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機械硬碟損壞無法開機如何恢復數據
硬碟數據恢復故障類型
1 硬碟數據恢復軟體類故障的特點為: 無法進入操作系統、文件無法讀取、文件無法被關聯的應用程序打開、文件丟失、分區 丟失、亂碼顯示等。
2 硬碟數據恢復常見硬體故障原因主要有: 硬碟的讀寫磁頭由於受到劇烈震動後極易損壞,導致不認硬碟,因此硬碟的 磁頭組件是硬碟硬體損壞的常見故障; 硬碟的供電、介面故障; 硬碟主板電路板燒毀故障; 硬碟電機驅動晶元損壞導致主軸電機不轉; 硬碟的碟片包括邏輯性壞道和物理性壞道的故障; 硬碟的固件丟失或損壞等故障。
另外硬碟的緩存若出現故障會導致硬碟不被識別、亂碼,進入操作系統異常死機等現象。硬碟主板上的 BIOS 用於保存硬碟容量、介面等信息,硬碟所有的工作流程都 與 BIOS 程序有關,通斷電瞬間可能會導致 BIOS 程序丟失或者紊亂。BIOS 不正常可能會導致硬碟誤認、不能識別等各種各樣的故障現象。
硬碟的數據存儲結構原理
硬碟分成主引導區( MBR) 、操作系統引導記錄區 ( DBR) 、FAT 表、DIR 目錄區和 DATA 數據區等 5 部分。
MBR( Main Boot Record) 即硬碟主引導記錄區,位於整個硬碟的 0 磁軌 0 柱面 1 扇區。包括硬碟主引導記錄 ( MBR) 和分區表( Disk Partition Table,DPT)。其中主引導記錄的作用就是檢查分區表是否正確以及確定哪個分區為引導分區,並在程序結束時把該分區的啟動程序( 也就是操作系統引導扇區) 調入內存加以執行。分區表以 80H 或 00H 為開始標志,以 55AAH 為結束標志,共 64 位元組, 位於本扇區的最末端。 MBR 是由分區程序( 如Fdisk. exe) 產生的,不同的操作系統這個扇區可能是不相同的。
操作系統引導區 ( Dos Boot Record,DBR) 通常位於硬碟的 0 磁軌 1 柱面 1 扇區,是操作系統可以直接訪問的第一個扇區,它包括一個引導程序和一個被稱為 BPB ( Bi- os Parameter Block) 的分區參數記錄表。引導程序的主要任務是當 MBR 將系統控制權交給它時,判斷本分區根目錄前兩個文件是不是操作系統的引導文件。如果確定存在,就把它讀入內存,並把控制權交給該文件。BPB 參數塊記錄著本分區的起始扇區、結束扇區、文件存儲格式、 硬碟介質描述符、根目錄大小、FAT 個數,分配單元的大小等重要參數。 DBR是由高級格式化程序( 如Format. com) 所產生。
文件分配表 ( File Allocation Table,FAT) ,是操作系統的文件定址系統。為了防止意外損壞,FAT一般做兩個( 也可以設置為一個) ,第二 FAT 為第一 FAT 的備份。同一個文件的數據並不一定完整地存放在磁碟的一個連續的 區域內,而往往會分成若干段,像一條鏈子一樣存放,這種存儲方式稱為文件的鏈式存儲。硬碟上的文件常常要進行創建、刪除、增長、縮短等操作,因此盤上的文件可能被分得很零碎 ( 每段至少是一簇) ,但由於硬碟上保存著段與段之間的連接信息 ( 即 FAT,文件分配表) ,操作系統在讀取文件時,總是能夠准確地找到各段的位置並正確讀出。在 FAT 區之後便是目錄區與數據區,其中目錄區起到定位的作用,而數據區 DAT 是真正存儲數據的地方, 位於 DIR 區之後,占據硬碟上的大部分數據空間。
硬碟數據恢復原理和方法
當存儲一個文件時,操作系統會檢查 FAT,找到足夠容納我們新文件的空間,然後把文件內容寫到相應的硬碟扇區上,最後在 FAT 中做上標志,表示該空間已被佔用。因此,當刪除文件時,並不對實際文件所佔用的扇區進行操作,而是僅在分配表中標記為空白,而文件的實際內容並沒被破壞,並且通常所說的格式化程序 ( 指高級格式化) ,並沒有把 DATA 區的數據清除,只是重寫了 FAT 表而已,至於分區硬碟,也只是修改了 MBR 和 EBR,絕大部分的 DATA 區的數據並沒有被改變,這也是許多硬碟數據能夠得以修復的原因。但前提條件是: 被刪除文件的扇區不能被新文件佔用,否則就無法恢復原文件了。
1 文件刪除及恢復
操作系統刪除文件的操作進行了兩方面的操作:
將文件在磁碟的文件目錄表中的相應文件目錄登記項的第一個位元組更改為 E5H。
將文件所佔的鏃號在文件分配表中的記錄清零, 以釋放該文件所佔空間。
因此,文件數據信息仍然 「保留」 在硬碟數據區中。所以,此類型的數據恢復只要通過某些數據恢復軟體,按照有關的設置進行掃描即可恢復數據,只是注意: 恢復後的數據不能存放在故障盤的分區中。
2 硬碟重分區或分區表損壞下的數據恢復
對硬碟重分區或分區表損壞也既是人為或病毒入侵等原因修改了硬碟邏輯 0 扇區 ( 即硬碟主引導記錄) 。
解決方法:將硬碟作為從盤掛接到另一台計算機上進入系統, 在系統下啟動數據恢復軟體打開從盤,查看此硬碟的邏輯 0 扇區的結尾標識是否為 55AA,若不是將之改為 55AA,將硬碟接到原計算機上開機看是否正常。
手動修復分區表。手動修復分區表將完全憑借經驗,在數據恢復軟體下直接操作分區表數據。對於一個已經被破壞的分區表而言,其結束位置可能完全錯亂,此時大家可以通過尋找下一個 「55AA」 標志來確定,因為下一個分區開始的位置向前推移一個扇區就是上一個分區結束的位置。根據所得到的磁頭、扇區和柱面數字再折算成 16 進制,然後使用數據恢復軟體回寫即可。此外,在尋找下一個 「55AA」 的過程中可能會碰到很多干擾項,建議根據硬碟分區的容量結合判斷。手寫恢復分區表的整個過程需要擁有大量的實際經驗,可以進一步深入學習。
3 硬碟 DBR 損壞的數據恢復
DBR 是操作系統能直接訪問的第一個扇區,它包括一個引導程序和一個被稱為 BPB ( Bios Parameter Block) 的本分區參數記錄。引導程序主要作用是當 MBR 把系統控制權交給它時,判斷本分區是不是引導分區,如是,則 把其讀入內存,並把控制權交給該文件。BPB 參數塊記錄著本分區的起始扇區、結束扇區、文件存儲格式、硬碟介 質描述符、根目錄大小、FAT 個數、分配單元的大小等重要參數。它對操作系統的成功啟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當DBR 被破壞時計算機系統將無法啟動,因此每一個分區都有一個備份 DBR,此時,可以利用硬碟上已存在的 DBR 備份去恢復被損壞的 DBR。首先將待修硬碟掛接在另一台正常的計算機上,進入系統後用數據恢復軟體打開待修硬碟。如果分區格式為 FAT32,則利用分區表數據找到故障分區的起始扇區,跳轉到該分區起始位置,第一個扇區為DBR,往後查找到第六個扇區,此分區即為 DBR 備份的數據,將之覆蓋第一個 DBR 扇區即可。完成後,將修復的硬碟掛到原機器上,重啟系統。
