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古代的間諜技術:最早的軍事密碼叫什麼
「陰符」,可算是最早的軍事密碼。使用時雙方各執一半,以驗真假。陰符依長短不同,代表相應的情報。
㈡ 摩斯密碼如何用於間諜通信。比如用母本如何翻譯密碼,母本如何使用
你想的太簡單了,你以為摩斯密碼能自學的么,尤其是間諜通信,摩斯密碼需要接受專業學習的,需要掌握聽抄發等技能,如果簡簡單單的密碼翻譯你可以去網路搜索摩斯密碼翻譯表。
㈢ 間諜經常所使用的密碼
摩斯碼
http://ke..com/view/253988.htm
㈣ 間諜情報運用密碼進行傳遞通訊的方法有哪五種
一是陰符、陰書。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對"符"的釋義是:"符,信也......分而相合。"《孫子兵法·九地篇》已指出"夷關折符",曹操與杜牧分別注道:"謀定,則閉關以絕其符信,勿通其使","夷關折符者,不令國人出入。蓋恐敵人有間使潛來,或藏形隱跡,由危歷險,或竊符盜信,假託姓名,而來窺我也。"陰符是刻畫有特殊符號或製成不規則牙狀邊緣的信物憑證,其作用為傳遞情報,調兵遣將。《六韜·陰符第二十四》有專章論述古代陰符的密碼:"主與將有陰符凡八等:有大勝克敵之符,長一尺。破軍擒將之符,長九寸。降城得邑之符,長八寸。卻敵報遠之符,長七寸。警眾堅守之符,長六寸。請糧益兵之符,長五寸。敗軍亡將之符,長四寸。失利亡士之符,長三寸。諸奉使行符,稽留者,若符事泄,聞者、告者皆誅之。八符者,主將秘聞。所以陰通言語不泄中外相知之術,敵雖聖智,莫之能識。"
這種由主將事先暗自規定尺寸長短的陰符,其所代表的"言語"就是一種情報密碼。陰符有銅制、玉制、木製、竹製等。陰符也可以作為一種臨時的特殊通行證。《墨子·號令第七十》中說:"有分守者,大將必與為信符。大將使人行守,操信符,信符不合及號不相應者,伯長以上輒止之,以聞大將。"一般銅符是為傳遞情報調動部隊之用;木、竹符為特使"出入征險"通行之用。譬如戰國信陵君派女間諜如姬竊取魏王銅符,然後"矯魏王令代晉鄙",奪兵權而救趙國。楚懷王發給鄂君竹符,遣其巡歷長江沿岸。
陰書是比陰符更進一步的情報傳遞密碼。《六韜·陰書第二十五》也有專章論述:"武王問太公曰:其事煩多,符不能明,相去遼遠,言語不通;為之奈何?太公曰:諸有陰事大慮當用書不用符。主以書遣將,將以書問主,書皆一合而再離,三發而一知。再離者分書為三部;三發而一知者,言三人,人操一分,相參而不相知情也。此謂陰書。敵總聖智,莫之能識。"所謂"一合而再離",即將一份完整的情報截成三份,分寫在三枚竹簡上;所謂"三發而一知",即派三個人分別持此三枚竹簡,分別出發,到達目的地後,再將三枚竹簡合而為一,便能讀通其意義了。這樣,送情報的人互不得知傳送情報的內容,即使有一人或二人被敵方捕獲,也不會泄密。
二是暗號。以暗號互通信息或傳遞情報,古已有之。記之較詳的是明代無名氏兵書《草廬經略·軍號》:"軍營有夜號也,恃以防奸也。或以物,或以字暮夜往來邏軍,必低聲詢問,不知號者,必奸細也。號須記載,以便稽查,毋得重復,亦勿有心,恐有心則為人所覺,而重復則雷同,尤使敵易測也。營外巡視,伏路之軍,亦別有號,盤詰外奸,使無所容。先發外號,遣之使出,始發內號,勿令預聞,恐敵擒獲因而泄露也。"
"路符"也是一種秘密暗號。譬如在某人必經途中,在泥土上畫一個大圓圈,表示前面有人接頭;畫一條蛇,表示執行任務時有人協助;畫五個並排三角形,表示將進行刺殺行動。
