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地圖服務緩存類型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地圖服務緩存類型

發布時間: 2023-04-15 01:06:53

『壹』 地圖緩存使用指南

地圖緩存是快速訪問地圖服務的有效方式。目前流行在線地圖服務,如 Google Maps,MapBar,BingMaps 等,對瀏覽速度和並發性要求都比較高,均採用緩存地圖的方式滿足快速訪問地圖的需求。

什麼是地圖緩存?

作為一種改善地圖瀏覽用戶體驗的優化策略,地圖緩存實際上是包含了一系列比例尺一定地圖范圍內的地圖切片文件。在服務端創建地圖緩存之後,客戶端的地圖操作,比如放大、縮小和平移,都會向服務端發送一個 URL 請求,此時,服務端按照請求返回預先生成的地圖切片,從而達到降低伺服器負擔並快速顯示地圖,提升地圖瀏覽速度。

為什麼使用地圖緩存?

使用地圖緩存時,只需要付出一次生成緩存的代價,就可以提供給客戶端地圖顯示以快速的響應速度。地圖緩存是以一系列不同比例尺下地圖圖片形式提供的,因此不受普通地圖顯示上的約束,比如地圖信息量的大小、地物的復雜程度、是否帶有標注、所使用的地圖符號等的限制。因為,一般情況下,地圖渲染的細節越多,承載的信息量越豐富,同等環境下,繪制矢量地圖就越慢,但使用了地圖緩存,客戶端在獲得了同樣顯示效果的同時,等待時間卻大大縮短。特別是對海量數據,使用緩存可以極大地提高瀏覽速度,加速地圖響應時間,最終提升用戶體驗。

SuperMap產品針對海量數據,在保證客戶端高效訪問的前提下,提供了一套完備的二三維緩存體系。SuperMap iDesktop 8C 桌面產品支持生成影像緩存、地形緩存、矢量緩存、模型緩存、地圖緩存,還可以對場景直接生成場景緩存。生成的緩存數據可以有多種方式在地圖窗口或者場景窗口中載入,也可以部署到服務端進行發布,方便客戶端進行瀏覽。

為了幫助用戶深入了解SuperMap 的地圖緩存技術、有效使用 SuperMap 產品生成和發布地圖緩存等,本專題文檔就地圖緩存的相關內容進行闡述。

1. 地圖緩存的目錄結構

地圖緩存根據緩存版本的不同,生成的緩存目錄的層次結構有所不同。SuperMap iDesktop 7C 桌面應用程序目前支持六種不同版本的地圖緩存。

地圖緩存的目錄結構主要採用 iServer6R,iServer 2.0和 IS .NET 三種緩存策略,按照不同比例尺級別進行分層,都是從指定范圍的左上角為起點進行分塊。其中2.0,2.1版本的地圖緩存均採用 IS .NET 緩存策略,3.0,3.1版本的地圖緩存均採用 iServer 2.0 緩存策略,4.0和5.0版本的緩存採用 iServer 6R 緩存策略。

下面就這三種緩存版本的目錄結構做詳細的介紹。

1.1. iServer 6R 緩存目錄結構說明

iServer 6R 是針對 UGC(UniversalGIS Class)系列產品的緩存策略。UGC 系列產品包括桌面產品 SuperMap iDesktop 7C,組件式二次開發平台 SuperMap Objects Java/.NET 6R 以及伺服器產品 SuperMapiServer 6R 系列產品。

iServer 6R 緩存策略生成的地圖緩存目錄共分為六個層次,如下圖所示:

圖:iServer 6R 緩存目錄結構說明

第一層:緩存根目錄,用來保存不同緩存文件。緩存根目錄名稱可以為任意名稱。在生成緩存時,通過輸入緩存名稱來指定。

第二層:地圖緩存目錄。默認名稱格式為:MapName_Width×Height。其中MapName

是地圖名稱,Width 和 Height 是16進制的圖片寬高,例如,目錄為世界地圖_Day_100×100,表示地圖緩存的圖片大小為256像素×256像素。

第三層:不同比例尺級別緩存目錄。分層目錄名稱為設置的比例尺大小。如15625000文件夾下保存的是比例尺為15625000時的所有地圖切片文件。

第四層:不同空間區域行號緩存目錄。目錄名稱以空間區域(緩存范圍)行號命名。所謂空間區域指的是將地圖按照網格分塊演算法將一幅地圖分為多個塊,每一個分塊表示一個空間區域。每個空間區域的寬高都是緩存塊的整數倍。區域內至少有一張圖片,行號就是空間區域在指定范圍內的行數,行號從上到下逐漸增大,用十進製表示。范圍擴大時行號可以是負值。

