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個作文 我不知道怎麼選材 各位高手幫幫
給你幾篇習作,看看人家怎麼寫,然後自己思考下怎麼寫。
學生習作:
珠穆朗瑪峰般的愛
慈利一中高344班 王懷宇
一紙協議,兒子自籌經費上學、成家;父母晚年自己解決養老費。這只是個玩笑,還是向西方學習?不!這些都不是對這紙協議的真正理解!其實……
輕輕的紙張承載著珠穆朗瑪峰般的愛!
如果,面對一個成績一般,毫無特長,缺點多多的兒子,你會怎麼辦?也許只是其中一點就夠你傷腦筋了吧!是繼續寵愛他嗎?不,那就只有嚴厲的對他了,這紙協議只不過是對兒子的愛的另一種表現。
花朵的凋零是無法替代的必然。當溫室中的花朵沒有人照料時,那麼它只能在痛苦中枯萎,在嘲笑中腐爛,最後變成一抷土。也許,那位父親看到了這點。才會狠下心讓兒子自力更生。就算成不了棟梁,但也絕不能做朽木,這份父愛太沉重,這份父愛很偉大!
「法律規定,小學畢業前必須寫一本書,否則會被警察叔叔捉起來!」面對媽媽的恐嚇,年幼的蔣方舟拿起鉛筆,邊翻字典邊寫作,就這樣完成了她的處女作,現任中國少年作家協會首任主席的她每說起這件事就表情嚴肅地說:「那個時候我嚇壞了,後來知道真相後很生氣,一天沒理媽媽。不過現在想想,沒有媽媽那嚴厲的愛,就沒有今天的我了!」沒有父母嚴厲的愛——你必須在成才,孟子也許會平庸一生,更或成為殺豬的!沒有父母嚴厲的愛——你必須愛國,岳飛也許會成為亡國將領,也不會留下岳家軍的神話。
世界上最美的聲音是父母的呼喚;世界上是溫馨的港灣是父母的懷抱;世界上最美妙的字眼是父母。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也許那位兒子會憤怒,會迷茫。但最後他會明白這猶如珠穆朗瑪峰般的父愛,這是為他成人而送的特別禮物,這是他成為雄鷹翱翔天際前的父母為他設的「懸崖」。
沒有父母不愛自己孩子,也許他不會寵愛你,也許他會打你、罵你,更或許他會以一約協議強迫你干一些事。但請你相信,他是愛你的,他真的很愛你。就算有人誤解他也不在乎。當他們變成天使飛向天國時,你在人間堅強的身影,快樂的笑容是他們送給你的最後禮物。
我相信,這協議中包含著的珠穆朗瑪峰般的父愛會使這位兒子享用一生!
談 責 任
慈利一中高344班 彭履瑤
據說,湖北社科院院士郝麥收曾與其兒子郝丁簽下了 「父子協議」,其主要內容是:郝丁自籌高等教育經費和結婚等一切終生大費用;而父母則自備養老費,生活費等。從協議簽訂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郝丁必須對自己負責任負到底。
何為責任?從本義上來說,責任是一個人應該做的事,是一個人必須為之付出努力的任務。一個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本身就承擔了一定的責任,而有些在萬千寵愛之中長大的「現代接班人「卻完全不知。
青海省的一位叫陳邦順的農民為了讓自己的兒子上學,竟賣血給兒子籌措書費,並且為了湊齊書費,他在一個月內用了三個名字、在不同的地方賣了三次血。可他的兒子卻拿著父親的用「命「換來的錢在學校里吃喝玩樂,全然不顧父親的辛酸。可憐的父親只好把兒子請到了電視台,在父親對兒子訴說之後,兒子卻說:「爸在電視這么說我,他有病,我父親是一個殘酷無情的人」。
兒子為何會這樣說?原來他是恨父親沒有好好教育他,教他樹立責任意識,以至於會到現在這個局面。由此看來,培養高度的責任意識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年輕人肩負著更重的責任,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的接班人,有沒有責任意識更是影響到國家的興衰存亡。我們應該培養責任意識,勇於承擔責任。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約翰和戴維是同一家公司的兩名職員。一次,公司讓他們一同把一件很貴重的古董送到碼頭,沒想到卻意外將古董打碎了,他們都知道這將意味著失去工作。他們都悄悄來到了上司的辦公室。戴維說:「這不是我的錯,是約翰不小心弄壞了」。約翰說:「這件事是我們的失職,我願意承擔責任」。結果戴維被開除了。
勇於承擔責任也是現年輕人必不可少的品質。有時候,是否勇於承擔責任往往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試著去承擔一些責任,你會發現心情會隨之明媚,智慧會隨之增長,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一個優秀團隊的核心。
責任是一種人格力量,也是一種處世的態度,人生的一種境界。我們要做負責任的人。
談 自 立
慈利一中高344班 張 靜