"體態語"有多種多樣,有手勢語、身勢語、情態語等。譬如遇有緊急情況,則舉扇過頭,輕搖三下,表示招人參加戰事;又如把右手拇指握在其餘四指之外,放在頭上,則表示"處境危險,緊急求助"的含意。
此外,還有一種以物品讀音的諧聲來作為一種情報暗號。譬如北宋種世衡派間諜法崧前往西夏進行反間,"遣法崧以棗及畫龜為書置蠟丸中,遺旺榮,喻以'早'、'歸'之意"。"棗"諧"早"音,"龜"諧"歸"音。這一類傳遞情報的暗號需事先約定,但它與陰符一樣,所容納的信息量很小,因此所傳遞的情報內容也就很有限了。
三是字驗。宋仁宗時詔令天章閣待制曾公亮編撰的《武經總要》卷十五曾詳細記載了這一情報通訊方法。所謂"字驗",即將各種情報用四十字的一首詩中的一些字來表示。具體要求是:所選的詩不得有重復之字,詩中的每一個字依次表示某一情報。如需報告某一情報,便在詩中規定的某一個字下加上一個符號即可。對方收到後,只需查對密碼本即可譯出情報內容。譬如《武經總要》記載道:先將軍中聯絡的有關情報編為四十項,即:請弓、請箭、請刀、請甲、請槍旗、請鍋幕、請馬、請衣賜、請糧料、請草料、請牛車、請船、請攻城守具、請添兵、請移營、請進軍、請退軍、請固守、未見賊、見賊訖、賊多、賊少、賊相敵、賊添兵、賊移營、賊進兵、賊退軍、賊固守、圍得賊城、解圍城、被賊圍、賊圍解、戰不勝、戰大勝、戰大捷、將土投降、將士叛、士卒病、都將病、戰小勝。
如果出現了四十項中的某一項或幾項的情況,則書寫一首五言律詩(五字一句,共八句,正好四十個字),按四十項的次序,用一個記號寫在五言律詩的第幾個字下即可。譬如出現了"被賊圍"的情況,按四十項的次序是第三十一項,於是隨意寫一首五言律詩,譬如用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一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然後在這首詩的第三十一個字"又送王孫去"的"又"字下加個記號,即表示"被賊圍"的情報。
四是反切密碼。這是明代名將戚繼光所發明創制。它是用古代反切的注音方法來編制密碼。反切注音方法為:用兩個字拼合成另一個字的音。即取反切上字的聲母和反切下字的韻母及聲調,切出所需注釋字的字音。譬如要注"諜"這個字音,則用"得斜"兩個字來注音,即取"得"字的聲母"d";取"斜"字的韻母"ie"及"斜"宇的聲調,拼切成dié音,就是"諜"的字音。
反切密碼法利用反切的原理編了兩首歌:
柳邊求氣低,波他爭日時。鶯蒙語出喜,打掌與君知。
用這首歌的前十五個字作為不同聲母的代表字。即柳字代表"1";邊字代表"b",以下依次類推(注意:古字的讀音有些與現代漢語讀音不同)。
另一首歌是:
春花香,秋山開,嘉賓歡歌須金杯,孤燈光輝燒銀缸。之東郊,過西橋,雞聲催初天,奇梅歪遮溝。
用這首歌的三十六個字作為不同韻母的代表字(注意:其中的金與賓、梅與杯、遮與奇的韻母相同,實際上只有三十三個不同韻母的代表字)。
然後將十五個聲母代表字和三十六個韻母代表字按次編上號碼,再將當時字音的八個聲調也按順序編上號碼。這就形成了傳遞情報的反切密碼,可以用此注出任何字的讀音。戚繼光由此還編了一本《八音字義便覽》來作為教材,進行專門訓練。
五是明碼加密。清末時,電報技術輸入中國。1871年由上海大北水線電報公司,選用了六千八百九十七個漢字,代以四碼數字,編成中國最早的電報明碼本。但是為了保密,又設計了將明碼本加密的方法,形成了較復雜的密碼。這一密碼被清末軍事及商業情報機構使用,傳遞發送了眾多方面的間諜情報。
