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linux寶塔清理緩存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linux寶塔清理緩存

發布時間: 2022-06-04 01:11:20

㈠ linux 中緩存怎樣清除

1、先清除dns緩存,再清除瀏覽器緩存
2、清除dns緩存,可重新啟動nscd服務來達成清除dns
cache的效果。命令如下:
#
service
nscd
restart
或是
#/etc/init.d/nscd
restart
3、清除瀏覽器緩存,有的在工具裡面,有的在設置裡面,根據瀏覽器的不同找一下,應該能找到;清除緩存之後重新打開瀏覽器即可。
4、如果是清除bind伺服器上的cache,命令:
#
rndc
flush

㈡ linux 清除緩存 釋放內存

這里的默認顯示單位是kb,我的伺服器是128G內存,所以數字顯得比較大。這個命令幾乎是每一個使用過Linux的人必會的命令,但越是這樣的命令,似乎真正明白的人越少(我是說比例越少)。一般情況下,對此命令輸出的理解可以分這幾個層次:

1.不了解。這樣的人的第一反應是:天啊,內存用了好多,70個多G,可是我幾乎沒有運行什麼大程序啊?為什麼會這樣?Linux好占內存!

2.自以為很了解。這樣的人一般評估過會說:嗯,根據我專業的眼光看的出來,內存才用了17G左右,還有很多剩餘內存可用。buffers/cache佔用的較多,說明系統中有進程曾經讀寫過文件,但是不要緊,這部分內存是當空閑來用的。

3.真的很了解。這種人的反應反而讓人感覺最不懂Linux,他們的反應是:free顯示的是這樣,好吧我知道了。神馬?你問我這些內存夠不夠,我當然不知道啦!我特么怎麼知道你程序怎麼寫的?

根據目前網路上技術文檔的內容,我相信絕大多數了解一點Linux的人應該處在第二種層次。大家普遍認為,buffers和cached所佔用的內存空間是可以在內存壓力較大的時候被釋放當做空閑空間用的。但真的是這樣么?在論證這個題目之前,我們先簡要介紹一下buffers和cached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buffer/cache?

buffer和cache是兩個在計算機技術中被用濫的名詞,放在不通語境下會有不同的意義。在Linux的內存管理中,這里的buffer指Linux內存的:Buffer cache。這里的cache指Linux內存中的:Page cache。翻譯成中文可以叫做緩沖區緩存和頁面緩存。在歷史上,它們一個(buffer)被用來當成對io設備寫的緩存,而另一個(cache)被用來當作對io設備的讀緩存,這里的io設備,主要指的是塊設備文件和文件系統上的普通文件。但是現在,它們的意義已經不一樣了。在當前的內核中,page cache顧名思義就是針對內存頁的緩存,說白了就是,如果有內存是以page進行分配管理的,都可以使用page cache作為其緩存來管理使用。當然,不是所有的內存都是以頁(page)進行管理的,也有很多是針對塊(block)進行管理的,這部分內存使用如果要用到cache功能,則都集中到buffer cache中來使用。(從這個角度出發,是不是buffer cache改名叫做block cache更好?)然而,也不是所有塊(block)都有固定長度,系統上塊的長度主要是根據所使用的塊設備決定的,而頁長度在X86上無論是32位還是64位都是4k。

明白了這兩套緩存系統的區別,就可以理解它們究竟都可以用來做什麼了。

什麼是page cache?

Page cache主要用來作為文件系統上的文件數據的緩存來用,尤其是針對當進程對文件有read/write操作的時候。如果你仔細想想的話,作為可以映射文件到內存的系統調用:mmap是不是很自然的也應該用到page cache?在當前的系統實現里,page cache也被作為其它文件類型的緩存設備來用,所以事實上page cache也負責了大部分的塊設備文件的緩存工作。

什麼是buffer cache?

Buffer cache則主要是設計用來在系統對塊設備進行讀寫的時候,對塊進行數據緩存的系統來使用。這意味著某些對塊的操作會使用buffer cache進行緩存,比如我們在格式化文件系統的時候。一般情況下兩個緩存系統是一起配合使用的,比如當我們對一個文件進行寫操作的時候,page cache的內容會被改變,而buffer cache則可以用來將page標記為不同的緩沖區,並記錄是哪一個緩沖區被修改了。這樣,內核在後續執行臟數據的回寫(writeback)時,就不用將整個page寫回,而只需要寫回修改的部分即可。

如何回收cache?

