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顯存,緩存是什麼和內存有何關系
顯卡主要由PCB板、圖形晶元(GPU)、顯存構成。圖形晶元相當於電腦的CPU,不過它的主要任務是處理顯示信息,在處理信息的過程中,它會產生大量的臨時數據(未處的、正在處理的、已經處理完成的),這就需要一個專門的地方來存放這些臨時數據,那就是顯存了,它也可能是一個晶元,也可能只是晶元的一部分,這要看硬體的設計(獨立顯卡和集成顯卡)。
至於察看顯存大小。在開機時候一般都有顯示。也可以在桌面上點擊屬性--設置--高級--適配器--查看「內存大小」(以常用的XP系統為例)。
PCB:就是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它幾乎會出現在每一種電子設備當中。如果在某樣設備中有電子零件,它們都是鑲在大小各異的PCB上的。除了固定各種小零件外,PCB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上頭各項零件的相互電氣連接。隨著電子設備越來越復雜,需要的零件自然越來越多,PCB上頭的線路與零件也越來越密集了。裸板(上頭沒有零件)也常被稱為「印刷線路板Printed Wiring Board(PWB)」。板子本身的基板是由絕緣隔熱、並不易彎曲的材質所製作成。在表面可以看到的細小線路材料是銅箔,原本銅箔是覆蓋在整個板子上的,而在製造過程中部份被蝕刻處理掉,留下來的部份就變成網狀的細小線路了。這些線路被稱作導線(conctor pattern)或稱布線,並用來提供PCB上零件的電路連接。通常PCB的顏色都是綠色或是棕色,這是阻焊漆(solder mask)的顏色。是絕緣的防護層,可以保護銅線,也可以防止零件被焊到不正確的地方。在阻焊層上還會印刷上一層絲網印刷面(silk screen)。通常在這上面會印上文字與符號(大多是白色的),以標示出各零件在板子上的位置。絲網印刷面也被稱作圖標面(legend)。
CPU緩存(Cache Memory)位於CPU與內存之間的臨時存儲器,它的容量比內存小但交換速度快。在緩存中的數據是內存中的一小部分,但這一小部分是短時間內CPU即將訪問的,當CPU調用大量數據時,就可避開內存直接從緩存中調用,從而加快讀取速度。由此可見,在CPU中加入緩存是一種高效的解決方案,這樣整個內存儲器(緩存+內存)就變成了既有緩存的高速度,又有內存的大容量的存儲系統了。緩存對CPU的性能影響很大,主要是因為CPU的數據交換順序和CPU與緩存間的帶寬引起的。
緩存是為了解決CPU速度和內存速度的速度差異問題。內存中被CPU訪問最頻繁的數據和指令被復制入CPU中的緩存,這樣CPU就可以不經常到象「蝸牛」一樣慢的內存中去取數據了,CPU只要到緩存中去取就行了,而緩存的速度要比內存快很多。
顯存是給顯卡用的,緩存是CPU用的,集成的顯卡一般是佔用的內存
Ⅱ 什麼是顯存緩存和顯存有什麼區別它們屬不屬於電腦配置
1、顯存的種類:
顯存的種類有EDORAM、MDRAM、SDRAM、SGRAM、VRAM、WRAM、DDR等許多種。EDO顯存曾用在Voodoo、Voodoo 2等顯卡上,但目前已消聲匿跡。SGRAM顯存支持塊寫和掩碼,可以看作是SDRAM的加強版,曾流行一時,但由於價格較SDRAM稍高,現在也已甚少採用。目前顯卡上被廣泛使用的顯存就是SDRAM和DDR SDRAM了。SDRAM可以與CPU同步工作,無等待周期,減少數據傳輸延遲。優點是價格低廉,在中低端顯卡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DDR是Double Data Rate是縮寫,它是現有的SDRAM內存的一種進化。在設計和操作上,與SDRAM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DDR在時鍾周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能傳輸數據,而SDRAM則只可在上升沿傳輸數據,所以DDR的帶寬是SDRAM的兩倍,而DDR比SDRAM的數據傳輸率也快一倍。如果SDRAM內存的頻率是133MHz,則DDR內存的頻率是266MHz,因此在中高檔顯卡上應用廣泛。
