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SCSI和SATA有區別
SCSI和SATA的區別:
一、標准不同
SCSI是一種用於計算機和智能設備之間(硬碟、軟碟機、光碟機、列印機、掃描儀等)系統級介面的獨立處理器標准。
SATA是一種基於行業標準的串列硬體驅動器介面,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碟介面規范。
二、工作方式不同
SCSI完全通過獨立的高速的SCSI卡來控制數據的讀寫操作。
SATA介面需要硬體晶元的支持,例如Intel ICH5(R)、VIA VT8237、nVIDIA的MCP RAID和SiS964,如果主板南橋晶元不能直接支持的話,就需要選擇第三方的晶元。
三、設備性能不同
SCSI設備價格高些,性能更穩定、耐用,可靠性也更好。
SATA數據傳輸快,沒友節省空間,價格也比SCSI設備便宜
四、連接方式不同
SATA不需要設置主從盤跳線。BIOS會為它按照1、2、3順序編號。
SCSI需要在SCSI母消納線上可以連接主機適配器和八個SCSI外設控制器,外設可以包括磁碟、磁帶、CD-ROM、可枯橋槐擦寫光碟驅動器、列印機、掃描儀和通訊設備等。
❷ 什麼是SCSI硬碟跟SATA硬碟區別
SCSI硬碟是用SCSI作為介面的硬碟。跟SATA硬碟區別如下:
一、主體不同
1、SCSI硬碟:使用SCSI介面的硬碟,定義了怎樣在8位SCSI匯流排上每秒傳輸20M數據和在16位Wide SCSI匯流排上每秒傳輸40M數據。
2、SATA硬碟:串口硬碟,是由Intel、IBM、Maxtor 和 Seagate等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碟介面新規范。
二、特點不同
1、SCSI硬碟:必須通過SCSI介面才能使用,有的伺服器主板集成了SCSI介面,有的按有專用的SCSI介面卡,一塊SCSI介面卡可以接7個SCSI設備。
2、SATA硬碟:存儲結點由存儲器控制介面 MCI 和 SATA 硬碟控制器構成MCI 負責按照消息幀格式生成、封裝或解封裝消息包,根據接收到消息包,提取並解析訪問存儲結點的操作命令。
三、優勢不同
1、SCSI硬碟:介面速度快,並且由於主要用於伺服器,因此硬碟本身的性能也比較高,硬碟轉速快,緩存容量大,CPU佔用率低,擴展性遠優於IDE硬碟,並且支持熱插拔。
2、SATA硬碟:能有效的將雜訊從正常訊號中濾除,良好的雜訊濾除能力使得SATA只要使用低電壓操作即可。
❸ 硬碟有幾種介面分別是什麼
硬碟有以下幾種介面:
1、SATA介面:
這是目前主流的介面類型,機械硬碟基本就是這個介面。固態硬碟也一樣,採用2.5英寸設計,很方便習慣用筆記本的人進行升級。
2、mSATA介面:
這個介面其實就是迷你版SATA介面,這種介面的固態硬碟非常小,厚度不到5mm,因此佔用空間很低,非常適合輕薄本。mSATA介面固態硬碟雖然小,但是速度上並不差,和SATA介面的SSD讀寫速度是基本一致的,當然這是理論上。
3、NGFF介面:
這是Intel為超極本特別做出的一款介面,如果快閃記憶體晶元只放在PCB板一面的話,不到3mm厚度,兩面也不到4mm厚度,要比m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更加小巧。超極本常用這種類型。
速度上,採用PCI-E X2的NGFF介面的SSD讀取最高可達700MB/s,寫入可達550MB/s,相比m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來說更快。
NGFF介面的固態硬碟與m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相比,厚度與寬度都差不多,但是長度差距很多,廠商一般通過增加長度的方式來加大容量。
4、PCLE介面
蘋果筆記本所採用的PCLE,這是與PCI-E匯流排相聯,同時採用mSATA介面的SSD,讀寫能達到800MB/s左右。
5、ATA 全稱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用傳統的40-pin 並口數據線連接主板與硬碟的,外部介面速度最大為133MB/s,因為並口線的抗干擾性太差,且排線占空間,不利計算機散熱,將逐漸被SATA 所取代。
6、SCSI
