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研域n29網卡型號
研域N29_1LJ190012*12CM,後綴_1L為單網口,有預留空焊位,做過記錄下給垃圾群的帶頭大哥,順別爆光個淘寶JS
到手這塊板,版本如下ITX-N29_1LVER:1.3,集成J1900
此板為NUC板子,前後均有I/O介面,尺寸12*12CM,適合裝進星際魔盒
板子前面從左到由分別為:麥克風、SIM卡插座、COM口、USB3.0*2和開關
屁股DC/12V、HDMI、VGA、螃蟹單千M,USB2.0及音頻介面,其中在USB2.0位置可以拆掉恢復雙網口,有預留網口空焊位
恢復網口,零件清單和點點陣圖如下,需補焊47個零件,99%為0402貼片,除非自有板子,閑得蛋疼想折騰下,不推薦自己改,我焊得眼都有瞎了,焊完卻不識別晶元,以為哪裡沒焊好,補焊再補焊,檢查再檢查還是識別不出來,沒心情弄,最後掛小黃魚,某位大哥小黃魚看見,和大哥聊完人生後指點才發現少了個供褲握電晶元……
點點陣圖示
正面補件位置
背面補件位置
這里放個PDF檔,可以放大看
鏈接:https://pan..com/s/1YfT9mKGybBe-igD3GMlw8Q
提取碼:81d9
補完這些零件,就可以恢復雙網口了
裝個OP測試下,兩個網口均識別全雙工
測下速,跑滿家裡的500M電信寬頻,出國留學因為佛系便宜機場就不測了
現在輪到魔盒出場,原配置太低,幹啥啥不行,必須換X86,跟著數碼之家這位大哥帖子抄作業
魔改星際魔盒為x86雙千兆
開關和LED處理,這板子前面板接線間距為2.0MM,淘寶杜綁線也買間距2.0MM,直接和開關板焊上
魔盒一代的硬碟背板直接用,接出硬碟供電線即可
魔盒主板托板預留有標准ITX孔位,研域N29也是標准孔位,所以直接上雙通銅柱,底部鎖定即可,不像其它大佬用膠水沾
測試下硬碟背板有沒有問題,OK,沒BOM
Msata轉一個Sata出來,剛好兩個Sata
MSATA介面在板子下部,厚度大約有10MM,造成板子整體比較靠上。主板散熱器會和機箱干涉,無法裝進去。板子如下面紅線切齊,就比較好裝。
不想切割托板,只能散熱器要旋轉90度。旋轉後和一個電解電容和一個晶元干涉。
解決晌純弊辦法,電解電容腳延長。散熱器搓刀搓一下
順利合體,沒壓力
機箱背板呢?花巨款加工了亞克力沒有用,最後還是原來背板自己搓搓將就用,手宴族藝不行,背板圖就不上了,等咱有錢了,再加工塊鋁板回來
再次上電,一切正常……至此,裝機結束
最後,這里曝光個的淘寶JS,網購這么多年,第一次受騙,發里警示大家。如果你現在淘寶搜索研域工控N29會看到一個比較便宜264快的賣家,我那時購買價格只需要150塊。你懂的,我和小夥伴都翻車了。
收到貨貨不對板,還裝死,不回復
JS拒絕退款申請淘寶介入,秒退回,發這里警示下大家
真不明白,這JS這樣做有啥好處,騙一個算一個,如果怕麻煩不吱聲就賺了?
打開值得買,享最佳閱讀體驗
主板
一站式解決
選購問題
全部評論(7)
smm2636
膜拜大佬,最後多少錢到手?
2021-12-15
0
阿三阿四(作者):機箱100主板200
數碼玩具大BOSS
跟大佬翻車,與有榮焉。
2021-07-07
1
值友5073020237
兄弟,這恢復網口的配件哪裡有的買
2021-09-19
0
jac0b2
補上的電子元件在哪家店鋪能買齊?
2022-05-19
0
值友1998561669
你好,我也是用N29-VER1.3的版本改的魔盒,但背面的msata好像不能用,這個有辦法檢測或者什麼原因的嗎?
2022-06-11
0
值友6137122381:這個msata介面好像是不是所有的硬碟都支持,我以前買過一個,聯想speep可以支持。現在用鎂光的金百達的都不行
查看全部7條評論
最新主板優惠
ASUS華碩TUFB450M-PROGAMING主板+AMDR5-5600G盒裝
商品好評率98%
1349元包郵(雙重優惠)
京東
0
MSI微星B760MBOMBERDDR4爆破彈M-ATX主板
比上次發布低6%
商品好評率95%
849元包郵(粉絲價)
京東
4
MSI微星MAGB550MMORTARMAXWIFI迫擊炮+銳龍R5-5600G散片板U套裝
低於常賣價
商品好評率100%
1629元包郵(雙重優惠)
京東
4
6日20點:ROG玩家國度STRIXB760-GGAMINGWIFID4小吹雪主板
商品好評率97%
支持APE3.0
1399元包郵(需預約)
京東
36
猜你喜歡
B450再戰3年——無CPU免費升級bios讓老主板支持Ryzen5000
遲尉
226
200元的8145UE類NUC小主機,真有這么好的事嗎?