如果分區格式為 NTFS,則利用分區表數據找到故障分區的最後一個扇區,只需把最後一個扇區備份的 DBR 覆蓋到原故障 DBR 扇區,即可修復好 NTFS 分區,數據也會完好無損。
2. 計算機硬碟數據的損壞和恢復情況
關於計算機硬碟數據的損壞和恢復情況
計算機硬碟數據的損壞和恢復
計算機硬碟作為PC主要的存儲裝置,具有容量大、運轉速度快和斷電保護等特徵。處於信息發達的時代,數據存儲技術十分關鍵,計算機硬碟數據的損失或丟失造成的影響可能無可估量。而本文將論述的計算機硬碟故障數據恢復技術是一種實現硬碟故障數據有效恢復的過程。一般來說,計算機硬碟數據恢復原理有邏輯恢復與物理恢復兩種。邏輯恢復適用因硬碟格式化、誤刪、突然斷電或感染病毒引起數據丟失的情況,而物理恢復則適用磁頭故障、碟片損傷、機械故障或主板短路燒損引起數據丟失的情況。物理恢復只能依仗計算機硬體維修,本文將就邏輯恢復技術作論述。
1 計算機硬碟故障數據邏輯恢復的技術原理
計算機硬碟內存在一種校驗公式,主要用作存儲數據完整性的校驗與分析。它分析每個硬碟存儲扇區的內容及伺服信息並利用校驗公式進行相應計算,由此得出的唯一計算值叫做校驗和,也就是說每個硬碟存儲扇區的校驗和是唯一的,而存儲內容或存儲位置發生變化其校驗和必然改變。硬碟操作失誤引起數據損壞或丟失的情況都可以通過逆向計算尋找剩下的原始信息來有效恢復數據。操作計算機硬碟運轉,以普通格式化、磁碟分區、快速格式化(未使用/U無條件格式化參數)、徹底刪除文件或重新整理硬碟碎片等操作都無法從Data內徹底清除數據。而普通格式化通常情況下僅有專業硬碟生產廠家才可完成,它利用專業軟體對硬碟的盤面、柱面和扇區中的初始信息進行快速重寫,但不會徹底清除。
計算機硬碟的分區與快速格式化(未使用/U無條件格式化參數)則是對硬碟扇區的文件列表進行重新構建,也不會徹底清除扇區中的數據。徹底刪除文件是為文件目錄分區標記刪除符,在文件列表中刪除地址信息僅此而已,數據也沒有被徹底清除,只有在原始數據存儲扇區寫入新數據才能改變原有數據。重新整理硬碟碎片列表則是將存在缺陷的扇區提交至G列表和P列表內,於不對應的扇區毫無作用。上述幾種引起計算機硬碟出現數據損壞或丟失的問題,在數據恢復方面較為簡單。但必須注意的是,不能在數據損壞或丟失後繼續寫入新的數據,因為我們利用硬碟數據恢復軟體其實是從存儲扇區Data內留存的歷史痕跡來完成數據恢復的。
2 計算機硬碟數據的損壞或丟失的原因
2.1 硬體設備出現故障
計算機硬體設備發生故障往往是引起數據損壞或丟失的主要原因,因電源輸出不穩定導致系統重啟、硬碟壞道、磁碟損傷、磁頭故障或其他工作元件損傷的問題均屬於硬體設備故障。這類故障的維修過程均需依仗專業儀器或設備,普通人難以把握分寸。另外,因硬體設備發生故障引起硬碟數據損壞或丟失問題的幾率很小。
2.2 木馬程序或其他非法的網路侵害
木馬程序是一種惡意程序,它是網路流行的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系統感染木馬程序可能造成系統癱瘓、正常應用程序破壞或信息丟失,更有甚者直接導致硬體受損、主板遭到破壞。木馬程序或其他非法網路侵害都可能引起計算機系統的非正常運行或數據損壞、丟失,即便是一些良性的計算機病毒也有可能導致硬碟數據損壞或丟失問題的出現。
2.3 人為操作不當
除以上客觀原因導致計算機硬碟數據損壞或丟失以外,人為操作不當也是一方面的原因。某些初學者因對計算機系統操作不甚了解,不當的操作行為包括誤刪重要文件、非法重啟系統、格式化錯誤或重做系統刪除磁碟分區等都可能導致硬碟數據出現損壞或丟失的問題。
除以上三方面原因,突然斷電引起計算機非正常關機有時候也會導致計算機硬碟數據損壞或丟失問題的出現,甚至使系統出現完全癱瘓狀況。某些不良軟體程序的更新升級也有可能對硬碟內重要數據造成破壞。
3 計算機硬碟數據損壞或丟失的類型及恢復途徑
3.1 計算機硬碟的分區表破壞
計算機硬碟的分區表受損可應用Disk Man應用軟體來恢復,通常這一步工作很容易實現。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因Disk Man是利用相對固定的演算法進行運行的,而每個硬碟的分區情況不盡相同,這就說明計算機硬碟分區表遭到破壞採用本方法是不可能做到百100%恢復的,從實際結果來看,僅能達到90%的恢復率。我們採用Disk Man應用軟體恢復硬碟的主分區,重啟系統後利用Final Data應用軟體來恢復其他分區內的數據,這樣做基本可以實現硬碟數據的完全恢復。Disk Man應用軟體可以兼容多種分區文件的格式,即便是NTFS格式和EXT格式也能發揮比較好的作用。
計算機硬碟的'分區格式為FAT或FAT32,選用NDD應用軟體來修復損壞的分區表則更為有效。具體的操作過程是:利用原有分區軟體,根據原始分區大小對硬碟進行重新分區,分區後不得格式化,如使用Partition Magic軟體,應在分區前取消該軟體默認設置里分區連帶格式化的相應選項。計算機硬碟重新分區,利用光碟啟動計算機系統並啟動NDD應用軟體,點擊Diagnose診斷按鈕。
此時,Partition Magic軟體立即開始對硬碟的掃描過程,人如發現問題軟體會給予相應的信息提示,按照提示選項修復即可,待完成全部修復過程,重啟系統,計算機硬碟的每個分區及存儲數據都將毫發無損的恢復。
3.2 硬碟文件誤刪
恢復誤刪文件相對比較簡單,主要有兩項操作:
(1)目錄表DIR中誤刪文件相應目錄登記項的首位元組改成E5;(2)清除誤刪文件相應分配表FAT的簇號記錄,以此清理誤刪文件的佔有空間,而誤刪文件的信息仍存儲於硬碟存儲扇區Data內。由此可見,硬碟文件誤刪的恢復途徑比較簡單,僅需利用系統自帶的硬碟管理軟體或數據恢復工具並根據相應設置合理操作即可恢復。值得強調的是,已恢復文件不能再存儲於原來的硬碟分區內。
4 結語
總而言之,我們在操作計算機系統時,應該做到及時備份硬碟分區數據和重要文件的工作,同時分階段備份計算機系統及操作用戶的數據,以防備突發狀況。筆者撰寫此文,旨在強調:即便我們可以利用某些手段來恢復計算機硬碟故障數據,但這樣的做法並不是時時有效的,及時備份數據才是免受損失的正確做法。
參考文獻
[1] 陳連鎖,劉保利。微機組裝與維護[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 張樹。硬碟故障處理與數據維護[M].北京:電子科技出版社,2012.