SCSI的英文全稱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介面,IDE介面是普通PC的標准介面,而SCSI並不是專門為硬碟設計的介面,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小型機上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
SCSI介面具有應用范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佔用率低,以及熱插拔等優點,但較高的價格使得它很難如IDE硬碟般普及,因此SCSI硬碟主要應用於中、高端伺服器和高檔工作站中。
7、光纖通道
光纖通道的英文拼寫是Fibre Channel,和SCSI介面一樣光纖通道最初也不是為硬碟設計開發的介面技術,是專門為網路系統設計的,但隨著存儲系統對速度的需求,才逐漸應用到硬碟系統中。
光纖通道硬碟是為提高多硬碟存儲系統的速度和靈活性才開發的,它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多硬碟系統的通信速度。光纖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熱插拔性、高速帶寬、遠程連接、連接設備數量大等。
8、SAS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列連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現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碟相同,都是採用串列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並通過縮短連結線改善內部空間等。
SAS是並行SCSI介面之後開發出的全新介面。此介面的設計是為了改善存儲系統的效能、可用性和擴充性,並且提供與SATA硬碟的兼容性。
❹ 伺服器硬碟介面分類
伺服器硬碟介面分類
不同介面技術的伺服器硬碟也決定了它們各自更好的適用環境。單獨存在的SATA硬碟伺服器產品如今並不多見,大多是一些針對入門應用的塔式伺服器中。而SCSI及SAS由於具有CPU佔用率低、連接設備多等諸多特點,性能上明顯優於SATA介面硬碟,因此可以在企業數據中心、安全伺服器等應用環境中部署。目前看來,市面上的伺服器硬碟或伺服器產品,也大多呈現兩種形態:Ultra320 SCSI及SAS/SATA。
一、風光依舊的SATA介面
SATA介面又被稱之為“串列介面”,所以現在採用SATA介面的硬碟都被習慣的叫做串口硬碟。它是繼IDE硬碟之後的一次演變。SATA的物理設計是以光纖通道作為藍本,所以採用了四芯的數據線。SATA介面發展至今主要有3種規格,其中目前普遍使用的是SATA-2規格,傳輸速度可達3GB/秒,如圖1所示為某品牌固態硬碟採用的SATA-2介面規格。
圖1 SATA-2介面示意
現在已經有SATA-3介面出現,如圖3所示即為西部數據的一款SATA-3介面的伺服器硬碟。SATA-3介面除了將傳輸速率提高到了6GB/秒之外,還對諸多數據類型提供了讀取優化設置。當然對於用戶來說,SATA-3介面的出現並不意味著現有的SATA-2產品會被淘汰,因為SATA-3雖然採用了全新INCITS ATA8-ACS標准,但依然可以兼容舊有的SATA設備。
圖2 SATA-3介面示意
由於SATA介面的伺服器硬碟,技術相當成熟而且構造成本不高,因此相對於其他介面類型的產品來說,其市場價位是比較平民化的,如圖3所示。相信對於預算不高的企業用戶來說,在原來的伺服器架構中升級同樣介面但容量更大的SATA-2介面硬碟,是最好的選擇了。
二、應用更普及的SCSI介面
SCSI介面的伺服器硬碟是現在多數伺服器中採用的一種,它具有數據吞吐量大、CPU佔有率極低的特點:用於連接SCSI介面硬碟的SCSI控制器上有一個相當於CPU功能的控制晶元,能夠替代CPU處理大部分工作;現在普遍採用的.Ultra 320標準的SCSI介面硬碟,數據傳輸率可達320MB/秒。SCSI介面伺服器硬碟及SCSI控制器如圖4所示。
圖4 SCSI硬碟及控制器
另外,SCSI硬碟具有的支持熱拔插技術的SCA2介面,也非常適合部署在現在的工作組和部門級伺服器中。SCSI硬碟必須通過SCSI介面才能使用,現在伺服器主板一般都集成了SCSI介面,也可以安裝專門的SCSI介面卡來連接更多個SCSI設備,所以其橫向擴展能力是比較強的。
圖5 伺服器主板SCSI介面
