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汽車緩存配置參數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汽車緩存配置參數

發布時間: 2023-03-21 22:19:56

⑴ 特斯拉amd ryzen參數

AMD Ryzen(/razn/RYE-zen)是超微半導體(AMD)開發並推出市場的x86微處理器品牌,AMDZen系列微架構的微處理器產品之一,其純CPU產品線於2017年3月上市販售,以Ryzen為品牌命名的APU產品線於2017年10月上架。「Ryzen」品牌於2016年12月13日AMD的New Horizon峰會上發表。中文名為「銳龍」(2017年3月到8月稱為「銳龍AMD Ryzen」,2017年8月之後稱為「AMD銳龍」)。

銳龍 6000H(45W)

  • R9 6980HX:8C16T,最高 5.0GHz,16MB L3 緩存,12CU 2.4GHz 核顯

  • R9 6900HX:8C16T,最高 4.9GHz,16MB L3 緩存,12CU 2.4GHz 核顯

  • R7 6800H:8C16T,最高 4.7GHz,16MB L3 緩存,12CU 2.2GHz 核顯

  • R5 6600H:6C12T,最高 4.5GHz,16MB L3 緩存,6CU 1.9GHz 核顯

  • 銳龍 6000HS(35W)

  • R9 6980HS:8C16T,最高 5.0GHz,16MB L3 緩存,12CU 2.4GHz 核顯

  • R9 6900HS:8C16T,最高 4.9GHz,16MB L3 緩存,12CU 2.2GHz 核顯

  • R7 6800HS:8C16T,最高 4.7GHz,16MB L3 緩存,12CU 2.2GHz 核顯

  • R5 6600HS:6C12T,最高 4.5GHz,16MB L3 緩存,6CU 1.9GHz 核顯

  • 銳龍 6000U(15-28W)

  • R7 6800U:8C16T,最高 4.7GHz,16MB L3 緩存,12CU 2.4GHz 核顯

  • R5 6600U:6C12T,最高 4.5GHz,16MB L3 緩存,6CU 1.9GHz 核顯[1

MD Ryzen(/razn/RYE-zen)是超微半導體(AMD)開發並推出市場的x86微處理器品牌,AMDZen系列微架構的微處理器產品之一,其純CPU產品線於2017年3月上市販售,以Ryzen為品牌命名的APU產品線於2017年10月上架。「Ryzen」品牌於2016年12月13日AMD的New Horizon峰會上發表。中文名為晌則襪「銳龍」(2017年3月到8月稱為「銳龍AMD Ryzen」,2017年8月之後稱為「AMD銳龍」)。

特斯拉(Tesla),是美國一家電動汽車及能源公司,產銷電動汽車、太陽能板、及儲能設備。總部位於帕洛阿托(Palo Alto)[1],2003年7月1日盯戚,由馬丁·艾伯哈德和馬克·塔彭寧共同創立,創始人將公司命名為「特斯拉汽車」,以紀念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2004年埃隆·馬斯克進入宴激公司並領導了A輪融資。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7],特斯拉努力為每一個普通消費者提供其消費能力范圍內的純電動車輛;特斯拉的願景,是『加速全球向可持續能源的轉變』。[8]

特斯拉第一款汽車產品Roadster發布於2008年,為一款兩門運動型跑車。[2]2012年,特斯拉發布了其第二款汽車產品——Model S,一款四門純電動豪華轎跑車[3];第三款汽車產品為Model X,豪華純電動SUV[4],於2015年9月開始交付。[5]特斯拉的下一款汽車為Model 3,首次公開於2016年3月[6],已於2017年末開始交付。2019年2月,馬斯克宣布將開放所有特斯拉電動汽車的專利[11]。2021年3月24日,美國特斯拉官網宣布支持比特幣付款,特斯拉成為史上第一家支持比特幣購車的車企[99]。

2021年4月19日,上海車展上一位身穿印有「剎車失靈」T恤衫的車主站上特斯拉車頂維權[101]。(主詞條:4·19特斯拉車主維權事件)6月18日消息,美監管部門對特斯拉事故啟動30項調查,涉及10人死亡。[121]6月26日消息,特斯拉召回28萬輛車並致歉[122]8月16日,美國政府已對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展開正式調查。調查涵蓋了特斯拉當前的所有車型,即從2014年到2021年的ModelsY、X、S和3,涉事車輛達765000輛。

⑵ 新買了個汽車導航,DDR緩存與店家說的不一樣,想請教下怎麼回事

都什麼年代了,還128M?還是DDR?現在隨便一個四五百的手機都1024M的內存,還是DDR3的!那麼低的配置!多少年前的翻新貨吧?軟體倒族戚是有作假改系統讓內存顯示的容量更大,但是實兆蘆陵際內存就是那麼嘩哪多,系統作假有啥用?

