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linux測試硬碟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linux測試硬碟

發布時間: 2022-04-29 01:15:00

① linux中檢測、修復磁碟的命令是啥

chkdsk。

chkdsk的全稱是checkdisk,就是磁碟檢查的意思。這個東西是當你的系統崩潰或者非法關機的時候由系統來調用檢查磁碟的,也可以由手工通過命令行調用來檢查某一個磁碟分區。

該工具基於被檢測的分區所用的文件系統,創建和顯示磁碟的狀態報告。Chkdsk 還會列出並糾正磁碟上的錯誤。如果不帶任何參數,chkdsk 將顯示當前驅動器中的磁碟狀態。

(1)linux測試硬碟擴展閱讀

chkdsk檢查適用情況:

1、windows7系統進入到歡迎界面,無法輸入用戶密碼,即鍵盤沒反應,但鍵盤操作bios、F8功能鍵等進入歡迎界面之前的操作都正常,可以進入安全模式;

2、系統啟動過程中藍屏,即藍底白字屏幕顯示,低端顯示stop:0x???????字樣,即藍屏代碼。

3、磁碟分區變成ram格式。

4、突然斷電,重啟電腦無法進入系統;

5、電腦運行速度非常慢,磁碟指示燈非常忙,殺毒軟體檢測不到病毒。

② Linux下如何檢測硬碟和內存(源代碼)

linux命令詳解詞典

cat cd
chmod chown
cp cut
名稱:cat
使用許可權: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cat [-AbeEnstTuv] [--help] [--version] fileName
說明:把檔案串連接後傳到基本輸出(螢幕或加 > fileName 到另一個檔案)
參數:
-n 或 --number 由 1 開始對所有輸出的行數編號
-b 或 --number-nonblank 和 -n 相似,只不過對於空白行不編號
-s 或 --squeeze-blank 當遇到有連續兩行以上的空白行,就代換為一行的空白行
-v 或 --show-nonprinting
範例:
cat -n textfile1 > textfile2 把 textfile1 的檔案內容加上行號後輸入 textfile2 這個檔案里
cat -b textfile1 textfile2 >> textfile3 把 textfile1 和 textfile2 的檔案內容加上行號(空白行不加)之後將內容附加到 textfile3

名稱:cd
使用許可權: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cd [dirName]
說明:變換工作目錄至 dirName。 其中 dirName 表示法可為絕對路徑或相對路徑。若目錄名稱省略,則變換至使用者的 home directory (也就是剛 login 時所在的目錄).另外,"~" 也表示為 home directory 的意思,"." 則是表示目前所在的目錄,".." 則表示目前目錄位置的上一層目錄。
範例:跳到 /usr/bin/:
cd /usr/bin

跳到自己的 home directory:
cd ~

跳到目前目錄的上上兩層:
cd ../..

指令名稱:chmod
使用許可權: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chmod [-cfvR] [--help] [--version] mode file...
說明:Linux/Unix 的檔案存取許可權分為三級:檔案擁有者,群組,其他。利用 chmod 可以藉以控制檔案如何被他人所存取。
把計:
mode:許可權設定字串,格式如下:[ugoa...][[+-=][rwxX]...][,...],其中u 表示該檔案的擁有者,g 表示與該檔案的擁有者屬於同一個群體(group)者,o 表示其他以外的人,a 表示這三者皆是。
+ 表示增加許可權,- 表示取消許可權,= 表示唯一設定許可權。
r 表示可讀取,w 表示可寫入,x 表示可執行,X 表示只有當該檔案是個子目錄或者該檔案已經被設定過為可執行。
-c:若該檔案許可權確實已經更改,才顯示其更改動作
-f:若該檔案許可權無法被更改也不要顯示錯誤訊息
-v:顯示許可權變更的詳細資料
-R:對目前目錄下的所有檔案與子目錄進行相同的許可權變更(即以遞回的方式逐個變更)
--help:顯示輔助說明
--version:顯示版本
範例 :將檔案 file1.txt 設為所有人皆可讀取:
chmod ugo+r file1.txt

將檔案 file1.txt 設為所有人皆可讀取:
chmod a+r file1.txt

將檔案 file1.txt 與 file2.txt 設為該檔案擁有者,與其所屬同一個群體者可寫入,但其他以外的人則不可寫入:
chmod ug+w,o-w file1.txt file2.txt

