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賣油翁》最後一句為何被教科書刪除最後一句是什麼
賣油翁
歐陽修 〔宋代〕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 ,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善射 一作:堯咨善射)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 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此與庄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
譯文
康肅公陳堯咨擅長射箭,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憑著這種本領而自誇。曾經有一次,他在家裡場地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擔子,站在那裡不在意地看著他,許久都不離開。賣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點點頭。
陳堯咨問賣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嗎?」賣油的老翁說:「沒有別的奧妙,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陳堯咨聽後氣憤地說:「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就可以懂得這個道理。」於是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把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里,油從錢孔注入而錢卻沒有濕。於是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熟練罷了。」陳堯咨笑著將他送走了。
㈡ 《賣油翁》最後一句是什麼,為何會被移除
在最新版本的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材中,加入了歐陽修的散文故事《賣油翁》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什麼故事呢?
宋代官員康肅公陳堯咨是一個十分善於射箭的人,有著精湛的箭術,而他也常常因此為傲,有一次他在家附近的場地練習射箭,有一個賣油的老翁一直放著擔子,看著他射箭,很久都沒有離開。
從如今來看,輪扁說的這番話有道理嗎?當然不是正確的,書籍是人類傳承知識最為重要的工具,更不是什麼糟粕所在,其實莊子想要表達的意思,是會心之意,言外之意,往往是文字所難以描述的,但是中學生很難體會其中的奧妙,很有可能簡單粗暴的誤解為“書中遺傳全乃糟粕”,因此韓愈的這句話從教科書中去掉也就可以理解了。
㈢ 《賣油翁》最後一句,怎麼被教科書刪掉了原因是什麼
《賣油翁》最後一句被教科書刪掉是怕誤導孩子,原因是:
賣油翁的最後一句說的是「此與庄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而這句話也是歐陽修書寫這篇文章的點睛之筆。這句話中運用了兩個典故,其中一個是「庖丁解牛」,另一個則是「輪扁斫輪」,而歐陽修之所以沿用這兩個典故就是為了說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表示射箭技巧和殺牛造車輪子一樣的,都是上不得檯面的雕蟲小技,但在我國讀書人的地位和其他工作人員的地位是相同的,所以說歐陽修的這句話如果被學生學到的話,很有可能誤導學生,才把歐陽修所寫《賣油翁》的最後一句從教科書中刪掉。
㈣ 《賣油翁》中最後一句被課本刪除,原因引人深思,這句話是什麼,為什麼會被刪除
《賣油翁》中被刪掉的一句是:「此與庄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這句話里隱藏了兩個典故,一個是庖丁解牛,一個是輪扁斫輪,都是講熟能生巧的事,其中輪扁斫輪片面強調實踐的重要性,認為讀書無用,這種思想容易引起學生的誤解,所以在課本上把《賣炭翁》的最末尾一句去除掉了。
庖丁解牛還好,輪扁斫輪的思想有點偏頗,如果《賣油翁》把最後一句加上就有點涉嫌宣傳讀書無用論,這對正在讀書的學生是有負面影響的,所以被刪除了。
㈤ 《賣油翁》最後一句為何要刪除專家怎麼說
就如很多老師喜歡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來教導學生,人生有限但學海無涯,激勵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去追求更多的知識。可他們所不知道的是,此句並不完整。
此句還有後半句"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而前後句合在一起,原意是為了告誡世人切勿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這必然是會失敗的。
有時斷章取義雖曲解了句子原意卻起了一個積極向上的作用,有時斷章取義卻帶了負面的影響。
因此,賣油翁一文在被編入語文教材時,編撰者考慮到本文末句容易被學生斷章取義,因為在錄入時為避免此等情況發生,而選擇刪去了最後一句。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千年的沉澱,百年的研磨,才造就了今日的輝煌。
㈥ 歐陽修的《賣油翁》,為何被教科書刪減
在歐陽修存世的五百多篇散文作品中,其中《賣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於情趣的小品文章,它只有短短的一百四十八個字,卻通俗易懂、寓意深刻,非常具有教育意義。因此成為多年來為中學課本必選篇目,同《醉翁亭記》一樣成為人們最熟悉的歐陽修作品之一。為什麼中學課本中《賣油翁》最後還有一句歐陽自己講的話卻被刪去?那麼《賣油翁》賣的是什麼油?
而莊子講的輪扁斫輪的故事,一個人叫輪扁,一天他看到君王在堂上看書,就君王您看的什麼書?君王說我讀聖賢書。輪扁說您讀的是糟粕。君王說你個做輪子的怎麼能說我看書看的是糟粕呢?你有何依據。輪扁說道理很簡單,我做輪子這門手藝傳授給我的兒子,他總達不到得心應手的境界。他做的輪子和我做的總是不一樣有差別。輪扁講的道理是傳授真理傳授的是得心應手的裉節,做的多雖能得心應手但本質只能意會無法言傳。所以書中的真理往往要通過知識傳遞的時候很困難。讀書讀得多也只能是熟悉文字,其中的真理是需要意會和感悟。
所以歐陽修文末的這句話是非常重要,對於庖丁來講是養生,對於輪扁來講是關於真理和知識的關系,對於賣油翁來講這三個故事放在一起,就是技術達到了一定水準之後可以變成境界。就是可以「惟手熟爾」來概括,所以的一切首先是惟手熟爾,技術上必須達到完全的純熟,然後才能升華為人生的境界和智慧。而《賣油翁》表達了歐陽修從熟能生巧升華為天人合一的人生理念,其中的基礎當然首先是要熟能生巧甚至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須知「實踐出真知」 「熟能生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任何人都不能夜郎自大,驕傲自滿!這才是賣油翁所賣之油。
㈦ 語文教科書中為什麼要刪除《賣油翁》的最後一句
在如今的學業當中,往往都少不了古漢語詩詞,古人通過詩詞歌賦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並且告訴世人一些道理,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就在《賣油翁》當中用陳堯咨射箭和賣油翁酌油的事的故事來講述熟能生巧的道理。
就現在的一些社會現象來看,也是有許多“讀書無用”的案例,比如一位父親就不願意送自己的女兒上大學,他認為4年大學生涯都可以掙到好幾十萬,所以沒有必要讀書,正式因為如此,《賣油翁》最後一句話還是刪除了。
㈧ 《賣油翁》原文的最後一句話,為何被刪除
因為歐陽修在《賣油翁》中加入的最後一句話“此與庄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 ?”是為了嘲諷故事裡的主人公陳堯資,而我國的語文教材中之所以會收錄《賣油翁》只是為了弘揚一種正能量,告訴廣大學子只要肯付出努力,踏踏實實地去學習,就能夠熟練地掌握一門技能,但是歐陽修加的那句話很顯然是違背了這個意義的,所以才會被刪除。
綜上所述,“熟能生巧”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所以我認為這個道理有必要得到大家的敬畏。即便是文學大家歐陽修不這么認為,但是《賣油翁》這個故事依然是充滿正能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