⑶ 14代軒逸行車記錄儀用多大內存卡

【太平洋汽車網】14代軒逸行車記錄儀可以使用128G或CLAS10的內存卡。行車記錄儀都沒有內置內存,要依靠內存卡或者移動數字硬碟擴展。行車記錄儀的視頻儲存需求,按個人所需配置,內存越大,價格就越高。

如果是MicroSD卡擴展或者是SD卡擴展,液洞容量為2G、4G、8G、16G、32G不等。如果是移動數字硬碟的話,容量可為250G、500G、1000G等。按行車記錄儀錄像的清晰度及攝像頭的記錄儲存,來決定購買多大的內存。高清的行車記錄儀有720p和1080p的,4G的卡錄720p的視頻只可以錄大虧制1個小時左右,1080p的視頻佔用的空間將近是720p的兩倍。

SD存儲卡體積小、數據傳輸速度快、可熱插拔等優良的特性,被廣泛地在攜帶型裝置上使用。在選購的時候需要進行產品參數分析,分析拍攝角度、視頻解析度、壓縮格式、緩存、錄鬧仿枯像是否可手動關閉、緊急錄影、不幹擾其它汽車電子產品、是否配卡等方面。(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吳彬彬)

⑷ 車載導航儀的參數CPU、緩存及內存是什麼意思

CPU是處理器多大的,處肆飢理我們的操作指令,緩存是用於存放軟體運行時裂含返老尺的臨時文件存放空間,內存是存放軟體及系統文件的空間,建議你用uc瀏覽器到GPS之家看看bbs.gpsuu.com

⑸ 車輛緩存數是什麼意思

緩存(Cache memory)是硬碟控制器上的一塊內存晶元,具有極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碟內部存儲和外界介面之間的緩沖器。由於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緩存在其中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

⑹ 汽車製造塗裝-總裝緩存調序調度優化問題

一、背景介紹

汽車製造廠主要由焊裝車間、塗裝車間、總裝車間構成,每個車間有不同的生產偏好,如:焊裝車間由於車身夾具的限制偏向最小車型及配置切換生產,塗裝車間由於噴漆(固定每5輛車清洗噴頭、顏色切換也需清洗噴頭)限制偏向顏色以5的倍數切換生產廳嫌,總裝車間由於人員工時(不同車型及配置人員工時不同)及硬體(零部件數量等)等限制偏向按照車型及配置按比例切換生產。

由於各車間的約束不同導致生產調度無法按照同一序列連續生產,特別是塗裝車間與總裝車間序列差異較大,這就需要在兩個車間之間建立一個具有調序功能的緩存區,即PBS(Painted Body Store,汽車製造塗裝-總裝緩存調序區),用來將塗裝車間的出車序列調整到滿足總裝車間約束的進車序列。

目前,一天安排上線生產的車輛數介於200-450之間,對於每天要上線生產的車輛,車型、顏色等屬性均有變化,目前車型大類有2種,顏色大約有10種,各個車間的產能不定,主要根據當天生產安排調整,塗裝車間及總裝車間的工藝流程如下:

塗裝車間處理噴洞伏臘漆工藝,主要是將塗料塗覆於白車身表面,最終形成塗膜或者漆膜或者塗層。塗裝車間的詳細流程如圖1所示,主要是將白車身經過前處理電泳-中塗-色漆-清漆,最終得到修飾完整的車身。

 

圖1 塗裝車間工藝流程圖

總裝車間處理裝配工藝,主要是組裝剩餘零部件,得到最終成品車輛。總裝車間的詳細流程如圖2所示,主要由內飾線、底盤線、最終線組成,最終經過測試檢驗後,成品車輛下線入納滑庫。、問題描述

根據塗裝車間的出車序列通過PBS調度調整得到總裝車間的進車序列。PBS具體信息如圖3所示。

 

圖3 塗裝-總裝緩存調序區(PBS)示意圖

PBS由塗裝-PBS出車口、接車橫移機、進車道6條(每條進車道有10個停車位、FIFO結構)、返回道1條(有10個停車位)、送車橫移機及PBS-總裝接車口等7個區域組成。各車道距離等分,每車道寬度2米,兩相鄰車道間間隔1米。橫移機運動時的速度保持一致。