第五層:不同空間區域列號緩存目錄。目錄名稱以空間區域(緩存范圍)列號命名。列號就是空間區域在指定范圍內的列數,列號從左到右逐漸增大,用十進製表示。范圍擴大時列號可以是負值。

第六層:緩存圖片文件名稱。其格式為:RowxCol_MapHashCode.postfix。其中 Row 表示緩存圖片按緩存塊劃分的行號索引,Col 表示緩存圖片按緩存分塊劃分的列號索引,Row 和 Col 都可以是負數。MapHashCode 表示當前比例尺下地圖的16位 HashCode 值,postfix 是緩存圖片文件的擴展名。如上圖中的名稱為 0000×0001_108F8B08FIX.png 的圖片,0000為行號,0001為列號,108F8B08FIX 為16位的 HashCode,png 為圖片的擴展名。

1.2. IS .NET 緩存目錄結構說明

IS .NET 緩存策略是SuperMap 最早使用的緩存策略,也是通過分層分塊生成切片文件(影像)的思路進行緩存構建,並且從坐標系、地圖、圖層風格以及數據范圍等方面考慮了緩存更新問題。它主要是 SFC(SuperMap Foundation Class)系列產品採用的緩存策略。

IS .NET 緩存策略生成的二維地圖緩存目錄共分為五個層次,如下圖所示:

第一層:緩存根目錄,用來保存不同緩存文件。緩存根目錄名稱可以為任意名稱。在生成緩存時,通過輸入緩存名稱指定。

第二層:地圖緩存目錄。默認名稱格式為:MapName_Width×Height。其中 MapName 是地圖名稱,Width 和 Height 是16進制的圖片寬高,例如,目錄為世界地圖_Day_100×100,表示地圖緩存的圖片大小為256像素×256像素。

第三層:不同比例尺級別緩存目錄。分層目錄名稱為設置的比例尺大小。如15625000文件夾下保存的是比例尺為15625000時的地圖切片文件。

第四層:圖片索引目錄。按照網格分塊演算法將某一比例尺下的地圖切割成多個圖幅,每一個圖幅在整個地圖中都有一個索引值對應,形為:X×Y。X,Y 分別表示圖幅在地圖分塊隊列中的列號和行號。

第五層:緩存圖片文件名稱。其格式為:centerIndex_MapHashCode.postfix,其中centerIndex 表示緩存圖片的中心點索引,MapHashCode 表示當前比例尺下地圖的 HashCode 值,postfix 是緩存圖片文件的擴展名。如上圖所示,名稱為332×7361_108F8BFIX.png 的圖片,(332,7361)表示圖片中心點的索引值,108F8BFIX 為當前比例尺下地圖的 HashCode 值,png 為圖片的後綴名。

1.3. iServer 2.0 緩存目錄結構說明

iServer 2.0 緩存策略與 IS .NET緩存策略相似,是 SuperMap iServer 2.0 產品的緩存策略。iServer 2.0 緩存策略生成的二維地圖緩存目錄共分為五個層次,如下圖所示:

圖:iServer 2.0緩存目錄結構說明

第一層:緩存根目錄,用來保存不同緩存文件。緩存根目錄名稱可以為任意名稱。在生成緩存時,通過輸入緩存名稱指定。

第二層:地圖緩存目錄,文件夾名稱格式為:MapName_Width×Height,其中 Width×Height 按照10進制計算,即目錄名稱為:地圖名稱_圖片的實際寬×高。

第三層:不同比例尺級別緩存目錄。分層目錄名稱為設置的比例尺大小。如15625000文件夾下保存的是比例尺為15625000時的地圖切片文件。

第四層:緩存圖片索引目錄({Index_x})。將地圖分塊之後,對每一個圖片分別建立索引號。對每一副地圖,按照要生成的緩存圖片大小生成 M×N 個圖片,每一列為 Index_x,x 的值從 0 到 N-1,每一行為 Index_y,y 的值從 0 到 M-1。在這一層,目錄名為每一列的索引名,即 Index_x,表示每一列圖片緩存的目錄。

