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買機械硬碟有什麼注意事項 買機械硬碟注意事項
1、硬碟容量。硬碟是個人電腦中存儲數據的重要部件,其容量決定著個人電腦的數據存儲量大小的能力,這也歷橡是用戶購買硬碟最關心的參數之一。硬碟緩存容量大,可以使更多的預讀數據被容納,同時緩存的大小對於硬碟的持續數據傳輸速度也有著比較大的影響。目前主流使用的還是1T-4T左右,容量自然是越大越好,更多的還是看個人使用需求,有多大需求買多大的盤。如果無特殊需求,一般2TB硬碟基本能滿足家庭儲存的要求。
2、硬碟轉速。轉速(Rotational Speed),是硬碟內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也就是硬碟碟片在一分鍾內所能完成的最大轉數。轉速的快慢是標示硬碟檔次的重要參數之一,它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硬碟的速度。但是並不是轉速的參數越大越好,主流台式機轉速為7200轉,以前很多筆記本轉數為5400轉,但是實際使用起來的話差別是不大的,當然7200轉會稍快些,硬碟工作時運行的速度越快,耗功方面則會越大,散熱也會比較低轉速的要高出不少。同配置筆記本,7200轉的毀好硬碟的溫度要比5400轉的要高,讀寫速度也比較快,在傳輸速率上可以更好的滿足用戶的需求,但是會帶來一些熱量和噪音上的問題,纖爛鉛現在的筆記本不少使用的是7200轉硬碟,但5400轉的也不會覺得有什麼性能缺陷。還是根據自己的使用需求選購即可。
3、硬碟緩存。硬碟緩存一般指高速緩沖存儲器,是存在於主存與CPU之間的一級存儲器, 由靜態存儲晶元(SRAM)組成,容量比較小但速度比主存高得多, 接近於CPU的速度。一般來說,硬碟緩存真的是越大越好,並且大緩存硬碟壽命也要更好一些,主流緩存大小16-64mb,因此大家在選擇硬碟的時候,優先選擇大容量硬碟緩存。不過緩存容量並不是決定硬碟性能的唯一參數,還有介面、轉速等等決定,也就是說,硬碟緩存不是決定硬碟性能的核心參數,但也關乎著一些性能與壽命。
㈡ 希捷和西部數據移動硬碟選哪個好
希捷和西部數據移動硬碟各有優勢,用戶可按需選購。希捷和西數都是機械硬碟領域的超級巨頭,兩家公司都有不同價位檔次的產品,從使用上講沒有什麼差別。從數據來看,西數故障率更低一些;從售後來看,希捷售後更好一些。
移動硬碟選購指南:
1、尺寸
1.8英寸移動硬碟適合於追求超移動性便攜性的商務用戶。3.5英寸移動硬碟的穩定性和抗震性很突出,比較適合出差在外的商務用戶。對於大部分用戶來說,建議選購最主流的2.5英寸移動硬碟,它的性價比相對較高,性能也很均衡。
2、材質
移動硬碟在攜帶過程中難免會發生碰撞,建議選購ABS工程塑料外殼的移動硬碟,其體積應稍大,保證了內部有足夠的散熱空間,適合追求散熱性能好的用戶。如果必須要選購金屬外殼的移動硬碟,那麼最好同時選購抗震較好的保護套,金屬材質的質感好且散熱性能最佳。
3、容量
容量的大小和使用者的存儲需求有關。辦公人員存儲工作資料,建議選購256GB、512GB的移動硬碟。而對於一些設計師、攝影師以及從事計算機編程類的人來說,確實有比較大的存儲需求則需要用到1-2TB的大容量移動硬碟。電影發燒友和游戲愛好者可以選擇更大的4TB5TB移動硬碟。
4、傳輸速度
如果是儲存文件的話,主流的USB3.0介面足夠用。對於攝影師或電影發燒友這類傳輸數據大且多的,建議選購USB3.1的極速移動硬碟。至於雷電三協議的硬碟,市面上數量比較少價格也很高。
㈢ 機械硬碟推薦
機械硬碟推薦如下:
1、希捷(Seagate)公司總部坐落於美國加州司各特谷市。公司所生產的硬碟不管在設計還是銷售都是位於世界一流水平。它旗下生產的硬碟十分的多元化,適合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選擇。
代表產品:希捷ST1000DM003,希捷1TB ST1000DM003等。
2、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 Corp),它成立於1970年,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州。它在歐美市場具有良好的口碑,現如今是世界上第二硬碟生產商。西部公司在收集以及管理數字信息上十分有一手,現如今西部硬碟在市場上還是十分的受歡迎的。
