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硬碟和什麼是內存。
硬碟:用來存儲數據的計算機配件。是非易失性儲存器,說得直白點,就是你關了機,裡面的數據也不會丟。平時電腦里的C盤、D盤、E盤,都是指硬碟。其外觀是一個方形的盒子,裡面有碟片(像光碟一樣),還有讀寫碟片的磁頭。
內存:由於硬碟速度比較慢,CPU如果運行程序的時候,所有數據都直接從硬碟中讀寫,會非常影響效率。所以CPU會將運行軟體時要用的數據一次性從硬碟調用到運行速度很快的內存,然後再CPU再與內存進行數據交換。內存是易失性存儲器,只要你斷了電,內存中的數據就沒有了。內存本身是一塊集成電路板,上面有數顆用於存儲數據的的晶元。由於這塊電路板一般都做成長條形,所以叫「內存條」。
OK,接下來再來看看你的幾個問題。
硬碟內存?沒有這樣的東西。只有硬碟緩存。硬碟緩存是硬碟的電路板上一顆獨立的小晶元(就跟內存一樣)。硬碟緩存顧名思義就是起到讀寫硬碟時的的緩沖作用。比如CPU要往硬碟中寫入大量的零碎的文件,CPU可以先將這一堆文件丟到速度較快的緩存里,然後CPU就能先做其他事了。硬碟再從緩存中將這一堆零碎的小文件寫入到硬碟盤面上。硬碟緩存有助於提高硬碟的突發性讀寫、隨機讀寫的性能。
內存條就是內存。什麼是內存,就不再重復解釋了,上面已經說過。物理內存也是指的內存條。
虛擬內存,又稱頁面文件。電腦里的內存是有限的,現在主流的內存條,容量為2GB或4GB。假如內存上的空間都用完了,該怎麼辦?系統可以在硬碟上開辟一塊區域,將硬碟當做內存來用。雖然速度很慢,但總比沒有要強。
以上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⑵ 怎樣把內存容量虛擬給硬碟緩存
造價依次從高到低1、2、4(3和4兩者不是很清楚),1、2與4之間一些cpu還有具有三級緩存(速度自然比第二和第一慢了,造價也要便宜點,一、二、三級緩存都內置於cpu中,而一、二、三級緩存優先順序依次向上,最重要的優先順序最高的數據放在第一級以供處理,次之的放入二級,以此類推,到第三級緩存,cpu外需要的數據則放置於內存中,顯然速度就要比CPU的內置的慢很多)
大致流程是:需要數據是數據從硬碟中讀取(這個過程中硬碟速度最慢,現在之所以說硬碟是電腦性能提升的瓶頸就是這個原因),再放入硬碟的緩存中,而後數據又讀取到內存之中,之後cpu又將需要的寫入cpu內置的緩存中(速度是這個過程中最快的,一級雖然快但成本極高所以容量較小一般只有十幾到幾十KB大小,二級相對便宜能夠做到幾MB到十幾MB甚至超過二十MB,三級雖然在三者中最便宜,但對性能提升也不小,可以做到幾MB到幾十MB)以待處理
虛擬內存是在物理內存不夠時使用的一種技術,原理是將一部分硬碟空間(大小用戶可以自行設置,也可以系統自行分配)「模擬」成內存用(前面說過硬碟要比內存慢很多,至少要慢十幾倍),所以此技術,在今天基本都是2G內存起底的電腦來說已經不需要了,不少人都關掉虛擬內存強制系統使用物理內存了。。。雖然系統會提升虛擬內存不足。。。。。。
硬碟緩存也不大從8M到64M不等(未普及的SSD固態硬碟不在此列),雖然同樣容量大小,同樣轉數的硬碟,緩存越大性能越好,但是容量大的硬碟才配備較大的緩存,所以一般同樣容量的硬碟除開一些特殊型號外緩存容量都一樣
優化可能嗎(看懂了流程的話,就明白了。)只有換硬體,CPU的話搞不好還要換主板、內存、電源,換內存也差不多;加硬碟或者換硬碟基本還可以(加硬碟還是要考慮下供電滴)
⑶ 固態硬碟 (SSD) 有緩存和沒有緩存有什麼區別
1、運行速度不同:帶緩存的比不帶緩存的快很多。緩存越大對速度的改善越快。緩存的意思就是剛用過的數據,馬上再用或短時間內再用,會非常快,基本上就是瞬間讀取數據。
2、價格不同:一般來說硬碟是帶緩存的更快些,帶緩存的同容量硬碟價格也是不同,帶有緩存的硬碟要貴上幾十塊錢,因此可以想像得到速度要快些。
