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為什麼影馳m2固態無緩存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為什麼影馳m2固態無緩存

發布時間: 2022-06-08 07:19:57

❶ 固態硬碟緩存和沒有緩存有什麼區別

有外部緩存優勢是性能一致性更好,也就是空盤和滿盤性能差距不會太大,缺點是掉電容易丟數據,需要額外的掉電保護電路和在固件中加入掉電保護邏輯。


無緩存優勢是掉電相對不容易丟失數據,以及更好的成本控制,缺點就是4k性能會比較難看,而且性能一致性不夠好,不適合高負載的場合,比如資料庫伺服器等。


不過總之日常家用沒有任何區別就是了,東芝Q系列無緩存設計只是東芝對自家顆粒性能的自信以及節約成本的表現而已,家用不用糾結這些。

SSD的緩存分為兩種,一種是DRAM緩存,另一種是SLC緩存。

DRAM緩存是使用DRAM晶元(也就是內存顆粒)作為緩存,固態硬碟上的DRAM晶元一般不會用來直接緩存數據,DRAM主要是用來儲存FTL緩存映射表,這個映射表表達了快閃記憶體單元物理地址同文件系統邏輯地址之間的關系。

所有固態硬碟都有FTL映射表,不同之處在於無DRAM的SSD通常把表的主體放在快閃記憶體中,隨用隨取,效率較低。

高端固態硬碟會把FTL映射表完整地放入DRAM緩存中,通常需要按照1GB:1MB的比例配置DRAM緩存。

有些固態硬碟為了在節省成本的同時可以把DRAM緩存作為宣傳籌碼,選擇了不管何種容量都只配備256MB緩存的方式,這種情況下只能直接管理256GB的快閃記憶體空間,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所以除了觀察固態硬碟是否搭載DRAM緩存晶元之外,大家還應通過晶元表面的編號查詢它的具體容量,確保買到的是按照1GB:1MB完整配備DRAM緩存的高性能產品。

目前SLC緩存基本所有TLC固態硬碟都有。目前大部分固態硬碟的SLC緩存,並不是真的使用了SLC顆粒作為緩存,而是使用TLC模擬SLC來提升連續讀寫速度。

TLC的讀寫速度較慢,為了提升連續寫入時固態硬碟的表現,主控會先將數據寫入SLC緩存中,當緩存寫滿後,才會像TLC快閃記憶體中寫入,這樣就會造成寫入速度的斷崖式下跌,此時的速度被稱為緩外速度,緩外速度的高低也是衡量SSD性能的重要指標。

假設一塊SSD配備10GB的SLC緩存,我向固態硬碟中寫入20GB的文件時,前10GB的數據先被寫入到緩存中,後10GB的數據則會直接寫入到TLC中。速度會呈現出下圖這種形式:

雖然日常不會經常向SSD中反復寫入大文件,但是緩存外寫入性能直接反映了NAND顆粒的品質以及GC策略的優劣。緩外速度高的SSD比速度低的盤質量要好。

❷ 為什麼很多人說影馳的固態硬碟不好

它的固態都是一些比較小的廠代工的,顆粒也一般,而且影馳並不是專業的固態硬碟生產商,優化經驗不夠。固態建議選三星,西部數據,金士頓,東芝,浦科特這種大廠,現在大廠的價格跟小廠差不了多少。

❸ 請問支持PCLE介面的影馳M2固態和浦科特M2固態的快閃記憶體結構框架

浦科特和影馳的PCIE SSD使用的都是同樣的Marvell 88SS9183主控,這是一顆原生的PCIE SSD主控,支持boot rom,無需手動添加驅動即可作為系統盤引導系統。二者的區別在於固件,因為Marvell是不提供固件支持的,所有Marvell主控的固件都是廠商自行編寫,浦科特在SSD領域的經驗要比影馳強太多,實際評測對比也是浦科特M6e完勝影馳的那個鎧甲戰將PCIE。

