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詳細說一下關於二戰時的美軍的納瓦霍密碼
納瓦霍密碼:「風語者」的神秘武器
「鳥語」引發奇想
美軍遭遇珍珠港襲擊後,被迫對日宣戰。但交戰初期,美軍的密碼屢被日軍破譯,致使其在戰場上吃盡了苦頭。就在美軍高層為此焦急萬分的時候,1942年初的一天,位於洛杉磯的美國海軍辦公室來了一位自稱菲利浦·約翰斯頓的美國白人。他提出了一個十分大膽的建議———徵召美國最大的印第安部落納瓦霍人入伍,使用納瓦霍人的語言編制更加安全可靠的密碼。
約翰斯頓之所以能夠提出這個構想,是因為他從小就跟隨父親———一位長期在印第安人保護地傳教的牧師,在納瓦霍人聚居區生活,所以對納瓦霍人和他們的語言非常熟悉。而在當時,納瓦霍語對部落外的人來說,無異於「鳥語」。因為這種語言口口相傳,沒有文字,其語法、聲調、音節都非常復雜,沒有經過專門的長期訓練,根本不可能弄懂它的意思。根據當時的資料記載,通曉這一語言的非納瓦霍族人全球不過30人,而其中沒有一個是日本人。極具軍事頭腦的約翰斯頓認為,如果用納瓦霍語編制軍事密碼將非常可靠而且無法破譯。
美國海軍認定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立即答應協助約翰斯頓實現這一構想。1942年2月28日,在聖迭戈的艾略特兵營,約翰斯頓找來4名納瓦霍人進行演示試驗。在演示前,對此十分感興趣的美國太平洋艦隊上將克萊登·沃格將軍親自寫出6段戰爭中常用的信息,其中一條是「預期敵人會使用坦克和俯沖轟炸機在黎明時攻擊」。按照納瓦霍語,信息被逐字逐句地翻譯為「敵人坦克-俯沖轟炸機 -預計-攻擊-早晨」,其他5條信息也被熟練地翻譯出來。這給沃格將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周後,沃格專門致函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建議為太平洋艦隊兩棲作戰部隊招募200名納瓦霍人。不過,這項大膽的計劃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他們擔心納瓦霍密碼不能適應繁多的幾乎是數不盡的軍事活動,因為軍事術語在納瓦霍語中的確比較匱乏。但是,經過一番爭論之後,招募納瓦霍密碼戰士的計劃還是被通過了。於是,神秘的「鳥語」開始登上大雅之堂。
無敵密碼」誕生
1942年5月5日,首批29名納瓦霍人被徵召入伍。他們在加利福尼亞聖迭戈的新兵訓練營中和通訊人員一起設計了最初的納瓦霍密碼。這種密碼由211個字組成,大部分為納瓦霍詞,也摻雜了一些新詞彙,這是為了彌補納瓦霍語中軍事術語的不足。例如,「戰斗機」被稱為「達-哈-提-西」,納瓦霍語意為「嗡嗡叫的鳥 」;「俯沖轟炸機」被稱為「幾尼」,意為「小鷹」。另外,密碼戰士還設計了一個系統,用來與英語26個字母相對應。例如,字母A為「沃-拉-其」,意為「螞蟻(ant)」;字母E為「迪茲」,意為「麋鹿(elk)」。另外,針對那些沒有能夠列入211個密碼的詞語,他們根據納瓦霍語專門創建了一個大約500個常用軍事術語的詞彙表以便用來對照拼讀。
納瓦霍人很快便顯示出記憶密碼和在戰時傳遞信息的能力。他們成功地從飛機或坦克等移動目標上傳遞密碼。計劃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隨後,另外200名納瓦霍人也於1942年7月20日被徵召入伍。1942年10月2日,約翰斯頓也被徵召入伍,並被授予上士軍銜,專門負責訓練納瓦霍密碼戰士。可是,就在約翰斯頓躊躇滿志地實施他的大膽計劃的時候,一個細心的密碼員發現,由於納瓦霍語中沒有的詞的對照表重復使用頻率太高,根據這些詞語,納瓦霍密碼幾乎不用費什麼勁就能被破譯。為解決這一問題,約翰斯頓和一些技術專家把對照表的26個字母增加為44個,使得那些常用的字母如E、T、A、O等有了多種選擇餘地。例如字母A除了原來的「沃-拉-其(螞蟻)」外,還可以叫作「比-拉-沙納(蘋果apple)」和「 齊-尼赫(斧子axe)」。這樣一來,其破譯難度大大增加。被美軍稱為「無敵密碼」的納瓦霍密碼終於誕生了。
