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這種接電腦硬碟的數據線叫什麼名字
IDE數據線,也就是俗稱的並口硬碟線,80pin的,支持ATA66、ATA100、ATA133
Ⅱ IDE硬碟的數據線是什麼
硬碟和光碟機 分為 串口和 並口
它們的數據線 也同樣分為串口數據線和並口數據線
它 的作用是在電腦硬體和硬碟之間傳輸數據
Ⅲ 並口比串口快,但為什麼串口硬碟要比並口硬碟快呢
通俗的說,串口形容一下就是 一條車道,而並口就是有8個車道
同一時刻能傳送8位(一個位元組)數據。
但是並不是並口快,由於8位通道之間的互相干擾。傳輸受速度就受到了限制。而且當傳輸出錯時,要同時重新傳8個位的數據。串口基本沒有干擾,傳輸出錯後重發一位就可以了。所以快比並口快。串口硬碟就是這樣被人們重視的。
串口硬碟與並口硬碟數據線的區別,如下圖:
串口和並口的區別
串口硬碟」與「並口硬碟」 區別
隨著技術的成熟,越來越多的主板和硬碟都開始支持SATA(串列ATA),SATA介面逐漸有取代傳統的PATA(並行ATA)的趨勢。那麼SATA和PATA在傳輸模式上有何區別,SATA相對PATA又有何優勢呢?
何謂並行ATA
ATA其實是IDE設備的介面標准,大部分硬碟、光碟機、軟碟機等等都使用的是ATA介面。譬如現在絕大部分的朋友用的都是並行ATA介面的硬碟,應該對它80針排線的介面是再熟悉不過了吧?平常我們說到硬碟介面,就不得不提到什麼Ultra-ATA/100、Ultra-ATA/133,這表示什麼呢?這告訴我們該硬碟介面的最大傳輸速率為100MB/s和133MB/s,且硬碟是以並行的方式進行數據傳輸,所以我們也把這類硬碟稱為並行ATA。
何謂串列ATA
串列ATA全稱是Serial ATA,它是一種新的介面標准。與並行ATA的主要不同就在於它的傳輸方式。它和並行傳輸不同,它只有兩對數據線,採用點對點傳輸,以比並行傳輸更高的速度將數據分組傳輸。現在的串列ATA介面傳輸速率為150MB/s,而且這個值將會迅速增長。
串列ATA和並行ATA傳輸的區別
舉個比較誇張的例子,A、B兩支隊伍在比賽搬運包裹,A代表並行ATA,B代表串列ATA。
比賽開始,A派出了40個人用人力搬運包裹,而B只派出去了一輛貨車來搬運。在一個來回里他們搬運的包裹數量都相同,大家可以很清楚最後的結果,當然是用貨車搬運的B隊先把包裹運完,因為貨車的速度比人步行的速度快得多多了。同樣,串列傳輸比並行傳輸的速率高就類似這個道理。
回到現實中來,現在的並行ATA介面使用的是16位的雙向匯流排,在1個數據傳輸周期內可以傳輸4個位元組的數據;而串列ATA使用的8位匯流排,每個時鍾周期能傳送1個位元組。這兩種傳輸方式除了在每個時鍾周期內傳輸速度不一樣之外,在傳輸的模式上也有根本的區別,串列ATA數據是一個接著一個數據包進行傳輸,而並行ATA則是一次同時傳送數個數據包,雖然表面上一個周期內並行ATA傳送的數據更多,但是我們不要忘了,串列ATA的時鍾頻率要比並行的時鍾頻率高很多,也就是說,單位時間內,進行數據傳輸的周期數目更多,所以串列ATA的傳輸率高於並行ATA的傳輸率,並且未來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為什麼我們要採用串列ATA介面
這個回答很簡單,當然是為了獲得更高的數據傳輸率。隨著當前設備需求的數據傳輸率越來越高,介面的工作頻率也越來越高,並行ATA介面逐漸暴露出一些設計上的「硬傷」,其中最致命的就是並行線路的信號干擾。由於傳統並行ATA採用並行的匯流排傳輸數據,必須要求各個線路上數據同步,如果數據不能同步,就會出現反復讀取數據,導致性能的下降,甚至導致讀取數據不穩定。
而採用排線設計的數據線,正是數據讀取無法更快的「罪魁禍首」。由於並排的高速信號在傳輸時,會在每條電纜的周圍產生微弱的電磁場,進而影響到其他數據線中的數據傳遞,還會因為線纜的長度和電壓的變化而不斷變化,隨著匯流排頻率的提升,磁場的強度也越來越大,信號干擾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
從理論上說串列傳輸的工作頻率可以無限提高,串列ATA就是通過提高工作頻率來提升介面傳輸速率的。因此串列ATA可以實現更高的傳輸速率,而並行ATA在沒有有效地解決信號串擾問題之前,則很難達到這樣高的傳輸速率。
並行ATA介面在匯流排頻率方面受到其設計的制約,並不能一味地提升,而隨著對數據傳輸率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最快的並行ATA介面ATA133的頻率為33MHz,這個幾乎已經達到了並行介面的極限,再繼續改造線路已不太現實。所以推出新的介面勢在必行。
除了傳輸率較高之外,SATA還有哪些優點呢?
