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凱撒加密法
簡單的說,就是位移加密。
比如你的密碼是ABCDE
然後設置凱撒密碼的偏移量為3的話
那加密之後的密碼就是DEFGH
㈡ 凱撒密碼和柵欄密碼解密
凱撒密碼:明文中的所有字母都在字母表上向後進行偏移後替換成偏移後的密文 偏移量通常是3 AA=z 例如:所有的字母A將被替換成D,B變成E,以此類推
但是凱撒密碼還有其它種類有: 偏移量為10 稱做 Avocat(AK)
偏移量為13 稱做 ROT13
偏移量為-5 稱做 Cassis (K 6)
偏移量為-6 稱做 Cassette (K 7)
柵欄密碼,就是把要加密的明文分成N個一組,然後把每組的第1個字連起來,形成一段無規律的話。 不過柵欄密碼本身有一個潛規則,就是組成柵欄的字母一般不會太多。(一般不超過30個,也就是一、兩句話) 比較復雜
㈢ 什麼是凱撒密碼謝謝!
凱撒密碼作為一種最為古老的對稱加密體制,在古羅馬的時候都已經很流行,他的基本思想是:通過把字母移動一定的位數來實現加密和解密。例如,如果密匙是把明文字母的位數向後移動三位,那麼明文字母B就變成了密文的E,依次類推,X將變成A,Y變成B,Z變成C,由此可見,位數就是凱撒密碼加密和解密的密鑰。 它是一種代換密碼。據說愷撒是率先使用加密函的古代將領之一,因此這種加密方法被稱為愷撒密碼。 在密碼學中,愷撒密碼(或稱愷撒加密、愷撒變換、變換加密)是一種最簡單且最廣為人知的加密技術。它是一種替換加密的技術,明文中的所有字母都在字母表上向後(或向前)按照一個固定數目進行偏移後被替換成密文。例如,當偏移量是3的時候,所有的字母A將被替換成D,B變成E,以此類推。這個加密方法是以愷撒的名字命名的,當年愷撒曾用此方法與其將軍們進行聯系。愷撒密碼通常被作為其他更復雜的加密方法中的一個步驟,例如維吉尼亞密碼。愷撒密碼還在現代的ROT13系統中被應用。但是和所有的利用字母表進行替換的加密技術一樣,愷撒密碼非常容易被破解,而且在實際應用中也無法保證通信安全。
㈣ 凱撒密碼13/9/19/20/1/11/5 是什麼意思
Mistake!!!錯誤的意思!!話說這不是凱撒密碼吧
㈤ 愷撒密碼表是什麼
愷撒密碼表是一種代換密碼。據說凱撒是率先使用加密函的古代將領之一,因此這種加密方法被稱為愷撒密碼。凱撒密碼作為一種最為古老的對稱加密體制,在古羅馬的時候都已經很流行,他的基本思想是:通過把字母移動一定的位數來實現加密和解密。明文中的所有字母都在字母表上向後(或向前)按照一個固定數目進行偏移後被替換成密文。
㈥ zrdlql凱撒密碼什麼意思
凱撒密碼關鍵的是密匙,密匙也就是一個數字,比如說密匙是1,那對英文單詞book這個單詞加密,結果就是相應的每個字母在字母表中的序號減去1;
比如b在英文單詞里排第二位,那加密後就是a,o加密後就是n,依此類推,book加密後就是annj,解密時每個字母的順序號加1,所對應的字母就是密文。
例如,當偏移量是3的時候,所有的字母A將被替換成D,B變成E,以此類推X將變成A,Y變成B,Z變成C。由此可見,位數就是凱撒密碼加密和解密的密鑰。
例子:
愷撒密碼的替換方法是通過排列明文和密文字母表,密文字母表示通過將明文字母表向左或向右移動一個固定數目的位置。例如,當偏移量是左移3的時候(解密時的密鑰就是3):
明文字母表: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
密文字母表:DEFGHIJKLMNOPQRSTUVWXYZABC。
使用時,加密者查找明文字母表中需要加密的消息中的每一個字母所在位置,並且寫下密文字母表中對應的字母。需要解密的人則根據事先已知的密鑰反過來操作,得到原來的明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凱撒密碼
㈦ 凱撒密碼
我覺得創建26個文件實在太冗雜了。其實一個就夠了,因為隨著你的選擇的改變(比如以9為加密條件,所有字母循環後移9位),目標文件裡面的內容就自動更新了。
當然你也可以使用函數 int create(char *filename , int mode) 在執行框裏手動輸入像 e:\\original.txt 這樣的地址字元,但你想像一下,這是不是很麻煩?