第五層:緩存圖片文件名稱。其格式為:Index_y.postfix的值。如上圖中選中的文件夾,文件夾5表示 X 索引號(Index_x)為5 ,圖片名稱15表示 Y 索引號(Index_y)為15,則此圖片位於地圖目錄的第5行第15列。

2. 地圖緩存存儲類型

SuperMap 緩存有兩種存儲類型,即原始型與緊湊型。

2.1. 原始型

當緩存儲存類型為原始型,切片文件以單獨的圖片文件格式存放在磁碟上,不對數據進行壓縮,能夠直接讀取。地圖緩存數據直觀地表現為多個文件夾下的原始圖片。

原始型存儲方式具有以下特點:

l 可以直接讀取,比較直觀。

l 佔用磁碟空間大,不太易於管理,拷貝和遷移不太方便。

l 對密級較高的數據,不能設置密碼

2.2. 緊湊型

當緩存儲存類型為緊湊型時,對原始的切片文件採用一定的壓縮和加密機制,在結構上採用一組文件替代原始的圖片格式的緩存機制。此時,不同比例尺文件夾下的緩存數據將表現為一組文件,該組文件包括兩個部分:索引文件(.sc)、一組數據文件(.sc00和*.lock)。如下圖所示,為世界地圖_Day 生成的緊湊型緩存文件。

其中,索引文件為 *.sc(SuperMapCache File)格式;數據文件為 *.scXX(SuperMap Caceh File Data)格式,這里的 XX 不是兩個字母,是兩個16進制數字(00~FF)。目前只支持兩位16進制數,所以最多支持256個數據文件。數據文件的個數由緩存數據的大小決定,一個數據文件最大為2G。

與原始型相比,緊湊型存儲方式具有以下優勢:

3. 使用地圖緩存的建議

為了更高效的生成地圖緩存,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3.1. 選擇合適的比例尺系列

為了充分利用緩存數據,同時實現多級縮放,可以對地圖設置多個比例尺。多設置一些比例尺級別,可以在瀏覽過程中比較順暢,不會出現比較大的跳躍。在地圖製作的過程中要考慮要素在不同的比例尺下是否需要顯示。比如在1:100000的比例尺下,河流是線狀的,在1:10000的比例尺下,可能需要講河流顯示為面狀的。在小比例尺下,一些注記不需要顯示,但隨著比例尺的擴大,注記可能需要顯示。這種情況下,需要考慮合適的比例尺級別了。

3.2. 緩存路徑設置

如果生成的緩存要在 SuperMapiServer Java 6R 服務端發布,可以直接將 SuperMap iDesktop 7C 桌面緩存路徑設置為 SueprMap iServer Java 6R 的出圖路徑下,即 %SuperMapiServer Java_HOME%webappsiserveroutputcache,否則緩存切片拷貝可能會花費比較長的時間。

3.3. 適當的製作地圖

製作地圖的過程中,可以考慮對線型或者文本對象使用反走樣,對過小的對象進行過濾。

對地圖中的過小對象使用過濾條件進行過濾,可以在不影響地圖所承載的信息量的情況下,將提升地圖瀏覽速度。

進行反走樣後矢量地圖中的線型和文本看起來更光滑,提高視覺感受,但會造成性能下降。因此在使用反走樣時,需要瀏覽速度和性能之間尋找一種平衡,既要達到瀏覽效果最佳,也要保證瀏覽速度。

對比較復雜的地圖,要避免對象節點過多,可以考慮進行光滑處理或者重采樣。

3.4. 保持工作空間一致

工作空間中的地圖參數決定了SuperMap iServer Java 使用的緩存文件中緩存圖片的命名,因此需要保證用於製作緩存的工作空間中的地圖和用於 SuperMap iServer Java 發布的工作空間中的地圖一致。影響參數包括地圖的風格、數據的連接情況、圖層順序、默認比例尺、地圖范圍等。因此製作完成緩存後,盡量不要對工作空間的地圖進行修改,以保證發布的地圖與用於製作緩存的地圖一致。

同時需要保持地圖中所有地圖可用,所有圖層對應的數據集合數據源在工作空間中都存在,不能有無對應數據源和數據集的空連接圖層。對數據集中對象的編輯,如添加、刪除、更新等,不會影響編輯區域以外的緩存圖片(如果需要的話,只需更通過 SuperMap iServer 更新這部分區域的緩存即可)。

