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硬碟IDE介面的數據怎麼接線直接用一部電腦轉到STAT介面的新硬碟
再怎麼新的主板,也還有一個ide介面啊。
一、如果沒有接別的設備,就直接把你的老硬碟接在ide介面上啊。然後選擇sata硬碟啟動,開機後新老硬碟的分區都會顯示啊,然後隨便轉移吧。
二、如果接了別的設備,臨時拆下,換上老硬碟。也就ok了。
Ⅱ IDE硬碟電源線有四根,誰清楚都是干什麼用的
普通硬碟和光碟機的電源介面為D型口,由4芯組成,其中紅線所對應的+5V電壓輸入,黃線對應輸出的是+12V電壓,兩條黑線為接地,5芯SATA電源線多了一組+3.3V,可以減少硬碟內部供電二次轉換時帶來的損耗,減少發熱量,讓硬碟持續供電更加穩定。
PATA電源線介面,右側為SATA電源線介面,可完成電源線的轉換。IDE電源線分紅,黑藍三色,其針腳定義可以按顏色來區分: 紅色線為5V電源,黑色線為GND,黃色線為12V電源。
(2)ide硬碟接線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不要把硬碟和光碟機接在同一個IDE插槽上,否則有可能出現問題。這一點在VIA晶元組主板比較明顯,在Intel晶元組上則很少出現。
2、當第二IDE介面上僅連接一個光碟機,而不連接其它IDE設備時,最好將光碟機設為主盤,不要設為從盤,否則系統可能會出現找不到此光碟機的情況。
3、硬碟電源線必須按正確方向接入,否則會引起硬碟電路損壞。
4、硬碟跳線必須嚴格遵從硬碟廠商提供的模式進行主從設置。
5、一條數據線掛接兩個硬碟時,必須嚴格按照數據線藍色端接主板IDE口,數據線遠端接主硬碟IDE口的國際標准。
Ⅲ 電腦主板上IDE介面是什麼意思
IDE介面(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是電子集成驅動器,是把「硬碟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碟驅動器。把盤體與控制器集成在一起減少硬碟介面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增強,硬碟製造起來變得更容易的技術。
Ⅳ 計算機主板上的IDE介面通常是連接什麼設備的數據介面
IDE介面主要用來接硬碟和光碟機,如果還有其他設備是IDE介面,也可以接在這個位置。一個IDE介面可以接多個設備,電腦會自動識別設備類型。
CPU與外部存儲器交換數據主要是通過主板的IDE介面(以及SCSI擴展卡)和軟碟機介面進行的,IDE設備是指電腦中通過自己的IDE介面和數據線與主板上的IDE介面連接並進行數據傳輸的設備,常見的IDE設備有硬碟、光碟機等。
習慣上將這些設備都叫做IDE設備或外存儲設備,裝機時,IDE設備要通過數據線接到主板的介面上,並固定在機箱的前半部分,以方便更換磁碟、光碟等存儲媒介。
種類
平常所說的IDE介面,也稱之為ATA介面。ATA的英文拼寫為「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含義是「高級技術附加裝置」。ATA介面最早是在1986年由康柏、西部數據等幾家公司共同開發的,在九十年代初開始應用於台式機系統。它使用一個40芯電纜與主板進行連接,最初的設計只能支持兩個硬碟,最大容量也被限制在504 MB之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IDE介面
Ⅳ ide介面硬碟接線圖解
不過並非在計算機系統中使用了80芯數據線,就能保證硬碟子系統的高效能。如果數據線接法錯誤,不僅僅不能發揮其高效能,反而可能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上圖為標準的80芯硬碟數據線,其中SYSTEM端一般為藍色,此端必須接在主板的IDE介面上。SLAVE為從介面,一般為灰色,用於接在該介面上的第二個IDE設備,如光碟機。MASTER為主介面,一般為黑色,用來連接該IDE介面上的主要設備,如硬碟。
因此對於計算機內部的任一條80芯數據線,正確的接法是:
1、只有一個硬碟時請將MASTER接在硬碟上。
2、只有一個光碟機時請將MASTER接在光碟機上。
3、如果有一個光碟機和一個硬碟,請將SLAVE接在光碟機上,MASTER接在硬碟上。
