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緩存的作用是什麼
緩存的作用:
1、預讀取
當硬碟受到CPU指令控制開始讀取數據時,硬碟上的控制晶元會控制磁頭把正在讀取的簇的下一個或者幾個簇中的數據讀到緩存中(由於硬碟上數據存儲時是比較連續的,所以讀取命中率較高),當需要讀取下一個或者幾個簇中的數據的時候。
硬碟則不需要再次讀取數據,直接把緩存中的數據傳輸到內存中就可以了,由於緩存的速率遠遠高於磁頭讀寫的速率,所以能夠達到明顯改善性能的目的。
2、寫入
當硬碟接到寫入數據的指令之後,並不會馬上將數據寫入到碟片上,而是先暫時存儲在緩存里,然後發送一個「數據已寫入」的信號給系統,這時系統就會認為數據已經寫入,並繼續執行下面的工作,而硬碟則在空閑(不進行讀取或寫入的時候)時再將緩存中的數據寫入到碟片上。
3、臨時存儲
有時候,某些數據是會經常需要訪問的,像硬碟內部的緩存(暫存器的一種)會將讀取比較頻繁的一些數據存儲在緩存中,再次讀取時就可以直接從緩存中直接傳輸。
(1)智能存儲系統中緩存技術的優勢擴展閱讀:
緩存分類:
1、靜態緩存:是在新內容發布的同時就立刻生成相應內容的靜態頁面,比如:2003年3月22日,管理員通過後台內容管理界面錄入一篇文章後,並同步更新相關索引頁上的鏈接。
2、動態緩存:是在新內容發布以後,並不預先生成相應的靜態頁面,直到對相應內容發出請求時,如果前台緩存伺服器找不到相應緩存,就向後台內容管理伺服器發出請求,後台系統會生成相應內容的靜態頁面,用戶第一次訪問頁面時可能會慢一點,但是以後就是直接訪問緩存了。
② 智能物流上下游關系中所說的緩存具有什麼功能
用於存儲物流節點之間的貨物或信息,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緩解物流節點之間的則吵壓力孫數侍:在物流過程中,不同的節點之間可能會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導致貨物或信息無法及時到達下一個節點。通過設置緩存,可以將貨物或信息暫時存儲在緩沖區中,等待下一個節點的處理,從而緩解物流節點之間的壓力。
2、提高物流效率:通過設置緩存,可以避免物流節點之間的等待時間,從而提高物流效率。當貨物或信息到達緩存區時,可以立即進行處理,而不需要等畢凱待下一個節點的准備。
③ 智能倉儲的特點和優勢是什麼
智能倉儲是物流過程的重要的環節,智能倉儲的應用,極大保證了貨物管理各個環節的速度和准確,同時也確保企業能夠及時准確地掌握庫存的真實數據,合理保證和控制企業的庫存。
1、由於能充分利用倉庫的垂直空間,其單位面積存儲量遠遠大於普通的單層倉庫(一般是單層倉庫的4-7倍).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立體倉庫可達40多米,容量多達30萬個貨位.
2、倉庫作業全部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一方面能大大節省人力,減少勞動力費用的支出,另一方面能大大提高作業效率.
