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程序緩存代碼改寫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程序緩存代碼改寫

發布時間: 2022-06-09 07:34:27

❶ 如何用開始上的運行程序清理緩存垃圾 運行代碼是多少

打開開始菜單,打開運行,輸入cmd,確認,在運行符內輸入del *.sol/s(註:del和*之間要有空格,一定要用小寫字母輸入),按Enter(回格)鍵,等待刪除完畢後關閉對話框。註:在執行操作時要關閉聯網程序(網頁和QQ,及其他聯網程序,關閉到僅剩殺毒軟體或任務欄沒有除殺毒軟體外的其他軟體圖標為止)然後才能進行清理

❷ 要是將程序用到的數據放在代碼段中,該程序應怎樣修改

不能修改。代碼段(codesegment/textsegment)也稱為(text段)通常是指用來存放程序執行代碼的一塊內存區域。這部分區域的大小在程序運行前就已經確定,並且內存區域通常屬於只讀(某些架構也允許代碼段為可寫,即允許修改程序)。在代碼段中,也有可能包含一些只讀的常數變數,例如字元串常量等。

❸ 如何改寫EXE源程序

如果你有源代碼,可以直接改寫。沒有就需要用softice等軟體將.exe文件逆向轉成匯編語言,然後加入你要改的地方,用win32中斷寫回內存,最後保存到硬碟就可以了。

❹ 如何修改build.prop將程序放入緩存

修改build.prop將程序放入緩存的方法:
1,用re管理器打開system

2,找到 build.prop
在它末尾裡面添加
# Memory Management
#
ro.FOREGROUND_APP_MEM=6656-
;ro.VISIBLE_APP_MEM=2048
ro.PERCEPTIBLE_APP_MEM=1536
ro.HEAVY_WEIGHT_APP_MEM=512
ro.SECONDARY_SERVER_MEM=512
ro.BACKUP_APP_MEM=7168
ro.HOME_APP_MEM=1024
ro.HIDDEN_APP_MEM=7168
ro.EMPTY_APP_MEM=8192
# END OOM_MEM_Settings,
# BEGIN OOM_ADJ_Settings
ro.FOREGROUND_APP_ADJ=0
ro.VISIBLE_APP_ADJ=3
ro.PERCEPTIBLE_APP_ADJ=2
ro.HEAVY_WEIGHT_APP_ADJ=4
ro.SECONDARY_SERVER_ADJ=5
ro.BACKUP_APP_ADJ=7
ro.HOME_APP_ADJ=-25
ro.HIDDEN_APP_MIN_ADJ=9
ro.EMPTY_APP_ADJ=15
# END OOM_ADJ_Settings
這段代碼,注意前後要有隔行額。然後刪除備份bak那個,然後重啟,是不是運存釋放得多了,再看緩存,就踢進去了。(成功的前提是確實成功修改了build.prop這個文件) J修改要注意別到時候成磚頭機。。。。。。。。

❺ 如何修改程序代碼

這個要具體看代碼了,網頁布局有可能是好幾個層在控制, width就是控制寬度的屬性,找到這個邊改邊預覽就好了 希望採納

❻ web緩存有哪幾種方式

1 應用程序實現的動態頁面緩存
應用程序把動態文件生成的html文件緩存到文件伺服器,以後用戶請求動態文件,直接從文件伺服器載入對應的靜態緩存的html文件返回給用戶,這裡面主要節省了動態語言的執行時間和資料庫訪問時間。但是會增加了緩存框架的載入和緩存查找的時間。

2 把解釋執行的開發語言編譯成為目標代碼
這個主要把解釋執行的高級語言,例如java,php直接編譯成為平台相關的目標代碼,匯編代碼。在java裡面,比較著名的就是即時編譯器(JIT),其他的語言也要類似的機制。這裡面主要節省了就是解釋執行代碼的時間。這個會增加即時編譯的時間。

3 利用反向代理伺服器的緩存
利用類似nginx的反向代理伺服器,對請求的url對應的輸出的進行緩存。這個緩存和應用程序實現的動態頁面緩存類似,只不過用反向代理充當了應用程序的緩存實現。主要節省了動態余元執行時間和資料庫訪問時間。