父親與兒子的「父子協議」中約定兒子全部自籌自己學習、生活等經費,獨自解決自己的人生大事,而父母自己解決自己的各種事宜。這在一般人看來,這個協議顯然違背了我國傳統的父母撫養子女,子女贍養老人的倫理道德,但我們換個角度想想,兒子沒有了父母的依賴,在勇敢活下去的念頭的逼迫下,他必須學會獨立,在社會這個「大雜缸」中自立自強,自食其力。
老鷹為什麼要教子飛翔,狐狸為什麼要趕幼子離開自己呢?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它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脫離父母的依賴,靠自己的力量勇敢的活下去。動畫片《小虎還鄉》中的小白虎因貪戀「捉」蝴蝶而與「母親」走散了,一開始小白虎擔心害怕。又捕捉不到獵物,在冰凍的大雪天里又冷又餓。但小白虎放棄了依賴父親的奢望。它開始強化自己的獨立意識,日日夜夜的訓練自己,即使多次差點命喪獵人之手。終於,小白虎變成了威武強壯的老虎,不畏難險阻回到了久違的家鄉。是的,面對困境,只要我們有勇敢活下去、笑著活下去的獨立意識,就一定會在社會中立足。
眾所周知的中國男孩「洪戰輝」面對從未走近過的巨大挑戰——父親患間歇性精神病,母親離家出走,弟弟外出查無音訊,又要一邊讀書一邊照顧撿回來的「小不點」妹妹,掙錢給父親付醫葯費,重擔把十一二歲的洪戰輝壓得喘不過氣來,曾經他也絕望過、哭泣過。但他超出人們的想像,向自己的生命發出最強烈挑戰。不僅學業有成,而且生活上的方方面面都很滿意。究竟是什麼使幾乎絕望的洪戰輝又重見光明呢?答案很簡單,因為他早早學會了自立,自己料理自己的事務。他,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中國青年。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自立自強對我們而言尤為重要。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個小男孩摔到在地,他根本沒有要自己爬起來的意識,是靜靜地等著媽媽的「救援」。而他的母親也會義無反顧的上前「救」他,與其說是「救」了他,還不如說是「害」了他。甚結果可想而知,他將難以在社會中站穩腳,更不能說會創業致富。相反,他會被世人所遺棄,社會所淘汰。當代社會更急需自立自強、艱苦創業的人才,我們更應該培養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
一個人,學會了自立自強的精神,才能創造出更好的成績;一個國家和民族,只有自立自強,艱苦創業,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立於不敗之地。
因此,我們要脫離對他人的依賴,獨自翱翔在蔚藍的天空中。
做一個負責任的人
慈利一中高344班 劉 文
據報紙報道,一位父親與兒子簽訂了一紙「父子協議」。內容是:兒子全部自籌教育經費,自己解決求學,創業,結婚等一系列人生大事。父母自己解決養老費、日常料理等事宜。
很多人看了這則報道後對這對父母提出了批評,說這協議違背了我國傳統的父母撫養孩子的義務,這是父母對子女不負責任的表現。但我認為,這恰恰是父母對孩子負責任的表現。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家庭物質生活得到改善,隨之而來,父母對孩子的負責任也變成了對孩子的溺愛,使孩子逐漸變得懶惰。養成了壞習慣,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上述父母並沒有像以往母親那樣對待孩子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是培養了孩子的自產行為,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對孩子負責。
生活中,每個人都承擔著一定的責任,老師承擔著教育學姓的責任,父母承擔著培育子女的責任,甚至在動物世界裡,老鷹也承擔著讓幼鷹飛翔的責任,生活中存在著這么多的責任,我們也就需要學會做一個負責任的人。
做一個負責任的人會使我們充滿勇氣,智慧與力量,眾所周知的洪戰輝是一個極其負責任的人,正因為他有一顆堅強,有責任感的心,他才有勇氣面對家境的貧苦而自立讀書,才能有力量帶著妹妹上大學。
做一個負責的人也會贏得別人的尊敬,甚至會挽救人的生命,2002年,一個普通的公交車司機一黃志全在行車途中因心臟病突發,在最後的一分鍾之內他做了三件事;把車緩緩停在路邊,用最後力氣拉下車閘,把車門打開,讓發動機熄火。最後,他停止了呼吸。此消息傳出後,全國人民無不對他的負責任而感動。
顧炎武曾經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一個人責任感的高度體現,我們高中生即將步入成年,我們將會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所以,我們要培養自己的責任感,做一個負責任的人。