[3] 史濟民。微機硬體基礎[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3. 筆記本電腦硬碟壞了可以修復嗎
筆記本電腦硬碟損壞是一純蠢個致命傷,會導致電腦無法正常運作。一般來說,電腦硬碟不可修襪銀復,需要更換,有的電腦還要更換整機。
若不慎遇到硬碟損壞,應該做如下操作:
1.假設硬碟做好陪是可拆卸的機械硬碟,最好去售後更換一塊硬碟,別亂買亂裝。一是容易把其他硬體損壞,二是規格可能不符,三是質量沒有保障。
2.假設硬碟是固態硬碟,一般沒有辦法,只能更換主板或整機。因為固態硬碟通常是和主板焊接在一起的,集成度高,拆卸後會使主板損壞。該情況多數發生在蘋果MacBook系列設備上,其他品牌很少見。
4. 怎麼將舊硬碟數據完好無損轉移到新硬碟上
可以中陵使用ghost工具箱。
5. 硬碟損壞如何修復,以及如何避免硬碟損壞
硬碟修復
一般硬碟的修復步驟主要是以下幾步:
第一是診斷問題,一般專業人士並不會用軟體分析硬碟的故障,而是給損壞的硬碟接上電源,偵聽其運作情況,硬碟會發出一些輕微的震動或者噪音,如果技術人員認為這塊硬碟還可以再搶救一下的話,會進入第二個環節。
第二給損壞的硬碟接入一套測試系統,看其能否啟動,以及能否得到一些數量值,是否能夠進行讀寫操作,這部分主要是用來確定把這塊急需搶救的硬碟交給SRS裡面負責哪一部分的工作人員。
第三清除過濾器碎粒。在大多數3.5英寸硬碟里都有一個過濾器,因為其是在清潔的生產條件下裝入硬碟中的,所以本身十分干凈。如果這個過濾器和碟片表面有過接觸,會使得過濾器沾上一些細小的碎粒變色,當工作人員除掉這些碎粒之後,這塊硬碟還可以繼續使用一段時間,搶救的過程一般也就到這里結束了。
當態雀然,也有極個別的情況,這個時候就需要進行磁場克隆了,具體是把受損的硬碟裡面的信息完整的復制到另一個完好的硬碟裡面,然後在克隆完成的完好硬碟中進行操作,把數據提取出來。有的時候維修人員也會把損壞的硬碟裝到更加專業的機器上面去,它可以深度檢測出受損磁軌,技術員可以把那些受損的零件替換掉,讓硬碟達到能夠正常運作的程度,從而有機會從裡面提取出來數據。
其實,很多硬碟廠商發布的硬碟管理和維護軟體都是具備修復硬碟軟損壞能力的。對於扇區邏輯錯誤這樣的問題,即使是低級的格式化軟體也能修復好,但系統信息區出錯就是比較難以修復的問題了,因為很多硬碟廠商對於自家產品的系統信息區內容和讀取的指令代碼並不公開。而且,同一家硬碟廠商生產出來的同一種型號的產品,其系統信息區也不一定相同。
不過,大家也不要過於害怕,看著文帆源早章的時候總是不由自主的去看硬碟的位置。在線備份服務提供商Backblaze在2013年公布了一份報告,上面顯示在他們購買的25000塊機械硬碟清單里,5.1%的硬碟在18個月內開始出現故障,1.4%的硬碟在18~36個月內陸續出現故障,3年之後故障率飆升到了11.8%。但是,使用4年以上仍然完好無損的概率在80%。而且,當年的機械硬碟總中位數壽命是6年。
所以,為了看似脆弱但又十分寶貴的硬碟,我們關閉電腦的時候一定要徹底關機,等所有的顯示燈都熄滅掉之後再走。另外,硬碟在讀寫數據的時候不要隨意搬動電腦,這對硬碟的傷害十分巨大,輕則出現劃痕,重則出現壞道,導致數據丟失。
對於硬碟損壞的原因,在網上搜索一下,就會發現各種各樣的離奇損壞原因,比如讀寫時沒有正常插拔、被狗咬壞、水和方便麵調料撒到了上面,或者……被雷劈了。這些原因導致我們看下載下來的電影的時候電腦突然變得遲緩黑屏、電腦開機時突然開始時間巨長的磁碟檢測、玩游戲的時候電腦藍屏從而去送人頭。
硬碟損壞分類
其實,硬碟的損壞可以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硬損壞,一類是軟損壞。硬損壞主要是磁頭組件損壞、控制電路損壞、綜合性損壞和扇區物理性損壞四種。
磁頭組件損壞:其主要指硬碟中磁頭組件的某部分被損壞掉了,從而造成部分或者全部磁頭無法正常讀寫的情況。磁頭組件損壞的原因也有很多,主要還是磁頭變臟、磨損、懸臂變形、磁線圈受損、移位等。
控制電路損壞:主要是指硬裂世盤的電子線路板上,某一部分的線路斷路或者短路,以及某些電氣元件或者IC晶元損壞,從而導致了硬碟通電之後碟片不能正常起轉以及起轉之後磁頭不能正確尋道。
綜合性損壞:這一部分主要是一些微小的變化導致硬碟產生了種種的問題,比如在使用過程中因為發熱導致部分晶元老化,或者是在受到震動後使得外殼或者盤面、馬達主軸產生了微小的變化及位移,也有一些是硬碟本身就在設計上面有散熱、摩擦、結構上的缺陷。這些種種原因導致了硬碟的不穩定,從而使得數據經常莫名其妙的丟失或者出現邏輯錯誤,不僅讓電腦噪音變大,讀寫也開始變得緩慢。
扇區物理性損壞:扇區物理性損壞也被大家稱為物理壞道。顧名思義,主要是因為碰撞、磁頭摩擦等其他原因導致磁碟盤面出現物理性損壞,出現劃傷、掉磁等現象。
軟損壞則包括:磁軌伺服信息出錯、系統信息區出錯以及扇區邏輯錯誤。
磁軌伺服信息出錯:因為某一個物理磁軌的伺服信息受損或者失效導致物理磁軌無法被訪問。
系統信息區出錯:硬碟的系統信息區在通電自檢時讀不出某些模塊的信息或者校驗不正常,從而導致硬碟無法進入准備狀態。
扇區邏輯錯誤:因為校驗錯誤(ECC錯誤和CRC錯誤)、扇區標志錯誤(IDNF錯誤)、地址信息錯誤(AMNF錯誤)、壞塊標記錯誤(BBM)等原因導致此扇區失效。
當硬碟發生了損壞導致無法讀取之後,一定要先停止繼續讀寫避免損壞的更加嚴重,如果真的想要裡面的資料,最好還是交由專業的數據恢復公司。
更多常見問題的相關技術文章,請訪問常見問題教程欄目進行學習!
6. 如何將電腦舊硬碟資料無損轉移到新的硬碟上
由於電腦電源功率不足,把舊硬碟資料轉到新硬碟上去時,可能會出現問題。
筆者前些日子對所用的電腦進行了一次升級,本次升級還算順利,待所有配件換完後啟動,一切正常,但為穩重起見我還是將裝操作系統的硬碟進行了格式化並重新安裝上系統及各種驅動程序。待一切完成後,我便迫不及待地運行了程序數小時,結果讓人比較滿意,各方面表現均不錯,當然速度不會太快。不過用不多的錢就能換得這樣的效果我還是心滿意足了。
可我高興得太早了,正當我要將電腦關閉時,問題出現了,硬碟吱吱的響了足有三分鍾才停止,這聲音不同於以往硬碟讀寫數據時所發滴滴嗒嗒聲,聽起來就像是讀到某處數據時突然被停止操作而反復進行的聲音。我想有可能硬碟出了壞道,也有可能是病毒作祟,否則便是硬碟控制電路出了問題,當然最好別是第三種。
所以我決定先查壞道,再找病毒。當我想移動滑鼠關閉電腦時,才發現原來死機了,隨後重新啟動電腦查找壞道,聽著硬碟辛苦地轉著,眼看壞道列表裡的壞道一條條地增加,那感覺可真不舒服。最終檢查結束,共在硬碟上檢查出來很多條壞道,這個硬碟我用了三年多,而且我每天開機時間都在5小時以上,所以出壞道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所以就沒太在意(現在電腦就算是強行關機也不會出現壞道),刪掉壞道照用不誤,好在那個小硬碟是個備份盤不太重要。於是就將壞道刪掉並重啟動電腦,果然一切正常並沒感覺到有什麼不對。用殺毒軟體查了半天病毒,一個病毒也沒發現。
可好景不長,半小時後當我從D盤(即出現壞道的那個小的硬碟)調一個文件時,那可怕的吱吱聲再次響起,我在等待了近15分鍾後,終於不耐煩地按下了重啟鍵。在隨後的磁碟檢查中,我足足等了1個多小時,最終的結果是發現壞道有312條。這時我便覺得有些不對,原來一直用得好好的,怎麼幾小時內出了這么多壞道,會不會是新換主板的那個介面有問題,不過又不太可能,因為我所用的兩個硬碟是用一根數據線接在一個介面上的,怎麼那個大的硬碟沒問題?這時我能想到的唯一原因就是硬碟本身問題了,於是便找出了有DM的軟盤,准備低格。可是當我重新啟動電腦時,更慘的一幕發生了:當電腦啟動檢測到硬碟時,硬碟指示燈閃個不停,隨後死機。很明顯,硬碟出大問題了,於是重啟動,在檢測硬碟前進入BIOS自動偵測硬碟,結果沒發現小硬碟,也就是說那個小硬碟死掉了。此後我又重啟動幾次機器,結果一樣。於是我便將小的硬碟卸了下來,就在此時我還在慶幸壞的是小的而不是大的。
不過我的慶幸也只維持了兩天,因為幾天後我的大的硬碟也發出了同樣的吱吱聲。這聲音無異於晴天霹靂,因為這時我已知道了它的結果註定和那個小硬碟是同樣悲慘的。又過了一天,我的這個大硬碟終於也死掉了。我看著這個「殘疾電腦」,百思不得其解,怎麼好好的兩個硬碟會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出現同樣的故障呢? 一定有其他原因導致硬碟損壞。
