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蒐索程式師資訊,查找有用的技術資料
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php緩存技術說明教程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php緩存技術說明教程

發布時間: 2022-05-21 21:24:08

Ⅰ php如何利用內存作為緩存使用

memcached是高性能的分布式內存緩存伺服器,通過緩存資料庫查詢結果,減少資料庫訪問次數,以提高動態Web應用的速度,memcached 使用了「Key=>Value」方式組織數據,可以允許不同主機上的多個用戶同時訪問這個緩存系統,一般用於大型網站使用,memcached使用內存緩存數據,所以它是易失的,當伺服器重啟,或者memcached進程中止,數據便會丟失,所以 memcached不能用來持久保存數據.

Ⅱ php的緩存機制有哪些

主要有:
①普遍緩存技術②頁面緩存③時間觸發緩存④內容觸發緩存⑤靜態緩存(就生成html文件)
⑥內存緩存⑦php的緩沖器⑧MYsql緩存⑨基於反向代理的Web緩存,DNS輪詢
但是一般常用的就 ①②④,其他的是網站數據量大,交互多,為減小伺服器壓力才用到
參考資料:http://blog.163.com/yuzhongfeiyan338@126/blog/static/38688323200981604944905/

Ⅲ PHP項目緩存怎麼搭建

你可以用redis或者memcache來做db緩存,他們的原理就是像你說的如果存在則從緩存中取,如果不存在則讀取資料庫並設置緩存。memcache和redis的區別是memcache只支持用內存做緩存,redis支持內存或者文件作為緩存,這要根據你的內存大小做選擇。
另外在你請出緩存的時候,前端程序里其實應該或有是否緩存存在的判斷,如果剛好用戶訪問的時候緩存被清除,則應該會讀取資料庫,不會出現錯誤。

請採納。

Ⅳ php網站如何更新緩存

每個程序使用的緩存,可能都不一樣,你最好找程序作者問一下

PHP 輸出緩存詳解

作者: 字體:[增加 減小] 類型:轉載

Output Control
函數可以讓你自由控制腳本中數據的輸出。它非常地有用,特別是對於:當你想在數據已經輸出後,再輸出文件頭的情況。

輸出控制函數不對使用 header() 或 setcookie(),
發送的文件頭信息產生影響,只對那些類似於 echo() 和 PHP 代碼的數據塊有作用。
我們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讓大家對Output
Control有一個大致的印象:
Example 1.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php
ob_start(); //打開緩沖區
echo
\"Hellon\"; //輸出
header(「location:index.php」); //把瀏覽器重定向到index.php

ob_end_flush();//輸出全部內容到瀏覽器
?>

所有對header()函數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個函數會發送一段文件頭給瀏覽器,但是如果在使用這個函數之前已經有了任何輸出(包括空輸出,比如空格,回車和換行)就會提示出錯。如果我們去掉第一行的ob_start(),再執行此程序,我們會發現得到了一條錯誤提示:「Header
had all ready send
by」!但是加上ob_start,就不會提示出錯,原因是當打開了緩沖區,echo後面的字元不會輸出到瀏覽器,而是保留在伺服器,直到你使用
flush或者ob_end_flush才會輸出,所以並不會有任何文件頭輸出的錯誤!
一、 相關函數簡介:

1、Flush:刷新緩沖區的內容,輸出。
函數格式:flush()
說明:這個函數經常使用,效率很高。

2、ob_start :打開輸出緩沖區
函數格式:void ob_start(void)

說明:當緩沖區激活時,所有來自PHP程序的非文件頭信息均不會發送,而是保存在內部緩沖區。為了輸出緩沖區的內容,可以使用ob_end_flush()或flush()輸出緩沖區的內容。

3 、ob_get_contents :返回內部緩沖區的內容。
使用方法:string
ob_get_contents(void)
說明:這個函數會返回當前緩沖區中的內容,如果輸出緩沖區沒有激活,則返回 FALSE 。

4、ob_get_length:返回內部緩沖區的長度。
使用方法:int
ob_get_length(void)
說明:這個函數會返回當前緩沖區中的長度;和ob_get_contents一樣,如果輸出緩沖區沒有激活。則返回
FALSE。
5、ob_end_flush :發送內部緩沖區的內容到瀏覽器,並且關閉輸出緩沖區。

使用方法:void ob_end_flush(void)
說明:這個函數發送輸出緩沖區的內容(如果有的話)。

6、ob_end_clean:刪除內部緩沖區的內容,並且關閉內部緩沖區
使用方法:void
ob_end_clean(void)
說明:這個函數不會輸出內部緩沖區的內容而是把它刪除!