80芯硬碟數據線
不同主板配套的數據線,顏色可能不同,但正確的接法均是數據線中間接次要設備(數據線上一般有SLAVE標記,通常為灰色,也有白色等其它顏色),數據線的兩頭一端接主板(數據線上一般有SYSTEM標記,通常為藍色,也有紅色等其它顏色),另一端接硬碟(數據線上一般有MASTER標記,通常為黑色)。
對於品牌機,一般都是按正確的接法連接的,用戶不用擔心。但對於兼容機,不少裝機商均將硬碟接在了SLAVE端。一些用戶簡單的認為使用SLAVE端可少使用一些數據線,有利於數據傳輸。這是由於不了解硬碟線設計使用標準的緣故。將硬碟錯誤的接在SLAVE端後,計算機的操作系統以及常用軟體均可正常運行,硬碟子系統工作在低速狀態也只有用軟體才能測出,普通用戶一般難以查覺,但對於對硬體要求較高的一些軟體則可能出問題。
硬碟跳線de意思:
limit capacity to 32 gbyte (最大充許32G)
master or single drive (主硬碟)
drive is a slave (從硬碟)
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 (是主硬碟便 是無ATA兼容)
enable cable select (由IDE排線來決定哪個盤是主盤,哪個是從盤。接在IDE排線最端的是主盤,接中間的是從盤)
附:如果是ATA66的硬碟線,不是黑色的那頭一定要插到主板上的IDE口上,要不只是ATA33,一般是藍色,也有紅色的.
Cable Select(電纜選擇)
如今我們使用的硬碟一般都支持ATA66/100,而用來連接這類硬碟的數據線也由原來的40芯變成了80芯,其實這80芯的數據線不僅僅增強了抗干擾能力,它還有另外一個功能——當硬碟的跳線設置成「Cable Select」時,硬碟的主從關系將由其連接到數據線上的位置而決定。在學習硬碟時我們已經知道,此類數據線用來連接主板的那端叫作「System」,中間的那端叫「Drive1」,另外一端則叫「Drive 0」。
當硬碟的跳線設置成「Cable Select」後,它掛在「Drive 0」上是「Master」(主盤),掛在Drive1上則是「Slave」(從盤)。由於「Cable Select」是根據安裝位置來確定主從關系的,所以硬碟不管掛在哪個部位都不需要更改其跳線,非常方便。不過享受「Cable Select」所帶來的方便時要注意:所有的IDE設備都得設置成「Cable Select」,另外當硬碟與光碟機掛在同一根數據線上時,「Cable Select」可能會失效——光碟機不支持「Cable Select」!另外「Cable Select」還需要數據線的支持,如果使用的是劣質數據線,往往也會出現錯誤,所以對於初學者來說,還是老老實實將硬碟設置成「Master」或 「Slave」吧。至於IBM硬碟的「Cable Select」
Ⅵ ide硬碟如何接sata介面
1、用那種雙轉的卡、ide to sata 和Sata to ide 的卡、前面說過了、一般就10快錢左右、這類卡不需要驅動、直接安裝的時候系統會識別、唯一要做的是在bios裡面設置硬碟模式的問題、有說明書就好辦了、注意的是買雙轉的卡或者是RXD-628的卡、後面的卡是單轉的、ide盤接在sata主板用的、建議買雙轉、這類缺點是穩定性問題、2、買pci的磁碟卡、也有很多種類、30多、這類卡穩定點、需要安裝系統前來載入驅動、得有點動手能力、缺點是佔用了pci帶寬、我一台老機器用pci的磁碟卡、1個ide介面和3個sata的這樣子、看樓主喜歡、第一種相對簡單點、第二種也好、不過第二種卡因為不用主板南橋的磁碟介面、硬碟指示燈是沒亮的、唯一我覺得不太好的缺點、關於系統、基本上7都能用上、xp也沒問題、兩種卡我都有用過、
Ⅶ 什麼是ide介面硬碟
IDE介面(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是電子集成驅動器,是把「硬碟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碟驅動器。
IDE介面實質上是存儲設備與計算機連接的標准方式。而IDE並不是該介面標準的真正技術名稱。它原來的名稱是AT附加裝置(AT Attachment, ATA),表示該介面最初是為IBM AT計算機開發的。
(7)ide硬碟接線擴展閱讀:
早期的IDE介面有兩種傳輸模式,一個是PIO(Programming I/O)模式,另一個是DMA(Direct Memory Access)。
Enhanced IDE使用擴充CHS(Cylinder-Head-Sector)或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定址的方式,突破528MB的容量限制,可以順利地使使用容量達到數十GB等級的IDE硬碟。
並行ATA匯流排只是簡單的CRC校驗,一旦接收方發現數據傳輸出現問題,就會自行將這些數據丟棄、然後要求重發,這也造成了一定的性能損失。
Ⅷ IDE硬碟的數據線多少針
硬碟介面技術詳解
1、IDE/ATA
1.1 概述
IDE即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它的本意是指把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碟驅動器,我們常說的IDE介面,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介面,現在PC機使用的硬碟大多數都是IDE兼容的,只需用一根電纜將它們與主板或介面卡連起來就可以了。
IDE介面是由Western Digital與COMPAQ Computer兩家公司所共同發展出來的介面。因為技術不斷改進,新一代Enhanced IDE(加強型IDE,簡稱為EIDE)最高傳輸速度可高達100MB/秒(Ultra ATA/100)。
IDE介面有兩大優點:易於使用與價格低廉,問世後成為最為普及的磁碟介面。但是隨著CPU速度的增快以及應用軟體與環境的日趨復雜,IDE的缺點也開始慢慢顯現出來。Enhanced IDE就是Western Digital公司針對傳統IDE介面的缺點加以改進之後所推出的新介面。Enhanced IDE使用擴充CHS(Cylinder-Head-Sector)或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定址的方式,突破528MB的容量限制,可以順利地使使用容量達到數十GB等級的IDE硬碟。
在PC中,I/O設備,如硬碟驅動,不是直接與系統中央匯流排連接的(AT匯流排在AT系統,或PCI匯流排在之後的系統)。而I/O設備與介面晶元相連,而介面晶元與系統匯流排連接。
介面晶元組成了I/O設備與系統匯流排的橋,在系統匯流排協議(PCI或AT)與I/O設備協議(如IDE或SCSI)之間進行翻譯。這使I/O設備可以獨立於系統匯流排協議。
下圖展示了PC工作站的基本系統結構,展示了IDE設備與系統餘下部分的關系。
1.2 IDE傳輸模式
IDE硬碟介面的幾種傳輸模式有明顯區別。IDE介面硬碟的傳輸模式,經歷過三個不同的技術變化,由PIO(Programmed I/O)模式,DMA(Direct Memory Access)模式,直至現今的Ultra DMA模式(簡稱UDMA)。
PIO(Programmed I/O)模式的最大弊端是耗用極大量的中央處理器資源,在以前還未有DMA模式光碟機的時候,光碟機都是以PIO模式運行。大家可能還記得,當時用光碟機播放VCD光碟,再配以軟體解壓,就算使用Pentium 166,其流暢度也不理想,這就是處理器被長期大量佔用的緣故。以PIO模式運行的IDE介面,數據傳輸率達3.3MB/秒(PIO mode 0)至16.MB/秒(PIO mode 4)不等。後來隨著Fast ATA/DMA模式的出現,IDE介面及裝置都開始有了DMA的支持,DMA模式分為Single-Word DMA及Multi - Word DMA兩種,跟PIO模式的最大區別是:DMA模式並不用過分依賴CPU的指令而運行,可達到節省處理器運行資源的效果。不過,後來由於Ultra DMA模式的出現和決速普及。這兩個模式也只會是曇花一現,不久即被UDMA所取代。Single-Word DMA模式的最高傳輸率達8.33MB/秒,Multi-Word DMA(Double Word)則可達16.66MB/秒。