將 ex1.py 設定為只有該檔案擁有者可以執行:
chmod u+x ex1.py

將目前目錄下的所有檔案與子目錄皆設為任何人可讀取:
chmod -R a+r *

此外chmod也可以用數字來表示許可權如 chmod 777 file
語法為:chmod abc file
其中a,b,c各為一個數字,分別表示User,Group,及Other的許可權。

r=4,w=2,x=1
若要rwx屬性則4+2+1=7;
若要rw-屬性則4+2=6;
若要r-x屬性則4+1=7。

範例:
chmod a=rwx file

chmod 777 file
效果相同
chmod ug=rwx,o=x file

chmod 771 file
效果相同
若用chmod 4755 filename可使此程式具有root的許可權

指令名稱:chown
使用許可權:root
使用方式:chmod [-cfhvR] [--help] [--version] user[:group] file...

說明:Linux/Unix 是多人多工作業系統,所有的檔案皆有擁有者。利用 chown 可以將檔案的擁有者加以改變。一般來說,這個指令只有是由系統管理者(root)所使用,一般使用者沒有許可權可以改變別人的檔案擁有者,也沒有許可權可以自己的檔案擁有者改設為別人。只有系統管理者(root)才有這樣的許可權。
把計:
user:新的檔案擁有者的使用者 IDgroup:新的檔案擁有者的使用者群體(group)-c:若該檔案擁有者確實已經更改,才顯示其更改動作-f:若該檔案擁有者無法被更改也不要顯示錯誤訊息-h:只對於連結(link)進行變更,而非該 link 真正指向的檔案-v:顯示擁有者變更的詳細資料-R:對目前目錄下的所有檔案與子目錄進行相同的擁有者變更(即以遞回的方式逐個變更)--help:顯示輔助說明--version:顯示版本
範例:
將檔案 file1.txt 的擁有者設為 users 群體的使用者 jessie:
chown jessie:users file1.txt

將目前目錄下的所有檔案與子目錄的擁有者皆設為 users 群體的使用者 lamport:
chmod -R lamport:users *

名稱:cp
使用許可權: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
cp [options] source dest
cp [options] source... directory
說明:將一個檔案拷貝至另一檔案,或將數個檔案拷貝至另一目錄。
把計:
-a 盡可能將檔案狀態,許可權等資料都照原狀予以復制。
-r 若 source 中含有目錄名,則將目錄下之檔案亦皆依序拷貝至目的地。
-f 若目的地已經有相同檔名的檔案存在,則在復制前先予以刪除再行復制。
範例:
將檔案 aaa 復制(已存在),並命名為 bbb:
cp aaa bbb

將所有的C語言程式拷貝至 Finished 子目錄中:
cp *.c Finished

名稱:cut
使用許可權:所有使用者
用法:cut -cnum1-num2 filename
說明:顯示每行從開頭算起 num1 到 num2 的文字。
範例:
shell>> cat example
test2
this is test1
shell>> cut -c0-6 example ## print 開頭算起前 6 個字元
test2
this i

用法:find
使用說明:
將檔案系統內符合 expression 的檔案列出來。你可以指要檔案的名稱,類別,時間,大小,許可權等不同資訊的組合,只有完全相符的才會被列出來。
find 根據下列規則判斷 path 和 expression,在命令列上第一個 - ( ) , ! 之前的部份為 path,之後的是 expression。如果 path 是空字串則使用目前路徑,如果 expression 是空字串則使用 -print 為預設 expression
expression 中可使用的選項有二三十個之多,在此只介紹最常用的部份。
-mount, -xdev:只檢查和指定目錄在同一個檔案系統下的檔案,避免列出其它檔案系統中的檔案
-amin n:在過去 n 分鍾內被讀取過
-anewer file:比檔案 file 更晚被讀取過的檔案
-atime n:在過去 n 天過讀取過的檔案
-cmin n:在過去 n 分鍾內被修改過
-cnewer file :比檔案 file 更新的檔案
-ctime n:在過去 n 天過修改過的檔案
-empty:空的檔案-gid n or -group name:gid 是 n 或是 group 名稱是 name
-ipath p, -path p:路徑名稱符合 p 的檔案,ipath 會忽略大小寫
-name name, -iname name:檔案名稱符合 name 的檔案。iname 會忽略大小寫
-size n:檔案大小 是 n 單位,b 代表 512 位元組的區塊,c 表示字元數,k 表示 kilo bytes,w 是二個位元組。-type c:檔案類型是 c 的檔案。
d: 目錄
c: 字型裝置檔案
b: 區塊裝置檔案
p: 具名貯列
f: 一般檔案
l: 符號連結
s: socket
-pid n:process id 是 n 的檔案

