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redis高性能緩存服務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redis高性能緩存服務

發布時間: 2022-11-05 02:38:12

❶ redis緩存原理

1、Redis是一種內存高速cache,如果使用redis緩存,那經常被訪問的內容會被緩存在內存中,需要使用的時候直接從內存調取,不知道比硬碟調取快了多少倍,並且支持復雜的數據結構,應用於許多高並發的場景中。
2、Redis支持主從同步。數據可以從主伺服器向任意數量的從伺服器上同步,從伺服器可以是關聯其他從伺服器的主伺服器。這使得Redis可執行單層樹復制。存檔可以有意無意的對數據進行寫操作。由於完全實現了發布/訂閱機制,使得從資料庫在任何地方同步樹時,可訂閱一個頻道並接收主伺服器完整的消息發布記錄。同步對讀取操作的可擴展性和數據冗餘很有幫助。zset是set的一個升級版本,他在set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順序屬性,這一屬性在添加修改元素的時候可以指定,每次指定後,zset會自動重新按新的值調整順序。可以理解了有兩列的mysql表,一列存value,一列存順序。操作中key理解為zset的名字。
更多關於redis緩存原理,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66eab61616100681.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❷ MQ和redis對比

redis :沒有相應的機制保證消息的可靠消費,如果發布者發布一條消息,而沒有對應的訂閱者的話,這條消息將丟失,不會存在內存中;

rabbitmq:具有消息消費確認機制,如果發布一條消息,還沒有消費者消費該隊列,那麼這條消息將一直存放在隊列中,直到有消費者消費了該條消息,以此可以保證消息的可靠消費,那麼rabbitmq的消息是如何存儲的呢?;

redis:實時性高,redis作為高效的緩存伺服器,所有數據都存在內存中,所以它具有更高的實時性

rabbitmq隊列可以被多個消費者同時監控消費,但是每一條消息只能被消費一次,由於rabbitmq的消費確認機制,因此它能夠根據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而調整它的負載;

redis發布訂閱模式,一個隊列可以被多個消費者同時訂閱,當有消息到達時,會將該消息依次發送給每個訂閱者,她是一種消息的廣播形式,redis本身不做消費者的負載均衡,因此消費效率存在瓶頸;

redis:redis的持久化是針對於整個redis緩存的內容,它有RDB和AOF兩種持久化方式(redis持久化方式,後續更新),可以將整個redis實例持久化到磁碟,以此來做數據備份,防止異常情況下導致數據丟失。

rabbitmq:隊列,每條消息都可以選擇性持久化,持久化粒度更小,更靈活;

rabbitmq實現了後台監控平台,可以在該平台上看到所有創建的隊列的詳細情況,良好的後台管理平台可以方面我們更好的使用;

redis沒有所謂的監控平台。

redis: 輕量級,低延遲,高並發,低可靠性;

rabbitmq:重量級,高可靠,非同步,不保證實時;

rabbitmq是一個專門的AMQP協議隊列,他的優勢就在於提供可靠的隊列服務,並且可做到非同步,而redis主要是用於緩存的,redis的發布訂閱模塊,可用於實現及時性,且可靠性低的功能。

❸ 緩存-redis 三種模式搭建和運行原理

標簽: redis 緩存 主從 哨兵 集群

本文簡單的介紹redis三種模式在linux的安裝部署和數據存儲的總結,希望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提升。

對於Centos7在安裝redis之前需要進行一些常用工具的安裝:

關閉防火牆

正式安裝redis

在redis進行maketest時候會出現一系列的異常,有如下解決方案:

用redis-server啟動一下redis,做一些實驗沒什麼意義。

要把redis作為一個系統的daemon進程去運行的,每次系統啟動,redis進程一起啟動,操作不走如下:

RDB和AOF是redis的一種數據持久化的機制。 持久化 是為了避免系統在發生災難性的系統故障時導致的系統數據丟失。我們一般會將數據存放在本地磁碟,還會定期的將數據上傳到雲伺服器。
RDB 是redis的snapshotting,通過redis.conf中的save配置進行設置,如 save 60 1000:

AOF 是以appendonly方式進行數據的儲存的,開啟AOF模式後,所有存進redis內存的數據都會進入os cache中,然後默認1秒執行一次fsync寫入追加到appendonly.aof文件中。一般我們配置redis.conf中的一下指令:

AOF和RDB模式我們一般在生產環境都會打開,一般而言,redis服務掛掉後進行重啟會優先家在aof中的文件。

當啟動一個slave node的時候,它會發送一個PSYNC命令給master node,如果這是slave node重新連接master node,那麼master node僅僅會復制給slave部分缺少的數據;否則如果是slave node第一次連接master node,那麼會觸發一次full resynchronization;
開始full resynchronization的時候,master會啟動一個後台線程,開始生成一份RDB快照文件,同時還會將從客戶端收到的所有寫命令緩存在內存中。RDB文件生成完畢之後,master會將這個RDB發送給slave,slave會先寫入本地磁碟,然後再從本地磁碟載入到內存中。然後master會將內存中緩存的寫命令發送給slave,slave也會同步這些數據。
slave node如果跟master node有網路故障,斷開了連接,會自動重連。master如果發現有多個slave node都來重新連接,僅僅會啟動一個rdb save操作,用一份數據服務所有slave node。

