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雙硬碟整合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雙硬碟整合

發布時間: 2023-04-11 17:58:47

㈠ ide和sata雙硬碟怎麼裝

一般系統默認是SATA做主盤的
而且SATA沒跳線設置!
主要的在主版COMS裡面設置看看了!
SATA硬碟BIOS設置圖解分類:默認欄目
由於各家廠商主板的BIOS不盡相同,但是設置原理都是基本一致的,在此我們以磐正的9NPA+Ultra為例,相信讀者都能夠根據自己主板BIOS的實際情況參考本文解決問題。
開機,按DEL鍵進入主板的BIOS設置頁面

首先,我們進行硬碟的相關設置。選擇Integrated Peripherals進入,這一項中包含有硬碟的相關設置選項,其中有SATA Mode、Secondary Master UDMA、Secondary Slave UDMA、SATA1/2、SATA3/4、RAID Enable等幾個選項。
在每個選項中,均有Enabled和Disabled兩個選項可供選擇,這里我們只要將「SATA1/2」、「SATA3/4」設置為[Enabled],以激活SATA,其它的選項保持不變。

另外,如果你的機器機只安裝了一塊硬碟,不需要組建RAID,那麼你把「RAID Enable」選項設置為[Disabled],也就是關閉這項功能。反之,如果你需要組RAID模式,則需要設置成[Enabled],以便打開項功能。另外Delay For HDD(Secs)選項中提供了0,1兩種模式供大家選擇。

完成硬碟的設置後,我們還要對系統的啟動順利進行一下簡單的設置。
按ESC鍵,退出硬碟設置項,選擇Aanced BIOS Features項進入基本的BIOS設置選項,在這一項中,我們可以看到First Boot Device、Second Boot Device、Third Boot Device三個設置項,每項中又包括Removable、Hard Disk、CDROM三個可選項,其中第一個為系統自動尋找可啟動磁碟、第二、三項為硬碟啟動和光碟機啟動。那麼我們將First Boot Device設置為Hard Disk,系統便會默認將硬碟做為第一啟動盤。

另外,在使用SATA硬碟時,如果你的機器中沒有安裝軟碟機,我們還要將軟碟機這一項給關閉。方法是首先選擇Aanced BIOS Features項進入基本的BIOS設置選項,選擇BOOT UP Floppy Seek回車,選擇[Disabled]即可。

BIOS設置頁面

通過以上幾個步驟的簡單設置,我們便可以安裝操作系統了。另外注意,在安裝前將First Boot Device設置為CDROM,將光碟機設置為啟動盤,隨後將Windows的安裝盤放入光碟機,按照Windows安裝步驟一步步將系統安裝完成後,再將First Boot Device設置成硬碟啟動,整個過程便完成了。提醒大家,一定記得安裝完系統後要安裝RAID的驅動程序呀。

以上為大家介紹了NF4主板BIOS的設置過程,對於其它主板,我們可以根據主板的說明,進行詳細的設置。下面是英特爾和威盛晶元組的簡單設置過程。
英特爾晶元組設置:

開啟電腦,按DEL進入CMOS設置,選擇「Integrated Peripherals-OnChip IDE Device-OnChip Serial ATA Setting」,也就是SATA硬碟的相關設置,其中有「SATA Mode」、「On-Chip Serial ATA」和「Serial ATA Port0/1 Mode」三個選項。「SATA Mode」設定是否開啟SATA RAID,默認值是「IDE」,即不開啟SATA RAID,而且只有當「SATA Mode」設置為「IDE」時,「On-Chip Serial ATA」和「Serial ATA Port0/1 Mode」這兩項才可選。「On-Chip Serial ATA」是選擇SATA控制器的工作模式:1、Disabled禁用SATA設備,默認值。在使用SATA硬碟時,要開啟這一項;2、Auto,由BIOS自動偵測存在的SATA設備;3、Conbined Mode,SATA硬碟被映謝到IDE1或IDE2口,模擬為IDE設置,此時要在「Serial ATA Port0/1 Mode」中選定一個位置啟用SATA設備;4、Enhanced Mode,允許使用所有連接的IDE和SATA設備,最多支持6個ATA設備,要在「Serial ATA Port0/1 Mode」中設定一個SATA設備作為主SATA設備;5、SATA Only,只能使用SATA設備。

Primary P-ATA+S-ATA:並行IDE硬碟占據IDE0+1的主通道(Primary IDE Channel),串列SATA硬碟占據IDE2+3的從通道(Secondary IDE Channel)。也就是說這時主板上的第二個並行IDE介面對應的埠不可用。