acacd
114
N系列低功耗NAS主板大合集
豬玲玲
166
B450再戰3年——無CPU免費升級bios讓老主板支持Ryzen5000(續)
遲尉
108
相關好價
MSI微星GamingN730K-4GD3/OCV14GBDDR3顯卡
676.14元
亞馬遜海外購
0
研華科技(ADVANTECH)AIMB-505MicroATX工控機主板10COM14USBH110晶元組AIMB-505G2-00A1E
2907元
京東
0
雙塔高性能CP
729.62元
亞馬遜海外購
0
G.SKILL芝奇三叉戟Z5RGB系列(IntelXMP)32GB(2x16GB)288-PinSDRAMDDR56800雙通道台式機內存
1821.33元
亞馬遜海外購
0
天創者(TIMCREATE)L5A1主板+CPU(龍芯3A5000/龍芯7A1000獨顯/2*DDR4內存插槽)
1499元
京東
5
相關商品
微星(MSI)B760主板搭英特爾13代I513400F13600KFCPU主板套裝迫擊炮B660MMORTARWIFIDDR4I513400F
2699元起
0
微星(MSI)Z790主板搭英特爾13代I713700KF13700KCPU主板套裝迫擊炮PROZ790-PWIFIDDR413700K
暫無報價
0
技嘉(GIGABYTE)主板CPU套裝主板B660MAORUSELITEAXDDR4+i5-13600KF處理器板U套裝
3328元起
0
微星(MSI)B660主板搭英特爾I512400F12490F12600KFCPU套裝迫擊炮B660MMORTARDDR5I512400F
2149元起
0
相關推薦
微星主板主板電腦主板華碩主板華擎主板微星映泰主板銘瑄主板
社區首頁電腦數碼電腦配件主板文章詳情
0
7
② 電腦機箱背板開孔尺寸
:機箱背板尺寸求教。
最近要裝機,看了論壇里幾位大神的show,突然就對全鋁機箱莫名的好感,尤其是定製機箱喜歡的不要要的。
本人工作和機械有肢早點關系,利用空餘時間自己畫圖設計個機箱(其實算不上設計,還是參考了論壇里SUN總的吵肢設計方案,覺得很喜歡。)
初步的模型如下面2張圖所示。各棱邊用的是20x20的鋁合金型材,前後面板各採用5mm鋁合金板;上下兩側則是3mm鋁板折彎。
鋁制外觀表面,計劃用噴砂陽極氧化,或者拉絲處理,這個暫時還沒有確定好。
電源上置;底部、前部及後部,使用12cm風扇,底、前為向機箱內送風,後部則標准向外送風。目前不考慮3.5的機械硬碟。
1.jpg
2.jpg
SO,現在的問題來了。。。。。。。。。。。
機箱背部的尺寸,包括I/O口對於主板的3個方向的尺寸,我都查到手冊並已經建好了模型。但是,對於PCI擋板,實在是查不到資料。
3.jpg
從上圖可以看到,I/O的開孔尺寸是44.45x158.75(數據不整是因為絕大多數尺寸規格全都是美國英特爾定製的規范,基本上都是英制尺寸,轉換到公制,存在小數);PCI的開孔為12.7x101.6,相鄰PCI孔的距離為20.32。
請教下,升飢世
1 PCI開孔和I/O開孔的位置尺寸是怎麼樣的?
2 還有就是上圖PCI開孔的右側,PCI擋板的折彎應該是多少尺寸?(也就是顯卡裝到主板上後,顯卡上的PCI金屬擋板上,用於螺絲固定的地方,到主板距離有多少?
③ 請問一下機箱 喬思伯umx4 的具體參數 如硬碟位 顯卡能放幾個 和長寬高等
產品尺寸:204MM (W) * 426MM (D) * 437MM (H)
五金材質:箱體:全為2.0MM厚度的鋁鎂合金,內部五金結構:1.0MMSGCC鋼板+全黑化塗層處理,側板:5.0MM全鋼化玻璃
主板支持類型: ITX , M-ATX ,ATX(305 x 245MM以內)
驅動器位:2*3.5〞, 4*2.5〞
散熱系統:頂部:2*120MM風扇(標配);後板:1*120MM風扇(標配);底部:2*120MM風扇(非標配)
CPU散熱器支持高度:162MM內
顯卡支持長度:310MM內
前置介面:USB3.0*2 , USB2.0*2 ,耳機*1 , 麥克風*1
可支持PCI擴展槽:7個
電源支持:標准ATX PSII PSU(泛稱大電源,非標配,長度不超過170MM)
重量:凈重:9.3KG , 毛重:11.7KG
放幾款顯卡不是看機箱 還要看 主板的
④ 如何選購移動硬碟應該看哪些指標
移動硬碟應該怎麼挑,還是得了解一些注意事項了,下面跟著快啟動小編來聊聊,不懂關注我,小編為你解答更多哦。
移動硬碟選購注意事項
1、盡量不要選購過於廉價的產品,因為價格將決定移動硬碟盒的用料情況,而用料過於簡省則無法保證移動硬碟的穩定運行,為將來應用帶來隱患,建議大家多考慮做工優秀且有品質保證的產品。
2、移動硬碟分區最好不要超過2個,否則在啟動移動硬碟時將會增加系統檢索和使用等待的時間。使用Full Speed USB2.0(以前稱USB1.1)傳輸介面的用戶更應忌諱,否則將浪費掉許多寶貴的時間。
3、使用用料一般的移動硬碟盒,最好不要插在電腦上長期工作,移動硬碟是用來臨時交換或存儲數據的,不是一個本地硬碟。相比於內置硬碟會時刻都工作在惡劣的環境下,應該盡量縮短工作時間。如果有需要轉存下載資料的,正確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本地硬碟下載和整理資料等,然後到移動硬碟上,而不要在移動硬碟上完成。做工較好的移動硬碟盒也可以盡量按此操作,畢竟可以更穩妥一些。
4、不要給移動硬碟整理磁碟碎片,否則會很容易損傷硬碟。如果確實需要整理,方法可採用將整個分區裡面的數據都出來,再回去。
5、移動硬碟認不出或者會斷線該如何解決呢?
(1)最好不使用USB延長線,這種線的質量一般不太好,會使USB數據同步出錯,使移動硬碟不能正常工作。如果機箱上的前置USB介面無法保證正常使用,多半為供電問題,應盡量把移動硬碟插在原主板背板的USB介面上。
(2)劣質USB硬碟盒做工不佳,導致出現供電不足或是數據丟失等現象。可嘗試更換劣質數據線為帶屏蔽層的優質USB線;若情況依舊,可借用或調換一塊硬碟試驗一下;如果還不成,最可靠的辦法還是及早更換移動硬碟盒。
(3)USB介面兼容性不佳,目前這一狀況已較為少見但仍不排除。
6、如何解決供電不足呢?
