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在有賣像潛伏中翻譯數字的密碼本嗎,或那些書(除字典外)可以用做密碼本
任何一本書都可以成為密碼冊,只要有事先編制好的密碼規則。廣播里播的數字按照規則你可以在書里找到對應的字。第幾頁第幾行第幾個字之類的。
2. 有沒有關於老鷹一類的書!
不是沒有,是少,不熱門,作為禽類,鷹的地位是相當的重要的.任何一本網路書中都有鷹,要是你在BAIDU上找不到的話建議你可以用GOOGLE效果差不多都是搜索引擎.書店裡沒有的那是正常的這種書很少有熱賣的,建議上淘寶買.
3. 世界有哪些出名的密碼破譯高手
我知道一個
是德國的亞山博士,他在破譯密碼界被認為是神聖的,高不可攀的.在20世紀40年代初,愛爾蘭的天才數學家在柏林的一座猶太人教堂里,據說在神的佑助下研製成功的,其保險系數高達30年,足足比當時其他高級密碼的保險系數高出十幾倍!這就是說,30年內人類將無法破譯該密碼—破譯不了是正常的,破譯反而是不正常的.這就是老鷹密碼.
後來亞山博士知道後,背叛祖國加入到盟軍陣營.因為德國有一個無人可破譯的密碼.亞山博士感覺到寂寞,所以才會加入到盟軍破譯老鷹密碼.後來他僅用了7個就破譯了老鷹密碼. 還寫本關於破譯密碼的書<<天書>>.
據說亞山博士在生活上是個笨蛋,終生未婚.有時候自己出門不一會就能迷路. 他母親怕他走丟,每當亞山博士出門的時候就寸步不離的跟著他.
4. 二戰中最出名的密碼
二戰中神奇的「無敵密碼」
孫子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二次大戰中,英國傾全國之力,破譯了德國的「謎語機」密碼,為戰勝納粹德國作出重要貢獻;美國則破譯了日軍密碼,由此發動空襲,擊毀日本大將山本五十六的座機。丘吉爾說,密碼員就是「下了金蛋卻從不叫喚的鵝」。
今年7月26日,美國總統布希在國會山上舉行隆重儀式,為一些已經沉默了半個多世紀的印第安「特殊密碼員」頒發了美國政府最高勛章——國會金質獎章。當年,正是他們編制出不可破譯的「無敵密碼」,為盟軍最終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攻佔硫磺島「無敵密碼」顯身手
對這遲到了半個世紀的表彰,布希也不勝感慨。他說:「他們勇敢工作,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他們對國家的貢獻值得所有美國人尊敬和感謝。」
在表彰儀式上,4名白發蒼蒼的印第安老戰士更是激動異常。當年,正是包括他們在內的29名印第安納瓦霍族人,編制出了這套「無敵密碼」。現在,其中25人已離開人世。
一名叫布朗的密碼員激動地說:「讓我們永遠不要忘記歷史。」納瓦霍族語密碼員協會的主席薩姆·比利森也接受了獎章。他表示,他對此悲喜交加,但不覺得苦澀,因為「土地是我們的母親,而保衛母親是做人之本」。
用納瓦霍語編制軍事密碼,是一個叫菲利普·約翰遜的白人出的主意。約翰遜的父親是傳教士,曾到過納瓦霍部落,能說一口流利的納瓦霍語,而在當時,納瓦霍語對部落外的人來說,無異於「鳥語」。極具軍事頭腦的約翰遜認為,如果用納瓦霍語編制軍事密碼,將非常可靠而且無法破譯。因為這種語言口口相傳,沒有文字,其語法、聲調、音節都非常復雜,沒有經過專門的長期訓練,根本不可能弄懂它的意思。另外,根據當時的資料記載,通曉這一語言的非納瓦霍族人全球不過30人,其中沒有一個是日本人。
