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硬碟交換區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硬碟交換區

發布時間: 2022-06-09 06:26:33

㈠ 物理內存、虛擬內存、交換區應該怎麼理解這三個概念呀

1、應用中的概念。 物理內存,在應用中,自然是顧名思義,物理上,真實的插在板子上的內存是多大就是多大了。看機器配置的時候,看的就是這個物理內存。 虛擬內存,這個概念就要稍微了解一下CPU了,^_^,只是稍微,畢竟我們現在談的是應用中的概念。我們應該知道,對於一般的32位CPU,有32根地址線,那麼它的定址空間就是4GB。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其他的限制,我們的主板上最大可以安裝4GB的物理內存。哈哈,一般的機器是不會裝那麼多物理內存的,大把的銀子啊,性價比可合不上。程序員可不管這個,我們對CPU編程,不能一台機器根據你物理內存的大小我編一個程序吧?那也太原始社會了吧。所以程序員都是直接使用的4GB的奢侈的進程空間(或許,不應該用奢侈這么短視的詞。曾幾何時,128M的物理內存也是我們不可想像的呢?)。這怎麼辦?總不能不用那些程序了吧。好吧,這個問題交給OS去解決吧。這樣,OS就提出了一個虛擬內存的概念。就是進程、用戶、不必考慮實際上物理內存的限制,而直接對4GB的進程空間進行定址。如果所定址的數據實際上不在物理內存中,那就從「虛擬內存」中來獲取。這個虛擬內存可以是一個專門文件格式的磁碟分區(比如linux下的swap分區),也可以是硬碟上的某個足夠大的文件(比如win下的那個i386文件,好像是這個名字)。物理內存中長期不用的數據,也可以轉移到虛擬內存中。這樣的交換由OS來控制,用戶看起來就好像物理內存大了一樣。有了虛擬內存的概念,我們就可以自由的使用4GB的進程空間了。但是,前提是你的硬碟由足夠的空間,而且你捨得劃分出(4GB-物理內存)大的虛擬內存空間來。^_^。一般情況下,虛擬內存的大小,各個OS也進行了限制(比如linux的swap分區的大小,win下也可以調整虛擬內存文件的大小和位置)。所以,我們程序所能使用的存儲空間大小就是:物理內存+虛擬內存。 2、CPU中的概念。 物理內存,CPU的地址線可以直接進行定址的內存空間大小。比如8086隻有20根地址線,那它的定址空間就是1MB。我們就說8086能支持1MB的物理內存。即使我們安裝了128M的內存條在板子上,我們也只能說8086擁有1MB的物理內存空間。同理32位的386以上CPU,就可以支持最大4GB的物理內存空間了。 虛擬內存,這便是一個和CPU的定址方式有關的一個概念了。x86體系結構中,為了更好的管理內存空間,採用分段的方式來對內存進行定址。比如8086就用兩個位元組的段基地址和兩個位元組的偏移地址來定址整個可以定址的內存空間,即:0000:0000方式(具體怎麼計算出實際的地址,參見各種匯編教材)。這樣,對整個1MB的物理內存空間定址是沒有問題了。可是,用這種方式,最大可以定址到10FFEF這個地址。這超出了20根地址線的地址的FFEF大小的空間,就可以說是8086的虛擬內存了,所以可以說8086的虛擬內存地址空間可以達到10FFEF。^_^,具體怎麼使用和看待這段內存,還取決於A20線的選通與否了,這是另外的話題了。同樣的道理,386以上的CPU,由於在保護模式下使用了GDT和LDT,將段的定義放到了內存中,從而可以使用16位的段地址和32位的偏移地址。這樣算來,386以上的CPU的虛擬內存地址空間就可以達到64TB了。真是大的驚人,看來,這么大的地址空間,一時還不能被軟體的發展淘汰。 3、零碎的叫法。 零碎的叫法常常來自與相對感覺深奧詼澀的虛擬內存概念。物理的東西,人們大多不去碰它,畢竟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而虛擬內存就經常有別冒名頂替的。「一個進程有4個GB的虛擬內存」這樣的說法屢見不鮮,其實,這是混淆了4GB的進程地址空間和虛擬內存這兩個概念。也算令一種解釋吧,畢竟那4個GB也是見不著影的,也是虛擬的。 虛擬內存: 虛擬內存指在硬碟中開辟出的、用於輔助物理內存交換數據的那部分空間,在WINDOWS中可以指定其大小,也可以讓WINDOWS自動調節。 進入「控制面板/系統/高級/性能/設置/高級/虛擬內存/更改」,來到虛擬內存設置窗口,首先確定你的頁面文件在哪個驅動器盤符,然後將別的盤符驅動器的頁面文件全部禁用。建議你把它是設置到其他分區上,而不是默認的系統所在的分區,這樣可以提高頁面文件的讀寫速度,有利於系統的快速運行。根據微軟的建議,頁面文件應設為內存容量的1.5倍,但如果你的內存比較大,那它佔用的空間也是很可觀的,所以,建議如果內存容量在256MB以下,就設置為1.5倍,最大值和最小值一樣,如果在512MB以上,設置為內存容量的一半完全可行。 交換區: 一塊內存區域或硬碟區域,用來處理數據交換.

