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主存和輔存的區別是什麼
一、性質不同
1、主存儲器(Mainmemory),簡稱主存。是計算機硬體的一個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存放指令和數據,並能由中央處理器(CPU)直接隨機存取。
2、輔存狹義上是我們平時講的硬碟。科學地說是外部存儲器(需要通過I/O系統與之交換數據,又稱為輔助存儲器)
二、特點不同
1、主存儲器一般採用半導體存儲器,與輔助存儲器相比有容量小、讀寫速度快、價格高等特點。
2、輔存:存儲容量大、成本低、存取速度慢,以及可以永久地離線保存信息。
三、分類不同
1、主存儲器主要由存儲體、控制線路、地址寄存器、數據寄存器和地址解碼電路五部分組成。
2、輔存:包括磁表面存儲器、軟盤存儲器、磁帶存儲設備、光碟存儲設備。
② 硬碟屬於內存儲器還是外存儲器
硬碟屬於外存儲器。
因為在存儲設備中,內存即RAM,只用在通電的情況下才存儲數據,斷電數據丟失,是內存儲器。面硬碟是永久存儲,可移動,因此屬於外存儲器。
③ 計算機組成原理,電腦的硬碟屬於什麼主存和內存分別包括什麼
概括地說,硬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特定的磁粒子的極性來記錄數據。磁頭在讀取數據時,將磁粒子的不同極性轉換成不同的電脈沖信號,再利用數據轉換器將這些原始信號變成電腦可以使用的數據,寫的操作正好與此相反。另外,硬碟中還有一個存儲緩沖區,這是為了協調硬碟與主機在數據處理速度上的差異而設的。由於硬碟的結構比軟盤復雜得多,所以它的格式化工作也比軟盤要復雜,分為低級格式化,硬碟分區,高級格式化並建立文件管理系統。
硬碟驅動器加電正常工作後,利用控制電路中的單片機初始化模塊進行初始化工作,此時磁頭置於碟片中心位置,初始化完成後主軸電機將啟動並以高速旋轉,裝載磁頭的小車機構移動,將浮動磁頭置於碟片表面的00道,處於等待指令的啟動狀態。當介面電路接收到微機系統傳來的指令信號,通過前置放大控制電路,驅動音圈電機發出磁信號,根據感應阻值變化的磁頭對碟片數據信息進行正確定位,並將接收後的數據信息解碼,通過放大控制電路傳輸到介面電路,反饋給主機系統完成指令操作。結束硬碟操作的斷電狀態,在反力矩彈簧的作用下浮動磁頭駐留到盤面中心。
④ 電腦硬碟是屬於RAM還是ROM
電腦硬碟屬於ROM。
ROM 是 ROM image(只讀內存鏡像)的簡稱,常用於手機定製系統玩家的圈子中。 一般手機刷機的
過程,就是將只讀內存鏡像(ROM image)寫入只讀內存(ROM)的過程。 常見的 ROM image 有 img、zip
等格式,前者通常用 fastboot 程序通過數據線刷入(線刷),後者通常用 recovery 模式從 sd刷入(卡刷),固 img
鏡像也被稱為線刷包,zip 鏡像也被稱為卡刷包。 國內的定製系統開發者,經常會陷入自己的產品究竟是應該稱為 OS還是 UI的爭論,為了避免此類爭論和表示謙虛,會自稱為 ROM。很多定製系統玩家也會統一將定製系統稱為 ROM。
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又稱作「隨機存儲器」,是與CPU直接交換數據的內部存儲器,也叫主存(內存)。它可以隨時讀寫,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為操作系統或其他正在運行中的程序的臨時數據存儲媒介。
存儲單元的內容可按需隨意取出或存入,且存取的速度與存儲單元的位置無關的存儲器。這種存儲器在斷電時將丟失其存儲內容,故主要用於存儲短時間使用的程序。 按照存儲單元的工作原理,隨機存儲器又分為靜態隨機存儲器(英文:Static RAM,SRAM)和動態隨機存儲器(英文Dynamic RAM,DRAM)。
⑤ 主存屬於內存還是外存
主存屬於內存。
主存的別稱叫做內存,它是計算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CPU通信的橋梁。所有程序都在計算機內存中運行,所以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有很大的影響。
內存也被稱為存儲器和主存儲器,用於在CPU中臨時存儲操作數據,並與諸如硬碟的外部存儲器交換數據。
只要計算機在運行,CPU就會把需要計算的數據傳送給存儲器進行操作。當操作完成後,CPU將發送結果,並且存儲器的操作也決定計算機的穩定操作。內存由內存晶元、電路板、金手指等組成。
(5)硬碟屬於主存擴展閱讀:
內存非同步工作模式有很多意義。在廣義上,當存儲器的工作頻率與CPU的外部頻率不一致時,可以稱為存儲器非同步工作模式。
