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硬碟bf為1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硬碟bf為1

發布時間: 2023-05-30 14:06:10

① 求助求解HDTune硬碟檢測到BF值一直在狂升!

換個軟體版本看看 不同版本測試結果可能不準確罩碰
http://..com/question/325629069.html

另外可參考此貼物盯談則燃
http://itbbs.pconline.com.cn/notebook/11557013.html

② 主引導區的硬碟分區表(DPT)

偏移地址 01BE
位元組數 1
含義分析 分區類型:00表示非活動分區;80表示活動分區;其他為無效分區
偏移地址 01BF ~ 01C1
位元組數 3
含義分析 分區的起始地址(磁頭/扇區/柱面):通常第一分區的起始地址開始於1磁頭0柱面1扇區,因此這三個位元組應為010100
偏移地址輪衡 01C2
位元組數 1
含義分析 常見的分區操作系統的類型:00 [none-use] 04 [DOS FAT16 <32M] 05 [EXTEND] 06 [DOS FAT16 >32M] 07 [NTFS (OS/2)] 0B [ FAT32] 83 [LINUX >64M]
偏移地址01C3 ~ 01C5
位元組數 3
含義分析 該分區的結束地址(磁頭/扇區/柱面)
偏移地址 01C6 ~ 01C9
位元組數 4
含義分析 該分區起始邏輯扇區[在線性定址方式下的分區臘顫做相對扇區地址]
偏移地址 01CA ~ 01CD
位元組數 4
含義分析 該分區占洞笑用的總扇區數
注釋: 注意分區的起始地址 (磁頭/扇區/柱面) 和結束地址 (磁頭/扇區/柱面) 中位元組分配:
00000000 01000001 00010101 (第一位元組為磁頭,第二位元組2~7位為扇區,第二位元組0~1位和第三位元組為柱面)
DPT 總共64位元組(01BE--01FD),如上所示每個分區佔16個位元組,所以可以表示四個分區,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個磁碟的主分區和擴展分區之和總共只能有四個的原因.

③ 硬碟BF數據最近一直在漲。前幾天才7的,今天都11了,有沒有問題求高手指教一下

硬碟工作的時候如果檢測到超出允許的振動,會把磁頭復位保護。正常的。

④ 請問 hd tune 檢測出 bf這項數據有幾百萬 數值還一下多一下少 是日立的筆記本硬碟 有沒有問題

沒問題
0C 是啟動次數察橘坦 ,按明天一次算,用了678天,就是還差2月到2年。
G-Sense Error Rate 加速度錯誤率 * 一般存在於筆記本硬碟和伍握企業級硬碟中,表示硬碟受到的可能導致故障的沖擊敗桐次數。
C0不正常關機次數。
一般硬碟壞道問題 多數看05、C4、C5,其他的影響不大,一般忽略不計。

⑤ 請問硬碟分區的結構

硬碟分區的主要結構說明:
(Cylinder柱面/磁軌-Side磁頭-Sector扇區地址以下簡稱為?-?-?)

《主分區》
名稱 地址 長度(扇區)
-----------------------------------------------------------
主引導記錄(Main Boot Record): 0-0-1 1
系統扇區(System Secotrs): 0-0-2,0-0-63 62
引導扇賣芹區(Boot): 0-1-1 1
FAT16系統中,此扇區包含BPB(BIOS Parameter Block)表,描述邏輯盤結構組成,包含
隱空胡藏扇區數目(從0-1-1開始計算)、FAT扇區數、FAT拷貝數、硬碟磁頭總數、根目錄表項
最大值等。
FAT32系統中,BPB表的偏移與FAT16不同,但表項基本相同。整個隱藏扇區部分都作為邏輯
盤的描述區域。
隱藏扇區(Hidden Secotrs):
FAT16 0-1-1 1
FAT32 0-1-1 32
文件分配表(File Allocation Table):
FAT16 0-1-2 根據邏輯盤容量變化
FAT32 0-1-33 根據邏輯盤容量變化
說明:
FAT16的每個表項由2位元組(16位)組成,通常每個表項指向的簇包含64個扇區,即32K位元組。
邏輯盤容量最大為2047MB。
FAT32的每個表項由4位元組(32位)組成,通常每個表項指向的簇包含8個扇區,即4K位元組。
邏輯盤容量最小為2048MB。
對於C分區,在MBR的偏移01c2H處,FAT16為06H,FAT32為0CH。
*** 有關計算公式為:
每個扇區長度=512位元組
總簇數=邏輯盤容量/簇容量
總簇數=FAT表長度(位元組)/每個表項長度(位元組)-2
FAT表長度=邏輯盤容量/簇容量*每個表項長度
FAT表的開始由介質描述符+一串「已佔用」標志組成:
FAT16硬碟----F8 FF FF 7F
FAT32硬碟----F8 FF FF 0F FF FF FF 0F
每個有效的FAT結構區包含兩個完全相同的拷貝:FAT1、FAT2
文件目錄表(File Directory Table),即根目錄區,又稱為ROOT區:
緊跟在FAT2的下一個扇區,長度為32個扇區(256個表項)。如果支持長文件名,則每個表項
為64個位元組,其中,前32個位元組為長文件鏈接說明;後32個位元組為文件屬性說明,包括文件長
度、起始地址、日期、時間等。如不支持長文件名,則每個表項為32個位元組的屬性說明。
數據區(Data Area):
緊跟在FDT的下一個扇區,直到邏輯盤的結束地址。

《擴展分區》
名稱 地址 長度(扇區)
-----------------------------------------------------------
擴展分區斗配攔(Extend Partition): ?-y-1 1
系統扇區(System Secotrs): ?-y-2,?-y-63 62
引導扇區(Boot): ?-(y+1)-1 1
其後各項與主分區相同……

擴展邏輯盤尋找說明:
1 在主分區的分區表中,尋找擴展分區的物理地址(道-頭-扇)
2 在擴展分區地址所指扇區尾部,查找擴展分區表(擴展卷),結構與主分區表相同
3 擴展分區表的物理地址中,將磁頭數加1,其餘不變,則為第一個邏輯驅動器(如D盤)的BOOT扇
區物理地址
4 根據擴展驅動器的系統分類(FAT16/FAT32,以2048MB為界限),查看FAT表與ROOT區
5 如果還有E、F……等盤,則繼續尋找符合要求的BOOT扇區,BOOT扇區規定在每個磁頭的1號扇區

附錄:分區表項結構說明
分區表自MBR扇區偏移01BEH開始,共4個分區,每個分區16位元組;
第一個分區的結構如下:
偏移 值 說明
01BE 80 ;啟動標志
01BF 01 ;分區開始的磁頭號
01C0 01 ;分區開始的扇區號,低6位;柱面號,高2位
01C1 00 ;分區開始的柱面號,低8位
01C2 ?? ;分區類型,06=FAT16的C,0C=FAT32的C,05=擴展分區
01C3 ?? ;分區結束的磁頭號
01C4 ?? ;分區結束的扇區號,低6位;柱面號,高2位
01C5 ?? ;分區結束的柱面號,低8位
01C6-01C9 ?? ;相關扇區數,通常為63
01CA-01CD ?? ;分區的總扇區數
分區表結束標志:
01FE 55
01FF AA

關於MS-DOS 6.xx以上版本的兩個明顯BUG的說明:
1 FDISK.EXE
在FDISK建立分區時,將對每個磁頭的1號、7號扇區進行覆蓋,填入512位元組的F6;覆蓋
區域范圍從BOOT區開始,結束地址不詳。
2 啟動過程
在MS-DOS啟動過程中(包括WINDOWS 9X啟動的MS-DOS 7.XX),將搜索每個邏輯驅動器,
如果在擴展分區表中的某個邏輯盤的分區類型標志被病毒或其他因素(如王江民的KV???的
某個版本,為「懲罰」盜版……)改寫為05H後,又將該分區指針指向硬碟頭部的主引導記錄,
那麼……呵呵,你再看看你的硬碟還能啟動嗎?用軟盤(MS-DOS 5.0以上版本)還能啟動嗎?
……要嘛改個位元組,要嘛就用DOS 3.31(還找得到嗎?)來啟動……

分區演算法:
Disk /dev/hda: 80.0 GB, 80026361856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9729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hda1 * 1 765 6144831 7 HPFS/NTFS
/dev/hda2 766 2805 16386300 c W95 FAT32 (LBA)
/dev/hda3 2806 9729 55617030 5 Extended
/dev/hda5 2806 3825 8193118+ 83 Linux
/dev/hda6 3826 5100 10241406 83 Linux
/dev/hda7 5101 5198 787153+ 82 Linux swap / Solaris
/dev/hda8 5199 6657 11719386 83 Linux
/dev/hda9 6658 7751 8787523+ 83 Linux
/dev/hda10 7752 9729 15888253+ 83 Linux