3.5. 合理設置地圖緩存范圍和索引范圍

可以為頻繁訪問的地圖區域生成緩存,以降低生成和存儲緩存的成本。例如,在訪問世界地圖時,對於廣大的無人區,可以不生成緩存。

用 SuperMap iDesktop7C 生成地圖緩存時建議將索引范圍設置為發布地圖的整幅地圖范圍,以便與SuperMap iServer Java 緩存索引范圍保持一致。在根據需求修改地圖緩存的范圍信息時,也需要保持索引范圍是整幅地圖范圍。

緩存圖片與出圖設備無關的特性

利用 SuperMap iDesktop7C 製作地圖緩存時,如果 SuperMap iDesktop 7C 所在的計算機與 SuperMap iServer Java 所在的計算機不是同一台機器,有可能由於設備顯示地圖解析度不同,從而不同設備上的緩存不能很好地一起使用,例如拼接出現問題等。SuperMap iDesktop 7C 桌面支持配置地圖緩存與設備顯示解析度無關。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

3.6. 在 SuperMap iDesktop7C 桌面端生成的地圖緩存,如需在 SueprMap iServer Java 服務端發布,需要注意,生成緊湊型地圖緩存時,不要對緩存進行加密,即不要設置密碼,否則在服務端發布會有問題。

『貳』 supermap iDesktop 處理數據集及生成場景緩存

一些相關視頻資料

SuperMap iClient3D for WebGL開發准備: http://support.supermap.com.cn/proct/VedioPlay.aspx?id=189

三維性能優化方法與策略: http://support.supermap.com.cn/proct/VedioPlay.aspx?id=289

註:以下操作均基於SuperMap iDesktop 9D(.NET)版,不同版本菜單及界面稍有不同。

一、數據源處理

1、點擊菜單欄 【開始】→【打開】→【數據源】→選擇數據源文件(UDB格式)

2、數據集類型轉換: CAD 數據集轉換為簡單數據集或模型數據集,轉換為這2種格式後面才能正常生成場景緩存 。如果數據集本身已經是簡單數據集或模型數據集,可跳過這一步。

左鍵選中需要轉換的數據集 →點擊菜單欄【數據】→【類型轉換】→選擇【CAD->簡單】或【CAD->模型】

如果選擇轉換為簡單數據源,將彈出以下界面,選擇需要轉換的源數據(包括數據源及數據集),點擊轉換即可。

如果選擇轉換為模型數據集,將彈出以下界面,直接點擊轉換即可( 如果這個界面沒有顯示數據,需點擊添加源數據按鈕手動添加數據 ,因為supermap會默認轉換當前選中的數據集,如果點擊類型轉換前沒有選中數據集將會出現界面無數據的情況)。

轉換成功後的數據集(這個步驟耗時會比較長,需要耐心等,這里我選擇轉換成模型數據集)

二、數據優化(含 BIM 簡化、移除重復點等)

當需要載入的數據非常大時,即使配置的獨顯再好,也難免出現卡頓掉幀現象。為了提高渲染速度,優化渲染幀率,可進行BIM簡化、移除重復點等操作。

1、添加數據集到球面場景中

點擊工作空間管理器中的【場景】→【新建球面場景】→將上一步轉換成功的簡單或模型數據集拖入新建的球面場景中

2、BIM簡化

菜單欄點擊【對象操作】→【BIM模型】→點擊【BIM簡化】

在彈出來的BIM簡化菜單中,可以選擇是對選中對象還是所有對象進行BIM簡化操作,同時根據需求設定簡化率,簡化率越高,簡化後的模型越粗糙,載入速度越快( 模型是由許多三角面組成的,三角面數越多,模型越精細,BIM簡化其實是過濾三角面數的一個過程,所以簡化後的模型會比原始模型粗糙,對模型精細度有高要求的建議不要進行這步操作 )。