代表產品:西部數據WD10EZEX,西部數據WD5000AAKX等。
3、東芝(Toshiba),它成立於1875年,公司總部位於日本東京港區。它原本是主打家電產品,但是在20世紀90時代的時候開始進軍電子行業。並且它本身就是日本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東芝硬碟最主要的特點就是自身的高品種以及一流的售後服務。
代表產品:東芝500G DT01ACA050,東芝1TB DT01ACA100等。
機械硬碟的選購技巧
1、按需選擇適合的容量
選購機械機械硬碟機械硬碟,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容量的大小,它直接決定了用戶運用儲存空間的大小,所以在機械硬碟的容量選擇上主要看用途而定。如今,1TB機械硬碟已經是主流首選,如果儲存量大,可以按需搭配適合自己的容量,例如2T、3T、4T等。
對於主流用戶來說,在眾多機械硬碟容量中,現在性價比最高的機械硬碟容量是1TB和2TB,也是最佳之選。
2、機械硬碟轉速
機械硬碟轉速以每分鍾多少轉來表示的,單位表示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minute的縮寫,轉/每分鍾。RPM值越大,那麼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訪問時間就越短,機械硬碟的整體性能也就越好。
機械硬碟的轉速越高,機械硬碟的尋道時間就越短,數據傳輸率就越高,機械硬碟的性能就越好。現在市面上的機械硬碟主流轉速為7200RPM。
㈣ 移動硬碟選用機械硬碟還是固態硬碟好
移動硬碟選用固態硬碟更好,相比機械硬碟,它有以下優點:
1、不用磁頭,快速隨機讀取,讀寫速度快。
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讀取和寫入速度相對機械硬碟更快,節省拷貝資料時間。
2、無噪音,發熱低。
因為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時噪音值為0分貝,更安靜,功耗上低於傳統硬碟。
3、防震抗摔,數據更安全。
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活動部件,不會發生機械故障,也不怕碰撞、沖擊、振動。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
移動硬碟選購注意事項:
1、移動硬碟外殼
移動硬碟外殼材質一般分為金屬和塑料兩種。一般來講,金屬外殼的抗壓和散熱性能會比較好,而塑料外殼在抗震性和重量方面相對更有優勢 。所以機械硬碟選金屬外殼,固態硬碟選擇塑料外殼。
2、PCB板瞎圓控制晶元
移動硬碟PCB上面的控制晶元直接關繫到產品的讀寫性能和穩定性。目前控制晶元主要分高、低兩個檔次。高端晶元價格較貴,穩定性和兼容性都十分出色,適合高要求的用戶。低端晶元穩定性和數據傳輸性能相對要差一點,但也足夠應對日常的工作需求。
3、硬碟盒外部接磨拆塌口
目前移動硬碟的常見介麵包括USB2.0、USB3.0、IEEE1394和eSATA介面等。
㈤ 電腦硬碟如何選擇
DIY裝機指的是自行選擇電腦的各個硬體,這些硬體包括處理器、主板、內存、顯卡、硬碟、機箱、電源等,在保證兼容、合理搭配的同時將所有的DIY硬體搭配組裝為一台完整的電腦,也是所謂的「組裝機」、「兼容機」,今天小編再來幫大家科普一下硬碟選購知識和硬碟知識,教你如何挑選合適的硬碟。
硬碟分為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以及混合硬碟三個類型,而絕大數的用戶都是採用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雙硬碟方案,現在混合硬碟市場需要很小,市場上裝機常見主要是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這三個類型的硬碟知識吧。
一、硬碟 選購 的類型:
1、機械硬碟(HDD)
是一款傳統式硬碟,在沒有固態硬碟之前都是搭配的機械硬碟,現在裝機搭配機械硬碟多數作為儲存副盤。機械硬碟的結構主要是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製成的磁性碟片、磁頭、轉軸、磁頭控制器、控制電機、數據轉換器、介面以及緩存等幾個部分組成。在機械硬碟在工作的時候,磁頭懸浮在高速旋轉的磁性碟片上進行讀寫數據。