由於Ultra DMA模式(Ultra ATA制式下所引用的一個標准)的普及,UDMA模式就全以16-bit Multi-Word DMA模式作為基準。UDMA其中一個優點是它除已擁有DMA模式的優點外,更應用了CRC(Cyclic Rendancy Check)技術,加強了資料在傳送過程中偵錯及除錯方面的效能。在最初UATA/33規格制定時,為了保留IDE系統的最高兼容性,所以在硬體的設計上並沒做出太大的修改,不僅能完全向下兼容舊式ATA裝置,也無需硬體生產商改變接頭及訊號聯接的設計。自Ultra ATA標准推行以來,其介面便應用了DDR(Double Data Rate 技術將傳輸的速度提升了一倍,目前已發展到Ultra ATA/100了,其傳輸速度高達100MB/秒。
Ultra DMA/66/100專用的硬碟連接線和一般的40芯連接線有所不同。Quantum在制定Ultra ATA/66的同時,在舊有IDE排線的規格上略作修改。除沿用40芯的IDE接頭外,排線更換成80芯,在原有40芯排線的每條線芯之間,都多加一條線來相隔,並將這40條新線跟原先40芯排線之中原有的7條地線相連,把構成Crosstalk現象的電磁波濾走而增加了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在高速的電子訊號傳輸時,當一大堆帶著高頻訊號的電線互相靠近一起的時候,訊號線上發出的電磁波便會互相干擾,這就是所謂的「Crosstalk」現象)。Ultra ATA/66/100排線的基本規格是徘線全長不超過18英寸。也就是說要真正發揮Ultra DMA/66的高速傳輸是需硬碟、排線的配合的,當然如果搭配一般的40芯排線,Ultra DMA/66介面的硬碟依然能夠以向下兼容的方式工作,只不過無法使用Ultra DMA/66罷了。
硬碟的傳輸模式進入UltraATA/100的時代。目前,硬碟的傳輸模式已由最早的PIO Mode 4(傳輸速率為16.6 MB/秒)進入UltraATA/100的時代。提醒DIY朋友注意,所選購的硬碟不僅要本身支持Ultra
ATA/100,而所選購的主板的晶元組也要支持Ultra ATA/100,這樣才能真正達到100MB/秒的傳輸速度。如果你現在使用的主板不支持Ultra ATA/1OO,只要購買一塊i815E的主板或支持Ultra ATA/100的硬碟控制卡就行了。
Serial ATA:(即串列ATA),是英特爾公司在2000年IDF(Intel Developer Forum,英特爾開發者論壇)上發布的將於下一代外設產品中採用的介面類型,就如其名所示,它以連續串列的方式傳送資料,在同一時間點內只會有1位數據傳輸,此做法能減小介面的針腳數目,用四個針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第1針發出、2針接收、3針供電、4針地線)。這樣做法能降低電力消耗,減小發熱量。目前市面也有了部份支持此介面的硬碟,如希捷公司推出的新款硬碟就支持串列ATA,不過非常少見。
1.3小結
ATA介面優點:
<> 價格低廉
<> 兼容性非常好
ATA介面缺點:
<> 速度慢
<> 只能內置使用
<> 對介面電纜的長度有很嚴格的限制
2、SCSI
2.1概述
SCSI直譯為小型計算機系統專用介面(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一種連結主機和外圍設備的介面,支持包括磁碟驅動器、磁帶機、光碟機、掃描儀在內的多種設備。它由SCSI控制器進行數據操作,SCSI控制器相當於一塊小型CPU,有自己的命令集和緩存。要了解SCSI,必須先了解它的類型,以下是STA(SCSI Trade Association,SCSI同業公會)的標准分類。
2.2 SCSI介面類型
SCSI連接器分為內置和外置兩種,內置數據線的外型和IDE數據線一樣,只是針數和規格稍有差別,主要用於連接光碟機和硬碟。40針IDE線有40根導線,40針ATA66有80根導線,SCSI內置則分為50針、68針和80針。至於SCSI外置數據線,就有以下幾種規格,它們的密度均不相同,千萬別弄錯了。
Ø Apple SCSI,共有25針,分為兩排,8位,常用於Mac機和舊式Sun工作站。
Ø Centronics,共有50針,分為兩排,8位,有點像並行口,它可以連接的設備數目最多。
Ø SCSI-2 ,共有50針,分為兩排,8位。
Ø Sun Microsystem的DD-50SA,共有50針,分為三排。
Ø SCSI-3和Wide SCSI-2,共有68針,分為兩排,16位。舊式DEC單終結SCSI 使用68針高密介面。
