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磁碟分區體系主要有
一、微軟視窗
微軟視窗的標准分區機制是創建一個分區C:,Windows操作系統安裝在這個分區上,應用軟體也默認安裝在這個分區上。
二、UNIX 系統
對於基於UNIX的操作系統或者Linux操作系統來說,分區系統創建了/、/boot、/home、/var、/opt和交換分區。這就保證了如果其中一個文件系統損壞,其它的數據(其它的文件系統)不受影響,這樣就減少了數據丟失。
這樣做的一個缺點是將整個驅動器劃分成固定大小的小分區,例如,一個用戶可能會填滿 /home 分區並且用完可用硬碟空間,即使其它分區上還有充足的空閑空間。
典型的桌面系統使用另外一種約定;「/」(根目錄)分區包含整個文件系統。 /home 分區獨立分區是一個有用的操作,因為這樣允許在不破壞/home分區數據的情況下干凈地重新安裝(或者安裝另外一個Linux發行版)。
目的
1、有利於管理,系統一般單獨放一個區,這樣由於系統區只放系統,其他區不會受到系統盤出現磁碟碎片的性能影響。
2、礙於技術限制(例如舊版的微軟FAT文件系統不能訪問超過一定的磁碟空間;舊的PCBIOS不允許從超過硬碟1024個柱面的位置啟動操作系統)。
3、如果一個分區出現邏輯損壞,僅損壞的分區而不是整個硬碟受影響。
4、在一些操作系統(如Linux)交換文件通常自己就是一個分區。在這種情況下,雙重啟動配置的系統就可以讓幾個操作系統使用同一個交換分區以節省磁碟空間。
5、避免過大的日誌或者其他文件占滿導致整個計算機故障,將它們放在獨立的分區,這樣可能只有那一個分區出現空間耗盡。
6、兩個操作系統經常不能存在同一個分區上或者使用不同的「本地」磁碟格式。為了不同的操作系統,將磁碟分成不同的邏輯磁碟。
『貳』 硬碟劃分分區的規則是什麼
硬碟分區原則一:FAT 32最適合C盤
理由:C盤一般都是系統盤,安裝主要的操作系統,我們通常有FAT32和NTFS兩種選擇。就筆者的使用經驗來說,使用FAT32要更加方便一些。
因為在C盤的操作系統損壞或者清除開機載入的病毒木馬的時候,我們往往需要用啟動工具盤來修復。
而很多啟動工具盤是Win98啟動盤演變而來,大多數情況下不能辨識NTFS分區,從而無法操作C盤,筆者曾經遇到過DOS下將D盤誤認為C盤,貿然格式化而丟失數據的事情。
硬碟分區原則二:C盤不宜太大
理由:C盤是系統盤,硬碟的讀寫比較多,產生錯誤和磁碟碎片的幾率也較大,掃描磁碟和整理碎片是日常工作,而這兩項工作的時間與磁碟的容量密切相關。C盤的容量過大,往往會使這兩項工作奇慢無比,從而影響工作效率,建議C盤容量在10GB~20GB比較合適。
硬碟分區原則三:除了C盤外盡量使用NTFS分區
理由:NTFS文件系統是一個基於安全性及可靠性的文件系統,除兼容性之外,它遠遠優於FAT32。它不但可以支持達2TB大小的分區,而且支持對分區、文件夾和文件的壓縮,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磁碟空間。
對區域網用戶來說,在NTFS分區上可以為共享資源、文件夾以及文件設置訪問許可許可權,安全性要比FAT 32高得多。
所以,除了在主系統分區為了兼容性而採用FAT32以外,其他分區採用NTFS比較適宜。
如果在其他分區採用FAT32,我們甚至無法在硬碟上虛擬DVD光碟(文件大小限制)鏡像,無法為文件夾和分區設置許可權,自然也談不上保存動輒數十GB大小的HDTV文件了。
硬碟分區原則四:雙系統乃至多系統好處多多
理由:如今木馬、病毒、廣告軟體、流氓軟體橫行,系統緩慢、無法上網、系統無法啟動都是很常見的事情。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重裝、殺毒要消耗很多時間,往往耽誤工作。有些頑固的開機載入的木馬和病毒甚至無法在原系統中刪除。
而此時如果有一個備份的系統,事情就會簡單得多,啟動到另外一個系統,可以從容殺毒、刪除木馬、修復另外一個系統,乃至用鏡像把原系統恢復。即使不做處理,也可以用另外一個系統展開工作,不會因為電腦問題耽誤事情。
所以雙系統乃至多系統好處多多,分區中除了C盤外,再保留一個或兩個備用的系統分區很有必要,該備份系統分區還可同時用作安裝一些軟體程序,容量大概20GB左右即可。
『叄』 硬碟分區的順序是什麼
在WINDOW下分區,通常為,建立主分區→建立擴展分區→將擴展分區分成數個邏輯分區。
主分區,也稱為主磁碟分區,和擴展分區、邏輯分區一樣,是一種分區類型。主分區中不能再劃分其他類型的分區,因此每個主分區都相當於一個邏輯磁碟(在這一點上主分區和邏輯分區很相似,但主分區是直接在硬碟上劃分的,邏輯分區則必須建立於擴展分區中)。
