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個牌子的移動硬碟更耐用
用過很多品牌,東芝的不錯,但有好多高仿的,建議用西部數據的,京東或蘇寧買有保障
移動硬碟市場分為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兩類產品。
總體來說,機械硬碟怕摔速度慢,尤其是面對大量碎片文件時,且怕摔。
固態硬碟不怕摔速度快,更適合用於安裝系統或者存放需要使用的程序、 游戲 之類的。但長時間不使用(通電)可能會丟失數據,某些情況下寫入量大會掉速。
1、 機械硬碟:適合用來做備份盤
相比固態,機械盤便宜,放置久了掉數據概率低一些,另外pmr類型的機械盤能恢復數據,因此更適合用來做備份盤。
但機械盤不防震,2.5寸盤普遍怕長時間連續通電(接路由器7X24更是作死),故障率普遍高於固態。
品牌:主要是希捷、西數、東芝、日立
目前市售所有品牌基本都是用的希捷、西數、東芝、hgst(日立)其中之一。其他牌子的移動硬碟盤體基本都是這四家其中之一生產的,只是殼子不同。個人認為不同品牌之間質量無顯著差別,坊間認為希捷質量較差些,但實際上各家翻車的都不少。有數據機構統計過自家使用的伺服器硬碟的可靠性,結果是HGST最好希捷最差,但這個結果不一定能代表消費級硬碟和2.5寸硬碟的可靠性。
2 固態硬碟:更輕更快更抗摔,但不適合存放冷數據
固態移動硬碟適合對速度需求高且震動多的使用工況。
但固態數據丟失(尤其是主控損壞的情況下)無法恢復,同時數年不通電有丟失數據的可能,加上單位容量價格高(此乃主要原因),因此冷數據還是更推薦PMR機械盤。個人認為除容量價格比,其他任何情況下固態都優於SMR機械盤。
TLC和QLC:對可靠性影響不大,主要是體驗差距
理論上可靠性TLC>>QLC。但相比顆粒,主控晶元對可靠性影響更大些。
日常使用中qlc主要問題還是連續寫入慢,所以不建議購買容量不足1T(900g)的QLC產品。
另外qlc盤建議留20%左右的空餘容量,以免掉速。
以後QLC會越來越多,TLC會越來越少。成品固態移動硬碟目前還沒有qlc,以後肯定會有。建議早買早享受,晚買用電子垃圾。
個人經驗:硬碟最容易壞的部件是介面,最容易造成盤體損壞的原因是不安全刪除和供電不良
再次強調介面問題,傳統的type b的介面很容易損壞。介面損壞輕則接觸不良,從而造成供電不穩,對硬碟造成傷害大大增加故障概率;重則直接導致硬碟無法使用。因此建議有條件統一選擇type c介面的產品。
1.容量,事實上,在過去的6年裡,硬碟容量的變化遠遠小於想像。如果你是移動硬碟的主要用戶,比如,拍攝視頻,經常用單反相機拍照備份,或者喜歡和同學交流。讓我們從3T開始。現在京東的價格大約在800元左右;如果你只是偶爾拷貝一下數據,備份一些手機的照片和資料,老實說,1T就夠了,2T就夠了(價格在350到550之間);有更大的磁碟,例如4-8 T。我的建議是,您可以再購買兩個磁碟,並為彼此進行災難恢復備份,而不是容量更大的磁碟,這樣會更好。畢竟,硬碟壽命很長;500克現在不值得買,因為價格基本上和1T一樣。
2.現在介面基本上是流行的3.0,也就是說,USB埠中的塑料柱是藍色的,2.0是黑色或白色的;如果兩邊都是3.0界面,你會覺得復制的速度是一天一地;所以一定要選擇3.0;
3.大小,因為單個磁碟現在可以是3T或更大,購買2.5。雖然3.5很便宜,但動力尾翼卻相當麻煩;
4.品牌。近年來,我使用了希捷、西方數碼和東芝。其中一個屬於希捷的盤子有問題。但是這張光碟是由作為時間機器的mac製成的。我不知道是因為他讀和寫得太多還是怎麼的。兩年後,他喜歡發出吱吱的聲音。東芝和西部數字目前沒有發現任何問題,主要是因為我不認為有這么多的閱讀和寫作。我又看了一遍京東的移動硬碟。近年來,希捷和西部數碼已經更新了一些不同系列的2.5,所以你可以購買一個有更多評估。
5.硬碟速度,其實這個問題不必糾纏。現在大多數2.5磁碟基本上是5400轉/分。此外,還有一種沒有速度的固態硬碟,但購買1T也是機械硬碟價格的幾倍,這是不劃算的;
