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某種物品的每年折扣費的c語言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某種物品的每年折扣費的c語言

發布時間: 2022-09-02 04:23:03

❶ 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方法

我國會計准則中可選用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

1、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是最簡單並且常用的一種方法。此法是以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除以預計使用年限,求得每年的折舊費用。在各年使用資產情況相同時,採用直線法比較恰當。

2、工作量法,又稱變動費用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理論依據在於資產價值的降低是資產使用狀況的函數。根據企業的經營活動情況或設備的使用狀況來計提折舊。假定固定資產成本代表了購買一定數量的服務單位,然後按服務單位分配成本。

3、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固定資產使用年限最後兩年的前面各年,用年限平均法折舊率的兩倍作為固定的折舊率乘以逐年遞減的固定資產期初凈值,得出各年應提折舊額的一種加速折舊的方法。在雙倍余額遞減法下,必須注意不能使固定資產的凈值低於其預計凈殘值以下。

4、年數總和法,又稱年限合計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的余額乘以一個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為分子、以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字之和為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1)某種物品的每年折扣費的c語言擴展閱讀:

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1、房屋建築物;

2、在用的機器設備、儀器儀表、運輸車輛、工具器具;

3、季節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設備;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折舊的特殊情況

1、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固定資產,如果尚未辦理竣工決算,應當按照估計價值暫估入帳,並計提折舊。待辦理了竣工決算手續後,再按照實際成本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不需要調整原已計提的折舊額。當期計提的折舊作為當期的成本、費用處理。

2、處於更新改造過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將其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不再計提折舊。更新改造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轉為固定資產後,再按照重新確定的折舊方法和該項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計提折舊。

❷ C語言編程題

*********您好!Yadie.23很高興能為你解答。*********
+++++++++++++++++++++++++++++++++++++++++++++++++作業?建議自己寫。。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再問。。+++++++++++++++++++++++++++++++++++++++++++++++++
You can have a try,maybe my answer useful to you.
如滿意,Yadie.23十分感謝您的採納。*^-^*

❸ 某種商品a件每年的購進費為b元,而每件的庫存費為每年c語言,在該商品均勻銷售

設商店分n批購進
手續費=n * b
庫存費=a/n * 1/2 * c (因為該商品均勻銷售,所以平均庫存為 a/n * 1/2)
那麼 手續費和庫存費之和=bn+ac/2n >= 2根號(abc/2) 當且僅當 bn=ac/2n 時成立。 所以 n=根號(ac/2b)

❹ 超簡單的c語言問題

將此段拆開,你會發現pc是char* const類型的,而不是char類型的。

正確的char類型應該寫為char pc。

如果你學了字元數組知識的話你會比較好理解下面這些:

const的意義表示不可更改的,是一種修飾詞,可以放在類型的前面或者後面,一般是用來修飾指針類型的也就是帶'*'的類型(比如char*、int*等)。

關於指針:老師們經常讓我把它當門牌號,我當時就是不開竅聽不懂,後來看多了,自己試驗也就明白了。

指針不同於一般類型,如int、char、bool, 但它卻又和這些類型分不開,它裡面的內容不是數據,比如int類型里有231、char里有'b'、bool里有false...而指針就是這些數據多了個星號'*',而它的內容是存放這些類型的地址。

地址是啥?舉個例子:

int Num = 1000;

int* p;

p = &Num;

好,現在p里就是Num的地址了,你用*p和直接用Num的效果一樣。

解釋一下:&運算符在這里是取址運算符,顧名思義,就是獲取地址的功能

*為引用運算符(好像不叫這個,不過忘記了), 就是通過裡面的地址去使用數據的功能

畫的有點亂請原諒

每個數據都有地址,無論是定義的變數Num還是字面值"hello"、1233123等都有唯一的地址,通過這些地址用於訪問這些值,大多用於數組或者函數調用里。(字面值默認是不可更改的,也就是const修飾詞)

註:int* p和int *p或者int * p都是同一個東西,你喜歡哪種寫法都可以。使用的時候用*p,賦值除了說的種還有int* p = &Num;