⑥ 計算機硬碟號怎麼看

硬碟標識識別方法1. Seagate硬碟的編號比較簡單,其識別方法為:"ST+硬碟尺寸+容量+主標識+副標識+介面類型"。 為了另大家容易理解,簡單的表示形式為:ST"X,XXXX,XX,XXX",也就是說其硬碟編號可以分為四部分 首先,"ST"代表的是"Seagate",也就是說是希捷公司的產品。
然後第一部分的"X"是表示其硬碟外形和尺寸。"1"表示3.5英寸,厚度為41mm的全高硬碟;"3"表示3.5英寸,厚度為25mm的半高硬碟;"4"表示5.25英寸,厚度為82mm的硬碟;"5"表示尺寸為3.5英寸,厚度為19mm的硬碟;"9"表示為尺寸2.5英寸的硬碟。
第二部分的四個"X"是表示硬碟的容量,通常由3到4位數字組成,單位是GB。如:"1600"就是表示這硬碟的容量為160GB,而"400"或者"800"就表示其容量為40GB或者80GB了。
第三部分的兩個"X"為硬碟標志,由主標志和副標志所組成。前一個數字是主標志,在Seagate的IDE硬碟中都是指硬碟的碟片數,如數字"2"則表示該硬碟採用了2張碟片。而在Seagate的SCSI硬碟中,其主標識則是指硬碟的轉速了。有了主標識當然就會有副標識了,而後一個數字就是副標識。它是只有當主標識相同或者無效時,副標識才有意義。它一般代表硬碟的性能和代數,當數字越大,表示的代數越高,性能越好,此款硬碟也就越新。
第三部分的三個"X"主要由1到3個字母所組成,表示硬碟介面類型等。一般的桌面IDE硬碟較為簡單,但如果包括了現在和早期的SCSI硬碟的話,其含義就變得較為復雜了。
2. 日立硬碟有180GXP和7K250兩個系列,所以要辨別其編號比較復雜。180GXP系列沿用了IBM硬碟編號。其識別方法為:"IC+碟片尺寸+硬碟高度+容量+介面類型+系列型號+轉速+緩存容量"
簡單的表示形式為:IC"XX,X,XXX,XX,XX,XX-X",其硬碟編號可以分為七部分。
"IC"表示的是IBM公司的產品。
第一部分的兩個"X"表示的是硬碟的外形和尺寸。"35"表示3.5英寸(88.9毫米),"25"表示2.5英寸(63.5毫米)的硬碟產品。
第二部分的"X"是表示硬碟的高度。"L"代表1英寸(25.4毫米),"T"代表0.49英寸(12.5毫米),"N"代表0.37英寸(9.5毫米)的硬碟產品。
第三部分的三個"X"表示的是硬碟的容量,單位是GB。如"180"就是表示該硬碟的容量為180GB,"080"等就是80GB了。
第四部分的兩個"X"表示的是硬碟介面的類型。
"AV"表示為ATA介面
"UW"表示為Ultra160 SCSI 68-pin Wide的介面
"UC"表示為Ultra160 SCSI 80-pin SCA的介面
"XW"表示為Ultra320 SCSI 68-pin Wide的介面
"XC"表示為Ultra320 SCSI 80-pin SCA的介面
"F2"表示為FC-AL-2(2 Gbit)的介面
第五部分的兩個"X"表示硬碟產品系列的型號。其"ER"表示Deskstar 60GXP系列,"VA"表示Deskstar 120GXP系列,"V2"表示Deskstar 180GXP系列。
第六部分的兩個"X"表示為硬碟的轉速,單位是RPM/分。其"04"表示為4200 RPM/分,"05"表示為5400 RPM/分,"07"表示為7200 RPM/分,"10"表示為10000 RPM/分,"15"表示為15000 RPM/分。
第七部分的"X"表示著硬碟緩存的容量,從Deskstar 180GXP開始啟用。"0"表示為2MB緩存,"1"表示為8MB緩存。其中使用一個碟片的60GB產品緩存為2MB,使用兩個碟片的80GB和120GB產品緩存有2MB和8MB兩種,使用三個碟片的180GB產品緩存都為8MB,購買時要注意區分。以"IC35L180AVV207-1"這個編號為例,我們通過編號可以知道該硬碟是IBM公司生產的3.5英寸,高1英寸的硬碟,其總容量為60GB,採用Ultra ATA介面,為Deskstar 180GXP系列的產品,轉速是7200 RPM/分,有著8MB的緩存。
3. 日立的7K250系列是繼Deskstar 180GXP推出後的新品。其性能比早期的產品更出色,但是硬碟編號也發生了變化,造成了混亂。下面我們也來研究一下日立7K250系列的硬碟編號規律。
7K250系列的編號標注形式為"HDS+轉速+系列的最大容量+該產品容量+產品系列代碼+硬碟高度+介面類型+緩存"。
簡單的表示為:HDS"XX,XX,XX,X,X,XX,X,X",硬碟編號也可以分為八個部分。
"HDS"表示為日立(HITACHI)的Deskstar系列硬碟產品。
第一部分的兩個"X"表示硬碟的轉速。如果其標注為"42","54","72","10","15"等的話,那麼這個硬碟的轉速分別為4200 RPM/分,5400 RPM/分,7200 RPM/分, 10000 RPM/分,15000 RPM/分。
第二部分的兩個"X"表示的是該產品系列的最大容量,單位為GB。"25"就表示該產品最大容量為250GB。
第三部分的兩個"X"表示為硬碟容量,單位有GB或者10GB。例如"80"就表示80GB,"25"就表示250GB。第四部分的"X"表示硬碟的代數。現在所有7K250系列都是字母"V"。
第五部分的"X"表示硬碟的高度。這里和上面的IBM編號是一樣的。
第六部分的兩個"X"表示硬碟的介面類型,有"AT"和"ST"。其分別代表為Ultra ATA100介面和Serial ATA150介面。
第七部分的"X"表示硬碟緩存的容量,有數字"2"和"8"。其分別代表為2MB緩存和8MB緩存的硬碟產品。
第八部分的"X"是硬碟的保留值,目前暫時為數字"0"。就以日立7K250系列"HDS722525VLAT80"的硬碟編號來做例子,我們可以知道其屬於7200 RPM/分,最大容量為250GB和總容量為250GB的硬碟,高1英寸,採用的是Ultra ATA100介面並擁有8MB緩存。5. 西部數據的編號標注形式因產品系列而異,編號方式顯得簡潔明了,由12個數字或者字母所組成。在12個編號中,前6個編號為主編號,後面的6個編號為附加編號。其桌面市場的主打系列魚子醬的標注方式為"廠商代號+容量+轉速,緩存+介面類型"。
簡單的表示為WD"XXXX,X,X-XX,X,X,XX",可以分為七個部分。
"WD"是"Western Digital"的簡稱,表示其為西部數據公司的產品。
前6位主編號:
第一部分的四個"X"表示為硬碟容量,通常由3到4位數字組成,單位為GB。其標識和希捷是一樣的,如4位的"1200"代表120GB,3位的"800"則代表80GB。
第二部分的"X"表示為硬碟轉速及緩存容量。
"A"表示轉速為5400 RPM/分的魚子醬硬碟
"B"表示轉速是7200 RPM/分的魚子醬硬碟
"E"表示轉速是5400 RPM/分的Protege系列硬碟
"J"表示轉速為7200 RPM/分,數據緩存為8MB的高端魚子醬硬碟
"G"表示為轉速擁有10000 RPM/分,數據緩存為8MB的最高端桌面硬碟Raptor系列
第三部分的"X"表示介面的類型。
"A"表示為Ultra ATA/66或者更早期的介面類型
"B"表示為Ultra ATA/100
"W"表示應用於A/V(數碼影音)領域的硬碟
"D"表示為Serial ATA150介面
後六位附加編號:
對於後面的六位附加編號,筆者很抱歉,找不到相關於Serial ATA150介面規范的硬碟附加編號資料,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第四部分的兩個"X"表示為OEM客戶標志。如今西數面向零售市場的產品,其兩個編號都是為數字"00"。如果作為其它字元的話,則為OEM客戶的代碼,不同的編號對應不同OEM客戶,而這種編號的硬碟通常是不面向零售市場的。
第五部分的"X"代表硬碟單碟容量,單位是GB。"C"代表硬碟單碟容量為40GB,"D"代表66GB,"E"代表83GB。
第六部分的"X"表示同系列硬碟的版本代碼,該代碼隨著不同系列而變。
"A"表示7200轉/分,Ultra ATA100介面的BB系列;
"B"表示5400轉/分,Ultra ATA66介面的AB系列;
"P"表示5400轉/分,Ultra ATA100介面的EB系列;
"R"表示7200轉/分,Ultra ATA100介面,具有8MB緩存的JB系列。
而在單碟66GB和83GB的產品中,還出現了"U","V"等其他字母,分別對應JB系列和BB系列產品。
最後部分的兩個"X"表示為硬碟的Firmware版本。我們目前常見的一般都是"A0"。
我們以"WD2500JB-00EVA0"的硬碟編號作例子,我們從主編號可以知道這是一塊西部數據公司出品的容量為250GB、7200轉/分並且具有8MB緩存的硬碟。從後面的附加編號我們還可以看出這是西部數據面向零售市場,單碟容量為83GB的產品。其實,我認為對一般消費者來說,買西數硬碟看前面的6位主編號就可以得知性能了,加上了後面的6位附加編號反而還會增加了難度。
對於現在西數公司新出的Serial ATA150介面的硬碟,如主6位編號為"WD2500JD",我們就可以知道他是轉速為7200 RPM/分,數據緩存為8MB,採用介面為Serial ATA150介面的硬碟。還有對於西數公司最高端桌面硬碟Raptor(猛禽)系列,其主編號"WD740GD"亦代表了大部分的信息,其"容量為74GB,轉速擁有10000 RPM/分,數據緩存為8MB,採用Serial ATA150介面"這些信息我們也可以輕易的看出來。6. 因為產品線尚待擴充,目前三星硬碟均屬SpinPoint系列,此系列又分為P和V兩大類。編號標注形式為"系列型號+轉速+容量+緩存+磁頭數目+介面類型"。
我們亦可以簡單的表示為"X,X,XXX,X,X"五部分。
第一部分的"X"表示硬碟產品系列。這里的"S"就表示為"SpinPoint"系列。
第二部分的"X"表示三星硬碟各系列不同轉速的產品。
"V"表示V系列硬碟,轉速為5400 RPM/分
"P"表示P系列硬碟,轉速為7200 RPM/分
第三部分的三個"X"表示硬碟容量,通常有2到3位數字,其單位是GB。"080或者120"就表示為80GB或者120GB的硬碟產品,但如果緩存是8MB,它們的標志大多會變成"081或者121"。
第四部分的"X"表示硬碟磁頭數,我們亦可以據"硬碟單碟容量=2×硬碟總容量/磁頭數"這個公式來推算出單碟容量。
第五部分的"X"表示硬碟的介面類型。
"A"表示為E-IDE/ATA介面
"S"表示為SCSI 2介面
"U"表示為Ultra SCSI介面
"D"表示為Ultra ATA 66介面
"H"表示為Ultra ATA 100介面
"N"表示為Ultra ATA 33介面
"C"表示為Serial ATA150介面
我們拿編號為"SP1614C"的三星硬碟作例子,我們亦可以看出這是三星出品的SpinPoint家族7200轉/分的P系列硬碟產品,其硬碟總容量為160GB,緩存容量為8MB,硬碟磁頭數為4,採用Serial ATA150介面,硬碟單碟容量為2×160GB/4=80GB。IBM硬碟的識別方法為:系列號(此系列最大硬碟容量+轉速)+硬碟類型+硬碟尺寸+轉速+容量。以34GXP DPTA 372050為例——首先在硬碟系列號中的34代表此類型硬碟的最大容量為34GB,以GP為結尾的硬碟是5400轉,以GXP結尾的硬碟是7200轉;下面的DPTA代表的是DeskStar(桌面之星),PT代表的是34GXP與37GP兩個系列硬碟,A代表此硬碟是ATA介面的硬碟;然後,看硬碟的型號,首位為3,代表此硬碟是3寸盤;後面跟著7,代表此硬碟的轉速為7200RPM;再後面的2050代表此硬碟的容量為20.5GB。IBM硬碟在國內的總代理是新資源,要認准新資源的標志。
