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繼續硬碟速度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繼續硬碟速度

發布時間: 2022-06-09 03:57:22

① 怎樣提高硬碟的速度

硬碟的DMA模式大家應該都知道吧,硬碟的PATA模式有DMA33、DMA66、DMA100和DMA133,最新的SATA-150都出來了!一般來說現在大多數人用的還是PATA模式的硬碟,硬碟使用DMA模式相比以前的PIO模式傳輸的速度要快2~8倍。DMA模式的起用對系統的性能起到了實質的作用。以前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如何打開DMA模式,我在這里也就不多說了。
但筆者發現一個新的「問題」——Windows 2000、XP、2003系統有時會自行關閉硬碟的DMA模式,自動改用PIO模式運行!這就造成在使用以上系統中硬碟性能突然下降,其中最明顯的現象有:系統起動速度明顯變慢,一般來說正常Windows XP系統啟動時那個由左向右運動的滑條最多走2~4次系統就能啟動,但這一問題發生時可能會走5~8次或更多!而且在運行系統時進行硬碟操作時明顯感覺變慢,在運行一些大的軟體時CPU佔用率時常達到100%而產生停頓,玩一些大型3D游戲時(比如極品飛車6)畫面時有明顯停頓(很多人這時以為是自己的顯卡問題,當然如果你使用的是三年前的顯卡玩這些游戲是有點老了,但如果你用的是今年才買的GF顯卡那就不是它的問題了),出現以上問題時大家最好看看自己硬碟的DMA模式是不是被Windows 系統自行關閉了。查看自己的系統是否打開DMA模式:

1. 雙擊「管理工具」,然後雙擊「計算機管理」;

2. 單擊「系統工具」,然後單擊「設備管理器」;

3. 展開「IDE ATA/ATAPI 控制器」節點;

4. 雙擊您的「主要IDE控制器」;

5. 點擊「高級設置」。

看到「設備0」,下面的傳輸模式應設為「DMA(若可用)」,再下面「當前傳輸模式」,如果是「Ultra DMA Mode *(*為數字,DMA33為2,DMA66為4,DMA100為5、DMA133為6)」,那麼你的系統正常,但如果以前你自己設的是「Ultra DMA Mode 6」又沒有改動,而現在是「Ultra DMA Mode 4」或「Ultra DMA Mode 2」更或者是「PIO 模式」而且改不過來!可能就是系統自行關閉了DMA模式了。

分析問題:

好了,先來說說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在Windows 2000/XP/2003中有這樣一個設定: Windows IDE/ATAPI 埠驅動程序 (Atapi.sys) 累積收到總共6個超時或循環冗餘檢驗 (CRC) 錯誤後,驅動程序將把通信速度(傳送模式)從最快的直接內存訪問 (DMA) 模式分步驟降為較慢的 DMA 模式。如果驅動程序繼續收到超時或 CRC 錯誤,則驅動程序最終將把傳送模式降為最慢的模式(PIO 模式)。 問題就在這里!一般來說一個正常的硬碟很少會有超時或循環冗餘檢驗 (CRC) 錯誤,但是當我們使用這些系統里的掛起(也有叫休眠)並恢復計算機後就很容易造成超時或循環冗餘檢驗 (CRC) 錯誤。因為系統設定的超時值為4秒,當系統向 ATA 磁碟發出讀取請求時如果硬碟回應時間超過 4 秒的超時值時才會產生超時或循環冗餘檢驗 (CRC) 錯誤,但因為系統在掛起(也有叫休眠)時硬碟是在停轉狀態中,恢復計算機時硬碟有個從停止到運動的過程,這就很容易造成大部分硬碟回應時間超過 4 秒的超時值。也就是說當我們使用計算機掛起6次後系統就會把通信速度(傳送模式)從最快的直接內存訪問 (DMA) 模式分步驟降為較慢的 DMA 模式。如果掛起6次以上則驅動程序最終將把傳送模式降為最慢的模式(PIO 模式)。這就是Windows 系統突然變慢的原因。
解決問題:

若要為受影響的設備重新啟用典型DMA或更快DMA的傳送模式,請執行以下操作:

1. 雙擊「管理工具」,然後雙擊「計算機管理」;

2. 單擊「系統工具」,然後單擊「設備管理器」;

3. 展開「IDE ATA/ATAPI 控制器」節點;

4. 雙擊您要為其恢復典型 DMA 傳送模式的控制器;

5. 單擊「驅動程序」選項卡;

6. 單擊「卸載」。

當此過程完成後,重新啟動您的計算機。當 Windows 重新啟動後,將重新枚舉硬碟控制器,同時與該控制器相連的每個設備的傳送模式將重置為默認值。

但這樣只是把硬碟設備的傳送模式重置為默認值,當我們再使用掛起系統時系統又會自行關閉DMA模式!所以我們還要做以下操作:

1. 單擊「開始」,單擊「運行」,鍵入 Regedit,然後單擊「確定」。

2. 在注冊表中找到並單擊以下項: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Class\{4D36E96A-E325-11CE-BFC1-08002BE10318}\0001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Class\{4D36E96A-E325-11CE-BFC1-08002BE10318}\0002

