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http緩存機制默認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http緩存機制默認

發布時間: 2022-06-10 13:44:39

『壹』 web緩存有哪幾種方式

1 應用程序實現的動態頁面緩存
應用程序把動態文件生成的html文件緩存到文件伺服器,以後用戶請求動態文件,直接從文件伺服器載入對應的靜態緩存的html文件返回給用戶,這裡面主要節省了動態語言的執行時間和資料庫訪問時間。但是會增加了緩存框架的載入和緩存查找的時間。

2 把解釋執行的開發語言編譯成為目標代碼
這個主要把解釋執行的高級語言,例如java,php直接編譯成為平台相關的目標代碼,匯編代碼。在java裡面,比較著名的就是即時編譯器(JIT),其他的語言也要類似的機制。這裡面主要節省了就是解釋執行代碼的時間。這個會增加即時編譯的時間。

3 利用反向代理伺服器的緩存
利用類似nginx的反向代理伺服器,對請求的url對應的輸出的進行緩存。這個緩存和應用程序實現的動態頁面緩存類似,只不過用反向代理充當了應用程序的緩存實現。主要節省了動態余元執行時間和資料庫訪問時間。

4 客戶端瀏覽器緩存
客戶端瀏覽器緩存主要是通過在http頭部增加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Expires,Cache-Control等標識,和伺服器進行協商,是否是採用客戶的本機緩存來實現。
其中這裡面也會分為三種方式
1 通過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方式和伺服器通信,客戶發出http請求中包含If-Modified-Since,如果伺服器端代碼沒有修改,伺服器端返回302響應代碼的請求響應頭(內容不返回)客戶端則直接用本機緩存的內容緩存顯示結果。相當於節省了伺服器執行代碼時間以及數據傳輸時間。
2 通過Expires,Cache-Control控制,客戶端發現如果上次請求的頁面還未過期,通過Expires或者Cache-Control進行辨別,則直接顯示本機緩存的內容,不與伺服器進行通信。

總結一下:1 一般的高並發的應用程序,都在web層採用了以上幾種緩存,一般靜態資源(圖片,js,css)都會採用nginx反向代理+客戶端緩存來實現。
2 對於門戶網站,尤其是首頁的新聞,一般都會緩存起來,可以通過反向代理也可以通過應用程序緩存實現方式
3 對於下載或者視頻網站,由於數據傳輸比較大,直接採用瀏覽器本地緩存實現。

『貳』 什麼是緩存如何用 http 協議定義的緩存機制來優化網站

伺服器緩存,客戶端緩存。
最先應該優化的就是圖片了,延遲載入,文件過期時間,用好一點的插件,cdn~

『叄』 網站緩存功能是什麼意思

提前下載後儲存在本地硬碟

緩存的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網站性能,減輕頻繁訪問數據而給資料庫帶來的壓力.再進一步,合理的緩存了某種數據形式,還會減輕程序運算時,對CPU帶來的壓力.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個最基本的效率規則,操作內存中的數據比操作存放在硬碟上的數據是要快N個數量級的.操作簡單的文本結構的數據比操作資料庫中的數據快N個數量級.

目前緩存的做法分為兩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是內存緩存,緩存數據存放在伺服器的內存空間中,這種模式的效率是最高的.這里要注意的是:每一個伺服器的資源都是有限的,盲目的把所有數據都加在到內存中,將可能會導致伺服器資源佔用過多,而造成Web服務失敗.


第二種模式就是文件緩存,緩存數據存放在伺服器的硬碟空間中.存放格式有很多種類,如:文本格式,XML格式,二進制格式等等.這里要注意的是,伺服器I/O的處理能力有限,當一次性讀取過大數據時(>1M),它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的高效.這個時候就需要你有一個合理的文件結構來解決了.但這已經不在我們本次要講敘的內容範圍內了.

『肆』 HTTP協議是什麼意思

HTTP協議指的是超文本傳輸協議。

超文本傳輸協議是互聯網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網路協議。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須遵守這個標准。設計HTTP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發布和接收HTML頁面的方法。

1960年美國人Ted Nelson構思了一種通過計算機處理文本信息的方法,並稱之為超文本。這成為了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標准架構的發展根基。Ted Nelson組織協調萬維網協會和互聯網工程工作小組共同合作研究,最終發布了一系列的RFC,其中著名的RFC 2616定義了HTTP 1.1。

(4)http緩存機制默認擴展閱讀:

HTTP協議的主要特點:

1、簡單快速

客戶向伺服器請求服務時,只需傳送請求方法和路徑。請求方法常用的有 GET、HEAD、POST,每種方法規定了客戶與伺服器聯系的類型不同。由於 HTTP 協議簡單,使得 HTTP 伺服器的程序規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