邁拓的硬碟的識別方法為:系列號+此系列硬碟最大容量+首位+容量+介面類型+碟頭數。以金鑽四代DiamondMax Plus40 53073U6為例——系列號中的DiamondMax Plus代表硬碟是金鑽系列;然後40代表此系列硬碟最大容量為40GB,也代表了此硬碟是金鑽四代硬碟(金鑽三代及以前的數字是四個數字,代表單碟容量,而金鑽五代的數字是60);首位沒有什麼大用處,只是說明一段時間罷了,最新的金鑽系列硬碟都是5;後面的3073代表此硬碟的容量是30.7GB;U代表此硬碟介面是Ultra DMA/66介面,如果是D代表是Ultra DMA/33介面,如果是A代表是Ultra DMA/100介面;最後的6代表此硬碟有6根磁頭,由此說明此硬碟有6÷2=3張碟片,如果是奇位數,那麼就加1再除以2就是硬碟的碟片數了。邁拓硬碟在國內的總代理是藍德電子,購買時認准LAND的標志。
昆騰硬碟的識別方法為:QM+硬碟尺寸+硬碟容量+系列號。以昆騰超能火球二代QM320500KX為例:QM代表昆騰硬碟;3代表硬碟是3寸硬碟;20500代表此硬碟容量是20.5GB;最後的KX代表此硬碟是超能火球二代硬碟。昆騰硬碟在國內的總代理現在是藍德。
WD硬碟的識別方法為:類型+WD+容量+轉速+型號。以WD Caviar WD400BB為例:WD Caviar代表西部數據的魚子醬系列硬碟;WD代表西部數據;400代表此硬碟容量是40.0GB;第一個B代表轉速是7200轉,如果是A代表轉速是5400轉;第二個B代表此硬碟是新魚子醬系列硬碟,如果是A代表此硬碟是舊的魚子醬系列硬碟。
富士通硬碟的識別方式為:類型+尺寸+容量+介面+轉速。以富士通MPF3204AH為例:MPF代表硬碟的類型,其中M代表富士通,P代表硬碟是IDE系列,如果為A就是SCSI系列;3代表此硬碟是3.5英寸硬碟;204代表此硬碟的容量為20.4GB;A代表介面為ATA介面;H代表轉速是7200轉,如果為T就是5400轉。
現在市面上的硬碟種類繁多,每個廠商都為各自的產品進行了編號。一般說來,硬碟的編號決定著該硬碟的技術參數,如品牌及產品系列、外形尺寸、轉速、容量、支持的介面類型等。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市場上主流硬碟型號的排列規則。一、 希捷硬碟型號
希捷硬碟主要有早期的金牌系列、U系列和酷魚(Barracuda)系列等產品。
1.希捷1999年1月1日以後生產的ATA系列硬碟型號
第一欄位:由ST組成,代表希捷的標識符。
第二欄位:由1個字元組成,它代表硬碟的外形尺寸。3代表3.5英寸寬度,1英寸高度。
第三欄位:由5個字元組成,它代表硬碟的標准容量(這里表示17.24GB容量)。
第四欄位:由1個字元組成,它代表硬碟的轉速。0代表7200rpm的硬碟;其它數字結尾(包括1、2)代表5400rpm的硬碟。
第五欄位:由1個英文字元組成,它代表硬碟支持的介面類型。A代表ATA/Ultra ATA/Ultra ATA/66(IDE/EIDE)介面;AG代表筆記本電腦專用的ATA介面;W代表Ultra Wide SCSI介面,其數據傳輸率為40MB/s;N代表Ultra Narrow SCSI介面,其數據傳輸率為20MB/s;W/FC代表光纖通道,可提供高達100MB/s的數據傳輸率,並且支持熱插拔。2.希捷1999年1月1日以後生產的SCSI系列硬碟型號
第一欄位:由2個英文字元組成,代表希捷的標識符。
第二欄位:由1個字元組成,代表硬碟的外型尺寸。1代表3.5英寸寬度;1.6英寸高度;3代表3.5英寸寬度;1英寸高度。
第三欄位:由5個字元組成,它代表硬碟的標准容量(這里表示18.2GB容量)。
第四欄位:由1-3個英文字元組成,它代表硬碟支持的介面類型及採用的技術。DC代表Differentia/80-pin SCA介面;FC代表Fibre Channel/40-pin SCA介面;FCV類似FC,但增加了緩存的大小;LC代表低電壓的Differential/80-pin SCA;LCV類似LC,但增加了緩存大小;LW代表低電壓的Differential/68-pin Wide SCSI介面;LWV類似LW,但增加了緩存大小;N代表SCSI/50-pin Narrow SCSI介面;ND代表Differential/50-pin Narrow SCSI介面;W代表SCSI/68-pin Wide SCSI介面;WC代表SCSI/80-pin SCA;WD代表Differential/68-pin Wide SCSI介面。3.希捷1999年1月1日以前生產的硬碟型號
第一欄位:由ST組成,代表希捷的標識符。
第二欄位:由1個字元組成,代表硬碟的外形尺寸。1代表3.5英寸寬,1.6英寸高;2代表5.25英寸寬,1.6英寸高;3代表3.5英寸寬�1英寸高;4代表5.25英寸寬,標準的高度;5代表3.5英寸寬,0.75英寸高;6代表9英寸寬;7代表1.8英寸寬;8代表8英寸寬;9代表2.5英寸寬,0.75英寸高。
第三欄位:由2-5個字元組成,它代表硬碟的標准容量(這里表示9.1GB容量)。
第四欄位:由一兩個英文字元組成,它代表硬碟支持的介面類型。A代表ATA/Ultra ATA(IDE/EIDE)介面;AG代表ATA w/SafeWrite保護的介面;DC代表Differential/80-pin SCA介面;E代表ESDI介面;FC代表Fibre Channel/40-pin SCA介面;J代表SMD/SME-E介面;K代表IPI-2介面;LC代表低電壓的Differential/80-pin SCA介面;LW代表低電壓的Differential/68-pin Wide SCSI介面;N代表SCSI/50-pin Narrow SCSI介面;ND代表Differential/50-pin Narrow SCSI介面;NM代表SCSI/50-pin Narrow SCSI/Macintosh Comaptible介面;NV代表SCSI/50-pin Narrow SCSI介面;P代表PCMCIA(PC Card)介面;R代表ST412/RLL介面;S代表Syncronized Spindle或Synchonous SCSI;W代表SCSI/68-pin Wide SCSI介面;WC代表SCSI/80-pin SCA介面;WD代表Differential/68-pin Wide SCSI介面;X代表XT Bus(IDE)介面;Unspecified代表ST412/MFM介面。
第五欄位:由2個英文字元組成,PR表示隨硬碟附送安裝軟體和硬碟控制器。
第六欄位:由1個字元組成,它代表硬碟的存取時間。0代表標准;1代錶快速。二、邁拓硬碟型號
邁拓硬碟的型號比較多,且比較亂。主要鑽石、星鑽(鑽石十代以後的產品)、金鑽三個系列,型號有91360D8、88400D8、7120AT、MXL-171、XT-8760S、LXT-213SY、MXT-540AL等。為了方便記憶,特將它們劃分為三個欄位:(圖)
第一欄位:由1-5個字元組成,它代表邁拓硬碟產品系列的標識符。9xxxx代表新款Diamond Max(星鑽)和Diamond Max Plus(金鑽)系列UDMA/33硬碟;8xxxx代表CrystalMax和舊款Diamond Max系列EIDE/UDMA/33硬碟;7xxxx代表大於1GB的IDE硬碟;7xxx代表小於1GB的IDE/SCSI硬碟;25xxx代表2.5英寸IDE硬碟;MXT代表IDE/SCSI硬碟;MXL代表PCMCIA硬碟;Flash代表採用PCMCIA Flash 內存卡;LXT代表IDE/SCSI硬碟;MX代表3.5英寸SCSIⅡ硬碟;Px代表Panther SCSI硬碟;RXT代表MaxOptix SCSI硬碟;XT代表MFM、RLL系列SCSI和ESDI硬碟。
第二欄位:由三四個字元組成,它代表硬碟的標准容量(這里表示13.6GB容量)。
第三欄位:由1-3個字元或空缺組成,它代表硬碟支持的介面類型.Dx代表支持Ultra DMA33介面的EIDE;Ux代表持Ultra DMA66介面的EIDE;Ax代表IDE或 EIDE介面;Ex代表ESDI介面;Sx代表SCSI。
另外還有一些型號加前綴,如:K016420A和ST019100D,其中K代表硬碟的轉速5400rpm;ST代表硬碟的轉速7200rpm。三、昆騰硬碟型號
第一欄位:由QM組成,它代表昆騰標識符。
二欄位:由1個字元組成,它代表硬碟的外型尺寸或採用的技術。2代表2.5英寸寬度;3代表3.5英寸寬度;5代表5.25英寸寬度;P代表Performance;L代表採用低費用技術。
第三欄位:由3-5個字元組成,它代表硬碟的標准容量(這里代表18.2GB容量)。
第四欄位:由1個字元組成或空缺,它代表昆騰硬碟銷售地域。R代表產品銷往北美地區;B代表產品銷往全球
第五欄位:由2個字元組成,它代表昆騰硬碟產品系列的標識符。AL代表AtlasⅡ系列;AT代表Atlas系列;BF代表Bigfoot系列;CP代表Capella系列;CR代表Fireball CR系列;CX代表Fireball CX系列;CY代表Bigfoot CY系列;DA代表Daytona系列;EL代表Fireball EL系列;EM代表Empire系列;EN代表ProDrive LPS系列;EP代表ProDrive LPS系列;EU代表Europa系列;EX代表Fireball EX系列;FB代表Fireball系列;GM代表ProDrive LPS系列;GP代表Grand Prix系列;HN代表AtlasⅡ系列;KA代表Fireball Plus KA系列;KN代表Atlas IV系列;KX代表Fireball Plus KX系列;LB代表Fireball lct系列;LT代表Lightning系列;MU代表ProDrive系列;MV代表Maverick系列;PI代表ProDrive ELS系列;PX代表VikingⅡ系列;RR代表LPS系列;SA代表Saturn系列;SE代表Fireball SE系列;SG代表Pioneer SG系列;SR代表Sirocco系列;ST代表Fireball ST系列;TB代表LPS系列;TD代表Atlas Ⅲ系列;TM代表Fireball TM系列;TN代表Atlas 10K系列;TR代表Trailblazer系列;TS代表Bigfoot TS系列;TX代表Bigfoot TX系列;TY代表Atlas 10KⅡ系列;VK代表Viking系列;XC代表Atlas V系列。
第六欄位:由1-3個英文字元組成,它代表硬碟支持的介面類型。S代表SCSI介面;A代表ATA/IDE介面;SW代表SCSI WIDE介面;SWD代表SCSI WIDE DIFF介面;SCA代表SCA SCSI介面;LW代表SCSI LVD介面;FC代表Fiber Channel介面內容是多了一點不過很全面的

