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密碼管理 » 詩經為什麼是先民密碼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詩經為什麼是先民密碼

發布時間: 2022-06-29 10:32:08

❶ 《詩經》所反映的先民的生活有哪些特

1.在作者眼中,《詩經》所反映的先民的生活有哪些特點?請分條概述.
答:
2.讀下列問題,聯系原文作答.
(1)第二段「靈感的花朵,因為貧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一句中,為什麼會「貧血」?
答:
(2)文末最後一段劃線句「整部《詩經》,都回響著斧頭砍伐樹木的聲音」一句的深刻含義是什麼?這樣寫有何作用?
答:
1.①平凡而豐富②自由、單純而天真③充滿原始的浪漫與激情
2.(1)喪失了原始的浪漫與激情.因為遠離了自然,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裡,一生所觸及的僅僅是書本、牆壁、道德以及間接的經驗.
(2)說明《詩經》是一部現實主義民歌之作(,自始至終都反映著勞動人民自然、純朴、真實的生活和情感.這樣寫顯得生動形象,耐人尋味.

❷ 為什麼說詩經是中國古代社會民風民情的百科全書

根據《風》《雅》《頌》三部分的實際內容,認為《詩經》是「中國最古的詩選」,「以性質言,風者,閭巷之情詩;雅者,朝廷之樂歌;頌者,宗廟之樂歌也.」
19世紀前期法國人比奧的專論《從詩經看中國古代的風俗民情》明確說明:《詩經》是「東亞傳給我們的最出色的風俗畫之一,也是一部真實性無可爭辯的文獻,」「以古樸的風格向我們展示了上古時期的風俗習尚、社會生活和文明發展程度.」
20世紀中期俄國費德林院士也稱:「《詩經》是中國古代的一部獨具一格的網路全書.」~

❸ 詩經為何是先民的解碼

因為《詩經》是西周自春秋五百多年詩歌的總集,大多是詩官從民間收集得到,所以也可以說是民歌的總集。

研究《詩經》就是對西周春秋年代生活的研究,讓我們從中看到先民們的生活,所以就如你說的,是先民的解碼。

❹ 為什麼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它收集了從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到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大約500年間的詩歌 305篇(另有《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 6篇「笙詩」,只存篇名)。《詩經》在先秦稱為《詩》,或舉其整數稱「詩三百」。到漢代,《詩》被朝廷正式奉為經典之一,才出現《詩經》的名稱,並沿用至今。
《詩經》的來源與編集:
關於《詩經》編纂成集的過程,有種種說法。據秦漢時期一些典籍的記載,《詩經》作品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周朝廷設有專門採集民間歌謠的官員,稱「行人」,他們四齣采訪、收集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風俗、政治得失。采詩的工作由於得到各諸侯國的協助,所達到的地域相當廣闊,所以各地民歌得以集中起來。二是周朝還有「獻詩」的制度,公卿士大夫在某種場合要給天子獻詩。《詩經》中的不少「雅」詩,就是這樣匯集到一起來的。
有一種說法認為,《詩經》曾經過孔子的刪訂。如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孔子刪詩之說基本上不可信。《詩經》經多人長時期的收集整理,大約在公元前 6世紀中葉最後編定成書,這是在孔子出生之前,在《論語》中,孔子曾多次說過「詩三百」的話,可見他所看到的《詩》和現存《詩經》的篇目大體相同,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札在魯國請觀周樂,魯國樂工為他演奏的各國風詩的次序也與今本《詩經》基本相同(《左傳·襄公二十九年》),那時孔子年僅8歲。至於《論語·子罕》中孔子所說「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的話,這只是說明孔子整理校訂過舛誤的《詩經》樂曲。
《詩經》中的詩當初都是配樂的歌詞,保留著古代詩歌、音樂、舞蹈三者結合的形式。《墨子·公孟》篇說:「誦《詩》三百、歌《詩》三百、弦《詩》三百、舞《詩》三百。」《儀禮》、《周禮》、《禮記》和《國語》里,也分別提到《詩》可以用管、簫等樂器演奏;魯國樂工也曾為季札演出過「風」、「雅」、「頌」各部分的詩。這些都說明《詩經》在古代與音樂、舞蹈有密切關系。只是經過春秋戰國的社會大變動,樂譜和舞姿失傳,只剩下歌詞,就成為現在所見到的一部詩集。

❺ 古代讀書人為什麼要讀《詩經》呢

詩經是什麼?我們為為什麼要讀?打開任何一部文學史或者文學史的教科書,說到詩經,總會談到詩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有人說是詩歌選集,總有這樣的說法。

這種說法對不對?也對也不對。對的是,我們今天看到的詩經的著作是一個詩歌集,不是一個人作的,也不是一個時間段產生的;不對的是,這個說法混合了詩經和後來文人的詩集的區別。

詩經是歌唱的,是我們這個民族在創造自己文明傳統的時候的歌唱,反過來說,是先民唱著詩經創造了我們的精神傳統,所以詩經是我們的精神家底。

這個唱是個唱詞,和後來的作詩不一樣,而唱也能呆板地理解,它是一種演出,它會用不同的聲部,兩個抒情主題或者更多。

後來很多詩人的詩里都有問答,這種詩和詩經是完全不同的,詩經完全是兩個詩人在唱,和一個詩人寫一首詩讓裡面角色對唱是不一樣的。

所以把詩經理解為選集或頌集,只要涉及到集,實際就只說對了一半,是有偏頗的。而且中國人編集字比詩經晚了好幾百年。

❻ 《詩經》為什麼稱為是早期史學典籍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❼ 《詩經》是孔子收集古代各種詩歌編訂而成,在歷史上有什麼影響

《詩經》是國代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這期間五百多年的一些詩歌一共是305篇,在先秦時期稱為《詩》,在西漢的時候被稱為儒家經典,叫做《詩經》。詩經是我國古代詩歌輝煌的開端,對我國後世文學詩歌都有重大的影響。

❽ 為什麼說《詩經》是一部「古代文明百科全書」答:

摘要

❾ 在作者眼中,《詩經》所反映的先民的生活有哪些特點

1、在作者眼中,《詩經》所反映的先民的生活特點:
①平凡而豐富;
②自由、單純而天真;
③充滿原始的浪漫與激情。
2、出自洪燭《橫穿<詩經>的河流》,本文以充滿深情的筆調抒寫閱讀《詩經》的感受,以「《詩經》是一條河流」為行文思路,語言凝練而富有詩意,表達了作者對《詩經》的崇敬之情,對《詩經》中自然質朴生活的神往之情。
綜觀全文,標題「橫穿《詩經》的河流」中「《詩經》的河流」一語意義豐富,其一,在作者看來,《詩經》即如文字構成的一條河流;其二,《詩經》反映的生活大多與河流有關;其三,「《詩經》的河流」比喻的是中華民族曾有的生活方式。

❿ 為什麼說詩經是我國古代社會民風民俗的百科全書

詩經分風雅頌三部分,記載了王公,市民的生活情況。國風有十五國風,雅分為大雅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