優點主要是容量大,價格便宜,技術成熟,硬碟破壞可做數據恢復,而缺點主要是速度相比固態硬碟要慢,發熱大,噪音大,防震抗摔性差。
2、固態硬碟(SSD)
固態硬碟是在機械硬碟之後推出的一款新型硬碟,也是現在裝機首選硬碟之一,都是設為主盤運用,大大提升系統速度。固態硬碟主要是由多個快閃記憶體晶元加主控以及緩存組成的陣列式儲存,屬於以固態電子儲存晶元陣列製成的一種硬碟。
優點主要是相比機械硬碟,讀取速度更快,尋道時間更小,能夠提升系統、軟體、游戲等讀寫速度,靜音、防震抗摔性佳,低功耗、輕便、發熱小。而缺點主要是價格偏貴、容量較小,大儲存需要的時候,往往需要搭配機械硬碟來運用。
3、混合硬碟(SSHD)
混合硬碟相當於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的結合產品,採用容量較小的快閃記憶體顆粒作為儲存常用文件,而磁碟才是最為重要的儲存介質,而快閃記憶體僅僅是起了緩沖的作用,將更多的常用文件保存到快閃記憶體內減小尋道時間,從而提升效率。
混合硬碟優缺點主要是讀寫速度相比機械硬碟要快,但是速度不如固態硬碟,與機械硬碟同樣,發熱顯著,有顯著噪音,有震動。
二、硬碟 選購 的品牌
1、機械硬碟:西部數據(WD)、希捷(ST)
2、固態硬碟:三星、Intel、浦科特、Toshiba、建興、閃迪、金士頓、威剛、WD、影馳、七彩虹、台電等。
一般來說,首選三星、intel、浦科特,不過價格偏貴,其次金士頓、閃迪、Toshiba等,性價比品牌可以影馳、威剛、台電、七彩虹等。
三、硬碟 選購 的容量
同價位情況下,機械硬碟的容量要比固態硬碟要大很多,因此大儲存的情況下,必須搭配機械硬碟作為儲存運用,除非你是土豪,直接購買大容量的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容量通常:120G、240G、320G、500G、1T、2T或者以上等。不過現在基本都是選用120G、240G容量為主,因為大容量的固態硬碟價格絕對讓你懷疑人生,不過相信經過固態硬碟多年的發展,大容量會越來越主流,越來越便宜。
機械硬碟容量通常:1T、2T、3T、4T或者以上等。一般基本都是選用1T、2T機械硬碟,再大的基本用不到,除非真有這樣的儲存需要。
四、硬碟 選購 的介面
機械硬碟現在都是SATA3介面,而固態硬碟常見的有:SATA 3介面,PCI-E介面,M.2介面,其中M.2之間也有不一樣的規格,主要由2242、2260、2280三種規格。
SATA3介面的固態硬碟是現在運用廣泛的,而M.2介面固態硬碟慢慢主流起來,而PCI-E介面一般運用在高端機上,擁有更高的速度體驗。
五、硬碟 選購 的尺寸
台式電腦機械硬碟都是3.5英寸,而SATA3介面的固態硬碟是2.5寸的,與筆記本的機械核衡激硬碟尺寸相似,因此也可以運用在筆記本上。PCI-E介面的固態硬碟只適於台式電腦,並不合適筆記本,而M.2和SATA的固態硬碟,台式電腦和筆記本都是通用的。
不過對於現在的筆記本和台式電腦來說,M.2介面的固態硬碟外形小巧,打破了SATA介面帶來的性能瓶頸,因此裝機之家小編堅信,M.2介面的固態硬碟才是未來趨勢。
是什麼決定了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速度?
固態硬碟主要是顆粒與主控, 固態的顆粒與主控好壞決定了一款固態硬碟的性能,顆粒與主控越好,無疑固態硬碟的速度改襪越強。
SSD的顆粒的傳統分類:SLC、MLC、TLC,SLC顆粒要強於MLC,而MLC顆粒又強於TLC,不過SLC顆粒在現在攔搏市場基本很少,(裝機之家原創)主要是價格偏貴,現在中高端的固態還是MLC顆粒的天下,而TLC顆粒成本較低,性能與壽命不如MLC,定位市場入門級固態硬碟。
SLC = Single-Level Cell ,即1bit/cell,速度快壽命長,價格超貴(約MLC 3倍以上的價格),約10萬次擦寫壽命。
MLC = Multi-Level Cell,即2bit/cell,速度一般壽命一般,價格一般,約1000--3000次擦寫壽命。
TLC = Trinary-Le
㈥ 機械硬碟的差別是什麼
機械硬碟的差別有哪些?計算機硬碟從誕生到現在經歷過很多階段, 但是最終都向著體積小、 速度快、 容量大這幾方面發展。一起來看看機械硬碟的差別是什麼,歡迎查閱!