3. 在「編輯」菜單上,指向「新建」,然後單擊「DWORD 值」。

4. 鍵入 ResetErrorCountersOnSuccess,然後按 Enter 鍵。

5. 在「編輯」菜單上,單擊「修改」。

6. 鍵入 l,然後單擊「確定」。

7. 按照下列步驟操作,然後退出注冊表編輯器:

注意:上面注冊表最後的項「{4D36E96A-E325-11CE-BFC1-08002BE10318}」列出的帶有「0001」編號的子項對應於一台僅有一個 IDE 控制器的計算機的主要 IDE 通道和次要 IDE 通道。如果您的計算機有兩個 IDE 控制器,則對於每個控制器,主要 IDE 通道和次要 IDE 通道的帶有編號的子項分別是:「0001、0002、0003、0004、0005、0006……」。

為檢查是否找到了正確的子項,請檢查子項的 DriverDesc 值是包含字元串值「主要 IDE 通道」,還是包含字元串值「次要 IDE 通道」。

建立以上注冊表鍵值的目的是:

在Windows中,使系統向 ATA 磁碟發出讀取請求時的 4 秒的超時值更改為 10 秒。還實現了一種較不嚴格的變通策略以在發生超時錯誤和 CRC 錯誤時降低傳送模式(從較快的 DMA 模式到較慢的 DMA 模式,最終降為 PIO 模式)。以前的情況是,在每當累積發生的超時錯誤或 CRC 錯誤的總數達到 6 次時,IDE/ATAPI 埠驅動程序 (Atapi.sys) 將降低傳送模式。當我們建立以上注冊表鍵值實現新的策略後,Atapi.sys 僅在連續發生 6 次超時錯誤或 CRC 錯誤後才降低傳送模式。

這一新的策略實現後將大大降低系統降低或關閉DMA傳送模式的機會。現在我們可以安心地使用掛起系統和高性能的DMA硬碟模式,再也不會發生系統性能突然下降的情況了。

② 移動硬碟寫入速度大概多少我的希捷USB3.0 112M/S

移動硬碟大多採用USB、IEEE1394、eSATA介面,能提供較高的數據傳輸速度。一般是20M-120M之間。usb3.0的帶寬是5Gb/s,實際速度正常情況下最大是500MB/s左右。112M大文件相對來說傳輸速度較快。

不過移動硬碟的數據傳輸速度還一定程度上受到介面速度的限制,尤其在USB1.1介面規范的產品上,在傳輸較大數據量時,將考驗用戶的耐心。

而USB2.0、IEEE1394、eSATA移動硬碟介面就相對好很多。USB2.0介面傳輸速率是60MB/s,USB3.0介面傳輸速率是625MB/sIEEE1394介面傳輸速率是50~100MB/s。

(2)繼續硬碟速度擴展閱讀:

希捷成立於1979年,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硬碟、磁碟和讀寫磁頭製造商,總部位於美國加州司各特谷市。希捷在設計、製造和銷售硬碟領域居全球領先地位,提供用於企業、台式電腦、移動設備和消費電子的產品。

基本介紹:

希捷公司於1979年成立的時候,總部位於美國加州司各特谷市,它是首家專為台式電腦製造5.25英寸硬碟的公司。盡管當時的希捷看上去不過是跨了一小步,但事實上希捷硬碟的出現推動了整個PC界的變革,世界從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突然之間,人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快速方便地存取數據,獲得大量的信息,最終推動諸如互聯網等多種事物的發展。整個計算機的前景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以致到今天計算機和數字信息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近25年來,希捷不斷開發技術和製造產品,讓這一切都變為現實。

我們今天所了解的世界是基於信息的世界。每次你接入互聯網、按「發送」、進行網上股票交易、使用自動取款機、看電視,甚至是欣賞使用電腦特技效果的好萊塢影片,你都在創造、獲取和/或分享大量的數字信息,這就是存儲技術,也是希捷事業的核心,它讓一切夢想成真。

希捷擁有涵蓋從家庭計算到企業數據中心的40多類產品,為每個需要數字存儲的行業提供先進的解決方案。

起源:

源自美國,由於數字內容,如音樂、視頻、照片和游戲,已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靜態數據存儲開始過時了。在今天隨需應變的世界,需要通過動態存儲解決方案訪問、共享及保護您的數字內容。

為您隨時隨地提供工作、創造及交互的自由。從保護珍貴的家庭照片及個人音樂收藏,到開發新一代的消費電子設備及大型企業網,希捷為滿足今天的消費者及明天的應用需要提供了先進的數字存儲解決方案。

讓內容自由:

當1956 年第一台硬碟驅動器開始出貨時,只有大公司才能負擔得起這些一噸重的龐然大物所需的費用和空間。今天,數字存儲無處不在。

無論是否意識到它的存在,您可能每天都在和數字存儲設備打交道。每當您去ATM機,在DVR 上錄制並播放喜歡的電視劇或是將歌曲下載到攜帶型媒體播放器中,您都是從硬碟驅動器上訪問或存儲信息。