Secondary P-ATA+S-ATA:與上面正相反,此時主板第一個並行IDE介面(Primary P-ATA)上對應的埠不可用,因為給SATA硬碟佔用了。

P-ATA Ports Only:屏蔽了串列SATA硬碟介面,只能使用並行介面設備。

前兩種模式中,主板上的SATA1介面自動對應IDE通道中的主盤位置,SATA2介面自動對應IDE通道中的從盤位置。

當選擇模式為增強模式Enhanced Mode時,其下的埠設置的字樣變為Enhanced Mode Supports On,其中也有三個選項:

P-ATA+S-ATA:並行和串列硬碟並存模式,此時SATA和PATA通道都相互獨立互不幹擾,理論上4個P-ATA和2個S-ATA可同時接6個設備,實際上得根據不同主板而定,有的南橋晶元就只支持4個ATA設備。此時SATA1口硬碟對應Third IDE Master(第三IDE通道主盤),SATA2口硬碟對應Fourth IDE Master(第四IDE通道主盤)。

S-ATA:串列硬碟增強模式,此時理論上支持4個串列硬碟,但還得看主板的支持情況(如果是ICH5R晶元組如P4P800,想組RAID模式,則必須要選擇此項,並將Configure S-ATA as RAID項設為Yes,S-ATA BOOTROM項設為Enable,設置後BIOS自動檢測的時候按「Ctrl+I」進行RAID設置)。

P-ATA:其實還是一種映射模式,SATA硬碟占據的是第一個IDE通道,SATA1口對應第一個通道的主盤,SATA2口對應第一個通道的從盤。

雖然SATA硬碟本身無須設置主從關系,但是一台機器上同時使用SATA硬碟和其他IDE設備時,還是要考慮到這個問題的。比如在安裝Windows XP系統時,將「On-Chip Serial ATA」設定為「Combined Mode」,同時光碟機被安裝在IDE1介面的「Master」位置,那麼當「Serial ATA Port 0 Mode」分別設置為「Secondary Master」或「Secondary Slave」時,可以看到光碟機出現在「IDE Channel 0 Master」或「IDE Channel 1 Slave」位置。再將開機引導設置為光碟啟動並保存。將Windows XP安裝光碟放入光碟機,就可以依據提示逐步完成系統安裝。但如果將Serial ATA Port 0 Mode」設置成「Primary Master」,則SATA硬碟和光碟機都會檢測不到;設置成「Primary Master」則SATA硬碟出現在「IDE Channel 0 Slave」位置,光碟機仍然檢測不到。這是因為在此模式下SATA硬碟被模擬成IDE設置,與連接在IDE1介面「Master」位置的光碟機發生沖突所致;一旦SATA硬碟被映射到某個IDE口,該IDE介面上就不能使用其它的IDE設置。如果採用「Enhanced Mode」模式,無論選擇「SSATA 0 Master」或「SATA 1 Master」都不會對光碟機造成影響。在安裝時,要根據硬體實際情況進入設置。 威盛晶元組的設置過程:

相對於ICH5/ICH5R晶元組,VT8237的SATA設置部分就簡單得多了。其SATA部分的設置選項也是在Main主菜單下的Integrated Peripherals(整合周邊設備)里:

Onboard PATA IDE(主板內建並行IDE口設定)

此項設定允許用戶配置主板內建並行IDE口功能。

Disabled:關閉主板的並行IDE口功能。

Enabled:允許使用並行IDE口功能(預設值)。

Onboard IDES operate mode(主板內建IDE優先設定)

PATA is Pri IDE:PATA口上的設備優先(預設值)。

SATA is Pri IDE:SATA口上的設備優先。

Onboard SATA- IDE(主板內建SATA口功能設定)

Disabled:關閉主板上SATA口。

SATA:主板上SATA口當做一般的SATA口使用。

RAID:主板上SATA口上的硬碟可以建立磁碟陣列(預設值)。

這里你只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一下串、並行口的優先順序就可以正常使用SATA硬碟了

