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分布式儲能技術優勢是什麼
分布式存儲,無疑是雲計算時代最受關注的一門技術。
到底什麼是分布式存儲?
簡單來說,人多力量大,利用多個存儲伺服器構建存儲池,滿足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存儲需求。
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數據成指數級增長,人們對存儲的需求越來越大,採用集中式的存儲成為數據中心系統的瓶頸,不能滿足大規模存儲應用的需要。
受益於伺服器技術的發展和成熟,與標准伺服器的分布式存儲開始出現,分布式存儲開始被廣泛的應用起來。
分布式存儲就是將數據分散存儲到多個存儲伺服器上,並將這些分散的存儲資源構成一個虛擬的存儲設備,實際上數據分散的存儲在企業的各個角落。分布式存儲的好處是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還易於擴展。
1、易於擴展
得益於合理的分布式架構,分布式存儲可預估並且彈性擴展計算、存儲容量和性能。
2、高性能
一個具有高性能的分布式存儲通常能夠高效地管理讀緩存和寫緩存,並且支持自動的分級存儲。
3、支持分級存儲
由於通過網路進行松耦合鏈接,分布式存儲允許高速存儲和低速存儲分開部署,或者任意比例混布。
4、多副本一致性
與傳統的存儲架構使用RAID模式來保證數據的可靠性不同,分布式存儲採用了多副本備份機制,最小化對業務的影響。
5、存儲系統標准化
隨著分布式存儲的發展,存儲行業的標准化進程也不斷推進,分布式存儲優先採用行業標准介面(SMI-S或OpenStackCinder)進行存儲接入,用戶可以實現跨不同品牌、介質地實現容災,從側面降低了存儲采購和管理成本。
▉最後總結
分布式存儲是一個大的概念,其包含的種類繁多,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塊存儲和分布式對象存儲外,還包括分布式資料庫和分布式緩存等。
⑵ 分布式存儲和傳統存儲比較在哪些應用場景比較有優勢
1、分布式存儲優勢
分布式存儲可以使生產系統在線運行的情況下進行縱向擴展(Scale-Up)或橫向擴展(Scale-Out),且存儲系統在擴展後可以達到容量與性能均線性擴展的效果。其具有以下特性:
高性能
分布式存儲系統能夠將所有存儲節點的處理器資源、硬碟資源、網路資源進行整合,將任務切分給多台存儲節點,進行並發數據處理,避免了單個硬碟或設備造成的瓶頸,提升整個集群的處理能力。分布式存儲系統具有良好的性能擴展能力,可以滿足應用程序對存儲性能不斷增長的要求。
高擴展性
分布式存儲系統通過擴展集群存儲節點規模從而提高系統存儲容量、計算和性能的能力,通過增加和升級伺服器硬體,或者指通過增加存儲節點數量來提升服務能力。分布式存儲系統支持在線增加存儲節點,對前端業務透明,系統整體性能與存儲節點數量呈線性關系。
高可用性
分布式存儲系統同時基於硬體及軟體設計了高可用機制,在面對多種異常時(如存儲節點宕機、網路中斷、硬碟故障、數據損壞等)仍可提供正常服務,提高分布式存儲系統硬體的可用性可以通過增加存儲節點數量或者採用多種硬體冗餘機制保證。分布式存儲系統多採用副本機制或糾刪碼機制保證數據的高可用性,副本機制可以提供較高的數據冗餘度,但會降低存儲系統有效空間的利用率,糾刪碼機制可以在保證一定數據冗餘度的情況下,大幅提高存儲系統的有效空間利用率。
高安全性
分布式存儲系統支持可靠的許可權控制及互信確認機制,同時採用私有的數據切片及數據編碼機制,可以從多重角度保證集群系統不受惡意訪問和攻擊,保護存儲數據不被竊取。
2、分布式存儲應用場景
分布式的「四高」特性,使得其在高性能計算、大數據視頻雲及大數據分析等應用場景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高性能計算場景
在如氣象氣候、地質勘探、航空航天、工程計算、材料工程等領域,基於集群的高性能計算,已成為必需的輔助工具。集群系統有極強的伸縮性,可通過在集群中增加或刪減節點的方式,在不影響原有應用與計算任務的情況下,隨時增加和降低系統的處理能力。根據不同的計算模式與規模,構成集群系統的節點數可以從幾個到成千上萬個。這些業務對後端的存儲系統提出了新的需求,包括統一的存儲空間、高效率的文件檢索、高帶寬的吞吐性能,高可靠的數據安全保障等。
大數據視頻雲應用場景
隨著視頻高清技術及超高清技術的普及,視頻大數據應用場景,如雪亮工程、平安城市、廣電媒資、影視製作、視頻網站等領域,對存儲設備提出了大容量、高讀寫性能、高可靠性、低延時及可擴展性等需求。針對這樣大規模視頻數據應用場景,就需要一個技術先進、性能優越的存儲系統作為後端數據存儲的支撐者。
大數據分析應用場景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及人工智慧的發展,各種基於海量用戶/數據/終端的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業務模式不斷涌現,同樣需要充分考慮存儲功能集成度、數據安全性、數據穩定性,系統可擴展性、性能及成本各方面因素。