那麼,SCSI介面的伺服器硬碟,主要強於哪些方面,又適用於怎樣的企業環境中呢?首先,SCSI對磁碟冗餘陣列(RAID)的良好支持,可以滿足有大數據存儲的企業環境,同時數據安全性也有保障;再者,SCSI硬碟的轉速早已高達15000rpm,這讓企業數據中心的處理性能得到了保障;再次,其較低的CPU佔用率以及多任務的並行處理特性,都可為成長型企業環境提供較強力的數據處理及存儲支持。最後,從如圖6所示現在的市場價格對比來看,SCSI介面硬碟整體上要低於SAS介面硬碟,但明顯高於SATA介面硬碟,所以,其更適合裝配在對數據存儲有一定的安全需求、容量需求、高處理性能需求的企業環境中。
三、追求性能最大化的SAS介面
“SAS”就是串列連接SCSI的意思,簡單理解就是SCSI介面技術的升級改良,目的就是進一步改進SCSI技術的效能、可用性和擴充性。其特點就是可以同時連接更多的磁碟設備、更節省伺服器內部空間;比如SAS介面減少了線纜的尺寸,且用更細的電纜搭配,而且SAS硬碟有2.5英寸的規格,如圖7所示即為希捷(Savvio 15K.2)2.5英寸SAS硬碟介面。
圖7 2.5英寸SAS硬碟介面
更好的空間佔用特點使得這種介面的硬碟可以廣泛部署在刀片伺服器中。在2U高度內使用 8個 2.5英寸的SAS硬碟位已經成為大多數OEM伺服器廠商的選擇。另外,對於預算不高無法更換現有伺服器的企業來說,亦可採用SAS和SATA硬碟共存的升級方式,SAS介面良好的向下兼容性使得企業用戶可以將它們用在不同的應用場合。比如SATA硬碟可用於一般事務性處理,而SAS硬碟則可專注於數據量大、數據可用性極為關鍵的應用中。如圖8所示為上億信息(SNT)推出的ST-1042SAS-D7硬碟抽取盒,它就完美地混合支持SAS和SATA硬碟共存,且可以搭配SAS或SATA硬碟控制卡來支持RAID 0、1、5磁碟陣列模式。
圖8 SAS/SATA硬碟抽取盒
比起同容量的Ultra 320 SCSI硬碟,SAS 硬碟要貴一些,如圖9所示:這主要還是緣由其更好的擴展性、兼容性以及更可靠的容錯能力。而從從伺服器市場來看,國內外主力伺服器廠商都已經紛紛推出採用SAS硬碟的機型,只是具體產品的應用和市場狀況有所不同。比如定位於部門級應用的惠普 ProLiant DL380 G5、適用於流媒體服務及電子商務的IBM System x3650 M2 等,都提供了SAS硬碟的全面支持。
四、應用高端的光纖介面
光纖通道(FC,Fibre Channel)是一種為提高多硬碟存儲系統的速度和靈活性才開發的介面,其可大大提高多硬碟系統的通信速度。對於大型的ERP系統,或是在線實時交易系統等需要更大傳輸量、更快反應速度的應用環境而言,此類介面的伺服器硬碟是最好的選擇;當然其產品價格自然也就更高於前面
;❺ SCSI與SATA2哪個傳輸速度快
SATA2的傳輸速度相對要快些。
SATA 2.0, 帶寬3Gb/s ,傳輸唯褲余速純攜度300MB/s,數據線最大長度1.5米。
採用Ultra 160 SCSI技術的外部傳輸率已經達到了160MB/s。但之後也有達到300MB/S。
SCSI硬碟擁有速度快,可靠性高,支持指滾熱插拔等優點,大多應用在伺服器上。
SATA硬碟基本都是家用。SATA的優勢:支持熱插拔 ,傳輸速度快,執行效率高。
❻ IDE,SCSI,SATA硬碟介面三者的區別和比較
IDE,SCSI,SATA硬碟介面三者的區別比較:
1、IDE的工作方式純消需要CPU的全程參與,CPU讀寫數據的時候不能再進行其他操作,這種情況在Windows95/NT的多任務操作系統中,自然就會導致系統反應的大大減慢。而SCSI介面,則完全通過獨立的高速的SCSI卡來控制數據的讀寫操作,CPU就不必浪費時間進行等待,顯然可以提高系統巧氏的整體性能。不過,現在的IDE介面為改善這個問題也做了很大改進,已經可以使用DMA模式而非PIO模式來讀寫,數據的交換由DMA通道負責,對CPU的佔用可大大減小。
2、SCSI的擴充性比IDE大,一般每個IDE系統可有2個IDE通道,總共連4個IDE設備,而SCSI介面可連接7~15個設備,比IDE要多很多,而且連接的電纜也遠長於IDE。
3、雖然SCSI設備價格高些,但與IDE相比,SCSI的性能更穩定、耐用,可靠性也更好。
(6)scsi硬碟sata擴展閱讀: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IDE是目前最主流的硬碟介面,包括光儲類的主要介面。它經過數年的發展變得很成熟、廉價、穩定。IDE介面使用一根40芯或80芯的扁平電纜連接硬碟與主板,每條線最多連接2個IDE設備(硬碟或者光儲)。