固態硬碟使用注意事項
需要注意固態硬碟有寫入壽命,平均起來約為3000次P/E,1P/E為硬碟存儲上限,相當於只能寫滿3000次。
為了減少固態硬碟的寫入數據量,不要將電腦的虛擬內存放到固態硬碟上。
不要將下載軟體的存儲目錄設置為固態硬碟,尤其是下載電影這類大數據量的文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固態硬碟
⑷ 如何把內存虛擬成硬碟緩存
實話和你說好了,沒什麼用,要改變硬碟效率還是要組RAID或SSD
⑸ 硬碟虛擬內存與硬碟緩存的區別,我看了半天還是有點疑問,請大蝦指點謎津,
硬碟緩存,對硬碟操作的數據緩沖區,就是把比較常用的數據放進這個區域以更快的調用,硬碟緩存一般是固化在硬碟上的FLASH晶元。容量一般為8M-32M
而虛擬內存而是由操作系統在硬碟的某個分區開辟一片存儲空間,當系統主內存不夠時,由虛擬內存擔當數據緩存的工作,優點是克服了系統內存的不足,可以運行大型程序而不用提心內存不足的情況。缺點是速度要比系統內存要慢很多。
⑹ 固態硬碟有緩存和沒有緩存有什麼區別
有外部緩存優勢是性能一致性更好,也就是空盤和滿盤性能差距不會太大,缺點是掉電容易丟數據,需要額外的掉電保護電路和在固件中加入掉電保護邏輯。
無緩存優勢是掉電相對不容易丟失數據,以及更好的成本控制,缺點就是4k性能會比較難看,而且性能一致性不夠好,不適合高負載的場合,比如資料庫伺服器等。
不過總之日常家用沒有任何區別就是了,東芝Q系列無緩存設計只是東芝對自家顆粒性能的自信以及節約成本的表現而已,家用不用糾結這些。
SSD的緩存分為兩種,一種是DRAM緩存,另一種是SLC緩存。
DRAM緩存是使用DRAM晶元(也就是內存顆粒)作為緩存,固態硬碟上的DRAM晶元一般不會用來直接緩存數據,DRAM主要是用來儲存FTL緩存映射表,這個映射表表達了快閃記憶體單元物理地址同文件系統邏輯地址之間的關系。
所有固態硬碟都有FTL映射表,不同之處在於無DRAM的SSD通常把表的主體放在快閃記憶體中,隨用隨取,效率較低。
高端固態硬碟會把FTL映射表完整地放入DRAM緩存中,通常需要按照1GB:1MB的比例配置DRAM緩存。
有些固態硬碟為了在節省成本的同時可以把DRAM緩存作為宣傳籌碼,選擇了不管何種容量都只配備256MB緩存的方式,這種情況下只能直接管理256GB的快閃記憶體空間,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所以除了觀察固態硬碟是否搭載DRAM緩存晶元之外,大家還應通過晶元表面的編號查詢它的具體容量,確保買到的是按照1GB:1MB完整配備DRAM緩存的高性能產品。
目前SLC緩存基本所有TLC固態硬碟都有。目前大部分固態硬碟的SLC緩存,並不是真的使用了SLC顆粒作為緩存,而是使用TLC模擬SLC來提升連續讀寫速度。
TLC的讀寫速度較慢,為了提升連續寫入時固態硬碟的表現,主控會先將數據寫入SLC緩存中,當緩存寫滿後,才會像TLC快閃記憶體中寫入,這樣就會造成寫入速度的斷崖式下跌,此時的速度被稱為緩外速度,緩外速度的高低也是衡量SSD性能的重要指標。
假設一塊SSD配備10GB的SLC緩存,我向固態硬碟中寫入20GB的文件時,前10GB的數據先被寫入到緩存中,後10GB的數據則會直接寫入到TLC中。速度會呈現出下圖這種形式:
雖然日常不會經常向SSD中反復寫入大文件,但是緩存外寫入性能直接反映了NAND顆粒的品質以及GC策略的優劣。緩外速度高的SSD比速度低的盤質量要好。
⑺ 內存虛擬硬碟和內存虛擬硬碟緩存區別
硬碟緩存是硬碟的電路板上一顆獨立的小晶元(就跟內存一樣)。硬碟緩存顧名思義就是起到讀寫硬碟時的的緩沖作用。比如CPU要往硬碟中寫入大量的零碎的文件,CPU可以先將這一堆文件丟到速度較快的緩存里,然後CPU就能先做其他事了。硬碟再從緩存中將這一堆零碎的小文件寫入到硬碟盤面上。硬碟緩存有助於提高硬碟的突發性讀寫、隨機讀寫的性能。