我們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人呢?俗話說,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們要培養社會責任意識。提高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同時,我們還要對自己負責等等。
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人吧!我相信我們的社會會更美好。
我 們 要自立
慈利一中高343班 薛麗萍
一紙協議,兒子脫離了父親的庇護,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商海中,摸爬滾打。扛起解決高等教育經費等一系列人生大事的責任。一紙協議,父親要自己解決養老費,料理日常生活等名項事宜。就是這一紙協議,兒子學會了自強自立,自力更生,在絕境中奮發向上。
少時父養子,老時子養父。這在中國人看來是天經地義的。「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是這樣,那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觀念豈不是還停留在遠古時代?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應該有一種新型的父代與子代之間的關系。而父那位父親與兒子的協議就帶了一個好頭,引導人們接受新的觀念。其實,在別的國家早已有父子簽約式的做法。例如在美國,父母只負責孩子到成年的相關費用。甚至孩子們的零花錢必須自己用勞動換得。所以美國的孩子很早就有自立意識。他們懂得錢來之不易,他們知道父母的辛苦。所以他們不亂花錢,他們不像中國的孩子花錢大手大腳,過一個生日,要宴請全班同學在豪華酒店狂一圈。另不會像中國孩子不會撿路邊的一杖硬幣。所以他們從小學會怎樣安排自己的錢財。他懂得自立的重要,懂得如何自立,所以美國才會如此發達。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從小自立意識就很強的人。例如,正在中南大學就讀的洪戰輝,例如被哈佛大學錄取的劉亦婷。只因他們有很強的自立意識,所以成功了。那些自立意識不強的人,往往沒有主見,他們只會依靠親人來完成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些人因此斷送自己的生命,例如程維高和他兒子。所以我們必須有自立意識,才會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
要培養自己的自立意識,不一定要簽定合同,斷絕親子關系。只要自己在生活中有這個意識,處處自己動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偷懶,長期堅持。你也會成功為一個有自立能力的人。當然,單靠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我們的父母要能給孩子一個環境。我認為只要我們共同創造出一個自強自立的環境。即使不採用那種極端的方式,我們也會培養出具有自強自立意識的人。
我們需要自立、國家需要自立。只有具有了自立意識,街上就不再有衣衫襤褸的乞丐;有了自立意識,社會才會發展進步;有了自立意識,國家才會變得更加強大。讓我們都成為有自立意識的人,讓我們為國家的發展奉獻我們的力量吧!
避 開 愛 的誤區
慈利一中高343班 吳慧瓊
爺爺總在家裡養好些雞。放假回去時,我見到了許多正處於生長「黃金時期」的小雞。一個個精力充沛很是可愛。但突然,我覺察出有些不對勁,那隻大母雞總是不顧身後小雞的嘰嘰喳喳,而且時不時狠狠的啄它們幾口。漸漸的,小雞便不太跟著它了,怎麼樣?爺爺笑了,「小雞總要長大,學會自己覓食啊!否則你回家了就沒有雞蛋吃嘍!」
「小雞總要長大,得學會自己覺食」。爺爺的這句話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是啊,小雞這樣,人更是這樣了。雞是自然的雞,要在自然中生存,人是社會的人,得在社會中生活,所以我們總要離開父母的依賴,這樣才能夠獨立於社會,在社會中立足。
郝麥收與郝丁的「父子協議」,讓本來性格軟弱、事事依賴於父母的的郝丁終於學會自立,獲取了人生的成功,脫離那種父母為子女安排一個世界的常路,更好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這正是我們現在應該倡導的,像程維高為了給兒子一個好的生活,利用自己的權利徇私枉法,最終不僅沒讓兒子好好生活,卻讓其背上罪名潛逃國外,這難道是他的初衷嗎?