 

⑺ 征服者車載導航儀的內存和緩存容量分別是多少

存儲容量:128M、4GB內存
緩存是用於存放軟體運行時的臨時文件存放空間,內存是存放軟體及系統文件的空間。
車載導航的主要作用就是輔助駕駛員識別道路更好的通行,而在手機發展如此迅速的現在,車機的使用率遠遠沒有手機高。消費者對手機的依賴性往往要大於車機,譬如說筆者,上車就打開某導航,車載互聯系統的地圖不僅僅更新慢而且操作復雜,使用感受頗差。

⑻ CPU的一些參數(如一級緩存、二級緩存)有何作用

分類: 無分類
解析:

一級緩存:

高速緩存分為一級緩存(即L1 Cache)和二級緩存(即L2Cache)。CPU在運行時首先從一級緩存讀取數據,然後從二級緩存讀取數據,然後從內存和虛擬內存讀取數據,因此高速緩存的容量和速度直接影響到CPU的工作性能。 一級緩存都內置在CPU內部並與CPU同速運行,可以有效的提高CPU的運行效率。一級緩存越大,CPU的運行效率越高,但受到CPU內部結構的限制,一級緩存的容量都很小。 二級緩存對CPU運行效率的影響也很大,現在的二級緩存一般都集成在中,但有分為晶元內部和外部兩種,集成在晶元內部的二級緩存與CPU同頻率二級緩存(即全速二級緩存),而集成在晶元外部的二級緩存的運行頻率 是CPU的運行頻率的一半(即半速二級緩存),因此運行效率較低。 但是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的大,它究竟有多少好處呢?你得告訴我們經銷商,實際上你得用最普通的話跟他講。所以我們給他們打個比方,說這個就好比你開汽車的時候,後備箱是整個的一級緩存,假如說扶手裡面有一個小箱子,那是你的二級緩存。二級緩存大好在哪裡呢?就是你隨時開車的時候,隨時在裡面都可以取東西了。假如你二級緩存小的話,你還得把車停下來,到後備箱里取東西。

首先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一級緩存。目前所有主流處理器大都具有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少數高端處理器還集成了三級緩存。其中,一級緩存可分為一級指令緩存和一級數據緩存。一級指令緩存用於暫時存儲並向CPU遞送各類運算指令;一級數據緩存用於暫時存儲並向CPU遞送運算所需數據,這就是一級緩存的作用(如果大家對上述文字理解困難的話,可參照下圖所示)。

那麼,二級緩存的作用又是什麼呢?簡單地說,二級緩存就是一級緩存的緩沖器:一級緩存製造成本很高因此它的容量有限,二級緩存的作用就是存儲那些CPU處理時需要用到、一級緩存又無法存儲的數據。同樣道理,三級緩存和內存可以看作是二級緩存的緩沖器,它們的容量遞增,但單位製造成本卻遞減。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二級緩存、三級緩存還是內存都不能存儲處理器操作的原始指令,這些指令只能存儲在CPU的一級指令緩存中,而餘下的二級緩存、三級緩存和內存僅用於存儲CPU所需數據。

根據工作原理的不同,目前主流處理器所採用的一級數據緩存又可以分為實數據讀寫緩存和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2種,它們分別被AMD和Intel所採用。不同的一級數據緩存設計對於二級緩存容量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下面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這兩種一級數據緩存設計的不同之處。

一、AMD一級數據緩存設計

AMD採用的一級緩存設計屬於傳統的「實數據讀寫緩存」設計。基於該架構的一級數據緩存主要用於存儲CPU最先讀取的數據;而更多的讀取數據則分別存儲在二級緩存和系統內存當中。做個簡單的假設,假如處理器需要讀取「AMD ATHLON 64 3000+ IS GOOD」這一串數據(不記空格),那麼首先要被讀取的「AMDATHL」將被存儲在一級數據緩存中,而餘下的「ON643000+ISGOOD」則被分別存儲在二級緩存和系統內存當中(如下圖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假設只是對AMD處理器一級數據緩存的一個抽象描述,一級數據緩存和二級緩存所能存儲的數據長度完全由緩存容量的大小決定,而絕非以上假設中的幾個位元組。「實數據讀寫緩存」的優點是數據讀取直接快速,但這也需要一級數據緩存具有一定的容量,增加了處理器的製造難度(一級數據緩存的單位製造成本較二級緩存高)。