⑦ 我用HD Tune檢測硬碟後,怎麼看出有沒有問題,我看不懂

主要看05和C5,這個是有關硬碟是否出現壞道的參考值

HDTUNE檢測項意思

檢測項意思(來自網路,不可全信):

01 =Read Error Rate / (底層)數據讀取錯誤率

指從磁碟表面讀取數據時發生的硬體讀取錯誤的比率,Raw值對於不同的廠商有著不同的體系,單純看做1個十進制數字是派羨搏沒有任何意義的。
*以上為Wiki上的英文翻譯版本,此屬性貌似存在分歧,有的說值高了好,有的說低了好,此處我們還是按照Wiki上的吧,反正只要 Worst不小於 Threshold 就行了。
**這里的Raw值也可能不同,比如我筆記本上的ST硬碟就Raw為0,而台式機上1.5T的ST就為227901540。

02 =Throughput Performance / 吞吐性能(讀寫通量性能)

Raw值越高越好
整體(普通)的硬碟驅動器的吞吐性能。如果這個屬性的值一直在下降有很大的可能性是硬碟有問題了。
* 一般在進行了人工 Offline S.M.A.R.T. 測試以後才會有值。

03 =Spin-Up Time / 馬達旋轉到標准轉速所需時間

Raw值越低越好
主軸旋轉加速的平均時間(從零轉速到完全運轉(標准轉速)[毫秒])。
單位也可能為秒。
如果是0的話證明這一項沒有讀對,或者是這一項的數據生成錯誤。不應該出現0的結果。

04 =Start/Stop Count / 啟動/停止計派哪數

馬達 啟動/停止 周期的計數。當馬達啟動或硬碟完全停止工作後(斷開電源)啟動和硬碟從睡眠模式回復到先前狀態,計數都會增加。
*一般來說開機一次這個就加1,也可以看做是通電次數,這一般是個壽命參考值,本身不具有任何指標性,購買硬碟時可以參考此值。

05 =Reallocated Sectors Count / 重新配扇區的計數

Raw值越低越好
對重新分配的扇區的計數,當硬碟發現一個 讀取/寫入/校驗 錯誤時它將這個扇區標示為「重新分配」,並且將數據傳輸到一個特殊的保留區(空閑區)。這個過程也稱為是「重定向」,這個重新分配的扇區叫做「重新映射」。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硬碟當進行表面測試的時候是找不到「壞塊」的,所有的壞塊都被隱藏在重新分配的扇區中。然而,隨著重新定位的扇區增加,讀取/寫入速度趨向於降低。Raw值通常代表一系列已經發現和重映射的壞扇區,因此,這個屬性值越高,硬碟就有越多的扇區被重定位,所以這個值是越小越好。
* 理想情況下這個值應該為0,如果不為0也不要太驚慌,而是應該比較密切的關注這個值的變化情況:如果連續幾周沒有變化,那你應該可以放心的繼續使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如果這個值持續攀升,那麼請盡快備份所有數據,並考慮購買新硬碟。