4 客戶端瀏覽器緩存
客戶端瀏覽器緩存主要是通過在http頭部增加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Expires,Cache-Control等標識,和伺服器進行協商,是否是採用客戶的本機緩存來實現。
其中這裡面也會分為三種方式
1 通過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方式和伺服器通信,客戶發出http請求中包含If-Modified-Since,如果伺服器端代碼沒有修改,伺服器端返回302響應代碼的請求響應頭(內容不返回)客戶端則直接用本機緩存的內容緩存顯示結果。相當於節省了伺服器執行代碼時間以及數據傳輸時間。
2 通過Expires,Cache-Control控制,客戶端發現如果上次請求的頁面還未過期,通過Expires或者Cache-Control進行辨別,則直接顯示本機緩存的內容,不與伺服器進行通信。

總結一下:1 一般的高並發的應用程序,都在web層採用了以上幾種緩存,一般靜態資源(圖片,js,css)都會採用nginx反向代理+客戶端緩存來實現。
2 對於門戶網站,尤其是首頁的新聞,一般都會緩存起來,可以通過反向代理也可以通過應用程序緩存實現方式
3 對於下載或者視頻網站,由於數據傳輸比較大,直接採用瀏覽器本地緩存實現。

❼ 定義一個全局數據作為緩存,在運算部分隨時往數據里寫數據,循環保存,這個怎麼修改程序啊只是加入這個東西

許多人認為,「緩存」是內存的一部分

許多技術文章都是這樣教授的

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緩存在什麼地方,緩存是做什麼用的

其實,緩存是CPU的一部分,它存在於CPU中

CPU存取數據的速度非常的快,一秒鍾能夠存取、處理十億條指令和數據(術語:CPU主頻1G),而內存就慢很多,快的內存能夠達到幾十兆就不錯了,可見兩者的速度差異是多麼的大

緩存是為了解決CPU速度和內存速度的速度差異問題

內存中被CPU訪問最頻繁的數據和指令被復制入CPU中的緩存,這樣CPU就可以不經常到象「蝸牛」一樣慢的內存中去取數據了,CPU只要到緩存中去取就行了,而緩存的速度要比內存快很多

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
1.因為緩存只是內存中少部分數據的復製品,所以CPU到緩存中尋找數據時,也會出現找不到的情況(因為這些數據沒有從內存復制到緩存中去),這時CPU還是會到內存中去找數據,這樣系統的速度就慢下來了,不過CPU會把這些數據復制到緩存中去,以便下一次不要再到內存中去取。

2.因為隨著時間的變化,被訪問得最頻繁的數據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就是說,剛才還不頻繁的數據,此時已經需要被頻繁的訪問,剛才還是最頻繁的數據,現在又不頻繁了,所以說緩存中的數據要經常按照一定的演算法來更換,這樣才能保證緩存中的數據是被訪問最頻繁的

3.關於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
為了分清這兩個概念,我們先了解一下RAM

ram和ROM相對的,RAM是掉電以後,其中才信息就消失那一種,ROM在掉電以後信息也不會消失那一種

RAM又分兩種,

一種是靜態RAM,SRAM;一種是動態RAM,DRAM。前者的存儲速度要比後者快得多,我們現在使用的內存一般都是動態RAM。

有的菜鳥就說了,為了增加系統的速度,把緩存擴大不就行了嗎,擴大的越大,緩存的數據越多,系統不就越快了嗎

緩存通常都是靜態RAM,速度是非常的快,

但是靜態RAM集成度低(存儲相同的數據,靜態RAM的體積是動態RAM的6倍),

價格高(同容量的靜態RAM是動態RAM的四倍),

由此可見,擴大靜態RAM作為緩存是一個非常愚蠢的行為,

但是為了提高系統的性能和速度,我們必須要擴大緩存,

這樣就有了一個折中的方法,不擴大原來的靜態RAM緩存,而是增加一些高速動態RAM做為緩存,

這些高速動態RAM速度要比常規動態RAM快,但比原來的靜態RAM緩存慢,

我們把原來的靜態ram緩存叫一級緩存,而把後來增加的動態RAM叫二級緩存。

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中的內容都是內存中訪問頻率高的數據的復製品(映射),它們的存在都是為了減少高速CPU對慢速內存的訪問。
通常CPU找數據或指令的順序是:先到一級緩存中找,找不到再到二級緩存中找,如果還找不到就只有到內存中找了