6.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一樣,硬碟技術日新月異。雖然固態硬碟已經發展了多年,但其性能非常出色,但其性價比絕對不如機械硬碟。我認為這是製造商的陰謀,他們根本沒有動力在擠出利益之前升級。如果對性能有強烈需求,記得買固態硬碟。
7.在市場上,實際上有兩個7的品牌。可信賴的固態硬碟。英特爾和三星希望以低廉且實用的價格購買他們的普通系列,並快速購買他們的專業系列。
移動硬碟主要部分是硬碟,硬碟盒兩個部分。
硬碟一般都是西數,希捷,hgst。
硬碟盒主要是主板。
大品牌的移動硬碟可以選擇西數,希捷,東芝。或者選擇SSD移動硬碟,比機械硬碟耐摔。
啥也不多說,三星,金士頓。相信我靠譜
看你買什麼類型的硬碟了,如果是機械硬碟的話就是希捷和西數,如果是固態硬碟,就是三星東芝和西數。
直接說重點,移動硬碟還是希捷比較靠譜
在一段時間的對比後,買的三星的硬碟
固態硬碟
當然是固態硬碟中的東芝。
2. 固態硬碟壽命多長時間
壽命較長,根據不同的快閃記憶體介質有所不同。SLC快閃記憶體普遍達到上萬次的PE,MLC可達到3000次以上,TLC也達到了1000次左右,最新的QLC也能確保300次的壽命,普通用戶一年的寫入量不超過硬碟的50倍總尺寸,即便最廉價的QLC快閃記憶體,也能提供6年的寫入壽命。
可靠性很高,高品質的家用固態硬碟可輕松達到普通家用機械硬碟十分之一的故障率。
由於快閃記憶體上每一個電閘都有一定的寫入次數限制,壽命結束後會無法寫入變成只讀狀態;而且隨著使用的快閃記憶體從SLC架構到MLC、TLC;
若電閘的質量不變,理論上電閘壽命呈現6:3:2的衰退(因為其原理是在同一個電閘上記錄1、2或3個比特,記錄越多比特,被寫入的機會就越高),因此成為大眾接受固態硬碟的另一個障礙。
另一方面,隨著固態硬碟主控晶元的改進,能將寫入地址依照電閘使用率更平均地分散,使只讀狀態不會太快到來;而固態硬碟容量的增大也有助於拉低電閘平均使用率,因為一般使用習慣上,會經常改寫的文件只佔全部資料的一小部分。
優秀的廠商通常會用軟體演算法進一步延長一倍以上的壽命,使固態硬碟能經歷極大量使用,甚至比電腦其它硬體還長久耐用,給予用戶足夠的緩沖時間將資料轉移和備份。而最新的3D-nand技術則可以在降低成本、增加容量的同時避免寫入壽命過低。
在2015年技術製造主要為MLC的 240-256GB SSD實測中,即使每天寫入100GB數據到固態硬碟上也要連續19年才會耗盡其壽命,所以物理壽命問題已經遠離一般家用用戶的領域。
優點
和機械硬碟相比讀寫速度遠遠勝出,尤其是隨機讀寫,這也是其最主要的優點。還具有無噪音、抗震動,在一般使用情境下平均功耗、熱量會比較低的特點。這些特點可以延長靠電池供電的電腦設備運轉時間,並且更適合用在行動式設備。
例如三星電子於2006年3月推出的容量為32GB的固態硬碟,採用和傳統微硬碟相同的1.8吋規格。其耗電量只有機械硬碟的5%,寫入速度是1.5倍,讀取速度是3倍,並且沒有任何噪音。
三星2015在快閃記憶體高峰會(Flash Memory Summit)上發表容量高達16TB的2.5吋固態硬碟PM1633a(V-NAND),其存儲容量甚至高過於傳統硬碟。固態硬碟的表現與傳統硬碟互有勝負,一般在容量、速度、價錢、性價比等作出比較。
最初的固態硬碟容量少、價錢高,性價比遠不及傳統的機械式硬碟。但隨著固態硬碟的不斷發展,固態硬碟的容量已有實用性,價錢明顯下滑之下,已為傳統硬碟市場製造危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固態硬碟
3. 固態硬碟一般壽命多長
固態硬碟壽命一般是10-20年左右。
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具有擦寫次數限制的問題,這也是許多人詬病其壽命短的所在。快閃記憶體完全擦寫一次叫做1次P/E,因此快閃記憶體的壽命就以P/E作單位。34nm的快閃記憶體晶元壽命約是5000次P/E,而25nm的壽命約是3000次P/E。