明碼加密的具體方法是:譬如"布"這個字的電報電碼為1530,加密和減密的鑰匙均為9853。先用明碼的四個數字分別與加密鑰匙的四個數字相加:1加9為"10",凡"10"都作"0";5加8為"13",須隱去"10",只作"3";3加5為"8";0(看作"10")加3為"13",須隱去"10",只作3。那麼"布"的明碼1530就成了密碼0383。接收到這四個密碼後,再以此減去解密鑰匙的四個數字,即:0(看作"10")減9為"1";3(看作前已隱去的"10"再加上3為13)減8為"5";8減5為"3";3減3為"0",解密後的數字為1530,又回到明碼上去了。
㈤ 摩斯密碼怎麼用他始終什麼密碼啊還有什麼類型的,密碼
爾斯電碼(又譯為摩斯密碼,Morse code)是一種時通時斷的信號代碼,通過不同的排列順序來表達不同的英文字母、數字和標點符號。它由美國人艾爾菲德·維爾發明,當時(1835年)他正在協助薩繆爾·摩爾斯進行摩爾斯電報機的發明。
摩爾斯電碼是一種早期的數字化通信形式,但是它不同於現代只使用零和一兩種狀態的二進制代碼,它的代碼包括五種:
點(.)
劃(-)
點和劃之間的停頓
每個字元間短的停頓(在點和劃之間)
每個詞之間中等的停頓
以及句子之間長的停頓
最早的摩爾斯電碼是一些表示數字的點和劃。數字對應單詞,需要查找一本代碼表才能知道每個詞對應的數。用一個電鍵可以敲擊出點、劃以及中間的停頓。
雖然摩爾斯發明了電報,但他缺乏相關的專門技術。他與艾爾菲德·維爾簽定了一個協議,讓他幫自己製造更加實用的設備。艾爾菲德·維爾構思了一個方案,通過點、劃和中間的停頓,可以讓每個字元和標點符號彼此獨立地發送出去。他們達成一致,同意把這種標識不同符號的方案放到摩爾斯的專利中。這就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美式摩爾斯電碼,它被用來傳送了世界上第一條電報。
這種代碼可以用一種音調平穩時斷時續的無線電信號來傳送,通常被稱做連續波(Continuous Wave),縮寫為CW。它可以是電報電線里的電子脈沖,也可以是一種機械的或視覺的信號(比如閃光)。
一般來說,任何一種能把書面字元用可變長度的信號表示的編碼方式都可以稱為摩爾斯電碼。但現在這一術語只用來特指兩種表示英語字母和符號的摩爾斯電碼:美式摩爾斯電碼被使用了在有線電報通信系統;今天還在使用的國際摩爾斯電碼則只使用點和劃(去掉了停頓)。
電報公司根據要發的信的長度收費。商業代碼精心設計了五個字元組成一組的代碼,做為一個單詞發送。比如:BYOXO ("Are you trying to crawl out of it?"); LIOUY ("Why do you not answer my question?"),;AYYLU ("Not clearly coded, repeat more clearly.")。這些五個字元的簡語可以用摩爾斯電碼單獨發送。在網路用辭中,我們也會說一些最常用的摩爾斯商用代碼。現在仍然在業餘無線電中使用的有Q簡語和Z簡語:他們最初是為報務員之間交流通信質量、頻率變更、電報編號等資訊服務的。
1838年1月8日,Alfred Vail展示了一種使用點和劃的電報碼,這是摩爾斯電碼前身。
作為一種資訊編碼標准,摩爾斯電碼擁有其他編碼方案無法超越的長久的生命。摩爾斯電碼在海事通訊中被作為國際標准一直使用到1999年。1997年,當法國海軍停止使用摩爾斯電碼時,發送的最後一條消息是:「所有人注意,這是我們在永遠沉寂之前最後的一聲吶喊」!