你可以使用 ( ) 將運算式分隔,並使用下列運算。
exp1 -and exp2
! expr
-not expr
exp1 -or exp2
exp1, exp2
範例:
將目前目錄及其子目錄下所有延伸檔名是 c 的檔案列出來。
# find . -name "*.c"
將目前目錄其其下子目錄中所有一般檔案列出
# find . -ftype f
將目前目錄及其子目錄下所有最近 20 分鍾內更新過的檔案列出
# find . -ctime -20

名稱:less
使用許可權: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
less [Option] filename
說明:
less 的作用與 more 十分相似,都可以用來瀏覽文字檔案的內容,不同的是 less 允許使用者往回卷動
以瀏覽已經看過的部份,同時因為 less 並未在一開始就讀入整個檔案,因此在遇上大型檔案的開啟時,會比一般的文書編輯器(如 vi)來的快速。
範例:

指令名稱:ln
使用許可權: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ln [options] source dist,其中 option 的格式為:
[-bdfinsvF] [-S backup-suffix] [-V {numbered,existing,simple}]
[--help] [--version] [--]

說明:Linux/Unix 檔案系統中,有所謂的連結(link),我們可以將其視為檔案的別名,而連結又可分為兩種:硬連結(hard link)與軟連結(symbolic link),硬連結的意思是一個檔案可以有多個名稱,而軟連結的方式則是產生一個特殊的檔案,該檔案的內容是指向另一個檔案的位置。硬連結是存在同一個檔案系統中,而軟連結卻可以跨越不同的檔案系統。

ln source dist 是產生一個連結(dist)到 source,至於使用硬連結或軟鏈結則由參數決定。

不論是硬連結或軟鏈結都不會將原本的檔案復制一份,只會佔用非常少量的磁碟空間。

-f:鏈結時先將與 dist 同檔名的檔案刪除-d:允許系統管理者硬鏈結自己的目錄-i:在刪除與 dist 同檔名的檔案時先進行詢問-n:在進行軟連結時,將 dist 視為一般的檔案-s:進行軟鏈結(symbolic link)-v:在連結之前顯示其檔名-b:將在鏈結時會被覆寫或刪除的檔案進行備份-S SUFFIX:將備份的檔案都加上 SUFFIX 的字尾-V METHOD:指定備份的方式--help:顯示輔助說明--version:顯示版本
範例:
將檔案 yy 產生一個 symbolic link:zz
ln -s yy zz
將檔案 yy 產生一個 hard link:zz
ln yy xx

名稱:locate
使用許可權: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 locate [-q] [-d ] [--database=]
locate [-r ] [--regexp=]
locate [-qv] [-o ] [--output=]
locate [-e ] [-f ] <[-l ] [-c]
<[-U ] [-u]>
locate [-Vh] [--version] [--help]
說明:
locate 讓使用者可以很快速的搜尋檔案系統內是否有指定的檔案。其方法是先建立一個包括系統內所有檔案名稱及路徑的資料庫,之後當尋找時就只需查詢這個資料庫,而不必實際深入檔案系統之中了。在一般的 distribution 之中,資料庫的建立都被放在 contab 中自動執行。
一般使用者在使用時只要用
# locate your_file_name
的型式就可以了。 參數:
-u
-U
建立資料庫,-u 會由根目錄開始,-U 則可以指定開始的位置。
-e

將排除在尋找的范圍之外。
-l
如果 是 1.則啟動安全模式。在安全模式下,使用者不會看到許可權無法看到的檔案。這會始速度減慢,因為 locate 必須至實際的檔案系統中取得檔案的許可權資料。
-f
將特定的檔案系統排除在外,例如我們沒有到理要把 proc 檔案系統中的檔案放在資料庫中。
-q
安靜模式,不會顯示任何錯誤訊息。
-n
至多顯示 個輸出。
-r
使用正規運算式 做尋找的條件。
-o
指定資料庫存的名稱。
-d
指定資料庫的路徑
-h
顯示輔助訊息
-v
顯示更多的訊息
-V
顯示程式的版本訊息 範例:

locate chdrv:尋找所有叫 chdrv 的檔案
locate -n 100 a.out:尋找所有叫 a.out 的檔案,但最多隻顯示 100 個
locate -u:建立資料庫

