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硬碟被重新分區過.數據已經不在了,分區為防止覆蓋正在保護中,怎麼恢復
幾乎沒有可能了,因為您是做過系統了,硬碟被多次讀寫了已經。
不過死馬當活馬醫,嘗試一下easyrecovery數據恢復工具或final data,以及diskgen。慢慢來,仔細一點,嚴謹一點,當然能前提是,裡面的數據足夠重要,否則只能當做學習了。
Ⅱ 現在硬碟一般多大我的512M硬碟算中上檔次嗎
現在主流硬碟應該是120G和160G的
512兆叫優盤或快閃記憶體啦,大小算小的
Ⅲ 最古老的電腦硬碟是幾G內存是多少MBCPU是奔騰幾
CPU是 Z80 相對古老的電腦就是80286了 95年之前的電腦全是幾86而已 而且用的系統全是DOS 95年之後就開始有WINDOWS 操作系統了 硬碟從磁碟的1.44M開始 一直到500M 1G 5G 10G 20G 40G 80G 120G 240G 320G 500G 1T 。。。。 顯示器14寸大屁股
Ⅳ 電腦內存和硬碟容量的區別
移動硬碟(Mobile Hard disk)顧名思義是以硬碟為存儲介質,計算機之間交換大容量數據,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移動硬碟都是以標准硬碟為基礎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碟(1.8英寸硬碟等),但價格因素決定著主流移動硬碟還是以標准筆記本硬碟為基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電腦內存和硬碟容量的區別,歡迎閱讀。
電腦內存和硬碟容量的區別是什麼:
內存和硬碟的容量計算並無區別,但兩者的使用方法不同。
內存中的數據會隨關機或斷電而丟失。
硬碟中的數據則能在關機後被保存。
內存與硬碟儲存的差別
大多數人常將內存 (Memory) 與儲存空間 (Storage) 兩個名字混為一談 , 尤其是在談到兩者的容量的時候 內存是指 (Memory) 計算機中所安裝的隨機存取內存的容量而儲存 (Storage) 是指計算機內硬碟的容量 為了避免混淆 , 我們將計算機比喻為一個有辦公桌與檔案櫃的辦公室。
想像一下這個辦公桌與檔案櫃的比喻。想像每次想要閱讀一份文件或數據夾都必須從檔案櫃中找尋的情形,這會大幅減低工作執行的速度 , 更別說會把人逼瘋了。如果有足夠的辦公桌空間 ( 如內存 ), 便能夠將所需要的檔攤開 , 並能立即一眼就能找出所需的信息。
另一個內存與儲存最重要的差別在於 : 儲存於硬碟中的信息在關機後能夠保持完整,但任何儲存在內存中的數據在計算機關機後便會全部流失。就像在辦公室的比喻中 , 任何在下班時間後被遺留在桌上的檔或檔案都會全部被丟棄一樣。
相關閱讀推薦:
移動硬碟特點
容量大
移動硬碟移動硬碟可以提供相當大的存儲容量,是一種較具性價比的移動存儲產品。在大容量「閃盤」價格還僅初步被用戶接受的情況下,移動硬碟能在用戶可以接受的價格範圍內,提供給用戶較大的存儲容量和不錯的便性。市場中的`移動硬碟能提供320GB、500GB、600G、640GB、900GB、1000GB(1TB)、1.5TB、2TB、2.5TB、3TB、3.5TB、4TB等,最高可達12TB的容量,可以說是U盤,磁碟等快閃記憶體產品的升級版,被大眾廣泛接受。移動硬碟的容量同樣是以MB(兆)GB(1024兆)TB(1TB=1024G B)為單位的,1.8英寸移動硬碟大多提供10GB、20GB、40GB、60GB、80GB,2.5英寸的還有120GB、160GB、200GB、250GB、320GB、500GB、640GB、750GB,1000GB(1TB)的容量,3.5英寸的移動硬碟盒還有500GB、640GB、750GB、1TB、1.5TB、2TB的大容量,除此之外還有桌面式的移動硬碟,容量更達到4TB的超大容量。隨著技術的發展,移動硬碟將容量越來越大,體積越來越小!