你愛陽光下翻飛的蝴蝶吧!那就不要剪開束縛它的蛹,讓它在痛苦之後搖身一變而為美麗的蝴蝶吧!你愛歌聲蜿轉的鳥兒吧!那就不要把它關在富麗精緻的籠子里,給它一片可以自由飛翔的森林吧!你愛靈動活潑的魚兒吧!那就不要把它放在小小的魚缸里,讓它在大海里去快樂遨遊吧!世界上千千萬萬的人們,你們愛自己的兒女甚至於超過愛自己吧!你們就放心地讓孩子們自己去闖盪吧!靜靜等待,你們發現他們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優秀,如你們最初所盼。
人是有感情的,但我們並不能說給孩子充分自立的機會會讓感情沖談。相反,感情將更加濃厚。不要讓那愛破壞了孩子,不要讓那愛把孩子變成經不起雨打風吹的溫室花朵。可能,綻放在野外的花兒更加美麗!
讓孩子自立,給孩子更廣闊的生長空間吧!
Ⅱ 東京一年讀後感 100字就可以
《東京一年》是一本由蔣方舟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裝圖書,本書定價:68.00元,頁數:224,文章吧小編精心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東京一年》讀後感(一):東京一年 我的三天
花了三天時間讀了#蔣方舟#的東京一年,蔣方舟的文字極具親和力,打開書是一篇篇的日記,其實我讀書很容易倦怠,讀著就想要跳到別的章節,以為自己抓住了整個脈絡就已經收獲了這本書。而這本沒有章節的日記合訂本卻讓我耐心地讀了下去,因為小標題只是一個又一個日期而已。
其實這是第一次讀蔣方舟的書,更吸引我的其實是東京,打開書內容也確實是符合我的期待,緩慢地、從容不迫地訴說著每一天,也是符合東京的感覺。喜歡作者去看的那些藝術展,雖然每天都是在體驗卻也沒有忘記身為一個作家的職責,小說家不是上班族,更像是運動員,因為運動員沒發敷衍自己,整個過程好比在海上掙扎,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這是每一個喜歡文學或者喜歡日本文化的人都可以去嘗試一讀的書。
《東京一年》讀後感(二):生活在別處
是的,生活總是在別處的。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如果有機會離開習慣的生活環境、節奏和習慣,你會重新發現自己的生活。蔣方舟就用一次在別處的生活重新發現了自己和生活。
《東京一年》是蔣方舟在日本訪學居住的一年裡寫下的日記式隨筆和評論。首先,這種小篇章的結構,讓每一篇讀起來都不太難,不用擔心看到後面就忘了前面。每一天寫的事情,或多或少,或長或短,但都是能看完的。這一方面可能是作為作家的蔣方舟對文字的慎重;另一方面,作為異鄉人的蔣方舟,在日本的生活多少有點渙散。每日不是讀書就是逛街、看展覽、看電影等。她自己在新書分享會上也說,日本社會其實是很難融入的。她在日本選擇作為一種歪果仁的身份生活。因此,她有大量的時間以異鄉人的視角去觀察日本的文學、藝術、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
當然作為作家的蔣方舟,觀察只是思考的起點。對於生活中許多的小事,她似乎都有著敏銳的洞察力。總是能說出個子丑寅卯。陳丹青在與蔣的對談中,對這點就表達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感慨。從現象出發,然後旁徵博引、上下鉤沉,最後總能把事情說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層面和維度上去。我深信每個人都是一座島嶼,而作者則是一座孤島。他們手持一把錘子,然後他們眼裡就只剩下釘子了。