在數據爆發增長的「數字時代」,軟體定義的分布式存儲是存儲技術高速發展的結晶,並具有著很大的成長空間,必將應用於更廣泛的大數據業務場景。
⑶ 什麼是分布式光伏對比集中式光伏發電有什麼優勢
分布式光伏發電:
這是一種新型的、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發電和能源綜合利用方式,它區別於傳統的集中式發電(火力發電等)慶大,倡導就近發電,就近並網,就近轉換,就近使用的原則;不僅能夠有效提供同等規模系統發電量,同時還有效解決了電力在升壓或長途運輸中的損耗問題。
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優點:
經濟節能:一般自發自用,多餘電力可通過國家電網賣給供電公司,不足時由電網供電,從此節約電費還能拿補貼;
隔熱降溫:在夏天可以隔熱降溫3-6度,冬天可以減少熱傳遞;
綠色譽配豎環保: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在發電過程中,沒有噪音,也不會存在光污染,不存在輻射,是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賣衡、零污染的靜態發電;
美觀個性:將建築學或美學及光伏技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從而使整個屋面看起來美觀大氣,科技感強,並且提升了房產本身的價值。
⑷ 分布式存儲的優點有哪些
分布式存儲的六大優點
分布式存儲往往採用分布式的系統結構,利用多台存儲伺服器分擔存儲負荷,利用位置伺服器定位存儲信息。它不但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還易於擴展,將通用硬體引入的不穩定因素降到最低。優點如下:
1. 高性能
一個具有高性能的分布式存戶通常能夠高效地管理讀緩存和寫緩存,並且支持自動的分級存儲。分布式存儲通過將熱點區域內數據映射到高速存儲中,來提高系統響應速度;一旦這些區域不再是熱點,那麼存儲系統會將它們移出高速存儲。而寫緩存技術則可使配合高速存儲來明顯改變整體存儲的性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先將數據寫入高速存儲,再在適當的時間進行同步落盤。
2. 支持分級存儲
由於通過網路進行松耦合鏈接,分布式存儲允許高速存儲和低速存儲分開部署,或者任意比例混布。在不可預測的業務環境或者敏捷應用情況下,分層存儲的優勢可以發揮到最佳。解決了目前緩存分層存儲最大的問題是當性能池讀不命中後,從冷池提取數據的粒度太大,導致延遲高,從而給造成整體的性能的抖動的問題。
3. 一致性
與傳統的存儲架構使用RAID模式來保證數據的可靠性不同,分布式存儲採用了多副本備份機制。在存儲數據之前,分布式存儲對數據進行了分片,分片後的數據按照一定的規則保存在集群節點上。為了保證多個數據副本之間的一致性,分布式存儲通常採用的是一個副本寫入,多個副本讀取的強一致性技術,使用鏡像、條帶、分布式校驗等方式滿足租戶對於可靠性不同的需求。在讀取數據失敗的時候,系統可以通過從其他副本讀取數據,重新寫入該副本進行恢復,從而保證副本的總數固定;當數據長時間處於不一致狀態時,系統會自動數據重建恢復,同時租戶可設定數據恢復的帶寬規則,最小化對業務的影響。
4. 容災性
在分布式存儲的容災中,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多時間點快照技術,使得用戶生產系統能夠實現一定時間間隔下的各版本數據的保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多時間點快照技術支持同時提取多個時間點樣本同時恢復,這對於很多邏輯錯誤的災難定位十分有用,如果用戶有多台伺服器或虛擬機可以用作系統恢復,通過比照和分析,可以快速找到哪個時間點才是需要回復的時間點,降低了故障定位的難度,縮短了定位時間。這個功能還非
5. 擴展性
6. 存儲系統標准化
⑸ 分布式基站的分布式基站的優勢
相對於傳統宏基站,分布式基站具有下列明顯的優勢。
第一是提高了站址資源的有效利用率,降低了建設維護成本。鑒於基站選址非常困難,如果用RRU,需要的空間比較小, RRU就可以拉到任何的地方,因此它是一個因地制宜、靈活部署的調配的方案。分布式基站BBU和RRU分離,室內的BBU設備只負責基帶信號處理,沒有射頻器件特別是功放模塊,因此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易於安裝等特點。在目前移動通信網建站選址越來越困難的狀況下,分布式基站「0」機房佔用的特點相比於宏基站,可以達到節省機房空間、降低網路建設成本、加快網路建設速度的目的。同時,分布式基站採用高效率功放,減少了空調等其它配套設施的功耗,具有節能減排的特點。連接兩端的介面採用光纖,損耗小,也可大幅度降低電力消耗,在國家大力提倡節能減排的今天,這點顯得尤為珍貴。根據歐洲運營商的估算,如果全網都採用這種基站,可以節省成本超過30%。