隨著SSD固件演算法的提升,新款SSD都能提供更少的不必要寫入量。一款120G的固態硬碟,要寫入120G的文件才算做一次P/E。普通用戶正常使用,即使每天寫入50G,平均2天完成一次P/E,3000個P/E能用20年(在實際使用中,用戶更多的操作是隨機寫,而不是連續寫,所以在使用壽命內,出現壞道的機率會更高)。
另外,雖然固態硬碟的每個扇區可以重復擦寫100000次(SLC),但某些應用,如操作系統的LOG記錄等,可能會對某一扇區進行多次反復讀寫,而這種情況下,固態硬碟的實際壽命還未經考驗。不過通過均衡演算法對存儲單元的管理,其預期壽命會延長。
SLC有10萬次的寫入壽命,成本較低的MLC,寫入壽命僅有1萬次,而廉價的TLC快閃記憶體則更是只有可憐的500-1000次。
(3)硬碟耐用程度擴展閱讀
TLC顆粒的固態硬碟,它的擦寫次數大約為1000 P/E,如果我們每天給影馳ONE 120G SSD寫入10GB的數據,那麼SSD的壽命=120GB*1000/10/365=33年
通常來說,在固態硬碟徹底壞掉之前,依然有機會進入到保護模式,以防寫的狀態保全存儲在盤內的數據完整,從而讓用戶有機會進行最後的備份。下圖所示為東芝TR200的SMART信息,ID 167為SSD Protect Mode,正常原始值為零,可以讀取和寫入,當快閃記憶體壽命臨近耗盡時數值變為1,只允許讀取禁止寫入。
4. 移動硬碟的使用壽命有多久
十年左右。
我們以市面常見的移動硬碟為例,通常移動硬碟的質保期為3年,如果正確使用和保養,一個移動硬碟使用十年左右是沒有問題的。如果存滿資料,妥善放置,防潮防霉,是可以保存十年的。
移動硬碟損壞包括磁頭組件損壞、控制電路損壞、綜合性損壞和扇區物理性損壞(一般人稱之為物理壞道)。其中以壞道最為常見,使用中如果不注意或有外力損傷,導致移動硬碟的壞道過多,整個移動硬碟也就損壞而無法使用了。
目前市面上,更新換代最快的其實就是移動存儲介質了,也就是優盤和移動硬碟。按照題主的要求,目前比較推薦的移動硬碟品牌是希捷和西部數據。其主流型號都是很不錯的,性價格較高。如果有特殊功能的需求,可以針對性進行選擇。
(4)硬碟耐用程度擴展閱讀:
影響移動硬碟讀取資料的主要因素,也就是移動硬碟選購最主要的依據,是性能和顏值。顏值與審美有關,因人而異。這里主要討論性能。
移動硬碟最主要的性能就是存取速度。目前主流移動硬碟使用USB3.0介面,理論最高存取速度640MB/s。考慮到帶寬分配和其他因素的影響,主流移動硬碟的存取速度都可以做到100MB/s左右。因此,在選擇心儀的移動硬碟時,需著重考慮存取速度。
此外,近幾年流行起來的固態硬碟,其存取速度可以達到驚人的500MB/s,但其價格較為昂貴,如果不是非常必要,不建議作為移動硬碟的首選。
5. 機械硬碟和閃盤哪種耐用壽命長
總體來說,機械硬碟比SSD硬碟的使用壽命要長,大多數能用10年左右。
SSD硬碟的使用壽命與構成存儲元件的顆粒有關,slc快閃記憶體顆粒最好,速度快,壽命與機械盤相當,俗稱企業級,但價格貴;mlc居中,是主流產品,可用5年左右;tlc性能差,壽命短,但便宜。
6. 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哪一個耐用
在使用壽命方面,機械硬碟比較皮實,使用壽命要比固態硬碟要長。正因於此,很多伺服器和監控中心,都在用讀寫速度比較慢的機械硬碟。
再看機械硬碟,一般壽命都在15年以上。筆者目前還有一塊機械硬碟,用了15年還能正常使用,只是讀寫速度實在太慢了。而監控級的機械硬碟,至少可以使用20年不損壞。不同的存儲介質,決定了機械硬碟的壽命更長。如果保存重要數據,建議用機械硬碟。當然了,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更快,做系統盤是非常合適的。
7. 固態硬碟能用多長時間,固態硬碟壽命長嗎
固態硬碟的壽命取決於硬碟的快閃記憶體顆粒的選擇!