Ø SCA,共有80針,分為兩排。
2.3 SCSI ID
相信許多SCSI用戶都有這種經歷,插上設備之後,操作系統怎樣也不認,後來檢查匯流排,才發現是終結和ID沒有設置好。ID(identify)作為SCSI設備在SCSI匯流排的唯一識別符,絕對不允許重復,可選范圍從0到15,SCSI主控制器通常佔用id 7,即是說我們可以用在設備上的ID號共有15個。
在SCSI匯流排中,控制器也算一個設備, 即實際最大可連接設備數目 = 理論最大支持設備數目-1。
2.4 匯流排終結器
匯流排終結器能告訴SCSI主控制器整條匯流排在何處終結,並發出一個反射信號給控制器,必須在兩個物理終端作一個終結信號才能使用SCSI匯流排。常見的錯誤是把終結設置在ID號最高或最低的地方,而不是設置在物理終端的SCSI設備上。其實,SCSI設備總是以鏈形來連接的,按順序就能分辨出哪一個是終結設備。
終結的方式有三種:自終結設備、物理匯流排終結器和自終結電纜。大多數新型SCSI設備都有自終結跳線,只要把非終結設備的自終結跳線設置成OFF即可避免沖突問題;物理匯流排終結器是一種硬體接頭,又分為主動型和被動型兩種,主動型使用電壓調整器來進行操作,被動型利用匯流排上的能源信號來操作,被動型比主動型更為精確;自終結電纜可以代替物理匯流排終結器,也是一種硬體,它的價格非常昂貴,常用於兩個主機連接同一個物理設備,如:兩個伺服器存取同一個物理SCSI硬碟。
通過檢查SCSI ID和匯流排終結器,我們可以找出大多數沖突現象的解決方法,這是SCSI設備用戶必須重視的一點。
2.5 SCSI規格公用的幾個標准術語解釋:
2.5.1 SCSI-1:它是最早SCSI,特點是:支持同步和非同步SCSI外圍設備,支持7台8位的外圍設備,使用8位的通道寬度,傳輸速率為4MB/s,這現在通常是掃描儀在用的。
2.5.2 SCSI-2:類似SCSI-1,但是可以支持同時連接7個裝置,傳輸速率為 10-20MB/s,目前有CD-R、CD-ROM在使用。
2.5.3 Fast SCSI:8位的通道寬度,使用雙倍的頻率,傳輸速率為 10MB/s。
2.5.4 Wide SCSI:16位的通道寬度,傳輸速率為20MB/s。
2.5.5 ULTRA SCSI:8位的通道寬度,傳輸速率為20MB/s,其允許介面電纜的最大長度為1.5米。
2.5.6 Ultra Wide SCSI:16位的通道寬度,傳輸速率為40MB/s,其允許介面電纜的最大長度為1.5米。
2.5.7 ULTRA 2 SCSI:8位的通道寬度,其採用了LVD(Low Voltage Differential,低電平微分)傳輸模式,傳輸速率為40MB/s,允許介面電纜的最長為12米,大大增加了設備的靈活性,支持同時掛接15個裝置。
2.5.8 WIDE ULTRA 2 SCSI:它跟Ultra 2 SCSI差不多,也是採用LVD傳輸模式,允許最長介面電纜為12米,可同時掛接15個裝置,不同於Ultra 2 SCSI,它有16位的通道寬度,因此傳輸速度為80MB/s。
2.5.9 Ultra 160/m SCSI:支持最高數據傳輸率為160MB/s。
2.5.10 Ultra320 SCSI:支持最高數據傳輸達到了320MB/s,是目前最新的SCSI介面類型。
2.5.11 Single Ended(單終結):許多舊式設備都是單終結設備,它們限制於 SCSI-1協議的6米長度。注意:此距離包括設備內部電纜的距離。
2.5.12 Differential(分差動):SCSI匯流排和設備可藉助它來沿長傳輸的距離,附加線的最大長度為25米。缺點是與單終結設備不兼容。
STA術語 最大匯流排速度MB/秒 匯流排寬度單位:bit 最大匯流排長度單位(米) 最大支持設備設備數目
單終結 LVD HVD
SCSI-1 5 8 6 - 25 8
Fast SCSI 10 8 3 - 25 8
Fast Wide SCSI 20 16 3 - 25 16
Ultra SCSI 20 8 1.5 - 25 8
Ultra SCSI 20 8 3 - - 4
Wide Ultra SCSI 40 16 - - 25 16
Wide Ultra SCSI 40 16 1.5 - - 8
Wide Ultra SCSI 40 16 3 - - 4
Ultra2 SCSI 40 8 - 12 25 8
Wide Ultra2 SCSI 80 16 - 12 25 16
