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璣8100功耗對比天璣1100
天機8100功耗1.61w,天機1100是1.75w。
天璣1000+的四顆A77大核二級緩存都是256KB,共享三級緩存是2MB,而麒麟990的四顆A76大核都配備了512KB的二級緩存,三級緩存為4MB,其中二級緩存對性能影響比較明顯,同架構同主頻下二級緩存減半差不多影響15%左右的性能,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天璣1000+在架構領先一代的情況下跑分和麒麟990拉不開差距了。甚至去年的天璣1100/1200也是這么乾的。
B. CPU i7 990x 參數!!!
重要參數
插槽類型:LGA
1366
CPU主頻:3.46GHz
最大睿頻:3.73GHz
製作工藝:32納米
二級緩存:6*256K
三級緩存:12M
核心數量:六核心
十二線程
核心代號:Gulftown
熱設計功耗(TDP):130W
匯流排類型:QPI匯流排
6.4GT/s
適用類型:台式機
倍頻:26倍
C. 華為的麒麟990 5G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處理器
麒麟990 5G,是華為最後採用A76的旗艦處理器,2+2+4,兩個A76大核,兩個A76中核,最後配上四個A55小核。我本以為這是A76旗艦和2+2+4架構的絕唱,沒想到谷歌tensor又上兩個A76當中核,也是2+2+4,只不過大核變成了兩個X1,但,那東西的實測表現……感覺不如麒麟995……體驗。
先說995的CPU部分,2.86GHz的A76大核可以跑出Geekbench5單核782的成績,855+也可以用2.96GHz的A76做到持平的數字,但是考慮到995有更先進的工藝和更大的二級緩存(995大核二緩為2*512kb,而855系大核只有一個512kb),所以995日用肯定比855+舒服的。但畢竟是A76,性能不如那群A77/A78/X1/X2的後生們,現在的安卓旗艦晶元,多核破1000不要太輕松。995的A76大核如果要追上870那個A77超大核(GB5單核1000左右),至少要跑到3.7GHz才有可能,媽耶,燃起來了。
多核性能上,995已經破了三千大關,socpk上顯示的數據是GB5多核3193,我自己的V30Pro跑出來的是3184,考慮到誤差,socpk的數據很可信。855+的多核在2857,870的多核在3396(socpk還有一個865+,多核3414),就當3400來算。換算一下,855+的多核性能是995的90%左右,870的多核性能是995的106.5%!?手握四個A77,多核居然這個樣子,高通你怎麼睡得著覺的?麒麟9000相對995的提升則正常許多,多核等於995的118%。
不如直接匯總下數據:
①8gen1(1200/3810):
單核=995的154%,多核=995的119%
②麒麟9000(1019/3770):
單核=995的130%,多核=995的118%
③888(1145/3727):
單核=995的146%,多核=995的117%
④A13(1332/3447):(這單核成績離譜)
單核=995的170%,多核=995的108%
⑤870(998/3396):
單核=995的128%,多核=995的106%
⑥855+(774/2857):
單核=995的99%,多核=995的89.5%
⑦麒麟980(710/2575):
單核=995的91%,多核=995的81%
由此可以看出,995是一個在2021年大核性能捉急,但是多核性能還能打的soc,這顆soc從19年9月6號發布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年四個月。果然CPU性能決定了產品使用時間的長短,重視CPU性能提升是對的。(我對8gen1的擔心也來自於8gen1的CPU部分,相比888提升並不明顯,即使它比888晚出一年,但是長久來看,它不會比888更晚淘汰)
GPU部分,995的GPU真讓人落淚,即使它的16核Mali–G76相比980的10核G76進步明顯,但是855+一個官超就打平995了(驍龍系機型能刷調度玩花活,855+到你們手裡還能比995更強)。麒麟9000的那24核G78更讓我這個995用戶感覺到背刺。以3dMark Wildlife Extreme為例,我手裡這個995最好成績是921,870是1231,麒麟9000是多少?1911。我人麻了,相比995有107%的提升,這個幅度讓人眩暈,大嘴你看見了嗎,啊?
不多說了,直接上百分比換算:
①8gen1(2445)=995的265.5%(這位更是重量級)
②麒麟9000(1911)=995的207.5%
③驍龍888(1487)=995的161.5%
④驍龍870(1231)=995的134%
讓人傷心,讓人落淚。
參數歸參數,直接看原神表現吧,我手裡的995隻能代表我個人的數據,你們數據跟我相差太大的話別找我。
璃月港跑圖數據,在無任何散熱措施的情況下,畫質選項全高,半小時還能平均54幀,後面兩次沒綳住,估計是撞溫控牆了,不過比某些璃月港跑圖還能鎖45幀的870機型不知道強到哪裡去了(我不說是誰)。
大世界跑圖,雖然是在空調房裡,但是我為了逼出極限,玩了一個多小時。我不求一個兩年多的soc能有多好表現,但是一個小時全高還有48幀,夠讓人驚喜了。不過,起伏過大的幀率折線,會是因為995落後的單核性能嗎?我暫且蒙在鼓裡。唉,假若995用上A77,那多是一件美事啊。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的話,995在2021年就是個日用相當舒服,又能偶爾激情一把的老旗艦soc。不過,995的機型,帶高刷的很少,有高刷的那一批(P40Pro/Pro+,榮耀30Pro+)二手價又很貴,對於喜好高刷的垃圾佬可能不是什麼好事。我可能不會從995換865/870,畢竟日用拉不開質的差距,888/8gen1日用反而開倒車,麒麟9000機型又死貴,期待天璣9000的表現,別讓大夥失望啊。
D. cpu性能排行大全
1、A13 Bionic
A13 Bionic是蘋果公司推出的晶元,搭載於iPhone 11、iPhone 11 Pro、iPhone 11 Pro Max上。擁有2個高性能核心,速度提升20%,功耗降低30%;4個效能核心,速度同樣提升20%,功耗降低了40%。
E. 酷睿i7的技術參數
基於Nehalem架構
「Lynnfield」(45nm)
CPU支持:MMX, SSE, SSE2, SSE3, SSSE3, SSE4.1, SSE4.2, EIST, Intel 64, XD bit, TXT, Intel VT-x, Intel VT-d, Hyper-threading, Turbo Boost, Smart Cache.