(1)購買做工較好且有品質保證的USB移動硬碟盒。
(2)購買低功耗的筆記本硬碟做移動硬碟。
移動硬碟選購竅門1、容量
容量是我們選購移動硬碟時首先考慮的問題。硬碟的容量通常以GB、TB為單位的,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移動硬碟容量有320GB、500GB、1TB、1.5TB、2TB、3TB等。容量的大小直接關繫到使用者的存儲需求,選擇移動硬碟的容量時,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產品的性價比來決定。
移動硬碟選購竅門2、介面類型
介面類型,指的是移動硬碟所採用的與電腦系統相連接的介面種類。目前常見的介面有USB2.0與USB3.0。介面技術越成熟,讀取數據時間越短,說明移動硬碟性能更佳,就目前而言,USB3.0介面絕對是首選,很多商家也把USB3.0作為一個重要的噱頭。那麼,USB2.0與3.0到底有哪些差異呢?
1)看外觀,如果移動硬碟介面是USB3.0,在外觀包裝盒上會有標明,且一般會配有USB3.0圖標。
2)看介面,查看數據線介面是否為藍色,如果是藍色則為USB3.0介面。
3)看針腳,一般情況下USB2.0是一排4個針腳,USB3.0是前排5個針腳,後排4個針腳。
4)看速度,一般USB2.0的實際傳輸的速度為30 MB -40MB/s,而USB3.0的傳輸速度可達到60MB-140MB/s,需要注意前提是你的電腦主板支持USB3.0。
移動硬碟選購竅門3、數據傳輸率(Data Transfer Rate)
移動硬碟的數據傳輸率分為外部傳輸率和內部傳輸率。外部傳輸率指的是計算機通過介面從硬碟的緩存中讀取數據的速度;而內部傳輸率指的是硬碟的磁頭與緩存之間的數據傳輸的速度。由於移動硬碟一般是外接的,所以其介面的速度就限制著移動硬碟的數據傳輸率,也就意味著大家挑選移動硬碟時,更主要看的是移動硬碟的介面的數據傳輸率,即外部傳輸率。而外部傳輸率的快慢則取決於該產品的介面類型。
移動硬碟選購竅門4、尺寸
目前常見的移動硬碟尺寸有3.5寸、2.5寸、1.8寸三種。其中3.5英寸移動硬碟尺寸和重量都最大,對於防震方面並沒有特殊的設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數據的安全性,且攜帶也不大方便,不過在價格和容量方面還具備一定的優勢。
2.5英寸移動硬碟則靈巧方便,體積重量都較小,在防震方面有專門的設計,抗震性能也不錯,因此深受消費者喜愛,但與同等容量的3.5英寸移動硬碟比較價位相對較高。
1.8英寸移動硬碟,抗震方面沒什麼問題,尺寸、重量也是三者中最小,但因技術工藝要求較高而價格一直處於高位,尚未普及,更適合特殊需要的用戶。
移動硬碟選購竅門5、緩存
緩存(Cache memory)是指硬碟控制器上的一塊內存晶元,它具有極快的存取速度,是硬碟內部存儲和外界介面之間的緩沖器。當硬碟存取零碎數據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如果有大緩存,則可以將那些零碎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
緩存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繫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性能,因此,在硬碟其他參數幾乎相同的情況下,盡可能選購緩存大的移動硬碟。
移動硬碟選購竅門6、轉速
轉速指的是硬碟內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也就是硬碟碟片在一分鍾內所能完成的最大轉數,以每分鍾多少轉表示,單位為RPM。RPM值越大,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訪問時間就越短,硬碟尋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硬碟的整體性能也就越好。現在移動硬碟的轉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
移動硬碟選購竅門7、單碟容量(storage per disk)
硬碟都是由一個或幾個碟片組成的,單碟容量就是指包括正反兩面在內的每個碟片的總容量。單碟容量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硬碟的檔次高低。單碟容量的提高意味著生產廠商研發技術的提高,所帶來的不僅是硬碟容量得以增加,還有硬碟性能的相應提升。相同轉速的硬碟,單碟容量越大內部數據傳輸率就越快,此外,單碟容量的提高使線性密度(每英寸磁軌上的位數)也得以提高,有利於硬碟尋道時間的縮短。
移動硬碟選購竅門8、平均尋道時間(Average Seek Time)
平均尋道時間是指硬碟是從得到命令到找到數據的時間。它一定程度上體現硬碟讀取數據的能力,是影響硬碟內部數據傳輸率的重要參數。平均尋道時間以毫秒(ms)為單位,一般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在7.5~14ms。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產品其平均尋道時間也不一樣,但這個時間越低,則產品越好,現今主流的硬碟產品平均尋道時間都在在9ms左右。
平均尋道時間實際上是由轉速、單碟容量等多個因素綜合決定的一個參數。一般來說,硬碟的轉速越高,其平均尋道時間就越低;單碟容量越大,其平均尋道時間就越低。當單碟片容量增大時,磁頭的尋道動作和移動距離減少,從而使平均尋道時間減少,加快硬碟速度。因此在選購硬碟產品的時候應該盡可能地選擇平均尋道時間短的產品。