2、顯存的容量:
顯存與系統內存一樣,也是多多益善。顯存越大,可以儲存的圖像數據就越多,支持的解析度與顏色數也就越高。以下計算顯存容量與解析度關系的公式:
所需顯存=圖形解析度×色彩精度/8
例如要上16bit真彩的1024×768,則需要1024×768×16/8=1.6M,即2M顯存。
對於三維圖形,由於需要同時對Front buffer、Back buffer和Z buffer進行處理,因此公式為:所需顯存(幀存)=圖形解析度×3×色彩精度/8
例如一幀16bit、1024×768的三維場景,所需的幀緩存為1024×768×3×16bit/8=4.71M,即需要8M顯存。
3、顯存的數據位數與帶寬:
數據位數指的是在一個時鍾周期之內能傳送的bit數,它是決定顯存帶寬的重要因素,與顯卡性能息息相關。當顯存種類相同並且工作頻率相同時,數據位數越大,它的性能就越高。
顯存帶寬的計算方法是:運行頻率×數據帶寬/8。以目前的GeForce3顯卡為例,其顯存系統帶寬=230MHz×2(因為使用了DDR顯存,所以乘以2)×128/8=7.36GB。
數據位數是顯存也是顯卡的一個很重要的參數。在顯卡工作過程中,Z緩沖器、幀緩沖器和紋理緩沖器都會大幅佔用顯存帶寬資源。帶寬是3D晶元與本地存儲器傳輸的數據量標准,這時候顯存的容量並不重要,也不會影響到帶寬,相同顯存帶寬的顯卡採用64MB和32MB顯存在性能上區別不大。因為這時候系統的瓶頸在顯存帶寬上,當碰到大量像素渲染工作時,顯存帶寬不足會造成數據傳輸堵塞,導致顯示晶元等待而影響到速度。目前顯存主要分為64位和128位,在相同的工作頻率下,64位顯存的帶寬只有128位顯存的一半。這也就是為什麼Geforce2 MX200(64位SDR)的性能遠遠不如Geforce2 MX400(128位SDR)的原因了。
4、顯存的速度:
顯存的速度一般以ns為單位。常見的顯存有7ns、6ns、5.5ns、5ns、4ns甚至3.8ns的顯存。其對應的額定工作頻率分別是143MHz、166MHz、183MHz、200MHz和250MHz。額定工作頻率=1/顯存速度。當然,對於一些質量較好的顯存來說,顯存的實際最大工作頻率是有一定的餘量的。顯存的超頻就是基於這一原理,列如將額定頻率為6ns的顯存超至190MHz的運行頻率。
這里還要說一說顯存的實際運行頻率和等效工作頻率。DDR顯存因為能在時鍾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能傳送數據,因此,在相同的時鍾頻率和數據位寬度的情況下顯存帶寬是普通SDRAM的兩倍。換句話說,在顯存速度相同的情況下,DDR顯存的實際工作頻率是普通SDRAM顯存的2倍。同樣,DDR顯存達到的帶寬也是普通SDRAM顯存的2倍。例如,5ns的SDRAM顯存的工作頻率為200MHZ,而5ns的DDR顯存的等效工作頻率就是400MHZ。
Ⅲ 電腦中哪些硬體有緩存
CPU硬碟顯卡光碟機。
作用是為了提高讀取速度
Ⅳ 顯卡有緩存嗎顯卡有緩存好還是沒緩存好啊
顯卡叫顯存。呵呵,顯存大點當然好,但也不要太大,GPU根不上一樣浪費
Ⅳ 什麼是顯存是不是顯卡的存儲容量什麼是緩存
顯存:顯卡上邊的隨機存儲器,用於存儲由顯卡上的GPU所調用的數據;
顯卡的存儲容量:也就是顯存的大小,可以決定你的顯卡的運算速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顯卡的快慢;
緩存:這就包括的很多了,像CPU、主板、顯卡、硬碟、光碟機等等,好多設置里邊都有緩存。其實緩存也是一種存儲器,和顯存、內存之類的有點類似,都為隨機存儲器。作用嘛,呵呵,就和電影院門口的緩沖欄的作用是一樣的,只要你看過電影就會明白的!