Core i7-875K不支持Intel TXT and Intel VT-d
Core i7-875K開放倍頻
晶體管數量:7.74億
核心面積:296平方毫米 型號 步進 核心線程 主頻 加速頻率 二級緩存 三級緩存 TDP 插槽 DMI匯流排 內存支持 標准電壓 Core i7-860 B1 四核心八線程 2.8GHz 3.46GHz 4×256KB 8MB 95W LGA 1156 2.5GT/s DDR3-1333雙通道 Core i7-870 B1 四核心八線程 2.93GHz 3.6GHz 4×256KB 8MB 95W LGA 1156 2.5GT/s DDR3-1333雙通道 Core i7-875K B1 四核心八線程 2.93GHz 3.6GHz 4×256KB 8MB 95W LGA 1156 2.5GT/s DDR3-1333雙通道 Core i7-880 B1 四核心八線程 3.06GHz 3.73GHz 4×256KB 8MB 95W LGA 1156 2.5GT/s DDR3-1333雙通道 低電壓 Core i7-860S B1 四核心八線程 2.53GHz 3.46GHz 4×256KB 8MB 82W LGA 1156 2.5GT/s DDR3-1333雙通道 Core i7-870S B1 四核心八線程 2.66GHz 3.6GHz 4×256KB 8MB 82W LGA 1156 2.5GT/s DDR3-1333雙通道 「Bloomfield」(45nm)
CPU支持:MMX, SSE, SSE2, SSE3, SSSE3, SSE4.1, SSE4.2,EIST, Intel 64, XD bit , Intel VT-x, Hyper-threading, Turbo Boost, Smart Cache.
晶體管數量:7.31億
核心面積:263平方毫米 型號 步進 核心線程 主頻 加速頻率 二級緩存 三級緩存 TDP 插槽 QPI匯流排 內存支持 Core i7-920 C0,D0 四核心八線程 2.66GHz 2.93GHz 4×256KB 8MB 130W LGA 1366 4.8GT/s DDR3-1066三通道 Core i7-930 D0 四核心八線程 2.8GHz 3.06GHz 4×256KB 8MB 130W LGA 1366 4.8GT/s DDR3-1066三通道 Core i7-940 C0 四核心八線程 2.93GHz 3.2GHz 4×256KB 8MB 130W LGA 1366 4.8GT/s DDR3-1066三通道 Core i7-950 D0 四核心八線程 3.06GHz 3.33GHz 4×256KB 8MB 130W LGA 1366 4.8GT/s DDR3-1066三通道 Core i7-960 D0 四核心八線程 3.2GHz 3.46GHz 4×256KB 8MB 130W LGA 1366 4.8GT/s DDR3-1066三通道 Core i7-965 Extreme Edition C0 四核心八線程 3.2GHz 3.46GHz 4×256KB 8MB 130W LGA 1366 6.4GT/s DDR3-1066三通道 Core i7-975 Extreme Edition D0 四核心八線程 3.33GHz 3.6GHz 4×256KB 8MB 130W LGA 1366 6.4GT/s DDR3-1066三通道 基於Westmere架構
「Gulftown」(32nm)
CPU支持: MMX, SSE, SSE2, SSE3, SSSE3, SSE4.1, SSE4.2, EIST, Intel 64, XD bit, Intel VT-x, Hyper-threading, Turbo Boost,AES-NI, Smart Cache.
Core i7-980X和990X兩款開放倍頻
晶體管數量:11.7億
核心面積:239平方毫米 型號 步進 核心線程 主頻 加速頻率 二級緩存 三級緩存 TDP 插槽 QPI匯流排 內存支持 Core i7-970 B1 六核心十二線程 3.2GHz 3.46GHz 6×256KB 12MB 130W LGA 1366 4.8GT/s DDR3-1066三通道 Core i7-980 B1 六核心十二線程 3.33GHz 3.6GHz 6×256KB 12MB 130W LGA 1366 4.8GT/s DDR3-1066三通道 Core i7-980X B1 六核心十二線程 3.33GHz 3.6GHz 6×256KB 12MB 130W LGA 1366 6.4GT/s DDR3-1066三通道 Core i7-990X B1 六核心十二線程 3.46GHz 3.73GHz 6×256KB 12MB 130W LGA 1366 6.4GT/s DDR3-1066三通道 基於Sandy Bridge架構
「Sandy Bridge」(32 nm)
CPU支持: MMX, SSE, SSE2, SSE3, SSSE3, SSE4.1, SSE4.2, AVX, EIST, Intel 64, XD bit, Intel VT-x, Hyper-threading, Turbo Boost, AES-NI, Smart Cache.