㈡ 一台台式電腦上如何接兩個硬碟

雙硬碟有幾種情況,一般有雙IDE硬碟,雙SATA硬碟及IDE/SATA混裝雙硬碟等情況,以下針對各種情況做出介紹。
雙IDE硬碟設置。
如果是IDE口的兩塊硬碟.需要設置跳線,具體在你的硬碟上有標識.把IDE1線喚橘的一口接主盤.也就是系統盤,二口接從盤,從盤需設置跳線為從.不然無法識別.如果是兩個串口硬碟就沒那麼麻煩了,接上就可以用.串口和並口最好不要混用.影響性能.
一根IDE線有兩個介面,第一個介面接系統盤.也就是主盤.第二個介面接從盤.這樣設置.
正確設置主從盤。設置主從盤的目的是為了告訴系統那塊是啟動盤,設置為主盤得是作為系統的啟動盤。不過如果你是將第二塊硬碟直接連接到主板的IDE2埠,而不是跟第一硬碟接在同一個IDE埠時,就不需要進行主從設置了,系統會自動從掛在IDE1上的硬碟啟動,而掛在IDE2上的硬碟即自動被置為從盤。至於設置主從盤的方法也和梁團比較簡單,一般說在硬碟的背面上都有將硬碟設置為主、從盤的方法,默認的設置是將硬碟作為主盤(即
Master盤),而作為從盤的那塊硬碟需要設置為Slave(即從盤),可以參照硬碟背面的跳線圖進行跳線。對於不同的硬碟其設置主從方法是不一樣得,所以這里也不可能介紹一個普遍適用的方法。下面就介紹兩種設置主、從盤的方法
1.由硬碟跳線器設置所有的IDE設備包括硬碟都使用一組跳線來確定安裝後的主、從狀態。硬碟跳線器大多設置在電源聯接座和數據線聯接插座之間的地方(也有設在電路板上的
),通常由3組(6或7)針或4組(8或9)針再加一個或兩個跳線帽組成。另外在硬碟正面或反面一定還印有主盤(Master)、從盤(Slave)以及由電纜選擇(Cableselect)的跳線方法。各類硬碟的跳線方法和標記說明大同小異,比如昆騰硬碟的跳線器通常有9針4組,其中一根叫"Key",用於定位以便用戶正確識別跳線位置。
2.由硬渣岩盤跳線器和40芯特製硬碟線配合確定這種主、從盤的設置是先將硬碟跳線設置在"
電纜選擇有效"後,然後再根據需要將主、從盤聯接在對應的硬碟線插頭上。硬碟主、盤狀態的設置取決於硬碟與硬碟線的聯接插頭。通常聯接硬碟線中段插頭的盤是主盤,聯接在硬碟線盡頭插頭上的盤就是從盤。採用這種方法設置主、從盤時,必須將聯接在同一條硬碟線的所有IDE介面設備(包括光碟機等)跳線器設置在"電纜選擇"位置。能決定硬碟主、從盤狀態40芯硬碟線是特製的。製作方法是將普通40芯硬碟線的第28根線(從第1根紅線或其它標記開始數)在兩個硬碟插頭之間的位置上切斷後做成的,切線時注意不能弄斷其它線。使用特製硬碟線確定主、從盤狀態的優點是使用方便。當需要交換硬碟主、從狀態時只要將聯接的硬碟線插頭位置對調一下即可,不需要拆下硬碟來重新跳線。
在選擇到底哪塊硬碟作為主盤,哪塊硬碟作為從盤時,下面給出一個原則:性能好的硬
盤作為主盤,而性能稍微次些的硬碟作為從盤。例如你有一款5400RPM的硬碟,一款
7200RPM的硬碟,那當然是選擇7200RPM的硬碟作為主盤了。如果不想破壞舊硬碟上數
據,而又想將老硬碟作為從盤,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備份數據,然後再重裝,如果沒有備媒
介,那你可以使用GHOST軟體將兩塊硬碟對COPY一下,然後將舊老的硬碟分區格式化後
作為從盤就可以了!不過使用GHOST軟體應注意,最好兩款硬碟是等容量得,如果不等,
至少要求目標盤的容量比源盤大。
雙SATA硬碟設置