小知識:char*是一個指向字元串(第一個字元)的指針,而字面值"xxxxx"實際就是一個地址(第一個字元的地址),所以直接賦值了。

拓展:const在類型的前面表示使用這個指針的時候,不能*p=...,但可以Num=...,就是不能通過這個指針更改指向數據的內容

const在類型後面的時候表示不能更改這個指針裡面的地址,不能int* p = &a然後p=&b,在b這會報錯

❺ 折舊費用如何計算

1、按照實例,應該採用直線法即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首先計算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原值:52000*(1-3%)=50440/20=2522元(每年的折舊額)/12=210.17(月折舊額)。

2、至於綜合折舊率是沒有用的:因為按照稅法規定只能採用直線法計算折舊額。但是還有個問題是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問題,不是規定20年就是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除了房屋建築物的使用年限為20年,機器設備的使用年限為10年,殘值率企業自行確定,但是要報稅務機關備案。

按照稅法的規定,單位設備的年折舊額和月折舊額重新計算如下:

52000*(1-3%)/10/=5044(年折舊額)/12=420.33(月折舊額)。

3、月度賬務處理:

借:製造費用-折舊費420.33

貸:累計折舊420.33

(5)某種物品的每年折扣費的c語言擴展閱讀:

計算折舊的基數為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八條規定,固定資產按照以下方法確定計稅基礎:

(1)外購的固定資產:以購買價款和支付的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資產達到預定用途發生的其他支出為計稅基礎。

(2)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以竣工結算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

(3)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以租賃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租賃合同未約定付款總額的,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承租人在簽訂租賃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為計稅基礎。

(4)盤盈的固定資產:以同類固定資產的重置完全價值為計稅基礎。

❻ 雙倍遞減余額法計算各年的折舊費

;你好,雙倍余額抵減法最後兩年才考慮殘值。第一年折舊2600*2/10=520元。
第二年折舊(2600-520)*2/10=416,第三年折舊(2600-520-416)*2/10=332.8,依次類推後面一年是前面的原值減去之前累計折舊額乘以2/10,然後最後兩年是原值減去已經累計折舊的和殘值後除以2就是最後兩年的每年的折舊額。

❼ 如何計算年折舊費用

固定資產在使用期限內不斷發生損耗,它的價值根據損耗程度逐漸轉移到有關的產品成本或費用中去,並從企業產品銷售(營業)收入中得到相應的補償。固定資產損耗價值的轉移就稱為折舊。它構成產品成本的一項費用,在會計核算上被稱為折舊費或折舊額。

固定資產損耗包括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兩種形態。有形損耗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摩擦、振動、疲勞等原因使固定資產質量變壞而造成的機械磨損,以及固定資產在閑置過程中由於自然力影響造成的自然損耗。無形損耗是指由於勞動生產率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原來固定資產價值降低。

固定資產損耗價值的補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對於固定資產本身價值在使用期間逐漸損耗的補償,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折舊;另一種是由於固定資產各個構成部分的耐磨程度和使用條件不同,為了維持固定資產正常發揮作用,需要對損耗程度不同的構成部分進行系統地恢復而發生的費用,這部分稱為修理費用。

(—)影響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因素

在企業實際工作中,固定資產折舊是按會計期間,依據固定資產的價值和折舊期限的不同分別計提折舊的。影響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因素主要有:

(l)固定資產折舊基數。

固定資產折舊是對固定資產本身損耗價值的一種補償,因此,固定資產折舊應以原始價值為基數,也就是固定資產在整個使用期間的累計折舊和固定資產報廢時的凈殘值應等於原始價值。我國在會計制度上規定:固定資產折舊以固定資產賬面原價為計提基數。

(2)固定資產凈殘值。

固定資產凈殘值,是指固定資產使用期滿後,殘余的價值減除應支付的固定資產清理費用後的哪部分價值。固定資產凈殘值屬於固定資產的不轉移價值,不應計入成本、費用中去,在計算固定資產折舊時,採取預估的方法,從固定資產原值中扣除,到固定資產報廢時直接回收。固定資產凈殘值占固定資產原值的比例一般在5%~10%之間。

(3)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直接影響各期應提的折舊額,從而影響企業的利潤和應當期交納的企業所得稅⊙由於固定資產的損耗既有有形損耗,也有無形損耗。因此,在確定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時,不能只考慮固定資產的物理使用年限,還必須考慮固定資產的經濟使用年限。