電腦內存的作用
簡單的說內存在電腦中的作用相當於一座橋梁,用以負責諸如硬碟主板上的數據與處理器之間數據交換與處理器。所有電腦數據都是通過內存與處理器進行交換的,可能有的朋友會想為什麼數據不直接與處理器進行數據處理器與交換呢?其實大家只要了解內存就知道,內存的讀取速度與存儲速度是最快的,直接與主板上數據匯流排交換速度很慢,大家也可以將內存看作數據緩存區。
關於內存是什麼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目前我們可以看到的內存均是2GB以上,內存已經發展到第3代也就是DDR3,預計2014年將上市第四代DDR4內存。內存越大相應來說整機的速度就越快,但如果只是運行小程序,其實2G內存與8G內存是一樣的,所以通常內存越大越好只是相對的,如果不是電腦中運行大程序或同時開很多程序一般2GB內存足夠。
電腦內存常見的故障
故障一:開機無顯示
內存條原因出現此類故障一般是因為內存條與主板內存插槽接觸不良造成,只要用橡皮擦來回擦試其金手指部位即可解決問題(不要用酒精等清洗),還有就是內存損壞或主板內存槽有問題也會造成此類故障。
由於內存條原因造成開機無顯示故障,主機揚聲器一般都會長時間蜂鳴(針對AwardBios而言)。
故障二:Windows注冊表經常無故損壞,提示要求用戶恢復
此類故障一般都是因為內存條質量不佳引起,很難予以修復,唯有更換一途。
故障三:Windows經常自動進入安全模式
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主板與內存條不兼容或內存條質量不佳引起,常見於高頻率的內存用於某些不支持此頻率內存條的主板上,可以嘗試在CMOS設置內降低內存讀取速度看能否解決問題,如若不行,那就只有更換內存條了。
故障四:隨機性死機
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採用了幾種不同晶元的內存條,由於各內存條速度不同產生一個時間差從而導致死機,對此可以在CMOS設置內降低內存速度予以解決,否則,唯有使用同型號內存。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內存條與主板不兼容,此類現象一般少見,另外也有可能是內存條與主板接觸不良引起電腦隨機性死機。
故障五:內存加大後系統資源反而降低
此類現象一般是由於主板與內存不兼容引起,常見於高頻率的內存內存條用於某些不支持此頻率的內存條的主板上,當出現這樣的故障後你可以試著在COMS中將內存的速度設置得低一點試試。
故障六:運行某些軟體時經常出現內存不足的提示
此現象一般是由於系統盤剩餘空間不足造成,可以刪除一些無用文件,多留一些空間即可,一般保持在300M左右為宜。
故障七:從硬碟引導安裝Windows進行到檢測磁碟空間時,系統提示內存不足
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用戶在config.sys文件中加入了emm386.exe文件,只要將其屏蔽掉即可解決問題。
Ⅳ 主板最大支持80G硬碟
先把樓上誤人子弟的同志踩下去,本人自286時代就開始使用電腦,286 386 486 586 奔騰 P2 P3 P4一直到現在的酷睿2雙核乃至4核我都是看著他們長大的,怎麼可能是總的呢,就是單對一個硬碟容量的限制,也就是說如果你有兩個IDE口,那你最多可以插4個80GB硬碟。
Ⅵ 分區多少G合適,我的是Win7旗艦版64位
