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最近幫朋友裝了個雙硬碟,後發現兩個硬碟的盤符錯亂。A硬碟的第一區是C盤,B硬碟的第一區是D盤。亂七八糟
一般系統是先顯示主分區,然後顯示邏輯分區。
A盤的第一個分區和B盤的第一個分區是主分區,所以先顯示A盤的第一個分區C盤,然後B盤的第一個分區D盤,然後依次是邏輯分區...........
解決辦法:
1.保證C盤以外的所有程序停止運行 依次 點擊 右鍵「我的電腦」——「管理」——「磁碟管理」,選中D盤,右鍵「更改驅動器名和路徑」——「更改」,在右邊的下拉列表中選個盤符名,確定,重啟。
這種方法有一定危險性,如果不能保證C盤以外的所有程序停止運行,按上邊得操作之後,容易造成藍屏或無法進入系統。
2.如果B盤沒有東西的話,可以把B盤格式化,全部設置成邏輯分區,這樣就按征程可以順序顯示了。
用一些分區軟體可以修改,具體操作步驟網上搜搜吧,挺簡單的,試試就會了。
❷ 關於加裝雙硬碟盤符混亂
安裝雙硬碟後,讀者可能會會發現第一個硬碟(以下簡稱Disk1)的C盤還是C盤,不過Disk1的D盤在新系統中卻變為E盤,E盤變成F盤...而第二個硬碟(以下簡稱Disk2)的C盤則變為新系統的D盤,Disk2的D盤、E盤等邏輯盤就排在Disk1所有盤符之後。這種情況稱為盤符交錯現象。
雙硬碟的盤符交錯問題是因為MS-DOS對硬碟的管理方法造成的。MS-DOS把第一個物理硬碟的激活DOS分區叫做C,第二個物理硬碟的有效的激活DOS分區叫做D,第一個物理硬碟的擴展DOS分區叫做E、F等等,剩下的字母分配給第二個物理硬碟的擴展DOS分區。如果沒有第二個物理硬碟,或第二個物理硬碟沒有基本DOS分區,那麼D就分配給第一個物理硬碟的擴展DOS分區的第一個邏輯驅動器了。
盤符交錯現象會產生一系列問題,最常見的就是某些軟體因為盤符變化而導致路徑錯誤,在啟動該軟體時需要重新確認文件路徑。要避免盤符交錯現象,對於Windows 95/98系統來說,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利用它的「即插即用」功能。即在BIOS中將第二硬碟設為None,開機後,Windows 95/98的「即插即用」功能就可以提示檢測到新硬體,並自動分配盤符給它,此時盤符的分配和很多人的期望就一致了。由於原來主硬碟上的所有軟體所在的盤符都沒有變化,因此在硬碟上的軟體可以照常運行,盤符交錯問題也就解決了。
從盤的設置與使用
硬碟從盤應用指南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硬碟空間不足似乎總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不要說兩年前的1.2G的硬碟,就是去年上半年曾經風行一時的4.3G硬碟目前似乎也小了些!碰到這種問題之後,盡管我們可以採取清除不需要的應用程序及組件、清空回收站、對硬碟進行增容等臨時性措施,但它們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最後還是得購買一個新硬碟。
盡管有些用戶在購買第二塊硬碟之後可能會將原來的硬碟處理掉,但絕大多數用戶都不會這樣做,而是同時使用兩塊硬碟,嘗嘗雙硬碟的滋味!不過我們在使用雙硬碟時往往會碰到一些問題,為方便用戶的使用,現談談從盤的設置與使用。
一、 從盤的設置
大家都知道,同時使用兩塊硬碟時存在著一個主盤與從盤的關系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將一塊硬碟設置為主盤而將另外一塊硬碟設置為從盤,但到底哪一塊為主盤、哪一塊為從盤就值得推敲了。盡管有關報刊上經常談到「新硬碟的運行速度較快,我們應將它設置為主盤」,並且這一說法也沒有錯,但現實情況是千差萬別的,不同用戶的選擇也不可能完全一樣,我們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區別對待。