(二)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

固定資產折舊實際上是將固定資產的價值以特定費用的形式通過產品的價值或其他形式收回的一種手段。正確地計算和提取折舊,不但有利於正確計算產品成本,而且折舊金額的大小還會直接影響成本的大小,從而影響企業的利潤水平,進而影響所繳納的所得稅稅金。折舊的計提方法有多種。目前一般企業採用的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等方法。

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它是按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即折舊年限)平均計算折舊額的方法。

1.直線法

直線法也稱平均年限法。它是按照固定資產使用年限(或工作時數和工作量)平均計算折舊的方法。由於這種方法計算的折舊積累額呈直線上升的趨勢,所以稱之為直線法。它具體又可劃分為平均年限法、工作時數法和工作量法。

按現行制度規定,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一般採用直線法,並按固定資產原價和分類折舊率計算。如因某種原因需要加速折舊或改變折舊方法,則應由企業提出,報經當地稅務機關審核批准。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計算折舊額的方法是,用固定資產原始價值減去固定資產估計殘值,加上固定資產清理費用後的數額,除以固定資產估計使用年限。按照稅法規定,固定資產的估計殘值應以原價的10%為原則,對於需要少留或不留殘值的,應報經當地稅務機關批准。預計固定資產使用年限應不低於規定的最短年限。

分類折舊的折舊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某類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清理費用)–預計使用年限

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率=該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該類固定資產原價×100%

某類固定資產月折舊率=某類固定資產年折舊額÷12

例如:某企業有一台價值50萬元的固定資產,折舊期為5年,預計凈殘值5000元。有關的計算如下:

年折舊額=(原值–殘值+清理費)÷使用年限=(500 000–5000)÷5=99000(元)

該固定資產月折舊額=39000÷12=3250(元)

(2)工作時數法。

工作時數法是按照固定資產的工作時間計算折舊的一種方法,也是平均計算折舊的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時間的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工作總時數

例如:某企業有一大型設備採用工作量法計算折舊,原始價值500000元,預計可以使用30000小咐,預計報廢時殘值10000元,預計清理費用5000元,2002年工作量為6000小時,則:單位工作時間的折舊額=(500000–10000+5000)÷30000=16.5(元)

2002年該設備應提取的折舊額=6000×16.5=99000(元)

(3)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按固定資產的工作量(產量或提供勞務的數量)計算折舊的一種方法。與直線法一樣,它也是平均計算折舊的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生產數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生產總數量

2.加速祈舊法

加速折舊法因在折舊期間各年計提的折舊而逐漸減少,所以也稱遞減費用法。按現行制度規定,可以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的包括,受酸鹼等強烈腐蝕的機器設備和常年處於震顫狀態的廠房和建築物;由於提高使用率,加強使用強度,而常年處於日夜運轉的機器、設備;中外合作企業合作期短於規定的最短折舊年限,並在合作期滿後歸中方使用或者所有的固定資產,以及在國民經濟中地位重要、技術進步快的一些特定行業,可以採用加速折舊法,但要由企業提出申請經當地稅務機關審核後,逐級上報國家稅務部門批准。加速折舊法有多種方法,但現行制度規定採用以下兩種:

(l)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也稱加倍遞減余額法,是以期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和按平均年限法的雙倍折舊率計算折舊額的方法。由於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會隨固定資產的使用而逐漸減少,而年折舊率各年又不變,因此各年折舊額會隨著賬面凈值的下降而減少。其計算公式為:

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賬面余額×雙倍直線折舊率

雙倍直線年折舊率=(1÷預計使用年限×100%)×2

在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時,只要固定資產仍在使用,則其期初賬面凈值就會一直存在,不可能完全沖銷。為此,應在固定資產折舊到期以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殘值後的差額平均攤銷,使最後一年的貼面凈值與預計殘值相等。

仍以上例為例,若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則:

該設備的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賬面余額×折舊率

折舊率=(1÷預計使用年限×100%)×2=1÷5×100%×2=40%

各年折舊額列表如下: (單位:元)
年份
期初賬面余額
折舊率
折舊額
累計折舊額
期末賬面余額

1
500 000
40
200 000
200 000
300 000

2
300 000
40
120 000
320 000
180 000

3
180 000
40
72 000
392 000
108 000

4
108 000

51 500
443 500
56 500

5
56 500

51 500
495 000
5 000

(2)年數總和法

也稱折舊年限積數法,是按各年不同的遞減分數乘以折舊基數來計算各年折舊額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要先計算各年的遞減分數,其計算方法是以固定資產的使用年數逐年相加之和作分母,如以上面的固定資產折舊計算為例,其使用期限為5年,則分母為15;再將年數按5、4、3、2、l順序作分子,所得分數即為該年度的折舊率。在年數總和法下,各年的折舊額如下表所示:
(單位:元)