7、ob_implicit_flush:打開或關閉絕對刷新
使用方法:void
ob_implicit_flush ([int flag])

說明:使用過Perl的人都知道$|=x的意義,這個字元串可以打開/關閉緩沖區,而ob_implicit_flush函數也和那個一樣,默認為關閉緩沖區,打開絕對輸出後,每個腳本輸出都直接發送到瀏覽器,不再需要調用
flush()
二、深入了解:
1. 關於Flush函數:

這個函數在PHP3中就出現了,是一個效率很高的函數,他有一個非常有用的功能就是刷新browser的cache.我們舉一個運行效果非常明顯的例子來說明flush.

Example 2.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php
for($i = 1; $i <= 300; $i++
) print(「 「);
// 這一句話非常關鍵,cache的結構使得它的內容只有達到一定的大小才能從瀏覽器里輸出
//
換言之,如果cache的內容不達到一定的大小,它是不會在程序執行完畢前輸出的。經
//
過測試,我發現這個大小的底限是256個字元長。這意味著cache以後接收的內容都會
// 源源不斷的被發送出去。
For($j = 1; $j
<= 20; $j++) {
echo $j.」
」;
flush();
//這一部會使cache新增的內容被擠出去,顯示到瀏覽器上
sleep(1); //讓程序「睡」一秒鍾,會讓你把效果看得更清楚
}

?>

具體效果你可以到這里看看http://www.php2000.com/~uchinaboy/out.php

PHP2000的最新的PHP聊天室就是用的這個技術,可惜的是源代碼未公開 L

註:如果在程序的首部加入ob_implicit_flush()打開絕對刷新,就可以在程序中不再使用flush(),這樣做的好處是:提高效率!

2. 關於ob系列函數:
我想先引用我的好朋友y10k的一個例子:
Example 3.

比如你用得到伺服器和客戶端的設置信息,但是這個信息會因為客戶端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想要保存phpinfo()函數的輸出怎麼辦呢?在沒有緩沖區控制之前,可以說一點辦法也沒有,但是有了緩沖區的控制,我們可以輕松的解決: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php
ob_start(); //打開緩沖區

phpinfo(); //使用phpinfo函數
$info=ob_get_contents(); //得到緩沖區的內容並且賦值給$info

$file=fopen(\'info.txt\',\'w\'); //打開文件info.txt
fwrite($file,$info);
//寫入信息到info.txt
fclose($file); //關閉文件info.txt
?>

用以上的方法,就可以把不同用戶的phpinfo信息保存下來,這在以前恐怕沒有辦法辦到!其實上面就是將一些「過程」轉化為「函數」的方法!

或許有人會問:「難道就這個樣子嗎?還有沒有其他用途?」當然有了,比如筆者論壇的PHP
語法加亮顯示就和這個有關(PHP默認的語法加亮顯示函數會直接輸出,不能保存結果,如果在每次調用都顯示恐怕會很浪費CPU,筆者的論壇就把語法加亮函數顯示的結果用控制緩沖區的方法保留了),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來看看http://www.zphp.com/bbs/!