06 =Read ***nel Margin / 讀取通道邊界

讀取數據時通道的邊界塵祥,這個屬性的功能並不明確

07 =Seek Error Rate / 尋道錯誤率

磁頭尋道錯誤的比率,如果機械定位系統中有局部的故障,那麼尋道錯誤率會增加,這種故障是多種因素造成的。Raw值對於不同的廠商有著不同的體系,單純看做1個十進制數字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08 =Seek Time Performance / 尋道時間性能

Raw值越高越好
磁頭尋道操作的平均性能,如果這個屬性的值持續下降,這是機械子系統有問題的標志

09 =Power-On Hours (POH) / 累計通電時間

Raw值越低越好
通電時間計數,Raw值顯示在通電狀態下的總小時數(或者是 分鍾,秒,取決於製造商)
磁碟加電時間。初始值的欄位顯示為此裝置總開機時間的累計。
* 參考磁碟廠家給的該款硬碟的 MTBF(平均故障間隔時間) 可以估計故障概率。但是也有可能超過MTBF而不會出現故障,因為統計數據對於個體來說是不精確的,是一個壽命參考值,本身不具任何指標性。
**購買硬碟時可以看此值,新的硬碟一般為0或者幾十以內,過分大的可能就是被人用過了。

0A =Spin Retry Count 或 Spin-up Retry Count / 旋轉重試計數 或 馬達重試計數

Raw值越低越好
馬達重試啟動嘗試的的總數,這個屬性存儲馬達嘗試啟動的到全速運轉(第一次嘗試失敗的情況)的總數,這個屬性的值的上升,是硬碟機械子系統有問題的標志
* 理想情況應該為0,在某些情況下可能人為造成這個值的非故障升高,比如電壓供給不足。

0B =Recalibration Retries / 校準重試

Calibration_Retry_Count / 校準重試計數
Raw值越低越好
這個屬性指被要求重新校驗的次數(第一次嘗試失敗的情況下)。這個屬性的值的上升,是硬碟機械子系統有問題的標志

0C =Power Cycle Count / 通電周期計數

這個屬性是指這個硬碟電源 開/關 周期的總數。
這是個壽命參考值,本身不具任何指標性。

0D =Soft Read Error Rate / 軟體讀出誤碼率(可校正讀出誤碼率)

Raw值越低越好
報告給操作系統的未修正的讀取錯誤。
高值暗示有扇區不穩定。

B7 =SATA Downshift Error Count / SATA 降檔錯誤計數
西部數據和三星的屬性。

B8 =End-to-End error / 端對端錯誤

Raw值越低越好
這個屬性是HP的SMART IV技術的一部分,它表示傳輸通過高速緩存內存數據緩沖區後主機和硬碟驅動器間的校驗數據不匹配。

B9 =Head Stability / 頭穩定性

西部數據的屬性。

BA =Inced Op-Vibration Detection / 感應運算振動檢測

西部數據的屬性。

BB =Reported Uncorrectable Errors / 反饋無法校正的錯誤

Raw值越低越好
不能使用硬體ECC恢復的錯誤總數。

BC =Command Timeout / 命令超時

Raw值越低越好
因為HDD超時導致放棄操作的數量,通常情況下,這個屬性值應該等於0,如果這個只遠遠高於0,那麼,很可能電源供應有很嚴重的問題,或者數據線被氧化。

BD =High Fly Writes / 高飛寫入
Raw值越低越好
HDD生產商實現 一個飛行高度監視器來嘗試對於檢測到記錄頭正在飛出它的正常操作范圍時的寫入操作提供額外的保護,如果發生不安全的飛行高度條件,寫入進程停止工作,信息將被重寫或者重定向到磁碟上一個安全的區域。這個顯示在硬碟生命周期內檢測到的這些錯誤的總數。這個特性實現在大多數現代的希捷驅動器和一些西部數據的驅動器中,西部數據驅動器開始於 WD企業級WDE18300和WDE9180 Ultra2 SCSI硬碟驅動器,它將被包含在未來所有西部數據企業級產品中。

BE =Airflow Temperature (WDC) / 氣流溫度(西部數據)
Raw值越低越好
西部數據硬碟上的氣流溫度(和[C2]的 Temperature 數值一樣,但是在有些型號上臂當前值會少50.此值已經廢棄了)。

B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from 100 / 從100開始的溫差

Raw值越高越好
值和 (100 – 溫度°C)相同, 允許製造商對於符合的最高溫度設置一個最小限制(可能是希捷專有?)。

BF =G-sense Error Rate / 加速度錯誤率 或 震動偵測錯誤率

Raw值越低越好
因外來的沖擊和震動導致的錯誤數。

C0 =Power-off Retract Count / 斷電磁頭縮回計數

Emergency Retract Cycle Count (Fujitsu) / 緊急回縮周期計數(富士通)
Raw值越低越好
磁頭被載離媒體的次數計數。磁頭能在沒完全斷電的前縮回。*這個屬性所顯示的數字表示這塊磁碟自動關機(突然斷電)的次數。

C1 =Load Cycle Count / 磁頭伸出周期計數

Load/Unload Cycle Count (Fujitsu) / 磁頭升降周期計數(富士通)
Raw值越低越好
從磁頭零區域載入/卸載(升降)周期的次數。通常的攜帶型電腦(2.5英寸)載入(伸出)周期的壽命為200,000到600,000 ,一些攜帶型電腦的驅動器被設計成當5秒內沒有任何活動時就卸載(縮回)磁頭。許多Linux安裝程序後台1分鍾內只寫入文件系統幾次。因此,每小時可能有100或更多次的磁頭載入(伸出)周期,並且可能在1年之內就超出磁頭伸出周期額定值。
*這是一個壽命參考值,本身不具任何指標性。

C2 =Temperature / 溫度

Raw值越低越好
當前的內部溫度。
* 具體溫度極限參考硬碟廠家各款硬碟的技術指標。

C3 =Hardware ECC Recovered / 硬體ECC校正

Raw值對於不同的廠商有著不同的體系,單純看做1個十進制數字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C4 =Reallocation Event Count / 重新分配事件計數

Raw值越低越好
重新映射操作的計數。這個屬性的Raw值顯示了總的嘗試從重新分配扇區轉移數據到空閑空間的次數。不管成功與否都會被記錄。
* 這個計數就包含了上次讀操作有錯誤的不穩定扇區。如果下次這些扇區讀操作無錯誤,這個值可能減少。

C5 =Current Pending Sector Count / 目前待映射扇區數

Raw值越低越好
「不穩定」扇區總數(因為讀取錯誤,等待重新映射)。如果一個不穩定的扇區隨後能成功寫入或讀取,這個值將降低,這個扇區將不被重新映射。一個讀寫錯誤的扇區不會被重新映射(因為以後它有可能又能讀寫);取而代之的是,驅動器固件將記住此扇區需要被重新映射。並且會在當其被寫入時重新映射。
*這里有個問題,即當被固件記錄後,有些文章寫到只有在寫入出錯的時候它才會被重新映射,而Wiki上的原文是「and remaps it the next time it's written.」故這里標記一下。

C6 =Uncorrectable Sector Count / 無法校正扇區數

Off-Line Scan Uncorrectable Sector Count (Fujitsu) / 離線無法校正扇區數(富士通)
Raw值越低越好
讀寫錯誤不能被校正的扇區總數。這個屬性值的升高意味著碟片表面有缺陷或者是機械子系統有問題。
* 這些扇區目前已經不能讀取,如果有文件使用這些扇區,則操作系統會返回讀取錯誤;當下一次寫操作發生時硬碟會對扇區自動重定位;同時,重定位扇區計數 (Reallocated Sector Count)增加,這個值減少。

C7 =UltraDMA CRC Error Count / Ultra DMA CRC 錯誤計數

Raw值越低越好
在數據傳輸錯通過介面電纜時被ICRC(介面循環冗餘校驗)所確定的錯誤總數。

C8 =Write Error Rate (Fujitsu) / 寫入錯誤率(富士通)

Raw值越低越好
當寫入一個扇區時錯誤的總數。
* 一般不為零也不要緊,但是如果持續快速升高,暗示盤體/磁頭機械有問題。

C9 =Soft Read Error Rate / 軟讀出誤碼率(可校正讀出誤碼率)

Raw值越低越好

CA =Data Address Mark errors / 數據地址標記錯誤

Raw值越低越好
數據地址標記錯誤(或供應商特有)

CB =Run Out Cancel / ECC錯誤發生率

ECC Errors (Maxtor) / ECC錯誤 (邁拓)