⑤ 硬碟背板 硬碟背板有什麼用
硬碟沒有背板,主板才有。
硬碟有轉換架,就是把2.5寸的轉換為3.5寸的。也是個板。
⑥ 怎麼選擇伺服器硬碟背板
硬碟背板是高端伺服器中的關鍵部件,是數據處理的重要橋梁,是衡量伺服器等級的指標之一。伺服器因其運行環境及應用目的的不同,對其結構便會產生差異。這些差異主要體現在功能的提升和操作便利上。
因此,市場上會對伺服器進行簡單的分類:即硬碟具有熱插撥功能和非熱插撥功能。
要實現硬碟的熱插撥,即設備依然在工作狀態(在通電的情況下),可以把硬碟插進去或者拔出來,硬碟不會損壞、數據不丟失,而且供電及數據傳輸線纜不會受影響。
這樣,就必須通過一個固定的接插傳輸部件來完成,這個部件就是行業里常提到的硬碟背板。
很明顯,它避免了硬碟與主板間的多線纜直連,使內部布線更為簡結,降低箱體的熱量排放受阻程度。同時,也避免了因硬碟故障而停機拆卸機箱取出硬碟檢修的繁瑣。
此外,科學合理的硬碟背板設計,可以給整個系統帶來更多的增值功能。
如上所述,因應用目的不同,及對成本考慮,所以在選購伺服器(機箱)時,有必要對背板的相關資信進行比較。
首先,要了解硬碟背板的基本分類
A:硬碟背板按照速度分:
有1. 3Gb背板;2. 6Gb背板;3. 12Gb背板。
B:硬碟背板按是否可以擴展分:
1. 非擴展背板;2. 擴展背板。
C:按安裝方式分:
1.橫插式;2.豎插式。
其次,要了解硬碟背板的主要功能要求
1. 傳輸信號:
該指標最為重要,SAS/SATA信號為高速信號,背板的原理圖設計、畫板、PCB生產、阻抗控制、元器件參數質量以及電子加工工藝都會對信號質量造成影響。
衡量硬碟背板信號質量是否過關是通過專用的高速示波器進行信號眼圖測試。若信號質量眼圖不通過,意味著該背板對應的sas/sata介面存在掉盤或硬碟讀寫速度異常的風險。
2.傳輸速度:
3Gb,6Gb,12Gb
其實3Gb及以下速度的背板已經過時。而6Gb背板在渠道里還是主流,12Gb背板目前已經是領先伺服器供應商在推薦。相信在未來2-3年內,12Gb背板將成為主流。
3. 常見功能:
(1)是否支持順序上電:
它能避免伺服器開機瞬間,瞬時電流需求過大給供電電源帶來的功耗壓力;
(2)是否支持硬碟報警:
伺服器硬碟故障是常見的事,而能直觀偵測到幾十個硬碟中某個位置的硬碟出現故障,只有通過此類背板完成,但並非所有熱插撥背板都具備這種功能,而且,告警方式也會因設置而有區別,目前,行業並沒統一規范,告警燈的顏色有的紅色,也有黃色;有長亮,也有閃爍;有隻有燈光,也有聲光。
(3)是否是擴展功能:
硬碟擴展功能:是背板上增加一顆晶元,由該晶元來實現將有限的`輸入擴展到更多的輸出:如主板、raid卡或者HBA卡最大隻能支持4個SAS/SATA硬碟,通過擴展背板後,可以讓伺服器支持到24個SAS/SATA硬碟。
4. 兼容性:
非擴展背板不存在硬碟兼容性問題。
擴展背板由於擴展晶元的固件版本等問題會有兼容性問題。如 iok 機箱配置的背板,就兼容以下控制器:
Intel —— ICH10
Intel —— RS2BL080
LSI —— 1068e
LSI —— 9708EM2
LSI —— 9260-8I
LSI —— 8708EM2
值得提醒的是:擴展背板支持的功能越多也就意味著通過固件控制的部分越多,兼容性越差,反之亦然。
5.材料及工藝:
1】. 板材:PCB板材的厚度對背板的插撥受力強度有重要影響,厚度/層數越多,其生產工藝(噴錫、化銀、沉金)相對復雜。
2】. 元器件:背板主要的元器件有電阻、電容、電感、IC等。但市面上這些元器件的質量參差不齊,不是專業人員,或短時間內很難判定其好壞,特別在7X24小時的長時間運行時,對其敏感度及穩定性有較高的要求,所以在選擇背板時,必須引起重視。
3】.接插件:背板與硬碟,背板與主板/陣列卡的數據/信號介面的質量,是制約傳輸速率和穩定的重要因素,而關鍵部位金手指的鍍金厚度至關重要,只有達到或超過30u,才稱得上放心。
6.硬碟背板的發展趨勢:
1】. 模塊化設計(機箱內各部件全部由PCB板連接,即無線設計);
2】. 硬碟背板速率達到12Gb或更快;
3】. 採用立式免螺絲安裝、拆卸結構;
綜上所述,盡管在伺服器或機箱的產品說明書上沒有作詳細介紹,但真正的行家在選購時一定會過問。而現在國內廠家能真正提供此類功能背板的並不多,因些,價格並不便宜,質量差異也較大。為此,建議在購買時應認真研判。
⑦ 西數硬碟編號的技術參數
編號形式為:WD<XXXX>ABCD-<EEFFGH>
WD:是西數的英文簡寫。
XXXX:代表硬碟的容量,長度為2-4位。4位都是數字則通常最大表示999.9G,如果A是F時,則4位數字表示硬碟是一個新式命名的3.5寸TB級硬碟。2位時,表示是一個TB級的硬碟。
A:表示容量和尺寸,含義如下表 A 3.5寸GB級硬碟 B 2.5寸GB級硬碟 C 1.0寸GB級硬碟 E 3.5寸TB級硬碟 F 3.5寸TB級硬碟新式命名法 G 2.5轉3.5寸GB級適配器 H 2.5轉3.5GB級背板適配器 J 2.5寸GB級硬碟 K 2.5寸GT級硬碟,厚度12.5mm T 2.5寸橡畢TB級硬碟,厚度12.5mm B:產品類型,含義如下表 A 桌面/WD Caviar(魚子醬) B 企業/WD RE4;WD RE3;WD RE2(3碟) C 桌面/WD Protege D 企業/WD Raptor(猛禽) E 移動/WD Scorpio H 發燒/WD Raptor X J 移動/WDScorpio FFS(帶自由落體感應) K 企業/WD S25 L 企業/WD VelociRaptor(迅猛龍) M 品牌/WD Branded P 移動/WD Scorpio(高級格式化) U 影音/WD AV V 影音/WD AV Y 企業/ WD RE4;WD RE3;WD