二、Intel一級數據緩存設計

自P4時代開始,Intel開始採用全新的「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設計。基於這種架構的一級數據緩存不再存儲實際的數據,而是存儲這些數據在二級緩存中的指令代碼(即數據在二級緩存中存儲的起始地址)。假設處理器需要讀取「INTEL P4 IS GOOD」這一串數據(不記空格),那麼所有數據將被存儲在二級緩存中,而一級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需要存儲的僅僅是上述數據的起始地址(如下圖所示)。

由於一級數據緩存不再存儲實際數據,因此「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設計能夠極大地降CPU對一級數據緩存容量的要求,降低處理器的生產難度。但這種設計的弊端在於數據讀取效率較「實數據讀寫緩存設計」低,而且對二級緩存容量的依賴性非常大。

在了解了一級緩存、二級緩存的大致作用及其分類以後,下面我們來回答以下硬體一菜鳥網友提出的問題。

從理論上講,二級緩存越大處理器的性能越好,但這並不是說二級緩存容量加倍就能夠處理器帶來成倍的性能增長。目前CPU處理的絕大部分數據的大小都在0-256KB之間,小部分數據的大小在256KB-512KB之間,只有極少數數據的大小超過512KB。所以只要處理器可用的一級、二級緩存容量達到256KB以上,那就能夠應付正常的應用;512KB容量的二級緩存已經足夠滿足絕大多數應用的需求。

這其中,對於採用「實數據讀寫緩存」設計的AMD Athlon 64、Sempron處理器而言,由於它們已經具備了64KB一級指令緩存和64KB一級數據緩存,只要處理器的二級緩存容量大於等於128KB就能夠存儲足夠的數據和指令,因此它們對二級緩存的依賴性並不大。這就是為什麼主頻同為1.8GHz的Socket 754 Sempron 3000+(128KB二級緩存)、Sempron 3100+(256KB二級緩存)以及Athlon 64 2800+(512KB二級緩存)在大多數評測中性能非常接近的主要原因。所以對於普通用戶而言754 Sempron 2600+是值得考慮的。

反觀Intel目前主推的P4、賽揚系列處理器,它們都採用了「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架構,其中Prescott內核的一級緩存中只包含了12KB一級指令緩存和16KB一級數據緩存,而Northwood內核更是只有12KB一級指令緩存和8KB一級數據緩存。所以P4、賽揚系列處理器對二級緩存的依賴性是非常大的,賽揚D 320(256KB二級緩存)與賽揚 2.4GHz(128KB二級緩存)性能上的巨大差距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而賽揚D和P4 E處理器之間的性能差距同樣十分明顯。

最後,如果您是狂熱的游戲發燒友或者從事多媒體製作的專業用戶,那麼具有1MB二級緩存的P4處理器和具有512KB/1MB二級緩存的Athlon 64處理器才是您理想的選擇。因為在高負荷的運算下,CPU的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近乎「爆滿」,在這個時候大容量的二級緩存能夠為處理器帶來5%-10%左右的性能提升,這對於那些要求苛刻的用戶來說是完全有必要的。

二級緩存:

二級緩存又叫L2 CACHE,它是處理器內部的一些緩沖存儲器,其作用跟內存一樣。 它是怎麼出現的呢? 要上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由於處理器的運行速度越來越快,慢慢地,處理器需要從內存中讀取數據的速度需求就越來越高了。然而內存的速度提升速度卻很緩慢,而能高速讀寫數據的內存價格又非常高昂,不能大量採用。從性能價格比的角度出發,英特爾等處理器設計生產公司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用少量的高速內存和大量的低速內存結合使用,共同為處理器提供數據。這樣就兼顧了性能和使用成本的最優。而那些高速的內存因為是處於CPU和內存之間的位置,又是臨時存放數據的地方,所以就叫做緩沖存儲器了,簡稱「緩存」。它的作用就像倉庫中臨時堆放貨物的地方一樣,貨物從運輸車輛上放下時臨時堆放在緩存區中,然後再搬到內部存儲區中長時間存放。貨物在這段區域中存放的時間很短,就是一個臨時貨場。最初緩存只有一級,後來處理器速度又提升了,一級緩存不夠用了,於是就添加了二級緩存。二級緩存是比一級緩存速度更慢,容量更大的內存,主要就是做一級緩存和內存之間數據臨時交換的地方用。現在,為了適應速度更快的處理器P4EE,已經出現了三級緩存了,它的容量更大,速度相對二級緩存也要慢一些,但是比內存可快多了。緩存的出現使得CPU處理器的運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這個區域中存放的都是CPU頻繁要使用的數據,所以緩存越大處理器效率就越高,同時由於緩存的物理結構比內存復雜很多,所以其成本也很高。

