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硬碟的兩種定址方式的特點
硬碟的第一種定址模式是chs定址模式,也稱為三維地址模式。在老式硬碟中,由於每個遲到的扇區數相等,所以外資道的記錄密度要遠低於內次到,因此會浪費很多磁碟空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進一步提高硬碟容量,人們改用等密度結構生產磁碟,也就是說,外圈磁軌的扇區比內圈遲到多,這時就是以改用以扇區為單位進行選址,這種定址模式叫做LBA。集散區的邏輯塊地址。為了能夠與老式的chs模式兼容,在硬碟控制器內部安裝了一個地址,翻譯器由他負責,將chs參數翻譯成lba地址
B. 硬碟的結構及組成
文件系統結構,理解文件系統,要從文件儲存說起。
硬碟結構:
C. 求硬碟的3種定址模式 NORMAL LBA LARGE 詳細介紹
硬碟的定址模式,通俗地說,就是主板BIOS通過什麼方式,查找硬碟低級格式化劃分出來的扇區的位置。適應不同的硬碟的容量,有不同的定址模式。
CHS(或稱為Normal)模式: 適應容量≤504MB的硬碟
LARGE(或稱LRG)模式: 適應504MB≤容量≤8.4GB的硬碟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模式: 適應容量≥504MB的硬碟,但BIOS需支持擴展INT13H,否則也只能適應≤8.4GB的硬碟
以上三種定址模式,可在BIOS設置的「STANDARD CMOS SETUP"項目中的「MODE"選項中選擇(以AWARD BIOS為例)。
由於LARGE、LBA定址模式採用了邏輯變換演算法,比CHS復雜。但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的資料、磁碟工具類軟體中,採用的硬碟參數介紹和計算方法卻還是按照相對而言比較簡單的CHS定址模式,因此,CHS定址模式是硬碟定址模式的基礎,理解CHS定址模式,對目前而言的硬碟使用和維護,還是很有用的。
CHS定址模式:
① CHS定址模式將硬碟劃分為磁頭(Heads)、柱面(Cylinder)、扇區(Sector)。
△磁頭(Heads):如本文第一條「了解硬碟的物理結構"第2小點所提到的,每張磁片的正反兩面各有一個磁頭,一個磁頭對應一張磁片的一個面。因此,用第幾磁頭就可以表示數據在哪個磁面。
△柱面(Cylinder):所有磁片中半徑相同的同心磁軌構成「柱面",意思是這一系列的磁軌垂直疊在一起,就形成一個柱面的形狀。簡單地理解,柱面就是磁軌。
△扇區(Sector):將磁軌劃分為若干個小的區段,就是扇區。雖然很小,但實際是一個扇子的形狀,故稱為扇區。每個扇區的容量為512位元組。
② 知道了磁頭數、柱面數、扇區數,就可以很容易地確定數據保存在硬碟的哪個位置。也很容易確定硬碟的容量,其計算公式是:
硬碟容量=磁頭數×柱面數×扇區數×512位元組
LARGE定址模式把柱面數除以整數倍、磁頭數乘以整數倍而得到的邏輯磁頭/柱面/扇區參數進行定址,所以表示的已不是硬碟中的物理位置,而是邏輯位置。LBA定址模式是直接以扇區為單位進行定址的,不再用磁頭/柱面/扇區三種單位來進行定址。但為了保持與CHS模式的兼容,通過邏輯變換演算法,可以轉換為磁頭/柱面/扇區三種參數來表示,但表示的也和LARGE定址模式一樣,已不是硬碟中的物理位置,而是邏輯位置了。
D. rl a是什麼定址方式
磁碟定址方式;
可以通過它將老式CHS參數翻譯成新的線性參數。
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邏輯塊定址模式。在 LBA 模式下,我們知道硬碟上的一個數據區域由它所在的磁頭、柱面(也就是磁軌)和扇區所唯一確定。
早期系統就是直接使用磁頭柱面和扇區來對硬碟進行定址(這稱 為CHS定址),這需要分別存儲每個區域的三個參數(這稱為3D參數),使用時再分別讀取三個參數,然後在送到磁碟控制器去執行。
E. 硬碟的存儲原理
硬碟是一種採用磁介質的數據存儲設備,數據存儲在密封於潔凈的硬碟驅動器內腔的若干個磁碟片上。這些碟片一般是在以的片基表面塗上磁性介質所形成,在磁碟片的每一面上,以轉動軸為軸心、以一定的磁密度為間隔的若干個同心圓就被劃分成磁軌(track),每個磁軌又被劃分為若干個扇區(sector),數據就按扇區存放在硬碟上。
