定軍隊秘密通信暗碼的是周代初期的著名軍事家太公望,即姜子牙。他制定了兩種通信密碼,一種叫陰符,一種叫陰書。

陰書比起陰符來,又進了一步,應用「乙合而再離,三發而一知 的方法。所謂「一合而再離」 就是把一份完整的軍事文書,裁成三份,分寫在三枚竹簡上。所謂「三發而一知」,就是派三個通信員分別持這三枚竹簡,分別出發,到達目的地後,將三枚竹簡合而為一,就能通讀文書原意。中途即令其中一人或二人被敵捕獲,也不致泄密。

③ 間諜情報運用密碼進行傳遞通訊的方法有哪五種

一是陰符、陰書。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對"符"的釋義是:"符,信也......分而相合。"《孫子兵法·九地篇》已指出"夷關折符",曹操與杜牧分別注道:"謀定,則閉關以絕其符信,勿通其使","夷關折符者,不令國人出入。蓋恐敵人有間使潛來,或藏形隱跡,由危歷險,或竊符盜信,假託姓名,而來窺我也。"陰符是刻畫有特殊符號或製成不規則牙狀邊緣的信物憑證,其作用為傳遞情報,調兵遣將。《六韜·陰符第二十四》有專章論述古代陰符的密碼:"主與將有陰符凡八等:有大勝克敵之符,長一尺。破軍擒將之符,長九寸。降城得邑之符,長八寸。卻敵報遠之符,長七寸。警眾堅守之符,長六寸。請糧益兵之符,長五寸。敗軍亡將之符,長四寸。失利亡士之符,長三寸。諸奉使行符,稽留者,若符事泄,聞者、告者皆誅之。八符者,主將秘聞。所以陰通言語不泄中外相知之術,敵雖聖智,莫之能識。"

這種由主將事先暗自規定尺寸長短的陰符,其所代表的"言語"就是一種情報密碼。陰符有銅制、玉制、木製、竹製等。陰符也可以作為一種臨時的特殊通行證。《墨子·號令第七十》中說:"有分守者,大將必與為信符。大將使人行守,操信符,信符不合及號不相應者,伯長以上輒止之,以聞大將。"一般銅符是為傳遞情報調動部隊之用;木、竹符為特使"出入征險"通行之用。譬如戰國信陵君派女間諜如姬竊取魏王銅符,然後"矯魏王令代晉鄙",奪兵權而救趙國。楚懷王發給鄂君竹符,遣其巡歷長江沿岸。

陰書是比陰符更進一步的情報傳遞密碼。《六韜·陰書第二十五》也有專章論述:"武王問太公曰:其事煩多,符不能明,相去遼遠,言語不通;為之奈何?太公曰:諸有陰事大慮當用書不用符。主以書遣將,將以書問主,書皆一合而再離,三發而一知。再離者分書為三部;三發而一知者,言三人,人操一分,相參而不相知情也。此謂陰書。敵總聖智,莫之能識。"所謂"一合而再離",即將一份完整的情報截成三份,分寫在三枚竹簡上;所謂"三發而一知",即派三個人分別持此三枚竹簡,分別出發,到達目的地後,再將三枚竹簡合而為一,便能讀通其意義了。這樣,送情報的人互不得知傳送情報的內容,即使有一人或二人被敵方捕獲,也不會泄密。

二是暗號。以暗號互通信息或傳遞情報,古已有之。記之較詳的是明代無名氏兵書《草廬經略·軍號》:"軍營有夜號也,恃以防奸也。或以物,或以字暮夜往來邏軍,必低聲詢問,不知號者,必奸細也。號須記載,以便稽查,毋得重復,亦勿有心,恐有心則為人所覺,而重復則雷同,尤使敵易測也。營外巡視,伏路之軍,亦別有號,盤詰外奸,使無所容。先發外號,遣之使出,始發內號,勿令預聞,恐敵擒獲因而泄露也。"

"路符"也是一種秘密暗號。譬如在某人必經途中,在泥土上畫一個大圓圈,表示前面有人接頭;畫一條蛇,表示執行任務時有人協助;畫五個並排三角形,表示將進行刺殺行動。

"體態語"有多種多樣,有手勢語、身勢語、情態語等。譬如遇有緊急情況,則舉扇過頭,輕搖三下,表示招人參加戰事;又如把右手拇指握在其餘四指之外,放在頭上,則表示"處境危險,緊急求助"的含意。

此外,還有一種以物品讀音的諧聲來作為一種情報暗號。譬如北宋種世衡派間諜法崧前往西夏進行反間,"遣法崧以棗及畫龜為書置蠟丸中,遺旺榮,喻以'早'、'歸'之意"。"棗"諧"早"音,"龜"諧"歸"音。這一類傳遞情報的暗號需事先約定,但它與陰符一樣,所容納的信息量很小,因此所傳遞的情報內容也就很有限了。