SATA硬碟本身不需要設置,連接到主板上任一SATA介面上即可,然後啟動機器到BIOS里的boot設置下,檢查你那塊具有操作系統的硬碟是否仍是第一啟動順序,若未發生變化,退出BIOS正常啟動機器。進入操作系統後到Windows的「磁碟管理」裡面初始化新硬碟為MBR磁碟,然後創建分區、分配盤符、格式化,即可使用。
iDE及SATA混裝雙硬碟設置。
一般系統默認是SATA做主盤的
而且SATA沒跳線設置!
主要的在主版COMS裡面設置看看了!
由於各家廠商主板的BIOS不盡相同,但是設置原理都是基本一致的,在此以磐正的9NPA+Ultra為例,相信都能夠根據自己主板BIOS的實際情況參考本文解決問題。
開機,按DEL鍵進入主板的BIOS設置頁面
首先,進行硬碟的相關設置。選擇Integrated Peripherals進入,這一項中包含有硬碟的相關設置選項,其中有SATA Mode、Secondary Master UDMA、Secondary Slave UDMA、SATA1/2、SATA3/4、RAID Enable等幾個選項。
在每個選項中,均有Enabled和Disabled兩個選項可供選擇,這里只要將「SATA1/2」、「SATA3/4」設置為[Enabled],以激活SATA,其它的選項保持不變。
另外,如果機器機只安裝了一塊硬碟,不需要組建RAID,那麼把「RAID Enable」選項設置為[Disabled],也就是關閉這項功能。反之,如果你需要組RAID模式,則需要設置成[Enabled],以便打開項功能。另外Delay For HDD(Secs)選項中提供了0,1兩種模式供選擇。
完成硬碟的設置後,還要對系統的啟動順利進行一下簡單的設置。
按ESC鍵,退出硬碟設置項,選擇Aanced BIOS Features項進入基本的BIOS設置選項,在這一項中,可以看到First Boot Device、Second Boot Device、Third Boot Device三個設置項,每項中又包括Removable、Hard Disk、CDROM三個可選項,其中第一個為系統自動尋找可啟動磁碟、第二、三項為硬碟啟動和光碟機啟動。那麼將First Boot Device設置為Hard Disk,系統便會默認將硬碟做為第一啟動盤。
另外,在使用SATA硬碟時,如果機器中沒有安裝軟碟機,還要將軟碟機這一項給關閉。方法是首先選擇Aanced BIOS Features項進入基本的BIOS設置選項,選擇BOOT UP Floppy Seek回車,選擇[Disabled]即可。
BIOS設置頁面
通過以上幾個步驟的簡單設置,便可以安裝操作系統了。另外注意,在安裝前將First Boot Device設置為CDROM,將光碟機設置為啟動盤,隨後將Windows的安裝盤放入光碟機,按照Windows安裝步驟一步步將系統安裝完成後,再將First Boot Device設置成硬碟啟動,整個過程便完成了。提醒大家,一定記得安裝完系統後要安裝RAID的驅動程序呀。
以上為NF4主板BIOS的設置過程,對於其它主板,可以根據主板的說明,進行詳細的設置。下面是英特爾和威盛晶元組的簡單設置過程。
英特爾晶元組設置:
開啟電腦,按DEL進入CMOS設置,選擇「Integrated Peripherals-OnChip IDE Device-OnChip Serial ATA Setting」,也就是SATA硬碟的相關設置,其中有「SATA Mode」、「On-Chip Serial ATA」和「Serial ATA Port0/1 Mode」三個選項。「SATA Mode」設定是否開啟SATA RAID,默認值是「IDE」,即不開啟SATA RAID,而且只有當「SATA Mode」設置為「IDE」時,「On-Chip Serial ATA」和「Serial ATA Port0/1 Mode」這兩項才可選。「On-Chip Serial ATA」是選擇SATA控制器的工作模式:
1、Disabled禁用SATA設備,默認值。在使用SATA硬碟時,要開啟這一項;
2、Auto,由BIOS自動偵測存在的SATA設備;
3、Conbined Mode,SATA硬碟被映謝到IDE1或IDE2口,模擬為IDE設置,此時要在「Serial ATA Port0/1 Mode」中選定一個位置啟用SATA設備;
4、Enhanced Mode,允許使用所有連接的IDE和SATA設備,最多支持6個ATA設備,要在「Serial ATA Port0/1 Mode」中設定一個SATA設備作為主SATA設備;
5、SATA Only,只能使用SATA設備。
Primary P-ATA+S-ATA:並行IDE硬碟占據IDE0+1的主通道(Primary IDE Channel),串列SATA硬碟占據IDE2+3的從通道(Secondary IDE Channel)。也就是說這時主板上的第二個並行IDE介面對應的埠不可用。
Secondary P-ATA+S-ATA:與上面正相反,此時主板第一個並行IDE介面(Primary P-ATA)上對應的埠不可用,因為給SATA硬碟佔用了。
P-ATA Ports Only:屏蔽了串列SATA硬碟介面,只能使用並行介面設備。
兩種模式中,主板上的SATA1介面自動對應IDE通道中的主盤位置,SATA2介面自動對應IDE通道中的從盤位置。
當選擇模式為增強模式Enhanced Mode時,其下的埠設置的字樣變為Enhanced Mode Supports On,其中也有三個選項:
P-ATA+S-ATA:並行和串列硬碟並存模式,此時SATA和PATA通道都相互獨立互不幹擾,理論上4個P-ATA和2個S-ATA可同時接6個設備,實際上得根據不同主板而定,有的南橋晶元就只支持4個ATA設備。此時SATA1口硬碟對應Third IDE Master(第三IDE通道主盤),SATA2口硬碟對應Fourth IDE Master(第四IDE通道主盤)。
S-ATA:串列硬碟增強模式,此時理論上支持4個串列硬碟,但還得看主板的支持情況(如果是ICH5R晶元組如P4P800,想組RAID模式,則必須要選擇此項,並將Configure S-ATA as RAID項設為Yes,S-ATA BOOTROM項設為Enable,設置後BIOS自動檢測的時候按「Ctrl+I」進行RAID設置)。
P-ATA:其實還是一種映射模式,SATA硬碟占據的是第一個IDE通道,SATA1口對應第一個通道的主盤,SATA2口對應第一個通道的從盤。
雖然SATA硬碟本身無須設置主從關系,但是一台機器上同時使用SATA硬碟和其他IDE設備時,還是要考慮到這個問題的。比如在安裝Windows XP系統時,將「On-Chip Serial ATA」設定為「Combined Mode」,同時光碟機被安裝在IDE1介面的「Master」位置,那麼當「Serial ATA Port 0 Mode」分別設置為「Secondary Master」或「Secondary Slave」時,可以看到光碟機出現在「IDE Channel 0 Master」或「IDE Channel 1 Slave」位置。再將開機引導設置為光碟啟動並保存。將Windows XP安裝光碟放入光碟機,就可以依據提示逐步完成系統安裝。但如果將Serial ATA Port 0 Mode」設置成「Primary Master」,則SATA硬碟和光碟機都會檢測不到;設置成「Primary Master」則SATA硬碟出現在「IDE Channel 0 Slave」位置,光碟機仍然檢測不到。這是因為在此模式下SATA硬碟被模擬成IDE設置,與連接在IDE1介面「Master」位置的光碟機發生沖突所致;一旦SATA硬碟被映射到某個IDE口,該IDE介面上就不能使用其它的IDE設置。如果採用「Enhanced Mode」模式,無論選擇「SSATA 0 Master」或「SATA 1 Master」都不會對光碟機造成影響。在安裝時,要根據硬體實際情況進入設置。 威盛晶元組的設置過程:
相對於ICH5/ICH5R晶元組,VT8237的SATA設置部分就簡單得多了。其SATA部分的設置選項也是在Main主菜單下的Integrated Peripherals(整合周邊設備)里:
Onboard PATA IDE(主板內建並行IDE口設定)
此項設定允許用戶配置主板內建並行IDE口功能。
Disabled:關閉主板的並行IDE口功能。
Enabled:允許使用並行IDE口功能(預設值)。
Onboard IDES operate mode(主板內建IDE優先設定)
PATA is Pri IDE:PATA口上的設備優先(預設值)。
SATA is Pri IDE:SATA口上的設備優先。
Onboard SATA- IDE(主板內建SATA口功能設定)
Disabled:關閉主板上SATA口。
SATA:主板上SATA口當做一般的SATA口使用。
RAID:主板上SATA口上的硬碟可以建立磁碟陣列(預設值)。
這里只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一下串、並行口的優先順序就可以正常使用SATA硬碟了