機械硬碟的差別
硬碟除了容量和大小,在其他地方可做的 文章 非常多, 總結 一下主要分成這么幾個部分需要大家留意:
1.緩存大小
目前緩存大小依次為256MB、128MB、64MB、32MB、16MB、8MB。其中,3.5英寸的機械硬碟,也就是 台式機 用的硬碟,緩存起跳規格為64MB,最高256MB,其中4TB以上規格多採用128MB、256MB的緩存,3TB以下多為64MB、128MB規格;2.5英寸機械硬碟,也就是 筆記本 硬碟,緩存最低的是8MB,最高為128MB。
可別小看硬碟的這點緩存,由於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緩存在其中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緩存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繫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性能。當硬碟存取零碎數據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如果有大緩存,則可以將那些零碎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
2.轉速高低差異
目前主流的機械硬碟轉速,主要分成5400轉/分、5900轉/分和7200轉/分,其中無論2.5英寸還是3.5英寸硬碟都有5400轉/分和7200轉/分的轉速產品,5900轉/分的轉速產品只在3.5英寸的機械硬碟上出現,主要是NAS存儲類硬碟使用。
硬碟轉速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硬碟的讀寫性能和發熱程度。值得注意的是,7200轉/分的高速硬碟不代表硬碟的絕對性能全面秒殺5400轉/分的硬碟,高轉速主要的性能優勢體現在隨機讀寫能力上,連續讀寫能力差距很小(同規格不同轉速)
3.碟片/磁頭數量
硬碟主要是伺服電路、控制晶元、馬達+磁頭臂和磁碟碟片組成,其中碟片和磁頭臂數量的多少是決定硬碟容量的根本。碟片越多,所需要的磁頭也就越多(一般一碟片對應兩個磁頭,正反面讀寫),容量也越大。同時,更多的機械結構意味著潛在故障幾率上升。
怎麼樣在恆定的空間內放置更多的磁碟碟片+磁頭臂,還有如何增加磁碟碟片密度,一直以來都是硬碟廠商最關注的事情。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有些移動硬碟,2.5英寸規格的筆記本硬碟最高可以做到15mm,就是為了能夠容納更多的磁碟碟片,只是這種產品就不具備通用性了(筆記本硬碟通常為7mm、9.5mm)。
4.工作時間
我要說的工作時間可不是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而是硬碟的工作機制。應當說,傳統家用硬碟,無論台式機硬碟還是筆記本硬碟,都是依照5(天)×8(小時)的工作能力設計的,誠然不少人喜歡掛機,硬碟也不見得有什麼問題,但這可不是在這些普通硬碟的設計初衷。
隨著使用需求的不斷變化,現在除了常見的硬碟種類外,市場還多了兩類硬碟,一類是NAS用網路存儲硬碟,一類是監控級硬碟。共同點是他們都需要支持7(天)×24(小時)的工作模式,這在設計中就有考慮,包括應對長時間高溫的工作環境,不潔的工作場合。不同的地方則是二者在性能、數據處理上有所差別。
當然,2.5英寸硬碟和3.5英寸硬碟也是區別之一,這么明顯的區別我就不再多說了。結合這些規格差異,現在的硬碟也五花八門,我也針對不同類型的硬碟產品給大家總結一下,看看你更需要哪類產品,一目瞭然。
普通硬碟
高轉速+高緩存+高容量,三高是組成普通家用硬碟的基本特點。它們的設計初衷是5×8模式下工作,突出讀寫能力,盡可能提高機械硬碟性能,但是不支持長時間連續使用。尤其是高規格的筆記本硬碟,超長時間的連續讀寫會極大耗損機械硬碟壽命,這一點務必了解清楚,經常用來當下載機的小夥伴們,掛機一段時間最好讓硬碟「休息休息」。另外,即便是同容量的普通硬碟,也會因為緩存差別、轉速差別等等價格分成三六九等。
NAS硬碟
NAS網路存儲用的硬碟剛剛提到,它針對7×24小時應用設計,耐用性無故障時間都有良好表現,為了控制溫度,轉速不高,有趣的是為了平衡性能和功耗(發熱),NAS類的硬碟多採用5900轉/分的轉速設計,屬於異類了。另外一點就是它特別優化了讀寫的校驗能力,充分保證數據的正確性。
監控硬碟
相比NAS網路存儲硬碟,監控硬碟有一個特性和它正好相反——降低糾錯能力,也就是有較高的容錯能力,即便數據出現了錯誤,也不影響存儲,保證數據的連續性是關鍵。這和它的工作要求有關:記錄視頻。錯誤的數據最多損壞一小段視頻,但是可以最大限度保證視頻的持續性,做到時長全覆蓋。另外就是監控硬碟支持惡劣工況使用,轉速也不高,屬於「吃苦耐勞」型產品。
總的來說,監控硬碟的轉速低、容錯率高,支持惡劣工作環境,不過它可不適合日常家用,尤其是對文件的存儲非常不適合,可別貪便宜買監控硬碟用來存儲文件哦!
無論2.5英寸還是3.5英寸,目前都是通過轉速、緩存大小、容量來做基本的規格區分,再附以使用方向的不同,進一步細化功能,只單純討論容量、價格去購買硬碟,是十分不明智的。這里我也要正告小夥伴們,一定要了解清楚自己的需求再決定入手,畢竟硬碟之間的區別可不是以前那麼簡單粗暴了。
選購機械硬碟需要注意什麼參數?