拖動簡化信息下的簡化率後會自動開始BIM簡化,完成後點擊保存。可以查看場景中簡化前及簡化後的幀率信息,可以明顯看到平均幀率提升了,三角面數量也減少了。

幀率信息在場景的左下方可以看到,一般默認都是未開啟的,開啟步驟:場景中右鍵→點擊【屬性】→彈出的場景屬性面板中勾選【幀率信息】

3、移除重復點

重新新建一個球面場景,將上面進行了BIM簡化的數據集拖到新建的球面場景中。

點擊菜單欄【BIM模型】→【移除重復點】

在彈出的移除重復點界面中,可選擇移除的范圍(所有對象或選中對象)和進行參數設置,設置完畢後點擊另存即可。 進行移除重復點主要是移除一些重復的模型數據,例如場景中有許多相同的車子模型,他們除了空間位置信息外,其它的模型數據都相同,那麼實際上只需要保存一份模型數據,然後在不同位置多次繪制即可。

輸出窗口信息,成功移除重復點134個。

三、三維模型數據轉二維面數據

如果項目中有查看二維平面圖或實現二三維地圖聯動效果的需求,就需要把三維模型數據集轉換為二維面數據,進而轉換為二維平面地圖。如果項目不涉及到二維數據可跳過這一步。

1、生成二維面數據

左鍵選中要轉換的三維模型數據集→點擊菜單欄【數據】→【類型轉換】→【模型->二維面】

在彈出的模型數據->二維面數據菜單中,選擇要轉換的模型數據集,點擊轉換即可,轉換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具體視電腦配置及數據集數據大小而定。

生成二維面數據集後,雙擊數據集打開如下

2、編輯二維面數據

默認生成的二維數據集是不允許編輯的,如果要對數據集進行刪除、移動等操作,點擊菜單欄【地圖】→【圖層屬性】

在彈出的圖層屬性界面中,勾選【編輯】,就可以在主窗口中對二維面數據進行刪除、移動等操作了。

3、保存為地圖

二維數據需以地圖形式進行數據發布,直接在主窗口中右鍵→點擊【保存地圖】即可

四、生成場景緩存

當所有的數據處理完畢後,需要對處理好的數據進行生成場景緩存操作,如果不生成場景緩存,對於如此大的數據量,瀏覽器直接載入很容易導致卡頓甚至奔潰,載入速度也不理想。

選中最終處理後的數據集→右鍵→生成場景緩存

在彈出的生成場景緩存界面中,緩存類型選擇OSGB,文件類型選擇S3M,瓦片邊長、LOD層數、LOD層級對應的網格簡化率可以使用默認值,如果項目需要也可以根據需求更改,設置完畢後點擊生成。

生成的場景緩存數據會默認保存到當前工作空間所在的目錄

至此,supermap iDesktop 處理數據和生成場景緩存的所有步驟就結束了,接下來只需要把這些數據發布到伺服器即可。生成的數據如何發布詳見寫的另一篇文章: supermap iServer 發布地圖及數據服務

五、前端載入場景緩存

『叄』 如何提高ArcGIS for Server地圖緩存能力

(1)、緩存的結構變化
在ArcGIS 10的緩存結構中,可以選擇使用ArcGIS Online/Bing Maps/Google Maps的格式,也可以試用已發布地圖服務的格式,或自定義的格式。其中如果想把地圖服務與 ArcGIS Online或Google、Bing服務疊加,則可以選擇第一種。目前的ArcGIS Online的切圖結構已經與Google等一致,不再是一個獨立服務的結構。

(2)、新增的Compact緩存格式
與原有的Exploded格式對應,Exploded格式是為每一個級別的緩存分別進行地圖切片,每個切片的地圖獨立存儲。Compact是一種緊湊型 的格式,是將一系列的切片地圖組成一個Bundle的文件存儲,每個Bundle最多可存儲16000個圖片。相對Exploded存儲類型而 言,Compact緩存格式可以大大的提高緩存遷移或拷貝的速度,並最大程度上節省了磁碟存儲的空間。這是因為如果採用單張圖片存儲,由於操作系統的磁碟 簇的大小限制關系,會產生大量的小文件和磁碟碎片,因此極大的浪費了磁碟空間,而Compact格式將大量切片集中存儲成一個文件,從根本上解決該問題。 當然了,如果在WebGIS的應用客戶端,如果需要直接調用緩存切片,並進行拼接成圖,還是建議使用Exploded的格式。
在ArcGIS 10中提供了「Convert Map Server Cache Storage Format」的工具,可以實現這兩種緩存的格式的轉換。
(3)、新增的「Mixed」模式緩存
在ArcGIS 10的切片格式選項中,提供了新的「Mixed」的格式選擇。該選擇適合採用JPEG格式的切圖服務的疊加應用。如下圖所示,一般來說,對於背景底圖的切 片,為節省磁碟空間和訪問速度,可採用JPEG的切片格式,但是當兩個JPEG格式服務進行疊加時候,會存在「項圈」現象,這是因為在進行切片時候,為保 證服務的正確疊加,切片會採用「超級切片方式」,即在地圖范圍之外,切4096x4096的范圍,由於JPEG不支持透明色,因此造成疊加部分周圍的空 白,如下圖所示:

為解決這一問題,」Mixed」模式實現在疊加地圖的周邊區域進行計算,並在邊緣地帶生成PNG格式(支持透明色),這樣在兩個服務疊加時候,可以避免不透明的產生。
(4)、協作緩存
協作緩存即緩存的導出\導入。協作緩存支持兩種主要應用場景:
a.緩存服務的融合。
所謂緩存服務的融合,即將「服務a」的部分比例尺緩存導出,並導入到對應的「服務b」的相應比例尺中,替換已有的緩存。如下圖所示:

該功能適用於將大比例尺的局部緩存切圖,導入或融合到某個大區域范圍的地圖服務上。如下圖示例所示為ArcGIS Online的地圖:

該圖中日本版圖的地圖採用日文標注的大比例尺地圖,對於ArcGIS Online來說,在創建緩存時候無需日本的地圖數據,只需要將日本所提供的緩存地圖服務導出來,然後融合到ArcGIS Online的地圖上,就可以得到這樣的地圖服務了。
b.離線緩存使用
所謂離線緩存,即可以將一個或一組比例尺的地圖緩存導出來,在ArcGIS Desktop等應用中可以將緩存作為一個Raster dataset的數據源直接添加使用。在離線狀態下,或網路速度極慢的情況下,又要使用ArcGIS的緩存地圖當背景,該功能就非常管用了。
(5)、分布式緩存切圖
為提高緩存切圖的效率,10中提供了分布式緩存切圖的能力。即緩存切片分別放到每個獨立SOC的本機上(不採用共享目錄的緩存存儲),這樣可以大大加快緩存切圖的效率,避免磁碟轉速和I/O所導致的切圖寫入效率問題。

『肆』 請求arcgis地圖服務時怎麼允許做緩存

Web地圖服務(WMS):利用具有地理空間位置信息的數據製作地圖,其中將地圖定義為地理數據可視的表現,地圖本身並不是數據。地圖通常以圖像格式表達,例如PNG,GIF或是JPEG,有時候也表達為基於矢量圖形,如可縮放矢量圖形(SVG)或是網路電腦圖形元文件等格式(WebCGM)。根據OGC規范,地圖服務是專門提供共享地圖數據的服務,負責根據客戶程序的請求,提供地圖圖像、指定坐標點的要素信息、以及地圖服務的功能說明信息。WMS規范定義了三個介面(操作):GetCapabilities(獲取服務能力),GetMap(獲取地圖)和GetFeatureInfo(獲取對象信息)。其中GetMap為核心操作。GetCapabitities返回服務級元數據,它是對服務信息內容和要求參數的一種描述;GetMap返回一個地圖影像,其地理空間參考和大小參數是明確定義了的;GetFeatureInfo(可選)返回顯示在地圖上的某些特殊要素的信息。這個規范還定義了一個用於調用上述操作的萬維網統一資源定位器(URL)語法和服務級元數據的XML(可擴展標記語言)表達法。

『伍』 arcgis server切片緩存格式有哪幾種

ArcGIS Server 10.0可以被安裝在32位操作系統的機器上,但10.0之後的版本只支持64位操作系統。(Desktop不受此限制)
ArcGIS不同版本的產品一般不能共存(Desktop、SDE、Server)。若機器上有ArcGIS系列其他產品,若版本不同,安裝Server時會報錯版本沖突。
使用ArcGIS Server圖片緩存可以選擇圖片緩存模板(主要是各級比例尺設置)或者自定義各級比例尺
若圖片緩存伺服器為單機,請務必配置多個ARCSOC實例,消耗時間會明顯降低
若MXD文件中對象比較多,請以MSD為地圖發布文檔,有時會大幅度提高切片效率。

『陸』 共享影像和柵格數據指南——地圖緩存 影像緩存 動態影像

圖像不僅僅是一張漂亮的照片。它被購買、收集或獲取,目的是從中提取信息,無論是通過可視化還是分析。但是,必須先共享圖像,然後才能使用它。即使找到了託管圖像的地方,決定如何共享它也可能具有挑戰性。在 ArcGIS 中知銷,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共享或流式傳輸影像和柵格數據:地圖切片緩存、切片影像和動態影像。本文概述了每種方法的優缺點。

什麼是地圖切片緩存?