㈡ 誰來幫忙講內存、cpu、緩沖區、交換區及虛擬內存的區別(高手進)

CPU就是處理器,只知道計算
內存是數據存放的地方,CPU需要的數據,和處理過的數據都會放在內存。
緩沖是一種技術,緩沖區BUFFER是解決傳輸中設備速度不匹配問題,在內存中開辟的一片區域。
虛擬內存,是解決內存(主存)不夠用,而在外存上建立的內存。
交換區是LINUX中應用的虛擬內存技術,就是在硬碟中用專門一個磁碟分區來建立虛擬內存。
在Windows中虛擬內存是通過在磁碟的某個分區建立頁面文件實現的。
大致意思是這樣的

㈢ 交換區與虛擬內存的區別

一、主體不同

1、交換區:存在於數據伺服器上的一個共享文件夾。

2、虛擬內存:是計算機系統內存管理的一種技術。

二、作用不同

1、交換區:作用是為前台與後台數據交換提供一個場所。

2、虛擬內存:使得應用程序認為它擁有連續的可用的內存(一個連續完整的地址空間),而實際上,是被分隔成多個物理內存碎片,還有部分暫時存儲在外部磁碟存儲器上,在需要時進行數據交換。


三、特點不同

1、交換區:掛載交換區空間的情形有兩種系統內存不足,特殊應用程序的需求,如oracle、lotus notes等。

2、虛擬內存:將邏輯和物理地址空間都分成固定大小的頁。主存按頁順序編號,而每個獨立編址的程序空間有自己的頁號順序,通過調度輔存中程序的各頁可以離散裝入主存中不同的頁面位置。

㈣ 磁碟「交換區」是用來做什麼用途啊

所有資料都存在硬碟里,硬碟有個隱藏空間,儲存所有刪掉的東西。那個隱藏空間就是交換區

㈤ 交換區和虛擬內存有什麼不同

交換空間和虛擬內存的區別在於使用的系統不一樣,產生的技術手段不一樣,以下是詳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交換空間:
Linux 中的交換空間(Swap space)在物理內存(RAM)被充滿時被使用。如果系統需要更多的內存資源,而物理內存已經充滿,內存中不活躍的頁就會被移到交換空間去。雖然交換空間可以為帶有少量內存的機器提供幫助,但是這種方法不應該被當做是對內存的取代。交換空間位於硬碟驅動器上,它比進入物理內存要慢。
交換空間可以是一個專用的交換分區(推薦的方法),交換文件,或兩者的組合。
交換空間的總大小應該相當於你的計算機內存的兩倍和 32 MB這兩個值中較大的一個,但是它不能超過 2048 MB(2 GB)。
虛擬內存:
虛擬內存是文件數據交叉鏈接的活動文件。是WINDOWS目錄下的一個"WIN386.SWP"文件,這個文件會不斷地擴大和自動縮小。
就速度方面而言,CPU的L1和L2緩存速度最快,內存次之,硬碟再次之。但是虛擬內存使用的是硬碟的空間,為什麼我們要使用速度最慢的硬碟來做為虛擬內存呢?因為電腦中所有運行的程序都需要經過內存來執行,如果執行的程序很大或很多,就會導致我們只有可憐的256M/512M內存消耗殆盡。而硬碟空間動輒幾十G上百G,為了解決這個問題,Windows中運用了虛擬內存技術,即拿出一部分硬碟空間來充當內存使用。