❽ OD加代碼讓程序動態修改內存指令

解決方案有:
1、把內存拔下來插一次

2、清理一下IE緩存,怕有病毒隱藏在這里導致的

3、下載360系統急救箱 全盤掃描一次

4、用360衛士 修復系統---修復一下系統 清理插件---清理一下插件
清理垃圾---清理一下垃圾

5、開始--運行 輸入CMD 在打開的命令提示符裡面輸入(可以復制粘貼)

for %1 in (%windir%\system32\*.dll) do regsvr32.exe /s %1 按下回車鍵

就可以看到很多文件的名字在刷新 一閃閃的 不閃了就可以關閉它 重啟電腦

6、軟體或者游戲的BUG 你可以重新安裝一次它們或者升級

7、下載驅動精靈更新顯卡和音效卡驅動

8、如果有備份系統 請還原一次 或者重裝一次(最好是安裝版的XP系統 穩定性好一點)

❾ 如何在C/C++程序中運用雙緩存雙線程等大規模數據處理的技巧 或者要怎麼做可以一次調入一塊數據進行處理

線程技術主要是用來並行處理一些任務,這些任務之間一般少有邏輯順序上的關聯,所以用線程技術可以提高程序整體的運行速度,特別在其中一些子線程運行速度有很大差距的情況下。
各類軟體使用緩存的方式都不一樣。雙緩存或者多個緩存、緩存池等等方式都有。關鍵在於你的程序需要使用怎樣的緩存結構。比如說你是類似生產者消費者模型的軟體,你也許會使用多個緩存做成隊列,一頭在不斷填充,一頭則不斷消耗,這樣能大大提高整體的數據吞吐速度。
fread不輸入整塊調入,它底層是使用的read之類的函數,對文件句柄進行操作。gets函數則是對指針指向的內存地址操作。這些都是上層邏輯了,離磁碟寄存器很遠。真正加快文件讀取速度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把整個文件映射到內存里,又比如跳過磁碟緩存直接大塊讀取內容。這些有的有專門的API函數可用,有的則需要你自己改寫系統底層代碼。
建議你多看看操作系統原理方面的書,可以去試著學習下linux內核代碼和原理,這樣你對這些問題就會有更深的認識。
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你。

❿ 程序開發中已緩存的位元組碼歸失效嗎

對於檢查型基於哈希的 .pyc 文件,Python 會通過求哈希源文件並將結果哈希值與緩存文件中的哈希值比對來確定緩存有效性。 如果檢查型基於哈希的緩存文件被確定為失效,Python 會重新生成並寫入一個新的檢查型基於哈希的緩存文件。 對於非檢查型 .pyc 文件,只要其存在 Python 就會直接認定緩存文件有效。
在 程序開發中從 .pyc 文件載入已緩存位元組碼之前,它會檢查緩存是否由最新的 .py 源文件所生成。 默認情況下,Python 通過在所寫入緩存文件中保存源文件的最新修改時間戳和大小來實現這一點。 在運行時,導入系統會通過比對緩存文件中保存的元數據和源文件的元數據確定該緩存的有效性。

Python 也支持「基於哈希的」緩存文件,即保存源文件內容的哈希值而不是其元數據。 存在兩種基於哈希的 .pyc 文件:檢查型和非檢查型。 對於檢查型基於哈希的 .pyc 文件,Python 會通過求哈希源文件並將結果哈希值與緩存文件中的哈希值比對來確定緩存有效性。 如果檢查型基於哈希的緩存文件被確定為失效,Python 會重新生成並寫入一個新的檢查型基於哈希的緩存文件。 對於非檢查型 .pyc 文件,只要其存在 Python 就會直接認定緩存文件有效。 確定基於哈希的 .pyc 文件有效性的行為可通過 --check-hash-based-pycs 旗標來重載。
解釋器執行時,會逐個翻譯位元組碼,不管之前這個位元組碼有沒有執行過,當前方法有沒有執行過,虛擬機啟動的時候會初始化一堆和位元組碼對應的常式,這些常式就是位元組碼對應的機器碼,執行時找到位元組碼對應的常式並執行常式的本地碼
解釋執行bytecode的時候不會產生機器碼,此時不存在用內存緩存的問題。當某一區域代碼反復執行變成熱點時才會觸發JIT,編譯成機器碼,此時才有緩存下來的必要,下次執行就是機器碼,從而極大提高性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