RE2(4碟) Z 桌面/WD Caviar(GPT分區) C:轉速和緩存,含義如下表: A 5400轉/分鍾,2MB緩存 B 7200轉/分鍾,2MB緩存 C 5400轉/分鍾,16MB緩存 D 5400轉/分鍾,32MB緩存 E 7200轉/分鍾,64MB緩存(<2TB) F 10,000轉/分鍾,16MB緩存 G 10,000轉/分鍾,8MB緩存 H 10,000轉/分鍾,32MB緩存梁哪芹 J 7200轉/分鍾,8MB緩存 K 7200轉/分鍾,16MB緩存 L 7200轉/分鍾,32MB緩存 P IntelliPower,EM(最大緩存由產品決定) R 5400轉/分鍾,64MB緩存 S 7200轉/分鍾,64MB緩存(2TB) V 5400轉/分鍾,8MB緩存(移動產品) Y 7200轉/分鍾,EM(最大緩存由產品決定) D,介面和連接部件,含義如緩此下表: A ATA/66,40針IDE連接器 B ATA/100,40針IDE連接器 C ATA,33針連接器(零插入力——ZIF) D SATA1.5Gb/秒,22針SATA連接器 E ATA/133,40針IDE連接器 F SAS-3,29針連接器 G SAS-6,29針連接器 S SATA3Gb/秒,22針SATA連接器 SATA 1.5Gb/秒,22針SATA連接器(移動產品) T SATA3Gb/秒,22針SATA連接器(移動產品) U 原生USB2.0介面 V 原生USB3.0介面 X SATA6Gb/秒,22針SATA連接器(*或者SATA3Gb/秒,對於RE4來說)
⑧ 硬碟的參數基礎知識大全
硬碟是電腦缺一不可的硬體之一,在電腦中起著存儲的作用。目前 DIY 裝機在選購的硬碟時候,一般固態硬碟是目前裝機首選,而機械硬碟多數作為存儲盤使用。下面就讓我帶你去看看硬碟的參數 知識大全 吧,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硬碟的介面類型
硬碟按數據介面不同,大致分為ATA(IDE)和SATA以及SCSI和SAS。介面速度不是實際硬碟數據傳輸的速度,目前非基於快閃記憶體技術的硬碟數據實際傳輸速度一般不會超過300MB/s。
1.IDE硬碟介面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IDE介面,也稱之為ATA介面,即「電子集成驅動器」,,是用傳統的 40-pin 並口數據線連接主板與硬碟的,介面速度最大為133MB/s,因為並口線的抗干擾性太差,且排線佔用空間較大,不利電腦內部散熱,已逐漸被 SATA 所取代。
2.SATA硬碟介面
SATA,全稱Serial ATA,也就是使用串口的ATA介面,因抗干擾性強,且對數據線的長度要求比ATA低很多,支持熱插拔等功能,SATA-II的介面速度為375MB/s,而新的SATA-III標准可達到750MB/s的傳輸速度。SATA的數據線也比ATA的細得多,有利於機箱內的空氣流通,整理線材也比較方便。
3.SCSI硬碟介面
SCSI,全稱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機系統介面),經歷多代的發展,從早期的 SCSI-II,到目前的 Ultra320 SCSI 以及 Fiber-Channel (光纖通道),介面型式也多種多樣。SCSI 硬碟廣為工作站級個人電腦以及伺服器所使用,因此會使用較為先進的技術,如碟片轉速15000rpm的高轉速,且資料傳輸時CPU佔用率較低,但是單價也比相同容量的 ATA 及 SATA 硬碟更加昂貴。
4.SAS硬碟介面
SAS(Serial Attached 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SATA硬碟相同,都是採取序列式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可達到6Gb/s。此外也透過縮小連接線改善系統內部空間等。
此外,由於SAS硬碟可以與SATA硬碟共享同樣的背板,因此在同一個SAS存儲系統中,可以用SATA硬碟來取代部分昂貴的SAS硬碟,節省整體的存儲成本。但SATA存儲系統並不能連接SAS硬碟。
5.USB硬碟介面
常見於移動硬碟中,如圖為usb3.0的介面。
6.ZIF硬碟介面
ZIF介面硬碟是Imprimis公司推出Wren系列5.25英寸硬碟(當時Compaq PC機所使用的 硬碟)專用的「PCAT」介面,後來的3.5英寸硬碟也採用這項規格,ZIF: 零中頻;零插入力;ZIF硬碟符合並口介面規范。 PATA標准規范產生於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1989年 希捷並購了「Imprimis科技-大容量硬碟和部件」公司。 A__D ZIF介面硬碟ZIF介面機械硬碟基本上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速度更快、更穩定、性能更好的ZIF電子硬碟, 兼容IDE 傳輸介面。ZIF介面電子盤是具備高效能,高穩定度的快速記憶體儲存媒體元件, 為時下效能成本比最優異的記憶體儲存媒體解決方案。
7.CF硬碟介面
CF(Compact Flash)介面主要應用在移動等小型設備裡面,CF介面遵循ATA標准製造,不過它的介面是50針而不是68針,分成兩排,每排25個針腳。
8.CE硬碟介面
CE介面是東芝公司出的1.8寸硬碟介面,與CF介面類似。
9.光纖硬碟介面
FC(Fibre Channel,光纖通道介面),擁有此介面的硬碟在使用光纖聯接時具有熱插拔性、高速帶寬(4Gb/s或10Gb/s)、遠程連接等特點;內部傳輸速率也比普通硬碟更高。限制於其高昂的售價, 通常用於高端伺服器領域。
選購機械硬碟需要注意什麼參數?