名稱:ls
使用許可權: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ls [-alrtAFR] [name...]
說明:顯示指定工作目錄下之內容(列出目前工作目錄所含之檔案及子目錄)。
-a 顯示所有檔案及目錄 (ls內定將檔案名或目錄名稱開頭為"."的視為隱藏檔,不會列出)
-l 除檔案名稱外,亦將檔案型態,許可權,擁有者,檔案大小等資訊詳細列出
-r 將檔案以相反次序顯示(原定依英文字母次序)
-t 將檔案依建立時間之先後次序列出
-A 同 -a ,但不列出 "." (目前目錄) 及 ".." (父目錄)
-F 在列出的檔案名稱後加一符號;例如可執行檔則加 "*", 目錄則加 "/"
-R 若目錄下有檔案,則以下之檔案亦皆依序列出
範例:
列出目前工作目錄下所有名稱是 s 開頭的檔案,愈新的排愈後面:
ls -ltr s*
將 /bin 目錄以下所有目錄及檔案詳細資料列出:
ls -lR /bin
列出目前工作目錄下所有檔案及目錄;目錄於名稱後加 "/", 可執行檔於名稱後加 "*":
ls -AF


名稱:rm
使用許可權: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rm [options] name...
說明:刪除檔案及目錄。
把計:
-i 刪除前逐一詢問確認。
-f 即使原檔案屬性設為唯讀,亦直接刪除,無需逐一確認。
-r 將目錄及以下之檔案亦逐一刪除。
範例:
刪除所有C語言程式檔;刪除前逐一詢問確認:
rm -i *.c
將 Finished 子目錄及子目錄中所有檔案刪除:
rm -r Finished

名稱:rmdir
使用許可權:於目前目錄有適當許可權的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 rmdir [-p] dirName
說明: 刪除空的目錄。
參數: -p 是當子目錄被刪除後使它也成為空目錄的話,則順便一並刪除。
範例:
將工作目錄下,名為 AAA 的子目錄刪除:
rmdir AAA

在工作目錄下的 BBB 目錄中,刪除名為 Test 的子目錄。若 Test 刪除後,BBB 目錄成為空目錄,則 BBB 亦予刪除。
rmdir -p BBB/Test

名稱:split
使用許可權: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split [OPTION] [INPUT [PREFIX]]說明:
將一個檔案分割成數個。而從 INPUT 分割輸出成固定大小的檔案,其檔名依序為 PREFIXaa, PREFIXab...;PREFIX 預設值為 `x。若沒有 INPUT 檔或為 `-,則從標准輸入讀進資料。
匡兜:
-b, --bytes=SIZE
SIZE 值為每一輸出檔案的大小,單位為 byte。
-C, --line-bytes=SIZE
每一輸出檔中,單行的最大 byte 數。
-l, --lines=NUMBER
NUMBER 值為每一輸出檔的列數大小。
-NUMBER
與 -l NUMBER 相同。
--verbose
於每個輸出檔被開啟前,列印出偵錯資訊到標准錯誤輸出。
--help
顯示輔助資訊然後離開。
--version
列出版本資訊然後離開。
SIZE 可加入單位: b 代表 512, k 代表 1K, m 代表 1 Meg。
範例:
Postgressql 大型資料庫備份與回存:
因 Postgres 允許表格大過你系統檔案的最大容量,所以要將表格 mp 到單一的檔案可能會有問題,使用 split進行檔案分割。
% pg_mp dbname | split -b 1m - filename.mp.