年份
原值—殘值
變動折舊率
年折舊額
累計折舊額
期末賬面余額

0

500 000

1
495 000
5÷15
165 000
165 000
330 000

2
495 000
4÷15
132 000
297 000
198 000

3
495 000
3÷15
99 000
396 000
99 000

4
495 000
2÷15
66 000
462 000
33 000

5
495 000
1÷15
33 000
495 000
5 000

年數總和法比較簡單,符合折舊費隨便著年數的增加而逐年遞減的固定資產實際損耗情況,而且可保持固定資產使用成本的均衡性。

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被公認為是最「合理和系統的」折舊方法。其合理性表現在:對固定資產來說,一般情況是,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的早期比晚期能提供更大的效用。這對在使用壽命的早期就具有較高的技術陳舊因素,或者在後期需要進行許多的維修才能保持效用的設備項目尤為適合。其系統性則表現在:固定資產逐年遞減折舊額,是有規律性的,在年數總和法下,它是一個等差級數,在雙倍余額遞減法下,它是一個等比級數。因此,可以把這兩種方法統稱為遞減折舊法。它們之所以常被稱為加速折舊法,則是與直線法對比而言。

(三)不同折舊方法對納稅的影晌及利用

由於不同的折舊方法在成本核算中會對企業當期盈利水平產生影響,使當期應交納的稅收也存在不同。直線法與加速折舊法在不同的稅收制度條件下和不同的企業中效果不同。在必須明確考慮下面兩個問題:

一是納稅籌劃的目的在於減輕企業稅收負擔。減輕企業稅收負擔主要體現在如下兩方面:一是通過合理的納稅籌劃,使部分應交納的稅收不需交納,從而減少應納稅款;二是利用現行財務會計制度,通過合理籌劃推遲納稅時間,獲得資金的時間價值。

從表面上看,固定資產的價值是既定的,採用什麼方法提取折舊,不論提取多長時間,其總的折舊是固定的,似乎不會影響到企業總的利潤水平及應交納的稅收。但是在沒有其他減免稅優惠、使用比例稅率的條件下,運用加速折舊法卻能比直線法在稅收上得到更多的利益。這是因為:採用加速折舊法,與直線法對比,在確定應稅收益時,由於在早期計入了數額較大的折舊費,將使早期的應稅收益相應地減少。從而使納稅人能在使用這些固定資產的早期繳納較少的所得稅款,而在後期才繳納較多的稅款。雖然在總盈利不變的情況下應納稅額相等,但由於納稅時間延遲無異於對納稅人提供了一種無息貸款,使納稅人能從中得到一定的財務利益。現仍用上面的例子,通過下表來說明快速折舊法給納稅帶來的收益。

項 目
折 舊 額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直線法
99 000
99 000
99 000
99 000
99 000

雙倍余額遞減法
200 000
120 000
72 000
51 500
51 500

和直線法相比形成的應稅收益的減少(增加)
101 000
21 000
(27 000)
(47 500)
(47 500)

少納或多納所得稅額(稅率33%)
33 330
6 930
(8 910)
(15 675)
(15 675)

年末緩交稅款累計數
33 330
40 260
31 350
15 675
0

年數總和法
165 000
132 000
99 000
66 000
33 000

和直線法相比形成的應稅收益的減少(增加)
66 000
33 000
0
(33 000)
(66 000)

少納或多納所得稅額(稅率33%)
21 780
10 890
0
(10 890)
(21 780)

年末緩交稅款累計數
21 780
32 670
32 670
21 780
0

從上面的圖表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到,雖然五年 中採用三種折舊方法所提取的折舊總額,都是495 000元,但每年提取的折舊金額卻有比較大的差別、影響到各年實際交納的稅款,雖然在五年內納稅的總金額是相同的,但是由於加速折舊法先提取折舊,前期的實際交納的稅額減少,這就等於是把稅款的繳納期限往後推遲了,等於獲得了一筆無息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