再說快閃記憶體顆粒,浦科特M6e用的是東芝原廠MLC,而影馳用的是白片,這其中的差異不說你也該明白了,浦科特的質量更有保障,影馳則是完全看臉了。

❹ 影馳b560m光影識別不了兩個m2

可能的問題描述如下:
1、缺少NVMe驅動。對於使用NVMe M.2固態硬碟的電腦,最好安裝Win8.1以上版本系統,如果電腦安裝的是Windows XP或Win7系統,可能會出現無法識別的現象,因為是缺少NVMe驅動導致的,Windows XP或Win7系統天生不支持,需要注入第三方NVMe驅動才可以,此外,PE系統中如果沒有NVMe驅動,在PE系統中也是無法識別NVMe固態硬碟的,建議用Win10或者Win11。
2、BIOS設置中沒有開啟CSM選項一般來說,M.2固態硬碟識別不到主要的問題在於CSM選項是默認關閉導致的。部分主板廠家為了加快啟動速度而默認關閉CSM,導致了在BIOS中無法識別到M.2 固態硬碟,我們需要在主板BIOS中找到CSM兼容模塊選項並將其開啟。

❺ m.2nvme協議固態硬碟有緩存和沒緩存什麼區別

有緩存優勢是性能一致性更好,也就是空盤和滿盤性能差距不會太大,缺點是掉電容易丟數據,需要額外的掉電保護電路和在固件中加入掉電保護邏輯。
無緩存優勢是掉電相對不容易丟失數據,以及更好的成本控制,缺點就是4k性能會比較難看,而且性能一致性不夠好,不適合高負載的場合,比如資料庫伺服器等。

