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stm32f407 dma傳輸數據錯位是什麼原因
LZ直接去買磷酸鐵鋰不就完了嗎? 單節磷酸鐵鋰電池的標稱電壓是3.2V,空載3.7V,帶載會降壓,放電過程中,電壓會維持在3.4V-3V,低於3V就沒電了,放電截止電壓2.5V。
㈡ 用DMA方式獲取一幀數據後,存入一個緩沖區,從緩沖區讀取數據發現每一幀都少3到4個點,為啥
申明一個數據,然後拷貝數據就行了啊。
char szData[1024]; // 申請1024個位元組的數組szData
char* pData;// 假如從串口接收到的數據的指針為pData,數據長度為80個位元組
memecpy(szData,pData,80);// 把收到的80個位元組緩存到szData中
㈢ STM32 DMA問題
STM32的DMA有多路!例如F103zet6有DMA1
7路
DMA2
5路,共計12路DMA通道。
使用三個不同外設分別配置三個通道即可!要注意每個外設對應的通道是手冊中固定的,不能自己定義。同時避開沖突的外設即可。
舉例:ADC1,TIM2_CH3,TIM4_CH1三個外設通道可配置為DMA1_CH1
。使用此三個外設時必須配置為此通道,且此三個外設不可同時使能配置使用!
㈣ STM32 DMA 問題
下面的描述可以幫你理解DMA,具體使用自行查手冊,讀代碼
DMA每一個通道可以視作一個獨立的外設, 有一個源地址寄存器(),一個目標地址寄存器,
一個傳輸次數寄存器,若干控制寄存器
可以將傳輸過程視作一個額外的cpu在啟動之後,開始執行如下代碼:
UDdst * pDst; //UDdst可以是 u8 u16 u32 任意
UDsrc * pDst; //UDsrc 可以是 u8 u16 u32
while(TransCNT)
{
if(觸發了一次傳輸) //一般來說指定了特定硬體功能(P2P,P2m,M2P)的話, 觸發型號是外設電路給到DMA電路的,有時候啟動傳輸會作為傳輸過程的第一個觸發信號(比如用M2P模式發送若干數據至串口,啟動時直接觸發一次,後續觸發則是傳輸完成時串口外設電路發送給DMA)
{
*pDst = *pSrc; TransCNT--;
if(源地址自動增 ==true)pSrc++;
if(目標地址自動增==true)pDst++;
}
}
㈤ STM32 H7 DMA循環工作狀態時如何設置緩沖區大小
工作時是不能修改的吧。你可以等它中斷觸發後修改,或者暫停dma讀出數據後修改。
㈥ stm32 DMA傳送數據問題
判斷發送標志位
我們自己發送的時候也是先看發送是否完成再發下一個
DMA也是
㈦ 關於STM32的ADC使用DMA時的設置問題
DMA_BufferSize用以定義指定DMA通道的DMA緩存的大小,不一定需要與通道數量一樣,根據需要設置不同長度。
ADC多通道時,通道的數據會按順序存在目標地址。
㈧ STm32的DMA實驗問題
對於硬體uart(串口)來說收到的數據總是放到一個指定的寄存器,對於你這個case來說就是0x40004804這個地址,對於dma每次只能到這個地址來讀取數據,所以對於dma源地址來說它是固定不變的。但是dma的目的地址是可以不斷增加的。
㈨ 關於stm32串口使用DMA接收數據的問題
USART_DMACmd(USART2,USART_DMAReq_Tx,ENABLE); //使能串口2的DMA發送
/*等待DMA傳輸完成,實際應用中,傳輸數據期間,可以執行另外的任務 */
while(1)
{
if(DMA_GetFlagStatus(DMA1_FLAG_TC7)!=RESET) //判斷通道7傳輸完成
{
SZ_STM32_LED1Toggle();
SZ_STM32_LED2Toggle();
DMA_ClearFlag(DMA1_FLAG_TC7);//清除通道7傳輸完成標志
}
看不到你寫的程序 給你個DMA中斷提示
㈩ stm32 多路AD轉換採用DMA方式,不穩定,模擬量已經沒有變了,但是多次轉換的數值卻不一樣,會有10%多的跳變
你把AD的采樣時間搞常一些,ADC_SampleTime大些;如果還不行估計是AD供電的VDDA和VSSA不夠穩定,你測下,在采樣的同時,VDDA和VSSA兩端的電壓是否變化,如果變化比較大,你就需要從新設計下這個電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