㈥ 電腦中的物理內存、虛擬內存、交換區分別是什麼意思

物理內存,在應用中,自然是顧名思義,物理上,真實的插在板子上的內存是多大就是多大了。看機器配置的時候,看的就是這個物理內存。

虛擬內存,這個概念就要稍微了解一下CPU了,^_^,只是稍微,畢竟我們現在談的是應用中的概念。我們應該知道,對於一般的32位CPU,有32根地址線,那麼它的定址空間就是4GB。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其他的限制,我們的主板上最大可以安裝4GB的物理內存。哈哈,一般的機器是不會裝那麼多物理內存的,大把的銀子啊,性價比可合不上。程序員可不管這個,我們對CPU編程,不能一台機器根據你物理內存的大小我編一個程序吧?那也太原始社會了吧。所以程序員都是直接使用的4GB的奢侈的進程空間(或許,不應該用奢侈這么短視的詞。曾幾何時,128M的物理內存也是我們不可想像的呢?)。這怎麼辦?總不能不用那些程序了吧。好吧,這個問題交給OS去解決吧。這樣,OS就提出了一個虛擬內存的概念。就是進程、用戶、不必考慮實際上物理內存的限制,而直接對4GB的進程空間進行定址。如果所定址的數據實際上不在物理內存中,那就從「虛擬內存」中來獲取。這個虛擬內存可以是一個專門文件格式的磁碟分區(比如linux下的swap分區),也可以是硬碟上的某個足夠大的文件(比如win下的那個i386文件,好像是這個名字)。物理內存中長期不用的數據,也可以轉移到虛擬內存中。這樣的交換由OS來控制,用戶看起來就好像物理內存大了一樣。有了虛擬內存的概念,我們就可以自由的使用4GB的進程空間了。但是,前提是你的硬碟由足夠的空間,而且你捨得劃分出(4GB-物理內存)大的虛擬內存空間來。^_^。一般情況下,虛擬內存的大小,各個OS也進行了限制(比如linux的swap分區的大小,win下也可以調整虛擬內存文件的大小和位置)。所以,我們程序所能使用的存儲空間大小就是:物理內存+虛擬內存。

交換區就是你內存整理的時候,會把部分內存的東西,先暫時放在硬碟的某些地方,這樣好進行內存整理。就像你要整理書櫃,要把書放在其它地方,重新擺回去。這個暫時存放的地方就是交換區

㈦ 交換區是在哪裡如何調整大小

一塊內存區域或硬碟區域,用來處理數據交換

在虛擬內存中調整我得電腦-屬性-高級-設置-虛擬內存

一般按照內存的2倍來設定

㈧ 優化大師內存整理中的「交換區」是什麼意思

交換區就是你內存整理的時候,會把部分內存的東西,先暫時放在硬碟的某些地方,這樣好進行內存整理。就像你要整理書櫃,要把書放在其它地方,重新擺回去。這個暫時存放的地方就是交換區