3、SATA介面(提示:xSeries 擁有80GB和160GB兩款SATA硬碟)
SATA的英文全稱是:Serial-ATA(串列),IDE系列屬於Parallel-ATA(並行),SATA是最近頒布的新標准,具有更快的外部介面傳輸速度,數據校驗措施更為完善,初步的傳輸速率已經達到了150MB/s,比IDE最高的UDMA/133還高不少。由於改用線路相互之間干擾較小的串列線路進行信號傳輸,因此相比原來的並行匯流排,SATA的工作頻率得意大大提升。
雖然匯流排位寬較小,但SATA 1.0標准仍可達到150MB/s,未來的SATA 2.0/3.0更可提升到300以至600MB/s。並且S-ATA具有更簡潔方便的布局連線方式,在有限的機箱內,更有利於散熱,並且簡潔的連接方式,使內部電磁干擾降低很多。相信最後存在的是SATA介面,SCSI及IDE介面硬碟今後都會採用SATA介面標准。我們知道SATA介面與IDE硬碟介面不兼容,供電介面方式也不相同。
參考資料:網路——SATA硬碟
❼ 硬碟有什麼介面
ATA和IDE是一種硬碟,分為 33,66,100,133介面頻率. x0dx0aSATA,就是現在的主流,串口硬碟,SATA1為150頻率. x0dx0aSATA2具說可達到速度可達300M/S.我也沒用過, x0dx0aSCIS,用於伺服器,可達萬轉以上.性能最強 x0dx0a硬碟介面是硬碟與主機系統間的連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碟緩存和主機內存之間傳輸數據。不同的硬碟介面決定著硬碟與計算機之間的連接速度,在整個系統中,硬碟介面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程序運行快慢和系統性能好壞。從整體的角度上,硬碟介面分為IDE、SATA、SCSI和光纖通道四種,IDE介面硬碟多用於家用產品中,也部分應用於伺服器,SCSI介面的硬碟則主要應用於伺服器市場,而光纖通道只在高端伺服器上,價格昂貴。SATA是種新生的硬碟介面類型,還正出於市場普及階段,在家用市場中有著廣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類別下,又可以分出多種具體的介面類型,又各自擁有不同的技術規范,具備不同的傳輸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著一種具體的硬碟介面,各自的速度差異也較大。 x0dx0ax0dx0aIDE x0dx0ax0dx0a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碟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碟驅動器。把盤體與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碟介面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碟製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硬碟生產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碟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產的控制器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碟安裝起來也更 獎恪 DE這一介面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發展,性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兼容性強的特點,為其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碟無法替代的地位。 x0dx0ax0dx0aIDE代表著硬碟的一種類型,但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也習慣用IDE來稱呼最早出現IDE類型硬碟ATA-1,這種類型的介面隨著介面技術的發展已經被淘汰了,而其後發展分支出更多類型的硬碟介面,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介面都屬於IDE硬碟。 