我便將電腦抱到朋友家,逐個更換硬體檢測,結果出人意料,這兩個硬碟居然在朋友的電腦上「復活」了,而且很正常,看樣子就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而再將硬碟放回我的電腦上時,它們又開始「裝死」了。難道是我的主板有問題,為了確定主板是否真的有問題,筆者將我的主板移到了朋友的電腦上,奇怪的是一切又都正常, 這可真是莫名其妙,到底是哪裡的問題,為什麼一裝回我的電腦上,硬碟就出故障呢?會不會是我的電源功率不足?有此可能,我的電源還是三年前的電源,而現在我機箱里的東西都是升級了的;看來還是電源問題!於是筆者就將朋友的電源卸下,接在了我的電腦上。
哈!問題解決了。辛苦了幾天終於有了結果,電源就是罪魁禍首!於是我們兩人就交換了電源,他的機器配的都是些省電的東西,所以用我那個電源也沒有問題。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7. 硬碟數據修復能成功嗎 怎樣修復好被損傷的硬碟
在使用電腦存儲設備時,可能會出現一些文件的丟失,局察沒或者文件數據被不小心刪除了,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是比較常出現的,若是硬碟數據丟失或損傷能修復嗎?下面就隨我來了解下 硬碟數據修復 是否能成功吧?來看看怎樣修復好被損傷的硬碟更好吧。
硬碟數據修復一、硬碟軟傷
硬碟損傷主要分為兩種情況,其中一種就是軟傷,也就是指使用時有接觸到病毒,被感染破壞導致分區表出現丟失等情況。這種情況屬於數據的邏輯丟失,一般只要丟失數據的分區位置沒有被別的數據覆蓋,而且沒森它的結構相對完整的情況下,還是很有可能完全修復的。
因為硬碟上一些普通文件執行了刪除操作,其實並沒有將桐納其真正地刪除,僅僅是將這個文化在系統中的某條記錄給刪除了,相當於我們電腦桌面的快捷方式的圖標一樣,刪除這個圖標,只是刪除了桌面的快捷方式而已,文件本身還是存儲在電腦中的。
而對於格式化的刪除操作的話,其本質只是重新創建了一個文件系統而且,並沒有將整塊硬碟覆蓋,它的大部分數據還是可以修復成功的。在修復硬碟軟傷這類故障時,要請專業的人員來導出數據,當然如果自己有能力的話就不用請人了,硬碟數據修復一般會選用KV3000的DOS盤來執行操作。
硬碟數據修復二、硬碟硬傷
硬碟損傷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硬傷了,它主要是因為碟片劃傷、電機損壞等原因造成的,一般是比較難修理的,它的數據修復成功率超低的,特別是碟片劃傷基本上就終結了這個硬碟的壽命,不能修復,也不能繼續使用了。即使在屏蔽壞區,其滑落磁粉也會劃傷整塊硬碟。
這類硬碟硬體故障除妖表現為硬碟主板故障、硬碟電機故障、硬碟磁頭故障、硬碟物理壞道、負磁軌信息丟失、磁碟固件信息丟失等等。還會出現通電不轉、通電盤體異響等等情況。如果只是磁頭損壞的話可以更換配件來搶救數據,如果碟片輕微受損可以通過專業設備控制讀取未受損數據。
計算機的存儲核心部件就是硬碟,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影響計算機操作系統、用戶數據等,從而導致電腦無法正常運轉,所以在使用時,要盡可能的避免硬碟出現損傷。切記在使用時電源不能斷、經常給硬碟降溫、定期整理硬碟碎片、做好病毒防護以及操作系統升級工作、輕拿輕放。
編輯小結:以上就是關於 硬碟數據修復 的介紹,不同的硬碟損傷原因有不同的修復方式,但前提是基於硬碟本身的完好無損情況,如果硬碟的硬體上出現損壞的話是很難修復裡面的數據的。
8. 如何恢復硬碟數據
Norton Utilities(NU)在DOS時代是人所共知的磁碟工具軟體,其強大的磁碟修復能力有時令人欣喜若狂。冒著被人譏笑的危險重提NU(諾頓),實在因為兩件事給我的觸動:其一,CIH在4月26日幾乎席捲神州,使許多人的千辛萬苦毀於一旦;其二,網上閑逛,發現有同行講述CIH之後數據恢復的經驗,語多偏頗。本文不想羅嗦某軟體之使用大全,而是針對具體問題選用合適的工具解決之。所指NU為NU for Windows 95 V2.0及以後版本,它完全支持FAT32及長文件名。
一、系統數據備份與恢復
其實,我們的電腦每天都有崩潰的危險:各類軟體無窮無盡的BUG,病毒每時每分的騷擾,還有諸如曾經的「邏輯鎖」(其實毫無邏輯可言),我們的誤操作等等等等。與其系統崩潰之後再來求救於「高手」、「高軟」,不如主動一點先行備份,瞬時恢復,豈不快哉!
系統數據有哪些?CMOS、分區表、引導記錄、注冊表、啟動文件。所有這些,只需NU RESCUE即可。
如果您有一個Zip Drive,配合一張軟盤做一個完全的備份,那麼您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即使沒有Zip Drive,您也可以睡個安穩覺,因為系統核心數據已悉數安放在一個可以移動的載體之上。
以前,因為對軟盤、軟碟機這些帶軟的東西實在不放心,我總是將要命的數據保存在主引導扇區後那62個隱藏扇區之中。當修復一個朋友的硬碟時發現CIH竟然惡毒地清洗了前面數以百計的扇區,著實有些心驚。如果CIH光顧我的硬碟而且得逞,要命的數據就真的沒命了。
如何恢復?DOS版的RESCUE、NDD、UNFORMAT等精兵強將已隨要命的數據CMOS.DAT、BOOTINFO.DAT、PARTINFO.DAT等一起備份了,拿出軟盤啟動DOS,執行RESCUE/RESTORE就可搞定。
RESCUE是什麼?諾頓說是救生圈,一點沒錯。
二、磁碟映像與數據恢復
每天用軟盤備份,倒也是一件煩人的差事,聽咯吱咯吱響實在不是一種享受,那麼在磁森段盤尾部做一個映像如何?
啟動IMAGE,對指定的驅動器做完映像,在其根目錄形成兩個文件:IMAGE.DAT和IMAGE.IDX。即使這兩個文件被刪除,UNFORMAT也能讀取,因為它保存在磁碟尾,被其它數據覆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刪除的只不過是兩個文件名罷了。
如果硬碟不慎崩潰,只要分區表還在(或者通過備份恢復),運行UNFORMAT時,諾頓會詢問你是否做過映像,巧橡如果首肯,那麼UNFORMAT將以飛快的速度將映像的重要數據寫回它應去的地方,否則,只好掃描整個磁碟了。
因為UNFORMAT在回寫數據時不加思索,所以即便你確定做過映像,UNFORMAT也警告你:如果用不正確的映像恢復,只會欲速則不達。
IMAGE什麼?諾頓說是快照。照的快,洗的也快。
不排除病毒採取針對映像的罪惡舉動:清洗磁碟尾部的「底片」。所以,快照並不可完全代替救生圈,但你可以設定在每次開機時更新一遍快照。
三、恢復分區表信息
不是每個人都會即時備份的,沒有備份不能說就不要恢復了,即便「大海撈針」也比千辛萬苦地重組數據來得快。有些數據,如不設法恢復,即使千辛萬苦可能也回不來了。下文所指恢復均不依賴備份。
例一 有一1.2GB硬碟,原分三區,硬碟被CIH光顧而崩潰,數據存在D盤。分區大小不知,但是數據不在C盤,因此丟開C驅不管也不影響取出數據。
① 在良好的系統中掛上待恢復數據的硬碟(從盤),啟動至DOS,執行DISKEDIT/M後轉到物理硬碟2查看。發現,前面1100多個扇區數據不正常。
② 退出DISKEDIT,執行NDD。系統提示:硬碟2的分區表不正常,是否修復?當然!問是否創建Undo,創建至A驅!現在不能訪問的硬碟以前能訪問否?能!不一會,系統提示找到一個201MB分區,重現?是!是否繼續搜索?是!又找到一個362MB的分區;搜索完成後提示分區信息更改,重啟系統。
③ 重新啟動系統至Win98,打開資源管理器,點擊「D」(損壞硬碟上C沒有恢復,硬碟上第一個分區應映射為D驅)。
④ 果然見到三個子目錄,將它此寬譽們復制到硬碟1的第二個分區(本機數據分區),為了保險起見,將所有復制的數據壓縮到j.zip文件中,又將j.zip做了解壓縮測試,一切正常。
做壓縮文件有兩個目的:其一,防止萬一本機硬碟碰巧在復制的數據區出現讀寫不穩定的情況;其二,原來文件共4.78MB,防止復制到軟盤時出現問題。壓縮文件為795KB,拷貝至一張軟盤。
如果碰巧硬碟沒有經過反復分區,或者分區前做過00H全覆蓋,硬碟上將留下許多分區 /引導扇區標識,這就讓NDD為難了,當然更讓恢復數據者大傷腦筋,尤其連原始分區大致信息都不清楚的情況下。
NDD雖然功能強大,但其查找分區的原理(查找每個磁軌每個磁頭1扇區尾部55AA,如果沒有發現目標跳到下一個磁頭)存在先天不足:可能多出分區,也可能少了分區。
本人曾做過測試:來回分區三次,每次分區時取值不一,用DISKEDIT清洗硬碟前4000個扇區,用NDD恢復分區,認可每次報告的分區,結果找到13個分區,文件也弄得亂七八糟。
也做過如下測試:將硬碟數據全部清零,然後手動分區,每個分區起始於第2個扇區,僅僅刪除主引導扇區分區表,重啟系統後用NDD恢復,搜索完整個硬碟結果一無所獲。復雜的分區表恢復,留待後文再敘。
四、恢復子目錄及目錄下的文件
例一中數據正好保存在D盤,而CIH破壞了主分區的所有關鍵信息(分區表、FAT、FDT),如果數據存儲在主分區(Win98之「我的文檔」默認在此),不恢復豈能甘心?