1、按需選擇適合的容量
選購機械機械硬碟機械硬碟,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容量的大小,它直接決定了用戶使用存儲空間的大小,所以在機械硬碟的容量選擇上主要看用途而定。如今,1TB機械硬碟已經是主流首選,如果存儲量大,可以按需搭配適合自己的容量,例如2T、3T、4T等。
對於主流用戶來說,在眾多機械硬碟容量中,目前性價比最高的機械硬碟容量是1TB和2TB,也是最佳之選。
2、機械硬碟轉速
機械硬碟轉速以每分鍾多少轉來表示的,單位表示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minute的縮寫,轉/每分鍾。RPM值越大,那麼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訪問時間就越短,機械硬碟的整體性能也就越好。機械硬碟的轉速越高,機械硬碟的尋道時間就越短,數據傳輸率就越高,機械硬碟的性能就越好。目前市面上的機械硬碟主流轉速為7200RPM。
機械硬碟的轉速指的是內部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也就是機械硬碟碟片在一分鍾內所完成的最大轉速,而轉速的快慢是決定機械硬碟的速度重要參數之一,它是決定機械硬碟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直接影響到機械硬碟的速度,機械硬碟轉速越快,則讀寫速度越快,不過發熱量也隨之增加。
機械硬碟轉速的不同,性能差別主要在隨機讀取/寫入尋道時間的性能上。隨機尋道性能這個參數的數值是越低越好,也是日常機械硬碟應用在速度上最能直接體驗的一個性能。無論是Windows系統啟動、大量零碎文件的讀寫、各種軟體的啟動時間等等,都和隨機讀取/寫入時間有著直接的關系。這是CPU、內存性能再高都無法改變的,所以不少用戶開始選擇固態硬碟。
3、機械硬碟緩存大小
除了轉速影響機械硬碟的速度以外,機械硬碟的緩存大小也是影響速度的重要參數,機械硬碟存取零碎數據的時候需要不斷的在硬碟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如果機械硬碟具備大緩存,可以將零碎數據暫時存儲在緩存中,減小對系統的負荷,也能夠提升數據傳輸速度。
目前的市場中的主流1T、2T、3T容量的機械硬碟一般緩存容量為64MB,不過還是有一些低容量的機械硬碟為32MB,比如500GB的,而一些大容量的機械硬碟達到了256MB,例如4T機械硬碟,緩存越大,速度越快。
4、單碟容量越大性能越高
在日常的應用中,機械硬碟的性能好壞的區別能夠直接感受到的,除了尋道性能就是持續傳輸速率,它們性能表現在不同的的應用上也作用各不相同。在說明持續傳輸速率之前,先要說一下和它性能表現有密切關系的——單碟容量。
垂直記錄技術出現之前,機械硬碟碟片的容量和性能到達了一個瓶頸,直到2006年採用垂直記錄技術的機械硬碟產品開始量產,這個瓶頸才得到緩解。
目前,主流機械硬碟的單碟容量,單碟片容量越大,機械硬碟可儲存的數據就越多。傳統機械硬碟主要由磁碟和磁頭組成,由於體積的限制,每個機械硬碟腔體所能安放的碟片也有限。要在有限的碟片里增大機械硬碟的容量,就只能靠提升碟片的存儲密度。通過垂直記錄技術,不但碟片的容量提到了一個新高度。與此同時,由於碟片數據密度的增加,機械硬碟的持續傳輸速率也獲得了質的提升。
由於採用了磁軌密度更高、單碟容量更大的碟片,在軟體測試上的平均持續傳輸速率獲得了超過25%的性能提升。而最能體驗這種性能提升的應用就是機械硬碟間的大體積文件拷貝。像一些光碟鏡像、高清視頻文件,在兩個機械硬碟之間對拷時,這25%的性能提升就意味著可以比原來節省了1/4的等待時間,大大提高了效率。
5、機械硬碟介面類型
機械硬碟的介面與主板連接的部件,作用時是機械硬碟緩存與內存之間的傳輸數據。機械硬碟的介面決定了與電腦的連接速度。
目前的機械硬碟主流介面是sata3類型的,老介面還有IDE、sata1、sata2,目前新款機械硬碟都是SATA3介面的。一般來說,無論是sata1、sata2還是sata3介面,都可以相互兼容,SATA1、SATA2、SATA3外觀上是沒區別的,介面外觀相同,線也相同,主要是傳輸速率不一樣,控制晶元不一樣。
SATA1.0:理論傳輸速度為1.5Gbit/s
SATA2.0:理論傳輸速度為3Gbit/s
SATA3.0:理論傳輸速度為6Gbit/s
此外,IDE介面屬於老式的硬碟介面,IDE是介面理論傳輸速度為100或166MB/S,傳輸速度較慢,因此已被淘汰,目前的主板都不支持IDE。
總結:
以上就是裝機之家分享的機械硬碟選購知識,我們在選購機械硬碟的時候除了需要關心容量方面,還需要注意一下緩存和轉速的,它決定了傳輸速度。至於機械硬碟品牌方面,我們優先選用希捷與西部數據兩大品牌。
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的區別
1、首先我們外觀構造上來看看他們的區別,這也是導致速度差異的最大原因;
我們可以看到,機械硬碟類似DVD光碟機或者早期的CD機,是通過馬達旋轉磁碟,磁頭來讀寫磁碟,達到數據的讀寫。
這就說明在數據讀寫過程中,算是一種機械操作,讀寫過程中就不能有大的震動,馬達的轉速也有限,磁碟久了也會出現壞道,這些都是他的物理特性決定的。
而固態硬碟是長這樣的,相當於就是一塊電路板,數據讀寫都是通過電路往存儲顆粒中進行操作,前面說的機械裝置的一些缺點它都沒有。
2、固態硬碟啟動快,沒有電機加速旋轉的過程,固態硬碟不用磁頭,快速隨機讀取,讀延遲極小。
3、固態硬碟無噪音。因為不像普通硬碟那樣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時噪音值為0分貝。
4、低容量的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在工作狀態下能耗和發熱量較低,但高端或大容量產品能耗會較高。
5、固態硬碟比同容量硬碟體積小、重量輕,固態硬碟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活動部件,不會發生機械故障,也不怕碰撞、沖擊、振動。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筆記本電腦發生意外掉落或與硬物碰撞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6、關於使用壽命,可以參考下這兩個:
固態硬碟的壽命真的很短嗎?怎麼看固態硬碟還能用多久?