在實際加密中,可使用隨機函數 rand()產生循環後移位數,而且完全可以不限制在26位,擴展ASCII碼可以產生成千上萬的字元,將文件加密到那些幾乎無規律,難以識別的字元上,安全性就提高了許多。當然還有什麼多輪加密之類的。可以自己慢慢摸索,挺有趣的。祝你好運!
修改如下(已成功執行):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char encrypt(char ch,int n)/*加密函數,把字元向右循環移位n*/
{
while(ch>='A'&&ch<='Z')
{
return ('A'+(ch-'A'+n)%26);
}
while(ch>='a'&&ch<='z')
{
return ('a'+(ch-'a'+n)%26);
}
return ch;
}
void main()
{
FILE *in,*out;
char ch1,ch2;
int i;
printf("Please input the number(1~26) you want to use for encrypt:");
scanf("%d",&i);
if((in=fopen("e:\\original.txt","r"))==NULL)/*文件名根據自己建立的位置修改,
我建在e盤的根目錄下
{
printf("Can not open this file!\n");
exit(0);
}
if((out=fopen("e:\\encrypt.txt","w"))==NULL) //同上
{
printf("Can not open this file!\n");
exit(0);
}
while(!feof(in)){
if((ch1=fgetc(in))!=EOF)
ch2=encrypt(ch1,i);
fputc(ch2,out);
}
printf("Encrypt is over!\n");
fclose(in);
fclose(out);
}
㈧ 愷撒密碼是什麼東東,誰講一下
它是一種代換密碼。據說愷撒是率先使用加密函的古代將領之一,因此這種加密方法被稱為愷撒密碼。
凱撒密碼作為一種最為古老的對稱加密體制,在古羅馬的時候都已經很流行,他的基本思想是:通過把字母移動一定的位數來實現加密和解密。明文中的所有字母都在字母表上向後(或向前)按照一個固定數目進行偏移後被替換成密文。例如,當偏移量是3的時候,所有的字母A將被替換成D,B變成E,以此類推X將變成A,Y變成B,Z變成C。由此可見,位數就是凱撒密碼加密和解密的密鑰。
㈨ 4 16 15 8 19 2 21 22 13 2 21 10 16 15-1 凱撒密碼是什麼
在密碼學中,愷撒密碼(英語:Caesar cipher),或稱愷撒加密、愷撒變換、變換加密,是一種最簡單且最廣為人知的加密技術。它是一種替換加密的技術,明文中的所有字母都在字母表上向後(或向前)按照一個固定數目進行偏移後被替換成密文。例如,當偏移量是3的時候,所有的字母A將被替換成D,B變成E,以此類推。這個加密方法是以羅馬共和時期愷撒的名字命名的,當年愷撒曾用此方法與其將軍們進行聯系。
(以上摘自網路,更多詳情請自行學習了解)
然後這些數字,分別指代英文26個字母,比如4指代d,16指代p等等。以此類推,則除了「-1」以外的其他數字轉換成字母依次是:dpohsbuvmbujpo
-1指的是偏移量為1,即明文中的所有字母分別向右偏移一位繼而得到上述密文。因此若想得到明文,須將dpoh...的所有字母分別向左偏移一位,即d變成c,p變成o等等。以此類推,明文即是:
congratulation
祝賀
至於那個「-1」,個人猜想還有一種理解,就是指4 16……那些數字分別減去1。這樣理解也能得出同一個答案,只是我不確定那個「-」究竟是減號還是普通的短破折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