Raw值越低越好
ECC錯誤的數量。

CC =Soft ECC Correction / 軟體ECC校正

Raw值越低越好
因軟體ECC導致的錯誤總數。

CD =Thermal Asperity Rate (TAR) / 過溫率

Raw值越低越好
因溫度過高導致的錯誤數量。
*溫度過高的頻率,代表主軸馬達可能受損,或是散熱不良。

CE =Flying Height / 飛行高度
磁頭離碟片表面的高度。太低將增加頭部撞擊機率,太高將增加讀取錯誤機率。

CF =Spin High Current / 旋上高電流

Raw值越低越好
當前用來使驅動器馬達旋轉所用的電涌(電流)量。
*也有資料寫:主軸馬達旋轉時所使用的電流量,耗電量變大意味著軸承可能磨損。

D0 =Spin Buzz

因電力不足所啟動馬達所需的重試次數。

D1 =Offline Seek Performance / 離線尋軌性能

驅動器內部測試時的尋道性能。

D3 =Vibration During Write / 寫入時震動

寫入時震動。

D4 =Shock During Write / 寫入時受沖擊

寫入時受沖擊。

DC =Disk Shift / 磁碟移位

Raw值越低越好
碟片對於軸心的位移距離(通常是由於沖擊或者熱漲冷縮),衡量單位未知。
*通常由強烈的撞擊或墜落造成。

DD =G-Sense Error Rate / 加速度錯誤率(震動偵測錯誤率)

Raw值越低越好
因外來的沖擊和震動導致的錯誤數。

DE =Loaded Hours / 作業時間

數據載入操作時所花費的時間。
(磁頭電樞的運動)

DF =Load/Unload Retry Count / 磁頭升降重試次數

磁頭改變位置的次數。

E0 =Load Friction / 載入摩擦

Raw值越低越好
在運行時因機械部分的摩擦而產生的阻力。

E1 =Load/Unload Cycle Count / 磁頭升降周期計數

Raw值越低越好
載入(伸出)周期總數。

E2 =Load 'In'-time / 載入時間

載入磁頭的總時間(不計在停放區所花費的時間)。

E3 =Torque Amplification Count /扭矩放大計數

Raw值越低越好
嘗試彌補碟片速度變化的次數。

E4 =Power-Off Retract Cycle / 斷電磁頭縮回周期

Raw值越低越好

E6 =GMR Head Amplitude / 巨磁電阻頭振幅

「顛簸」(重復前進/後退磁頭動作的距離)的振幅。

E7 =Temperature / 溫度

Raw值越低越好
驅動器溫度。

F0 =Head Flying Hours / 磁頭飛行小時

磁頭在定位的時間。
*這是一個壽命參考值,但本身不具任何指標性。

F0 =Transfer Error Rate (Fujitsu) / 傳輸錯誤率(富士通)

數據傳輸時連接被重置的次數的計數。

F1 =Total LBAs Written / 總 LBAs 寫入

總 LBAs 寫入。

F2 =Total LBAs Read / 總LBAs 讀取

總 LBAs 寫入。

有些S.M.A.R.T.工具報告它的Raw值是一個復數,實際是因為它是48位而不是32位的。

FA =Read Error Retry Rate / 讀取錯誤重試率

Raw值越低越好

FE =Free Fall Protection / 自由落體保護

Raw值越低越好
檢測到「自由落體」的次數

⑧ 硬碟故障處理全攻略參考

1、分區表錯誤的處理

故障現象:開機後,屏幕上顯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 硬碟不能啟動,可從軟盤啟動。

故障分析與處理:造成該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碟主引導記錄中的分區表有錯誤,當指定了多個自舉分區(只能有一個自舉分區)或病毒佔用了分區表時將有上述提示。主引導記錄(MBR)位於0磁頭0柱面1扇區,由FDISK.EXE對硬碟分區時生成。MBR包括主引導程序、分區表和結束標志55AAH 3部分,共佔一個扇區。主引導程序中含有檢查硬碟分區表的程序代碼和出錯信息、出錯處理等內容。當硬碟啟動時,主引導程序將檢查分區表中的自舉標志。若某個分區為自舉分區,則有分區標志80H,否則為00H,系統規定只能有一個分區為自舉分區,若分區表中含有多個自舉標志時,主引導程序會給出「Invalid partion table」的錯誤提示。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是用NDD修復,它將檢查分區表中的錯誤,若發現錯誤,將會詢問您是否願意修改,您只要不斷地回答「Yes」即可修正錯誤,或者用備份過的分區表覆蓋它也行。寬枯襪如果是病毒感染了分慎激區表,格式化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可先用殺毒軟體殺毒,再用NDD進行修復。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能解決,就先用FDISK重新分區,但分區大小必須和原來的分區一樣,這一點尤為重要,分區後不要進行高級格式化,然後用NDD進行修復。修復後的硬碟不僅能啟動,而且硬碟上的信息也不會丟失。其實用FDISK分區,相當於用正確的分區表覆蓋原來的分區表。尤其當用軟盤啟動後不認硬碟時,可用此方法。

2、硬碟不能工作的故障原因和處理

故障現象:微機無法用硬碟啟動,檢查CMOS參數沒有問題。用軟盤啟動後可轉入C:u25552提示符,但是不能對硬碟進行任何操作。

故障分析與處理:用軟盤啟動後可轉入C:u25552提示符,說明系統是可以識別硬碟驅動器的。硬碟不僅不能引導系統,而且也不能進行其他操作,說明故障原因可能是硬碟的主引導區或分區表遭到破壞,弄得硬碟不能正常工作。處理辦法是從軟盤引導系統,用「FDISK」命令對硬碟重新分區,然後再進行高級格式化,重裝整個系統。因為有可能是病毒破壞系統,所以使用「FORMAT」命令加U參數進行高級格式化。

3、 啟動時死機的故障處理

故障現象:開機後自檢完畢,從硬碟啟動時死機或者屏幕上顯示:「NO ROM Basic,System Halted」。

故障分析與處理:造成該故障的原因一般是引導程序損壞或被病毒感染,或是分區表中無自舉標志,或是結束標志55AAH被改寫。從軟盤啟動,執行命令「FDISK/MBR」即可。FDISK中包含有主引導程序代碼和結束標志55AAH,用上述命令可使FDISK中正確的主引導程序和結束標志覆蓋硬碟上的主引導程序,這一招對於修復主引導程序和結束標志55AAH的損壞既快又靈。對於分區表中無自舉標志的故障,可用NDD迅速恢復。

4、 BOOT引導系統損壞引起的硬碟邏輯故障的處理

故障現象:機器上電啟動,硬碟指示燈閃亮、屏幕出現:「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錯誤信息。

故障分析與處理:用BIOS中斷程序讀出BOOT區損壞程序段或分區表。如果是整個BOOT區損壞,則只好從另一台同類型的主機上讀出BOOT區的信息,再寫入故障機。硬碟的BOOT區被非法寫入是常見的故障。因此,用戶必須做好BOOT區的備份保護工作。

5、BOOT引導區標志「55AA」改變引起的硬碟邏輯故障

故障現象:機器上電啟動,自檢完畢,硬碟指示燈閃亮,屏幕出現:「DRIVE NOT READY ERROR INSERT BOOT DISKETTE IN A:」等錯誤信息,硬碟啟動失敗。用軟盤啟動成功,試圖進入硬碟時,出現:「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錯誤信息。用DEBUG INT13中斷程序調出BOOT區的內容,發現該區最後的結束標值「55AA」已被改變。

故障分析與處理:這類情況,大多數是非法程序、非法操作或病毒引起的。進入DEBUG狀態。用INT13中斷程序調出Boot區的記錄,將最後敗首兩個位元組改成「55AA」即可。

6、 DOS引導記錄出錯的處理

故障現象:開機後屏幕上出現:「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或「Missing Operating System」的提示信息。

故障分析與處理:造成該故障的原因一般是DOS引導記錄出現錯誤。DOS引導記錄位於邏輯0扇區,是由高級格式化命令FORMAT生成的。主引導程序在檢查分區表正確之後,根據分區表中指出的DOS分區的起始地址,讀DOS引導記錄,若連續讀5次都失敗,則給出「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的錯誤提示,若能正確讀出DOS引導記錄,主引導程序則會將DOS引導記錄送入內存0∶7C00h處,然後檢查DOS引導記錄的最後兩個位元組是否為55AAH,若不是這兩個位元組,則給出「Missing Operating System」的提示。一般情況下用NDD修復即可。若不成功,只好用「FORMAT C:/S」命令重寫DOS引導記錄,也許您會認為格式化後C盤數據將丟失,其實不必擔心,數據仍然保存在硬碟上,格式化C盤後可用Norton中的UNFORMAT恢復。如果曾經用DOS命令中的MIRROR或Norton中的IMAGE程序給硬碟建立過IMAGE鏡像文件,硬碟可完全恢復,否則硬碟根目錄下的文件全部丟失,根目錄下的第一級子目錄名被更名為DIR0、DIR1、DIR2……但一級子目錄下的文件及其下級子目錄完好無損,至於根目錄下丟失的文件,可用Norton 8.0中的UNERASE再去恢復即可。綜上所述,硬碟不能啟動大都是由於硬碟上的主引導記錄、DOS引導記錄、三個系統隱含文件出現錯誤導致的,因此平時要養成備份主引導記錄、DOS引導記錄的好習慣,關鍵時刻才能順利解決問題。

7、DOS內核文件損壞引起的硬碟邏輯故障?