可能現在大家對ob_start()的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上面的一個例子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已經掌握了使用ob_start()的要點。

<1>.使用ob_start打開browser的cache,這樣可以保證cache的內容在你調用flush(),ob_end_flush()(或程序執行完畢)之前不會被輸出。

<2>.現在的你應該知道你所擁有的優勢:可以在任何輸出內容後面使用header,setcookie以及session,這是
ob_start一個很大的特點;也可以使用ob_start的參數,在cache被寫入後,然後自動運行命令,比如
ob_start(\"ob_gzhandler\");而我們最常用的做法是用ob_get_contents()得到cache中的內容,然後再進行處理……

<3>.當處理完畢後,我們可以使用各種方法輸出,flush(),ob_end_flush(),以及等到程序執行完畢後的自動輸出。當然,如果你用的是ob_get_contents(),那麼就要你自己控制輸出方式了。

來,讓我們看看能用ob系列函數做些什麼……
一、 靜態模版技術

簡介:所謂靜態模版技術就是通過某種方式,使得用戶在client端得到的是由PHP產生的html頁面。如果這個html頁面不會再被更新,那麼當另外的用戶再次瀏覽此頁面時,程序將不會再調用PHP以及相關的資料庫,對於某些信息量比較大的網站,例如sina,163,sohu。類似這種的技術帶來的好處是非常巨大的。

我所知道的實現靜態輸出的有兩種辦法:
<1>.通過y10k修改的phplib的一個叫template.inc.php類實現。

<2>.使用ob系列函數實現。
對於第一種方法,因為不是這篇文章所要研究的問題,所以不再贅述。

我們現在來看一看第二種方法的具體實現:
Example 4.
<?php
ob_start();//打開緩沖區

?>
php頁面的全部輸出
<?
$content =
ob_get_contents();//取得php頁面輸出的全部內容
$fp = fopen(「output00001.html」, 「w」);
//創建一個文件,並打開,准備寫入
fwrite($fp, $content);
//把php頁面的內容全部寫入output00001.html,然後……
fclose($fp);
?>

這樣,所謂的靜態模版就很容易的被實現了……
二、 捕捉輸出
以上的Example
4.是一種最簡單的情況,你還可以在寫入前對$content進行操作……
你可以設法捕捉一些關鍵字,然後去對它進行再處理,比如Example
3.所述的PHP語法高亮顯示。個人認為,這個功能是此函數最大的精華所在,它可以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需要你有足夠的想像力……
Example 5.

<?
Function run_code($code) {
If($code) {
ob_start();

eval($code);
$contents = ob_get_contents();
ob_end_clean();

}else {
echo 「錯誤!沒有輸出」;
exit();
}
return $contents;
}

以上這個例子的用途不是很大,不過很典型$code的本身就是一個含有變數的輸出頁面,而這個例子用eval把$code中的變數替換,然後對輸出結果再進行輸出捕捉,再一次的進行處理……

Example 6. 加快傳輸
<?
/*
** Title.........: PHP4 HTTP
Compression Speeds up the Web
** Version.......: 1.20
** Author........:
catoc <catoc@163.net>
** Filename......: gzdoc.php
** Last
changed..: 18/10/2000
** Requirments...: PHP4 >= 4.0.1
** PHP was
configured with --with-zlib[=DIR]
** Notes.........: Dynamic Content
Acceleration compresses
** the data transmission data on the fly
** code
by sun jin hu (catoc) <catoc@163.net>
** Most newer browsers since
1998/1999 have
** been equipped to support the HTTP 1.1
** standard
known as \"content-encoding.\"
** Essentially the browser indicates to the

** server that it can accept \"content encoding\"
** and if the server
is capable it will then
** compress the data and transmit it. The
**
browser decompresses it and then renders
** the page.
**
** Modified
by John Lim (jlim@natsoft.com.my)
** based on ideas by Sandy McArthur, Jr

** Usage........:
** No space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 tag.
** ------------Start of file----------
** |<?
** |
include(\'gzdoc.php\');
** |? >
** |<HTML>
** |... the page
...
** |</HTML>
** |<?
** | gzdocout();
** |? >

** -------------End of file-----------
*/
ob_start();

ob_implicit_flush(0);
function CheckCanGzip(){
global
$HTTP_ACCEPT_ENCODING;
if (headers_sent() || connection_timeout() ||
connection_aborted()){
return 0;
}
if (strpos($HTTP_ACCEPT_ENCODING,
\'x-gzip\') !== false) return \"x-gzip\";
if
(strpos($HTTP_ACCEPT_ENCODING,\'gzip\') !== false) return \"gzip\";
return
0;
}
/* $level = compression level 0-9, 0=none, 9=max */
function
GzDocOut($level=1,$debug=0){
$ENCODING = CheckCanGzip();
if ($ENCODING){

