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管理 » 為什麼要刪除魯迅的課文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為什麼要刪除魯迅的課文

發布時間: 2022-11-18 08:26:12

❶ 魯迅的幾個名篇在中小學課本中被剔除了,為什麼

(1)魯迅的文章是批判的,是讓大眾覺醒的,魯迅多批判國家。而現在國家要傳達一個訊息:這個國家非常好,你們現在最幸福。(真的幸福嗎?)
(2)制定這些決策的專家們大概是認為魯迅的思想已經太過落伍,現在時代在不斷發展,為課本注入一些新鮮的血液是毋庸質疑的。(過時?謬論)
(3)現在國家打著保護傳統文化的旗幟復興儒學,魯迅批儒學是最猛的,不把魯迅踢出去,他們怎麼對國民做思想教育。
毛 主 席說:我們共 產 黨 人,是從批孔起家的,但是我們決不能走前面他們的路,批了再尊,等到我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再把孔子的思想拿來給予老百姓,落入歷史的一種循環,這是不行的。如果共 產 黨 也到了自己沒法統治或者遇到難處了,也要把 孔 子 請回來,說明你也快完了。」——語出《毛 澤 東 文 選》73版26卷301頁《毛 主 席 與 毛 新 遠 通 知 談 批 孔》,及81年版《建 黨 以 來 有 關 歷 史 問 題》
毛 主 席是有大智慧的偉人,而且是位富有遠見卓識的偉人。他好像洞察後人會出不肖子孫,「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再把孔子的思想拿來給予老百姓」。於是他講話警告了!可是歷史真如他警告那樣重演了!
個人認為,把魯迅的文章從課本中撤走是一個錯誤的選擇,由此我不得不說一件事,此前有專家公開詆毀經典作品,那些名著、名篇在他們眼裡是那麼的一無是處。讓人詫異的是,建議刪除朱自清的《背影》是因為父親「違反交通規則」,在他眼裡《水滸傳》寫黑幫,《紅樓夢》玩早戀,《三國演義》搞暴力,《西遊記》純空想。

❷ 將魯迅作品從教科書中移除引發爭議,究竟是要去掉什麼

每一年初高中幾乎都會進行一些相應的課改,每次進行課改的時候都會引起關於課文刪減的一些爭論。當魯迅的文學作品在中小學課本中大量的刪減之後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有的人認為魯迅精神不應該這樣從這個時代中消失。
他的作品一直以來都是復興民族的良葯,被國人所接受所認同。魯迅也一直被稱之為國人心中的民族英雄,他的名字也一直被人們所銘記。他的多部作品曾經是80後,90後甚至00後的一個中學時代的回憶。然而如今魯迅的作品卻逐漸減少,這主要是有以下的幾個原因。
晦澀難懂,極其壓抑
魯迅的作品一直被中國語文教育作為思想教育的範本來解讀。然而在學校裡面很多中學生卻反映到他們上語文課的時候,最害怕的就是遇到文言文和寫作文以及周樹人。因為魯迅寫文章的時候都是使用文言文與白話文交替,而很多中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對於這樣的文章對學生來說有著不小的學習壓力,這也就很快導致學生對魯迅的作品產生厭煩。
通俗來講,就是魯迅的文章過於深奧,估計很多人都深有體會,閱讀完一篇文章,很少有人知道魯迅先生到底在講述一些什麼樣的內容,以及又想通過這篇文章給讀者表達什麼感情?他的作品隱晦性太強,對於一個中學生而言,過於晦澀難懂,他們很難深層次的了解魯迅作品的含義,往往只能停留在文字的表面。
不僅學生有這樣的言論,就連老師也曾經表示過魯迅的作品很壓抑,給人看不到希望。讀者讀完之後,心情會變得郁悶。這樣的文章很顯然並不適合思想還在不斷變化,沒有固定下來的中學生閱讀。
時代變遷
由於時代的不同,魯迅的年代與我們如今的和平年代並不一樣。並不是說魯迅的文章表達意義沒用,而是就現在的時代而言,魯迅的文章有些許過時。了解魯迅的人都知道魯迅選擇拿起一支筆,寫作主要是為了激起人們心中的情懷。
但是他寫作的背景是處於一個不安定,甚至有一些混亂的時局。然而那樣的情況卻與如今的社會不一樣,存在著極大的反差。魯迅文學作品中所提到的一些問題已經與現在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距。

❸ 為什麼魯迅的一些文章被從課文中剔除呢

說到民國時代,那不僅是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也是個人才輩出的時代,涌現了很多優秀的對後世影響極大的作家,同時他們也都身兼多職,除了在為學方面,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比如冰心,她不僅是文學家,同時還是一家教育家,比如說胡適同時還是一位革命家,在推動白話文的發展與普及中發揮了極大的重要性。比如我們今天將會要講到的這一位,可是大作家中的大作家了,而且身兼多職,同時也是一位思想家和革命家,棄醫從文,用筆桿子來救國救民的周樹人,也就是魯迅先生。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以前魯迅的文章在中小學課本中所佔的比例都是所有作家最大的,但是近幾年他的文章卻慢慢的減少,從課本中刪除了,這是為什麼呢?