每天,內容在到達您的辦公室計算機或個人媒體播放器前要經過各種存儲設備。今天的硬碟驅動器不僅用於存儲內容,還用於內容的傳輸及創建。隨著下載和即時訪問的興起,您會發現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找到無窮多內容去下載、享用及共享。

被創建及使用的內容激增所刺激,數字存儲市場不斷快速增長,同時新的立法也要求公司必須存儲特定的記錄和信息。

今天的存儲解決方案不僅可以確保有價值數據的安全可靠,還可根據您的需要幫助您實現對信息和媒體的靈活訪問。

現在無論您身在何處都能訪問並獲取內容,不論是在車里、還是出差、或是在健身時。從家庭娛樂消費電子設備到大型企業數據中心,不論是工作還是娛樂,希捷的數字存儲解決方案都能讓您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內容。

希捷的領導力:

作為30 年的行業專家,希捷正繼續領導著存儲業的創新解決方案。今天沒有一家硬碟驅動器廠商能與希捷所提供的廣泛的解決方案相媲美。

擁有涵蓋從家庭計算到企業數據中心的眾多產品,希捷為每個需要數字存儲的行業提供先進的解決方案。公司在研發方面處於行業領先地位,致力於引入能滿足未來發展需要的新技術。從起步開始,希捷就不斷進行突破性的創新,解決數字存儲解決方案所面臨的難題。

希捷公司是第一家將使您擁有數字生活(不論從家庭、手持設備、汽車,還是辦公室)的技術帶入市場的公司,如垂直記錄、基於硬體的全磁碟加密技術和混合硬碟等,並不斷投資於新技術的開發以提高性能、速度和面密度(在更小空間內存儲更多數據的能力)。

消費性解決方案:

今天隨需應變的世界需要比以往更多的計算性能、移動性和可靠性。希捷為台式機、高端PC 以及筆記本電腦和移動計算設備提供了屢受好評的產品。

在收購邁拓後,希捷還為滿足小企業、家庭及家庭辦公室的需要提供了最廣泛的零售品牌存儲解決方案,包括FreeAgent、BlackArmor、Maxtor OneTouch和CentralAxis 系列產品。

從攜帶型及一鍵式備份移動硬碟到個人伺服器及網路存儲解決方案,希捷使您在辦公室、家中或是路上都能充分使用公司及個人內容。

希捷自始至終一直處於消費電子革命的中心。作為CE 市場的領先硬碟供應商,希捷為滿足眾多越來越復雜的CE 應用需要而提供專門設計的存儲解決方案。

不論是先進的游戲控制台、數字攝像機、攜帶型媒體播放器還是汽車GPS 系統,希捷硬碟都能幫助CE 製造商為今天的消費者開發新一代設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希捷

③ 硬碟的正常讀取速度是多少

機械硬碟讀寫速度平均60---80M每秒。
ssd硬碟不同品牌型號之間,差距非常大,平均大約在150---300M每秒。
5400轉的筆記本硬碟:50-90MB每秒。
7200轉的台式機硬碟:90-190MB每秒。
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可以達到500MB/s。

④ 怎樣加快硬碟的讀取速度

關閉硬碟的索引屬性

  • 1

    在 Windows 系統中,有一個選項為索引硬碟上的文件內容,這個功能會加大系統對硬碟的訪問,增加負擔。此時,可以通過關閉它來提升硬碟的速度,接下來請看具體操作方法。

  • 2

    如下圖所示,這里以電腦上的 E 盤為例,打開磁碟屬性窗口,在常規選項卡底部有一個名為「索引文件內容」的選項,點擊取消它的勾選。

⑤ 什麼是硬碟速度

現在的硬碟都是機械結構的,硬碟中有個盤面還有個探針,當讀取數據的時候盤面是轉動的,轉速就是盤面轉動的速度,比如4800 7600 等就是指轉速。單位是分鍾

繼續解答第二個問題
硬碟砸主機箱里,打開箱蓋就可以看到,一般在光碟機的下面,光碟機就是放碟片的位置。一般的一面是黑色的,一面是很亮很亮的金屬

⑥ 如何提升硬碟的運行速度

如何提升硬碟的運行速度?

很多初級用戶在向別人炫耀自己機器的豪華配置時,總是喜歡 強調其CPU的頻率有多高,內存的容量有多大,卻忽視了硬碟的 重要性。其實,對PC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相對於系統前端 匯流排和內存匯流排的發展速度來說,硬碟技術的發展速度還是顯 得比較緩慢的,因此成為了系統內部數據傳輸的最大瓶頸。即 使是目前最高端的筆記本電腦—基於Pentium Ⅲ Tualatin 1.13GHz處理器,在進行一些涉及到大容量文件交換的應用時, 也顯得比一台配置更低的台式機要吃力。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 是因為筆記本電腦所採用的2.5英寸硬碟,轉速大多還停留在 4200rpm左右,遠遠低於3.5英寸IDE硬碟的水平,即使CPU的頻 率再高,也不能突破硬碟的「瓶頸」限制。這也正是我們總是 強調系統配置一定要均衡的原因。