print \"n<!-- Use compress $ENCODING -->n\";
$Contents =
ob_get_contents();
ob_end_clean();
if ($debug){
$s = \"<p>Not
compress length: \".strlen($Contents);
$s .= \"
Compressed length:
\".strlen(gzcompress($Contents,$level));
$Contents .= $s;
}

header(\"Content-Encoding: $ENCODING\");
print
\"x1fx8bx08x00x00x00x00x00\";
$Size = strlen($Contents);
$Crc =
crc32($Contents);
$Contents = gzcompress($Contents,$level);
$Contents =
substr($Contents, 0, strlen($Contents) - 4);
print $Contents;
print
pack(\'V\',$Crc);
print pack(\'V\',$Size);
exit;
}else{

ob_end_flush();
exit;
}
}
?>

這是catoc的一段很早以前的代碼,是在weblogs.com看到的,他利用了zlib的函數,對傳輸的內容進行了壓縮,測試表明,對於10k以上的頁面,會產生效果,而且頁面越大,效果越明顯……

Ⅳ memcache緩存 如何實現php

php實現memcache緩存示例講解

共享內存是一種在相同機器中的應用程序之間交換數據的有效方式,本文說的是php實現memcache緩存示例,大家參考使用吧

概述
共享內存是一種在相同機器中的應用程序之間交換數據的有效方式。一個進程可創建一個可供其他進程訪問的內存段,只要它分配了正確的許可權。每個內存段擁有一個惟一的 ID(稱為 shmid),這個 ID 指向一個物理內存區域,其他進程可在該區域操作它。創建並提供了合適的許可權之後,同一台機器中的其他進程就可以操作這些內存段:讀取、寫入和刪除。
這表明使用 C 語言編寫的應用程序可與使用其他語言(比如 Java™ 或 PHP)編寫的應用程序共享信息。它們都可以共享信息,只要它們可訪問和理解該信息。共享內存在針對大部分語言的實現中得到了廣泛使用,所以訪問應該不是問題。要理解信息,我們可以使用一種標准格式,比如 XML 或 JSON。
共享內存的使用是一種在進程之間交換數據的快速方法,主要因為在創建內存段之後傳遞數據,不會涉及內核。這種方法常常稱為進程間通信 (IPC)。其他 IPC 方法包括管道、消息隊列、RPC 和套接字。當使用需要彼此通信的應用程序的生態系統時,這種在應用程序之間快速、可靠地交換數據的能力非常有用。取決於生態系統的大小,使用資料庫在應用程序之間交換信息的常用方法常常會導致查詢緩慢,甚至 I/O 阻塞。使用共享內存,沒有 I/O 會減緩開發人員的進度。
本文的提議非常簡單,學習如何使用 PHP 創建和操作共享內存段,使用它們存儲可供其他應用程序使用的數據集。即使沒有使用共享內存交換數據的計劃,它本身也在許多好處,因為它使應用程序能夠遠離 I/O 問題。將數據集直接存儲在內存中具有諸多優勢,從 Web 服務數據緩存到會話共享。它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概念,每個 PHP 開發人員都應該知道。
共享內存和 PHP
PHP 擁有豐富的可用擴展,共享內存也一樣。使用一些共享的函數,無需安裝任何擴展,開發人員就能夠輕松操作內存段。
創建內存段
共享內存函數類似於文件操作函數,但無需處理一個流,您將處理一個共享內存訪問 ID。第一個示例就是 shmop_open 函數,它允許您打開一個現有的內存段或創建一個新內存段。此函數非常類似於經典的 fopen 函數,後者打開用於文件操作的流,返回一個資源供其他希望讀取或寫入該打開的流的函數使用。讓我們看看清單 1 中的 shmop_open。
清單 1. shmop_open 函數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php
$systemid = 864; // System ID for the shared memory segment
$mode = "c"; // Access mode
$permissions = 0755; // Permissions for the shared memory segment
$size = 1024; // Size, in bytes, of the segment