硬碟的第一個扇區(0道0頭1扇區)被保留為主引導扇區。在主引導區內主要有兩項內容:主引導記錄和硬碟分區表。主引導記錄是一段程序代碼,其作用主要是對硬碟上安裝的操作系統進行引導;硬碟分區表則存儲了硬碟的分區信息。
計算機啟動時將讀取該扇區的數據,並對其合法性進行判斷(扇區最後兩個位元組是否為0x55AA或0xAA55 ),如合法則跳轉執行該扇區的第一條指令。所以硬碟的主引導區常常成為病毒攻擊的對象,從而被篡改甚至被破壞。可引導標志:0x80為可引導分區類型標志;0表示未知;1為FAT12;4為FAT16;5為擴展分區等等。
(5)硬碟的定址方式擴展閱讀:
數據存儲原理
既然要進行數據的恢復,當然數據的存儲原理我們不能不提,在這之中,我們還要介紹一下數據的刪除和硬碟的格式化相關問題……
操作系統從目錄區中讀取文件信息(包括文件名、後綴名、文件大小、修改日期和文件在數據區保存的第一個簇的簇號),我們這里假設第一個簇號是0023。
操作系統從0023簇讀取相應的數據,然後再找到FAT的0023單元,如果內容是文件結束標志(FF),則表示文件結束,否則內容保存數據的下一個簇的簇號,這樣重復下去直到遇到文件結束標志。
F. 磁碟的定址方式
通常是扇區與磁軌,編程中不都是這么設計的嗎
G. 電腦c盤是什麼硬碟呢
電腦C盤是指電腦硬碟主分區之一,一般用於儲存或安裝系統使用。針對安裝在本地硬碟的單操作系統來說,是默認的本地系統啟動硬碟。
電腦的一個硬碟通常要分成若干個分區,以方便對硬碟的管理和使用。平時所說的「c盤」、「d盤」,實際上就是指硬碟的c分區、d分區。
電腦C盤的特點:
大部分c盤內文件主要由documents and settings、windows、programfiles等系統文件夾組成,programfiles文件夾一般都是安裝軟體的默認位置,但是也是病毒的位置,所以要對c盤進行嚴密保護。
c盤對於本地硬碟的單操作系統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所以平時存放數據盡量不要放c盤。軟盤驅動器按照順序占據了a和b盤的位置,後來隨著硬碟的應用,就出現了c盤及以後的盤符了。
H. 解釋硬碟的lba模式和chs模式的區別
一、主體不同
1、lba模式:是描述計算機存儲設備上數據所在區塊的通用機制,用在像硬碟這樣的輔助記憶設備。
2、chs模式:是FDISK在分區期間所需的磁碟信息。
二、方式不同
1、lba模式:從0開始編號來定位區塊,第一區塊LBA=0,第二區塊LBA=1,依此類推。
2、chs模式:每張磁片的正反兩面各有一個磁頭,一個磁頭對應一張磁片的一個面。因此,用第幾磁 頭就可以表示數據在哪個磁面。
三、作用不同
1、lba模式:可以意指某個數據區塊的地址或是某個地址所指向的數據區塊。
2、chs模式:可用於某些不能自動檢測模式的BIOSCHS定址模式。
I. 硬碟lba28和lba48定址分別是什麼,分別支持多大的容量,要准確
早些時候出產的主板大多使用28bit LBA硬碟定址方式,而LBA方式是指以邏輯塊方式使用硬碟的,其中每個邏輯塊的大小是512位元組。於是在28位LBA硬碟定址方式下,邏輯塊數目的理論極限是2的28次方即268435456塊,每塊乘以512位元組,則硬碟的理論容量極限就是:268435456(塊)*512(位元組)=137,438,953,472位元組=137GB。當然,這也是由於以前人們使用的硬碟的大小通常都較小,主板的發展腳步要落後於硬碟的發展,後來到了硬碟已經超過137GB大小的時候,主板生產規則還停留在採用28bit LBA硬碟定址的時代,於是137GB容量限制的就來了! 顯然,對於硬碟生產廠家來說,解決這個137G容量極限的方法其實是非常簡單的,只要使用更高的硬碟定址位數就可以了。目前所有容量超過137G的IDE/ATA硬碟,使用的都是48位LBA定址方式,而48位LBA定址方式的理論容量極限是144,115,188,075,855,872位元組=144,000,000 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