如果您的機器只是作為辦公、學習和娛樂的工具,那麼一塊普 通的5400rpm或7200rpm IDE硬碟足以滿足這些需要,而且它的 價格也是一般用戶都能夠接受的;如果您的機器還需要具備更 高的負荷能力,則可以考慮使用SCSI硬碟或構建IDE RAID系統 。

SCSI的優點和缺點

對於伺服器或工作站來說,SCSI硬碟是毋庸置疑的選擇。SCSI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一種應用范圍很廣的 介面規范,可以連接硬碟、光碟機、列印機、掃描儀、磁帶機等 多種設備,堪稱系統中除CPU以外的另一個控制核心。與普通的 IDE硬碟相比,SCSI硬碟具有很多優點。

首先,SCSI介面具有更高的傳輸速率。目前最新的IDE介面規范 可以達到133MB/s的傳輸速度,而SCSI介面已經將峰值帶寬提升 到了320MB/s; 在對應的硬碟技術上,IDE產品也明顯落後於 SCSI產品,以希捷公司的兩款代表型產品為例,Barracuda Ⅳ 是目前最出色的IDE硬碟之一,它的轉速為7200rpm,平均數據 傳輸率為34MB/s左右,尋道時間也在15ms以上,而SCSI硬碟中 的極品——Cheetah X15的轉速已經達到了15000rpm,平均數據 傳輸率超過了50MB/s,尋道時間也在4ms之內。

其次,SCSI硬碟的另一大優勢在於CPU佔用率很低。早期的IDE 硬碟採用PIO工作模式,在進行數據傳輸時,CPU佔用率基本達 到100%,根本無法進行其它操作,隨著DMA技術的出現,這一 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決,CPU無需再對數據傳輸進行全程 監控,但是仍然會佔用較高的系統資源;而SCSI設備則不存在 這種問題,CPU只需將數據傳輸指令發送給SCSI控制晶元,而無 需參與整個過程中的數據處理與計算,這種特點尤其適合於I/O 操作頻繁或經常涉及到大容量文件交換的場合,因此廣泛地被 伺服器和工作站所採用。

除此之外,SCSI還具有擴展性豐富、糾錯能力高以及進行多任 務操作時智能化更高等多種優點。盡管如此,昂貴的價格還是 制約了SCSI硬碟的發展,普及程度遠不如普通的IDE硬碟,只能 應用在一些高端的伺服器和工作站上。

更廉價的解決方案

如果您經常進行3D MAX、Photoshop等圖形圖像的編輯處理,或 是時常涉及到視頻採集等應用,想必會感覺到IDE硬碟的「不盡 如人意」,盡管它的介面規范還在不斷發展——一些公司正在 極力推廣ATA 133規范的產品,但是目前IDE硬碟的內部傳輸速 率普遍還停留在40MB/s左右,一味地提高外部介面的傳輸帶寬 並不能給系統帶來特別明顯的性能提升。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 用更低的成本實現更高的性能呢?有,那就是通過IDE RAID構 建相應的RAID功能。

RAID基礎知識

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的中文意思是 「獨立磁碟冗餘陣列」,簡單的說,就是一種把多塊獨立的硬 盤按不同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硬碟組(邏輯硬碟),從而提 供比單個硬碟更高的存儲性能或安全性的技術。RAID技術經過 不斷的發展,形成了多種級別,我們常見的形式有RAID Level 0、RAID Level 1和RAID Level 0+1。

RAID Level 0

在RAID BIOS的設置界面中選擇Stripe模式,即可實現RAID Level 0功能。RAID Level 0是一種單純追求性能的方案,它至 少需要兩塊硬碟。雖然在Windows的環境下,系統將這兩塊硬碟 視為一個大的邏輯硬碟,但數據是以塊為單位平均分配給兩塊 硬碟的,讀寫操作均是由兩塊硬碟分攤,所以能夠縮減將近一 半的讀寫時間。當然,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用戶也可以構 建由4塊硬碟組成的RAID Level 0系統,這樣可以得到接近於單 塊硬碟4倍的讀寫速度。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用戶使用不同規格 的硬碟來構建RAID Level 0系統,那麼邏輯硬碟的容量並非是 這些硬碟容量的總和,而是所有的硬碟都向容量最小的硬碟看 齊,也就是說,當RAID Level 0系統由兩塊硬碟組成時,邏輯 硬碟的容量為2倍於容量較小的那塊硬碟。RAID Level 0方案最 大的弊端在於其安全性較低,一旦組建RAID系統中的一塊硬碟 出現問題,將會影響整個系統,所以構成RAID Level 0系統的 硬碟數量越多,危險性也就越大。由於這一原因,這種方案並 沒有被廣泛地採用,只是適用於那些對性能要求較高,而對數 據安全性不太在乎的領域,如圖形工作站。我們推薦使用RAID Level 0系統的用戶再配置一部刻錄機,經常將重要文件刻成光 盤作為備份。