$shmid = shmop_open($systemid, $mode, $permissions, $size);
?>

該函數中出現的第一個事物是系統 ID 參數。這是標識系統中的共享內存段的數字。第二個參數是訪問模式,它非常類似於 fopen 函數的訪問模式。您可以在 4 種不同的模式下訪問一個內存段:
•模式 「a」,它允許您訪問只讀內存段
•模式 「w」,它允許您訪問可讀寫的內存段
•模式 「c」,它創建一個新內存段,或者如果該內存段已存在,嘗試打開它進行讀寫
•模式 「n」,它創建一個新內存段,如果該內存段已存在,則會失敗
第三個參數是內存段的許可權。您必須在這里提供一個八進制值。
第四個參數提供內存段大小,以位元組為單位。在寫入一個內存段之前,您必須在它之上分配適當的位元組數。
請注意,此函數返回一個 ID 編號,其他函數可使用該 ID 編號操作該共享內存段。這個 ID 是共享內存訪問 ID,與系統 ID 不同,它以參數的形式傳遞。請注意不要混淆這兩者。如果失敗,shmop_open 將返回 FALSE。
向內存段寫入數據
使用 shmop_write 函數向共享內存塊寫入數據。此函數的使用很簡單,它僅接受 3 個參數,如清單 2 所示。
清單 2. 使用 shmop_write 向共享內存塊寫入數據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php

$shmid = shmop_open(864, 'c', 0755, 1024);
shmop_write($shmid, "Hello World!", 0);
?>

這個函數類似於 fwrite 函數,後者有兩個參數:打開的流資源(由 fopen 返回)和您希望寫入的數據。shmop_write 函數也執行此任務。
第一個參數是 shmop_open 返回的 ID,它識別您操作的共享內存塊。第二個參數是您希望存儲的數據,最後的第三個參數是您希望開始寫入的位置。默認情況下,我們始終使用 0 來表示開始寫入的位置。請注意,此函數在失敗時會返回 FALSE,在成功時會返回寫入的位元組數。

從內存段讀取數據
從共享內存段讀取數據很簡單。您只需要一個打開的內存段和 shmop_read 函數。此函數接受一些參數,工作原理類似於 fread。參見清單 3,讀取一個 PHP 文件的內容。
清單 3. 使用 shmop_read 讀取一個文件的內容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php

$stream = fopen('file.txt', 'r+');
fwrite($stream, "Hello World!");
echo fread($stream, 11);
?>

讀取共享內存段的內容的過程與此類似,如清單 4 所示:
清單 4. 讀取共享內存段的內容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php

$shmid = shmop_open(864, 'c', 0755, 1024);
shmop_write($shmid, "Hello World!", 0);
echo shmop_read($shmid, 0, 11);
?>

請留意這里的參數。shmop_read 函數將接受 shmop_open 返回的 ID,我們已知道它,不過它還接受另外兩個參數。第二個參數是您希望從內存段讀取的位置,而第三個是您希望讀取的位元組數。第二個參數可以始終為 0,表示數據的開頭,但第三個參數可能存在問題,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希望讀取多少位元組。
這非常類似於我們在 fread 函數中的行為,該函數接受兩個參數:打開的流資源(由 fopen 返回)和您希望從該流讀取的位元組數。使用filesize 函數(它返回一個文件中的位元組數)來完整地讀取它。
幸運的是,當使用共享內存段時,shmop_size 函數返回一個內存段的大小(以位元組為單位),類似於 filesize 函數。參見清單 5。
清單 5. shmop_size 函數返回內存段大小,以位元組為單位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php

$shmid = shmop_open(864, 'c', 0755, 1024);
shmop_write($shmid, "Hello World!", 0);
$size = shmop_size($shmid);
echo shmop_read($shmid, 0, $size);
?>

回頁首
刪除內存段
我們學習了如何打開、寫入和讀取共享內存段。要完成我們的 CRUD 類,我們還需要學習如何刪除內存段。該任務可使用 shmop_delete 函數輕松完成,該函數僅接受一個參數:我們希望刪除的共享內存 ID。
清單 6. shmop_delete 標記要刪除的內存段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php

$shmid = shmop_open(864, 'c', 0755, 1024);
shmop_write($shmid, "Hello World!", 0);
shmop_delete($shmid);
?>