例二 情況與例一類似,不過數據保存在C之「My Documents」文件夾中。
因為數據保存在被毀之分區中,用NDD不能找到分區信息,但是可以依據其提供的分區線索,先恢復主分區表後再設法恢復其中數據。
① 按例一恢復硬碟分區信息後重啟系統。
② 運行DISKEDIT D:/M查看物理硬碟2,將偏移1BEH - 1DDH處內容移到偏移1CE - 1ED處,按F6以分區表方式查看,找到的第一個分區開始於333道1頭1扇區。由於開始於1頭,其為擴展分區之第一邏輯分區的可能性很大,那麼其原始鏈接信息必然位於333道0頭1扇區。查看該扇區,猜測果然正確,原主分區應該結束於332道63頭63扇(通過【Info】→【Drive Info】菜單查看驅動器信息:硬碟2物理參數為619道64頭63扇)。又主分區一般開始於0道0頭1扇(如果磁碟開始有壞道,FDISK自動跳過若幹道,但這種情況並不常見),這樣大致確定了主分區的信息。
③關於分區類型,暫時認為其為FAT16 BIGDOS。在起始位置、結束位置填入上步猜測的參數,在相對扇區號和扇區總數中填入0,執行【Tool】菜單下【Recalculate Partition】重算分區,寫入後退出DISKEDIT,重啟系統。
④ 因為主分區系統數據幾乎全部破壞,所以用NDD修復的可能性不大。執行FORMAT根據分區大小填充引導扇區。
⑤ 執行UnFormat D:,顯示信息「本磁碟簇的大小已經改變,請先執行FORMAT /z:8 D:恢復原始簇號值,然後再運行UNFORMAT」;退出UnFormat,執行FORMAT /z:8 D:,系統提示「用/Z指定的值太小,應將驅動器轉換為FAT32,或指定較大的值」,說明原來的主分區應為FAT32分區;按【Exit】退出UnFormat。
⑥ 執行DiskEdit D:/M以維護模式編輯硬碟2。將主分區表中1C2H處的值由06H改為0BH,如附表所示;將主分區引導扇區及FAT清零,為了格式化為FAT32作準備;重啟系統。
000001B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8001 ................
000001C0 0100 0B3F 7F4C 3F00 0000 817C 1400 0001 ...?.L?....|....
000001D0 414D 063F 7FB2 FF7C 1400 4146 0600 0000 AM.?...|..AF....
000001E0 41B3 053F BF6A 40C3 1A00 0052 0B00 0000 [email protected]....
⑦重新運行FORMAT /z:8 D:,格式化完成後重新運行UNFORMAT D:,由於以前沒有做磁碟映像,所以UNFORMAT掃描整個磁碟恢復磁碟上的子目錄,完成後退出UNFORMAT。
⑧在D盤執行DIR .DOC/S(因為用戶文件大部分為Word97文檔,且均保存在同一目錄),找到應為「My Documents」目錄的「DIRx」(實際為DIR6),恢復完成。
說明:本例的恢復過程走了許多彎路,原因在於開始將主分區當作FAT16。對於一個655MB的分區,如果前面1000個扇區被破壞,所有系統信息(引導記錄、FAT、FDT)確實均遭破壞,但是對於一個FAT32分區則未必。以655MB分區為例,共1342593個扇區(0x00147C81),[1342593/1026]+2=1310,估算每個FAT應佔1310個扇區(對FAT16為1342593>>13+1=164個),第二FAT開始於32+1310=1342扇區(相對於分區首扇區),相對於主引導扇區為1342+63=1405,可見第二個FAT並未受損,而且FAT32的根目錄信息也保存在文件區,也未受損,所以,只要恢復引導扇區就可以恢復整個分區。
五、高級磁碟編輯
例三 情況同上例,但首先假設為FAT32恢復主分區。
已知分區信息的情況下恢復引導扇區,方法有二。其一,根據分區大小及硬碟物理參數計算出BPB(FAT32)各參數,復制另一正常FAT32分區引導扇區(共3~32個扇區),修改相應參數值即可;其二,先保存完整的FAT副本2,用格式化的方法完成引導扇區的寫入,再恢復FAT信息。對於方法一,若有一個完全相同(分區大小、物理參數)的硬碟分區,則不需要計算參數值,直接復制即可。本例演示方法二。
①恢復硬碟主分區信息(採用FAT32文件系統標識0BH),重啟系統。
②執行DISKEDIT D:/M,定位至1405扇區(不知道FAT32首扇區號,可通過【Tools】→【Find Object】→【FAT】命令進行定位)查看,的確具備32-bit FAT首扇區的特徵,同時可知此扇區位於0道22頭20扇。
③執行【Object】→【Physical Sector】命令(快捷鍵為Alt+P),填入0道22頭20扇及扇區數1310,按【OK】選定整個FAT副本作為對象。
④執行【Tools】→【Write Object To】命令,將此1310個扇區中前若干扇區寫入文件(後面數據為全零的扇區可以省略,注意保存此文件的路徑應位於未損壞硬碟,如C:\FAT.DAT),退出DISKEDIT。
⑤格式化D驅動器。
⑥將C:\FAT.DAT內容復制到扇區95~1404和1405~2714扇區。
由於DISKEDIT為單文檔界面且C:\FAT DAT文件數據對DISKEDIT剪貼板來說數據量太大(DISKEDIT的剪貼板只支持4K多位元組數據),本步驟可以採用WinHex(http://www.muenster.de/~sf 或 http://move.to/sf)完成。
⑦根目錄在FAT32系統中和子目錄一樣存儲在文件區,一般位於簇號為2(文件區首簇)的簇中,如果根目錄並不位於簇2中,還需找出並更改引導首扇區(偏移2CH處)BPB(FAT32)「根目錄開始簇號」參數為正確的值。本例中根目錄正好位於文件區首簇,不做更改。
⑧至此,主分區應該完全恢復,經驗證確實如此。
例四 情況同例一,數據仍保存在D盤,但此硬碟經過反復分區,用NDD恢復的分區亂七八糟,根本不是我們所希望的。
因為NDD工作原理的局限,如果硬碟上具備分區/引導特徵的扇區較多是很難輕松完成正確分區表信息的恢復的,此時必須結合DISKEDIT來完成,而且還需經過多次嘗試。
方法①:通過【Tools】→【Find Object】→【Partition/Boot】在整個硬碟空間查找,記下每一個找到的位置(磁軌號、磁頭號、扇區號、相對扇區號),然後分析哪些是多餘的,查看前後若干扇區以證實自己的猜測,爾後用NDD自動恢復分區信息,如上次猜測並不正確,重復以上步驟,直到找到為止。
方法②:與上類似,尋找所有可能作為分區開始的扇區,記下其值,然後利用【Tools】→【Advanced Recovery Mode】構建虛擬磁碟,虛擬磁碟可以如同真正磁碟一樣工作,卻不會改寫硬碟一個位元組。使用虛擬磁碟的好處在於不必重新啟動系統即可生效,待找到目標文件後,將文件保存至未損壞硬碟上即可。
例五 硬碟上所有系統信息(分區表、FAT、FDT等)均遭破壞,但用戶記得文件部分內容。
每種文件均有特殊的格式,根據這些特殊格式搜索整個硬碟,可以找出大致位置,然後設法恢復。如果用戶記得文件部分內容,則可以此部分內容為特徵值進行查找。本例以一個Word97文檔(就是此文章)為例進行說明。
①以維護模式(/M)啟動DISKEDIT,轉至硬碟2。
②本文章標題為「恢復硬碟數據」,這就是我們要查找的目標。注意,Word97採用UniCode內碼保存文檔,目標二進製表示為「62600D596C78D87670656E63」,並且此為文章開頭字串,在Word97文檔內應位於偏移0600H處(第四個扇區開頭)。
③執行【Tools】→【Find】,在Hex框中輸入目標值,選中【Search at specified offset】,並使其偏移為0,取消【Ignore Case】,按【Find】。耐心等待……
④當找到指定字串後,前移三個扇區(禁止NumLock,按數字小鍵盤「-」三次)。
⑤按Alt+P(Physical Sector)打開設置物理扇區范圍對話框,按主窗口上部顯示的磁軌、磁頭、扇區值填入,在扇區數中填入200(估計文章為100KB,即佔200個扇區),按【OK】即將此200個扇區作為一個對象顯示於窗口之中。
⑥按Alt+W(Write Object To)打開【Write】對話框,選擇【to a file】,並命名為「!HF1!.DOC」(在文件名前後各加一個嘆號是本人恢復硬碟數據的習慣,並非必須),保存即可。