Ultra3 SCSI 160 16 - 12 - 16
2.6小結
SCSI介面優點:
<> 適應面廣,在一塊SCSI控制卡上就可以同時掛接15個設備
<> 高性能(具有很多任務、寬頻寬及少CPU佔用率等特點)
<> 具有外置和內置兩種
SCSI介面缺點:
<> 價格昂貴
<> 安裝復雜
3、 Fibre Channel(光纖通道)
光纖通道是一種跟SCSI或IDE有很大不同的介面,它很像乙太網的轉換開頭。以前它是專為網路設計得,後來隨著存儲器對高帶寬的需求,慢慢移植到現在的存儲系統上來了。光纖通道通常用於連接一個SCSI RAID(或其它一些比較常用的RAID類型),以滿足高端工作或伺服器對高數據傳輸率的要求。
光纖現在能提供100MBps的實際帶寬,而它的理論極限值為1.06GBps。不過現在有一些公司開始推出2.12Gbps 的產品,它支持下一代的光纖通道(即Fibre Channel II)。不過為了能得到更高的數據傳輸率,市面的光纖產品有時是使用多光纖通道來達到更高的帶寬。
不像SCSI,光纖通道的配線非常柔韌。如果帶有光纖光學電纜(Fiber Optic Cabling),它支持最長的長度超過了10公里,所以可以說SCSI在介面電纜長度的限制上跟光纖是沒法比得,因為SCSI最長介面電纜不得超過12米。
Features Fibre Channel SCSI
Node to Node 100m 20m
Max. Optical Distance 10,000m 12m
Current Speed 200MB/s 160MB/s
Future Speed 400MB/s 320MB/s
Max.Connections 126(loop) 16million(sw) 15
Peripherals Supported All Limited types
Cost Compared to SCSI Higher but decreasing
Serial Connectivity Yes No
Protocol Supported Universal SCSI
ANSI Standard Yes Yes
Dual Ported Operation Yes No
Nomenclature(術語表)
Speed – Media – Distance – Transmitter
Speed: Media:
400 400MB/s200 200MB/s100 100MB/s50 50MB/s25 25MB/s12.5 12.5MB/s SM Single Mode FibreM5 50/125 MultiMode FibreM6 62.5/125 MultiMode FibreMI Miniature Cable - CopperTV Video Cable - CopperTP Twisted Pair - CopperTW Twiax – Copper
Distance: Transmitter:
L Long:>2KMI Intermediate:100m to 200mS Short:<100m LL Long Wave Laser (1300 to 1550ηm)SL Short Wave Laser (780 to 850ηm)SN Short Wave Laser (780 to 850ηm Without Open Fibre Control)Le Long Wave LED (1300 to 1550ηm)EL Electrical
光纖通道優點:
<> 具有很好的升級性
<> 可以用非常長的光纖電纜(帶有Fiber Optic Cabling時,光纖長度可以超過10公里)
<> 具有非常寬的帶寬(現在一般的光纖都具有1.06GBps,而如果採用多光纖通道可以達到更寬的帶寬)
<> 具有很強的通用性
光纖通道缺點:
<> 價格非常昂貴
<> 組建復雜
,
Ⅸ IDE硬碟的數據線怎麼與電腦連接
需要有IDE介面的主板才行。
1、IDE介面的硬碟的數據線,也是插在主板的IDE介面上。新主板都沒有這個介面,必須要用老主板。
2、如果是新主板,就不可能有IDE介面了。這塊硬碟最好淘汰掉。如果一定要用,就可以買一個有IDE介面的易驅線,可以把IDE轉為USB介面,就可以當移動硬碟使用了。一根易驅線三四十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