機械硬碟
1、按需選擇適合的容量
選購機械機械硬碟機械硬碟,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容量的大小,它直接決定了用戶使用存儲空間的大小,所以在機械硬碟的容量選擇上主要看用途而定。如今,1TB機械硬碟已經是主流首選,如果存儲量大,可以按需搭配適合自己的容量,例如2T、3T、4T等。
對於主流用戶來說,在眾多機械硬碟容量中,目前性價比最高的機械硬碟容量是1TB和2TB,也是最佳之選。
2、機械硬碟轉速
機械硬碟轉速以每分鍾多少轉來表示的,單位表示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minute的縮寫,轉/每分鍾。RPM值越大,那麼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訪問時間就越短,機械硬碟的整體性能也就越好。機械硬碟的轉速越高,機械硬碟的尋道時間就越短,數據傳輸率就越高,機械硬碟的性能就越好。目前市面上的機械硬碟主流轉速為7200RPM。
機械硬碟的轉速指的是內部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也就是機械硬碟碟片在一分鍾內所完成的最大轉速,而轉速的快慢是決定機械硬碟的速度重要參數之一,它是決定機械硬碟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直接影響到機械硬碟的速度,機械硬碟轉速越快,則讀寫速度越快,不過發熱量也隨之增加。
機械硬碟轉速的不同,性能差別主要在隨機讀取/寫入尋道時間的性能上。隨機尋道性能這個參數的數值是越低越好,也是日常機械硬碟應用在速度上最能直接體驗的一個性能。無論是Windows系統啟動、大量零碎文件的讀寫、各種軟體的啟動時間等等,都和隨機讀取/寫入時間有著直接的關系。這是CPU、內存性能再高都無法改變的,所以不少用戶開始選擇固態硬碟。
3、機械硬碟緩存大小
除了轉速影響機械硬碟的速度以外,機械硬碟的緩存大小也是影響速度的重要參數,機械硬碟存取零碎數據的時候需要不斷的在硬碟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如果機械硬碟具備大緩存,可以將零碎數據暫時存儲在緩存中,減小對系統的負荷,也能夠提升數據傳輸速度。
目前的市場中的主流1T、2T、3T容量的機械硬碟一般緩存容量為64MB,不過還是有一些低容量的機械硬碟為32MB,比如500GB的,而一些大容量的機械硬碟達到了256MB,例如4T機械硬碟,緩存越大,速度越快。
4、單碟容量越大性能越高
在日常的應用中,機械硬碟的性能好壞的區別能夠直接感受到的,除了尋道性能就是持續傳輸速率,它們性能表現在不同的的應用上也作用各不相同。在說明持續傳輸速率之前,先要說一下和它性能表現有密切關系的——單碟容量。
垂直記錄技術出現之前,機械硬碟碟片的容量和性能到達了一個瓶頸,直到2006年採用垂直記錄技術的機械硬碟產品開始量產,這個瓶頸才得到緩解。
目前,主流機械硬碟的單碟容量,單碟片容量越大,機械硬碟可儲存的數據就越多。傳統機械硬碟主要由磁碟和磁頭組成,由於體積的限制,每個機械硬碟腔體所能安放的碟片也有限。要在有限的碟片里增大機械硬碟的容量,就只能靠提升碟片的存儲密度。通過垂直記錄技術,不但碟片的容量提到了一個新高度。與此同時,由於碟片數據密度的增加,機械硬碟的持續傳輸速率也獲得了質的提升。
由於採用了磁軌密度更高、單碟容量更大的碟片,在軟體測試上的平均持續傳輸速率獲得了超過25%的性能提升。而最能體驗這種性能提升的應用就是機械硬碟間的大體積文件拷貝。像一些光碟鏡像、高清視頻文件,在兩個機械硬碟之間對拷時,這25%的性能提升就意味著可以比原來節省了1/4的等待時間,大大提高了效率。
5、機械硬碟介面類型
機械硬碟的介面與主板連接的部件,作用時是機械硬碟緩存與內存之間的傳輸數據。機械硬碟的介面決定了與電腦的連接速度。
目前的機械硬碟主流介面是sata3類型的,老介面還有IDE、sata1、sata2,目前新款機械硬碟都是SATA3介面的。一般來說,無論是sata1、sata2還是sata3介面,都可以相互兼容,SATA1、SATA2、SATA3外觀上是沒區別的,介面外觀相同,線也相同,主要是傳輸速率不一樣,控制晶元不一樣。
SATA1.0:理論傳輸速度為1.5Gbit/s
SATA2.0:理論傳輸速度為3Gbit/s
SATA3.0:理論傳輸速度為6Gbit/s
此外,IDE介面屬於老式的硬碟介面,IDE是介面理論傳輸速度為100或166MB/S,傳輸速度較慢,因此已被淘汰,目前的主板都不支持IDE。
總結 :
以上就是裝機之家分享的機械硬碟選購知識,我們在選購機械硬碟的時候除了需要關心容量方面,還需要注意一下緩存和轉速的,它決定了傳輸速度。至於機械硬碟品牌方面,我們優先選用希捷與西部數據兩大品牌。
電腦硬碟錯誤以及處理 方法
第一個:系統不承認硬碟
首先講一種常見的故障問題,就是硬碟無法啟動,從a盤啟動不可以進入c盤,用cmos中的自動監測功能也不可以發現硬碟的存在.這種故障都會出現在連接電纜或ide口埠上,硬碟本身的故障率是很少的,重新插拔硬碟電纜或者改換ide口及電纜等進行替換試驗,會很快發現故障的所在.新接上的硬碟不承認,還有一種原因就是硬碟上的主從條線,如果硬碟接在ide的主盤位置,那硬碟必須跳為主盤狀,跳線錯誤一般無法檢測到硬碟.