你知道一台電腦的標准壽命一般是幾年嗎?
7、以上算是固態硬碟的優勢,對應著也有它的劣勢,那就是它的容量比機械硬碟小,成本也比機械硬碟高,不過容量跟成本的差距已經在逐漸縮小。另外由於都是晶元存儲數據,一旦損壞,數據幾乎無法恢復,而磁碟的還有恢復的幾率。
機械硬碟的差別是什麼相關文章:
★ 固態硬碟介面和機械硬碟一樣嗎
★ 安裝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教程
★ 【電腦知識知多少】:機械、固態和混合硬碟哪種好?
★ 500g固態硬碟和1t機械硬碟哪個更好
★ 電腦硬體基礎知識大全有哪些
★ 電腦硬體配置有哪些
★ 空閑的筆記本機械硬碟如何使用
★ 一塊SSD固態硬碟一塊機械硬碟如何安裝
★ 電腦裝了固態硬碟還能再裝機械硬碟嗎
★ 電腦知識大全菜鳥必備
㈦ 機械硬碟哪個好買1T好還是2T好注意別買到疊瓦盤!
機械硬碟相對於固態硬碟的優勢在於價格便宜、存儲空間大、壽命更長、性能更穩定,最主要的是一但發生意外很容易進行數據恢復,對於機械硬碟怎麼選,買1T還是買2T,億說電腦張一億有話要說。
一、機械硬碟品牌推薦
關於機械硬碟的品牌選擇只看三個,個人推薦西部數據、希捷、東芝,目前市場上機械硬碟幾乎被這三家壟斷了,很少有其它品牌的了,至於選哪個品牌都差不多,奔著哪個便宜買哪個原則就行了。
二、機械硬碟買1T 還是2T
關於機械硬碟的容量選1T還是選2T或者更高呢,這就根據自己的需求,需求多大容量買多大容量就行了。不要聽信有的人說2T比1T就貴個百十塊錢直接買2T,這裡面有一個貓膩的!這個貓膩就是SMR疊瓦盤,關於SMR瓦疊盤是什麼?瓦疊盤為什麼不推薦?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講解過,目前市面上1T以上的機械硬碟大多數都是SMR疊瓦盤。還有一點大家要記住,就是硬碟容量越大越容易出故障,所以我們用多大就買多大就行了,無需糾結1T還是2T。
三、怎麼避免買到SMR 疊瓦盤呢
買機械硬碟除了看容量外一定注意兩個參數,一個是轉速必須是7200轉,一個是緩存不大於64MB,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都是普通機械硬碟,專業名稱叫垂直式記錄硬碟,有時它會給寫上PMR、CMR這種的都是垂直式記錄硬碟。目前1T的機械硬碟無論哪個品牌哪個系列大部分都是7200轉64MB緩存(NAS盤和監控盤除外,NAS盤一般是5900轉,監控盤一般是5400轉或5900轉),但是再看看2T、2T、4T的大部分都是5400轉128MB/256MB緩存,這種硬碟千萬不要買,都是SMR疊瓦盤。
另外說下筆記本硬碟,筆記本由於空間小隻能用2.5英寸機械硬碟,現市面上只有500GB的有垂直式記錄硬碟,1T包括1T以上都是疊瓦盤了。
四、1T 機械硬碟推薦
如果大家買1T 機械硬碟億說電腦推薦:西部數據藍盤1T版本、希捷酷魚1T版本、東芝P300系列,這三款1T硬碟都是垂直式記錄硬碟,價格便宜性能強,性能比很高,適合普通用戶。如果是游戲用戶追求更高性能也可以選擇西部數據的黑盤1T版本,但是價格高出不少。
五、2T 及以上械硬碟推薦
如果大家想買2T或更高容量的機械硬碟又不想買到SMR盤,億說電腦給大家推薦幾款:
1. 西部數據黑盤,西數黑盤就是為游戲玩家設計的,全部為7200轉,正宗的垂直式記錄硬碟,性能強、延遲低、大緩存,同樣為7200轉但比西數藍盤7200轉性能更強,缺點就是價格太高,玩游戲首選。
2.希捷銀河,這個系列也是垂直式記錄硬碟,這是高性能高價位一款企業級硬碟,個人用的不多,主要用於工作站。
3. 東芝P300系列,全系大部分都是垂直式記錄硬碟,優點是價格便宜,性能比不上西數黑盤,跟藍盤差不多,預算低又不想買SMR疊瓦盤東芝是不錯的選擇。
六、其它用途機械硬碟推薦
1.NAS硬碟推薦:西部數據紅盤、希捷酷狼,NAS追求的是穩定,基本上NAS都是垂直式記錄硬碟,轉速只有5900轉,只能用在NAS系統中。
2.監控硬碟推薦:西部數據紫盤、希捷酷鷹,同NAS一樣監控盤追求的是穩定性,轉速5400轉/5900轉,基本上都是垂直式記錄硬碟。
㈧ 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怎麼選擇