在今天,國際摩爾斯電碼依然被使用著,雖然這幾乎完全成為了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的專利。直到2003年,國際電信聯盟(ITU)管理著世界各地的摩爾斯電碼熟練者取得業餘無線電執照的工作。在一些國家,業餘無線電的一些波段仍然只為發送摩爾斯電碼信號而預留。
因為摩爾斯只依靠一個平穩的不變調的無線電信號,所以它的無線電通訊設備比起其它方式的更簡單,並且它能在高雜訊、低信號的環境中使用。同時,它只需要很窄的帶寬,並且還可以幫助兩個母語不同、在話務通訊時會遇到巨大困難的操作者之間進行溝通。它也是QRP中最常使用的方式。
在美國,直到1991年,為了獲得FCC頒發的允許使用高頻波段的業餘無線電證書,必須通過每分鍾五個單詞(WPM)的摩爾斯碼發送和接收測試。1999年以前,達到20WPM的熟練水平才能獲得最高級別的業餘無線電證書(額外類);1999年12月13日,FCC把額外類的這項要求降低到13WPM。
2003年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RC03,ITU主辦的頻率分配專門會議,兩年一度)做出決定,允許各國在業餘無線電執照管理中自己任選是否對摩爾斯電碼進行要求。雖然在美國和加拿大還有書面上的要求,但在一些其他國家正准備徹底去除這個要求。
熟練的愛好者和軍事報務員常常可以接收(抄報)40WPM以上速度的摩爾斯碼。雖然傳統發報電鍵仍有許多愛好者在使用,但半自動和全自動的電子電鍵在今天使用越來越廣泛。電腦軟體也經常被用來生成和解碼摩爾斯碼電波信號。
㈥ 間諜活動中的反切密碼是誰發明
反切密碼是明代名將戚繼光所發明創制。它是用古代反切的注音方法來編制密碼。反切注音方法為:用兩個字拼合成另一個字的音。即取反切上字的聲母和反切下字的韻母及聲調,切出所需注釋字的字音。譬如要注「諜」這個字音,則用「得斜」兩個字來注音,即取「得」字的聲母「d」;取「斜」字的韻母「ie」及「斜」宇的聲調,拼切成dié音,就是「諜」的字音。
反切密碼法利用反切的原理編了兩首歌:柳邊求氣低,波他爭日時。鶯蒙語出喜,打掌與君知。
用這首歌的前十五個字作為不同聲母的代表字。即柳字代表「1」;邊字代表「b」,以下依次類推(注意:古字的讀音有些與現代漢語讀音不同)。
另一首歌是:春花香,秋山開,嘉賓歡歌須金杯,孤燈光輝燒銀缸。之東郊,過西橋,雞聲催初天,奇梅歪遮溝。
用這首歌的三十六個字作為不同韻母的代表字(注意:其中的金與賓、梅與杯、遮與奇的韻母相同,實際上只有三十三個不同韻母的代表字)。
然後將十五個聲母代表字和三十六個韻母代表字按次編上號碼,再將當時字音的八個聲調也按順序編上號碼。這就形成了傳遞情報的反切密碼,可以用此注出任何字的讀音。戚繼光由此還編了一本《八音字義便覽》來作為教材,進行專門訓練。
譬如要傳遞「已潛入」這一情報,根據歌詞,「已」的聲母與「鶯」同,編碼為「十一」;韻母與「西」同,編碼為「二十五」;聲調是上聲,編碼是「三」,「已」字的反切密碼就是:11·25·3。用書寫數字或用拍掌次數即可知道。同樣,「潛」的聲母與「求」同,編碼是「三」;韻母與「天」同,編碼是「三十一」;聲調是陽平,編碼是「二」。又如「入」的聲母與「日」同,編碼是「九」;韻母與「孤」同,編碼是「十四」,聲調是入聲,編碼是「四」。這樣,「已潛入」的反切密碼就是11·25·3———3·31·2———9·14·4。這種反切密碼與現代的電訊密碼基本一致。如果再使用方言進行編碼,則根本就無法對其進行破譯。
㈦ 間諜活動中的明碼加密是怎樣操作