1942年初,約翰遜向美國太平洋艦隊上將克萊登·沃格爾提出了這個建議。約翰遜說,根據他的實驗,用納瓦霍語編制的密碼可以在20秒內將三行英文信息傳遞出去,而同樣的信息用機器密碼卻需要30分鍾。
沃格爾接受了約翰遜的建議。1942年5月,第一批29名納瓦霍人被徵召入伍,並被安排在加利福尼亞一處海濱編制密碼。他們根據納瓦霍語共創建了有500個常用軍事術語的詞彙表。由於納瓦霍語沒有描述現代軍事設備的詞語,因此他們經常使用比喻說法和擬聲詞。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共徵召了420名納瓦霍族人充當密碼通訊員。這些納瓦霍族人參加了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發動的每一場戰役。他們用密碼下達戰斗命令,通報戰情,緊急時還參加戰斗。他們的英勇獻身,為最終打敗日本軍國主義者起到重要作用。
攻佔硫磺島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打的一場經典戰役,美軍把旗幟插上硫磺島的照片,成為美國在二戰中浴血奮戰的象徵。硫磺島戰役結束後,負責聯絡的霍華德·康納上校曾感慨地說:「如果不是因為納瓦霍人,美國海軍將永遠攻佔不了硫磺島。」當時,康納手下共有6名納瓦霍密碼員,在戰斗開始的前兩天,他們通宵工作,沒有一刻休息。整個戰斗中,他們共接發了800多條消息,沒有出現任何差錯。
諾曼底登陸科曼切語密碼報捷
除了納瓦霍語外,美軍在二戰中還曾使用另一種印第安語——科曼切語作為密碼。納瓦霍語主要在太平洋戰場使用;而科曼切語則在歐洲戰場大顯身手。查爾斯·希比蒂是目前惟一在世的科曼切語密碼員,現已78歲,居住在出生地俄克拉荷馬。他仍然清楚地記得參戰的經歷。
老人回憶說:「我是1941年1月入伍的,當時不滿20歲,還是個孩子。我是看到當地報紙上的廣告後參軍的。廣告說,『徵召年輕的科曼切人。要求未婚、無家庭拖累、會說本族語。』他們在語言方面要求極為嚴格。如果你說得不流利,他們就不要你。」
應征入伍後,希比蒂和其他12人隨即被送至喬治亞州本寧堡接受基本軍事訓練,學習無線電發報技術。但直到當年夏天,他們方才明白工作的真正性質。8月,他們被召集到了閱兵場。一名叫休·福斯特中尉告訴他們:「對信號連來說,你們的土語非常重要。它從未用文字書寫。除了你們沒有人說這種語言,也沒有人聽得懂。這意味著,它是無法破譯的,是絕妙的密碼。美國陸軍需要你們去執行一項特殊的任務。需要你們成為密碼通訊員。」
美軍根據科曼切語創建出包括250個軍事術語的詞彙表。在這個詞彙表裡,轟炸機成了科曼切語中的「懷孕的鳥」,自動化武器由於發出時斷時續的聲音而被稱為「縫紉機」。一天,福斯特與這些印第安人見面時帶來了一張照片:「我們需要給這個人起一個代號。」這些印第安人看了看照片,那是一個黑發、留著卓別林式鬍子、表情嚴肅的德國男子。希比蒂想起了他看過的歐洲新聞短片,於是說:「『瘋了』怎麼樣?或者『瘋狂』?」後來就確定使用「瘋狂的白人」來稱呼這個元首,而此人就是希特勒。頗有意味的是,戰後一些精神病專家分析說,希特勒確實有歇斯底里症和癔病。