蔣方舟說通過這一年的生活在別處,她找到了最真實的自己。我覺得有點誇張,但透過這樣的一年,重新認識一下自己卻是可能的。我也曾放下學習、放下工作,去到遠方,以各種形式中斷自己與過往的聯系。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次的新刺激,都讓我將過去和現在對比,在反差和不變中,愈發明確了自己是什麼人。蔣方舟有陣子以「公知」的姿態,肆意揮灑著自己對社會、生活的見解。經過這一年,她說自己開始轉變。轉向內在,回歸寫作的本質。一時痛快肆意的評論和剖析,代表了一種一時的意氣。顯然,不是誰都能像梁任公那樣,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
盡管有如此轉變,但蔣方舟內心那種洞察之後,對事物的犀利評點並沒有完全消失,轉而以更加隱晦和有趣的調侃出現。如討論日本人跑步的那篇,從日本轉到中國,筆鋒隱且犀利。
《東京一年》讀後感(三):不怎麼樣,失望
書名是東京一年,很好奇在這一年裡,是否對東京能有比別人更深入的體會,以作家的視角介紹一下東京給她帶來的感覺。抱著這個想法,讀了這本書,然而失望至極。
在書中,就是去了哪個美術館,之前看過了哪些書,再有就是對書的內容的堆砌和羅列,更像是一個轉述者,極少有自己的看法,哪怕只是對東京一個人、一家店的個人體會,都看不到。而這些個人對某本書、某個名人的看法,讀者很難get到,所以更是感覺雲里霧里,不知所雲,總是忽然間就說自己讀了哪本書,書里怎樣怎樣。感覺她還無法跳脫將自己建構起來的文化積淀,形成自己的觀點,一直在咀嚼別人的東西。
其實不用說東京一年,這種生活不管在哪裡都是成立的,不用非去東京待一年。給我的感覺就是,哦你看書挺多,張口就是馬爾克斯、博爾赫斯的,但似乎與本書的標題沒什麼關系吧。尤其是書中用大量篇幅介紹梵高和高更,那些事都眾所周知了,而且並看不出與文章有何關系,讓人費解。
書的開頭,將自己和歌德並列,也確實讓人震驚到了。其實所謂少年成名,不見得什麼好事,至少我沒有看出她這本書有任何文采可言,個別篇幅不客氣的說,是流水賬。
還好我是看的電子書。
Ⅲ 關於蔣方舟在女友上的專欄
可能是這篇吧:
人一記賬,就死掉了一部分
蔣方舟
有一天,我和朋友談起我的一個高中同學。我的朋友忽然又興奮又吞吞吐吐地說:「唉,你的高中同學現在和我住一個寢室……他現在洗澡只用白水沖,不用肥皂和洗頭膏的。」他面露尷尬而為難的微笑,又說,「你和他比較熟,能不能稍微提醒一下他。他聞起來已經像一塊兒不甚勤快的家庭主婦的廚房抹布了。」
我問道:「他為什麼要這樣啊?是得了什麼皮膚絕症嗎?」他說:「因為要省錢啊。你的同學每天都會拿一個小本本記下每天的開銷,能省就省,每天的開銷精確到分。」我詫異道:「不會吧?我還蠻了解他的,他是個小康之家的孩子,父母都是大學教授,怎麼一到了大學,就搖身一變成了低保戶的兒子了呢?」
我的朋友聳聳肩,忽然停頓了一下,狐疑地聞了一下我周圍的空氣:「是不是你們高中的同學,到了大學都是這樣……懂事啊?」他選擇了一個他自以為不傷人的形容詞。
我想反駁卻遲疑,腦袋上方出現漫畫里表現思考的圓圈圈。
小時候,我媽捉弄順帶羞辱我的最好方法,就是在街上忽然打開錢包開始撒零錢,然後我就在後面弓著腰滿地撿,忙不迭幾欲跌倒。
手中不掌錢尚且都這樣,上了大學,手中掌了錢,我變得愈發小氣。我攢著在路上被塞到手上的所有優惠打折券,然後平鋪成一大片,比較哪個最實惠;我總是能買到最便宜的水果,因為我總是在快壞的那一筐里翻來翻去,買下一堆它們自己都自慚老丑的蘋果和梨子;