Ⅵ 什麼是顯存是不是顯卡的存儲容量什麼是緩存求大神幫助
什麼是顯存 答:顯卡本身擁有存儲圖形、圖像數據的存儲器,這樣,計算機內存就不必存儲相關的圖形數據,因此可以節約大量的空間。顯存均以標準的大小提供:16MB、32MB、64MB 和 128MB。顯存的大小決定了顯示器解析度的大小及顯示器上能夠顯示的顏色數。一般地說,顯存越大,渲染及 2D 和 3D 圖形的顯示性能就越高。顯存有 SDR(單倍數據率)或 DDR(雙倍數據率)兩種形式。DDR 顯存的帶寬是 SDR 顯存帶寬的兩倍。在顯卡的描述中,顯存的大小列於首位。
Ⅶ 顯卡的顯存和CPU的緩存是一個概念嗎
其實概念上差不多,但實際運行速度要差N遠。CPU緩存盡管小,但其運行速度絕不是顯卡緩存能比的,顯卡緩存即使是GDDR5,它的運行速度和CPU緩存比也不是一個等量級。
1、CPU緩存(Cache Memory)是位於CPU與內存之間的臨時存儲器,它的容量比內存小的多但是交換速度卻比內存要快得多。
2、顯存,也被叫做幀緩存,它的作用是用來存儲顯卡晶元處理過或者即將提取的渲染數據。如同計算機的內存一樣,顯存是用來存儲要處理的圖形信息的部件。
概念上看其實都是存放數據的,但CPU為提高數據命中率,加快運行速度,其集成的1、2、3級緩存本身的速度都有區別,一般一級緩存的速度是最快的。
Ⅷ 什麼叫緩存
所謂的緩存,就是將程序或系統經常要調用的對象存在內存中,一遍其使用時可以快速調用,不必再去創建新的重復的實例。這樣做可以減少系統開銷,提高系統效率。
1、通過文件緩存;顧名思義文件緩存是指把數據存儲在磁碟上,不管你是以XML格式,序列化文件DAT格式還是其它文件格式;
2、內存緩存;也就是創建一個靜態內存區域,將數據存儲進去,例如我們B/S架構的將數據存儲在Application中或者存儲在一個靜態Map中。
3、本地內存緩存;就是把數據緩存在本機的內存中。
4、分布式緩存機制;可能存在跨進程,跨域訪問緩存數據
對於分布式的緩存,此時因為緩存的數據是放在緩存伺服器中的,或者說,此時應用程序需要跨進程的去訪問分布式緩存伺服器。
(8)顯存裡面有啥緩存方式擴展閱讀
當我們在應用中使用跨進程的緩存機制,例如分布式緩存memcached或者微軟的AppFabric,此時數據被緩存在應用程序之外的進程中。
每次,當我們要把一些數據緩存起來的時候,緩存的API就會把數據首先序列化為位元組的形式,然後把這些位元組發送給緩存伺服器去保存。
同理,當我們在應用中要再次使用緩存的數據的時候,緩存伺服器就會將緩存的位元組發送給應用程序,而緩存的客戶端類庫接受到這些位元組之後就要進行反序列化的操作了,將之轉換為我們需要的數據對象。
Ⅸ 顯卡的緩存有什麼作用顯存指什麼顯存大什麼好
顯存(顯卡的緩存),也被叫做幀緩存,它的作用是用來存儲顯卡晶元處理過或者即將提取的渲染數據。如同計算機的內存一樣,顯存是用來存儲要處理的圖形信息的部件。
顯存容量是顯卡上本地顯存的容量數,這是選擇顯卡的關鍵參數之一。
顯存容量的大小決定著顯存臨時存儲數據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顯卡的性能。顯存容量也是隨著顯卡的發展而逐步增大的,並且有越來越增大的趨勢。顯存容量從早期的512KB、1MB、2MB等極小容量,發展到8MB、12MB、16MB、32MB、64MB,128M,256M,512M一直到目前主流1GB和2GB顯存,一些中高端顯卡甚至已經具有4GB以上的顯存了。
在顯卡最大解析度方面,最大解析度在一定程度上跟顯存有著直接關系,因為這些像素點的數據最初都要存儲於顯存內,因此顯存容量會影響到最大解析度。
一款顯卡究竟應該配備多大的顯存容量才合適是由其所採用的顯示晶元所決定的,也就是說顯存容量應該與顯示核心的性能相匹配才合理,顯示晶元性能越高由於其處理能力越高所配備的顯存容量相應也應該越大,而低性能的顯示晶元配備大容量顯存對其性能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Ⅹ 顯存里都有什麼東西啊
顯存里都存儲些什麼東西?
一般來說,顯存中所存儲的數據主要由以下5部分組成:幀緩存(Frame buffer)、後台緩存(Back buffer)、Z軸緩存(Z-buffer)、紋理數據和幾何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