大家都想要電腦更快的讀寫和操作速度,這就涉及到硬碟的選擇了,那麼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如何選擇呢?下面我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機械硬碟(HDD)即傳統型普通硬碟,主要由:碟片、磁頭、碟片轉軸及控制電機、磁頭控制器、數據轉換器、介面、緩存等幾個部分組成。機械硬碟中所有的碟片都裝在一個旋轉軸上,每張碟片之間是平行的,在每個碟片的存儲面上有一個磁頭,磁頭與碟片之間的距離比頭發絲的直徑還小,所有的磁頭連在一個磁頭控制器上,由磁頭控制器負責各個磁頭的運動。
2、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s)是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的硬碟。從1970年,StorageTek公司開發了第一個固態硬碟驅動器;到2007年,東芝推出第一款120GB固態硬碟筆記本電腦;至今天,固態硬碟得到了高速的發展。固態硬碟的存儲介質有兩種,一種是採用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另外一種是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現在主流採用FLASH快閃記憶體晶元作為存儲介質。
讀寫速度比較:
HDD硬碟讀取速度極限是無法超越200M每秒,寫入速度也很難突破100M每秒;SSD硬碟在傳輸速度上有很大的優勢,最高可達500M/秒,其中讀取速度達到400-600M每秒,寫入速度同樣可以高達200M每秒。對於1G的文件只需幾秒就可搞定,這樣對於追求速度,需要讀取或者處理大文件的用戶來講,選擇固態硬碟更好一些。
數據安全比較:
傳統的HDD硬碟通過磁頭讀取碟片來完成數據讀寫的,特別是在高速旋轉過程中碟片和磁頭碰撞更容易造成數據受損,而SSD硬碟沒有碟片,只要其晶元不受到外擠壓產生形變,數據就能獲得安全的保存,所以在數據安全方面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的區別是很大的。
經濟方便比較:
SSD硬碟在速度有很大的優勢,但是由於成本更高,SSD硬碟現在的價格一般是HDD硬碟的2-3倍,但是隨著摩爾定律的不斷發展,固態硬碟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密度會越來越大,則存儲量越來越高,以後的價格也會越來越低,可以預見得到SSD硬碟取代傳統HDD硬碟勢在必行。而且SSD固態硬碟在體積和質量上占優勢,防震能力也更好,對於經常拿電腦出差的用戶更方便攜帶。
功耗噪音比較:
HDD硬碟高速轉動的碟片需要一個高功率的步進電機來驅動,而SSD硬碟不需要電機來驅動,所以HDD硬碟在功耗上就大了許多,工作時因電機的轉動,會出現微小的'震動和噪音,而SSD硬碟是沒有這些問題的。
容量比較:
傳統的HDD硬碟容量大,最大的有4TB,而現在SSD硬碟的主流容量是120G或者240G,1T的固態硬碟雖說有,但是價格是一般用戶接受不了的。
綜上所述:
如果你是大容量用戶,HDD在容量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選擇HDD無疑是最佳選擇。
如果你是玩游戲和辦公的速度需求者,對存儲速度有特殊的要求,或者經常出差的白領,那麼就選擇SSD。
如果你是一個追求性價比的普通電腦用戶,那就選擇HDD吧。
㈨ 台式電腦硬碟應買多大 電腦硬碟怎樣選購
現在的的人們在購買電腦的時候,都要購買電腦硬碟,電腦硬碟對於台式電腦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零件,它是電腦存儲東西地方,電腦的任何文件都要放在電腦硬碟當中,那麼 台式電腦硬碟 應買多大的呢,電腦硬碟怎樣選購,那麼我就給大家介紹下吧。
台式電腦硬碟 應買多大
台式電腦硬碟 應買多大呢,這主要是要看個人需求,如果你是為了玩游戲的話,那麼建議你買大一點的硬碟,至少1T容量的硬碟起步,如果你還要裝大量高清電影和大型游戲的話,選擇2T大小也是可以的,如果你不怎麼玩大型游戲的話,選擇一般的500GB也是可以的,目前市面上最佳的搭配是1T機械硬碟+128G的固態硬碟,可以吧系統和常用的文件裝到固態硬碟之中,這樣運行也會比較快。