實際上在早期的硬碟分區中並沒有主分區、擴展分區和邏輯分區的概念,每個分區的類型都是現在所稱的主分區。由於硬碟僅僅為分區表保留了64個位元組的存儲空間,而每個分區的參數占據16個位元組,故主引導扇區中總計只能存儲4個分區的數據。也就是說,一塊物理硬碟只能劃分為4個邏輯磁碟。在具體的應用中,4個邏輯磁碟往往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為了建立更多的邏輯磁碟供操作系統使用,引入了擴展分區和邏輯分區,並把原來的分區類型稱為主分區。分出主分區後,其餘的部分可以分成擴展分區,一般是剩下的部分全部分成擴展分區,也可以不全分,那剩的部分就浪費了。
但擴展分區是不能直接用的,他是以邏輯分區的方式來使用的,所以說擴展分區可分成若干邏輯分區。他們的關系是包含的關系,所有的邏輯分區都是擴展分區的一部分
『肆』 新電腦硬碟如何分區
磁碟分區方法:
步驟1. 在「此電腦」上右鍵點擊,選擇「管理」,然後在「計算機管理」窗口的左側列表中選擇「磁碟管理」。在Windows 10中也可以右鍵點擊開始菜單,直接選擇「磁碟管理」功能。
『伍』 硬碟分區常用方法有哪些都是如何進行的
在純PE系統中或將目標硬碟作為從盤時,使用DISKGENIUS可對整塊硬碟進行分區刪除、4K對齊,主分區/擴展區劃分,這種情況一般在你的硬碟里並無需保留資料的情況下進行,優點是直觀快速,但最好事先需備份好兩個Ghost系統到U盤以便系統重裝。
在無PE系統或硬碟內資料較多且重要時,使用分區魔術師等無損分區工具,可在Windows系統正常運行時,對非系統盤(或其他並未有程序正在運行的分區)能進行無損分區/分區合並,但合並的兩分區必須相鄰,如果相隔,則需重復無損分區/分區合並多次方能達到目的,中途若死機停電,無損分區/分區合並的相應分區數據肯定丟失。
WIN7系統自帶的分區功能,優點是已經自行4K對齊,但需時較長且無法向目標分區榨取更大分區以便合並。
『陸』 硬碟分區有哪幾種方式
win10系統可以通過系統自帶工具分區
通過搜索框輸入或右擊Windows菜單選擇進入「磁碟管理」,右擊C盤選擇壓縮卷:
『柒』 硬碟分區怎麼分
如下:
第一步,在機箱鏈接好硬碟之後,打開電腦,然後點擊右下角開始。
第二步,接著滑鼠右鍵點擊開始,然後點擊磁碟管理。
第三步,打開磁碟管理之後,點就會自動識別新的硬碟,然後我們點擊MBR分區形式,接著點擊底部的確定。
第四步,然後我們點擊剛剛添加的新硬碟,並使用滑鼠右鍵點擊新硬碟,接著點擊新建簡單卷。
第五步,然後在打開的新建簡單卷界面,點擊下一步。
第六步,然後選擇卷的的大小,接著點擊下一步。
第七步,繼續點擊下一步。
第八步,給你新建的捲起名字,然後點擊下一步。
第九步,點擊完成,之後,就可以看到剛剛分好的區了。
硬碟分區是指將硬碟的整體存儲空間劃分成多個獨立的區域,分別用來安裝操作系統、安裝應用程序以及存儲數據文件等。但在分區之前,應該做一些准備及計劃工作,包括一塊硬碟要劃分為幾個分區,每個分區應該有多大的容量,以及每個分區准備使用什麼文件系統等。
對於某些操作系統而言,硬碟必須分區後才能使用,否則不能被識別。通常,從文件存放和管理的方便、容易、快捷性出發,建議將硬碟劃分多個分區,用以存放不同類型的文件,如存放操作系統、應用程序、數據文件等。
硬碟分區是在一塊物理硬碟上創建多個獨立的邏輯單元,這些邏輯單元就是C盤、D盤、E盤等。硬碟分區從實質上說就是對硬碟的一種格式化。
『捌』 硬碟分區包括哪些內容
1 主引導扇區
Boot Sector也就是硬碟的第一個扇區,它由MBR(Master Boot Record), DPT(Disk Partition Table) 和 Boot Record ID三部分組成.
MBR又稱為主引導記錄,佔用Boot Sector的前446個位元組(0~0x1BD),存放系統主引導程序(它負責從活動分區中裝載並且運行系統引導程序).
DPT即主分區表佔用64個位元組(0x1BE~0x1FD),記錄磁碟的基本分區信息.主分區表分為四個分區項,每項16個位元組,分別記錄每個主分區的信息(因此最多可以有四個主分區).
Boot Record ID即引導區標記佔用兩個位元組(0x1FE~0x1FF),對於合法引導區,它等於0xaa55,這是判別引導區是否合法的標志).
2 文件分配表
3 文件目錄表
4 數據區
至於2、3、4你自己網上搜索下吧,這里說不了太詳細。 其實1也只是說了個大概,具體你還是得搜索下「硬碟 分區結構」之類的關鍵字,然後參考不同資料自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