1944年1月,希比蒂在入伍近3年後被派往英國,旋即參加了諾曼底登陸戰役。當他登上猶他灘時,他聽到指揮官在向他喊話:「酋長,我需要你發報。通知總部我們成功登陸了。重復一遍——登陸成功,現正准備佔領敵方陣地。」
頂著炮彈掀起的沙子和海水,希比蒂掏出他的無線電發報機,迅速用科曼切語發出了這條信息。這似乎只是歷史上一個微不足道的瞬間,但美國陸軍竟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一直拒絕公開承認這個事實:科曼切密碼通訊員希比蒂發出了第一條登陸諾曼底的信息。
猶他灘上,炮彈和曳光彈不斷在頭頂上爆炸。一陣靜電干擾之後,無線發報機重新開始工作:「信息收到。守住灘頭陣地,弄清敵人方位。增援部隊很快抵達。完畢。」希比蒂迅速將電文從科曼切語譯成英語,並報告給他的指揮官。
繼在諾曼底灘頭大顯神通之後,希比蒂又被派往法國,親眼目睹了盟軍在巴黎的軍事行動。
對於這種密碼,納粹德國的情報部門也絞盡了腦汁,甚至他們在確認這是一種語言之後,也始終未能找到破譯的方法。
但同納瓦霍族密碼員一樣,科曼切族密碼員沒有因為作戰勇敢或為國服役而在戰時或戰後獲得表彰。相反,五角大樓命令他們嚴格保守秘密。當時的五角大樓出於冷戰的考慮,認為這些密碼員可能再派上其他重要用場,因而不宜暴露。直到世界邁入新的世紀,密碼技術的進步,使得這些密碼顯得多餘,這些密碼員才終於獲得了遲到的榮譽,但他們當中的大多數都已經默默無聞地離開了人世。
5. 一本書如何作為密碼本用
技術條件限制為解放前
假設通信雙方只共享書籍作為唯一密鑰,截到這種怪信直接上門抓人搜查就是了。沒電腦的情況下,這比費腦筋去算便宜得多。
技術條件限制為現在,且滿足以下假設
假設攻擊者搜集到了總長度為幾千個字的密文(電子版,密文為頁碼+位置,比如225-10-12代表第225頁第10行第12個字)。
假設沒有二次暗語,而且語法正常。
假設這本書是出版過的。
暴力破解難度的估計:
谷歌統計的截至2016年9月14號的全世界印刷出來的書籍總數:
書籍 = 密鑰,但貌似這種方案的密鑰空間連過時的DES都比不上(DES的密鑰空間是
)
破解開始
剔除語言和單冊總頁數不符合的書(估計這個能去掉至少一半)
接下來用截獲的密文匹配每一本書(電子版),看試翻譯出來的明文中,常用漢字的出現頻率是否符合已有的統計分布,篩選出第一批密鑰(書)。
然後考察常用詞(或直接看特殊詞,比如代表時間或者關鍵地點的詞)的頻率,繼續篩。
(3,2可以互換)
4. 如果此時只剩下不到100本,雇100個人照書具體翻譯,看最後哪個念得通。2,3以現在的技術應該可以由一台性能不錯的PC在一秒之內完成,那麼4之前的步驟需要
天
如果租用雲計算,更不是什麼太驚人的數字。
結論:
最大的弱點就是密鑰空間太小,且「替換」這種東西很難去隱藏字元、字母的統計信息。
=======================2016年10月1日更新呢=============================
圖簡單,只說了「唯密文暴力破解」貌似不夠完整。
CPA就不用說了,你要是能讓攻擊者發出足夠長,有特定含義的字元的密文, 比如對應著"知乎是個問答平台,有著XXX位用戶,有XX個話題..."的密文,基本按照「翻譯+比對」直接過一遍書的資料庫就知道是那本了。
再試試CCA(chosen ciphertext attack)