RAID Level 1

RAID Level 1又稱為鏡像(Mirror)模式,是以安全性為前提 的一種方案。與Level 0相同,Level 1同樣需要至少兩塊硬碟 ,寫入數據時,系統會將數據同時寫到兩塊硬碟上,當讀取數 據時,系統會從源盤上讀取,如果讀取失敗,系統會自動讀取 備份盤上的數據,而不會造成工作任務的中斷,即使有一塊硬 盤損壞,只要換上一個新的硬碟並執行BIOS內的Rebuild功能, 便可將數據即時還原,所以使用這種方式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RAID Level 1系統的實際容量只有總容量的一半,如果兩塊硬 盤的規格不同,系統容量等於較小的硬碟容量。

RAID Level 0+1

顧名思義,RAID Level 0+1就是將RAID Level 0和RAID Level 1的功能集於一身的一種方案,同時具備了高性能和安全性。 RAID Level 0+1需要同時使用4塊硬碟,所以說「安全性」和「 高性能」是建立在成本的基礎上,要求用戶有一定的經濟承受 能力。RAID Level 0+1實際就是兩組RAID 0系統之間又構成了 一個RAID 1的陣列,在每次寫入數據時,磁碟陣列控制器會將 數據同時寫入兩組RAID 0陣列中; 這種方式同RAID 1一樣,其 硬碟使用率只有50%。

降低升級成本

拋開這些復雜的功能不談,IDE RAID還具有一個最基本、更實 用的特點——它能夠令一些老主板也支持最新的磁碟傳輸協議 。相信還有很多用戶至今仍然在使用Intel 440BX主板,這固然 因為Intel 440BX是一款經典的產品,令人難以割捨,而更多的 原因恐怕是這些用戶不想為全面系統升級而支付昂貴的費用。 其實,升級部分配件也能夠令系統再次煥發青春,通過Socket 370轉Slot 1的轉接卡,Intel 440BX可以繼續為1GHz以上的 Tualatin Celeron處理器服務;同樣,添置一塊ATA 100或ATA 133的IDE RAID卡,系統也能支持最新的磁碟傳輸協議,從ATA 33到ATA 100的變化,會帶來相當顯著的效果。即使您並不是一 個瘋狂挖掘系統潛能的「發燒友」級用戶,也沒有理由對它的 這一特點視而不見。

結論

相對於SCSI硬碟的價格來說,即使是購買四塊硬碟來組建RAID Level 0+1系統也是劃算的,因為它不僅能夠提供更大容量的 存儲空間,而且性能也比單塊SCSI硬碟出色。需要強調的是, 使用IDE RAID系統的用戶必須有一個配置較高的系統作為支持 ,IDE RAID畢竟不像SCSI RAID一樣具有獨立的控制晶元,因此 會佔用很高的系統資源。隨著處理其性能的日益強勁,一些主 板集成的功能也日益盛行,AC』97軟音效卡已經成為了人們樂於接 受的一種方案,目前很多主板也通過板載的IDE RAID控制晶元 提供了相對廉價的RAID功能,但是我們發現某些主板上集成的 IDE RAID控制晶元只提供了RAID Level 0和RAID Level 1兩種 形式,因此用戶在采購產品時應該注意,該產品的功能是否能 夠滿足自己的需求。

⑦ 硬碟速度有多快

目前硬碟的介面速度,一般為3.0Gbps(SATA 2)或6.0Gbps(SATA 3)。
機械硬碟的讀寫速度與數據在磁碟上的存儲位置有關,連續文件讀寫一般可以達到60~90MB/s(5400RPM硬碟)或130~190MB/s(7200RPM硬碟),零碎文件的話速度慘不忍睹,極端情況下可能不足1MB/s。
連續文件讀寫速度數據參考自:https://www.hu.com/question/48254780/answer/110245336

⑧ 一般情況,移動硬碟硬碟的傳輸速度多少

移動硬碟傳輸速度,主要受以下三個因素的影響:
1、介面速度。usb
2.0的極限就是40MB/s,而usb
3.0可以到450MB/s左右。
2、硬碟盒晶元的速度。硬碟盒採用不同的晶元,速度是不一樣的。但基本上都是sata2介面轉usb,速度的極限在270MB/s左右。
3、硬碟本身的速度。硬碟是5400轉還是7200轉,還是固態硬碟。機械硬碟轉速一樣的情況下,不同代別的硬碟速度也大不相同。

⑨ 硬碟的速度問題

盡量不要把下載的東西存在系統盤,你的硬碟夠大,可以把下載的東西放在其他盤里。
不管怎麼樣,系統總是會越用越慢,定期的磁碟碎片整理也很重要。
也可以用一些優化軟體,優化一下操作系統,特別是要優化注冊表,定期刪除temp文件下的文件,這些文件佔用的空間也蠻大的