電腦硬碟怎樣選購
一、關於硬碟品牌
目前市面上的台式電腦所用的機械硬碟主要分為希捷與西部2大品牌, 其他 的硬碟公司不是倒閉,就是被這2家公司所收購,這2家公司生產的硬碟目前佔用很大的市場,質量還不錯,是值得信賴的電腦品牌。
二、關於容量
今現在市面上的機械硬碟容量都比較大,至少500G起步,比起固態硬碟,在機械硬碟在存儲上擁有巨大優勢。大多數的人們選擇500G、1TB比較多,與此同時2TB大容量現在也慢慢開始流行了起來。通常情況500GB的硬碟就可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但是1TB的硬碟性價比更高,只比500G貴50雲 左右 ,因此現在也更多人選擇1TB大小的硬碟。
三、關於介面
硬碟介面主要分為IDE、SATA兩種。然而IDE介面傳輸緩慢,已漸漸被淘汰,目前市SATA介面為主流,主要分為SATA2.0和SATA3.0,SATA2.0傳輸速度為300M/s ,SATA3.0傳輸速度為600M/s,因此SATA3.0傳輸速度更快,我們在選擇硬碟時,要優先選擇。
四、關於硬碟轉數
硬碟轉速是指硬碟頭盤組建內的磁碟每分鍾旋轉的次數,硬碟轉速越高,硬碟的讀取速度也越快,通常電腦的硬碟轉速5400轉/min、7200轉/min、10000/min轉等規格,目前7200轉/M是市場的主流,也是我們大部分人選擇的硬碟轉速。
五、關於緩存
通常情況硬碟的緩存容量越大,硬碟的壽命也就越長,因此我們在購買硬碟時需購買越大緩存的硬碟,目前 台式電腦硬碟 主流緩存為64MB,我們在挑選時要看下硬碟的緩存是否達到這個標准。
我總結:以上就是我關於 台式電腦硬碟 應買多大以及怎樣選購的相關介紹,硬碟是台式電腦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零件,它的性能決定著我們電腦程序的運行速度,因此我們在選購時需認真挑選。
㈩ 想買個硬碟什麼比較好
很多知友會問我想買個移動硬碟什麼牌子的好,特別是在如今高科技時代,隨著數據量存儲越來越大,有時候u盤滿足不了我們需求的時候,移動硬碟卻可以。移動硬碟相對於u盤而言,讀寫速度更快,存儲量更大,對我們需要存儲大量文件數據的小夥伴來說,移動硬碟的確是個好工具。那麼我們到底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移動硬碟呢?
1、看尺寸大小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移動硬碟尺寸大小,追求移動性便攜性超高的商務用戶,可以選1.8英寸移動硬碟;追求穩定性、抗震性經常需要出差在外的商務用戶,可選3.5英寸移動硬碟;普通用戶沒什麼特別要求的,可以選擇主流2.5英寸移動硬碟,性價比相對高,性能穩定。2、看材質移動硬碟外殼材質,有塑料、金屬、ABS工程塑料三種,塑料比較輕便,ABS工程塑料比較抗震,但是兩者散熱不是很好,金屬材質抗壓性和散熱性俱佳,但是容易碰撞凹陷。選購時可以看各自需求,想要追求質感散熱效果好的用戶,可以選擇金屬材質,外面弄個抗震保護套,就會比較好。3、看容量一般辦公人員存儲資料,256GB、512GB移動硬碟就足夠用了,一些設計師、攝影師、計算機軟體編程人員,需要用到大容量的移動硬碟,1-2TB。4、看傳輸速度 USB3.1傳輸速度相對較快,但是價格也高,辦公人員,學生一般性存儲文件數據,用USB3.0的介面就夠了。攝影師、軟體編程、設計師等這類要傳輸較大數據的,建議選購USB3.1介面極速移動硬碟。USB2.0的差不多已經退出市場了。5、看供電電源一般正常來說移動硬碟供電電源還是可以的,如果預算充足,可以選擇雙頭USB供電數據線的移動硬碟,這樣保證使用穩定性。
移動硬碟的基本結構,其實就是外殼+SATA 轉 USB 協議晶元及相關電路+2.5 寸硬碟,SSD移動硬碟相對於HDD移動硬碟量輕、體積小、抗摔、防震、讀寫速度快,耗能低、散熱快。但是價格上來說,SSD比HDD更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