三是字驗。宋仁宗時詔令天章閣待制曾公亮編撰的《武經總要》卷十五曾詳細記載了這一情報通訊方法。所謂"字驗",即將各種情報用四十字的一首詩中的一些字來表示。具體要求是:所選的詩不得有重復之字,詩中的每一個字依次表示某一情報。如需報告某一情報,便在詩中規定的某一個字下加上一個符號即可。對方收到後,只需查對密碼本即可譯出情報內容。譬如《武經總要》記載道:先將軍中聯絡的有關情報編為四十項,即:請弓、請箭、請刀、請甲、請槍旗、請鍋幕、請馬、請衣賜、請糧料、請草料、請牛車、請船、請攻城守具、請添兵、請移營、請進軍、請退軍、請固守、未見賊、見賊訖、賊多、賊少、賊相敵、賊添兵、賊移營、賊進兵、賊退軍、賊固守、圍得賊城、解圍城、被賊圍、賊圍解、戰不勝、戰大勝、戰大捷、將土投降、將士叛、士卒病、都將病、戰小勝。

如果出現了四十項中的某一項或幾項的情況,則書寫一首五言律詩(五字一句,共八句,正好四十個字),按四十項的次序,用一個記號寫在五言律詩的第幾個字下即可。譬如出現了"被賊圍"的情況,按四十項的次序是第三十一項,於是隨意寫一首五言律詩,譬如用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一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然後在這首詩的第三十一個字"又送王孫去"的"又"字下加個記號,即表示"被賊圍"的情報。

四是反切密碼。這是明代名將戚繼光所發明創制。它是用古代反切的注音方法來編制密碼。反切注音方法為:用兩個字拼合成另一個字的音。即取反切上字的聲母和反切下字的韻母及聲調,切出所需注釋字的字音。譬如要注"諜"這個字音,則用"得斜"兩個字來注音,即取"得"字的聲母"d";取"斜"字的韻母"ie"及"斜"宇的聲調,拼切成dié音,就是"諜"的字音。

反切密碼法利用反切的原理編了兩首歌:

柳邊求氣低,波他爭日時。鶯蒙語出喜,打掌與君知。

用這首歌的前十五個字作為不同聲母的代表字。即柳字代表"1";邊字代表"b",以下依次類推(注意:古字的讀音有些與現代漢語讀音不同)。

另一首歌是:

春花香,秋山開,嘉賓歡歌須金杯,孤燈光輝燒銀缸。之東郊,過西橋,雞聲催初天,奇梅歪遮溝。

用這首歌的三十六個字作為不同韻母的代表字(注意:其中的金與賓、梅與杯、遮與奇的韻母相同,實際上只有三十三個不同韻母的代表字)。

然後將十五個聲母代表字和三十六個韻母代表字按次編上號碼,再將當時字音的八個聲調也按順序編上號碼。這就形成了傳遞情報的反切密碼,可以用此注出任何字的讀音。戚繼光由此還編了一本《八音字義便覽》來作為教材,進行專門訓練。

五是明碼加密。清末時,電報技術輸入中國。1871年由上海大北水線電報公司,選用了六千八百九十七個漢字,代以四碼數字,編成中國最早的電報明碼本。但是為了保密,又設計了將明碼本加密的方法,形成了較復雜的密碼。這一密碼被清末軍事及商業情報機構使用,傳遞發送了眾多方面的間諜情報。

明碼加密的具體方法是:譬如"布"這個字的電報電碼為1530,加密和減密的鑰匙均為9853。先用明碼的四個數字分別與加密鑰匙的四個數字相加:1加9為"10",凡"10"都作"0";5加8為"13",須隱去"10",只作"3";3加5為"8";0(看作"10")加3為"13",須隱去"10",只作3。那麼"布"的明碼1530就成了密碼0383。接收到這四個密碼後,再以此減去解密鑰匙的四個數字,即:0(看作"10")減9為"1";3(看作前已隱去的"10"再加上3為13)減8為"5";8減5為"3";3減3為"0",解密後的數字為1530,又回到明碼上去了。

④ 現在如果打仗兩個部隊聯系的通訊工具是什麼

時代如何變化,戰爭中的聯系仍然特別重要,但無怪乎三種聯系方式,這三種方式都是以加密的方式進行的,目的在於防止地方破譯。1、無線密碼聯系(通過衛星)。2、有線密碼聯系(通過有線)。3、派人攜帶資料聯系。第三種是原始的聯系方式,在情報傳遞中雖然速度慢,卻適合不同任務,保密效果最好。