作戰南太平洋
到1943年4月,第二批200名納瓦霍人完成了訓練,而此時,第一批納瓦霍密碼戰士即「風語者」已經隨海軍陸戰隊在南太平洋上作戰了。很快,納瓦霍密碼就在實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攻佔硫磺島一役中,6名「風語者」使用神秘的納瓦霍密碼及時准確地為美軍傳遞信息情報。在戰斗開始的前兩天,他們通宵工作,沒有一刻休息。整個戰役中,他們共接發了800多條消息,沒有出現任何差錯。日本人盡管能夠截獲這些情報,但對這些近乎「天書」的文字感到束手無策,而當時美軍已經破譯了日軍的密碼。不久,美軍便很輕易地攻下了戰略要地硫磺島。負責聯絡的霍華德·康納上校曾感慨地說:「如果不是納瓦霍人,如果沒有納瓦霍密碼,美國海軍將永遠攻佔不了硫磺島。」參與硫磺島戰役的拉爾夫 ·斯托其上尉在一份報告中稱,納瓦霍密碼是「最簡便、最快速和最可靠」的密碼,「日本人的腦袋都要想破了,但我們幾乎不用擔心泄密會發生」。
出色的實戰成績吸引美國海軍決定更大規模地徵召納瓦霍人入伍。他們曾經設想以每月50人的速度再徵召303名納瓦霍人,但這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因為,那些被招募的納瓦霍戰士也逐漸成為其他部隊的「寶貝」。為此,海軍陸戰隊不得不把名額削減到每月25人,甚至試圖從其他部隊索要納瓦霍新兵,但這些努力並未獲得完全成功。由於「風語者」供應不足,這嚴重影響了美國海軍的通訊工作。盡管如此,因為納瓦霍密碼既保密又很少失誤,仍然逐漸成為美軍最信賴最鍾愛的密碼。
如今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納瓦霍密碼可能已經算不上高明,但它走過的那段光輝歷程將永遠不會被忘記。(
❷ 抗日戰爭通訊電播密碼叫什麼名字
以前的無線電信號傳輸是無法傳輸字母的,因此創造了莫爾斯電碼,將英文字母以長、短電碼替代,類似現在計算機編碼的0和1
按照每個英文字母固定的莫爾斯電話拍發,接收方就可以還原電文,這叫明碼電文
明碼是沒有密碼的,因此不適合軍事、外交,因此就需要加密
加密,就是在原有明碼上,加上一些約定的做法,這個就是密碼。接收方按照這種約定(這就是密碼本)進行運算後(解碼),即可得到電文本身
密碼其實是很復雜的數學運算。只有復雜的加密過程,才能保證密碼的有效性。
❸ 戰爭中所需破譯的密碼是什麼
是對方通訊用的密碼。己方的密碼有專門的充電員做。如果破譯對方的密碼,那麼等於對方在作戰中的行動,就大大掌握了主動權。
❹ 太平洋戰爭中的秘密武器-納瓦霍語密碼,究竟是什麼
1942年6月4日,號稱「賭徒」的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在偷襲珍珠港得手之後,又著手實施了一個新賭局——偷襲美軍的中途島。這一天南雲忠一率領浩大的日本艦隊開始對中途島進行空襲,結果只進行了第一輪空襲,就被嚴陣以待的美軍機群和航母打了個措手不及。在這次戰役中日本損失了4艘航空母艦,1艘重巡洋艦,有332架飛機(包括備用機)被擊落或炸毀,共2,500餘人陣亡。中途島海戰成為了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在中途島的慘敗使日本再也沒有力量發動大規模的海軍作戰,喪失了在太平洋的主動權。
納瓦霍人祖祖輩輩生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交界處已經400餘年。在19世紀60年代,美國派軍隊將他們押送到新墨西哥州560千米外的定居處,而在二戰開始時,美國政府還在對納瓦霍人的羊群發動圍剿。但可笑的是,這些納瓦霍士兵還為曾經奴役自己的祖先、殺死自己羊群的人去打仗,甚至成為了美國軍隊在太平洋戰場的秘密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納瓦霍密碼仍然被作為美國的最高機密,其相關人員不得對外透露任何信息,每當有人問起他們的事跡時,他們只會回答說:「我是個話務員。」。但正義總會到來,他們最終也獲得了自己該有的榮譽,1968年這些機密被公布於世,他們獲得了自己該享有的榮譽,但此時大多數人已經去世。2001年7月26日,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在國會舉行隆重的頒獎的儀式,為這些沉默半個世紀的納瓦霍密碼員頒發美國政府最高勛章——國會金質獎章,並稱贊納瓦霍語密碼為「無敵密碼。」