第二個:主引導程序引起的啟動故障
接下來我們說第二種問題,硬碟的主引導扇區是硬碟中的最為敏感的一個部件,裡面主引導程序是它的一部分,主要用於檢測硬碟分區的正確性,並確定活動分區,負責把引導權移交給活動分區的dos或其他 操作系統 .這個程序損壞將無法從硬碟引導,但是從軟區或光區之後可對硬碟進行讀寫.修復方法也很簡單,用高版本dos的fdisk最為方便,當帶參數/mbr運行時,會直接更換(重寫)硬碟的主引導程序.實際上硬碟的主引導扇區正是此程序建立的,fdisk.e__e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碟主引導程序.雖然dos版本不斷更新,但硬碟的主引導程序一直沒有變化,從dos 3.__到目前有windos 95的dos,所以只要找到一種dos引導盤啟動系統並運行此程序就可以修復了.此外,像kv300等其他工具軟體也有此功能.
第三個:cmos引起的故障
cmos引起的故障主要是指硬碟類型.現在的機器都可自動檢測硬碟的類型.連接新的硬碟或者更換新的硬碟都要通過此功能重新進行設置類型.當然,現在有些類型的主板能自動識別硬碟的類型.如果硬碟類型錯誤,嚴重的就是 不能啟動 系統,但有時是能夠啟動的,也會發生讀寫錯誤.比如cmos中的硬碟類型小於實際的硬碟容量,則硬碟後面的扇區將無法讀寫.如果是多分區狀態則個別分區將丟失,那還有一種原因,由於目前的ide都支持邏輯參數類型,硬碟可採用normal,lba, large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裝了數據,而又在cmos中改為其他的模式,則會發生硬碟的讀寫錯誤故障,因為其物理地質的映射關系已經改變,所以不能讀取原來的正確硬碟位置.
第四個:分區表錯誤引導的啟動故障
分區表錯誤的故障嚴重程度是不同的,如果是沒有活動分區標志,計算機就不能啟動.但從軟區或光區引導系統後可對硬碟讀寫,可通過fdisk重置活動分區進行修復.如果是某一分區類型錯誤,可造成某一分區的丟失.分區表的第四個位元組為分區類型值,正常的可引導的大於32mb的基本dos分區值為06,而擴展的dos分區值是05.如果把基本dos分區類型改為05則無法啟動系統, 而且就不能讀寫其中的數據.如果把06改為dos不識別的類型如efh,則dos認為改分區不是 dos分區,就不能讀寫.很多人會利用此類型值實現單個分區的加密技術,恢復原來的正確類型值即可使該分區恢復正常.分區表中還有其他數據用於紀錄分區的起始或終止地址.這些數據的損壞會造成該分區的混亂或丟失,是不能進行手工恢復的,唯一的方法就是用備份的分區表數據重新寫回,或者從其他的相同類型的並且分區狀況相同的硬碟上獲取分區表數據,否則將導致其他的數據永久的丟失.在對主引導扇區進行操作時,可採用nu等工具軟體,操作非常的方便,可直接對硬碟主引導扇區進行讀寫或編輯.也可以採用debug進行操作,要注意的是不僅操作繁瑣而且這是有風險的.
第五個:dos引導系統引起的啟動故障
dos引導系統主要由dos引導扇區和dos系統文件組成.系統文件主要包括io.sys, msdos.sys,command.com,而command.com是dos引導系統的外殼文件,用其他的文件替換也是可行的.預設狀態下是dos啟動的必備文件,在windows 95攜帶的dos 系統中,msdos.sys是一個文本文件,是啟動windows必須的文件.但只啟動dos時可不用此文件.當dos引導出錯時,可從軟盤或光碟引導系統,再用sys c:傳送系統即可修復故障,包括引導扇區及系統文件都能自動修復到正常狀態.
第六個:分區有效標志錯誤引起的 硬碟故障
硬碟中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其最後的兩個位元組:55aah,此字為扇區的有效標志.當從硬碟,軟盤或光區啟動時,將檢測這兩個位元組,如果存在則認為有硬碟存在,否則將不承認硬碟.這個標志從硬碟啟動將轉入rom basic或提示放入軟盤.從軟盤啟動時無法轉入硬碟.此處可用於整個硬碟的加密技術.可採用debug方法進行恢復處理.此外,dos引導扇區仍有這樣的標志存在,當dos引導扇區無引導標志時,系統啟動將顯示為:"missing operating system".其修復的方法可採用的主引導扇區修復方法,只是地址不同,更方便的方法是使用下面的dos系統通用的修復方法.
第七個:fat表引起的讀寫故障
fat表有存儲數據地址的作用,裡面每一個文件都有一組連接的fat鏈指定其存放的簇地址.fat表的損壞意味著數據的丟失.慶幸的是dos系統本身提供了兩個fat表,如果目前使用的fat表損壞,可用第二個進行覆蓋修復.但由於不同規格的磁碟其 fat表的長度及第二個fat表的地址也是不固定的,所以修復時必須正確查找其正確位置,因為一些工具軟體如nu等本身具有這樣的修復功能,所以用起來也非常方便.採用debug也可實現這種操作,即採用其m命令把第二個fat表移到第一個表處.如果第二個fat表也損壞了,則也無法把硬碟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但文件的數據仍然存放在硬碟的數據區中,可採用chkdsk或scandisk命令進行修復,最終得到__.chk文件,丟失fat鏈的扇區數據就在這里.如果是文本文件則可從中提取並可合並完整的文件,如果是二進制的數據文件,就很難恢復出完整的文件.