從redis 2.8開始,就支持主從復制的斷點續傳,如果主從復制過程中,網路連接斷掉了,那麼可以接著上次復制的地方,繼續復制下去,而不是從頭開始復制一份。

master node會在內存中常見一個backlog,master和slave都會保存一個replica offset還有一個master id,offset就是保存在backlog中的。如果master和slave網路連接斷掉了,slave會讓master從上次的replica offset開始繼續復制,但是如果沒有找到對應的offset,那麼就會執行一次resynchronization。

master在內存中直接創建rdb,然後發送給slave,不會在自己本地落地磁碟了,可以有如下配置:

slave不會過期key,只會等待master過期key。如果master過期了一個key,或者通過LRU淘汰了一個key,那麼會模擬一條del命令發送給slave。

在redis.conf配置文件中,上面的參數代表至少需要3個slaves節點與master節點進行連接,並且master和每個slave的數據同步延遲不能超過10秒。一旦上面的設定沒有匹配上,則master不在提供相應的服務。

sdown達成的條件很簡單,如果一個哨兵ping一個master,超過了 is-master-down-after-milliseconds 指定的毫秒數之後,就主觀認為master宕機
sdown到odown轉換的條件很簡單,如果一個哨兵在指定時間內,收到了 quorum 指定數量的其他哨兵也認為那個master是sdown了,那麼就認為是odown了,客觀認為master宕機

如果一個slave跟master斷開連接已經超過了down-after-milliseconds的10倍,外加master宕機的時長,那麼slave就被認為不適合選舉為master

(down-after-milliseconds * 10) + milliseconds_since_master_is_in_SDOWN_state

每次一個哨兵要做主備切換,首先需要quorum數量的哨兵認為odown,然後選舉出一個slave來做切換,這個slave還得得到majority哨兵的授權,才能正式執行切換;

(2)SENTINEL RESET *,在所有sentinal上執行,清理所有的master狀態
(3)SENTINEL MASTER mastername,在所有sentinal上執行,查看所有sentinal對數量是否達成了一致

4.3.2 slave的永久下線

讓master摘除某個已經下線的slave:SENTINEL RESET mastername,在所有的哨兵上面執行.

redis的集群模式為了解決系統的橫向擴展以及海量數據的存儲問題,如果你的數據量很大,那麼就可以用redis cluster。
redis cluster可以支撐N個redis master,一個master上面可以掛載多個slave,一般情況我門掛載一個到兩個slave,master在掛掉以後會主動切換到slave上面,或者當一個master上面的slave都掛掉後,集群會從其他master上面找到冗餘的slave掛載到這個master上面,達到了系統的高可用性。

2.1 redis cluster的重要配置

2.2 在三台機器上啟動6個redis實例

將上面的配置文件,在/etc/redis下放6個,分別為: 7001.conf,7002.conf,7003.conf,7004.conf,7005.conf,7006.conf

每個啟動腳本內,都修改對應的埠號

2.3 創建集群

解決辦法是 先安裝rvm,再把ruby版本提升至2.3.3

使用redis-trib.rb命令創建集群

--replicas: 表示每個master有幾個slave

redis-trib.rb check 192.168.31.187:7001 查看狀體

3.1 加入新master

以上相同配置完成後,設置啟動腳本進行啟動;然後用如下命令進行node節點添加:

3.2 reshard一些數據過去

3.3 添加node作為slave

3.4 刪除node

❹ 什麼是Redis

redis 就是一個資料庫,不過與傳統資料庫不同的是 redis 的數據是存在內存和部分文件中的,所以讀寫速度非常快,因此 redis 被廣泛應用於緩存方向。另外,redis 也經常用來做分布式鎖。redis 提供了多種數據類型來支持不同的業務場景。除此之外,redis 支持事務 、持久化、LUA腳本、LRU驅動事件、多種集群方案。

❺ 阿里雲資料庫redis怎麼配置

根據下面步驟創建適應業務需求的雲資料庫Redis版實例。

使用下列方法中任意一種打開購買頁:

打開雲資料庫Redis版產品首頁,單擊立即購買。

說明如果尚未登錄阿里雲賬號,單擊立即購買後需要先使用阿里雲賬號和密碼登錄。

登錄Redis管理控制台,單擊右上角的創建實例。

設置以下參數。

選擇密碼設置方式。

立即設置:在下方的輸入密碼區域設置密碼

稍後設置:創建實例後再修改密碼。

設置實例名稱、購買數量,如果創建包年包月實例,還需設置時長。

在確認訂單頁,閱讀《雲資料庫KVStore版服務協議》,確認接受後在服務協議前的選框中單擊勾選。

單擊去開通。

因為這方面內容較多,這里也寫不開那麼多內容,所以你可以留言或到我的博客上搜索相關內容,老魏有寫過教程,還不止一篇,都挺詳細的內容,可以幫助你入門。

❻ Redis在企業中都做什麼用,用大白話講,說明白了就行

Redis是由義大利人Salvatore Sanfilippo(網名:antirez)開發的一款內存高速緩存資料庫。Redis全稱為:Remote Dictionary Server(遠程數據服務),該軟體使用C語言編寫,Redis是一個key-value存儲系統,它支持豐富的數據類型,如:string、list、set、zset(sorted set)、hash。眾多語言都支持Redis,因為Redis交換數據快,所以在伺服器中常用來存儲一些需要頻繁調取的數據,這樣可以大大節省系統直接讀取磁碟來獲得數據的I/O開銷,更重要的是可以極大提升速度
拿大型網站來舉個例子,比如a網站首頁一天有100萬人訪問,其中有一個板塊為推薦新聞。要是直接從資料庫查詢,那麼一天就要多消耗100萬次資料庫請求。上面已經說過,Redis支持豐富的數據類型,所以這完全可以用Redis來完成,將這種熱點數據存到Redis(內存)中,要用的時候,直接從內存取,極大的提高了速度和節約了伺服器的開銷。

❼ 如何用Redis緩存改善資料庫查詢性能

因為Redis具有在數據存儲中快速讀寫數據的能力,所以它比關系型資料庫更具有性能優勢。但是,關鍵值數據存儲是簡單的;它們沒有一個類似於
SQL的查詢語言或者結構化的數據模型。相反,它們有一個把鍵值作為與數值相關的標識符來使用的簡單字典或哈希模式。管理員使用這些鍵來進行數值的存儲和
檢索。

鍵值存儲是簡單快速的,它可用於實現豐富數據模型和關系型資料庫查詢功能的良好匹配。但是,有時候還是使用鍵值與關系型資料庫的組合為好。此外,還有很多商業支持的鍵值資料庫,包括Redis、Riak和Areospike等。

為了運行一個優化熱門查詢性能的Redis緩存,首先應確定你希望緩存的查詢結果。其中,應重點關注最常用的和最耗時的查詢,然後確定應緩沖查詢中的數據。為簡便起見,緩存查詢返回的所有列值。

為鍵值定義一個命名約定;可以使用行主鍵和列名的組合來構造密鑰。例如,其主鍵ID為 198278的 產品描述可以『198278:descry』的鍵值進行存儲。確保你的命名規則是簡單和規則驅動的,以便於使用最少的代碼來實現鍵的程序化創建。

接下來,確定是運行Redis緩存作為自助管理服務還是運行亞馬遜的ElastiCache。運行用戶自己的Redis實例將賦予管理人員對緩存的完全控制權。而這一控制權意味著靈活性,例如當有超出容量的情況出現時,管理人員有使用現有保留實例的權力。

此外,當用戶想要把應用程序從一家雲計算供應商遷移至另一家時,他們會發現完整的管理控制許可權是非常有用的。

如果用戶選擇運行一個自助管理的Redis實例,可下載伺服器。Redis的客戶端支持30種以上編程語言——從Java和Python到Prolog和Smalltalk。

已經使用AWS環境的企業可能會想要使用ElastiCache。除了諸如託管打補丁這樣的優點之外,亞馬遜ElastiCache支持一系列高速
緩存優化的節點類型,具體包括從中型到2X的m3節點、從大型到8X的r3節點以及從微型到中型的t2節點。ElastiCache還支持一些上一代的節
點類型,例如選擇m1、m2、t1和c1節點。

ElastiCache還支持多個可用區。如果有一個節點發生故障,一個讀操作復制節點將取代故障節點。任何需要確保應用程序運行的DNS變更都是
自動完成的,同時會創建一個新的讀操作副本。ElastiCache允許基於單位時間使用率的按需定價模式,以及一年期或三年期預付費的節點使用條款。完
整定價清單可以在這里找到。

如果使用Redis緩存和亞馬遜ElastiCache,那麼就可以從AWS管理控制台啟動一個集群。除了設置Redis服務外,還需要修改應用程
序代碼以便於能夠使用緩存。一個常用的模式就是,檢查緩存中是否存在有一個鍵值,如果沒有就執行一個SQL查詢以檢索數據,然後將其存儲在緩存中。當緩沖
存滿時,可以配置Redis刪除舊數據,這樣就不需要用戶使用專門的代碼來處理緩存存滿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