㈨ Swap分區的Swap分區

Swap分區,即交換區,系統在物理內存不夠時,與Swap進行交換。 其實,Swap的調整對Linux伺服器,特別是Web伺服器的性能至關重要。通過調整Swap,有時可以越過系統性能瓶頸,節省系統升級費用。
眾所周知,現代操作系統都實現了「虛擬內存」這一技術,不但在功能上突破了物理內存的限制,使程序可以操縱大於實際物理內存的空間,更重要的是,「虛擬內存」是隔離每個進程的安全保護網,使每個進程都不受其它程序的干擾。
計算機用戶會經常遇這種現象。例如,在使用Windows系統時,可以同時運行多個程序,當你切換到一個很長時間沒有理會的程序時,會聽到硬碟「嘩嘩」直響。這是因為這個程序的內存被那些頻繁運行的程序給「偷走」了,放到了Swap區中。因此,一旦此程序被放置到前端,它就會從Swap區取回自己的數據,將其放進內存,然後接著運行。
需要說明一點,並不是所有從物理內存中交換出來的數據都會被放到Swap中(如果這樣的話,Swap就會不堪重負),有相當一部分數據被直接交換到文件系統。例如,有的程序會打開一些文件,對文件進行讀寫(其實每個程序都至少要打開一個文件,那就是運行程序本身),當需要將這些程序的內存空間交換出去時,就沒有必要將文件部分的數據放到Swap空間中了,而可以直接將其放到文件里去。如果是讀文件操作,那麼內存數據被直接釋放,不需要交換出來,因為下次需要時,可直接從文件系統恢復;如果是寫文件,只需要將變化的數據保存到文件中,以便恢復。但是那些用malloc和new函數生成的對象的數據則不同,它們需要Swap空間,因為它們在文件系統中沒有相應的「儲備」文件,因此被稱作「匿名」(Anonymous)內存數據。這類數據還包括堆棧中的一些狀態和變數數據等。所以說,Swap空間是「匿名」數據的交換空間。 經常看到有些Linux(國內漢化版)安裝手冊上有這樣的說明:Swap空間不能超過128M。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在說明「128M」這個數字的來歷之前,先給問題一個回答:根本不存在128M的限制!限制是2G!
Swap空間是分頁的,每一頁的大小和內存頁的大小一樣,方便Swap空間和內存之間的數據交換。舊版本的Linux實現Swap空間時,用Swap空間的第一頁作為所有Swap空間頁的一個「位映射」(Bit map)。這就是說第一頁的每一位,都對應著一頁Swap空間。如果這一位是1,表示此頁Swap可用;如果是0,表示此頁是壞塊,不能使用。這么說來,第一個Swap映射位應該是0,因為,第一頁Swap是映射頁。另外,最後10個映射位也被佔用,用來表示Swap的版本(原來的版本是Swap_space ,最新的版本是swapspace2)。那麼,如果說一頁的大小為s,這種Swap的實現方法共能管理「8 * ( s - 10 ) - 1」個Swap頁。對於i386系統來說s=4096,則空間大小共為133890048,如果認為1 MB=2^20 Byte的話,大小正好為128M。
之所以這樣來實現Swap空間的管理,是要防止Swap空間中有壞塊。如果系統檢查到Swap中有壞塊,則在相應的位映射上標記上0,表示此頁不可用。這樣在使用Swap時,不至於用到壞塊,而使系統產生錯誤。
系統設計者認為:
1.硬碟質量很好,壞塊很少。
2.就算有,也不多,只需要將壞塊羅列出來,而不需要為每一頁建立映射。
3.如果有很多壞塊,就不應該將此硬碟作為Swap空間使用。
於是,Linux取消了位映射的方法,也就取消了128M的限制。直接用地址訪問,限制為2G。 分配太多的Swap空間會浪費磁碟空間,而Swap空間太少,則系統會發生錯誤。
如果系統的物理內存用光了,系統就會跑得很慢,但仍能運行;如果Swap空間用光了,那麼系統就會發生錯誤。例如,Web伺服器能根據不同的請求數量衍生出多個服務進程(或線程),如果Swap空間用完,則服務進程無法啟動,通常會出現「application is out of memory」的錯誤,嚴重時會造成服務進程的死鎖。因此Swap空間的分配是很重要的。
通常情況下,Swap空間應大於或等於物理內存的大小,最小不應小於64M,通常Swap空間的大小應是物理內存的2-2.5倍。但根據不同的應用,應有不同的配置:如果是小的桌面系統,則只需要較小的Swap空間,而大的伺服器系統則視情況不同需要不同大小的Swap空間。特別是資料庫伺服器和Web伺服器,隨著訪問量的增加,對Swap空間的要求也會增加,具體配置參見各伺服器產品的說明。
另外,Swap分區的數量對性能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Swap交換的操作是磁碟IO的操作,如果有多個Swap交換區,Swap空間的分配會以輪流的方式操作於所有的Swap,這樣會大大均衡IO的負載,加快Swap交換的速度。如果只有一個交換區,所有的交換操作會使交換區變得很忙,使系統大多數時間處於等待狀態,效率很低。用性能監視工具就會發現,此時的CPU並不很忙,而系統卻慢。這說明,瓶頸在IO上,依靠提高CPU的速度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Swap空間的分配固然很重要,而系統運行時的性能監控卻更加有價值。通過性能監視工具,可以檢查系統的各項性能指標,找到系統性能的瓶頸。本文只介紹一下在Solaris下和Swap相關的一些命令和用途。
最常用的是Vmstat命令(在大多數Unix平台下都有這樣一些命令),此命令可以查看大多數性能指標。 例如:
# vmstat 3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w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
命令說明:
vmstat 後面的參數指定了性能指標捕獲的時間間隔。3表示每三秒鍾捕獲一次。第一行數據不用看,沒有價值,它僅反映開機以來的平均性能。從第二行開始,反映每三秒鍾之內的系統性能指標。這些性能指標中和Swap有關的包括以下幾項:
procs下的w
它表示當前(三秒鍾之內)需要釋放內存、交換出去的進程數量。
memory下的swpd
它表示使用的Swap空間的大小。
Swap下的si,so
si表示當前(三秒鍾之內)每秒交換回內存(Swap in)的總量,單位為kbytes;so表示當前(三秒鍾之內)每秒交換出內存(Swap out)的總量,單位為kbytes。
以上的指標數量越大,表示系統越忙。這些指標所表現的系統繁忙程度,與系統具體的配置有關。系統管理員應該在平時系統正常運行時,記下這些指標的數值,在系統發生問題的時候,再進行比較,就會很快發現問題,並制定本系統正常運行的標准指標值,以供性能監控使用。
另外,使用Swapon-s也能簡單地查看當前Swap資源的使用情況。例如:
# swapon -s
Filename Type Size Used Priority
/dev/hda9 partition 361420 0 3
能夠方便地看出Swap空間的已用和未用資源的大小。
應該使Swap負載保持在30%以下,這樣才能保證系統的良好性能。
增加Swap空間,分以下幾步:
1)成為超級用戶
$su - root
2)創建Swap文件
#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 count=65536
創建一個有連續空間的交換文件。
3)激活Swap文件
#/usr/sbin/swapon swapfile
swapfile指的是上一步創建的交換文件。
4)新加的Swap文件已經起作用了,但系統重新啟動以後,並不會記住前幾步的操作。因此要在/etc/fstab文件中記錄文件的名字,和Swap類型,如:
/path/swapfile none Swap sw,pri=3 0 0
5)檢驗Swap文件是否加上
/usr/sbin/swapon -s
刪除多餘的Swap空間。
1)成為超級用戶
2)使用Swapoff命令收回Swap空間。
#/usr/sbin/swapoff swapfile
3)編輯/etc/fstab文件,去掉此Swap文件的實體。
4)從文件系統中回收此文件。
#rm swapfile
5)當然,如果此Swap空間不是一個文件,而是一個分區,則需創建一個新的文件系統,再掛接到原來的文件系統上。