首先,最早的存儲器非同步工作模式出現在早期的主板晶元組中,這使得存儲器工作在比CPU外部頻率低33 MHz或33 MHz的模式下,從而提高系統存儲器性能或使舊存儲器繼續發揮余熱。
其次,在正常工作模式下,許多主板晶元組還支持非同步存儲器模式,如英特爾910GL晶元組,它只支持533 MHz FSB、133MHz CPU外部頻率。
但它可以匹配工作頻率為133MHz的DDR 266、工作頻率為166MHz的DDR 333和工作頻率為200 MHz的400 MHz的DDR,但只有不同的記憶。
⑥ 硬碟屬於主存儲器還是輔助存儲器
硬碟屬於輔助存儲器。
存儲器的種類很多,按其用途可分為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主存儲器又稱內存儲器(簡稱內存),輔助存儲器又稱外存儲器(簡稱外存)。
內存儲器最突出的特點是存取速度快,但是容量小、價格貴;外存儲器的特點是容量大、價格低,但是存取速度慢。內存儲器用於存放那些立即要用的程序和數據;外存儲器用於存放暫時不用的程序和數據。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之間常常頻繁地交換信息。
外存通常是磁性介質或光碟,像硬碟,軟盤,磁帶,CD等,能長期保存信息,並且不依賴於電來保存信息,但是由機械部件帶動,速度與CPU相比就顯得慢的多。
(6)硬碟屬於主存擴展閱讀:
主存儲器(內存)與輔助存儲器(外存)的區別:
1、易失性VS非易失性。
內存,例如隨機存取內存(RAM),是具有易失性的。這意味著當系統斷電時,數據就會丟失。與之相反,外部存儲是非易失性的,因此即使沒有電源,它也能保存數據。
2、性能和容量。
在大多數情況下,外存比內存的速度慢得多。而與外存不同的是,RAM直接通過更寬更快的匯流排連接到CPU。
3、存儲時長區別
內存斷電後不保留,外存能長期保留。
⑦ 計算機的主存儲器是指
計算機的主存儲器是指RAM。
主存儲器由中央處理器(CPU)直接隨機存取。現代計算機是為了提高性能,又能兼顧合理的造價,往往採用多級存儲體系。
即由存儲容量小,存取速度高的高速緩沖存儲器,存儲容量和存取速度適中的主存儲器是必不可少的。主存儲器是按地址存放信息的,存取速度一般與地址無關。
32位(比特)的地址最大能表達4GB的存儲器地址。這對多數應用已經足夠,但對於某些特大運算量的應用和特大型資料庫已顯得不夠,從而對64位結構提出需求。
(7)硬碟屬於主存擴展閱讀:
相關特點:隨機存取
當存儲器中的數據被讀取或寫入時,所需要的時間與這段信息所在的位置或所寫入的位置無關。相對的,讀取或寫入順序訪問(Sequential Access)存儲設備中的信息時,其所需要的時間與位置就會有關系。它主要用來存放操作系統、各種應用程序、數據等。
當RAM處於正常工作時,可以從RAM中讀出數據,也可以往RAM中寫入數據。與ROM相比較,RAM的優點是讀/寫方便、使用靈活,特別適用於經常快速更換數據的場合。
⑧ 硬碟屬於什麼存儲器
硬碟屬於外設存儲器。
外儲存器是指除計算機內存及CPU緩存以外的儲存器,此類儲存器一般斷電後仍然能保存數據。常見的外存儲器有硬碟、軟盤、光碟、U盤等。
硬碟是計算機中最重要的存儲器之一。計算機需要正常運行所需的大部分軟體都存儲在硬碟上。因為硬碟存儲的容量較大,區別於內存、光碟。硬碟是電腦上使用使用堅硬的旋轉碟片為基礎的存儲設備。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儲和檢索數字數據。
(8)硬碟屬於主存擴展閱讀:
計算機的存儲類型,在計算機的組成結構中,存儲器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計算機所用存儲器都屬於半導體材質范疇,它賦予計算機記憶功能,用來存儲程序和數據。
存儲器的種類很多,按其用途可分為主存儲器(又叫「內存儲器」,簡稱「內存」)和輔助存儲器(又稱「外存儲器」,簡稱「外存」)。外存簡單來說就是日常所說的「存儲」,主要分為固態硬碟跟機械硬碟。內存是可以進行高速讀寫的儲存器,包括常見的內存條、顯卡內存(又叫「顯存」)。
計算機正常工作時,CPU所需的數據從機械硬碟或者固態硬碟中被調取,暫時存放在內存中,CPU從內存中把數據取出並進行處理,處理好之後再放回到內存中,在被需要時,計算機從內存中被調用這些數據,用於圖像顯示或者高性能計算等。
⑨ 通常硬碟安裝在主機箱內,所以它屬於主存期。這句話對嗎why
明明是貯存器。。哎。是錯的,因為雖然硬碟屬於貯存器,但是並不是因為它裝在主機箱內。
如果裝在主機箱內就屬於貯存器,那CPU呢,顯卡呢,光碟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