帶S的處理器有著較低的TDP
帶K的處理器開放倍頻
帶K的處理器不支持Intel TXT, Intel VT-d, vPro.
晶體管數量:11.6億
核心面積:216平方毫米 型號 步進 核心線程 主頻 睿頻加速 二級緩存 三級緩存 TDP 插槽 DMI匯流排 內存支持 圖形核心 標准電壓 Core i7-2600 D2 四核心八線程 3.4GHz 3.8GHz 4×256KB 8MB 95W LGA 1155 5.0GT/s DDR3-1333、1066 雙通道 HD Graphics 2000 Core i7-2600K D2 四核心八線程 3.4GHz 3.8GHz 4×256KB 8MB 95W LGA 1155 5.0GT/s DDR3-1333 、1066雙通道 HD Graphics 3000 Core i7-2700K D2 四核心八線程 3.5GHz 3.9GHz 4×256KB 8MB 95W LGA 1155 5.0GT/s DDR3-1333 、1066雙通道 HD Graphics 3000 低電壓 Core i7-2600S D2 四核心八線程 2.8GHz 3.8GHz 4×256KB 8MB 65W LGA 1155 5.0GT/s DDR3-1333 、1066雙通道 HD Graphics 2000 「Sandy Bridge-E」(32 nm)
CPU支持: MMX, SSE, SSE2, SSE3, SSSE3, SSE4.1, SSE4.2, AVX, EIST, Intel 64, XD bit, TXT, Intel VT-x, Intel VT-d, Hyper-threading, Turbo Boost, AES-NI, Smart Cache, Intel Insider.
晶體管數量:22.7億
核心面積:435平方毫米
兩款型號均開放倍頻,無核心顯卡 型號 步進 核心線程 主頻 加速頻率 二級緩存 三級緩存 TDP 插槽 DMI匯流排 內存支持 core i7-3820 C1 四核心八 線程 3.6GHz 3.8GHz 4×256KB 10MB 130W LGA2011 2.5GT/s DDR3-1600四通道 Core i7-3930K C1 六核心十二線程 3.2GHz 3.8GHz 6×256KB 12MB 130W LGA 2011 2.5GT/s DDR3-1600四通道 Core i7-3960X C1 六核心十二線程 3.3GHz 3.9GHz 6×256KB 15MB 130W LGA 2011 2.5GT/s DDR3-1600四通道 基於Ivy Bridge架構
「Ivy Bridge」(22nm)
CPU支持:MMX, SSE, SSE2, SSE3, SSSE3, SSE4.1, SSE4.2, EIST, Intel 64, XD bit, TXT, Intel VT-x, Intel VT-d, Hyper-threading, Turbo Boost, Smart Cache.
Core i7-3770 鎖倍頻
Core i7-3770K開放倍頻
晶體管數量:14.8億
核心面積:159.8平方毫米 型號 代號 市場區隔 製程 核心/線程 時鍾頻率 L2高速緩存 L3高速緩存 存儲器控制器 匯流排介面 TDP 插槽 封裝大小 出品日期 價格(美元) 3770K Ivy Bridge 桌面型(玩家) 22納米 4C/8T 3.50 GHz 256KB x4 共用8MB 雙通道DDR31600 MHz 5.0 GT/s DMI 77W LGA 1155 37.5mm x 37.5mm 2012年Q2 $320 3770 Ivy Bridge 桌面型(玩家) 22納米 4C/8T 3.40 GHz 256KB x4 共用8MB 雙通道DDR31600 MHz 5.0 GT/s DMI 77W LGA 1155 37.5mm x 37.5mm 2012年Q2 $285 3770S Ivy Bridge 桌面型(玩家) 22納米 4C/8T 3.10 GHz 256KB x4 共用8MB 雙通道DDR31600 MHz 5.0 GT/s DMI 65W LGA 1155 37.5mm x 37.5mm 2012年Q2 $285 3770T Ivy Bridge 桌面型(玩家) 22納米 4C/8T 2.50 GHz 256KB x4 共用8MB 雙通道DDR31600 MHz 5.0 GT/s DMI 45W LGA 1155 37.5mm x 37.5mm
F. 麒麟990二級緩存多少
根據之前Arm公布的資料顯示,Cortex-A77雖然仍然是基於ARMv8.2CPU內核,但是做了非常多的升級,例如採用了高達6發射的前端設計,引入了MOP緩存結構,加強了ALU和提供了更好的負載/存儲設計,擁有64KB一級緩存,256KB和512KB獨立的二級緩存,高達4MB的三級共享緩存。