1.數據更可靠
在校驗方面,並行ATA匯流排只是簡單的CRC校驗,一旦接收方發現數據傳輸出現問題,就會自行將這些數據丟棄、然後要求重發,如果數據信號相互干擾過大,就會嚴重影響硬碟的性能。
而串列ATA既對命令進行CRC校驗,也對數據分組進行CRC校驗,以此提高匯流排的可靠性。
2.連線更簡單
在數據線方面,並行ATA採用80針的排線,串列ATA由於採用點對點方式傳輸數據,所以只需要4條線路即可完成發送和接收功能,加上另外的三條地線,一共只需要7條的物理連線就可滿足數據傳輸的需要。由於傳輸數據線較少,使得SATA在物理線路的電氣性能方面的干擾大大減小,這也保證了未來磁碟傳輸率進一步的提升。
和並行ATA相比,串列ATA的數據線更細小,這也使得機箱內部的連線比較容易整理,有助於機箱內部空氣的流通,使得機箱內部的散熱更好。同樣,串列ATA還有採用非排針腳設計的介面和支持熱插拔功能等優點。
串列ATA推出之後,並行ATA還會存在嗎
總的說來,串列ATA的優勢是很明顯的。當然,目前還有一些相對比較低速的設備在使用並行ATA,如光碟機、刻錄機等設備,並行ATA的傳輸率已經可以滿足的需要,所以,並行和串列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存。當然,串列ATA支持所有的ATA設備,也可支持光碟機等設備,但是串列ATA目前會先運用在硬碟上,未來將會支持更多的存儲設備。
Ⅳ 關於並口硬碟數據線連接……
按理說,中間或兩頭的插口都是一樣的,區分主從是主板BIOS系統自動設別的,應該插那個口都無問題。你試試就知了,不會對其它造成影響的。另,設置從線主要拔掉那個跳線帽就可以了。
Ⅳ 電腦的硬碟和其數據線在那
硬碟一般位於電腦左側的掌上電腦,靠近風扇100和CPU,其數據線連接在硬碟的兩側,可以直接看到。
對於筆記本電腦來說,硬碟一般位於電腦的左掌心,而台式電腦的硬碟一般位於主機前面板的背面。
在硬碟的兩側插入兩組電纜,即電源線和數據線。數據線連接到主板,電源線連接到電源。這兩根電線在硬碟的兩邊,你可以直接看到它們。
(5)並口硬碟的數據線擴展閱讀:
電腦硬碟維護的注意事項:
1、不要突然關掉電腦。
2、避免硬碟劇烈震動或自碰撞。
3、保持底盤清潔,不要有太多灰塵。
4、不要輕易使用高級或低級格式。
5、不要長時間掛斷,避免頻繁的讀寫操作,讓硬碟正常休息。
6、耐高溫、防潮、耐電磁。
7、從電腦上卸下硬碟時,應先卸下手通道上的靜電,否則靜電會使硬碟的電子元件發生故障。
Ⅵ IDE硬碟的數據線怎麼與電腦連接
需要有IDE介面的主板才行。
1、IDE介面的硬碟的數據線,也是插在主板的IDE介面上。新主板都沒有這個介面,必須要用老主板。
2、如果是新主板,就不可能有IDE介面了。這塊硬碟最好淘汰掉。如果一定要用,就可以買一個有IDE介面的易驅線,可以把IDE轉為USB介面,就可以當移動硬碟使用了。一根易驅線三四十塊錢。
Ⅶ 請問並口硬碟能用在串口主板上嗎數據線是什麼樣的
並口的數據線叫做IDE線.你去數碼城買一條去..跟皮帶時的.很薄.幾塊錢對著一樣的口插上就行了.你不用怕插錯了,因為所有介面都是1-1對應的.介面不正確你插不進去.
Ⅷ 主板和3.5寸硬碟的並口數據線介面是多少針的
那個叫做IDE介面,通常是40針的,都很古老的了,自2011年之後的,基本上都是SATA介面的。
Ⅸ 電腦的硬碟的並口數據線40線和80線的有什麼區別sata數據線的優缺點是什麼
並口線應該是33,66和100吧
其實區別就是帶寬,也就是數值越大,數據交換的速度越快
和SATA線相比缺點多多,1是數據線不能過長,2是線的體積過大,……
所以現在SATA是主流
Ⅹ 電腦裡面連接主板和硬碟的數據線有那幾種
嚴格來說,是三種。 其中排線(IDE線、也叫並口)有兩種,一種高速的, 一種普通的,高速的針數是普通的兩倍,多接在硬碟, 普通線多接在光碟機,其實互接也可以。這兩種線一般都有「主從」 之分,也就是說,一條線可以接兩個硬碟或者光碟機。 第三種是sata線(串口)體積最小,新硬碟和新主板多使用, 一條線只能接一個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