❺ 中國古代的間諜技術:最早的軍事密碼叫什麼
「陰符」,可算是最早的軍事密碼。使用時雙方各執一半,以驗真假。陰符依長短不同,代表相應的情報。
❻ 二戰時期最早使用的密碼是什麼
恩尼格瑪密碼機(德語:Enigma,又譯啞謎機,或謎)是一種用於加密與解密文件的密碼機。
❼ 二戰德國謎密密碼
英納格瑪(ENGMA)是由德國發明家亞瑟·謝爾比烏斯(ArthurScherbius),被譽為「超級密碼」,並使密碼編譯從人工手寫時代跨越到了機器操作時代。並且為德國在二戰時期的密碼加密做了不小的貢獻。
英納格瑪(ENGMA)又稱恩格尼碼,在所有用於軍事和外交的密碼里,最著名的恐怕應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方面使用的ENIGMA(讀作「恩尼格瑪」,意為「謎」)。
(7)戰爭時情報密碼叫什麼名擴展閱讀
恩格尼碼的誕生: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所有密碼都是使用手工來編碼的。直截了當地說,就是鉛筆加紙的方式。在我國,郵電局電報編碼和解碼直到很晚(大概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還在使用這種手工方法。
手工編碼的方式給使用密碼的一方帶來很多的不便。首先,這使得發送信息的效率極其低下。明文(就是沒有經過加密的原始文本)必須由加密員人工一個 一個字母地轉換為密文。
考慮到不能多次重復同一種明文到密文的轉換方式(這很容易使敵人猜出這種轉換方式),和民用的電報編碼解碼不同,加密人員並不能把 轉換方式牢記於心。轉換通常是採用查表的方法,所查表又每日不同,所以解碼速度極慢。
而接收密碼一方又要用同樣的方式將密文轉為明文。其次,這種效率的低 下的手工操作也使得許多復雜的保密性能更好的加密方法不能被實際應用,而簡單的加密方法根本不能抵擋解密學的威力。
解密一方當時正值春風得意之時,幾百年來被認為堅不可破的維吉耐爾(Vigenere)密碼和它的變種也被破解。而無線電報的發明,使得截獲密文易如反掌。無論是軍事方面還是民用商業方面都需要一種可靠而又有效的方法來保證通訊的安全。
1918年,德國發明家亞瑟.謝爾比烏斯(Arthur Scherbius)和他的朋友理查德.里特(Richard Ritter)創辦了謝爾比烏斯和里特公司。這是一家專營把新技術轉化為應用方面的企業,很象現在的高新技術公司,利潤不小,可是風險也很大。
謝爾比烏斯 負責研究和開發方面,緊追當時的新潮流。他曾在漢諾威和慕尼黑研究過電氣應用,他的一個想法就是要用二十世紀的電氣技術來取代那種過時的鉛筆加紙的加密方 法。
亞瑟.謝爾比烏斯 謝爾比烏斯發明的加密電子機械名叫ENIGMA,在以後的年代裡,它將被證明是有史以來最為可K的加密系統之一,而對這種可K性的盲目樂觀,又使它的使用者遭到了滅頂之災。
❽ 清軍在甲午戰爭中使用的什麼密碼,為什麼那麼快就被日本破譯了。
近年來經過大量研究發現,李鴻章當年在日本與伊藤博文進行了7次談判。十分遺憾的是,當年清朝駐日使館發送電報的密碼在1892-1893年左右,也就是甲午戰爭前一兩年被日本情報機關破譯。李鴻章赴日談判時,日方對光緒和李鴻章之間的聯系了如指掌,對光緒給李鴻章的賠款2億倆白銀的底線也十分清楚,於是在談判中寸步不讓,最終獲取了最高的利益。
電報密碼,破譯很簡單的。
❾ 莫爾斯電碼,常用的軍事情報,部署如密碼,戰爭在梅捷,勝利在望都要靠它嗎
中國已經獨一無二開始量子通信的布局,這意味著在將來的對壘中,我們可以破譯對方的機密信息,而美日只能乾瞪眼。
❿ 戰爭時期的密碼是怎麼回事
主要是通訊密碼,即用數學編碼方式對通訊信息加密後再發出,以降低軍事機密泄漏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