G. 電腦英特爾酷睿I7六核處理器有幾種
現階段,六核I7處理器共有15種,具體為:
Intel 酷睿i7 5820K,主頻為3.3GHz,最大睿頻為3.6GHz。
Intel 酷睿i7 3960X至尊版,主頻為3.3GHz,最大睿頻為3.9GHz。
Intel 酷睿i7 3790X,主頻為3.5GHz,最大睿頻為4GHz。
Intel 酷睿i7 5930K,主頻為3.5GHz,最大睿頻為3.7GHz。
Intel 酷睿i7 3930k,主頻為3.2GHz,最大睿頻為3.8GHz。
Intel 酷睿i7 4930K,主頻為3.4GHz,最大睿頻為3.9GHz。
Intel 酷睿i7 3960X 至尊版,主頻為3.3GHz,最大睿頻為3.9GHz。
Intel 酷睿i7 980X,主頻為3.33GHz,最大睿頻為3.6GHz。
Intel 酷睿i7 4960X,主頻為3.6GHz,最大睿頻為4GHz。
Intel 酷睿i7 990X,主頻為3.46GHz,最大睿頻為3.73GHz。
Intel 酷睿i7 970,主頻為3.2GHz,最大睿頻為3.46GHz。
Intel 酷睿i7 980X,主頻為3.33GHz,最大睿頻為3.6GHz。
Intel 酷睿i7 990X,主頻為3.46GHz,最大睿頻為3.73GHz。
Intel 酷睿i7 995X,主頻為3.6GHz,最大睿頻為3.86GHz。
Intel 酷睿i7 980,主頻為3.33GHz,最大睿頻為3.6GHz。
H. 990e和990區別
1、處理器不同:麒麟990e 5g處理器與麒麟9905g處理器的關系類似於麒麟9000和麒麟9000e,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縮減。麒麟990e 5g處理器與麒麟9905g處理器具有相同的CPU配置和時鍾速度,但在GPU方面不如麒麟9905g。
2、npu不同:麒麟990e同時採用與麒麟990處理器相同的NPU,並配備5g數據機。與此同時,5g數據機也進行了升級,以支持更多的網路頻率,這是麒麟9905g處理器所沒有的。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麒麟990e 5g處理器的整體性能已經足夠好。
3、性能不同:麒麟990e相對於麒麟990e的性能較好。
(8)990二級緩存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勿盲目追求大容量二級緩存,同在默認頻率下,2.0GHz的90nm X2 3600+在相當多的測試項目中都領先於1.9GHz的65nm X2 3600+,只是採用65nm製程的新X2 3600+超頻性能十分強大,使得很多網友甚至玩家誤以為它在默認頻率下的新更能也超過了上代產品。
因此在選購處理器,特別是AMD高端雙核處理器的時候,切勿盲目追求2MB二級緩存的產品,建議以頻率為優先選購對象。
I. apple 的Macbook Pro 的990和991有什麼不同呢
都是13寸的,外觀一樣,配置也基本一樣,就是990的cpu頻率比991的小,內存990是2G 991是4G,硬碟容量也小。其他都一樣,這兩款電腦都是上一代的,已經淘汰了。
990基本參數
上市時間 有獎糾錯 2009年,6月
處理器 有獎糾錯 Intel Core2 Duo(Penryn) P7570(2.26GHz)
核心架構 有獎糾錯 Penryn
處理器類型 有獎糾錯 酷睿2雙核
處理器主頻 有獎糾錯 2260MHz
CPU內部緩存 有獎糾錯 L2 3M
主板晶元組 有獎糾錯 nVIDIA GeForce 9400M G(MCP79U)
系統匯流排 有獎糾錯 1066
移動平台 有獎糾錯 非迅馳平台
產品定位 有獎糾錯 商用,輕薄,中端
操作系統 有獎糾錯 MAC OS X
存儲設備
內存容量 有獎糾錯 2GB
內存類型 有獎糾錯 DDR3 1066
最大支持內存 有獎糾錯 2個內存插槽,最大容量支持4GB
硬碟類型 有獎糾錯 SATA硬碟
硬碟參數 有獎糾錯 5400轉
硬碟容量 有獎糾錯 160GB
光碟機類型 有獎糾錯 DVD刻錄機
顯示屏
屏幕尺寸 有獎糾錯 13.3英寸
顯示屏描述 有獎糾錯 寬屏,LED背光,16:10比例
解析度 有獎糾錯 1280×800
音頻視頻
顯卡類型 有獎糾錯 集成
顯卡晶元 有獎糾錯 nVidia Geforce 9400M G
顯存容量 有獎糾錯 最大共享256M內存
顯存位寬 有獎糾錯 128bit
顯存類型 有獎糾錯 DDR2
流處理器數量 有獎糾錯 16
顯卡性能 有獎糾錯 PCI-E X16介面標准,支持DirectX 10,支持TurboCache,支持Cuda技術,支持物理引擎加速功能
音頻系統 有獎糾錯 支持Intel High Definition Audio,立體聲音效