x0dx0ax0dx0aSCSI x0dx0ax0dx0aSCSI的英文全稱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介面,IDE介面是普通PC的標准介面,而SCSI並不是專門為硬碟設計的介面,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小型機上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SCSI介面具有應用范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佔用率低,以及熱插拔等優點,但較高的價格使得它很難如IDE硬碟般普及,因此SCSI硬碟主要應用於中、高端伺服器和高檔工作站中。 x0dx0ax0dx0a光纖通道 x0dx0ax0dx0a光纖通道的英文拼寫是Fibre Channel,和SCSI介面一樣光纖通道最初也不是為硬碟設計開發的介面技術,是專門為網路系統設計的,但隨著存儲系統對速度的需求,才逐漸應用到硬碟系統中。光纖通道硬碟是為提高多硬碟存儲系統的速度和靈活性才開發的,它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多硬碟系統的通信速度。光纖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熱插拔性、高速帶寬、遠程連接、連接設備數量大等。 x0dx0ax0dx0a光纖通道是為在像伺服器這樣的多硬碟系統環境而設計,能滿足高端工作站、伺服器、海量存儲子網路、外設間通過集線器、交換機和點對點連接進行雙向、串列數據通訊等系統對高數據傳輸率的要求。 x0dx0ax0dx0aSATA x0dx0ax0dx0a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碟又叫串口硬碟,是未來PC機硬碟的趨勢。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 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 1.0規范,2002年,雖然串列ATA的相關設備還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員會已搶先確立了Serial ATA 2.0規范。Serial ATA採用串列連接方式,串列ATA匯流排使用嵌入式時鍾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串列介面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點。 x0dx0ax0dx0a主板上的Serial-ATA介面 x0dx0ax0dx0a串口硬碟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並行ATA的新型硬碟介面類型,由於採用串列方式傳輸數據而知名。相對於並行ATA來說,就具有非常多的優勢。首先,Serial ATA以連續串列的方式傳送數據,一次只會傳送1位數據。這樣能減少SATA介面的針腳數目,使連接電纜數目變少,效率也會更高。實際上,Serial ATA 僅用四支針腳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別用於連接電纜、連接地線、發送數據和接收數據,同時這樣的架構還能降低系統能耗和減小系統復雜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點更高、發展潛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義的數據傳輸率可達150MB/s,這比目前最新的並行ATA(即ATA/133)所能達到133MB/s的最高數據傳輸率還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數據傳輸率將達到300MB/s,最終SATA將實現600MB/s的最高數據傳輸率。x0dx0ax0dx0a硬碟介面是連接硬碟驅動器和計算機的專用部件,它對計算機的性能以及在擴充系統時計算機連接其他設備的能力都有很大影響。硬碟驅動器介面的類型主要有:x0dx0ax0dx0a1、 ST506/412介面與ESDI介面x0dx0ax0dx0a ST506/412是PC/XT、AT時代的標准介面標准。