㈢ 電腦怎麼分盤

電腦硬碟如何分區,這個要根據硬碟容量大小,還有自己的使用習慣劃分。


現在大多數電腦都是雙硬碟,一個固態硬碟,一個機械硬碟。 筆者的電腦也是,一塊512G的固態硬碟,一個2T的機械硬碟。


筆者的規劃是,固態硬碟劃分兩個區,一個安裝系統,另一個安裝應用軟體。最近兩年的電腦都是安裝Windows 10系統,建議系統分區不低於150G,其他的空間留給另外一個分區就可以了。


雖說Windows 10安裝後只有20G左右,可是一些系統緩存都會存放在C盤。另外,一些應用軟體在C盤也有文件夾,這些都需要佔用空間。 為此,C盤劃分150G左右是比較科學的。太小了,容量影響電腦的速度。


再來說下機械硬碟的分區。筆者的2T機械硬碟,當時手誤分了4個分區,最佳的組合應該是3個分區,可以劃分兩個800G的分區,其他的留給另外一個分區。


總之,硬碟分區劃分一定要合理,不然後期再調整分區會非常麻煩。固態硬碟分區後,一定要進行4K對齊。

如果是包括系統在內的盤,可以使用第三方軟體,如diskgenius,在軟體里進行分盤,如果是非系統盤,則可以用電腦系統自帶的磁碟管理進行分區調整!如果是新買的硬碟准備升級電腦舊硬碟,可以裝進硬碟盒連接電腦用磁碟管理進行分區,還需要保留原系統的,可以diskgenius拷貝系統鏡像到新的硬碟指定分區!然後直接拆換新盤到電腦就可以!