注意:①上述第三步中,如果可以大致確定文件所在位置(即便誤差為數百MB),先將游標移至合適扇區,這樣可以縮短查找時間;②不排除已經找到的內容並非所需,應該繼續往後查找直至找不到目標為止;③上述第5步中填入的扇區數為估計值,實際文件只有42KB(將文件另存為HF.DOC後可以發現),長一點沒有關系,打開文檔時,多餘部分自動截斷;只要文件在硬碟中連續存放,完全可以恢復;如果不連續,恢復起來可能有些難度了;④ Word97用三個扇區保存文檔全局信息,所以找到標題後要前移三個扇區,如果所給特徵並非文件標題,而是文中某個字串,則可往前查看直到找到Word97文件頭特徵值(以「D0CF 11E0 A1B1 1AE1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E00 0300 FEFF 0900」開頭)為止。
上面描述了幾種恢復硬碟上數據文件的方法,而要深入理解數據恢復,必須熟悉硬碟數據結構與相關計算。盡管非專業人員對此不很熟悉,但熟悉起來並不困難,而且恢復自己的硬碟有時比別人(哪怕專業人員)更容易(因為掌握更多數據特徵)。希望本篇能對電腦愛好者有所啟發,更渴望能消除被CIH等病毒侵蝕後的恐慌。
數據恢復blog: 如何恢復硬碟數據
青島金高德網路有限公司數據恢復業務:
國內最高成功率恢復各類硬體損壞、病毒破壞所引起的數據丟失!
當計算機磁碟上的數據由於各種原因丟失時, 人們通常除了懊悔和焦慮外常常會忘記想方設法取回丟失的材料。漸山電腦的數據災難恢復中心擁有先進的工具和手段,並且我們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技術工程師可以為用戶提供高水平的咨詢和迅速有效地數據恢復服務。我們的數據恢復對象包括硬碟軟盤。 另外, 我們可以還提供基於 Internet 的遠距離遙控文件修復服務。
[什麼是數據恢復]
各種原因所導致的介質(硬碟,軟盤等)數據損壞,使部分(或全部)數據不能讀出和使用,數據恢復服務就是用各種技術方法把數據重新找回,使寶貴的信息得以再用。
[數據災難的原因]
造成數據丟失的原因大致分為二種:軟體故障和硬體故障。
軟體故障:①病毒感染 ②誤格式化、誤分區 ③誤克隆 ④誤操作 ⑤網路刪除 ⑥0磁軌損壞 ⑦硬碟邏輯鎖 ⑧操作時斷電
軟體現象一般表現為無操作系統,讀盤錯誤,文件找不到、打不開、亂碼,報告無分區、無格式化等
硬體故障:①磁碟劃傷; ②磁組變形; ③晶元及其它原器件燒壞
硬體故障一般表現為硬碟不認,常有一種「咔嚓咔嚓」的磁組撞擊聲或電機不轉、通電後無任何聲音、選頭不對造成讀寫錯誤等現象。
[服務具體內容]
我們可以成功地修復來自於病毒破壞,誤操作等因素造成的數據丟失:
1. PC機硬碟、筆記本硬碟、伺服器硬碟等
2. 可對Win95/98/ME 、WinNT/2000 、Linux/UNIX操作系統的硬碟作數據恢復
3. 支持IDE、SCSI介面的硬碟數據恢復工作
4. 對於RAID模式也可恢復
5. 部分文件的損壞也可修復(MPEG、ORACLE 、EXPORT、OFFICE 文件等)純數據恢復(成功率85%)(病毒破壞、誤刪除及格式化(高格)等
註:硬碟硬體部分完好,能通過BIOS找到硬碟,並且無異響聲。 硬體損壞數據恢復(成功率80%)(不明原因引起的硬碟損壞)
註:硬碟電路板有明顯的燒毀痕跡或硬碟有異響或BIOS不認硬碟參數,不能進入操作系統。
數據恢復服務承諾:
1.免費檢測,得不到數據不收費。
2.無損恢復,整個恢復過程不對客戶的原盤進行任何寫操作,確保原盤狀態不變。
3.對客戶的數據嚴格保密。數據恢復在專業實驗室中進行,確保數據安全。
數據恢復服務流程:
Step 1 數據恢復申請。客戶先下載填寫"數據恢復送修單",然後傳真至 0532-3807575,請註明"數據恢復"或E-mail至 [email protected]
Step 2 初步分析。工程師根據"數據恢復送修單"中所填寫情況初步判定數據是否有可能被恢復,然後通知客戶。
Step 3 免費檢測。在數據有可能被恢復的情況下,客戶將硬碟送到公司,由工程師對硬碟做詳細檢測。(1天)
Step 4開始恢復。在檢測完成後,由公司給客戶報價,在客戶認可的情況下,進行數據恢復。(1天)
Step 5 檢查數據。客戶對恢復出來的數據進行檢查,看是否是所要恢復的數據,如准確無誤,則按照相應價格付清款項。
如何恢復被誤刪的硬碟數據
如何恢復被誤刪的硬碟數據
對眾多玩家來說,電腦里存儲的很多資料非常寶貴,如果不小心刪除了,想要重新收集這些資料那就非常困難了,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恢復被誤刪除的資料。Search and Recover(以下簡稱SAR)來自於因系統維護軟體System Mechanic而出名的IOLO公司,它不僅具備其它數據恢復軟體的大部分功能,而且還可以搜索查找誤刪除的E-mail信件,甚至還能從數碼相機存儲卡、MP3播放器、USB快閃記憶體等上恢復數據。
恢復常規文件
SAR的主要功能按鈕都整齊地排列在主界面上(圖1)。數據恢復方面它提供了適合初學者的向導模式(File Rescue Wizard)和為高級用戶度身定做的高級搜索模式(Advanced Deleted File Search),靈活多變的恢復方式更能適應電腦用戶的不同要求。
1.向導搜索:點擊主界面的File Rescue Wizard圖標,然後選擇全部文件或指定的文件類型(包括文檔、圖片、音樂視頻、程序等類型),接著在「Places to look」界面中,選擇想搜索的驅動器,待搜索完畢後,在「Recovery」界面選中需要恢復的文件,然後點擊「Recover selected items」即可將誤刪除的數據恢復如初。
提示:SAR對中文顯示的支持還不是特別好,如果文件名為中文,則可能會顯示為亂碼,不過恢復出來後文件就能正常顯示了。
2.高級搜索:進入「Advanced Deleted File Search」界面後點「Search→New search」,在彈出的窗口中提供了眾多的搜索條件。你可以根據需要在「Locations」頁面中選擇想搜索的驅動器(包括數碼相機存儲卡、MP3播放器、USB快閃記憶體等)、添加特定的搜索文件夾;在「Size」、「Attributes」和「Dates」頁面中設定想查找文件的大小、屬性、日期等條件(圖2),然後點擊「Search」按鈕即可開始搜索文件。
提示:SAR具備在恢復已刪除文件前進行預覽的能力,它會按文件的不同類型以十六進制、文本、圖片以及HTML網頁格式來顯示,並且你可以在上面直接查找和編輯,這是一項十分方便和實用的功能。
恢復誤刪郵件
與EasyRecovery只支持Outlook Express不同,SAR支持的郵件收發軟體比較豐富,包括Outlook、Outlook Express、Netscape Mail和Qualcomm Eudora(但不支持我們國產的Foxmail),我們只要點擊主界面的Email Recovery Options圖標,選擇相應的郵件軟體圖標,就可輕松找回重要的E-mail信件。
徹底粉碎文件
SAR還提供了一個「Security Tools」工具,該工具可通過多次(最多100次)覆蓋的方法來徹底刪除文件。點擊「Security Tools」,在圖3中選中「Enable File Terminator」(啟動粉碎機)選項,在下面的「Overwrite terminated items」中選擇擦寫的次數(一般普通用戶選擇5次就能達到目的)。
以後在資源管理器中要徹底刪除文件時,只要選中想刪除的文件,然後在右鍵菜單中選擇「Terminate」就可以了。
創建應急硬碟備份
SAR擁有為緊急情況恢復數據而准備的高級硬碟鏡像工具(Emergency Disk Image),可為驅動器創建磁碟鏡像文件,並且將鏡像文件作為一個完全獨立的驅動器使用,確保重要文件在被覆寫前的可恢復性。
打開圖4所示界面,點擊「New image」按鈕,進入硬碟鏡像製作向導,首先選擇需要製作鏡像文件的硬碟驅動器,然後進入「Options」頁面,給製作的鏡像文件取個名字,添加註釋,並選擇存放鏡像文件的位置和鏡像分區的邏輯盤符,完成後點擊「Create」。用不了多久,鏡像文件就製作成功了。
你可以將這個鏡像文件載入為一個分配有盤符的驅動器(類似於虛擬光碟機的操作,因此很容易上手),然後再進行文件恢復操作。可惜目前這項功能只能在Windows 2000/XP下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為確保數據恢復成功,請不要在誤刪文件所在分區寫入數據。
編後:只有近2MB體積的SAR能擁有如此強大的功能著實讓小編感到震撼。不過試用中也發現了它的一些缺陷,例如在向導模式中選擇Music音樂文件類型進行搜索,它只找到了以MP3、WAV為後綴名的音樂文件,對其它格式竟然全部忽略。另外利用「Emergency Disk Image」功能製作鏡像時,它將原始分區的全部容量都製作了進去(包括未使用的部分),並且不提供壓縮選項,導致製作出來的鏡像文件很大。但瑕不掩瑜,SAR在其它方面的出色表現足以讓我們有理由擁有它。
PROMISE IDE RAID卡做RAID 1後壞掉一個硬碟數據如何恢復?