故障現象:主機上電啟動,自檢完畢,轉入硬碟啟動,屏幕出現:「Missing Operating System」或「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錯誤信息,用軟盤啟動後可進入硬碟,可顯示出硬碟的信息和文件。

故障分析與處理:這是DOS操作系統3大文件之一損壞引起的故障。用同版本的DOS(或高版本)軟體啟動後,鍵入A:>sys c:回車即可。

8、邏輯D盤「丟失」的處理

故障現象:一台毒龍兼容機,硬碟為30GB,分為C、D、E、F、G盤。開機後硬碟無法引導,出現死機現象。用干凈的軟盤啟動微機,轉到C盤列目錄文件都正常。轉到其他盤時,系統提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

故障分析與處理:從軟盤啟動成功,轉C盤列目錄正常。說明硬體和CMOS系統都沒有問題,很可能是病毒造成死機和其他邏輯盤丟失。在軟碟機插入KV3000+殺毒盤,進入KV3000+主界面,按F6鍵,查看0面0柱l扇區上第l代碼為:E80000BF 40008EDF 836DD306 8B45B3B1……第2、3代碼正常。當查殺C盤顯示:「Found NATAS/4744/GHOST-2(幽靈)Virus!in Boot Sector.Killed!OK!」說明第l代碼已被NATAS/4744/GHOST-2(幽靈)病毒代碼取代。病毒消除後,再按F6鍵,查看0面0柱1扇區第l代碼已恢復正常。按Esc鍵退出,從硬碟啟動正常,列C盤目錄,原文件都存在。清除病毒使C盤恢復正常啟動,解決了死機問題,但其他邏輯盤還是沒找到,轉道其他盤時系統仍提示:「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可能該「幽靈」病毒發作把邏輯盤信息破壞了,清除了病毒也無法恢復邏輯盤數據。用干凈DOS盤啟動微機,用FDISK/STATUS查看硬碟分區狀態,沒顯示邏輯驅動器信息。由於顯示的分區信息充分說明邏輯D盤已經「丟失」,但擴展DOS分區還在。這時進入KV3000+,按F6鍵,按翻頁鍵PgDn從第56扇區找到好的分區信息;按F9鍵將其恢復到0面0柱1扇區上。從C盤啟動正常,對其他邏輯盤進行殺毒,沒有病毒,而且能顯示文件了。按Esc鍵,退回DOS進行察看,一切正常,邏輯盤已經恢復。

9、硬碟丟失的故障處理

故障現象:機器原工作正常,但一次開機之後,微機不能從硬碟啟動,用軟盤啟動後發現硬碟丟失,仔細觀察啟動過程,發現硬碟指示燈常亮不滅,啟動速度明顯變慢,在微機自檢表格「Primary disk」一欄中, 「LBA MODE 4 30731MB」變為「CHS MODE 0 30731MB」。檢查CMOS的其他參數均正常。當天下午開機,故障自動消失。但是一周之後,又出現同樣的故障。開機檢查硬碟的連線,沒有發現異常。請問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故障分析與處理上述故障的疑點有二:(1)硬碟的工作模式(應在CMOS設置環境中設定)自動地由原來的「LBA MODE 4 30731MB」變為「CHS MODE 0 30731MB」,此時硬碟丟失,而硬碟自動恢復時故障也自動消失。(2)一周後故障又重復出現。如果能夠人為修改CMOS參數的因素,故障原因可能以下幾點:1)病毒定時發作,或者某個應用程序修改了CMOS參數中的硬碟工作模式,造成重新啟動時硬碟丟失。再聯想到您的硬碟測試得分低,不能排除染毒的可能。2)重啟動過程中硬碟指示燈常亮不滅且啟動速度明顯變慢的情況來看,有可能是硬碟驅動器本身質量差、性能不穩定所致,因此硬碟有時能夠正常工作,有時又不能正常工作,在選中硬碟而又不能正常讀寫時,就會出現硬碟指示燈常亮不滅的情形。為確定是否是此種原因造成的,可以採用交換法把這個硬碟換到其他微機上試。 3)硬碟信號電纜部分引腳接觸不良、電源電纜接地引腳接觸不良都可能造成無法訪問硬碟的故障。可以更換電纜,或者將電纜接頭插入主板上另外一個IDE插槽試試。4)如果硬碟在本台微機上不能正常工作,而換到其他微機上可以正常工作,表示問題還可能與主板有關,例如接觸不良、硬碟讀寫通道工作不穩定等,都可能造成上述故障。

10、 硬碟頻繁損壞的故障處理

故障現象:電腦配置為:AMD毒龍750 CPU,聯想K7B主板,現代128MB內存,太陽花TNT2 Pro顯卡,希捷酷魚II 20G硬碟,硬碟分為C、D、E、F 4個區。機器開始運行正常,但在運行4個月之後,發現C區損壞17個簇,D區損壞23個簇,後來重新格式化安裝Windows系統,兩個月後C、D兩個區又損壞了15個簇,有時開機就會損壞2、3個簇,不知是何原因。

故障分析與處理:造成硬碟損壞的原因較多,除了硬碟自身的質量問題以外,還涉及到整個微機系統其他設備的工作狀況和性能,以及用戶的使用方法等問題,建議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檢查: (1)因為沒有明確說明硬碟再重新格式後,是否還存在壞簇的現象,因而不好確定硬碟是否真的有物理損傷,如有物理損壞最好與銷售商聯系,以確定是維修還是更換。(2)檢查一下電源部分。一是微機自身部分電源工作情況;二是微機所用的交流電源電路上是否有一些高負載的用電設備,如空調、冰箱等,如有應撤除,因為這些設備在啟動或工作時可能造成電源中出現一些峰值電壓,使您的微機電源「不純」而使硬碟損壞;三是如果用UPS或其他穩壓電源,則應檢查一下它的電源輸出情況。(3)檢查一下硬碟使用情況。如果經常使用一些內存需求很大的軟體(如編寫資料庫),可考慮增加一些內存,從而減少在硬碟上進行大量的文件交換操作的時間。(4)檢查文件碎片。最好定期掃描磁碟,以重組文件,這樣可減少系統打開文件或保存文件時的「硬碟抖動」現象。(5)檢查微機的工作環境。因為環境中一些較強的振動、煙霧、不適的溫度、濕度都有可能成為硬碟的殺手。

11、查找硬碟困難的故障處理

故障現象:機器配置為:PIII 866EP CPU,技嘉815EP主板,現代128MB內存,希捷酷魚II 20GB硬碟,七彩虹GFII MX顯卡,集成音效卡,長城1770U顯示器,主板BIOS為Award BIOS。開機找不到硬碟,無法啟動,在BIOS中使用自動偵測硬碟功能,需反復按回車鍵十幾次後,才能找到硬碟並正常使用。主板BIOS版本已被更新,硬碟曾多次高級格式化,更換CMOS電池也無效。

故障分析與處理:經過BIOS反復查找,還是可以找到硬碟,說明硬體工作不穩定,時好時壞。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1)接觸不良,可能是連接線接觸不良,也可能是硬碟內部電路、主板上的介面內部電路等接觸不良。後一種情況檢查起來比較麻煩,往往反復檢查也很難找到故障點。對於連接線接觸不良問題可以重新連接,保證接觸良好。如果懷疑是內部電路接觸不良所致,可用替換法處理。大體上確定故障范圍,再進一步檢查接觸不良的具體位置。 (2)硬體本身問題,這種情況只能用替換法檢查。由於在業余情況下作一級維修很困難,找到故障之後,也只能更換板卡或硬碟。實際上如果是板卡或者硬碟內部出現接觸不良的故障,也只能更換或送廠商維修。

12、 硬碟參數無法檢測的處理

故障現象:電腦中主板配置為微星815E Pro,硬碟為IBM 20G。電腦在一次開機啟動後,屏幕顯示:「DISK BOOT FAlLURE,INSERT SYSTEM DISK AND PRESS ENTER」,根據提示信息放進系統軟盤,用軟盤啟動成功後,鍵入「C:」後按回車鍵,無法進入硬碟。關閉電源,打開機箱,檢查硬碟線與IDE插槽接觸良好,重新開機啟動,屏幕還是顯示原來故障信息。按Reset鍵啟動機器,按Del鍵進入CMOS設置主菜單(AWARD BIOS),選擇 「IDF HDD AUTO DETECTION」欄,進行硬碟的自動檢測,結果無法檢測到硬碟。在多次冷啟動後進入CMOS設置進行硬碟自動檢測,都無法檢測到硬碟。