假設攻擊者可以監聽並篡改通信內容(篡改密文),那就可以把密文里,某些片段,比如225-10-12,改成225-10-13或者225-11-12。通常這樣的更改會帶來解密後的誤解,所以接收方很有可能會詢問「再發一遍」或者「你說的是什麼?」,那麼此時再截獲另一方的回應,看長度來判斷是什麼樣的疑問句,用這個密文的「翻譯結果」來過濾書籍。
6. 老鷹的資料
鷹獵者利用鷹在捕獵時,總是先落在一棵視野寬闊的大樹上尋找獵物,一旦發現目標便急沖而下的習性捕獲獵物。
打獵時,由獵手與獵犬幫助驚動獵物,趁獵物驚慌失措時,獵鷹出擊,抓獲獵物,這時獵人要及時趕到,奪下獵物,給獵鷹餵食以示獎勵,否則,獵物就會成為蒼鷹的美食。
老鷹的壽命一般在50年,一次生蛋2~5枚,白底有紅棕色斑點、孵卵期約38天,它們的巢穴一般築的很高,老鷹一次生下2~5個蛋,一般僅能成活1隻小鷹。
飼養方法:
鷹並不難養,有的種類以昆蟲為食,有的以捕魚為生,大體而言都不能是肉食性的動物。包括昆蟲、鮮魚在內,營養最高的食物要數老鼠與鵪鶉,家裡吃的肉也可以作為他們的食物。
從幼鷹開始養,餵食起來就更簡單,可以訓練幼鷹從鑷子食用肉片等餌食,此外還可以餵食肝臟、心臟等內臟。
馴鷹最開始的那個環節叫「熬鷹」,就是連續很多天不讓鷹睡覺,同時也不給鷹吃的,目的就是讓鷹最終聽人的話。鷹被餓了七八天後,開始給吃的,這個環節叫「開食」。
接下去的環節叫「帶軸」,它的另外一個說法叫「勒膘」,意思比較明白,就是要讓鷹減肥。辦法是用線麻團包裹上一塊鮮肉,讓鷹吞下去。鷹消化不了線麻團,就只好把它嘔出來,這樣也就順便將腸子里的油也颳了出來,這會使鷹更飢餓,也更聽從人的調遣。飢腸轆轆的鷹在這樣的反復的不擇手段的調教下很快就成為一架躍躍欲試的狩獵機器。
在整個馴鷹過程中有兩個細節讓人少許心安。一個鷹把式在「拉鷹」前,要拜祭鷹神,整個過程與拜祭先人差不多。再一個是,所有馴鷹者過去都遵循一個老規矩,即在春天把已然馴化的鷹放回山林,讓它去生兒育女。有時,即或已被馴化的鷹不願意離開主人,鷹把式也要想盡一切辦法把它送走。
7. 用一本書做,無線電密碼本,發報時告訴你第幾頁,第幾行第幾個字、告訴你的第幾頁第幾行第幾個字的電報,
你這密碼可行,但設計有點小失誤。
8. 如何評價老鷹的新書《星門》
新書我看了一點感覺還挺不錯的,內容很豐富,節奏感特別好。
《星門》是一部高武世界類網路小說,作者是老鷹吃小雞,連載於起點中文網。
穿著巡檢司三級巡檢制服,李皓邁步跨入了巡檢司辦公區。
作為一名加入巡檢司才一年的半新人,李皓在巡檢司資歷不深,平時都會稍微來早一點,簡單打掃一下辦公區的衛生,再燒壺水,等待其他同事到來。
不過今天的李皓,來的比平時稍微遲一點,此刻辦公區已經有不少人已經到了。
穿著巡檢司三級巡檢制服,李皓邁步跨入了巡檢司辦公區。作為一名加入巡檢司才一年的半新人,李皓在巡檢司資歷不深,平時都會稍微來早一點,簡單打掃一下辦公區的衛生,再燒壺水,等待其他同事到來。
不過今天的李皓,來的比平時稍微遲一點,此刻辦公區已經有不少人已經到了。
看到李皓進門,門口辦公桌,一位同樣身穿制服的中年大媽,一臉熱情,帶著一些調侃意味,打趣道:「小皓,今天來晚了,黑眼圈都出來了,昨晚是不是去瀟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