這不會實際刪除該內存段。它將該內存段標記為刪除,因為共享內存段在有其他進程正在使用它時無法被刪除。shmop_delete 函數將該內存段標記為刪除,阻止任何其他進程打開它。要刪除它,我們需要關閉該內存段。
關閉內存段
打開一個共享內存段會 「附加」 到它。附加該內存段之後,我們可在其中進行讀取和寫入,但完成操作後,我們必須從它解除。這使用清單 7 中的 shmop_close 函數來完成。
這非常類似於處理文件時的 fclose 函數。打開包含一個文件的流並在其中讀取或寫入數據後,我們必須關閉它,否則將發生鎖定。
清單 7. 使用 shmop_close 與一個內存段分開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php

$shmid = shmop_open(864, 'c', 0755, 1024);
shmop_write($shmid, "Hello World!", 0);
shmop_delete($shmid);
shmop_close($shmid);
?>

使用共享內存作為一個存儲選項
有了共享內存和共享內存段上基本 CRUD 操作的基本知識,是時候應用此知識了。我們可以使用共享內存作為一種獨特的存儲選項,提供快速讀/寫操作和進程互操作性等優勢。對於 Web 應用程序,這意味著:
•緩存存儲(資料庫查詢、Web 服務數據、外部數據)
•會話存儲
•應用程序之間的數據交換
在繼續之前,我想介紹一個名為 SimpleSHM 小型庫。SimpleSHM 是一個較小的抽象層,用於使用 PHP 操作共享內存,支持以一種面向對象的方式輕松操作內存段。在編寫使用共享內存進行存儲的小型應用程序時,這個庫可幫助創建非常簡潔的代碼。要了解 SimpleSHM,請訪問GitHub 頁面。
您可以使用 3 個方法進行處理:讀、寫和刪除。從該類中簡單地實例化一個對象,可以控制打開的共享內存段。清單 8 展示了基本用途。
清單 8. SimpleSHM 基本用途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php

$memory = new SimpleSHM;
$memory->write('Sample');
echo $memory->read();
?>

請注意,這里沒有為該類傳遞一個 ID。如果沒有傳遞 ID,它將隨機選擇一個編號並打開該編號的新內存段。我們可以以參數的形式傳遞一個編號,供構造函數打開現有的內存段,或者創建一個具有特定 ID 的內存段,如清單 9 所示。
清單 9. 打開一個特定的內存段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php

$new = new SimpleSHM(897);
$new->write('Sample');
echo $new->read();
?>

神奇的方法 __destructor 負責在該內存段上調用 shmop_close 來取消設置對象,以與該內存段分離。我們將這稱為 「SimpleSHM 101」。現在讓我們將此方法用於更高級的用途:使用共享內存作為存儲。存儲數據集需要序列化,因為數組或對象無法存儲在內存中。盡管這里使用了 JSON 來序列化,但任何其他方法(比如 XML 或內置的 PHP 序列化功能)也已足夠。清單 10 給出了一個示例。
清單 10. 使用共享內存作為存儲

復制代碼代碼如下:

<?php

require('SimpleSHM.class.php');
$results = array(
'user' => 'John',
'password' => '123456',
'posts' => array('My name is John', 'My name is not John')
);
$data = json_encode($results);
$memory = new SimpleSHM;
$memory->write($data);
$storedarray = json_decode($memory->read());
print_r($storedarray);
?>

我們成功地將一個數組序列化為一個 JSON 字元串,將它存儲在共享內存塊中,從中讀取數據,去序列化 JSON 字元串,並顯示存儲的數組。這看起來很簡單,但請想像一下這個代碼片段帶來的可能性。您可以使用它存儲 Web 服務請求、資料庫查詢或者甚至模板引擎緩存的結果。在內存中讀取和寫入將帶來比在磁碟中讀取和寫入更高的性能。
使用此存儲技術不僅對緩存有用,也對應用程序之間的數據交換也有用,只要數據以兩端都可讀的格式存儲。不要低估共享內存在 Web 應用程序中的力量。可採用許多不同的方式來巧妙地實現這種存儲,惟一的限制是開發人員的創造力和技能