ST506/412最多可安裝4個硬碟驅動器,允許最大硬碟空間為150MB。而ESDI(Enhanced Small Device Interface,增強型小型設備介面)是ST506/412介面的改進版,但與ST506/412介面互不兼容。ESDI支持的硬碟容量上增加到300MB,最大數據傳輸率為2MB/sec。目前這兩種介面均已遭淘汰。x0dx0ax0dx0a2、SCSI介面x0dx0ax0dx0a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即「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是一種系統級的介面,支持硬碟的容量突破了528MB的限制,可以同時掛接7個不同的設備。目前SCSI介面有二個標准:SCSI-2和SCSI-3。SCSI-2又稱為Fast SCSI,在8bit匯流排下能達到10M/s的數據傳輸率。而SCSI-3包括Ultra SCSI(8bit)、Ultra wide SCSI(含16bit和32bit)和Ultra2 SCSI。其中Ultra2 SCSI在8bit數據寬度下提供40M/s的數據傳輸率,在16位匯流排下最高能達到80M/s。SCSI介面的硬碟被廣泛應用於網路伺服器、工作站和小型計算機系統上,但由於SCSI介面硬碟的價格要比IDE介面硬碟高,而且使用時還必須另外購買SCSI介面卡,因而在家用電腦上仍以IDE介面的硬碟為主流。x0dx0ax0dx0a3、IDE介面x0dx0ax0dx0a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介面是Compaq公司為解決老式的ST506/412介面速度慢、成本高而開發出硬碟介面標准,亦即ATA(AT Attachment)介面標准。由於IDE介面的硬碟具有價格低廉、穩定性好、標准化程度高等優點,因此得到廣泛的應用。ATA介面標准亦已由ATA、ATA-2、ATA-3發展到今天的Ultra ATA。x0dx0ax0dx0a Ultra ATA(也稱為Ultra DMA/33)是由Intel和Quantum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碟介面標准,與Fast ATA相比,Ultra ATA有以下幾個優點:x0dx0ax0dx0a 外部數據傳率由Fast ATA的16.6MB/s提高到33.3MB/s;x0dx0ax0dx0a 採用CRC循環冗餘檢驗,通過兩個寄存器的重復測試來提高數據傳輸的可靠性;由硬碟直接產生選通信號,並且同時將數據傳送到匯流排上,從而減少數據傳輸的延遲時間。x0dx0ax0dx0a 要發揮Ultra ATA的威力,除了要有一塊Ultra ATA介面的硬碟外,還需要有操作系統和晶元組的支持。目前支持Ultra ATA的晶元組包括Intel的430TX、440LX,SiS 5597/5581,VIA的VP2、VP3,ALi的Aladdin IV+,AMD-640以及所有100Mhz的晶元組。雖然,Ultra ATA向下兼容於Fast ATA,兩者都是使用40pin的介面,但如果晶元組或操作系統不支持,即使是Ultra ATA硬碟也只能達到16.6MB/s的外部傳輸率。x0dx0ax0dx0a 4、IEEE 1394介面 x0dx0ax0dx0a IEEE 1394並不是硬碟專用介面,但它卻可以方便地連接包括硬碟在內的63個不同設備,並支持即插即用和熱插撥。在數據傳輸率方面,IEEE 1394可以提供100MB/s、400MB/s、1.2GB/s三檔高速傳輸率,是現時所有硬碟望塵莫及的。雖然目前市面上仍未能見到IEEE 1394介面的硬碟,但由於IEEE 1394介面的先進性,它必然會取代SCSI和IDE而成為明日的硬碟介面。目前Windows 98已支持IEEE 1394。