第二個原因呢,其實魯迅的文章相對於中小學生的閱歷還說還是比較難懂比較艱難晦澀的。他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是關於把封建的黑暗的社會比喻成一個不透氣的沒有窗戶的一間鐵屋子,里頭有許多人在熟睡,不要多長時間他們就會因為氧氣不足而被悶死了,不過如果就這么沒有痛覺的昏死過去,對他們可能來說還是很幸福的,但是如果你現在大聲嚷嚷起來,驚喜了一些較為清醒的人,就要讓這些清醒的人面對著無解的痛苦,這對他們公平嗎?這句話其中蘊含著很多隱喻,這樣的話別說中小學生了,就連很多成年人恐怕都是難以理解的,他的文章和話語中潛藏著關於人生關於那個黑暗的社會和國民的命運,自身的命運的思考與批判。這樣的文章是需要人生閱歷和一些歷史知識才能真的深刻的去理解的,而不是只是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背就好了,能寫在卷子上拿高分就好的一些淺顯的東西。

❹ 為什麼要把魯迅的文章從教科書上刪掉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那些以敵為友,麻癖國人的漢奸走狗,賣國賊受賭外國勢力。企圖淡化中國被侵略歷史,刪去魯迅對敵鋼刀,說岳飛不是英雄。一些抗戰英雄教材也要刪去。其險惡用心就是鼓吹民族虛無主義。

❺ 十年前為何要將魯迅作品移出教材,實行「去魯迅化」

魯迅,原名周樹人,魯迅是一個筆名,也是他最廣為人知的筆名,1918年他發行了《狂人日記》,用的就是魯迅,此書一出,魯迅「一夜成名」,因此魯迅便一直沿用這個筆名。

坊間也流傳著「少不讀魯迅」的論調,其實現在中學生接受能力強,他們也能拜讀魯迅的文章,無論魯迅的文章今後在教材的命運怎樣,教育部門的刪減和增添都是為了祖國的下一代考慮。

在眾多的文人當中,魯迅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批評家,時至今日,回過頭看魯迅的這些經典名言,依舊說得非常准確,社會雖然在進步,但有一些東西卻難以改變。

❻ 為什麼魯迅的文章被移除教材

主要還是因為文章的內涵太深。魯迅是一個喜歡把自己看到的一些不好的社會現象,通過自己的智慧把它們編寫成一個個很有意思的白話文小說或者文章。當作為一名初中生去讀的時候,因為思想認識還不算太深刻,所以他們只能看懂一些表面的東西,而魯迅真正寫文章的用意,他們卻並不能理解。

❼ 為什麼魯迅的一些文章被從課文中剔除呢

但是事實是,魯迅的文章其實只被剔除了一部分,在語文的初中教材中還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故鄉》,《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孔乙己》等等文章。

在語文的高中教材中也還有《拿來主義》,《祝福》,《阿Q正傳》等等文章。

所以謠言止於智者,聽到任何事情的時候,還是要親自去查資料或者來悟空來問問大家。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魯迅這些年確實有被打壓的趨勢,而把魯迅文章從教科書中剔除一部分也只是這個趨勢導致的結果而已。

那麼到了今天,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的看待這樣一個現象呢?

其實我們喜歡魯迅,研究魯迅,著重的是魯迅的精神,而非他究竟有幾篇文章進了教科書。

而且這幾篇文章也遠遠不能讓你真正的了解魯迅。

魯迅是個大家,就算看完他700萬字的魯迅全集,也不一定能了解到魯迅的深度。

從魯迅先生棄醫從文開始,他就走上了自己的那條救國,喚醒世人的艱難道路。

這些我們都是知道的,但是為什麼我們又會對魯迅先生的文章移出教科書而激動呢?