如果想在,現有的基礎上,分出來一個盤,安裝磁碟精靈diskgenius ,從官網下載,會自動提示你,下載32位還是64位的。安裝完即可分盤。中文版,按提示操作就行。

注意,分盤前,一定備份自己的重要文件,到其他盤或電腦,如果電腦重要文件,只能接受成功,不能接受失敗,不建議自行分盤,文件一旦丟失,很難恢復,還是找專業修電腦的修復,花個幾十元。安全放心。

如果新買的的盤,分盤,也就是分區,需要找U盤啟動盤啟動,進PE 分盤。

新手比較難,喜歡研究的可以網路教程。

另外系統自帶的,磁碟管理,也可以分盤。

再強調一下,分盤前一定要備份個人重要文件,到其他電腦或U盤或網盤。

磁碟分區詳細教程來啦!

第一步:進入磁碟管理界面

這里給出三種途徑——

第二步:開始磁碟分區。

(注意:1GB=1024MB,但是如果真的按這樣子去分區的話,例如:300GB=300X1024MB=307200MB,但是實際格式轉化會變為 299G,所以我們需要額外的多加一些:300GB=300X1024MB+150MB=307350MB,這里的150M可以替換為 100M 200M都可以,不要偏差太大就好)

【選擇一個 磁碟】,右鍵 【選擇 壓縮卷】

【輸入壓縮空間大小】如:分100GB=1024MBX100+150MB=102550MB,點擊 【壓縮】

壓縮出來一個 100.15GB的 【未分配】磁碟空間。這時候,在我的電腦 磁碟里並沒有顯示,【未分配】的磁碟,是無法顯示的。

右鍵【未分配】磁碟,選擇 【新建簡單卷】

點擊【下一步】

這里的簡單卷大小一般默認是整個的 未分配磁碟空間大小,可以直接點【下一步】

分配一下驅動器號: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標記, 然後選擇【下一步】

按下列設置格式化這個卷,一般默認就好。選擇【下一步】

點擊【完成】,分區就搞定了。

可以看到在磁碟管理界面出現了 【新加卷 I】100.15GB,在我的電腦磁碟裡面可以看到 【新加卷 I】100GB。

方法/步驟

1/8分步閱讀

首先我們找到電腦裡面的此電腦,然後在此電腦上面滑鼠右鍵點擊,選擇管理並點擊。

2/8

進入到計算機管理頁面,我們找到磁碟管理並點擊。

3/8

進入到磁碟管理頁面,我們找到想要分區的磁碟。然後在上面滑鼠右鍵,選擇壓縮卷,並點擊。

4/8

接著我們設置一下上面的輸入壓縮空間量。也就是我們電腦分盤的最大容量。設置好之後,我們點擊下面的壓縮。

5/8

壓縮之後,我們可以在磁碟裡面看到未分配的一些空間。我們在上面滑鼠右鍵點擊,然後選擇新建簡單卷。

6/8

接下來我們按照提示直接點擊下一步。接著再點擊下一步。然後再點擊下一步。

7/8

如果不想格式化新建的磁碟,我們選擇不要格式化這個券,然後點擊下一步就可以了。

8/8

接下來我們直接點擊完成,然後我們的此電腦並打開,可以看到自己設置的分區磁碟。

硬碟分區在不同的情況可分為以下幾種。

在系統已經裝好的情況下,我們可使用第三方工具為硬碟調整大小和分區。diskgenius非常好用而且使用起來很簡單,功能強大專業性強。不用安裝不用解壓,直接可以使

用。下面簡單介紹一下diskgenius常用的分區,整合和調整硬碟大小。





























這是在已經裝好系統有主盤的情況下對從屬盤進行的分區。我們使用第三方工具進行分區的方法。不用diskgenius也可以分區。方法如下











點下一步就行了









這是用系統自帶的分區功能進行的新盤符的建立。如果要裝系統又要分區的話,我們可以使用PE工具里的diskgenius進行分區 。道理上面說的一樣 ,進PE再選擇diskgenius工具進行分區,分區的同時也設好了引導區。diskgenius具有許多功能可以新建分區,分區擴容。數據恢復等。

主要分享3種分盤方法。1對於沒安裝系統或則重新安裝系統的,最常用的就是安裝包或者安裝盤的傻瓜式操作,可以選擇進pe,也可以進去主界面直接選。2如果是不改變現有系統,a如果需要更改c盤容量,可以選擇一些無損分區軟體比如pq無損分區軟體就跟很好用。b如果不更改c盤,可以直接進去電腦自帶的磁碟分區管理工具。這兩種時間都比較長。3,如果是技術性的,每次分區做系統量比較大,可以用移動硬碟轉接板,直接插在工具電腦得usb口,批量分區並做好系統,總時間5分鍾左右,然後直接裝硬碟目標電腦上開機,就可以自動完成了。