3、採用計算機進行倉儲管理,可以方便地做到"先進先出",並可防止貨物自然老化、變質、生銹,也能避免貨物的丟失。
4、貨位集中,便於控制與管理,特別是使用電子計算機,不但能夠實現作業的自動控制,而且能夠進行信息處理。
5、能更好地適應黑暗、低溫、有毒等特殊環境的要求.例如,膠片廠把膠片卷軸存放在智能倉儲倉庫里,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通過計算機控制可以實現膠片卷軸的自動出入庫。
6、採用托盤或貨箱存儲貨物,貨物的破損率顯著降低。
④ 英特爾智能高速緩存技術的特點與革新
以之前Yonah處理器中的Smart Cache為基礎,英特爾在2006年推出的酷睿微架構中發布了英特爾智能高速緩存技術(Intel Advanced Smart Cache)。與之前的Smart Cache不同的是,酷睿微架構進一步加強了Prefetch(預讀取)緩存的能力,每顆內核均擁有3個獨立預讀取機制 (兩個數據段和一個索引段) 和兩個二級緩存預讀取機制,從而讓不同內核更加「聰明」的 運用二級緩存資源,大幅提高了二級高速緩存的命中率從而提升整體的執行效率。
此外,在英特爾智能高速緩存技術中,每個核心都可以動態支配全部二級高速緩存。當某一個內核當前對緩存的利用較低時,另一個內核就可以動態增加佔用二級緩存(L2高速緩存)的比例。甚至當其中的一個內核關閉時,仍可以保持全部緩存在工作狀態,另外也可以根據需求關閉部分緩存來降低功耗。
⑤ 緩存的技術指標
CPU產品中,一級緩存的容量基本在4kb到64kb之間,二級緩存的容量則分為128kb、256kb、512kb、1mb、2mb等。一級緩存容量各產品之間相差不大,而二級緩存容量則是提高cpu性能的關鍵。二級緩存容量的提升是由cpu製造工藝所決定的,容量增大必然導致cpu內部晶體管數的增加,要在有限的cpu面積上集成更大的緩存,對製造工藝的要求也就越高
緩存(cache)大小是CPU的重要指標之一,其結構與大小對CPU速率的影響非常大。簡單地講,緩存就是用來存儲一些常用或即將用到的數據或指令,當需要這些數據或指令的時候直接從緩存中讀取,這樣比到內存甚至硬碟中讀取要快得多,能夠大幅度提升cpu的處理速率。所謂處理器緩存,通常指的是二級高速緩存,或外部高速緩存。即高速緩沖存儲器,是位於CPU和主存儲器dram(dynamic ram)之間的規模較小的但速率很高的存儲器,通常由sram(靜態隨機存儲器)組成。用來存放那些被cpu頻繁使用的數據,以便使cpu不必依賴於速率較慢的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l2高速緩存一直都屬於速率極快而價格也相當昂貴的一類內存,稱為sram(靜態ram),sram(static ram)是靜態存儲器的英文縮寫。由於sram採用了與製作cpu相同的半導體工藝,因此與動態存儲器dram比較,sram的存取速率快,但體積較大,價格很高。
處理器緩存的基本思想是用少量的sram作為cpu與dram存儲系統之間的緩沖區,即cache系統。80486以及更高檔微處理器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處理器晶元內集成了sram作為cache,由於這些cache裝在晶元內,因此稱為片內cache。486晶元內cache的容量通常為8k。高檔晶元如pentium為16kb,power pc可達32kb。pentium微處理器進一步改進片內cache,採用數據和雙通道cache技術,相對而言,片內cache的容量不大,但是非常靈活、方便,極大地提高了微處理器的性能。片內cache也稱為一級cache。由於486,586等高檔處理器的時鍾頻率很高,一旦出現一級cache未命中的情況,性能將明顯惡化。在這種情況下採用的辦法是在處理器晶元之外再加cache,稱為二級cache。二級cache實際上是cpu和主存之間的真正緩沖。由於系統板上的響應時間遠低於cpu的速率,沒有二級cache就不可能達到486,586等高檔處理器的理想速率。二級cache的容量通常應比一級cache大一個數量級以上。在系統設置中,常要求用戶確定二級cache是否安裝及尺寸大小等。二級cache的大小一般為128kb、256kb或512kb。在486以上檔次的微機中,普遍採用256kb或512kb同步cache。所謂同步是指cache和cpu採用了相同的時鍾周期,以相同的速率同步工作。相對於非同步cache,性能可提高30%以上。pc及其伺服器系統的發展趨勢之一是cpu主頻越做越高,系統架構越做越先進,而主存dram的結構和存取時間改進較慢。因此,緩存(cache)技術愈顯重要,在pc系統中cache越做越大。廣大用戶已把cache做為評價和選購pc系統的一個重要指標。
⑥ 智能倉儲的優點有哪些
智能倉儲系統是運用軟體技術、互聯網技術、自動分揀技術、光導技術、射頻識別(RFID)、聲控技術等先進的科技手段和設備對物品的進出庫、存儲、分揀、包裝、配送及其信息進行有效的計劃、執行和控制的物流活動。主要包括:識別系統、搬運系統、儲存系統、分揀系統以及管理系統。