❻ 固態硬碟(SSD)有緩存和沒有緩存有什麼區別

隨著SSD固態硬碟的普及,如今帶有緩存的SSD價格也逐漸被用戶接受,雖然我們知道沒有緩存的SSD在價格上會比有緩存的略貴一些,但是緩存究竟在SSD固態硬碟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並不是每個用戶都了解。其實「緩存」一詞單純從字面上理解可解釋為延緩存放,簡單的說「緩存」是為了平衡高速設備和低速設備之間的速度差異而存在的。作用是讓低速設備盡量的不拖高速設備的後退。這里之所以用「盡量」一詞,主要是各類產品中的緩存容量有限,演算法也不可能100%的准確命中,所以低速設備多多少少還是會拖高速設備的後腿,緩存的作用只能是「盡量」減少這種現象。例如CPU緩存;每當CPU從內存里讀數據時,會向內存控制器發出一個讀指令,要求內存控制器返回其要求的數據,可是因為內存響應速度相對於CPU是很慢的,所以在數據返回之前CPU只有無所事事的「等待」,如果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再快的CPU也會被內存拖後腿,效率也不會提高。如圖所示,在主內存(RAM)和CPU之間,放一塊小容量的SRAM。當CPU申請RAM數據的時候,先在SRAM裡面尋找,如果找到了數據,就不用花費很多時間到RAM里去讀了(同步讀取)。如果SRAM里沒有數據,再到RAM去讀,當RAM返回數據的時候,不僅僅返回原來所需要的數據,同時「捎帶」返回所需數據「前後」的一些看似無關的數據,並將這些數據放入SRAM中。下次CPU再次到SRAM里讀數據的時候,如果所需數據正好在SRAM里,就可以「命中」了。從原理上可以看出,命中率越高,CPU的效率就越高。而命中率又是被「捎帶」返回的數據所決定的,哪些數據被捎帶返回,這個就要依CPU內部的緩存演算法而定了。由此可見,由於緩存容量遠遠小於主內存容量,而緩存演算法也不可能100%的准確命中。緩存在機械硬碟中的作用:以上是以CPU緩存做例子。但是在電腦系統里,緩存並不僅僅是CPU獨有,因為高速設備與低速設備的矛盾並不僅僅體現在CPU和內存之間。現在假如說,我要把數據從內存寫入硬碟,由於硬碟相當緩慢,需要等待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此任務。那麼用戶體驗就是電腦非常慢。實際上,這里CPU不慢,內存不慢,只是硬碟太慢了。解決機械硬碟速度過慢的問題,就在其內部安置了一個小容量的內存,也就是硬碟的緩存,數據首先寫入到緩存里。那麼在操作系統層面,就會認為數據已經寫入了,用戶的感覺就是快速。隨後硬碟自己再從緩存寫入到碟片,這個過程無需用戶干預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其實硬碟的緩存並不全都用於緩存數據,還有其他用途,所以不見得緩存越大,性能就越好。而且還有個緩存演算法問題。如果演算法不優秀,命中率就不會高,這樣大容量緩存形同虛設。緩存在SSD固態硬碟中的作用:剛才為大家介紹了什麼是緩存,以及它在機械硬碟和內存中發揮的作用,其實緩存在SSD固態硬碟中發揮的作用也相差不遠。SSD上的緩存一般都是1或者2顆DRAM顆粒構成,起到數據交換緩沖作用。一款SSD產品是否有緩存這樣的設計,往往是廠商根據產品定位和用途做得決定,一般一些入門級產品或者低速產品,在設計上就會考慮不帶緩存方案,而一些高速產品由於數據交換量大,就設計有緩存,以提高產品的讀寫效率。通常帶有緩存的SSD在價格上或比不帶緩存的略高一些,雖然SSD帶緩存讀取小文件的速度會快些,但對SSD來說,快的太有限了。就反應速度來說,SSD的反應速度一般都在0.2毫秒以內,不比緩存慢。所以帶緩存對讀取速度的提升,幾乎可以忽略。其次帶不帶緩存並不影響SSD的壽命,決定SSD壽命的是NANDFLASH的寫入次數。其次,主控晶元的好壞才是是決定SSD性能和使用壽命的重要因素。文章總結:通過筆者的介紹相信大家對緩存的作用有了深入的了解,另外我們可以看出緩存在內存、機械硬碟和SSD固態硬碟身上發揮作用的強弱是不一樣的。緩存是為了平衡高速設備和低速設備之間的速度差異而存在的,其作用是讓低速設備盡量的不拖高速設備的後腳。緩存的主要功能在於是電腦有資料放到HDD時,因為HDD機械式運作比電腦慢很多,所以在HDD上放上緩存,暫時存儲資料以便電腦能夠繼續做其他事情,不會因為HDD的動作慢,而拖慢了電腦的效能。而SSD的速度大幅提升,已經能夠實時處理數據,緩存作為提升速度的作用就不大了。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依據緩存大小判斷SSD速度並不科學,固態硬碟速度快慢主要由主控晶元和快閃記憶體顆粒品質決定。

❼ 影馳M2固態怎麼樣新出的走PCI-E

  1. 2015年很多廠家都相繼推出了M.2介面的SSD。而M.2SSD又分為SATA和PCI-E兩種,雖說長得一模一樣但是性能卻是差之千里。而且有些主板的M.2介面不一定對其支持,所以買錯的話,會造成很大麻煩。

  2. 主控決定了接入M.2介面的SSD是走PCI-E通道還是SATA通道。例如影馳鎧甲戰將M.2256GB的主控是Marvell88SS9183-BNP2主控,這是一款PCI-E控制器,而影馳鐵甲戰將M.2用的是傳統的SATA控制器。若接入同時兼容兩種通道的M.2介面,比如技嘉Z97X-UD3H,都可以被識別出來,只是一個走的的是PCI-E通道另一個走SATA通道,擁有的帶寬不一樣。

  3. 性能差別有區別:走的通道不一樣,速度自然有差別,就好比同一輛車,在高速公路和在崎嶇山路上的速度有巨大差別一樣。是PCI-ESSD影馳鎧甲戰將M.2256GB和SATASSD影馳鐵甲戰將M.2128GB的性能就會完全不同。