揚聲器 有獎糾錯 內置揚聲器
通 訊
無線通訊 有獎糾錯 藍牙2.1+EDR,內置AirPort Extreme WiFi(符合IEEE 802.11n草案規范)
網卡 有獎糾錯 內置10-100-1000M網卡
輸入輸出
USB 有獎糾錯 2個,USB2.0
讀卡器 有獎糾錯 內置,SD
其它介面 有獎糾錯 1個IEEE1394a,RJ45,聲音輸入,聲音輸出孔,直流電源插孔,安全鎖孔
特色設備
內置攝像頭 有獎糾錯 支持,內置iSight攝像頭
結構特徵
重量 有獎糾錯 約2.04Kg
規格 有獎糾錯 325×227×24.1mm
外觀外殼 有獎糾錯 白色,鋁合金(一體成型)
電能規格
電池類型 有獎糾錯 內置鋰電池(58瓦時)
工作時間 有獎糾錯 約7小時
電源適配器 有獎糾錯 100V-240V 自適應交流電源供應器
其 它
附帶軟體 有獎糾錯 隨機軟體,安裝/恢復DVD
附件 有獎糾錯 MagSafe 電源適配器,交流電源插頭,電源線,鋰電池,顯示屏清潔布,印刷和電子版手冊
可選配件 有獎糾錯 轉換器
保修 有獎糾錯 MacBook 附有為期一年的有限保修,可以另外購買 AppleCare 維護計劃,獲得兩年的服務和支持
991基本參數
上市時間 糾錯
2009年06月
產品類型 糾錯
家用
產品定位 糾錯
游戲影音本
處理器
處理器系列 糾錯
英特爾 低功耗版系列
處理器型號 糾錯
Intel 酷睿2雙核 P8700
處理器主頻 糾錯
2.53GHz
匯流排 糾錯
1066
二級緩存 糾錯
3MB
核心類型 糾錯
Penryn
主板晶元組 糾錯
Nvidia MCP79
存儲設備
內存容量 糾錯
4GB
內存類型 糾錯
DDRIII
硬碟容量 糾錯
250GB
硬碟描述 糾錯
5400轉
光碟機類型 糾錯
DVD刻錄機
設計類型 糾錯
光碟機內置
光碟機描述 糾錯
吸入式
顯示屏
屏幕尺寸 糾錯
13.3英寸
屏幕比例 糾錯
16:10
屏幕解析度 糾錯
1280×800
背光技術 糾錯
LED背光
顯卡
顯卡類型 糾錯
集成顯卡
顯卡晶元 糾錯
NVIDIA GeForce 9400M G
顯存容量 糾錯
共享內存容量
顯存類型 糾錯
無
流處理器個數 糾錯
16
音頻
音頻系統 糾錯
Intel High Definition Audio
揚聲器 糾錯
立體聲揚聲器
攝像頭/網路通信
無線網卡 糾錯
支持802.11n無線協議
網卡描述 糾錯
1000Mbps乙太網卡
藍牙 糾錯
支持
介面
數據介面 糾錯
2×USB2.0
其他介面 糾錯
RJ45(網路介面),耳機輸出介面,麥克風輸入介面,電源介面,1394介面
讀卡器 糾錯
多合1讀卡器
擴展插槽 糾錯
ExpressCard
輸入設備
指取設備 糾錯
觸摸板
電源描述
電池類型 糾錯
鋰電池
續航時間 糾錯
7小時左右,具體時間視使用環境而定
電源適配器 糾錯
100V-240V 85W 自適應交流電源適配器
外觀
筆記本重量 糾錯
2.04Kg
外形尺寸 糾錯
325×227×24.1mm
外殼材質 糾錯
鎂鋁合金
外殼描述 糾錯
白色
其他
附帶軟體 糾錯
隨機軟體
其他性能 糾錯
集成攝像頭
筆記本附件
包裝清單 糾錯
筆記本主機 x1
電池 x1
電源適配器 x1
說明書 x1
保修卡 x1
保修信息
保修政策 糾錯
全國聯保,享受三包服務
質保時間 糾錯
1年
質保備注 糾錯1年硬體維修,90天電話支持
J. nova6是麒麟990,nova7卻是985,這算是退步嗎
Nova 7搭載的麒麟985確實是「閹割版」,但整體上「難分伯仲」,只能說華為是想花同樣的錢,來迎合不同的消費人群。
麒麟990是華為現在最強的處理器,從命名上,麒麟985要稍遜於麒麟985。華為研發手機處理器的的技術在國內獨占鰲頭,但「閹割」手法上也是不俗。麒麟990的8核是:「 2大核A76+2中核A76+4小核A55 」,而麒麟985的8核變成了「 1大核A76+3中核76+4小核 A55 」。985將990的其中一個大核換成了一個中核。大核和中核在頻率上雖然相差不大,但是在二級緩存容量上,中核256KB是大核512KB的一半。
所以,性能上,麒麟985一定要遜於麒麟990,誰如果不承認,那隻能說明他是掩耳盜鈴了。
一向有良心的華為,這么明顯的「閹割」處理器,必定是有原因的。Nova 7在拍照和機身重量上,都做了提升。
屏幕上,Nova 6採用的是4000萬超感光+800萬長焦+800萬超廣角+激光對焦。而Nova 7採用的是「6400萬高清+800萬長焦+800萬超廣角+200萬微距」。 Nova 7還支持人像超級夜景和立體美顏自拍,所以Nova 7 十分適合女生使用。
Nova 7雖然是麒麟985,但是麒麟985內置5G晶元,相比Nova 6外掛5G晶元上來說,功耗上要好於Nova6,這也許就是功耗和性能的一種平衡吧。 所以,Nova 7不能算是倒退,只能說它更適合女生使用。而性能更好的Nova 6更適合追求性能的男生。