下面是幫你查的一些硬碟保養資料,你可以看看:
========================

硬碟使用久了,便有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硬碟「壞道」是這其中最常見的問題。如果在保換保修期內,你可將硬碟拿到銷售商出處更換,而過了三保期又該怎麼辦呢?下面是筆者維修維護硬碟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對你維修硬碟有所幫助。
一、硬碟出現壞道的先兆
硬碟壞道分為邏輯壞道和物理壞道兩種,前者為軟壞道,通常為軟體操作或使用不當造成的,可用軟體修復;後者為真正的物理性壞道,它表明你的硬碟磁軌上產生了物理損傷,只能通過更改硬碟分區或扇區的使用情況來解決。出現下列情況也許你的硬碟有壞道了:
首先,你在打開、運行或拷貝某個文件時硬碟出現操作速度變慢,且有可能長時間操作還不成功或表現為長時間死「啃」某一區域或同時出現硬碟讀盤異響,或乾脆Windows系統提示「無法讀取或寫入該文件」,這些都可表明你的硬碟某部分出現了壞道。
其次,每次開機時,Scandisk磁碟程序自動運行,肯定表明你的硬碟上有需要修復的重要錯誤,比如壞道。你在運行該程序時如不能順利通過,表明硬碟肯定有壞道。當然,掃描雖然也可通過,但出現紅色的「B」標記,表明其也有壞道。
第三,電腦啟動時硬碟無法引導,用軟盤或光碟啟動後可看見硬碟盤符但無法對該區進行操作或操作有誤或乾脆就看不見盤符,都表明硬碟上可能出現了壞道。具體表現如開機自檢過程中,屏幕提示「Hard disk drive failure」「Hard drive controller failure」或類似信息,則可以判斷為硬碟驅動器或硬碟控制器硬體故障;讀寫硬碟時提示「Sector not found」或「General error in reading drive C」等類似錯誤信息,則表明硬碟磁軌出現了物理損傷。
最後,電腦在正常運行中出現死機或「該文件損壞」等問題,也可能和硬碟壞道有關。
二、硬碟壞道的維修
Scandisk磁碟掃描程序是解決硬碟邏輯壞道最常用的工具,而我們常見的Format命令不能對任何硬碟壞道起到修補作用,這點大家需明白。如果硬碟出現了壞道,我們可在Windows系統環境下,在「我的電腦」中選中要處理的硬碟盤符,選擇其「屬性」,在出現的「工具」按鈕中選擇「查錯狀態」,點擊「開始檢查」,再在「掃描類型」中選「全面檢查」,並將「自動修復錯誤」打上「勾」,然後「開始」既可,它將對硬碟盤面做完全掃描處理,並且對可能出現的壞簇做自動修正。其次,在DOS狀態下,硬碟有壞道,計算機在啟動時一般會自動運行Scandisk進行掃描,並將壞簇以黑底紅字的「B」(bad)標出。當然,如果系統在啟動時不進行磁碟掃描或已不能進入Windows系統,我們也可用軟盤或光碟啟動盤啟動電腦後,在相應的盤符下,如「A:」下運行Scandisk *:(註:*為要掃描的硬碟盤符),回車後來對相應需要掃描修復的硬碟分區進行修理。
其它的如諾頓工具箱中的NDD「磁碟醫生」及Pctools等相關工具對硬碟進行掃描也是修復硬碟壞道的最常用的方法,其用法很簡單,許多報刊上也有介紹,大家可找來試用一下。
如果硬碟上出現了無法修復的壞簇或物理壞道,大家可用一些磁碟軟體將這些壞道單獨分為一個區並隱藏起來,這樣可令你的硬碟延長使用壽命。
方法一:如一塊4.3G硬碟在2G處有嚴重的物理壞道,用Format格式化進行不下去,Scandisk或NDD檢測也通不過,但能正常分區。找來一款分區格式化軟體Smart Fdisk,用啟動盤啟動電腦後,進入盤符A:,運行該軟體的執行文件SFdisk.EXE;然後刪掉(DEL)原有分區,算出壞道在硬碟上的所在位置。如本例中,先建立1990M的基本分區,快速格式化後並激活它,然後再把壞道處分出約50M的邏輯分區,再將所剩的硬碟空間作為一個邏輯區後用快速格式化功能將其快速格式化;最後再將那個約50M的壞道所在的區刪除(DEL)掉就是了。然後重啟,一個有嚴重物理壞道的硬碟就很快被修好了,以後磁頭再也不會去讀那些被刪除了的壞道區了。
方法二:用Windows系統自帶的Fdisk分區。例如一塊1G的硬碟,在格式化到10%時不能順利通過,這時按Ctrl+Break強行終止,運行Fdisk建立一個90M的DOS分區為C盤,然後再建立一個20M邏輯盤D,再將餘下的800餘M建立一個邏輯盤E。退出Fdisk再運行Format E:,如果格到10%時又遇到阻礙,這時用Fdisk再建立一個88M的E盤、10M的F盤,餘下的790M作為G盤。繼續重復上面的操作,直到完成。然後,運行Fdisk將10M的D、F盤刪除,這時餘下的就是沒有壞道的好盤了。