1.新舊硬碟的傳輸方式完全一樣
大家都知道,目前硬碟傳輸方式有多種,如老式的DMA16、Ultra DMA/33以及最新的Ultra DMA/66等。這些傳輸方式的內部傳輸速度大不相同,而計算機在處理同一個IDE介面中的設備時只能使用一種傳輸速度,因此我們在安裝第二塊硬碟時首先應了解它們的內部傳輸率分別是多少,如果內部傳輸率一樣,則可將兩塊硬碟都同時安裝到主板的第一個IDE介面中,然後再根據安裝軟體的情況選擇將哪塊硬碟設置為主盤、哪塊硬碟設置為從盤。具體情況如下:
1) 希望重新安裝整個系統的用戶
對於那些老硬碟上的數據無關緊要(或事先已經做好備份),購買新硬碟之後准備從零開始,重新安裝整個操作系統的用戶來說,我們一般應將新硬碟設置為主盤、而將老硬碟設置為從盤,然後重新進行系統的安裝工作(這主要是因為新硬碟的速度較快而且穩定性較高,使用它作為主盤可加快磁碟的存取速度和系統的安全性)。
2) 希望將舊硬碟中的數據導入到新硬碟中繼續使用的用戶
有些用戶可能會覺得事先備份數據並重裝整個系統的步驟過於麻煩,而希望將舊硬碟中的所有數據全部拷貝到新硬碟中,然後依靠新硬碟運行(舊硬碟僅僅用來備份數據)。這也是非常容易實現的。
我們首先將新硬碟採用從盤方式安裝到計算機中,並採用適當的方法對新硬碟進行分區、格式化,然後在Windows 98的圖形界面下選擇「MS-DOS方式」命令,進入Windows 98的DOS窗口並執行「XCOPY:源盤 目標盤/E/C/H/K」命令,將舊硬碟上的所有文件全部拷貝到新硬碟中(在拷貝時應注意區分盤符,有關盤符的變化、設置請參見後面的第二部分)。
拷貝完成後關閉計算機,將新舊硬碟的主、從盤狀態進行對換(即將新硬碟設置為主盤、而將老硬碟設置為從盤),最後重新啟動計算機即可。
3) 希望保持原有運行狀態不變的用戶
有些用戶買回新硬碟之後可能並不希望對系統做出太大的調整,而僅僅只是希望將新硬碟作為數據盤,把那些舊硬碟中原來存放不下的數據轉移到新硬碟中。對於這些用戶,我們的設置方法是最簡單的,直接將新硬碟採用從盤方式安裝到計算機中即可使用。
2.兩塊硬碟的介面方式不一樣
如用戶新舊兩塊硬碟的傳輸方式不一致(如舊硬碟不支持Ultra DMA/33,而新硬碟則採用Ultra DMA/33甚至Ultra DMA/66傳輸方式),這時我們就不能將兩塊硬碟同時接到主板的第一個IDE介面上了(低速硬碟會影響高速硬碟的運行速度,造成整個系統運行速度的下降),而應將新硬碟(或高速硬碟)採用主盤方式單獨接到主板的第一個IDE介面上,而將舊硬碟(或低速硬碟)採用主盤方式接到主板的第二個IDE介面中(光碟機設置為第二個IDE介面的從盤),以便充分利用新硬碟的高速度。
當然,採用此方式之前,我們一般應按照前面介紹的第2種方法將舊硬碟中的所有數據全部拷貝到新硬碟中,以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
二、 從盤盤符的調整
同時使用過兩塊硬碟的用戶都知道,當我們將第二塊硬碟安裝到計算機中之後,整個系統的盤符就會發生錯亂,具體表現在C盤不變,第二塊硬碟的盤符變成了D,而原來的D盤則變成了E,這就使得許多應用程序由於盤符變化而無法使用!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上述問題、我們又該如何解決呢?其實這一切都是由於DOS及Windows 9X對磁碟分區的管理方式所造成的。
具體來說,當計算機只有一個硬碟時,該硬碟的主分區就是C盤,其他各個邏輯分區依次為D、E……,不過當計算機中同時有兩個(或更多)的硬碟時,各個磁碟分區的盤符就會發生變化——第一個硬碟的主分區還是C,而D則變成了第二塊硬碟主分區的盤符,至於第一塊硬碟的各個邏輯分區將依次變為E、F……,第二塊硬碟各個邏輯分區的盤符則為G、H……,其餘盤符以此類推。