華為手機分三個檔次:高端的P系列和魅特系列、中端的nova系列、低端的暢享系列。
中端的nova系列在第五代開始崛起。nova5標配的中端神U麒麟810性能超越了驍龍730和驍龍765。使nova5系列大賣。nova5系列在與小米OV的競爭中,佔有絕對優勢。
其中,nova5pro還配備可與P30相同的麒麟980處理器。
幾個月後,華為又推出了nova6和nova6se。nova6配備的是4G版麒麟990處理器。nova6se配備的是麒麟810。
不得不說,第五代nova比較成功,銷量火爆。第六代比較失敗。麒麟990是4G版與麒麟980相比,性能只提升了一點點。se版的麒麟810更是莫名其妙。
nova7系列發布後,se版配備了麒麟820處理器。標准版和pro版是麒麟985。nova7全系列支持5G。以應對友商中端5G手機的競爭。
但7系列搭載的麒麟985處理器的性能,卻比nova7的4G版麒麟990差一些。
至此,我們再回顧這三代nova。nova5系列十分成功。nova7也十分成功。麒麟820比麒麟810性能大幅度提升。還支持5G。nova6則十分失敗。不但銷量差。還害了第七代nova。
總之,華為推出nova6系列。是一個小小的決策失誤。
華為Nova系列在整個產品線中的定位是非常模糊的,以「年輕潮流」對華為的產品線進行「查漏補缺」,華為Nova系列可以是性價比極高的千元機(Nova5Z),也可以是自拍第一的旗艦產品(Nova6 5G),可以說華為哪裡需要,NOva系列就可以頂上!言歸正傳,從華為Nova6 5G到Nova7,確實算是退步,當然從售價就非常明顯的體現出來了。
可能說是兩代產品有些不合實際,華為Nova6 5G與榮耀V30之間的關系「不清不楚」,被指責貼牌「套娃」。而華為Nova7卻又和榮耀30系列關系密切——華為Nova7=榮耀30s的拍照體系+榮耀30! 所以,華為Nova7是指對產品線的補充罷了,不要苛刻的去追求「命名」了 !
1、處理器降級,但方向沒錯 華為Nova7由上一代的Nova6的麒麟990 4G+巴龍5000改變為麒麟985 5G處理器。 從性能來看,麒麟985的劣勢很大 ,不提antutu跑分之間10%的性能差距(41萬與45萬分),在Geekbench的測試中,無論單核還是多核的差距也都在10%以上!其次, 快閃記憶體也由UFS3.0降級為UFS2.1 。不過與外掛巴龍5000基帶的華為Nova6不同, 麒麟985集成了5G基帶,在5G方面的表現要更強一些,並且因為用上了全新的NPU構架,AI性能也要略強一些 !
2、拍照降級,比較遺憾 華為Nova7作為「青春潮流」旗艦,在拍照方面的表現是非常一般的,遠不如同價位的榮耀30,當然與華為Nova6相比也差了許多!主攝由 華為定製的IMX600閹割成了6400萬像素的索尼鏡頭 (IMX682),長焦鏡頭也相對於Nova6 閹割掉了OIS光學防抖 !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華為Nova7雖然電池由4200毫安時下降為4000毫安時,不過重量也下降了——由212克降到180克,手感更好!
華為Nova6到Nova7之間僅有5個月,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很難有什麼質的突破。並且我們始終認為作為「補丁」的Nova系列定位比較模糊,所謂名字對這系列只是代號而已!
華為Nova6是麒麟990,華為Nova7卻是麒麟985,這算是退步嗎?
我個人感覺,這並不是退步,或許可以理解為,華為Nova系列產品在調整,這對我們消費者來說,是一件好事,具體我給題主分析一下。
1.華為Nova6
這款手機是在榮耀V30發布以後,隨之發布的,也就是去年12月份左右。開售以後,大家都說這兩款手機配置很像,但是價格卻比榮耀V30貴了幾百元,這也是消費者所在意的地方。華為Nova6的4G版本搭載麒麟990晶元,5G版本搭載麒麟990+巴龍5000晶元。後置4000萬像素三攝、40w有線快充、6.57英寸雙挖孔全面屏,這是手機其它方面配置,整體來說配置還不錯,就是價格貴了點。
2.華為Nova7
這款手機是近兩天發布的,6.53英寸OLED單挖孔全面屏,後置6400萬像素四攝、40w有線快充技術,支持人像超級夜景和立體美顏自拍等模式。搭載了麒麟985處理器,這款處理器是榮耀30首發,並且體驗並不差。如果細心觀察的話,這次的榮耀30和華為Nova7,兩款手機除了拍照不一樣,其它方面配置幾乎是一樣的。重點是華為Nova7的8+128版本,比榮耀30同版本還便宜200元,這是以前Nova系列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3.總結