⑤ 誰曉得部隊通信兵什麼無線的那個數字意思

是無線聯系的密碼數字,通常幾組數字代表著一個意思,屬於部隊機密范籌。所以,非專業本系統人員,永遠也猜不著。9111.6730.9114,極有可能是你的名字。順便告訴你朋友,保密問題開不得玩笑,小心泄密受處分。(信口開河?不要胡亂猜測?你要的是真正的?你傻呀,無線通信代碼是軍事機密,而且定期更換,我敢保證,在這個地方,除了你朋友自己知道以外,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准確地告訴你那代表著什麼意思。做夢吧,也許夢里會有人告訴你的。)

⑥ 古代軍事通訊密碼的運用方式有哪些,涉及到戰爭的成敗以及國家安全

我們都知道軍事戰爭的成敗可以關乎到國家的安全,所以軍事秘密就特別的重要,是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的絕密,並且要趕在一定的時間里告訴到自己的頭領防止泄密,這樣才能保護國家的安全,所以大家都會使用各種密碼來保護自己的機密。


用數字作為編碼代表不同的物體與事件。在出去打仗之前,指揮部門會和將領說好用一首詩作為密碼,到時候用來破譯軍事機密。除了密碼還會有口令。最早的口令其實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在吳國和楚國兩個國家打仗的時候,吳王做的戰船被敵軍給截到,於是吳國就派成三個士兵,辦成他們的士兵藏在楚軍的隊伍之中,他們事先約定余皇作為口號聯系,最後成功的把船搶了回來並且吳王也救了回來。


⑦ 現代軍事通訊還用摩斯電碼么

首先請明確這個概念:摩爾斯電碼只是一種通信電碼 就像是人們交談時所用的語言 而不是通信的方式 實際上摩爾斯電碼是等伏播報中使用電碼 這種電碼只用電平的高低來表示兩種狀態 再通過電平高低的不同組合來表示信息 這樣的編碼方式最不容易受到干擾 而且容易用電路實現 所以在早期無線電通信中大量使用 原來還使用過的電報業務就是通過等伏播報來傳輸的 正因為這種電碼難以被干擾 所以在QRP(小功率通信)中大量使用 所以即使是現在通信高度發達的今天 以摩爾斯電碼為編碼的等伏播報還在軍事 防汛等應急通信中大量使用

⑧ 通訊密碼是什麼

通訊密碼是您在訪問 WAP 網站查詢自選股、進行軟體下載,進行證券交易等需要我們驗證您身份的時候,提示您進行注冊或者登錄的時候需要的一個密碼,只要您選擇 「 免費注冊 」 ,填入手機號碼並選擇提交,簡訊系統會自動發送一條簡訊到您的號碼,並為您在系統中自動生成了一個通訊密碼,這個密碼只能您的注冊手機能夠使用,通過輸入手機號碼和通訊密碼,您可以查看一般瀏覽用戶不能看到的內容,並進行軟體下載,下載的軟體無需再次輸入手機號碼和通訊密碼。 手機通訊密碼可以進行重置或者修改,但是我們建議您最好牢記首次發送給您的通訊密碼,並妥善保管,以免為後期使用造成不便 您在交易的時候也會被要求輸入通訊密碼,這個通訊密碼指的是證券公司的通訊密碼,不知道密碼的用戶請咨詢券商,也就是說有兩個通訊密碼,一個是投資堂的 一個券商的,在登陸軟體時輸入的是投資堂的通訊密碼,在交易的時候,輸入的是券商的通訊密碼。

⑨ 什麼是軍用密碼

北宋時代我國出現了第一本真正的軍用通信密碼表。它保存在曾公亮編纂的《武經總要》中。曾公亮指出了以往常規軍事通訊的嚴重缺點,想出了一種高明的辦法:先收羅當時軍中必用的40個短語,給它們分別編上相應的代碼數字。

例如:1、請刀;2、請箭;……14、請添兵;……18、請固守;……當大將率兵出征時,先發給他一個密碼本,並和兵部事先約定好,利用某一首五言詩,作為解碼密鑰。例如,約定下面這首詩作為解碼之用:「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廳籟此俱寂,惟聞鍾磬音。」戰斗進行後,統兵將領請求固守陣地。這時,他查出「請固守」是第18號密語,而詩中的第18個字是「花」字,於是,馬上編發一道嵌有「花」字的普通公文,並在「花」字上加蓋印章,以表示此字是個關鍵。公文到達後,主帥馬上就可破譯出來。如果他同意下屬的請示,就重新寫下這個字,把它夾雜在文章中,加蓋印章發回;如不同意,就什麼也不寫,只蓋上一個空印。

這種通信保密方法,不僅敵人看不懂,就連送信人與偏裨將領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