㈩ 什麼叫物理內存、虛擬內存和交換區

物理內存指的是你的內存條大小,開始/運行/dxdiag 回車
就可以看到你這台計算機的內存大小了!顯卡從這里也能看到!

如果提示虛擬內存不夠,那你就應該自己設置一下!

擬內存就是計算機拿出一部分硬碟的空間來充當內存,當內存的儲存滿時,CPU會自動調用硬碟的空間來充當內存,以緩解內存的空間。比如說,如果電腦有200MB物理內存的話,當佔用一個為300MB的文件時,就要用到比較大的虛擬內存,文件被內存讀取之後就會先儲存到虛擬內存,等待內存把文件全部儲存到虛擬內存之後,跟著就會把虛擬內里儲存的文件釋放到原來的安裝目錄里了 !
也就是說虛擬內存是硬碟上的,
我的電腦右鍵\屬性\高級\性能\設置\高級\虛擬內存\更改
一般是比原來值大1.5倍到2倍為益
虛擬內存的概念是相對於物理內存而言的,當系統的物理內存空間入不敷出時,操作系統便會在硬碟上開辟一塊磁碟空間當做內存使用,這部分硬碟空間就叫虛擬內存。Windows 98中採用Win386.swp文件的形式,而Windows 2000/XP則採用頁面文件pagefile.sys的形式來管理虛擬內存。
一、大小情況
1.一般情況
一般情況下,建議讓Windows來自動分配管理虛擬內存,它能根據實際內存的使用情況,動態調整虛擬內存的大小。
2.關於最小值
Windows建議頁面文件的最小值應該為當前系統物理內存容量再加上12MB,而對於物理內存容量小於256MB的用戶,則建議將頁面文件的最小值設得更大些:
①使用128MB或者更少內存的用戶,建議將當前物理內存容量的1.75倍設置為頁面文件的最小值。
②內存大小在128MB到256MB之間的用戶,建議將當前物理內存容量的1.5倍設置為頁面文件的最小值。
3.關於最大值
一般來說,頁面文件的最大值設置得越大越好,建議設置為最小值的2到3倍。
4.極端情況
假如硬碟空間比較緊張,在設置頁面文件時,只需保證它不小於物理內存的3/4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