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當然是內存硬碟快了,內存有著無可比擬的速度優勢,但是內存畢竟昂貴,如果是大內存的話如8GB,建議使用1到2GB虛擬成硬碟就可以了。
⑵ 內存條能當固態硬碟用嗎
你想把本機系統安裝在內存里是不可行的,因為電腦內存是易失性內存,當電腦關機後內存里的信息就全部清空了。
不過,想把內存當成虛擬硬碟使用還是可以的,你可以安裝primo RAMdisk來使用,它可以把內存的一部分劃分做硬碟使用,可以加快讀取速度,不過要注意的是,一關機,它裡面的東西就沒有了
⑶ 用內存做硬碟好嗎對內存有傷害嗎
內存是高速緩存,斷電之後就會丟失數據,結構與硬碟是不一樣的,基本不能當做硬碟使用,除非是RAM結構的固態硬碟可以,不過是要加電源供電,保持不斷電的。
⑷ 如何利用內存虛擬硬碟
隨著內存容量的不斷增大,採用8GB、16GB甚至更大容量內存的電腦已經進入普通家庭及辦公室。
有了大容量內存,多多少少會有些富餘,如何充分利用富餘的內存呢?
眾所周知,傳統機械硬碟一直是電腦性能的一個瓶頸。我們可以利用富餘的內存,虛擬一塊小容量硬碟,來存放臨時文件等。
將物理內存虛擬成硬碟,使得對硬碟文件的數據讀寫轉化為對內存的數據訪問。由於物理內存的訪問速度遠遠超過傳統硬碟,因此可以極大的提高數據讀寫速度,從而突破硬碟瓶頸,飛速提升計算機性能。
首先,平時應用電腦時,查看統計空閑物理內存大小;
若平時應用時空閑物理內存較多,
可下載安裝Ramdisk;
通過開始菜單或桌面快捷方式,
打開Ramdisk;
單擊「新建硬碟」圖標
選擇合適的方式新建虛擬硬碟,
如:使用全新設置創建虛擬硬碟;
單擊「下一步」;
輸入「硬碟大小」,
建議硬碟大小不要高於平時空閑物理內存的80%;
建議選擇「Direct-IO硬碟」,
讀寫速度較快;
選擇「盤符」,
默認為Z盤,
若Z盤已被佔用或其他原因,可選擇自己合適的盤符,如圖:
按需勾選「臨時硬碟」;
勾選臨時硬碟,新建臨時虛擬硬碟,計算機重啟後,此虛擬硬碟消失;
單擊「下一步」,
若你採用的是32位Windows系統,
而內存是4GB及以上,
那麼,可以考慮「使用系統未識別內存」,
注意:需要事先啟用系統未識別內存。
64位Windows系統,
直接單擊「下一步」,
按需選擇文件系統,如:NTFS;
建議選中「自動創建TEMP文件夾」;
單擊「下一步」
可按需勾選「自動創建自定義文件夾」;
單擊「新文件夾」圖標,
如IE臨時文件夾:TemporaryInternet Files;
並按需設置用戶「Everyone」的訪問許可權,如圖:
單擊「下一步」;
按需勾選「關聯鏡像文件」;
直接修改盤符,或單擊「瀏覽」選擇鏡像文件保存位置;
按需選中「僅載入」或「載入和保存」;
按需選中「延時載入模式」,
單擊「下一步」
按需選擇鏡像文件格式,如:完全鏡像;
及何時保存,如:計算機關機時保存,或設定時保存;
單擊「下一步」
單擊「完成」;
成功利用內存虛擬硬碟;
資源管理器可見相應內存虛擬硬碟,
可根據自己虛擬硬碟大小,修改系統臨時文件、用戶臨時文件及IE臨時文件等至內存虛擬硬碟,突破傳統機械硬碟瓶頸,大幅提高數據讀寫速度,以此提升電腦性能;
注意:
內存虛擬硬碟運行時,無論所存文件大小,相應內存空間即被虛擬硬碟佔用;如圖:
若你物理內存不是很富餘,建議不要採用內存虛擬硬碟,否則反而會造成平時運行內存不足,影響電腦性能。
⑸ 怎樣用內存條做一個移動硬碟
這是因為兩者採用的是不同的存儲介質。
硬碟其實名叫硬磁碟,他和軟磁碟(簡稱軟盤,十年前用的東西,現在已經很少用了)原理類似都使用磁介質來記錄信息,這種介質的特點是價格低廉,適用於大容量存儲,可以降低製造成本。缺點是讀取速度慢、體積大。所以磁碟都用於作為計算機的外存儲器,可以記錄大量數據。