虛擬內存,又稱頁面文件。電腦里的內存是有限的,現在主流的內存條,容量為2GB或4GB。假如內存上的空間都用完了,系統可以在硬碟上開辟一塊區域,將硬碟當做內存來用。
⑻ 硬碟的緩存
想知道「寫入緩存」選項是如何設置的嗎?請打開「設備管理器」,展開「磁碟驅動器」,接著在下面任何一個驅動器圖標上點擊滑鼠右鍵並選擇「屬性」,然後切換到「策略」標簽。在這里你應該會看到兩個選項:「為快速刪除而優化」(所有的東西都直接寫入硬碟驅動器)和「為提高性能而優化」(寫入到緩存)。
第一個選項可以允許你快速的斷開設備與電腦的連接,例如一個USB快閃記憶體,你不用點擊任務欄裡面的「安全刪除硬體」圖標就可以直接把這些設備和電腦斷開。如果兩個選項都處於灰色無法選擇的狀態,那麼說明你的磁碟驅動器默認已經把「寫入緩存」選項打開了。(欲查看更多關於延緩寫入默認狀態的信息,請查看微軟的文章「Windows XP and Surprise Removal of Hardware」 )
在Windows XP系統中有時候會彈出「寫入緩存失敗(Delayed write failed)」的提示,告訴你延緩寫入系統可能存在一些問題。雖然這並不是什麼致命錯誤,不過也值得引起你足夠的關注。
下面是一些常見的引起「寫入緩存失敗」的原因:
1.磁碟驅動器本身的原因。這種情況尤其發生SCSI或者RAID驅動器上。有一些RAID驅動器的驅動程序會在安裝了SP2的XP操作系統中報告一個虛假消息告訴用戶「寫入緩存失敗」。所以你應該為你的磁碟驅動器安裝最新版本的驅動程序。
2.數據線的原因。一些錯誤或者損壞的數據線,特別是外部USB線和火線,會造成這種情況。如果你的數據線過長,或者數據線連接到的是一個質量不合格的USB HUB上,也會造成寫入緩存失敗。最後,還有可能是因為你有一個需要80針數據線的UDMA驅動器,但你卻使用了一條40針腳的數據線。
3.SCSI終止錯誤。雖然這種情況在使用了self-terminating技術的SCSI設備上很少發生,但是我們還是必須把它考慮進來。
4.媒體錯誤。這是可能發生的最嚴重的情況,換句話說,也就是磁碟驅動器壞了。如果你能通過SMART(比如SMART & Simple )軟體獲取磁碟驅動器的統計信息,那麼你可以通過這些信息來判斷磁碟驅動器出現了機械(物理)故障。你還可以使用一個叫Gibson Research's SpinRite的工具來幫助你診斷媒體錯誤,只是這個軟體在對磁碟驅動器進行完全檢測的時候會耗費相當長的時間。
希捷Barracuda 1TB 32M SATA3
5.計算機的BIOS設定強制開啟了驅動器控制器不支持的UDMA模式。雖然UDMA 模式能夠增強磁碟的性能,但是如果驅動器控制器不支持的話將會導致一些錯誤發生。這種情況並不多見,主要是發生在新安裝的硬體設備上(該硬體設備支持UDMA模式),用戶可以通過升級BIOS或者將BIOS中關於硬碟驅動器的選項恢復成默認的「自動檢測」模式來解決這個問題。舉個例子:如果設置成UDMA Mode6模式的設備出現了問題,那麼你可以將它設置成Mode5模式。
6.驅動器控制器的問題。如果你的系統同時擁有長和短兩種PCI插槽(64位和32位),請嘗試將USB控制器從長PCI插槽中拔出。一些比較老的PCI 卡並不支持這種類型的插槽。
7.內存的奇偶校驗錯誤。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你新增了一條內存之後,造成這種錯誤的原因是很可能是你的新內存條和主板所支持的內存類型不符,或者是內存本身有問題。(內存有問題還會造成其他一些錯誤,例如隨機死鎖等)