Ⅵ php 中如何使用緩存,使用哪種緩存機制最好;

php的緩存三種.有文件緩存,資料庫緩存,memcache緩存;
memcache緩存要求對伺服器支持,而且它的緩存是由期限的,一般是30天。這種緩存的效率是最高的。讀存取的速度最快。
資料庫緩存

文件緩存比較簡單。適用小的項目。和php新手

Ⅶ php 數據緩存

1、普遍緩存技術:

數據緩存:這里所說的數據緩存是指資料庫查詢PHP緩存機制,每次訪問頁面的時候,都會先檢測相應的緩存數據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就連接資料庫,得到數據,並把查詢結果序列化後保存到文件中,以後同樣的查詢結果就直接從緩存表或文件中獲得。

用的最廣的例子看Discuz的搜索功能,把結果ID緩存到一個表中,下次搜索相同關鍵字時先搜索緩存表。

舉個常用的方法,多表關聯的時候,把附表中的內容生成數組保存到主表的一個欄位中,需要的時候數組分解一下,這樣的好處是只讀一個表,壞處就是兩個數據同步會多不少步驟,資料庫永遠是瓶頸,用硬碟換速度,是這個的關鍵點。

2、 頁面緩存:

每次訪問頁面的時候,都會先檢測相應的緩存頁面文件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就連接資料庫,得到數據,顯示頁面並同時生成緩存頁面文件,這樣下次訪問的時候頁面文件就發揮作用了。(模板引擎和網上常見的一些PHP緩存機制類通常有此功能)

3、 時間觸發緩存:

檢查文件是否存在並且時間戳小於設置的過期時間,如果文件修改的時間戳比當前時間戳減去過期時間戳大,那麼就用緩存,否則更新緩存。

4、 內容觸發緩存:

當插入數據或更新數據時,強制更新PHP緩存機制。

5、 靜態緩存:

這里所說的靜態緩存是指靜態化,直接生成HTML或XML等文本文件,有更新的時候重生成一次,適合於不太變化的頁面,這就不說了。

以上內容是代碼級的解決方案,我直接CP別的框架,也懶得改,內容都差不多,很容易就做到,而且會幾種方式一起用,但下面的內容是伺服器端的緩存方案,非代碼級的,要有多方的合作才能做到

6、 內存緩存:

Memcached是高性能的,分布式的內存對象PHP緩存機制系統,用於在動態應用中減少資料庫負載,提升訪問速度。

7、 php的緩沖器:

有eaccelerator, apc, phpa,xcache,這個這個就不說了吧,搜索一堆一堆的,自己看啦,知道有這玩意就OK

8、 MYSQL緩存:

這也算非代碼級的,經典的資料庫就是用的這種方式,看下面的運行時間,0.09xxx之類的

9、 基於反向代理的Web緩存:

如Nginx,SQUID,mod_proxy(apache2以上又分為mod_proxy和mod_cache)

10、 DNS輪詢:

BIND是一款開放源碼的DNS伺服器軟體,這個要說起來就大了,自己搜索去,大家知道有這個東西就行了。

Ⅷ php thinkphp3.2設置緩存與使用緩存的問題

我先聲明本人沒有使用過ThinkPHP3.2。對thinkphp邏輯不是很懂

緩存的作用是減輕資料庫壓力和加快數據讀取速度。

首先,第一次進頁面緩存中肯定沒有數據,進入頁面後先判斷緩存中是否有數據,若有:則從緩存中獲取數據,若無:從資料庫獲取數據,並寫入緩存。第二次進來判斷的時候,緩存中就有數據了,直接從緩存中返回數據,不進行資料庫操作。

代碼:

functionindex(){
if(cache('user_list')){//緩存中有數據
$data=cache('user_list');
}else{//緩存中沒有數據
$data=db('user')->select();//資料庫查詢
cache('user_list',$data,3600);//存入緩存
}
$this->assign('data',$data);
return$this->display();
}