方法三:同理,用PartitionMagic、DiskManager等磁碟軟體也可完成這樣的工作。如PartitionMagic分區軟體,先用PartitionMagic4中的「check」命令或Windows中的磁碟掃描程序來掃描磁碟,算出壞簇在硬碟上的位置,然後在Operations菜單下選擇「Advanced/bad Sector Retest」;把壞簇所在硬碟分成多個區後,再把壞簇所在的分區隱藏,以免在Windows中誤操作,這個功能是通過Hide Partition菜單項來實現的。這樣也能保證有嚴重壞道的硬碟的正常使用,並免除系統頻繁地去讀寫壞道從而擴展壞道的面積。
系統顯示「TRACK 0 BAD,DISK UNUSABLE」,意思為「零磁軌損壞,硬碟無法使用」或用磁碟掃描程序掃描其它硬碟時其0扇區出現紅色「B」。硬碟0扇區損壞,是大家比較頭痛的故障,一般人往往將出現這樣故障的硬碟作報廢處理。其實合理運用一些磁碟軟體,把報廢的0扇區屏蔽掉,而用1扇區取而代之就能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這樣的軟體如Pctools9.0和NU8等。
方法一:我們就先以Pctools9.0為例來作說明。一塊2.1G硬碟出現上述故障,用盤啟動電腦後,運行Pctools9.0目錄下的DE.EXE文件。接著選主菜單Select中的Drive,進去後在Drive type項選Physical,按空格選定,再按Tab鍵切換到Drives項,選中hard disk,然後OK回車後回到主菜單。打開Select菜單,這時會出現Partition Table,選中進入後出現硬碟分區表信息。該硬碟有兩個分區,找到C區,該分區是從硬碟的0柱面開始的,那麼,將1分區的Beginning Cylinder的0改成1就可以了,保存後退出。重新啟動電腦後按Del鍵進入COMS設置,運行「IDE AUTO DETECT」,可以看到CYLS由782變成781。保存退出後重新分區格式化該硬碟,使其起死回生。
方法二:諾頓NU8.0也較好用。例如一塊1.28G硬碟出現0磁軌損壞故障,進入NU8工具包目錄,運行其主程序NORTON.EXE,然後可先選「補救盤」RESCUE選項對該硬碟的引導區、分區表等信息進行備份。接著選擇「磁碟編輯器DISKEDIT」,成功運行後選「對象OBJECT」,選「分區表」後可見本硬碟的參數如下:面SIDE為0-63,簇CYLINDER為0-255,扇區SECTOR為1-63,其主引導記錄和分區表信息就應該在0面0柱1扇區。我們要做的事就是把其C盤的起始扇區從0面0柱1扇區改為0面1柱1扇區,移動游標手工修改即可。另外需要說的就是,改動數值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最後存檔後退出重啟電腦,用Format命令格式化硬碟即可正常使用了。需要特別留意的是,修好後的硬碟一定不要再用DOS下的Fdisk等分區工具對其進行重新分區操作,以免其又改變硬碟的起始柱面。
如果以上各招都不見效,那麼就得使用主板自帶的硬碟低格程序或硬碟廠家隨盤贈送的低格程序如DM、LFormat等對硬碟全盤進行低級格式化處理了,它可對硬碟的一些壞道進行重新整理排除。
三、如何正確使用才能減少壞道的發生
上面說了那麼多,都有點亡羊補牢之嫌,而正確使用好硬碟才是減少硬碟壞道發生、提高硬碟使用壽命的最好方法。
1.硬碟在工作時不能突然關機
當硬碟開始工作時,一般都處於高速旋轉之中,如果我們中途突然關閉電源,可能會導致磁頭與碟片猛烈磨擦而損壞硬碟,因此要避免突然關機。關機時一定要注意麵板上的硬碟指示燈是否還在閃爍,只有在其指示燈停止閃爍、硬碟讀寫結束後方可關閉計算機的電源開關。
2.防止灰塵進入
灰塵對硬碟的損害是非常大的,這是因為在灰塵嚴重的環境下,硬碟很容易吸引空氣中的灰塵顆粒,使其長期積累在硬碟的內部電路元器件上,會影響電子元器件的熱量散發,使得電路元器件的溫度上升,產生漏電或燒壞元件。另外灰塵也可能吸收水分,腐蝕硬碟內部的電子線路,造成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所以灰塵體積雖小,但對硬碟的危害不可低估。因此必須保持環境衛生,減少空氣中的潮濕度和含塵量。切記:一般計算機用戶不能自行拆開硬碟蓋,否則空氣中的灰塵進入硬碟內,在磁頭進行讀、寫操作時劃傷碟片或磁頭。
3.要防止溫度過高
溫度對硬碟的壽命也是有影響的。硬碟工作時會產生一定熱量,使用中存在散熱問題。溫度以20~25℃為宜,過高或過低都會使晶體振盪器的時鍾主頻發生改變。溫度還會造成硬碟電路元器件失靈,磁介質也會因熱脹效應而造成記錄錯誤。溫度過低,空氣中的水分會被凝結在集成電路元器件上,造成短路;