可以將地圖切片緩存視為一組圖像,這些圖像已被拼接在一起以創建通常用作底圖的漂亮圖片。此圖片針對性能進行了優化,並設計為可擴展。使該切片服務快速的原因在於,在提供服務之前會執行預處理和壓縮。由於每個切片都已緩存並針對顯示進行了優化,因此平移和縮放地圖後會立即繪制切片。

好處

地圖切片緩存具有高性能,因此非常適合可視化。當影像或高程數據僅用作背景圖或底圖時,流式影像作為地圖切片緩存是最佳選擇。

缺點

盡管地圖切片緩存在性能方面獲得了高分,但請注意,它是流式傳輸的「啞」壓縮圖像切片。通常包含在圖像中的豐富信息會丟失。地圖切片緩存過程會自動將圖像保存為 8 位,並將其投影到單個投影 - 通常是 Web Mercator。這意味著可以對該圖像執行最少的分析。地圖切片緩存不提供對光譜波段、圖像元數據的訪問或重新投影圖像的能力。如果組織中的利益相關者需要對圖像進行比基本可視化更多的操作,請使用流式平鋪圖像或動態圖像圖層。

什麼是平鋪影像圖層?

與地圖切片緩存一樣,切片圖像圖層將一組圖像組合在一起以創建單個服務或圖像地毯。但是,與地圖切片緩存不同的是,圖像不必壓縮或投影,因此流服務會保留來自原始圖像的更多信息。

好處

平鋪圖像提供了適合可視化和分析的體驗。它既快速又高效,就像地圖切片緩存一樣,但是切片在客戶端呈現,因此無需在伺服器端進行任何工作。但是,圖像中的豐富內容得以保留,並且沒有丟失像素保真度。這意味著流式傳輸的波段數量不受限制,位深度與原始圖像保持一致,並且可以獲得任何位置的像素值,從而允許使用單個分析進行分析、設置渲染和可視化不同波段組合- 准備好的圖像層。

缺點

平鋪圖像不適用於重疊、多解析度或多時間圖像。因為平鋪圖像圖層將數據視為具有預設投影和像素大小的圖像地毯。流式動態影像圖層是將來自不同感測器或給定區域不同日期的影像實時拼接在一起的最佳選擇。

什麼是動態影像圖層?

動態圖像是由伺服器動態拼接/拼接在一起的圖像集合。在平移和縮放期間,從伺服器獲取覆蓋所需特定范圍的圖像。對於感興趣的區域,調用伺服器以挑選該區域中的所有圖像,處理該圖像(如果需要),將圖像拼接在一起,然後將其發送到客戶端的視圖。此過程會根據直接從源影像中提取的指定鑲嵌規則生成動態視圖。

好處

使用動態影像圖層分析重疊和多時相影喊陸像。此影像服務非常適合需要跨時間並根據屬性(例如雲量、採集日期或天底角)對影像進行動鄭猛頃態排序的用例。

對於雲量存在問題的場景,可以動態選擇沒有雲的可用圖像。要執行更改檢測工作流,請使用動態影像圖層來查詢在不同日期捕獲的兩個相同范圍的影像。如果這還不夠,動態影像圖層可以在將像素流回客戶端之前使用柵格函數在伺服器上處理影像。本質上,動態圖像層可以精細控制接收到的圖像。

缺點

由於數據是動態處理的,並且動態影像圖層提供了額外的功能,因此它們往往比地圖切片緩存或切片影像更慢且成本略高。動態影像圖層還需要伺服器的處理能力。如果通過 ArcGIS Image for ArcGIS Online 託管影像,則這些服務只能在組織內進行流式傳輸,而不能公開流式傳輸。或者,可以通過 ArcGIS Image Dedicated、Esri Managed Cloud Services 或 ArcGIS Image Server 公開流式傳輸動態影像圖層。

『柒』 什麼是地圖的緩存服務

我來先說說什麼是地圖的緩存,你可針對多個地圖比例對地圖服務進行預先計算,並緩存為一系列覆蓋地圖范圍的小切片。每次從服務請求地圖時,檢索這些預先計算好的地圖切片要比動態計算地圖的顯示速度更快,而且擴展能力更強。這些預先計算的地圖切片被稱為緩存地圖服務。明白了嗎?