看你用的固態用的什麼顆粒!
顆粒目前賣的分四種
slc 可擦寫次數1萬到10萬次 土豪專用
mlc 3000-5000
tlc 1000-3000 用的人最多
qlc 1000以下 不敢碰我個人認為廠家耍流氓,這種顆粒的固態容量最低都是512g真心便宜!
這里說的擦寫次數就是固態的壽命,次數一旦用完硬碟就掛了!擦寫次數的演算法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以最常見的120g tlc算,擦寫次數1000次,你每天寫入30g,120*1000=120000 /(365*30=10950)=10.9年!這是理論演算法,保守也能用5年!如果硬碟容量翻倍,使用壽命也會翻倍成長!
8. 硬碟正常壽命是多少年
電腦讓我們得生活走向數據化,日常使用的電腦保存了大量的數據,而數據保存在我們的硬碟上,硬碟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所以在選擇硬碟的時候我們也希望更穩定更省心。現在市面上分為兩種硬碟,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這兩種硬碟的結構不同,也讓各自的優缺點比較明顯。機械硬碟利用精密的機械結構讓數據儲存的更多,價格更便宜。而固態硬碟利用固體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儲存數據,傳輸數據的時候更快,不用擔心意外的磕碰跌落,但是價格相對的更高。機械硬碟理論上可以使用3萬小時以上,按著24小時連續使用也能使用3年多,按著工作8小時使用也能使用10年以上,而且超過這個時間硬碟不會直接損壞,可以繼續使用只是性能會下降,直觀的感受就是數據傳輸變慢,等待響應的時間變長。固態硬碟利用快閃記憶體顆粒反復寫入容易導致顆粒損壞無法使用,不同品牌的硬碟壽命也不相同,與價格有一定關系。大多數是按使用的總容量計算,計算的單位是上百TB,日常使用三年肯定是沒有問題。
9. 目前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哪種不容易壞一點哪種時間壽命長
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能用多久? 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哪個壽命更長?這里給大家分析一下,一起來看看。
機械硬碟壽命
機械硬碟壽命一般是按年計算,一般在3年或5年以上,因此不少硬碟廠商都是質保3年或5年。當然超過3年也不代表硬碟不能用了,而是性能會有所下降,有雜訊等,就像開汽車,機械結構會出現老化,因此需要保養,但機械硬碟使用個5-10年完全沒有問題,甚至更多。
固態硬碟壽命
固態硬碟的壽命判斷標准一般是寫入次數或寫入容量,計算寫入容量單位不太直觀,其中還有4K、8K的隨機寫容量,一般是按TB、PB單位來計算的,一般專業人士和發燒友看寫入容量。這里還是介紹寫入次數,根據快閃記憶體晶元類型的不同(SLC、MLC)固態硬碟讀寫可達到1-10萬次,專業級可達百萬次,使用壽命最短區間也可以達到5-10年。
寫入次數的意思不是固態硬碟使用1萬次後就壞了,而是每個存儲單元可達1-10萬次,一個快閃記憶體晶元里有很多存儲單元,而主控晶元會自動給不同的存儲單元分配數據,以便分擔壽命風險。就像公廁里有很多馬桶,其中每個馬桶能使用1萬次,但因此不是進去一萬個人都會用一個馬桶,馬桶越多,這個公廁的壽命就越長。而固態硬碟壽命減少的特徵是出現多次讀寫後壞掉的快閃記憶體單元,其他可以正常使用,就像公廁一個馬桶壞了,別的還可以用,公廁照常運轉。
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哪個壽命長
SSD其實要比機械硬碟耐用的多,但是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期限,固態硬碟容量越大,壽命越長,平時使用時所余空間越大,壽命也越長。
以上就是我介紹的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哪個壽命更長,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0. 老司機為你揭秘: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哪個耐用
不用說,肯定是固態硬碟耐用,但是前提條件是不能買國產,只有快閃記憶體原廠的固態硬碟才有機會取得比機械硬碟更高的可靠性。其實現在的3D TLC已經取得了跟2D MLC持平的耐久度,因為固態硬碟不怕震動,因為環境原因產生的故障要比機械硬碟低很多。而機械硬碟的碟片也並非沒有耐久度,實際上機械硬碟的耐久度是要綜合讀取和寫入負載相加的,而固態硬碟只需要考慮寫入(讀取耐久度無限)。一般家用買塊東芝TR200 240G足夠用上5年以上,而機械盤用上2年左右壞的實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