而U盤使用的是快閃記憶體介質(flash),之所以叫快閃記憶體,就是因為它讀取速度快。他的缺點是製造成本高,難以做成大容量存儲器。因此他的用途一般在於內置存儲器,比如各種電子設備、計算機的內存,都使用快閃記憶體。雖然容量小,但是讀取卻很快。另外他的體積也很小,可以植入各種電子設備,如果把硬碟內置到MP3、手機里去,不但機器體積大,而且會有散熱困難、高耗電等其他問題,用快閃記憶體最合適。
早期的快閃記憶體只有M級的容量,現在技術發展了,可以做到10G級。但是與硬碟來比較,成本仍然高。比如一個4G的快閃記憶體,價格大概在60元左右,約合15元/G,而一塊160G的移動硬碟,價格為360元左右,約合2.25元/G,價格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的。
隨著技術的成熟、進步,硬碟和快閃記憶體之間也有互相借鑒靠攏的趨勢,即硬碟越來越小,越來越便攜,快閃記憶體容量越來越大,價格都在逐步走低。
短期來看,快閃記憶體還不會取代硬碟,因為硬碟的低成本是絕對優勢,而且硬碟也在不斷進步,越來越便攜。但是隨著快閃記憶體容量的提升,正在應用於更多的領域。目前在低容量領域,比如10G及以下級別,基本已經是快閃記憶體的天下了。所以硬碟也逐步往高容量領域發展,目前市面上一般少有40G以下的移動硬碟了,一般都是120G起。
⑹ 內存卡能當硬碟使用嗎
首先說:可以。
其次:為什麼可以?你的設備支持插入現在普通意義上說的內存卡就可以,充當儲存介質就行了,比如說常見的surface 完全可以作為硬碟小解決方案,在使用起來速度和性能均沒有太大的差別。工控機上使用的就很多作為主硬碟使用。
然後為什麼不可以?因為在這個時間段之前太多的內存卡速度達不到我們常見的操作系統的使用要求,不是不能使用,而是我們普通人認為的充當硬碟在一定意義上是運行exe程序,當讀取和寫入速度達不到我們的使用基本速度的時候就會出線卡頓,速度慢這種現象。
當然現在你的機器只要支持擴展目前的內存卡速度完全可以達到你的要求的,100MB/S 的寫入和讀取速度。我們通常說的內存卡Tf卡也有等級和速度之分,相應的等級越高自然速度也就越快,進而價格也就越高。所以完全可以替代硬碟使用。
更多的問題可以關注公眾號 一鳴智慧教育 提問
⑺ 內存卡可以當硬碟用嗎
完全可以!
安裝系統時選擇安裝在內存卡,安裝完後啟動項選擇usb內存卡設備,就能正常啟動了,但那個速度是非常的慢!
⑻ 有沒有內存當硬碟用的方法
1、內存屬於計算機內存儲器,硬碟屬於計算機外存儲器;
2、內存是計算機的工作場所,硬碟用來存放暫時不用的信息;
3、內存是半導體材料製作,硬碟是磁性材料製作;
4、內存中的信息會隨掉電而丟失,硬碟中的信息可以長久保存。
什麼是硬碟?
硬碟:用來存儲數據的計算機配件。是非易失性儲存器,說得直白點,就是你關了機,裡面的數據也不會丟。平時電腦里的C盤、D盤、E盤,都是指硬碟。其外觀是一個方形的盒子,裡面有碟片(像光碟一樣),還有讀寫碟片的磁頭。
什麼是內存?
內存:由於硬碟速度比較慢,CPU如果運行程序的時候,所有數據都直接從硬碟中讀寫,會非常影響效率。所以CPU會將運行軟體時要用的數據一次性從硬碟調用到運行速度很快的內存,然後再CPU再與內存進行數據交換。內存是易失性存儲器,只要你斷了電,內存中的數據就沒有了。內存本身是一塊集成電路板,上面有數顆用於存儲數據的的晶元。由於這塊電路板一般都做成長條形,所以叫「內存條」。
⑼ 如何把內存虛擬成硬碟
如果電腦上安裝了超大容量的內存,確實可以將內存虛擬為硬碟,享受遠高於固態硬碟速度的高速硬碟性能,這個也即是所謂的虛擬內存檔技術。
虛擬內存檔優點是超級高的讀寫速度,缺點則是由於所有數據都保存在內存里,電腦不可以斷電,否則所有數據全部丟失。
要實現虛擬內存檔使用,在DOS系統下可以使用XMSDSK這個工具,在常見的Windows系統則常用VSuite Ramdisk這個工具,linux系統下則更為簡單,直接格式化並掛載/dev/ramX 即可。
具體實現的操作,建議查看相應的網路經驗條目。
⑽ 有沒有把內存當成硬碟用的軟體
"Ramdisk 內存檔"
把你的2G內存拿出幾百M出來變成硬碟使用(虛擬內存檔).