重新載入
% createdb dbname
% cat filename.mp.* | pgsql dbname

③ linux開機檢測磁碟

1、當文件系統損壞或者硬碟有壞道,操作系統會強制檢查文件系統。
2、如果保障系統文件沒問題而是想關閉每次開機檢查的話看下面的方法:
a、配置文件為/etc/fstab,有下面六個選項(之間以空格或tab分開)
<file system> <dir> <type> <options> <mp> <pass>
最後一個選項就是檢查文件系統的選項了。<pass> fsck 讀取 <pass> 的數值來決定需要檢查的文件系統的檢查順序。允許的數字是0, 1, 和2。 根目錄應當獲得最高的優先權 1, 其它所有需要被檢查的設備設置為 2. 0 表示設備不會被 fsck 所檢查。
b、刪除 /forcefsck 這個文件,有了這個文件會強制Linux系統在下次啟動時檢查文件系統。而不管你/etc/fstab文件了

④ linux怎麼識別硬碟

操作方法
01
首先我們開啟centos7系統,並使用root賬戶登錄。然後通過fdisk命令查看系統的磁碟信息。我們執行命令"fdisk -l"查看系統的磁碟信息。具體展示如下圖所示。

02
然後我們執行命令"badblocks -v /dev/sda1 > result.txt ",執行檢測,並將操作結果重定向到result.txt內。具體操作如下圖所示。

03
下面我們介紹另外一種方法,採用Smartctl軟體,首先我們執行命令「yum install smartmontools」進行安裝,具體操作如下圖所示。

04
然後我們執行命令「smartctl --help」查看幫助文檔,具體操作如下圖所示。

05
然後執行命令「systemctl start smartd.service」啟動服務,並且檢驗服務是否啟動成功。具體操作如下圖所示。

06
然後我們檢查磁碟的 Smart 功能是否啟用,我們採用命令「smartctl -i /dev/sda」。具體展示如下圖所示。

07
當然我們可以通過命令「smartctl -s on /dev/sda」開啟磁碟的smart功能。具體操作如下圖所示。

08
然後執行命令「smartctl -a /dev/sda」顯示磁碟的詳細smart信息。

09
然後執行命令「smartctl --test=short /dev/sda」執行磁碟的短期檢測。具體展示如下圖所示。

特別提示
當然smartctl 還有很多命令格式,本篇只作為入門級查看,更深一步請大家查看幫助文檔。

⑤ linux 系統 如何檢測 磁碟 是否損壞

1、連接上相應的linux主機,進入到等待輸入shell指令的linux命令行狀態下。

⑥ linux下內核是怎樣檢測硬碟的

電腦啟動之後,主板上的BIOS引導程序啟動,都電腦的硬體設備進行自檢,而硬碟的信息當然也會被bios檢測到,然後BIOS更具內部設置的硬體啟動順序檢測到硬碟上的linux系統,並將linux的內核載入到內存中,BIOS完成使命,整個電腦的系統就完全交給linux內核處理,硬碟的第0塊磁碟第0編號刪去存在MBR,master boot recode:裡面記錄了硬碟的所有信息,linux可以讀取這個地方的信息從而直到整個硬碟的所有信息

⑦ 如何在Linux下測試硬碟的讀寫速度

功能說明:顯示與設定硬碟的參數。 語法:hdparm [-CfghiIqtTvyYZ][-a <快取分區>][-A <0或1>][-c ][-d <0或1>][-k <0或1>][-K <0或1>][-m <分區數>][-n <0或1>][-p ][-P <分區數>][-r <0或1>][-S <時間>][-u <0或1>][-W <0或1>][-X <傳輸模式>][設備] 補充說明:hdparm可檢測,顯示與設定IDE或SCSI硬碟的參數。 測試各硬碟讀取速度判斷硬碟故障 在服務端命令窗口中執行如下命令 hdparm -t /dev/hda (IDE硬碟) hdparm -t /dev/sda (SATA、SCSI、硬RAID卡陣列) hdparm -t /dev/md0 (軟RAID設備) 測試結果在空載情況下應 >40M/s ,在負載情況下平均應 > 20M/s 為正常,如測試結果極低則需要進一步使用硬碟專用檢測工具測試是否為硬碟故障。 參數: -a<快取分區> 設定讀取文件時,預先存入塊區的分區數,若不加上<快取分區>選項,則顯示目前的設定。 -A<0或1> 啟動或關閉讀取文件時的快取功能。 -c 設定IDE32位I/O模式。 -C 檢測IDE硬碟的電源管理模式。 -d<0或1> 設定磁碟的DMA模式。 -f 將內存緩沖區的數據寫入硬碟,並清楚緩沖區。 -g 顯示硬碟的磁軌,磁頭,磁區等參數。 -h 顯示幫助。 -i 顯示硬碟的硬體規格信息,這些信息是在開機時由硬碟本身所提供。 -I 直接讀取硬碟所提供的硬體規格信息。 -k<0或1> 重設硬碟時,保留-dmu參數的設定。 -K<0或1> 重設硬碟時,保留-APSWXZ參數的設定。 -m<磁區數> 設定硬碟多重分區存取的分區數。 -n<0或1> 忽略硬碟寫入時所發生的錯誤。 -p 設定硬碟的PIO模式。 -P<磁區數> 設定硬碟內部快取的分區數。 -q 在執行後續的參數時,不在屏幕上顯示任何信息。 -r<0或1> 設定硬碟的讀寫模式。 -S<時間> 設定硬碟進入省電模式前的等待時間。 -t 評估硬碟的讀取效率。 -T 平谷硬碟快取的讀取效率。 -u<0或1> 在硬碟存取時,允許其他中斷要求同時執行。 -v 顯示硬碟的相關設定。 -W<0或1> 設定硬碟的寫入快取。 -X<傳輸模式> 設定硬碟的傳輸模式。 -y 使IDE硬碟進入省電模式。 -Y 使IDE硬碟進入睡眠模式。 -Z 關閉某些Seagate硬碟的自動省電功能。