  4. M.2是Intel帶領制定的新一代介面標准,具有體積更小,介面更快的特點,目前的主要規格有以下幾種,主要是長度不一樣,但是個人表示影馳做M.2表示不是很信任品質。

❽ M2固態硬碟無緩存對游戲影響大嗎

固態硬碟有沒有緩存對你玩游戲影響不大,因為玩游戲主要是處理器性能、顯卡性能和內存決定,硬碟只是載入速度的差異。
別說有沒有緩存的M.2硬碟,就算拿主流SATA固態硬碟和M.2 PCI-E硬碟對比,載入大型單機游戲速度也就差個3、4秒,實際體驗基本上沒什麼太大差異,對游戲進入後的FPS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至於說固態硬碟有沒有緩存,准確來說應該是有沒有自帶緩存,自帶緩存的一般是中、高端固態,獨立的緩存可以改善寫入及讀取性能及固態硬碟的穩定性,降低讀寫延遲;而沒有自帶緩存的一般是使用HMB技術,把電腦內存共享一部分作為固態硬碟緩存使用,雖然說日常使用體驗區別不是那麼大,但是畢竟會佔用一部分內存空間,並且固態硬碟主控到內存的延遲也會高於固態硬碟板載的緩存,多少還是有一定影響了,西數SN550固態硬碟主流用戶日常使用綽綽有餘了,如果你對性能有更高要求可以看看SN750。

❾ 固態硬碟(SSD)有緩存和沒有緩存有什麼區別

有外部緩存優勢是性能一致性更好,也就是空盤和滿盤性能差距不會太大,缺點是掉電容易丟數據,需要額外的掉電保護電路和在固件中加入掉電保護邏輯。

無緩存優勢是掉電相對不容易丟失數據,以及更好的成本控制,缺點就是4k性能會比較難看,而且性能一致性不夠好,不適合高負載的場合,比如資料庫伺服器等。

SSD的緩存分為兩種,一種是DRAM緩存,另一種是SLC緩存。

有些固態硬碟為了在節省成本的同時可以把DRAM緩存作為宣傳籌碼,選擇了不管何種容量都只配備256MB緩存的方式,這種情況下只能直接管理256GB的快閃記憶體空間,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所以除了觀察固態硬碟是否搭載DRAM緩存晶元之外,大家還應通過晶元表面的編號查詢它的具體容量,確保買到的是按照1GB:1MB完整配備DRAM緩存的高性能產品。

目前SLC緩存基本所有TLC固態硬碟都有。目前大部分固態硬碟的SLC緩存,並不是真的使用了SLC顆粒作為緩存,而是使用TLC模擬SLC來提升連續讀寫速度。

❿ 對於SSD來說緩存很重要嗎為什麼許多SSD都沒有緩存

1、任何ssd都有緩存的,只是有的做到了主控里,有的外置了,有的小有的大而已。

2、不同的主控演算法對緩存大小的需求不同。

無緩存是當前固態硬碟的主流發展方向,這是價格導向決定的。DRAM緩存對於固態硬碟來說並不是必須的,而且固態硬碟的緩存跟機械硬碟的緩存不同,里邊存儲的是FTL快閃記憶體映射表,而非用戶讀寫的數據緩沖,不直接影響到讀寫性能表現。

雖然無緩存的硬碟理論上4K讀取會比有緩存的低一些,但並不絕對。譬如東芝TR200就屬於無緩存的SATA固態硬碟,但是在CPU主頻足夠的情況下,4K QD1隨機讀取可以達到50多MB/s,不比任何有緩存的固態硬碟差。

優勢:

在SSD作為緩存的方案中,緩存控制器——位於陣列前部或在伺服器內部位置——可以監控熱點I/O應用並製作其復本放在SSD上作為緩存,這樣可以較傳統的磁碟實現更快速的訪問速率。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任何繁忙的應用程序可以獲得性能上的提升,並且這種環境中的性能通常當緩存加入後可以立即提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SSD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