8.注冊表中的LargeSystemCache鍵值錯誤。這種情況很少見,通常發生在那些安裝了ATI顯示適配器,內存大於521MB的機器上。這些機器上的注冊表中有一個叫做LargeSystemCache的鍵
(HKEY LOCAL ManagerMemory Management),該鍵值用來管理系統分配給一些核心進程的內存容量,如果鍵值被設為1的話(這樣設置可以增強內存大於512MB的機器的性能),有可能會在一些系統中導致數據錯誤和產生寫入緩存失敗的錯誤。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的話,請把該鍵值改為0。
⑼ 什麼是「硬碟緩存」 有何作用等
硬碟的緩存主要起三種作用:
1預讀取
當硬碟受到CPU指令控制開始讀取數據時,硬碟上的控制晶元會控制磁頭把正在讀取的簇的下一個或者幾個簇中的數據讀到緩存中(由於硬碟上數據存儲時是比較連續的,所以讀取命中率較高),當需要讀取下一個或者幾個簇中的數據的時候,硬碟則不需要再次讀取數據,直接把緩存中的數據傳輸到內存中就可以了,由於緩存的速度遠遠高於磁頭讀寫的速度,所以能夠達到明顯改善性能的目的。
對寫入動作進行緩存
2是對寫入動作進行鋒緩緩存。當硬碟接到寫入數據的指令之後,並不會馬上將數據寫入到碟片上,而是先暫時存儲在緩存里,然後發送一個「數據已寫入」的信號給系統,這時系統就會認為數據已經寫入,並繼續執行下面的工作,而硬碟則在空閑(不進行讀取或寫入的時候)時再將緩存中的數據寫入到碟片上。雖然對於寫入數據的性能有一定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安全隱患——如果數據還在緩存里的時候突然掉電,那麼這些數據就會丟失。對於這個問題,硬碟廠商們自然也有解決辦法:掉電時,磁頭會藉助慣性將緩存中的數據寫入零磁軌以外的暫存區域,等到下次啟動時再將這些數據寫入目的地。
臨時存儲最近訪問過的數據
3是臨時存儲最近訪問過的數據。有時候,某些數據是會經常需要訪問的,硬碟內部的緩存會將讀取比較頻繁的一些數據存儲在緩存中,再次讀取時就可以直接從緩存中直接傳輸。緩存就像是一台計算機的內存一樣,在硬碟讀寫數據時,負銀衡模責數據的存儲、寄放等功能。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大大減少數據讀寫的時間以提高硬碟的使用效率。同時利用緩存還可以讓硬碟減少頻繁的讀攔悔寫,讓硬碟更加安靜,更加省電。更大的硬碟緩存,你將讀取游戲時更快,拷貝文件時候更快,在系統啟動中更為領先……
⑽ 硬碟緩存是什麼
分類: 電腦/網路 >> 操作系統/系統故障
解析:
硬碟的緩存說專業點又叫作硬碟的緩沖區。所謂硬碟的緩沖區 (硬體緩沖)就是指的硬碟本身的高速緩存(Cache),它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性能。高速緩存其實就是指硬碟控制器上的一塊存取速度極快的DRAM內存,分為寫通式和回寫式。所謂寫通式,就是指在讀硬碟時系統先檢查請求,尋找所要求的數據是否在高速緩存中。如果在則稱為被命中,緩存就會發送出相應的數據,磁頭也就不必再向磁碟訪問數據,從而大幅度改善硬碟的性能。所謂回寫式,指的是在內存中保留寫數據,當硬碟空閑時再次寫入,從這一點上而言,回寫式具有高於寫通式的更強大的系統性能。較早期的硬碟大多帶有128kB、256kB、512kB等不等的高速緩存,目前的高檔硬碟高速緩存大多已經達到1MB、2MB甚至更高至8M,在高速緩存的取材上也採用了速度比DRAM更快的同步內存SDRAM,確保硬碟性能更為卓越。如此觀之,一塊硬碟其緩存的容量多少可謂是至關重要。而緩存容量不斷提升的意義正在於其可以更大地提高硬碟在工作過程中的執行效能,尤其是在運行一些重復硬碟讀寫工作的時候,效果就會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