故障分析與處理:從現象上看硬碟可能是損壞了,但是最近使用過程中對硬碟進行掃描沒有發現任何損壞的扇區,完全損壞的可能性不太大,並且在無法啟動前的最後一次關機是按照正常程序退出。將硬碟拆下來連接到另外一台機器上,開機啟動後進入CMOS設置主菜單,選擇「IDE HDD AUTO DETECTION」欄,檢測到硬碟參數,能正常進入硬碟。將硬碟裝回到原來的機器上,進入CMOS設置後能自動檢測到硬碟的參數,恢復了正常啟動。關機時按照正常程序退出,而下一次開機時無法用硬碟啟動並且無法進人硬碟,這時有3種可能性:(1)硬碟線與IDE插槽接觸松動了。(2)硬碟確實損壞了。(3)在關機時硬碟磁頭沒有回復到引導位置,而利用CMOS設置中自動檢測硬碟功能又無法檢測到硬碟參數。此時可以將硬碟拆下來裝到另外一台機器上,利用不同的主板對硬碟的自動檢測功能,對硬碟進行參數的自動檢測,從而將硬碟磁頭回復到引導位置,再裝回原來機器,從而恢復正常啟動。

13、 巧修IBM 20GB硬碟「壞道」

故障現象:新配電腦,配置為:賽揚II 733 CPU,磐英D3VA主板,IBM 20G硬碟,配置不久既無法正常使用,常常找不到硬碟,或報告硬碟有大量壞道,換上其他硬碟則正常。

故障分析與處理:把硬碟拆下來接到華碩CUSL2主板上檢查,卻一點問題也沒發現。因為在原主板上換用其他硬碟,也沒出現問題,說明原主板也沒問題,看來是兼容性的問題了。將IBM硬碟裝回原機器,但不是用IDE1介面而是使用IDE2介面,裝好後經檢查,問題解決。

14、硬碟零磁軌損壞

故障現象:希捷30.2G硬碟,因在拆卸時不小心碰了一下,使硬碟無法正常引導,進入DOS狀態欲對該硬碟進行格式化操作,系統顯示「TRACK 0 BAD,DISK UNUSABLE」,意思為「零磁軌損壞,硬碟無法使用」。

故障分析與處理:雖然現在的硬碟防震性能越來越好,但這種問題有時還是會遇到的,雖說是零磁軌損壞了,但是通過一些工具軟體一般還是可以修復。用諾頓工具包DOS下的PNU 8.0及以上版本可以修復,啟動電腦用軟盤進入DOS,進入該目錄,運行其主程序NORTON.EXE,啟動後為全中文界面,十分好用。然後可先選「補救盤RESCUE」選項對該硬碟的引導區、分區表等信息進行備份。接著選擇「磁碟編輯器DISKEDIT」,成功運行後選「對象OBJECT」,選「分區表」後可看見硬碟的參數。其主引導記錄和分區表信息就應該在0面0簇1扇。把其C盤的起始扇區從l面0柱1扇改為0面1柱1扇,移動游標手工修改即可,另外改動數值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最後存檔後退出重啟電腦,用「FORMAT」命令格式化後硬碟即可正常使用了。

15、格式化進程達到1XXX%?

故障現象:電腦開機自檢完後便黑屏,無系統提示。用軟盤啟動後對C盤進行格式化,發現格式化很久後,還沒有停止,且格式化進程已經到1XXX%了,立即終止程序,但按了Ctrl+C、Ctrl+F3鍵都沒用,只有進行「冷啟動」。

故障分析與處理:因為只是對C盤進行了格式化,不知道在格式化其他盤時,是否故障依舊,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可能是Format程序出了問題,把C、D盤甚至接下來的盤都格式化。因為邏輯分區都建立在一個硬碟上,是通過分區完成的,並沒有物理界限,有時Format程序會辨認錯誤。重新分區後硬碟問題徹底解決。

16、 硬碟容量減少

故障現象:一台電腦安裝Windows 2000,在安裝過程中選擇了多重啟動形式,並選擇把Windows 2000安裝在NTFS 5格式的分區下,導致硬碟出錯。經多次修復無效後,就用Disk Manager(DM)對硬碟進行低級格式化。接著重新啟動後,硬碟就由原來的20G變成7.3G,剩下的.空間不見了。

故障分析與處理:NTFS 5格式盡管兼容FAT32格式,但按微軟的規定,強行同時使用NTFS 5和FAT32格式化會導致不可預測的錯誤。安裝失敗和硬碟出錯,應該都是由與這個原因引起的。但這種錯誤是不會導致硬碟容量減少的,所以關鍵問題應該出在對硬碟的低級格式化的過程中。後來發現低格時所用的DM是老版本的,有可能是該軟體的版本太低,不兼容大容量硬碟。下載最新版本的DM,再對硬碟進行低級格式化後重新啟動,硬碟空間將全部回來。

17、超頻導致硬碟故障

故障現象:電腦配置為:PIII 800EP CPU,精英P6ISM-II主板,金條128MB內存,昆騰20G硬碟,ACER 50X光碟機,CPU超933MHz後,發現無法訪問硬碟了。由於事先未備份硬碟相關數據,只好對硬碟進行低格,並重新分區,但操作完重啟後,BIOS硬體自檢,是硬碟的主引導扇區又遭破壞,將其低格了幾秒鍾(僅整理初始磁軌),重啟後硬體檢測順利通過,接著分區並格式化,但隨著Windows 98的安裝成功,用Debug寫成MBR、DBR的備份文件,存入軟盤,並用Ghost備份整個C盤。可新的故障又來了,當把硬碟模式在Windows中設置為DMA且重啟後,系統連安全模式都無法進入。

故障分析與處理:軟碟機啟動後一查,硬碟中的文件與目錄不是改名便是殘缺不全,根本無法讀取,看來不是DMA的問題就是超頻問題。只有將CPU降頻使用。

18、 硬碟不能啟動Windows 98

故障現象:一塊20GB硬碟,安裝Windows 98過程完全正常,但安裝之後不能正常啟動 Windows 98,在DOS下可以完全正常工作。經檢查Windows 98光碟正常,CMOS參數無誤,風扇曾停轉,硬碟沒有病毒也沒有壞塊。

故障分析與處理:這種現象經分析,問題不在硬碟,可能是在其他部件。通過該機的風扇曾經停轉過的現象分析,認為有可能是CPU受到過損傷,把CPU降頻使用,一切正常。其原因是DOS對於微機的要求較低,而Windows則對整個系統要求較高。在CPU或其他部件有缺陷時,Windows是不能正常工作的。

19、硬碟無法自舉

故障現象:因為要裝NT 4.0,所以使用PQMagic將硬碟由FAT32轉化為FATl6,在重啟計算機後,無法從C盤啟動了。在CMOS中將啟動順序改為「A,C」,情況一樣,改用從CD-ROM啟動也一樣,整個系統在自檢完成後就進入死機狀態,整個屏幕除了最上面的游標在閃爍外,沒有任何啟動的跡象,同時硬碟燈長亮。

故障分析與處理:初步判斷是在用PQMagic進行FAT32到FATl6的轉換過程中,硬碟的Boot扇區主引導記錄或分區表遭到破壞,而系統在啟動時(無論啟動順序如何)都將獲得有關硬碟的一些信息(只要系統中存在硬碟),讀不出來就一直循環讀,這很有可能就是導致硬碟燈長亮的原因所在。 首先將硬碟接在另一台計算機的Second IDE介面上,作為第二主硬碟,在CMOS中正確設置它的參數後由另一硬碟啟動系統,不進入Windows,直接進入DOS狀態,在DOS下進入該盤的各分區,發現東西都還在,可以用dir看目錄和文件,沒有問題,看來硬碟不存在物理問題,至於無法啟動的問題幾乎可以肯定是硬碟的Boot扇區主引導記錄或分區表遭到破壞所致。運行Debug調用該硬碟的分區表仔細看,沒有問題。那麼,極有可能是該硬碟的Boot扇區主引導記錄遭到了破壞,恢復Boot扇區主引導記錄就比較容易,從A盤或C盤傳輸一遍系統即可,執行「SYS D:」命令,結束後拆下引導硬碟,將故障盤接在第一個IDE介面上作為第一硬碟啟動,順利進入Windows。至此,此硬碟無法自舉的問題已解決。

⑨ 我新買的4741G 硬碟是東芝的也卡頓,用工具測試C1和BF都是0 是什麼原因啊

我的機消巧器開始也是這種狀況,你去下載一個驅動人生,所有選判純項劃勾,選擇最穩定驅拿沖鍵動,裝完重啟。
另外最好去購機的地點或者售後刷下韌體(只有東芝能刷),否則鍍錫吧的硬碟特別容易出現壞道。
希望能幫到你。

⑩ 硬碟上bfMedia文件夾是什麼文件夾

應該是暴風影音的自動緩存,我前天安裝暴風影音之後卸載了也發現殘留了這個文件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