我還去了傳說中的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真的拎了一個很大的蛇皮袋子假裝自己是批貨的。出來的時候,我拎著20多件十幾塊錢一件的衣服,印堂發亮面帶桃花,有說不出地顧盼生姿和得意。走到一半,開始覺得心虛。回到寢室,打開我的蛇皮袋子,茫然無措地看著一堆便宜的布料和顏色在袋子里推推搡搡,我忽然覺得局促且悲涼了。連我自己都沒想到,慳錢的爽完之後,是更大的不爽。
不省起錢來還不覺得自己窮,猶如不勒緊了腰帶還沒發現自己不僅是個小腰精,而且楊柳細腰的伸縮性還很大。「窮學生」的形象完全是自己塑造的,而且在塑造的時候還夾雜著勇敢地自我欣賞。
幾天後的公共課上,我遇到了我那位只用白水洗澡的高中同學。他湊近了我說話,我下意識地嚇得往後縮了一個身位。他說:「給你推薦一個買衣服的好地方,我身上這種套頭衫只要39塊9毛9。」我說:「我身上的衣服原價15塊錢還打七折。」
他省錢達人的地位受到巨大挑戰,看到我的蘋果牌mp4,心有不甘地說:「你怎麼還在用品牌電器啊?我的所有電器全部是山寨產品,沒有一個是原裝貨哦,最得意的是列印機,我在舊貨市場淘了一台二手的山寨機,便宜得簡直像白送。」
我沒有給他崇拜的眼神以回應,兩個人尷尬地沉默了許久,我忽然想到了提醒他洗澡的問題,便說:「你一般怎麼解決洗澡問題?」
他說:「一般人我不告訴他,我每天六點整去澡堂,那時候澡堂試水,水龍頭會放五分鍾的熱水,我每天都可以洗到五分鍾的免費澡哦。」
「你那麼省幹嘛?」他愣住了,好像沒想過這個問題,這個省錢的故事,到了主人公強忍著眼角淚光握緊了拳頭揮舞著小臂說「我自立了」,就沒有續集了,觀眾紛紛起立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紅色的綢幕布緩緩拉上,故事也就結束了。
幾乎所有的《大學新生指南》上,都建議大學生一上大學就開始用個小賬本記錄自己每筆收支,月終總結再給自己寫下評語和改進意見。可我總覺得,人只要一開始記賬,就死掉了一部分,而且是再也無法復活的一部分。
《中庸》裡面說:「數貧賤,行乎貧賤。」意思就是說,窮都是您自找的。上了大學,沒學會享受生活先學會算計生活。選擇了貧窮這種生活方式,就放棄了許多其他,當生活發現自己被你算計了,它也怒了,也報復了,報復的方式,就是為你刪除了其他多項選擇的可能性。
——《女友·校園版》2009年第三期 蔣方舟專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89803f0100cga8.html
附另一篇:
不可逃的愛情必修課
蔣方舟
這一向,大家都覺得可以拿愛情來考我了,於是我老是被要求談論愛情。我總是如臨大敵,勤勤懇懇期期艾艾地像編「網路詞條」一樣下定義:「愛情,是一種化學元素,和肽有關。」「愛情,是種本能,要麼一生下來就會,要麼一輩子都不會。」「愛情,是每個人為自己爭取愛的斗爭。」
每次放話完畢,空氣中剛剛造句的淡薄白影還沒散盡。對面的人就拋出准備已久的嗤之以鼻:「這種事情,沒有經歷過,就沒有發言權。」我抱拳語無倫次地表示我的羞慚:「班門弄斧,造次了造次了。」「所以啊,大學不談戀愛可惜了,記住,要撕開臉皮甩開膀子。」「謹遵教誨,一定一定。」
這真是令人奇怪的事,剛上大學,周圍的人就全像賣葯的一樣向我推銷愛情——要知道一年前它還屬於違禁葯品呢。
很多活動,都明目張膽地直指發展男女關系。比如新生舞會。
我們的舞會對象是化工系,軍訓的時候,就時常有長得很化工的男生來我們方陣做初步評估。我們塵滿面鬢如霜,一身迷彩好久沒洗了,冷冷地回視,准備對階級色狼的野心給予打擊。但有時午夜夢回,在軍營軍綠色的被子里滾來滾去,也會想起自己衣櫃最裡面還有一件裙子有公主袖,配姐姐的那雙系帶高跟鞋,應該……保守地說,應該能引得幾個人打聽我們的家庭背景。