⑧ linux系統查看硬碟狀態

1.使用df命令,查看整體的磁碟使用情況 df命令是用來查看硬碟的掛載點,以及對應的硬碟容量信息。包括硬碟的總大小,已經使用的大小,剩餘大小。以及使用的空間佔有的百分比等。 最常用的命令格式就是: 1 df -h...
2.使用命令查看指定目錄的使用情況 命令來查看硬碟內部的目錄或者文件的信息。命令通常是需要在後面帶參數執行的,一般格式是: 1 option File/directory 比如我想查看當前目錄下...

⑨ 如何在 Linux 系統下檢測硬碟上的壞道和壞塊

1.在插入U盤或硬碟之前,在命令行窗口運行:fdisk -l 命令,系統將顯示目前所能識別到的硬體存儲設備; 內容如: sda sda1 sda2 sdb sdb1 sdb2 等信息,其中,sda與sdb表示目前系統有兩個硬碟,後面帶有數字表示各個硬碟下的各區目錄; 硬碟或存儲設備一般都是以sd開頭. 2.插入U盤或硬碟,再次運行fdisk -l 命令,系統將再次顯示目前所能識別到的硬體存儲設備,比較兩次輸出的不各,將發現第二次運行時會增加一些內容,; 系統將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顯示:sdc,等內容,表示新插入的U盤或移動硬碟是掛靠在系統的sdc下. 3.運行mount,如: #mkdir /mnt/usb #mount /dev/sdc /mnt/usb 4.運行完畢,可以直接在/mnt/usb目錄下對U盤或移動硬碟的數據進行訪問或操作; 5.想斷開U盤或移動硬碟之前,運行umount命令,保證數據不會造成丟失,命令如下: #umount /dev/sdc

⑩ 怎麼在linux下查看硬碟

1、使用df命令,查看整體的磁碟使用情況

df命令是用來查看硬碟的掛載點,以及對應的硬碟容量信息。包括硬碟的總大小,已經使用的大小,剩餘大小。以及使用的空間佔有的百分比等。

最常用的命令格式就是:

1

df -h

或者使用:

1

df -lh

輸出:

Filesystem指的是系統上的硬體設備文件,Size指的是硬碟或者分區的總大小。Used表示已經使用的大小,Avail表示可以使用的大小。Use%表示已經使用的空間所佔的百分比。最後的mounted on表示硬碟掛載到哪個目錄下。

說明:df命令後可以添加的參數

●-a:列出所有的文件系統,包括系統特有的/proc等文件系統

●-k:以KB的容量顯示各文件系統

●-m:以MB的容量顯示各文件系統

●-h:以人們較易閱讀的GB,MB,KB等格式自行顯示

●-H:以M=1000K替代M=1024K的進位方式

●-T:顯示文件系統類型

●-i:不用硬碟容量,而以inode的數量來顯示

●-l:只顯示本機的文件系統

2、使用命令查看指定目錄的使用情況

命令來查看硬碟內部的目錄或者文件的信息。命令通常是需要在後面帶參數執行的,一般格式是:

1

option File/directory

比如我想查看當前目錄下的python3目錄的容量,命令就是:

1

-sh python3

結果如下圖所示,就能直觀看到這個目錄的大小是206M,如果後面不帶文件名或者目錄名,則會顯示當前目錄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