很顯然,當用戶在計算機中添加了第二塊硬碟,並在第二塊硬碟中設置了主分區之後,系統就會自動將它設置為D,這是DOS的磁碟管理原則所決定的(Windows 9X也是建立在DOS之上的),我們無法加以改變。不過利用只有第二塊硬碟主分區的盤符才會「插隊」這一規律,以及Windows 9X的即插即用功能我們仍然可採用兩種不同方式解決這一問題。
用戶若以Windows 98為操作平台,並且只在Windows 98中使用第二塊硬碟,則上述問題非常容易解決,我們只需在CMOS中將第二塊硬碟設置為NONE,盡管計算機在啟動時會因為CMOS中沒有設置而找不到第二塊硬碟,但Windows 98的即插即用功能卻會偵察到新增的硬碟,並會自動為該硬碟上的各個磁碟分區設置盤符,此時所設置的盤符都是排列在第一個硬碟所有磁碟分區之後的。
如用戶硬碟原來分為三個區C、D、E,而後又添加了第二個硬碟(分為兩個區),當我們採用上述方法進行處理之後,原來第一個硬碟的磁碟分區將不發生任何變化,它仍然是C、D、E,而第二塊硬碟的兩個磁碟分區將順延為F、G,從而實現了磁碟分區的順序排列,滿足了用戶的需要。
不過此方法有兩個缺點,其一就是新增的磁碟分區全部只能在Windows 98中使用,在DOS下它們將處於「隱身」狀態(誰叫它們是通過Windows 98的即插即用功能實現的呢);其二就是我們不能將Windows 98的系統文件(也就是啟動時需要使用的文件)安裝到新硬碟中,這是因為在Windows 98啟動完成之前系統並不認識新硬碟,安裝到新硬碟中的系統文件也就無從調用了。這兩個缺點會對用戶的操作造成一定的影響。
用戶若需在DOS下對第二塊硬碟進行訪問而又不希望硬碟分區發生錯亂,這也是可以實現的。前面我們談到,只有第二塊硬碟中的主分區才會「插隊」到第一塊硬碟的邏輯分區前,而第二塊硬碟的邏輯分區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利用這一特點,我們在分區時只需不為第二塊硬碟設置主分區(用PQmagic可以實現),而是將其整個硬碟全部劃為擴展分區,然後再設置相應的邏輯分區,這樣第二塊硬碟的盤符就會按照我們的要求進行排列,不會發生錯亂,並且採用此方式時還可以在任何條件下(包括在DOS中)訪問第二塊硬碟中的磁碟分區,從而滿足了用戶的要求。
三、 利用從盤進行數據備份的技巧
當我們同時擁有了兩塊硬碟之後,絕大多數用戶都是將其中大容量、高速度的硬碟設置為主盤用來安裝、運行有關應用程序。至於那個曾經立下汗馬功勞的舊硬碟當然也不能讓它閑著,將其設置為備份盤,用來對主盤上的重要數據文件「克隆」。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它的「余熱」。
既然是備份,那麼我們對主盤中應用程序的設置和有關數據文件的存放都無需作任何更改,而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將這些數據文件拷貝到從盤中。我們可以採用手工拷貝,也可以使用Windows 98自帶的備份程序,甚至使用WinZip進行備份。
但是這些操作必須依靠用戶手工進行,用起來比較麻煩而且備份頻率得不到保障。另外,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任何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要是你萬一不小心用備份的舊文件覆蓋了新近修改過的文件又該如何是好呢?
別著急,筆者向大家推薦一款免費的自動備份軟體Backup Latest。通過一定的設置之後,它可以按照你的意願自動進行數據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