個人的分區歷經無數次調整(開始時四個,後來為了測試不同的系統分了八九個,其中前面的五個分區都是用來安裝系統的) 現在不再折騰了,就分了五個區——C為win7x64分78G,D為win7x86分75G,E為XPx86分了100G(這個原本打算必要時再細分的,但後來懶得動手也就保持至今了),F為常用文件存儲分了386GB,G為鏡像及文件備份分了96.6GB(平時一般把這個藏起來的) 解釋:之所以把系統分區分得這么大,主要是怕後期不夠要拓展是非常麻煩的。每個系統一般會裝四五個大型軟體(如VS、MSSQL等),這樣下來64位win7分78GB看似很大,實際裝完軟體後也就僅剩下20G左右,其他系統分區也一樣。 (個人一般把所有的軟體都裝在當前系統盤里。一是懶得另外再弄個軟體安裝盤了,二是因為軟體總是要寫入系統一些信息,主體另放,磁碟跨分區讀寫會比同區讀寫慢,從而影響硬碟系統性能) 另外,如今磁碟的性能已經很好,無需再計較如何分區能得最佳性能之類的話,說實話我做過多種方案發現也提高不了多少,甚至感覺不出來。(只要系統盤夠大就行了,避免後期拓展煩惱) 關於「裝LINUX 」不怎麼用過,以下是參考網友們的回答 /boot分區500MB, swap分區大小設為物理內存的兩倍, 剩餘空間分給/分區 建議暫時不要把linux裝在c盤(姑且稱為c盤),linux可以安在邏輯分區(影響不大),且可以讀取windows分區,資料可以放在windows分區。一般只需 / ,/swap, /home 三個分區就夠了。/home可以用來存放資料,所以可以大一點,/分區5、6個G就夠了,/swap分區,如果內存較小,可以大一點(2G),如果內存較大(2G或以上)1G就夠了。 總共十幾個G就足夠了,當然大一點更好。我的做法是分30個G安裝linux,/分區10個G,19個G給/home,1個G給/swap。我用的是windows下最後一個盤,這樣對windows影響不大。 1. 在windows 里空出一個分區用來裝linux ,幾個G足夠linux使用,具體多大看你的需求了。 2. 在磁碟管理中刪除此分區。 3. 重啟電腦,在linux安裝引導中便能看到這個未分配的區,就把linux裝在這就ok了。 4. 可以用mount命令掛載你windows下的分區,就能看到你那音樂之類的資料。貌似只能掛載fat32 fat分區,不能掛載ntfs分區。 首先必須劃分出一塊獨立的硬碟空間,在windows下可以用AcronisDiskDirectorSuitev10。當然也可以重新創建磁碟分區(那樣的話硬碟的數據的備份好)。大小10G是黃金比例,完全夠用了,我都是分10G裝的。裝的時候linux下會提示你選擇何種分區方式,一般是手動分區,自動分區是分的整塊硬碟,而不是你單獨劃分的區域。一個linux系統,分成基本的/boot(啟動引導分區),swap(交換分區,類似windows下的虛擬內存),/(根分區,可以看做是windows下的C盤) 三個分區就行。當然你也可以再細化一下,/var,/home等等。linux下完全可以掛在ntfs格式的磁碟,如果你對資料安全性要求較高,可以選擇放在linux的分區下。其實用什麼操作系統無所謂,關鍵是是不是適合你。
Ⅶ 2000年買的電腦硬碟空間一般有多大
那時的硬碟是大多是8-10G的,我買了一款匈牙利製造的IBM的玻璃碟片的10G硬碟,花了1250元,合每個G價格125元,看看現在配件的價格,技術的進步真快。
1993年時單位買的386的機器,配置是40M的硬碟,感覺是太大了,沒什麼東西可裝......
Ⅷ 一般硬碟容量多大
一般硬碟容量有:20G、40G、60G、80G、160G、300G等。
最早以前的硬碟(286、386時代)只有幾十MB大小。
現在容量最大的硬碟已經到了500G。
Ⅸ 硬碟分區問題
隨你的喜好,現在的硬碟容量都蠻大的,系統盤一般50G肯定夠了,剩下的隨便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