智能倉儲是我國倉儲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在人力成本上升、土地資源有限、經濟轉型升級等背景下,許多製造業企業開始以物流端為切入點進行自動化轉型升級。作為智能製造的後端環節,在產品多樣化、個性化的趨勢下,智能倉儲物流承擔著提升效率、提升客戶體驗、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任,隨著大數據、物聯網、機器人、感測器等技術的不斷進步,智能倉儲作為以上技術的載體,有望迎來高速發展。
未來發展智能倉儲,減少人工及土地的使用,降低物流費用是我國倉儲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智能倉儲系統是運用軟體技術、互聯網技術、自動分揀技術、光導技術、射頻識別、聲控技術等科技手段和設備對物品的進出庫、存儲、分揀、包裝、配送等進行有效的計劃、執行和控制的物流活動。
從構成上來看,智能倉儲系統由自動化物流裝備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組成。自動化物流裝備主要包括自動化倉庫系統、自動化搬運與輸送系統、自動化分揀系統等,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則主要包括倉庫管理系統、倉庫控制系統等。
——更多物流行業相關規劃、項目及數據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物流產業研究院。
⑦ 什麼是高速緩存,作用是什麼
什麼是高速緩存技術:
高速緩存英文是cache。一種特殊的存儲器子系統,其中復制了頻繁使用的數據,以利於CPU快速訪問。存儲器的高速緩沖存儲器存儲了頻繁訪問的 RAM 位置的內容及這些數據項的存儲地址。當處理器引用存儲器中的某地址時,高速緩沖存儲器便檢查是否存有該地址。如果存有該地址,則將數據返回處理器;如果沒有保存該地址,則進行常規的存儲器訪問。因為高速緩沖存儲器總是比主RAM 存儲器速度快,所以當 RAM 的訪問速度低於微處理器的速度時,常使用高速緩沖存儲器。
高速緩存的作用:
在CPU開始執行任何指令之前,都會首先從內存中取得該條指令以及其它一些相關數據和信息。為了加快CPU的運行速度,幾乎所有的晶元都採用兩種不同類型的內部存儲器,即高速緩存。緩存被用來臨時存放一些經常被使用的程序片段或數據。
一級高速緩存是性能最好緩存類型,與解釋指令和執行算術運算的處理單元一到構成CPU的核心。CPU可以在全速運行的狀態下讀取存放在一級高速緩存中的指令或數據。Intel的處理器產品一般都會具有32K的一級緩存,而象AMD或Via這種競爭對手的產品則會使用更多的一級緩存。
如果在一級緩存中沒有找到所需要的指令或數據,處理器會查看容量更大的二級緩存。二級緩存既可以被集成到CPU晶元內部,也可以作為外部緩存。Pentium II處理器具有512K的二級緩存,工作速度相當於CPU速度的一半。Celeron以及更新的Pentium III晶元則分別具有128K和256K的在片二級緩存,能夠在處理器全速下運行。
對於存放在速度較慢的二級緩存中的指令或數據,處理器往往需要等待2到4個時鍾周期。為了充分利用計算資源,CPU可以在這段時間內查看和執行其它正在等候處理,但不需要使用額外數據的指令,從而提高整個系統的速度,把空閑時間降低到最低程度。
⑧ 緩存的功能作用
硬碟的緩存主要起三種作用: 有時候,某些數據是會經常需要訪問的,像硬碟內部的緩存(暫存器的一種)會將讀取比較頻繁的一些數據存儲在緩存中,再次讀取時就可以直接從緩存中直接傳輸。緩存就像是一台計算機的內存一樣,在硬碟讀寫數據時,負責數據的存儲、寄放等功能。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大大減少數據讀寫的時間以提高硬碟的使用效率。同時利用緩存還可以讓硬碟減少頻繁的讀寫,讓硬碟更加安靜,更加省電。更大的硬碟緩存,你將讀取游戲時更快,拷貝文件時候更快,在系統啟動中更為領先。
緩存容量的大小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產品各不相同,早期的硬碟緩存基本都很小,只有幾百KB,已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16MB和32MB緩存是現今主流硬碟所採用,而在伺服器或特殊應用領域中還有緩存容量更大的產品,甚至達到了64MB、128MB等。大容量的緩存雖然可以在硬碟進行讀寫工作狀態下,讓更多的數據存儲在緩存中,以提高硬碟的訪問速率,但並不意味著緩存越大就越出眾。緩存的應用存在一個演算法的問題,即便緩存容量很大,而沒有一個高效率的演算法,那將導致應用中緩存數據的命中率偏低,無法有效發揮出大容量緩存的優勢。演算法是和緩存容量相輔相成,大容量的緩存需要更為有效率的演算法,否則性能會大大折扣,從技術角度上說,高容量緩存的演算法是直接影響到硬碟性能發揮的重要因素。更大容量緩存是未來硬碟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