先說一下兩款處理器,論性能的話,麒麟985處理器確實打不過麒麟990。但是如果同時採用5G晶元,說實際體驗的話,麒麟985肯定會比麒麟990+巴龍5000有優勢。麒麟985是集成晶元,7nm製程工藝,在打 游戲 時,散熱會很好。麒麟990+巴龍5000是外掛晶元,同樣7nm製程工藝,在打 游戲 時候,功耗大,手機溫度高,體驗不會太好;這一點從小米10 游戲 實測,發熱嚴重,我們也知道外掛晶元,功耗確實大,也不會是以後的主流。
麒麟990和麒麟985安兔兔跑分,大約只差5萬分左右,日常使用的話,根本看不出有什麼區別。我們也發現,現在的Nova新品,和榮耀旗艦的差距越來越小,性價比也越來越高,已經擺脫了高價低配的稱號,現在也越發值得購買。
當然不算,如果做一次兩款手機的整體性能對比就會發現,Nova7的整體表現還是要由於Nova6的。
一、晶元方面Nova7並不比Nova6差。
雖說一般型號數字越大的晶元性能越強,但是Nova6上的麒麟990採用的是外掛式的5G方案,這和內嵌5G的麒麟985在5G方面還是有一定差別的。
雖說在日常使用中感受不到兩款晶元差距在哪,一旦到了玩 游戲 這種佔用CPU比較高的時候外掛5G的麒麟990會在功耗上要比內嵌985高上不少。況且在未來5G時代,5G的高網速給了很多APP更高的使用上限,那麼大量佔用CPU肯定將會是經常出現的情況,到時候兩款晶元的差異將會體現的非常明顯。
二、Nova7重量更輕更適合女性群體。
Nova系列一直是主打女性用戶群體,由於女性的手掌相對較小,一般都手機的厚度和重量都有著更加苛刻的要求。
由於Nova6是採用的外掛5G的基帶,這導致手機厚度達到8.98毫米重量達到212克,這讓不少女性對這款手機的手感和重量非常不滿。在新款Nova7中由於採用了內嵌的基帶,手機重量在178g左右厚度也在8mm左右,這明顯是對女性更加友好的選擇。
三、拍照功能Nova7有所提升。
作為一款為女性准備的手機,拍照和顏值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機亮點,Nova7這次在拍照方面也有所提升。
華為Nova6 5G採用的前置相機是索尼IMX616,像素高達3200萬,當時獲得了DXO全球第一的稱號,另外還有一顆800萬像素的105°超廣角攝像頭,前置成像能力很可觀。華為Nova7在前置上也在採用了3200萬的單攝,背部鏡頭模塊為矩形設計,後置四攝配有6400萬像素主攝、超廣角鏡頭、微距鏡頭以及長焦鏡頭,硬體配置可能並不出色,但是再加上10倍數碼變焦、50倍混合變焦等技術的加持,相機方面的表現就註定不一般。
總體來說Nova7確實在Nova6的基礎上升級了不少性能,雖說Nova6目前已經降價一千元有價格優勢,但手機還是要買新不買舊,個人更加推薦購買Nova7。
Nova7的麒麟985不如Nova6的9麒麟90,算不算是退步?
其實題主提出這樣的問題,無非就是因為麒麟990的性能比麒麟985要強,但是我覺得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不算退步的!因為不管是從晶元的工藝上來講,還是從定位來講,Nova7都算是比較成功的一款產品,說以我覺得是不算退步的!那是不是如我所講呢?下面就給大家說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因為Nova6上的麒麟990不是集成5G版的麒麟990,而是外掛巴龍5000的麒麟990,麒麟985則是集成的5GSOC。集成是要比外掛要好的,而且會是未來的趨勢!那集成有什麼好的,為啥會是趨勢呢?集成的5G功耗會比外掛的要低不少,而且數據的傳輸也會更快更穩定!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的話,集成是趨勢,算不上退步!
為啥Nova7的配置沒有Nova6那麼強,為啥還說Nova7的定位不退步呢?其實這主要是因為Nova6的定位比較失敗,它雖然性能和配置更強,但是接近9mm的厚度和212g的機身重量,顯得和Nova系列的輕薄、 時尚 、顏值的初衷是格格不入的。之前也有人說Nova6是榮耀V30的換殼版,Nova6就是一個過渡產品,在當時為了盡快彌補華為3000-4000元檔,Nova6也只能匆忙上陣!而Nova7配置雖然弱了一些,但是對於大部分女生也是完全夠用的,而它更加輕薄很多,不到8mm的厚度,180g的重量,加上 時尚 靚麗的配色,還有玩法多樣的自拍,顯得非常適合女生,很符合Nova最初的定位!我想這才是女生想要的手機!所以Nova7的定位很成功,並不算退步!
華為這回的刀法算是比較精湛了,抓住了用戶的痛點,也彌補了華為手機在3000價位競爭力不足的問題,Nova7說不上配置有多強,但她真的很適合女生,在女性用戶關心的方面下了功夫,這不就是當初OV成功的原因嘛!所以Nova7算不上退步,那些說退步的人,我想也不是Nova7的目標人群,如果你覺得是退步,那我想Nova7並不是給你准備的,榮耀才是你的菜!