解決方案:
操作步驟:
1、打開機箱,將作好RAID的硬碟拔掉其中壞的一個,連接上一個新的硬碟;
2、I:啟動按《CTRL+F》進入…………
II:[2],查看硬碟狀態:一個 Free U5 ----新的硬碟(沒有數據)
一個 Array1 U5 ----原來有數據的硬碟
III:[ESC]返回MENU;
3、I:選[4],選中Array 1 Mirror 2 20547 Critical
II:按[DEL],根據提示按[CTRL+Y]刪除
III:[ESC]返回MENU
4、I:選[1],移動左右方向鍵,出現 Optimize Array for : Security
Typical Application vuse :Not Available
則正常,進行下一步操作(II)
II:按[CTRL+Y],根據提示按[Y],
III:根據提示,用上下鍵移動游標選中原硬碟(有數據的硬碟,不能選錯,可以看前文的注意),
然後按[ENTER]確認
IV:A:根據提示,按[Y],出現please wait while plicating the image
B:About wait 15 minutes
5、出現disk plication completed
any key to reboot the system!
重啟OK!
9. 魯大師如何修復硬碟
問題一:怎麼用魯大師修復磁碟壞道? 魯大師僅是一個綜合的初步檢測工具,不可修復磁碟壞道,檢測磁碟方面也並不太准(例如:壞道掃描)
修復磁碟是很專業的技術,新手並不易學
但一些小問題,用網上一些工具可處理,
如為練練手,無重要數據,則隨便折騰!!!!耗時長
1、PE系統下,用DiskGenius掃描,一般准確,也有一定修復效果
2、DOS版HDDREG掃描修復困冊仿一遍,有一定效果(無損修復),須網上學習一下,
HDDREG號稱硬碟再生,對小問題(可修復問題)有一定效果
3、用DOS版MHDD掃描修復更專業、一定準確、更多功能,更難用
我博客(空間)中有文章,可參考:
點我名字即可找到本人博客(空間)
硬碟有問題?新手也能完成硬碟修復幾例經驗
淺談-----硬碟初級修復-----及分區屏蔽
(網路亂封問題,不給鏈接了)
問題二:魯大師檢測出 硬碟問題,怎麼修復 只要硬碟SMART有警告數據,魯大娘就會說硬碟存在問題的。
你這個硬碟有重映射扇區計數姿仿,那一般表示有壞道的預兆,當然是物理壞道還是邏輯壞道還沒確定,你可以用victoria這個修復軟體修復一下試試。
問題三:魯大師能檢測及修復磁碟壞道嗎 沒有那麼強!
問題四:魯大師檢測到硬碟這些問題,硬碟需要修復嗎? 魯大師的硬碟測試我就要呵呵了。還是用專業的MHDD測試吧。
新硬碟魯大師在測試的時候你做別的操作 都會花花綠綠的。
問題五:魯大師能修復硬碟嗎 不能,只能檢測,如果需要修,在保修期內可以到售後免費修
問題六:魯大師的硬碟檢測可以修復硬碟有用嗎 有的軟體提供壞道檢測與修復功能,可以對硬碟上的壞道進行修復。不過也只能修復邏輯壞道,物理壞道修復不了的。無法修復的壞道,可以將其隔離。不過這並不能將壞道問題徹底解決。以後應可能還會出問題。建議是換新硬碟。
問題七:用魯大師檢測確實有硬碟問題。 有沒有修復硬碟壞道的工具呢? 魯大師檢測,並不準確,
用HDTunePro檢測硬碟點健康項看下硬碟有無警告,可初步判斷(大多准確)
用DOS版MHDD掃描修復更專業、更准確、更多功能
MHDD為DOS下硬碟檢測/修復工具,較專業(須學習),掃描為逐扇區掃描,會較慢,但更准確
問題不大:
用DOS版HDDREG掃描修復一遍,有一定效果(無損修復),須學習一下,
HDDREG號稱硬碟再生,對小問題(可修復問題)有一定汪纖效果
問題八:魯大師電腦體檢硬碟有問題怎麼修復。 SATA線掛了。
問題九:用魯大師檢測硬碟發現有壞道怎麼修復壞道 你好
可參考:
檢查、修復電腦磁碟錯誤的四種常見方法_網路經驗
jingyan./article/fc07f9897ed30612fee51960
問題十:魯大師檢測硬碟出現問題怎麼修復 05項 就是用備份扇區去替換壞了的扇區
如果有重要文件 建議及時備份,沒有的話就這樣用著吧。
可以購買一塊新硬碟當系統盤,這塊故障盤當數據盤。
換不換各佔50% 05項的故障就是保不齊哪一天你就進不去系統了,然後重做系統後沒多久又壞,總的來說還是看幾率。
10. 如何從死機的筆記本電腦硬碟恢復數據 3種方法來從死機的筆記本電腦硬碟恢復數據
目錄方法1:把舊硬碟變成外置硬碟(Windows、Mac、Linux操作系統)1、准備一個硬碟盒。2、借一台與你的舊電腦兼容的電腦。3、Mac系統的用戶可以直接將Windows硬碟插入電腦,無需安裝單獨的驅動程序,如NTFS-3G或Paragon NTFS,就能夠讀取(不能寫入)硬碟的內容。4、從死機的筆記本電腦拆下硬碟。5、取下硬碟盒的接插件,再將它插入硬碟介面。6、將硬碟插入硬碟盒。7、用USB數據線將外置硬碟連接到工作電腦上。8、搜索和恢復舊文件。9、完成後,關閉硬碟的窗口。10、右鍵單擊USB圖標,然後選擇"彈出"。方法2:將舊硬碟插入台式電腦(Windows、Linux操作系統)1、准備一個筆記本電腦硬碟轉接器。2、借一台與你的舊電腦兼容的台式電腦。3、從死機的筆記本電腦拆下硬碟。4、關閉台式電腦,拔下電源插頭,打開機箱。5、用硬碟轉接器將死機的筆記本電腦硬碟連接到工作電腦上。6、配置台式電腦,使其識別新硬碟。7、退出BIOS,並重新啟動電腦。8、打開新硬碟。9、搜索和恢復舊文件。10、關機,然後拔下台式電腦的電源插頭,卸載硬碟(如有需要)。如果電腦死機是由於軟體故障,而不是硬體問題引起的,那麼電腦中的文件雖然無法訪問,卻還是完好無損地存儲在硬碟上。如果要從死機的Windows、Mac或Linux筆記本電腦硬碟恢復數據,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方法1:把舊硬碟變成外置硬碟(Windows、Mac、Linux操作系統)
1、准備一個硬碟盒。這個外置部件可以放進電腦硬碟,從而使硬碟通過USB介面在另一台電腦上運行。實際上,這個硬碟盒會將筆記本電腦的硬碟變成外置硬碟。電腦不同,使用的硬碟型號也不同,因此在購買硬碟盒之前,一定要核實筆記本電腦的規格。比如說,如果你的筆記本電腦使用2.5 SATA硬碟,就需要一個2.5 SATA USB硬碟盒。如果不是SATA硬碟,一定要根據筆記本電腦的型號購買硬碟盒。只有SATA即用型硬碟盒才能同時兼容台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的硬碟。