第八個:目錄表損壞引起的引導故障
目錄表是記錄硬碟中文件的文件名等數據的地方,裡面最重要的一項就是這個文件的起始簇號,目錄表沒有自動備份的功能,如果目錄損壞就會丟失大量的文件.解決方法是採用上面的chkdsk或scandisk程序的方法,從硬碟中搜索出chk文件,因為目錄表損壞時是首簇號丟失,所以在fat為損壞的情況下所形成的chk文件一般都比較完整的文件數據,每一個chk文件都是一個完整的文件,只要把其改為原來的名字可恢復大多數文件.
第九個:格式化硬碟數據的恢復
通常在dos高版本狀態下,格式化操作format在預設狀態下都建立了用於恢復格式化的磁碟信息,實際上是把磁碟的dos引導扇區,由於後面的扇區很少使用,所以fat分區表及目錄表的所有內容復制到了磁碟的最後幾個扇區中,但是數據區中的內容不會改變.這樣通過運行;即可恢復原來的文件分配表及目錄表,從而完成硬碟信息的恢復.另外dos還提供了一個miror命令用於紀錄當前的磁碟的信息,為格式化或刪除之後的恢復使用,這種方法還是很有用的.
第十個:誤刪分區時數據的恢復
誤刪分區時,數據表面現象是硬碟中的數據已經完全消失,在沒有格式化時進入硬碟會顯示無效驅動器.fdisk只是重新改寫了硬碟的主引導扇區(0面0道1扇區)中的內容,這是它工作原理的體現.具體的來說就是刪除了硬碟分區表信息,但是硬碟中的任何分區的數據都不會改變,這時可以按照上面分區表錯誤的修復方法,想辦法恢復分區表數據就可以恢復原來的分區即數據,但是只限於除分區或重建分區之後.如果分區已經用format格式化,必須要先恢復分區,才能繼續恢復分區數據.
硬碟的參數基礎知識大全相關 文章 :
★ 2019超詳細電腦硬體及電腦配置知識大全講解
★ 計算機硬體基礎知識學習
★ 電腦入門基本知識大全
★ 計算機常識及技巧大全
★ 電腦硬體有哪些高配置
★ 電腦入門基本知識有哪些
★ 畢業論文調查報告範文3篇
★ 互聯網年度工作總結範文大全
★ 磁碟碎片基礎知識大全
★ 畢業論文調查報告範文3篇
⑨ e480擴展機械硬碟用多厚的
e480擴展機械硬碟用2.5寸厚的。
將筆記本關機,合上,拔掉宏則電源,然後翻轉至背部,底部可以明顯看到四周、中間的一些固定螺絲,選擇合適的十字螺絲刀,將其擰松,E480系列螺絲採用一體式,擰松五六圈即可,不要一直擰至螺絲脫牙損壞。
觀察筆記本D面(底面,有腳墊和螺絲的那一面),有一個硬碟標志(圓柱體)的可拆卸背板。用螺絲刀拆開後,可以派絕逗觀察到裡面的固態硬碟或者機械硬碟。購買適合的2.5寸硬碟後,可以在此更換。
更換下來的固態硬碟或者機械硬碟可以裝到硬碟盒中作為移動硬碟或者裝入其他電腦。
機械硬碟與固態硬碟優缺點對比:
1、防震抗摔性:機械硬碟都是磁碟型的,數據儲存在磁碟扇塵賣區里。而固態硬碟是使用快閃記憶體顆粒(即內存、MP3、U盤等存儲介質)製作而成,所以SSD固態硬碟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
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發生碰撞和震盪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相較機械硬碟,固硬佔有絕對優勢。
2、數據存儲速度:機械硬碟的速度約為120MB/S,SATA協議的固態硬碟速度約為500MB/S,NVMe協議(PCIe3.0×2)的固態硬碟速度約為1800MB/S,NVMe協議(PCIe3.0×4)的固態硬碟速度約為3500MB/S。
⑩ 什麼叫硬碟
硬碟就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外存儲器,它好比是數據的外部倉庫一樣。電腦除了要有「工作間」,還要有專門存儲東西的倉庫段攜。硬碟又叫固定盤,由金屬材料塗上磁性物質的碟片與碟片讀寫裝置組成。這些碟片與讀寫裝置(驅動器)是密封在一起的。硬碟的尺寸有5.25英寸、3.5英寸和1.8英寸等。有一類硬碟還可以通過並行口連接,作為一種方便移動的硬碟。硬碟的存儲速度比起內存來說要慢,但存儲量要大得多,存儲容量可用兆(MB)或吉(GB)來表示,1GB=1024MB。目前,家用電腦的硬碟的大小有60GB、80GB、120GB等。
硬碟的性能指標解析:
1.硬碟的轉速(Spindle Speed)
硬碟轉速就是指硬碟主軸電機的轉動速度,一般以每分鍾多少轉來表示(RpM),硬仔哪盤的主軸馬達帶動碟片高速旋轉,產生浮力使磁頭飄浮在碟片上方。要將所要存取資料的扇區帶到磁頭下方,轉速越快,等待時間也就越短。隨著硬碟容量的不斷增大,硬碟的轉速也在不斷提高。然而,轉速的提高也帶來了磨損加劇、溫度升高、雜訊增大等一系列負面影響。
2.硬碟的數據傳輸率(DAtA TRAnsfeRRAte) DTR(DAtA TRAnsfeRRAte)
數據傳輸率,它又包括了外部數據傳輸率(ExteRnAlTRAnsfeR RAte,又稱突發傳輸速率)和內部數據傳輸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兩種,我們常常說的ATA100中的100就代表著這塊硬碟的外部數據傳輸率理論值是100MB/s,指的是電腦通過數據匯流排從硬碟內部緩存區中所讀取數據的最高速率。而內部數據傳輸率可能握戚伏並不被大家所熟知,但它才是一塊硬碟性能好壞的重要指標,它指的是磁頭至硬碟緩存間的數據傳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