Linux內核會在內存將要耗盡的時候,觸發內存回收的工作,以便釋放出內存給急需內存的進程使用。一般情況下,這個操作中主要的內存釋放都來自於對buffer/cache的釋放。尤其是被使用更多的cache空間。既然它主要用來做緩存,只是在內存夠用的時候加快進程對文件的讀寫速度,那麼在內存壓力較大的情況下,當然有必要清空釋放cache,作為free空間分給相關進程使用。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buffer/cache空間可以被釋放,這個理解是正確的。

㈢ 如何手動釋放Linux內存的方法

1、首先打開Linux命令窗口,可使用快捷鍵Ctrl+Alt+T打開。

㈣ linux寶塔上傳圖片為什麼還會顯示以前的圖片

圖片屬於緩存,先清理瀏覽器緩存,再訪問即可

㈤ 如何為linux釋放緩存

在Linux系統下,我們一般不需要去釋放內存,因為系統已經將內存管理的很好。但是凡事也有例外,有的時候內存會被緩存佔用掉,導致系統使用SWAP空間影響性能,此時就需要執行釋放內存(清理緩存)的操作了。

Linux系統的緩存機制是相當先進的,他會針對dentry(用於VFS,加速文件路徑名到inode的轉換)、Buffer Cache(針對磁碟塊的讀寫)和Page Cache(針對文件inode的讀寫)進行緩存操作。但是在進行了大量文件操作之後,緩存會把內存資源基本用光。但實際上我們文件操作已經完成,這部分 緩存已經用不到了。這個時候,我們難道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緩存把內存空間占據掉么?

所以,我們還是有必要來手動進行Linux下釋放內存的操作,其實也就是釋放緩存的操作了。

要達到釋放緩存的目的,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下關鍵的配置文件/proc/sys/vm/drop_caches。這個文件中記錄了緩存釋放的參數,默認值為0,也就是不釋放緩存。他的值可以為0~3之間的任意數字,代表著不同的含義:

㈥ 如何在linux命令中刪除緩存

#清理Linux系統緩存
1
[root@oracle ~]#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註:1>. /proc是一個虛擬文件系統,可以通過對它的讀寫操作作為與kernel實體間進行通信的一種手段。也就是說可以通過修改/proc中的文件,來對當前kernel的行為做出調整。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調整/proc/sys/vm/drop_caches來釋放內存。
0 – 不釋放
1 – 釋放頁緩存
2 – 釋放文件節點緩存和目錄項緩存
3 – 釋放所有緩存

[root@oracle ~]# sysctl -p
#查看剩餘內存
[root@oracle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383 1952 1431 0 1 1136
-/+ buffers/cache: 814 2568
Swap: 1983 195 1788

㈦ Linux如何清理ARP緩存

命令紅色字體標記

系統初始arp環境

[root@esx ~]# arp -n

Address HWtype HWaddress Flags Mask Iface

192.168.1.175 ether 00:24:1D:97:B6:7F C vswif0

192.168.1.120 ether 00:1F:C6:3A:DC:81 C vswif0

192.168.1.51 (incomplete) vswif0

執行清除所有arp 緩存命令

[root@esx ~]# arp -n|awk '/^[1-9]/{print "arp -d " $1}'|sh -x

+ arp -d 192.168.1.175

+ arp -d 192.168.1.120

+ arp -d 192.168.1.51

Linux是一套免費使用和自由傳播的類Unix操作系統,是一個基於POSIX和UNIX的多用戶、多任務、支持多線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統。它能運行主要的UNIX工具軟體、應用程序和網路協議。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體。Linux繼承了Unix以網路為核心的設計思想,是一個性能穩定的多用戶網路操作系統。

㈧ linux如何清理內存

1、使用free命令查看一下當前內存使用情況

free

Mem:
-/+buffers/cache:37832416243572
Swap:10241428010241428
#針對free命令後出現的信息解釋
#total:總計物理內存的大小
#used:已使用多大
#free:可用有多少
#Shared:多個進程共享的內存總額
#Buffers/cached:磁碟緩存的大小

2、執行sync同步數據

sync
#該命令將未寫的系統緩沖區寫到磁碟中
#包含已修改的i-node、已延遲的塊I/O和讀寫映射文件。

3、清理cache(緩存)

echo3>/proc/sys/vm/drop_caches
free

Mem:
-/+buffers/cache:27061616351280
Swap:10241428010241428

4、對比步驟1和3的free命令,used(減少)、free(增大)對應Mem部分就清楚了,cache(緩存)被清理掉了。

㈨ linux清除緩存步驟是怎樣的

Linux系統是沒有清緩存這個說法的,一般做完系統設置級別變更都有相應的命令使設置生效:例如:sysctl -p; source .bash_profile等。
在Linux下有部分應用軟體有緩存概念,例如:tomcat,再代碼重新發布後需要到tamcat路徑下work路徑中刪除對應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