注意,大型商店一般不售賣硬碟盒,需要上網購買。
2、借一台與你的舊電腦兼容的電腦。如果你使用的是Windows系統,就借一台Windows系統電腦。如果你使用的是Mac系統,就借一台Mac系統電腦;以此類推。確保借用的電腦具有充足的空間,可以容納你想從死機的筆記本電腦中恢復的文件;或者也可以再連接一個外置硬碟到工作電腦上,通過這台電腦傳輸文件。Linux系統電腦能夠讀取Windows系統電腦上的文件,反過來卻不行。除非你很熟悉這兩個系統,否則最好使用Windows系統電腦來恢復Windows硬碟。
3、Mac系統的用戶可以直接將Windows硬碟插入電腦,無需安裝單獨的驅動程序,如NTFS-3G或Paragon NTFS,就能夠讀取(不能寫入)硬碟的內容。但要注意, 在此過程中,"磁碟工具"只能用來"安裝"硬碟。 針對"磁碟工具"的任何其他操作都會刪除硬碟內容。
4、從死機的筆記本電腦拆下硬碟。關閉筆記本電腦,拔下電源插頭,然後取出電池。將電腦翻過來,你會發現筆記本電腦底部的各個部分都是能擰開,單獨拆下的。上網查詢你的筆記本電腦型號,確定硬碟的確切位置,或者找到最有可能的位置。雖然筆記本電腦的機型各有不同,但使用的硬碟大小和形狀通常類似於9厘米的軟盤。擰開硬碟蓋,然後拆下硬碟。有些機型是彈出式,有些機型是向外滑動式。
5、取下硬碟盒的接插件,再將它插入硬碟介面。找到硬碟一端的插針,確定連接的位置。如果你使用的是IDE硬碟,注意介面上面有一個活動轉接頭。要先將這個轉接頭拔掉,硬碟才能與硬碟盒的接插件正確連接。
6、將硬碟插入硬碟盒。如有必要,將其擰緊。更多詳細信息可參看硬碟盒說明書。
7、用USB數據線將外置硬碟連接到工作電腦上。確保電腦已開啟。連接硬碟後,桌面上會出現一個圖標(Mac),或彈出通知(Windows)。電腦也可能會自動打開硬碟。如果Windows沒有自動提示『新的外部存儲設備』,只需進入我的電腦,找到新硬碟,即可手動打開它。
如果一開始無法識別硬碟,可以試試先彈出,再重新插入。
如果硬碟不可讀,很可能是硬碟本身(而不是你的電腦軟體)的問題。如果是這樣,若要繼續恢復,就需要專業人員的幫助。注意,這可能非常昂貴。
8、搜索和恢復舊文件。通過復制和粘貼、單擊和拖動等操作,將它們傳輸到工作電腦或第二個 外置硬碟上。如果有很多大文件(歌曲、電影等),傳輸的時間可能很長。
9、完成後,關閉硬碟的窗口。好消息是死機的電腦並沒有物理上的損壞, 重裝操作系統多半就能使它恢復正常。
10、右鍵單擊USB圖標,然後選擇"彈出"。現在就可以拔下舊硬碟了。
方法2:將舊硬碟插入台式電腦(Windows、Linux操作系統)
1、准備一個筆記本電腦硬碟轉接器。這樣就可以將筆記本電腦的硬碟直接插入兼容的台式電腦了。電腦不同,使用的硬碟型號也不同,因此在購買轉接器之前,一定要核實你的筆記本電腦的規格。比如說,如果你的筆記本電腦使用2.5 SATA硬碟,就需要一個2.5 SATA轉接器。
2、借一台與你的舊電腦兼容的台式電腦。如果你使用的是Windows系統,就借一台Windows系統電腦;如果你使用的是Linux系統,就借一台Linux系統電腦;以此類推。確保借用的電腦具有充足的空間,可以容納你想從死機筆記本電腦恢復的文件;或者也可以再連接一個外置硬碟到工作電腦上,通過這台電腦傳輸文件。Linux系統電腦能夠讀取Windows系統電腦上的文件,但反過來不行。除非你很熟悉這兩個系統,否則最好使用Windows系統電腦來恢復Windows硬碟。
3、從死機的筆記本電腦拆下硬碟。關閉筆記本電腦,拔下電源插頭,然後取出電池。將電腦翻過來,筆記本電腦底部的各個部分都是能擰開,單獨拆下的。上網查詢你的筆記本電腦型號,確定硬碟的確切位置,或者找到最有可能的位置。雖然筆記本電腦的機型各有不同,但使用的硬碟的大小和形狀通常類似於9厘米軟盤。擰開硬碟蓋,然後拆下硬碟。有些機型是彈出式,有些機型是向外滑動式。如果你使用的是IDE硬碟,注意介面上面有一個活動轉接頭。要先將這個轉接頭拔掉,才能看到介面。
專家提示
Luigi Oppido
計算機和技術專家Luigi Oppido是美國加州聖克魯斯縣Pleasure Point Computers的所有者和經營者。他擁有超過25年的一般電腦維修、數據恢復、病毒掃除和升級經驗。兩年來,他還一直是加州中部KSCO電台《Computer Man Show!》的主持人。
Luigi Oppido
計算機和技術專家
您可以將工作正常的硬碟從一台計算機拆到另一台計算機上。如果筆記本電腦壞掉的硬碟仍能工作,那就把它拆下來,然後安裝到已經有操作系統並且功能正常的計算機上。如果無法啟動,可以嘗試復制文件。如果是引導扇區壞掉了,那就可以嘗試為硬碟重新分區。
4、關閉台式電腦,拔下電源插頭,打開機箱。現在,就可以用轉接器將舊硬碟直接插到主板上。
5、用硬碟轉接器將死機的筆記本電腦硬碟連接到工作電腦上。具體操作步驟根據硬碟和轉接器類型而不同,請參看轉接器隨附的說明。如果你使用IDE硬碟,在連接IDE帶狀電纜之前,將它設為"從屬"模式。配置說明應該能從硬碟上找到,需要將塑料蓋移到硬碟介面上的一個特定引腳或一組引腳,也稱為"跨接線"。設為"從屬"模式後,開機時筆記本電腦硬碟就不會與台式電腦的"主"硬碟競爭了。
6、配置台式電腦,使其識別新硬碟。重新插入台式電腦的電源插頭,接通電源,打開BIOS。進入標准CMOS設置或IDE配置,在這里,你可以找到有關主設置和從屬設置的四個設置項。將這四項都改為『自動檢測』。
7、退出BIOS,並重新啟動電腦。台式電腦現在應該會自動檢測新硬體了。
8、打開新硬碟。如果你使用Windows系統,就進入我的電腦,然後找到新硬碟。如果是Linux系統,新硬碟將出現在dev目錄中。如果硬碟不可讀,很可能是硬碟本身(而不是你的電腦軟體)的問題。如果是這樣,若要繼續恢復,就需要專業人員的幫助。注意,這可能非常昂貴。
9、搜索和恢復舊文件。通過復制和粘貼、單擊和拖動等將它們傳輸到工作電腦或外置硬碟上。如果有很多大文件(歌曲、電影等),傳輸的時間可能很長。
10、關機,然後拔下台式電腦的電源插頭,卸載硬碟(如有需要)。由於硬碟並沒有物理上的損壞,所以,重裝操作系統多半就能使它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