我們的新生舞會在開學第二周,既不用出場地錢,也不用負擔酒水。化工系財大
氣粗地說:「你們什麼都不用出,出女人都行了。」歡喜一陣,愣了楞,又隱隱約約覺得自己受到了冒犯。舞會前夕,化工系又往我們每個女生宿舍送了厚厚一沓美容院的優惠券。我拿著五張修理不同面部器官的優惠券,暗忖:「這是在婉轉地暗示我需要整容嗎?」
在舞會開始之前,我一直以為它會像電影里開放的美國學府——大家都打扮得很正式,有一對事先約定好的舞伴,生生地把自己打扮成「縣級局長攜其夫人」。但正式開始之後,才發現全然不是那樣,更像我觀摩過的老年人交際舞活動中心,我們這個舞會比那個還要安詳。在我跳的五支舞里,我所做的只是重復地前後挪動我的左腳——僵硬得彷彿那是一隻假肢。對面的舞伴可能在思量:她反反復復,為什麼還鑿不穿一塊地板?
真正體現出舞會山寨版本色的,應該是游戲環節。游戲內容直接電視上速配節目的模式,懲罰形式直接祖國各地千奇百怪的鬧洞房花招。中心議題揭示得太過赤裸裸,讓觀眾鼓掌起鬨的時候都不好意思。
看到這些來自各個中學的第一名,那些永遠在第一排皺著眉抄筆記,春夏秋冬都穿深藍運動外套的男生女生,現在都紅光滿面下餃子一樣步入舞池,奮力地去練習著准愛情的游戲,真是足以顛覆人的世界觀。
在大學里,最難過關的學科,無關文科數學,無關四級英語,其實應該是愛情吧。大學里,有多少戀愛是為了修學分呢?為了修滿學分,而懷揣著不同的心情上交這份作業——或戰戰兢兢患得患失,或洋洋自得躊躇滿志。試卷發下來的時候認真檢討,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暗暗握拳冷笑:「下次考試定能雪恥。」
然而最糟糕的是,前輩們幾乎總結了所有課程的逃課和矇混過關的方法,卻一口
咬定愛情這門課無徑可穿無路可繞,掛科就得補考,不過關就得重修。畢業時必須達標
:要能根據星座血型判斷對方是否可以接觸,要懂得在簡訊里假扮若即若離,更要知道怎麼迅速果斷又略帶傷感地了結一段關系,這門課就是教你怎麼在成人的世界游刃有餘。
在一節公共課上,我隔著無數倒下的後腦勺,和距我五米之外醒著的同學聊天:
「同學,你逃過課嗎?」
「還沒有。」她放低音量說,「逃了課也沒事干,逃又能逃到哪去?」
她神色蒼涼蘊含無限感慨,我好像近距離賞析高更的那幅《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
大家的腦門上都閃亮著兩個字叫做「空虛」,還是熒光字體。每到晚上,那盈盈綠光就愈發猖狂地一閃一閃,每次閃爍都令人揪心。我們空虛地流竄在各個課堂之間,選修的課是科學文化知識,必修的是愛情。
——《女友·校園版》2009年第二期 蔣方舟專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89803f0100c7f8.html
Ⅳ 為何蔣方舟說我們對張愛玲的迷戀,夾雜著同情與遺憾
作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最知名的女作家,張愛玲以其清新脫俗的風格,橫空出世,出現在孤島時期的上海文壇上,留下了璀璨華美的作品。
對於這樣的人我們應該是尊重而不是濫用同情。蔣方舟只代表她個人的觀點。張愛玲做的最好的她是非常真實的來體驗人生的極致,並把它記錄下來。而這種文字的記錄帶給人生最深邃的震撼和共鳴。張愛玲做了一個作家該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