大量使用二級緩存帶來的結果是處理器運行效率的提升和成本價格的大幅度不等比提升。舉個例子,伺服器上用的至強處理器和普通的P4處理器其內核基本上是一樣的,就是二級緩存不同。至強的二級緩存是2MB~16MB,P4的二級緩存是512KB,於是最便宜的至強也比最貴的P4貴,原因就在二級緩存不同。

二級緩存又叫L2 CACHE,它是處理器內部的一些緩沖存儲器,其作用跟內存一樣。 它是怎麼出現的呢? 要上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由於處理器的運行速度越來越快,慢慢地,處理器需要從內存中讀取數據的速度需求就越來越高了。然而內存的速度提升速度卻很緩慢,而能高速讀寫數據的內存價格又非常高昂,不能大量採用。從性能價格比的角度出發,英特爾等處理器設計生產公司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用少量的高速內存和大量的低速內存結合使用,共同為處理器提供數據。這樣就兼顧了性能和使用成本的最優。而那些高速的內存因為是處於CPU和內存之間的位置,又是臨時存放數據的地方,所以就叫做緩沖存儲器了,簡稱「緩存」。它的作用就像倉庫中臨時堆放貨物的地方一樣,貨物從運輸車輛上放下時臨時堆放在緩存區中,然後再搬到內部存儲區中長時間存放。貨物在這段區域中存放的時間很短,就是一個臨時貨場。最初緩存只有一級,後來處理器速度又提升了,一級緩存不夠用了,於是就添加了二級緩存。二級緩存是比一級緩存速度更慢,容量更大的內存,主要就是做一級緩存和內存之間數據臨時交換的地方用。現在,為了適應速度更快的處理器P4EE,已經出現了三級緩存了,它的容量更大,速度相對二級緩存也要慢一些,但是比內存可快多了。緩存的出現使得CPU處理器的運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這個區域中存放的都是CPU頻繁要使用的數據,所以緩存越大處理器效率就越高,同時由於緩存的物理結構比內存復雜很多,所以其成本也很高。

大量使用二級緩存帶來的結果是處理器運行效率的提升和成本價格的大幅度不等比提升。舉個例子,伺服器上用的至強處理器和普通的P4處理器其內核基本上是一樣的,就是二級緩存不同。至強的二級緩存是2MB~16MB,P4的二級緩存是512KB,於是最便宜的至強也比最貴的P4貴,原因就在二級緩存不同。

⑼ skywalking agent 本地緩存隊列參數設置

skywalking是一款優秀的apm應用性能監控軟體,屬於Apache開源平台頂級項目,以java語言開發。它以jvm虛擬機agent方式隨應用一塊啟動,通過無侵入自動代碼埋點來實現應用介面的性能監控。

由於agent代理和監控的業務應用在一塊啟動,為盡可能地減小對原有業務應用的影響(內存佔用、線程cpu資源使用等),skywalking agent的埋點數據收集以及上報,是以隊列+非同步線程的方式實現。當skywalking server端出現故障,內存隊列被占滿,新的收集數據將直接丟棄,不會繼續往隊列里添加,以避免佔用過多內存資源對原有業務產生影響。通常情況下,保持agent默認參數配置即可,無需額外修改。針對一些需求特別的場景,用戶可以通過參數自行定義,以便最大限度降低agent對原有業務的影響。

關於skywalking agent的隊列模型-- 無鎖環狀隊列。可以參考文章:https://www.jianshu.com/p/93845a3b4b42,這里不再贅述。

skywalking agent本地緩存隊列由兩部分組成: 緩存通道*通道隊列
其中,
緩存通道大小:buffer.channel_size=${SW_BUFFER_CHANNEL_SIZE:5}
緩存隊列大小:buffer.buffer_size=${SW_BUFFER_BUFFER_SIZE:300}
上面所列參數,等號左側為k ey值,右側為value值,其中value值中大寫字元為環境變數,冒號:後面數字為默認值。即agent的默認緩存通道為5,默認每個通道對應隊列大小為300。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實現默認參數的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