Ⅸ php 緩存怎麼寫

PHP數據緩存常用頁面緩存 靜態緩存
php頁面緩存主要用到的是ob系列函數,如ob_start(),ob_end_flush(),ob_get_contents()
靜態緩存是指靜態化,直接生成HTML或XML等文本文件,有更新的時候重生成一次,適合於不太變化的頁面
給你個頁面緩存的例子
function page_cache($ttl = 0)
{
$ttl = $ttl ? $ttl : PAGE_TTL;//緩存時間,默認3600s
$contents = ob_get_contents();//從緩存中獲取內容
$contents = "<!--page_ttl:".(time() + $ttl)."-->n".$contents;
//加上自定義頭部:過期時間=生成時間+緩存時間
file_put_contents(PAGE_FILE, $contents);//寫入緩存文件中
ob_end_flush();//釋放緩存
}

Ⅹ php 緩存方式有哪幾種呢 都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呢

PHP緩存技術 WEB程序獲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查詢資料庫,當資料庫不是很大的情況下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然而,隨著網站的發展,資料庫呈幾何級數的方式增長的時候,就會出現瓶頸.於是PHP緩存技術誕生了.PHP緩存技術工作時,當程序查詢數據的時候,會把相應的結果序列化後保存到文件中,以後同樣的查詢語句就可以不用直接查詢資料庫,而是從緩存文件中獲得。這一改進使得程序運行速度得以太幅度提升.
目前應用PHP緩存技術比較流行的方法主要是Adodb+Smarty這樣的黃金搭檔.
PHP緩存技術工作原理:
首先看看adodb提供的數據緩存功能:
1<?php
2include('adodb.inc.php'); # load code common to ADOdb
3$ADODB_CACHE_DIR = '/usr/ADODB_cache';
4$conn = &ADONewConnection('mysql'); # create a connection
5$conn->PConnect(' ','userid','','agora');# connect to MySQL, agora db
6$sql = 'select CustomerName, CustomerID from customers';
7$rs = $conn->CacheExecute(15,$sql);
8?> 如上,每次查詢數據的時候,會把相應的結果序列化後保存到文件中,以後同樣的查詢語句就可以不用直接查詢資料庫,而是從緩存文件中獲得。
再來看看Smarty提供的頁面緩存功能:
1<?php
2require('Smarty.class.php');
3$smarty = new Smarty;
4$smarty->caching = true;
5if(!$smarty->is_cached('index.tpl')) {
6 // No cache available, do variable assignments here.
7 $contents = get_database_contents();
8 $smarty->assign($contents);
9}
10$smarty->display('index.tpl');
11?>
12
如上,每次訪問頁面的時候,都會先檢測相應的緩存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就連接資料庫,得到數據,完成模板變數的賦值,顯示頁面,同時生成緩存文件,這樣下次訪問的時候緩存文件就發揮作用了,而不會再執行if塊的數據查詢語句了。當然,在實際使用中會有很多東西要考慮,比如,有效期的設置,緩存組的設置等等,具體可以查看Smarty手冊中有關緩存(caching)的相關章節。
以上兩個PHP流行組件緩存方式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對於Adodb的緩存而言,它緩存的是數據,對於Smarty的緩存而言,它緩存的是頁面。其他提供緩存功能的組件還有很多(如:PEAR::Cache_Lite等等),實際編程中使用哪個方案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也可能會綜合使用。
使用這些組件內置的緩存方案有一個很明顯的好處是它們的實現對客戶端而言都很透明。只要進行必要的設置(如:緩存時間,緩存目錄等等)就可以了,而不用過多考慮實現緩存的細節問題,系統會根據設置自動管理緩存。但是其缺點也同樣明顯,因為每次請求仍然要用PHP解析一遍,效率和純靜態相比還是大打折扣,在大的PV面前還是不能滿足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僅僅做動態緩存就不夠了,必須實現靜態緩存。
PHP,一門最近幾年興起的web設計腳本語言,由於它的強大和可伸縮性,近幾年來得到長足的發展,php相比傳統的asp網站,在速度上有絕對的優勢,想mssql轉6萬條數據php如需要40秒,asp不下2分鍾.但是,由於網站的數據越來越多,我們渴求能更快速的調用數據,不必要每次都從資料庫掉,我們可以從其他的地方,比方一個文件,或者某個內存地址,這就是php的緩存技術,也就是Cache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