用軟體呀

國產的軟體

diskgen

或者分區大師

都是很好的免費軟體

選擇計算機右鍵管理,選擇磁碟管理,選擇當前想要調整的分區磁碟,右鍵點擊壓縮卷,輸入想要調整分區的容量,例如300348,點擊壓縮,就出現了約30GB左右的未分配的分區,點右鍵, 新建簡單卷,連續點兩次下一步,可以自拍不同的驅動器符號,下一步點擊全部完成,這樣分區就設置好了。

我用的分區助手,1t的固態,分了三個盤

㈣ 如何將這兩個磁碟整合成一個盤

一、首先,打開win7系統,在桌面上右鍵點擊「我的電腦」,在右鍵菜單中選擇「管理」,點擊打開。 二、然後,在「計算機管理界面」中選擇「合並磁碟其中的一個」右鍵選擇「刪除卷」,點擊打開。 三、然後,可以看到磁碟成為空白卷。 四、然後,再選中另外一個磁碟,選擇右鍵菜單中的「擴展卷」,點擊打開。 五、然後,點擊「下一步」。 六、最後,即可看到win7系統磁碟合並成功,問題解決。

㈤ 兩個硬碟錄像機怎麼合並成一個畫面

你要用畫面分割器 畫面分割器的作用就是把1個監視器畫面分割成幾個 像深圳施耐安的四畫面彩色分割器就可以把畫面分割成4個 ,這樣你可以把2個硬碟錄像機接入到畫面分割器就可以了 就可以一個監視器顯示2個錄像機的畫面了

㈥ 如何組裝兩個SATA硬碟在一台電腦上

一台電腦裝襲梁兩個SATA硬碟,需要選擇由哪塊硬碟啟動。啟動順序要在bios里設置。

不同的bios,界面不一樣。但使用的英文差不多,下面講解一下步驟。不同的bios也大同小異。

1、開機進bios設置,可以看到boot device Priority,這個就是梁禪粗硬碟和其它設備的啟動順序的選橡鎮擇。兩塊硬碟的話,需要先設置一下硬碟的優先順序。

㈦ 如何把Win2003系統中兩個250G硬碟合並成跨卷的500G硬碟

你說的這個功能需要你的主板支持raid,如果你的主掘氏板不支持RAID你可以擴一個RAID卡磨散春,然後把硬碟接在RAID卡上,把兩個硬碟做RAID 0,即磁碟整合,把兩個物理盤整和為一個邏輯盤。

你有作RAID 0 嗎?作了raid把磁碟整合後,在磁碟管理器中看到的只有一塊邏輯盤啊。我以前給別人裝伺服器用的是4塊37G的SICS硬碟,做了raid0,可以分出來兩個74G的分區來的,做了raid後系統只能找到一個整合後的新盤,根本就看不到是幾塊物理盤啊瞎耐!~~怎麼會網站不支持呢??

㈧ 如何在雙硬碟中重裝系統,麻煩講得詳細一點

1.單盤里裝單/雙系統或雙盤分別裝系統都能識別第二塊硬碟,引導盤為主盤
2.要注意在不同模式下盤符可能會發生改變~~~用都能用,小心別弄錯了區。
現在的64位操作系統還沒有中文版,加之受兼容性問題的影響,組建獨立多系統顯然已成為最佳的解決方案。很多朋友在配置64位硬體平台時已購入了SATA硬碟,但同時擁有SATA和PATA硬碟的朋友也不在少數,下面就來說明怎樣在這兩塊硬碟上構建32位和64位Windows XP的獨立雙系統。

一.設置SATA硬碟

說明:本次用於試驗的硬碟為: PATA介面的希捷40GB和SATA介面的希捷80GB硬碟各一塊。怎樣設置SATA硬碟,由主板決定,本文以碩泰克SL-K8AV2-R1L主板上的設置方法為例。各位朋友要使用這一功能時,請參見自己的主板說明書。

1.將SATA硬碟設置為IDE模式型賣祥余

進入BIOS後,在主界面上選擇「Integrated Peripherals(整合周邊設備)」,進入設置界面。將「OnChip SATA 」項設置為「Enabled」。將「SATA Mode」項設置為「IDE」即可。

2.選擇活動硬碟

在BIOS主界面下選擇第2項,即「Advanced BIOS Features」,再選擇「Hard DISK Boot Priority」可觀察到以下內容:

1.Ch0 M: ST340014A

2.Bootable: Add-in Cords

3.Ch3 M: ST380011AS

第1個就是IDE硬碟,第3個是SATA硬碟,按鍵盤上的翻頁鍵,則選擇在哪一硬碟上安裝系統。為方便敘述,我們將被選中的硬碟稱為活動硬碟。

注:在「Advanced BIOS Features」下選擇「First Boot Device」,可設置光碟、硬碟等設備的啟動順序。但不能選擇SATA硬碟。具體怎麼讓SATA硬碟優先啟動,還得在「Hard DISK Boot Priority」下進行設置。