華為Nova6搭載麒麟990處理器,華為Nova7搭載麒麟985處理器。這兩款處理器不同,不能因為這個就說華為Nova7退步了。
華為Nova6 5G版用的是麒麟999晶元外掛巴龍5000的5G方案,性能更高但同時帶來的問題是功耗的較大增加。
同時,機身也難以做到如Nova7系列的輕薄,重量到達了212g。而Nova7系列卻大有不同。在秉承Nova無敵自拍基因的同時,把重量做到了令人震驚的178g,厚度也比Nova6 5G版的8.98mm砍到了7.96mm,但基本配置方面卻是幾乎沒有什麼縮水。
麒麟985的規格與上一代麒麟980相比,一顆超大核與麒麟980的兩顆超大核的頻率基本持平,約為2.6GHZ。
三顆大核的頻率2.4,比麒麟980的兩顆大核1.92要高上不少。四顆小核的頻率也與980的四顆小核基本持平。
CPU多核心性能上應該比麒麟980高一些,但單核心沒有什麼優勢。GPU部分從跑分來看似乎比980沒有多大提升。其他部分都基本相同。
用麒麟985處理器來換取華為Nova7輕薄、顏值、頂級自拍,對於很多人來說,是非常合理的,而且更何況麒麟985在王者吃雞這些 游戲 方面都沒什麼壓力。
其實我們看看到,華為對Nova系列的用戶定位為熱衷於自拍和vlog、注重手感和顏值的人群。
在男性用戶的需求中,優先順序較高的可能是性能、續航、屏幕;在女性用戶眼裡,手感、顏值、拍照更重要。所以還是需要按照自己的需求購買手機。
如果單從這個處理器後面代號的數字大小來看,確實是990大於985,但實際真的就是這個樣,真的就是使用退步的處理器嗎?
麒麟990 5G SOC 是全球首款集成5G基帶的處理器,注意這里是麒麟990 5G SOC並不是說的麒麟990。 麒麟990系列它分為兩個版本麒麟990 5G SOC(集成5G基帶)麒麟990(外掛基帶版本,外掛巴龍5000)
而新的處理器也就是現在華為Nova7上面用的是麒麟985處理器, 論數字確實是比990小了五個數。但是這款處理器是集成5G處理器,集成的5G基帶要比外掛基帶功耗要低的多。
並且這款處理器採用了和 麒麟990 5G相同的雙大核NPU、ISP5.0、AI單元,麒麟985在AI算力上強於麒麟820和麒麟990 4G版本,也算是一個次旗艦級處理器,並不算一種退步,集成就是一個進步。
Nova7系列相對於Nova6系列拍照能力上有了非常大的進步,非常適合女孩子使用,感覺就是專門為女孩子打造的手機,從配色和自拍上就可以看出來。 後置攝像頭採用50倍潛望式變焦四攝,64MP主攝+8MP超廣角鏡頭+8MP潛望式長焦鏡頭+微距鏡頭,並且支持EIS防抖功能,夜拍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前置攝像頭採用32MP 追焦主攝+800MP105°人像超廣角鏡頭,超強AI引擎以及自動對焦加上和990 5G SOC同樣ISP,拍照非常出色。 相對於上一代來說,無論是拍照、屏幕、配色方面都是進步非常大。
1、取代外掛
麒麟985處理器面世目的其實還是取代外掛巴龍5000的處理器,全面實現手機新品處理器集成化, 提升自己的競爭優勢,也就是把原先的麒麟990 4G版本淘汰掉。
2、抗擊友商新的處理器
另外一個目的也是抗擊其它廠商新的中端處理器,雖然目前麒麟中端已經有了一個麒麟820中端處理器, 但是高通這邊也可能會出新的中端處理器,而麒麟985就是與這個新的處理器相抗衡,提前占據大部分市場。
3、細分市場規劃
再就是讓華為產品布局更加的合理,全面實現集成化是其一。另外一點是讓不同價位手機用不同處理器, 例如高端價格3500以上全部用上麒麟990 5G SOC,2500-3500左右的用上麒麟新的985處理器,而2000元左右的手機直接上麒麟820處理器 ,各個價位分配合理。
因此總體來說使用麒麟985並不是一種退步, 從功耗和5G網路性能來說這都是一種非常大的進步,因為集成的處理器遠比外掛的基帶要好很多,功耗比較低,發熱低。
而這次麒麟出985處理器, 也是為了更全面合理的劃分市場,使得自家的市場劃分更加的合理,另一方面也是應對其它廠商的新的處理器面世。 從目前來看,麒麟820仍舊是中端系列最強的處理器,驍龍765G、天璣800、三星的獵戶座980等都不是它的對手。
Nova6是麒麟990,而Nova7卻是麒麟985處理器,不但如此Nova7全系還採用了ufs2.1的快閃記憶體;不得不說在性能方面Nova確實退步,這次Nova在處理器方面的優勢主要在於功耗方面。由於麒麟985採用的是集成的方式,所以它的功耗會更低。
而且一般情況下,麒麟990和麒麟985在日常使用方面是感覺不出多大的區別的。
當然這次Nova7系列並非是毫無優勢可言。首先是全系5G、曲面屏(當然很多人也喜歡直板)、OLED屏(同上)、Pro搭載的50x潛望式長焦、微距等。
當然如果要買7Pro的話個人更覺得不如加300買榮耀30Pro:更好的處理器—麒麟990 5G、3.0的快閃記憶體、支持擴展內存等等
也不能完全說退步,因為2019年9月發布mate30系列是麒麟990soc,年底發布nova6為了與旗艦產生區別(那會兒還沒有820和985),只能選擇990外掛巴龍基帶的方案,但是外掛基帶的方案不是華為的最終目的但沒辦法,到了2020年華為又研發出中端820晶元隨後又是985這兩個晶元都是集成5G 的soc 完全取代了990外掛巴龍基帶的方案,因此nova 7系列用上了820和985,雖然985比990外掛巴龍性能上低一點,但實現了華為全系5G集成式soc 的目的,這也是華為最終想推廣的,如果還用外掛基帶那和高通865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