濕度過高時,電子元器件表面可能會吸附一層水膜,氧化、腐蝕電子線路,以致接觸不良,甚至短路,還會使磁介質的磁力發生變化,造成數據的讀寫錯誤;濕度過低,容易積累大量的因機器轉動而產生的靜電荷,從而燒壞CMOS電路,吸附灰塵而損壞磁頭、劃傷磁碟片。機房內的濕度以45~65%為宜。注意使空氣保持乾燥或經常給系統加電,靠自身發熱將機內水汽蒸發掉。另外,盡量不要使硬碟靠近強磁場,如音箱、喇叭、電機、電台、手機等,以免硬碟所記錄的數據因磁化而損壞。
4.要定期整理硬碟上的信息
在硬碟中,頻繁地建立、刪除文件會產生許多碎片,碎片積累多了,日後在訪問某個文件時,硬碟可能會花費很長的時間,不但訪問效率下降,而且還有可能損壞磁軌。為此,我們應該經常使用Windows 9x系統中的磁碟碎片整理程序對硬碟進行整理,整理完後最好再使用硬碟修復程序來修補那些有問題的磁軌。
5.要定期對硬碟進行殺毒
現在的病毒攻擊范圍越來越廣泛,而硬碟作為計算機的信息存儲基地,通常是其攻擊的首選目標。每年的4月26日令每位電腦使用者都心有餘悸,筆者單位上的幾只硬碟就慘遭過CIH的攻擊。所以,為了保證硬碟的安全,我們應該注意利用最新的殺毒軟體對病毒進行查殺,同時要注意對重要數據進行保護和經常性的備份。
6.用手拿硬碟時要小心
在日常的電腦維護工作中,用手拿硬碟是再頻繁不過的事了。也許這最常見的事情,最不能引起我們的注意。其實,用手拿硬碟還是有學問的,稍有不慎也會使硬碟「報廢」的,因此我們在用手拿硬碟時一定要做到以下兩點:
①要輕拿輕放,不要磕碰或者與其他堅硬物體相撞;
②不能用手隨便地觸摸硬碟背面的電路板。這是因為在氣候乾燥時,人體通常帶有靜電,在這種情況下用手觸摸硬碟背面的電路板,則人體靜電就可能傷害到硬碟上的電子元器件,導致硬碟無法正常運行。
因此,我們在用手拿硬碟時應該抓住硬碟兩側,並避免與其背面的電路板直接接觸。有些類型的硬碟會在其外部包上一層護膜,它除具備防震功能外,更把電路板保護其中,這樣我們就可以不用擔心什麼靜電了。
7.盡量不要使用硬碟壓縮技術
我們以前在硬碟空間不大時,總是想方設法節省硬碟空間,例如常見的措施是通過Doublespace、Drvspace命令來壓縮硬碟空間。但當壓縮卷文件逐漸增大時,這種方法就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那就是硬碟的讀寫數據大大減慢了。隨著硬碟技術的飛速發展,磁碟的容量也是節節攀高,目前市場上流行的硬碟空間都在20G左右,現在很難再出現以前那種硬碟空間不夠用的情況了,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再使用硬碟壓縮技術了。
8.在工作中不能移動硬碟
硬碟是一種高精設備,工作時磁頭在碟片表面的浮動高度只有幾微米。當硬碟處於讀寫狀態時,一旦發生較大的震動,就可能造成磁頭與碟片的撞擊,導致損壞。所以不要搬動運行中的微機。在硬碟的安裝、拆卸過程中應多加小心,硬碟移動、運輸時嚴禁磕碰,最好用泡沫或海綿包裝保護一下,盡量減少震動。
9.使用塑料或橡皮來消除硬碟噪音
在硬碟轉速相對較高的情況下,如果硬碟被固定在金屬托架上或者放置不當時,一旦接通電源,硬碟就有可能出現比較強烈的震動,時間一長,就有可能損壞硬碟的磁頭或者劃傷硬碟的磁軌。為了消除噪音,我們可以利用硬碟上靠近四個角的安裝螺釘孔,用彈力大、質地好的橡皮筋將硬碟懸吊在機箱內;如果硬碟是水平放置的,我們也可以利用彈性和尺寸適當的橡皮墊或橡皮柱墊在硬碟下面,以便達到減震的目的。這里要注意的是,我們選用橡皮筋懸吊時,應選取質量好、彈力大且有絲線包裹的那種,最好選用服裝上使用的有編織物包裹的橡皮筋,以免橡皮筋失效後發生意外。適度拉緊橡皮筋,並注意安裝過程中不要使橡皮筋受傷。

⑩ 硬碟的讀寫速度是多少

1、機械硬碟讀寫速度平均60---80M每秒。

2、固態硬碟不同品牌型號之間,差距非常大,平均大約在150---300M每秒。

磁頭可沿碟片的半徑方向運動,加上碟片每分鍾幾千轉的高速旋轉,磁頭就可以定位在碟片的指定位置上進行數據的讀寫操作。信息通過離磁性表面很近的磁頭,由電磁流來改變極性方式被電磁流寫到磁碟上,信息可以通過相反的方式讀取。

(10)繼續硬碟速度擴展閱讀:

影響固態硬碟性能的幾個因素主要是:主控晶元、NAND快閃記憶體介質和固件。在上述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採用何種介面也可能會影響SSD的性能。

主流的介面是SATA(包括3Gb/s和6Gb/s兩種)介面,亦有PCIe 3.0介面的SSD問世。

由於SSD與普通磁碟的設計及數據讀寫原理的不同,使得其內部的構造亦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而言,固態硬碟(SSD)的構造較為簡單,並且也可拆開;所以我們通常看到的有關SSD性能評測的文章之中大多附有SSD的內部拆卸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