二.安裝系統與轉換

通過前面的討論,我們已經能選擇活動硬碟了。現在要做的就是:在一活動硬碟上安裝任一操作系統,然後將另一硬碟設為活動硬碟,安裝另一套系統。

安裝完成後,便能在Windows中訪問另一塊硬碟的內容。卜宴逗這樣,在一塊硬碟上安裝系統時不會隱藏另一硬碟,也不會生成啟動菜單。在任一操作系統下都能很方便地訪問另一塊硬碟,讀寫另一硬碟的數據時非常方便。

但要從一個系統轉換到另一個系統就相對麻煩一些,必須在BIOS中按前面提供的方法進行設置。也許這就是雙硬碟上安裝雙系統的唯一缺點吧。

小知識

若按一般的方法安裝雙系統,兩個系統會依靠boot.ini文件來形成啟動菜單,如果32位系統出錯,特別是當32位系統不能啟動或boot.ini文件出錯後,64位系統也就處於癱瘓狀態,給維護帶來很大的不便。而構建雙硬碟雙系統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同時,各個硬碟之間更加獨立,就算其中一塊被損壞,另一塊還可以獨立工作,這是單硬碟多系統所無法比擬的。從實現方法上說,也有很大不同,主要體現在安裝載體的選擇上。

㈨ 兩塊硬碟怎麼合並成一個 然後裝系統

【第一種,磁碟陣列,兩塊硬碟合成一個,然後做系統。】
------需要把兩個硬碟做成磁碟陣列,兩塊硬碟組建RAID0磁碟陣列後在性能上相比之前會有33.3%~203%的性能提升,但是缺點一個硬碟上有損壞,另一個不也能正常使用。
-----磁碟陣列的設置,目前大多數電腦主板都可以設置的。如下幾個步驟:
1、進入BIOS設定,按←→↑↓鍵找到Storage Configuration選項。

2、接著按Enter進入Storage Configuratlon選項,在SATA Port1-Port4和SATA
Port5-Port6這兩項中打開RAID選項,然後按F10保存本次設定,重新啟動計算機。

3、系統重新啟動後同樣要特別注意開機畫面,按Ctrl+F進入RAID設定界面,如果不及時按也需要重新啟動計算機。(與Intel主板有稍稍不同,按Ctrl+I進入RAID設定界面)

4、進入RAID設定界面後,可以看到與Intel主板界面還是有較大區別的。從上到下分為4個選項,1是View Drive
Assignments檢視,2是建立磁碟陣列和定義界面,3是刪除磁碟陣列界面,4是可以檢視SATA控制器的組態,我們選擇2選項進入。

5、進入2選項後,按Ctrl+C創建RAID就來到了上圖界面。按上下箭頭可以跳到不同的選項,,按空格鍵可以改變數值。在這里設定我們同樣跟之前一樣,選擇RAID0選項,可選值為128kb,同時注意Assignment這里兩塊硬碟都要選擇Y選項。

6、之後按Ctrl+Y保存,就會出現上圖的界面,我們可以指定一個自己喜歡的raid名稱。然後一直Ctrl+Y確認,硬碟會初始化並刪除兩塊硬碟中原有的數據。

7、再次確認之後,就會顯示出組建的RAID0磁碟陣列信息界面,如上圖所示,最後退出重啟計算機即可。到此,AMD晶元組的硬碟RAID0磁碟陣列就組建好了。
-----------------------------------------------------------------------------------------
【二種,磁碟疊加,只要一個硬碟裝系統,另一個掛載當移動硬碟】
------先單插A盤,用PQ或者進PE分好區,裝好系統;最後接上B盤(次盤作為一個單獨移動的盤符顯示),如果B盤容量大,想分多個盤符,進一下PE,分區一下。
------如果A盤有C(系統盤符)、D、E三個盤符;B盤有兩個盤符。那麼,在我的電腦顯示總共是,C、D、E、F、G,五個盤符

㈩ 怎麼把分離出來的固態重新整合到系統盤

您好!

1,重新安裝系統到機械硬碟中,24G SSD的設置,可以參考下面的教程,但其中需要的程序可以致電華碩客服400,600-6655提供機器的SN和郵箱索取。梁友旦

2,另外,也可以到服務告御中心,讓工程橡擾師幫您操作。

http://tieba..com/p/2234710423

若您不清楚當地的服務中心聯系方式,您可以通過點擊網址查詢距離您最近的華碩服務中心:http://support.asus.com.cn/ServiceCenter.aspx?SLanguage=z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