❽ SCSI硬碟、STAT硬碟、SAS硬碟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SCSI的英文名稱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中文翻譯為"小型計算機系統專用介面";顧名思義,這是為了小型計算機設計的擴充介面,它可以讓計算機加裝其他外設設備以提高系統性能或增加新的功能。SCSI硬碟速度快,CPU佔用率小,多用於企業級以上高端伺服器。x0dx0aSAS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現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碟相同,都是採用串列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並通過縮短連結線改善內部空間等。SAS是並行SCSI介面之後開發出的全新介面。此介面的設計是為了改善存儲系統的效能、可用性和擴充性,提供與串列ATA (Serial ATA,縮寫為SATA)硬碟的兼容性。x0dx0aSATA是串列ATA,是新一代ATA,與SAS的出身不同!盡管連接線相同。x0dx0aSAS的介面技術可以向下兼容SATA。SAS系統的背板(Backplane)既可以連接具有雙埠、高性能的SAS驅動器,也可以連接高容量、低成本的SATA驅動器。因為SAS驅動器的埠與SATA驅動器的埠形狀看上去類似,所以SAS驅動器和SATA驅動器可以同時存在於一個存儲系統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SATA系統並不兼容SAS,所以SAS驅動器不能連接到SATA背板上。由於SAS系統的兼容性,IT人員能夠運用不同介面的硬碟來滿足各類應用在容量上或效能上的需求,因此在擴充存儲系統時擁有更多的彈性,讓存儲設備發揮最大的投資效益。x0dx0aSAS技術還有簡化內部連接設計的優勢,存儲設備廠商目前投入相當多的成本以支持包括光纖通道陣列、SATA陣列等不同的存儲設備,而SAS連接技術將可以通過共用組件降低設計成本。x0dx0aSAS(串列SCSI)是點到點的結構,可以建立磁碟到控制器的直接連接.x0dx0a串列SCSI(SAS)硬碟使用與S-ATA相同的介面,但是使用較多的信號,因此SAS硬碟不能與S-ATA硬碟控制器連結。SAS是通用介面,支持SAS和S-ATA,SAS控制器可以支持SAS和SATA磁碟。S-ATA使用SAS控制器的信號子集,因此SAS控制器支持S-ATA硬碟。x0dx0a初期的SAS硬碟使用2.5英寸封裝,這樣可以使機架伺服器支持更多的硬碟,現在已經有廠商推出標准3.5英寸的SAS硬碟;初期產品的轉速是10000RPM,而現在15000RPM的產品也已經問世。SAS硬碟與相同轉速的SCSI硬碟相比有相同或者更好的性能。串列介面減少了線纜的尺寸,允許更快的傳輸速度,SAS硬碟傳輸數據可以達到3.0Gbit/sec。x0dx0a應用上,SCSI優於SAS,SAS優於SATA,SATA優於ATA。SCSI硬碟多用於企業級以上伺服器,SAS目前多用於工作組級伺服器,SATA及ATA則多用於PC機等低負荷的終端設備上。線纜上,SAS與SATA用相同的線纜,SCSI與ATA的線纜外觀相近,但內含電纜數不同,完全不能互換!ATA線纜一條最個掛接兩個硬碟,而一條SCSI線纜可掛接多達成15個SCSI設備。
❾ 伺服器硬碟SAS介面和SATA介面哪個速度快,它們分別有什麼優缺點
SATA:串列ATA匯流排
SAS:希捷研究出來的取代SCSI技術的介面
目前SCSI是最高級的硬碟,SAS沒有大量上市 。同ATA一樣,SCSI是一種能夠通過各自的數據信道連接多種設備的並行技術。和ATA一樣,SCSI也向串列技術方向有所發展,這就是SAS (Serial Attached SCSI)。
最初的SAS標准提供了300MB/s 或者3Gb/second的數據傳輸速度,SATA標準的速度則最高只 能達到150MB/s。SATA-II (也被稱為 SATA-IO)將傳輸速度提高到300MB/s,這讓它同目前的SAS更接近。
SAS被期望最終能夠達到1200MB/s的速度對於企業來說,所有的這些區別都讓SCSI成為一種比ATA更好的技術,一種比ATA更好 的選擇。SCSI命令的功能非常強大,並且在重要應用中應用了幾十年。
SCSI包括諸如命令排序之類的功能,這個功能讓控制器能夠按照最有效率的順序 執行命令,從而提高性能。
在SCSI系統中,SAS支持磁碟的熱插拔,這對於維護可用性要求比坦或桐較高的環境來說非常重要。而且SAS是一個完全的雙向系統,而SATA 則繼承了IDE的特性,是半雙向通信的系統。因此,SAS系統的吞吐量可以是類似讓坦的SATA系統兩倍。而且很少有SATA驅動器能夠達到7200RPMs。
SATA和SAS之間的另一個關鍵的不同是:費用。和ATA及SCSI相類似,SATA和SAS磁碟在價格上差別很大。SATA磁碟費用低廉,而SAS磁碟則團信並不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