第二是提高了基站的覆蓋能力、網路升級方便。傳統宏基站的發射與接收都要使用饋線,饋線會給信號帶來損耗,損耗的大小與饋線的型號和長度有關。而BBU和RRU之間使用光纖連接,幾乎沒有損耗,因此和宏基站相比分布式基站具有更高的接收靈敏度和天線端發射功率。在靈活地配置資源方面,由於分布式基站將繁瑣的維護工作簡化到了基帶處理部分,一個基帶處理單元可以以不同的方式連接多個射頻拉遠處理單元,實現RRU之間的資源調度和調配,既節省了成本,也提高了組網的效率,充分利用這個基站拉遠,可以統籌基站資源,針對上班、下班出現潮湧或者是潮落的現象進行靈活的資源調配,實現了一個靈活的容量和覆蓋的轉換。採用分布式基站也滿足了未來網路的IP化的需要。因為新型的移動通信的標准,其演化速度非常快,高速的演進必然帶來基站升級的問題。分布式基站的模塊化設計,功能豐富,而且系統擴容升級比較方便,符合移動通信網路面向未來的需要。
第三是基站建設工程實施便利。和宏基站相比,本地拉遠的分布式基站用光纖傳輸基帶信號代替饋線傳輸射頻信號。以三扇區站為例,從機房到天面,鋪設3根光纖的工程難度遠遠的小於鋪設6根7/8英寸的饋線。尤其是在當前,考慮到城市景觀等因素,越來越多的站點需要進行隱蔽和偽裝,在這方面光纖較饋線的優勢就更為顯著。
第四是降低了廠家研發成本。由於分布式基站內部Ir介面的標准化,將使得眾多第三方模塊廠家可以同基站的數字介面互聯,不但可以降低研發成本,同時也可以實現多個廠家設備的互通互聯,既提高了通用性和靈活性,也降低了運營商的采購和組網成本。
⑹ 分布式存儲和超融合區別及優勢
超融合的概念主要體現在超融合一體機,超融合一體機是將計算,存儲結合,通過軟體定義的形式將它們打通,再集中在一台機器中向客戶提供服務。
超融合更適合業務量不大空間有限的中小型企業,少量超融合一體機就可以提供給中小型企業足夠的網路,計算,存儲等服務。但當隨著企業業務發展,計算、網路、存儲消耗佔比發生較大偏移時,企業對存儲、計算中某一項有更多的遠超於其原有超融合一體機提供的服務需求時,再進行超融合一體機購買就會造成超融合一體機內其他資源的浪費。這就不得不另行購買獨立的分布式存儲來解決存儲的問題,或獨立的機器解決計算的需求。但某些超融合一體機不支持另行購買的分布式存儲系統,使企業資源矛盾更為嚴重。同時超融合一體機的廠商,因為要兼顧做存儲以及計算多項服務,所以存儲產品的專業性及可靠性上會與專業做存儲的公司的存儲產品有一定差距。
所以隨著企業的發展,從超融合架構走向非超融合的架構是必然的趨勢。
⑺ 除了Hadoop 還有哪些分布式計算平台優勢各自是什麼
大致說一下目前在工業界(學術界)里比較流行的幾種分布式計算框架(平台):
1:MapRece(MR),最為
general和流行的一個分布式計算框架,其開源實現Hadoop已經得到了極為廣泛的運用(Facebook,
Yahoo!等等),同時在Hadoop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項目也有很多(Hive是發展最好的),另外像
Cloudera,Hortonworks,MapR這樣的在Hadoop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公司也有很多。
2:Pregel,和MR一樣也是Google發明的,其優勢是在完成一些適合於抽象為圖演算法的應用的計算時可以更為高效,Giraph可以算是一個比較好的發展中的開源實現。
3:Storm,Twitter的項目,號稱Hadoop的實時計算平台,對於一些需要real time performance的job可以擁有比MR更高的效率。
4:Spark,UC Berkeley AMPLab的項目,其很好地利用了JVM中的heap,對於中間計算結果可以有更好的緩存支持,因此其在performance上要比MR高出很多。Shark是其基礎上類似於Hive的一個項目。
5:Dryad和Scope,
都是MR(Microsoft Research)的項目,從paper上來看Dryad是一個更為general
purpose的計算框架,在vertices里實現計算,通過channels實現communication,兩者組成一個graph
workflow;而Scope有點類似於Hive和Shark,都是將某種類似於SQL的script
language編譯成可以在底層分布式平台上計算的job。但是這兩個項目因為不開源,所以資料不多,也沒殲檔有開源項目那樣的敬衫community。
當然還有其他很多,比如Google的Dremel,Yale的HadoopDB(現在已經商業化叫氏稿亂做Hada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