那是因為在當今這個快餐文化泛濫,返古文化猖獗,功利性文學四溢的時代,太缺少先生這樣的作品了。

不敢想像,如果我們未來的孩子們都不學魯迅了,都不知道魯迅了。

到那個時候,那個世界是變好了,還是變糟了?

那就留給後人評說吧。

最後我想說的是:如果教科書不講魯迅了,那麼作為家長,還是應該把魯迅先生的作品和精神講給後人聽的,因為有思辨,才會有進步。

❽ 為什麼魯迅的一些文章被從課文中剔除

其實我是魯迅的超級粉絲一枚,但對現在將魯迅的一些文章從課文中剔除倒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不對的地方。

現在的這種做法,可以看作是對過去魯迅文章在語文課本中佔比過重的一種修正。

魯迅對很多中國人來說,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標識,成為抨擊時弊的風向,成為中國古典的文人風骨和情懷。

因此從情感上來說,很多人對一些魯迅的文章從語文課本中刪除,覺得是一種時代退步。其實換一個角度來說,這恰恰是在進步。

讀書,不一定非要從語文課本上去讀,作為學校將魯迅的部分文集作為課外的必讀書目推薦給學生,這種方式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和進步。

至少,在我們那個年代,讀到的魯迅的作品幾乎都是在語文課本上看到的,而今天魯迅的文集作為必讀書目,推薦給中學生,我覺得就是一種進步,它們至少可以讓孩子從中學時代就開始,對魯迅的作品,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

❾ 為什麼被奉為經典的魯迅作品從教科書中被刪除了

魯迅,大家肯定不陌生,是中國近代文學不可翻越的一座大山,幾乎所有的中國文學者都讀過魯迅先生的作品!假如你覺得魯迅的文章有些晦澀難懂,那就是因為你對生活理解的還不夠透徹!

因此,慢慢的大家發現,很多魯迅的文章都從課本中移除了,中小學生對於這些文章的確很難理解,可更多的是,沒有人能夠好好講解!雖然如今對魯迅的爭議很多,但是並不影響他在近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看到這里你有什麼想法嗎?歡迎留言評論

❿ 魯迅的作品為什麼退出課本

原因有幾個方面:
一、有人認為魯迅的作品太過深奧、不適合初中甚至高中生學習。有些學校的老師就反映「魯迅的部分作品很難讀懂,文字較晦澀」。比如「刪除魯迅的一些作品,我認為是正常的編輯思路。」人教版教材刪除魯迅的《風箏》後,贊同這一調整的作家趙瑜認為,初中的孩子,大部分還停留在語言的基礎訓練以及修辭訓練上,接觸的內容不宜過於深刻,重在接地氣,有常識,且有趣味。「魯迅的很多文章是他40歲以後寫的,內容不適合初中生閱讀」。
二、遭到了一些其他作家的排擠。魯迅的作品長期以來占據教材的大量篇幅,使其他作家的一些作品難以呈現在課本中。魯迅的作品退出,給其他一些作家的作品進入課本提供了機會。
三、甚至有人認為魯迅的作品反映的是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風貌和精神,已經不適應今天的時代要求。網路上曾一度流傳「少不讀魯迅,老不讀」這樣的說法。
四、魯迅作品與當前文學創作潮流不相符。當前文學的商業性、娛樂性和大眾性,導致文學已不再具備單一的審美、教化和啟蒙的功能,人們對文學多抱的是一種「玩」的心態,文學創作與其它網路游戲活動沒有了本質的區別,方塊字的寫作也就是一種發泄私憤、記錄心志的工具,文學家也不再是什麼高人一等、令人仰慕的文化精英。「新概念」、「下半身」、等充斥文學寫作,青少年們對超女、快男的興趣遠比魯迅要大得多。同時,青少年們閱讀的對象也與魯迅作品的嚴肅、尖銳格格不入。當今文學的創作已從以往的表現歷史現實退回到了書寫內心、展示自我、探討人性。活躍在當前文壇的大作品,也多是探索人性、描寫自我的作品,與魯迅作品的歷史味、時代味、政治味,表現主題的深刻相去甚遠。

但是無論理由如何,這些其實都不應該成為魯迅作品全面退出中學課本的理由。「對中國一代又一代改革者和知識分子來說,魯迅對國家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文學領域,他的作品鼓勵人們對社會進行反省。即便現在閱讀魯迅的作品,你還能受到強烈的啟發。」北京大學教授、著名魯迅研究者錢理群曾如此說道,「中小學教育教不教魯迅,本質的問題是,我們這個時代還需不需要魯迅這樣的知識分子?」這也是值得大家共同反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