1.把IE緩存設在虛擬內存檔中 ,可以加速開網頁時間
2.如果你不想禁用"虛擬內存",就把虛擬內存也設在"虛擬內存檔中",就等於說虛擬內存頁面文件還是內存當中,因為內存的讀取速度比硬碟快,所以系統的速度自然也就快了.
3把系統臨時文件夾也設在"虛擬內存檔中",因為內存斷電後,內存中的數據就丟失,所以臨時文件在關機後自動清理了臨時文件.
內存檔的特性是數據完全存儲在內存中,所以一旦關閉計算機,就會導致內存檔中的數據完全丟失,這個特性使得內存檔特別適合於存儲一些臨時文件,如IE的緩存,Windows和應用程序運行時產生的臨時文件,這些文件都適合放到內存檔上,從而減少硬碟上文件 碎片的生產,並且不需要主動刪除這些臨時文件,一旦重新啟動,這些垃圾文件就自動消失了。也正是這個特性,使得內存檔不適合存儲重要的數據文檔,因為一旦死機,這些東西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安裝使用內存檔大操作系統要求是windows2K以上,內存256兆以上,內存很少,就不要使用內存檔了,否則會降低windows的運行效率。
現在Ramdisk的安裝和設置非常簡單,運行Ramdisk ,如果Ramdisk還沒有安裝,那麼僅僅是點擊「安裝 Ramdisk"按鈕就可以了,安裝時,windows可能會警告驅動程序沒有數字簽名,不去理睬它,按yes就可以了,好了,安裝完畢,這時除了「安裝ramdisk」按鈕以外的其他按鈕都可用了。設置也很簡單,僅僅包括盤符,內存檔大小,內存檔的類型,這3個選項。還有一些高級設置需要修改注冊表,一般情況下不需要設置。
內存檔大小,單位是千位元組,這個數值完全取決於你的電腦的內存多少,如果你的電腦只有256兆內存,那麼內存檔的大小最好不要超過64兆,如果你有1G內存以上,甚至可以把內存檔的大小設置為784兆。
盤符的設置,沒什麼好說的,預設是R,只要是沒有使用的盤符都行。 內存檔的類型,預設是固定磁碟(fixed),還可以設置為可移動磁碟(removable),選擇好需要的設置後,按「應用」按鈕或者「好滴」按鈕就可以了,打開資源管理器,你就會發現多了一個盤符R(假定你設置的盤符是R,以後都直接用盤符R來代表內存檔)。
內存檔設置好後,就是優化系統,充分發揮內存檔的作用。
1、首先設置系統的臨時文件夾目錄,告訴系統和應用程序把臨時文件都寫到內存檔上,這樣可以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又不需要擔心死機導致的臨時文件夾目錄逐漸增大的問題。
右鍵點擊桌面上面的「我的電腦」,高級=》環境變數,設置包括「用戶環境變數」和「系統環境變數」都改成R:\TEMP,記住,最好不要用R:的根目錄作為臨時目錄。
2、更改IE的緩存目錄,告訴IE把瀏覽網頁時產生的臨時文件都寫到內存檔上,可以加快ie的瀏覽速度,選擇 控制面板=》intetnet選項=》常規=》設置,修改IE的緩存目錄,如果是寬頻,這個目錄大小設置3-5M即可。
3、其他應用程序,如winzip,需要單獨設置,一般都比較容易找到修改設置的位置。但是如果是在設置系統的臨時文件夾目錄以後,安裝這些軟體,一般會根據系統設置自動調整,不需要修改了。
4、編譯程序產生的臨時文件,用過visual C 或者Gcc開發的朋友都知道,編譯的過程會產生大量的臨時文件,少的也有十幾兆,可以調整編譯器的設置,使得編譯產生的中間文件都存到內存檔上,可以極大提高編譯速度。
5、現在很多朋友使用P2P軟體下載,如edonkey,emule,BT等等,這些軟體的一個缺陷是由於是多線程訪問硬碟,使得硬碟的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