2、無連接

無連接的含義是限制每次連接只處理一個請求。伺服器處理完客戶的請求,並收到客戶的應答後,即斷開連接。採用這種方式可以節省傳輸時間。

3、無狀態

HTTP 協議是無狀態協議,無狀態是指協議對於事務處理沒有記憶能力。缺少狀態意味著如果後續處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則它必須重傳,這樣可能導致每次連接傳送的數據量增大。另一方面,在伺服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時它的應答就較快。

『伍』 以下哪些是http請求中瀏覽器緩存機制會用到的協議頭

你想下載哪一種嘛?我感覺手機用UC比較好。我一直用的UC

『陸』 ios 應用刪掉了為什麼webview之前的緩存還存在

瀏覽器緩存機制是指通過HTTP協議頭里的Cache-Control(或Expires)和Last-Modified(或Etag)等欄位來控制文件緩存的機制。這應該是WEB中最早的緩存機制了,是在HTTP協議中實現的,有點不同於DomStorage、AppCache等緩存機制,但本質上是一樣的。可以理解為,一個是協議層實現的,一個是應用層實現的。

Cache-Control用於控制文件在本地緩存有效時長。最常見的,比如伺服器回包:Cache-Control:max-age=600表示文件在本地應該緩存,且有效時長是600秒(從發出請求算起)。在接下來600秒內,如果有請求這個資源,瀏覽器不會發出HTTP請求,而是直接使用本地緩存的文件。

Last-Modified是標識文件在伺服器上的最新更新時間。下次請求時,如果文件緩存過期,瀏覽器通過If-Modified-Since欄位帶上這個時間,發送給伺服器,由伺服器比較時間戳來判斷文件是否有修改。如果沒有修改,伺服器返回304告訴瀏覽器繼續使用緩存;如果有修改,則返回200,同時返回最新的文件。

Cache-Control通常與Last-Modified一起使用。一個用於控制緩存有效時間,一個在緩存失效後,向服務查詢是否有更新。

Cache-Control還有一個同功能的欄位:Expires。Expires的值一個絕對的時間點,如:Expires:Thu,10Nov201508:45:11GMT,表示在這個時間點之前,緩存都是有效的。

Expires是HTTP1.0標准中的欄位,Cache-Control是HTTP1.1標准中新加的欄位,功能一樣,都是控制緩存的有效時間。當這兩個欄位同時出現時,Cache-Control是高優化級的。

Etag也是和Last-Modified一樣,對文件進行標識的欄位。不同的是,Etag的取值是一個對文件進行標識的特徵字串。在向伺服器查詢文件是否有更新時,瀏覽器通過If-None-Match欄位把特徵字串發送給伺服器,由伺服器和文件最新特徵字串進行匹配,來判斷文件是否有更新。沒有更新回包304,有更新回包200。Etag和Last-Modified可根據需求使用一個或兩個同時使用。兩個同時使用時,只要滿足基中一個條件,就認為文件沒有更新。

『柒』 HTTP協議:協議頭是什麼東西

當用戶打開一個網頁時,瀏覽器要向網站伺服器發送一個HTTP請求頭,然後網站伺服器根據HTTP請求頭的內容生成當次請求的內容發送給瀏覽器。

當用戶設計一個通信協議時,「消息頭/消息體」的分割方式是很常用的,消息頭告訴對方這個消息是干什麼的,消息體告訴對方怎麼干。HTTP傳輸的消息也是這樣規定的,每一個HTTP包都分為HTTP頭和HTTP體兩部分,後者是可選的,而前者是必須的。

(7)http緩存機制默認擴展閱讀

HTTP協議常用頭部實例

1、Accept:text/html, application/xhtml+xml, application/xml;q=0.9, image/webp, image/apng, */*; q=0.8

作用:向伺服器申明客戶端(瀏覽器)可以接受的媒體類型(MIME)的資源

解釋:瀏覽器可以接受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類型,通配符*/* 表示任意類型的數據。並且瀏覽器按照該順序進行接收。( text/html —> application/xhtml+xml —> application/xml)

2、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br

作用:向伺服器申明客戶端(瀏覽器)接收的編碼方法,通常為壓縮方法

解釋:瀏覽器支持採用經過 gzip,deflate 或 br 壓縮過的資源

『捌』 如何用http協議定義的緩存機制來優化網站

聯盟等代碼),可能會因為外部文件的響應速度而將你的網站拖得很慢,並發布了著名的網站性能優化的十三條規則,減少獨立文件個數。

『玖』 http1.0和http1.1有何區別

HTTP 1.0規定瀏覽器與伺服器只保持短暫的連接,瀏覽器的每次請求都需要與伺服器建立一個TCP連接,伺服器完成請求處理後立即斷開TCP連接,伺服器不跟蹤每個客戶也不記錄過去的請求。
HTTP 1.1則支持持久連接Persistent Connection, 並且默認使用persistent connection. 在同一個tcp的連接中可以傳送多個HTTP請求和響應. 多個請求和響應可以重疊,多個請求和響應可以同時進行. 更加多的請求頭和響應頭(比如HTTP1.0沒有host的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