清末時,電報技術輸入中國。1871年由上海大北水線電報公司,選用了六千八百九十七個漢字,代以四碼數字,編成中國最早的電報明碼本。但是為了保密,又設計了將明碼本加密的方法,形成了較復雜的密碼。這一密碼被清末軍事及商業情報機構使用,傳遞發送了眾多方面的間諜情報。
明碼加密的具體方法是:譬如「布」這個字的電報電碼為1530,加密和減密的鑰匙均為9853。先用明碼的四個數字分別與加密鑰匙的四個數字相加:1加9為「10」,凡「10」都作「0」;5加8為「13」,須隱去「10」,只作「3」;3加5為「8」;0(看作「10」)加3為「13」,須隱去「10」,只作3。那麼「布」的明碼1530就成了密碼0383。接收到這四個密碼後,再以此減去解密鑰匙的四個數字,即:0(看作「10」)減9為「1」;3(看作前已隱去的「10」再加上3為13)減8為「5」;8減5為「3」;3減3為「0」,解密後的數字為1530,又回到明碼上去了。
㈧ 莫爾斯密碼6024 1947 3336 2621 8825 2053 1947 是什麼意思
6024 親 1947愛 3336滴 2621李 8825瓊 2053我 1947愛
摩爾斯電碼(又譯為摩斯密碼,Morse code)是一種時通時斷的信號代碼,通過不同的排列順序來表達不同的英文字母、數字和標點符號。
它發明於1837年,發明者有爭議,是美國人塞繆爾·莫爾斯或者艾爾菲德·維爾。 摩爾斯電碼是一種早期的數字化通信形式,但是它不同於現代只使用零和一兩種狀態的二進制代碼,它的代碼包括五種: 點、劃、點和劃之間的停頓、每個詞之間中等的停頓以及句子之間長的停頓。
比如說 I LOVE YOU就是:.. .-.. --- ...- . -.-- --- ..-
我字母和字母之間空了一格,單詞之間空了2格。
(.)在發送的時候就是嘀的聲音
(-)在發送的時候就是嗒的聲音
嘀是一個時間長度,嗒是三個時間長度,發送的時候,點和劃之間停一個時間點長度,字元和字元之間停留3個時間點長度,單詞和單詞之間停留7個時間點長度,掌握這些之後,你基本上就學會啦。
㈨ 世界上幾大密碼是什麼 都是怎樣破譯
沒有這幾大密碼這一說 ,因為密碼本身的更新度和保密度使得它不為人知!密碼本來就是機密度極高的一種科學技術!常人本來無法觸及,更談不上破譯。一般接觸密碼的人群有:間諜、軍隊機要人員、文字專家(就像《達芬奇密碼》里的博士)、電腦編程員(一般在電腦破譯密碼這個區域)、還有就是原始部族!我覺得你應該說的是傳統密碼!比如你說的摩爾斯密碼!以下是傳統密碼:Autokey密碼
置換密碼
二字母組代替密碼 (by Charles Wheatstone)
多字母替換密碼
希爾密碼 摩爾斯密碼
維吉尼亞密碼
替換密碼
凱撒密碼
ROT13
仿射密碼
Atbash密碼
換位密碼
Scytale
Grille密碼
VIC密碼 (一種復雜的手工密碼,在五十年代早期被至少一名蘇聯間諜使用過,在當時是十分安全的)
㈩ 諜戰劇中經常有用手指敲摩斯密碼暗中交流的情節,這在現實中可能嗎
現實生活中,這類劇情不太可能發生,除非是迫不得已情形下的最終一博。真實故事改寫的影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詩仙李白在間諜貼身時傳出最終的明碼電文「再見了,同志們」。
如今摩斯碼傳真基本上撤出了政冶國防商業服務通信,但全球也有許多無線通信愛好者在應用,要不是加密的電文,全部頻率基本上全是無密可談,即便是簡易的加密,針對這種愛好者而言,破譯易如反掌,不必認為全國各地無線電管理委員會閑來無事,這兒的數據量非常大的。
所以說,別欺騙觀眾們,觀眾們也別當真,總會有行內人。土匪窩的暗語,楊子榮也會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