『捌』 ARCGIS中的緩存地圖服務怎麼操作呢

這么說吧,ArcGIS 中的緩存地圖服務與 Web 制圖服務中的緩存地圖功能類似。當您執行放大操作時,這些地圖服務會按適當的解析度繪制這些地圖。這些數字地圖中的每個地圖在整個研究區域像一個地區呀什麼的都會按照對應的一系列地圖比例而生成,而且基本上每個地圖比例下會生成一個地圖視圖。這樣說你明白嗎?

『玖』 怎麼管理本機的地圖顯示緩存呀

簡單來說,顯示緩存屬於一種計算機本地磁碟緩存,用於存儲底圖圖層的數據、ArcGIS for Server 所提供已緩存的地圖服務的切片圖像、其他 Internet 地圖服務的切片圖像以耐森及 ArcGIS globe 緩存。ArcGIS for Desktop 使用顯示緩存幫助管理和提高 ArcMap 和好畝宏 ArcGlobe 的顯示性能。你可以使用哪個緩存管友冊理工具來實現呀,這樣說明白不?

『拾』 ArcGIS Server如何以緩存的方式發布地圖

1、打開ArcMap,載入需要發布成緩存服務的對象,單擊File -> Shara As -> Share As Service;

2、在彈出的Share as Service窗口中,選擇Publish a service單選按鈕,然後單擊下一步按鈕;

3、在Choose a connection下拉選項卡中選擇一個服務,在Service name中輸入一個發布服務名,然後單擊下一步按鈕;

4、為自己發布的服務指定一個文件夾或者新創建一個文件夾,單擊繼續按鈕;

5、在彈出的Service Editor窗口中,在左邊的列表中選擇Caching選項,在右邊Draw this map service:選擇Using tiles from a cache單選按鈕,此時Tiling Scheme下拉選項卡會被激活,點擊Tiling Scheme下拉選項卡下面的Suggest,此時會彈出一個Scale Levels對話框,指定最大的瓦片切割等級,可以是1-15級的任意一個級別,如果大於15,則只顯示0-14級(自己定義比例尺的話可以達到20級),此處我選擇5,因為級別越大,瓦片的數量越多,所需的硬碟空間和切割時間就越長,設置完畢以後,單擊OK按鈕;

6、單擊Caching下面的那個Advanced Setting選項卡,在右邊的窗口中我們可以設置不同級別的比例尺大小、緩存的輸出路徑以及瓦片的格式等,設置完畢後單擊Advanced按鈕;

7、在彈出的Advanced Cache Settings窗口中,我們可以設置每一張瓦片的大小,指定瓦片的存儲方式,COMPACT是壓縮方式,生成的每一級緩存以bundle和bundlx格式存儲,EXPLODED是以瓦片方式存儲,每一級下面都有很多張瓦片,格式為你指定的圖片格式,這里我們選擇EXPLODED方式,單擊OK按鈕,完成設置;

8、單擊上邊的Analyze按鈕,開始檢查你要發布的文檔是否滿足發布要求,如果不滿足則要檢查你的地圖文檔,直到沒有任何錯誤為止;

9、分析地圖文檔沒有任何問題後,單擊右上角的Publish按鈕,開始發布;

10、在彈出的Copying Data to Server窗口中,單擊OK按鈕,開始將文件打包復制到伺服器根目錄下面;

11、發布完成以後,會彈出一個發布成功的消息框,單擊OK按鈕,完成發布;

12、我們打開ArcGIS Server Manager,在瀏覽器上查看剛剛發布的地圖,並進行放大、縮小和平移操作,發現沒有任何的卡頓現象,如果沒有進行緩存處理,瀏覽時則會出現卡頓現象;

13、我們打開ArcGIS Server的緩存目錄,可以看見不同的分級文件以及切好的瓦片,至此,ArcGIS Server的緩存發布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