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計算機中,文件是存儲在哪
在計算機中,文件是存儲在硬碟上。
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早期的硬碟存儲媒介是可替換的,不過今日典型的硬碟是固定的存儲媒介,被封在硬碟里 (除了一個過濾孔,用來平衡空氣壓力)。
硬碟的容量以兆位元組(MB)或千兆位元組(GB)為單位,1GB=1024MB,1TB=1024GB。但硬碟廠商在標稱硬碟容量時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們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碟時看到的容量會比廠家的標稱值要小。
硬碟的容量指標還包括硬碟的單碟容量。所謂單碟容量是指硬碟單片碟片的容量,單碟容量越大,單位成本越低,平均訪問時間也越短。
(1)存在硬碟中擴展閱讀:
轉速是硬碟內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也就是硬碟碟片在一分鍾內所能完成的最大轉數。轉速的快慢是標示硬碟檔次的重要參數之一,它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硬碟的速度。
硬碟的轉速越快,硬碟尋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對的硬碟的傳輸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碟轉速以每分鍾多少轉來表示,單位表示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縮寫,是轉/每分鍾。RPM值越大,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訪問時間就越短,硬碟的整體性能也就越好。
⑵ 怎麼把存在機械硬碟里的系統移植到固態硬碟
你先把固態硬碟安裝到電腦上然後下載一個遷移軟體對系統進行遷移,具體如下操作:
遷移之前的准備工作
1. 添加一塊SSD,保持固態硬碟空間未分配狀態;
2. 下載安裝分區助手6.2;
3. 備份原系統盤裡面的重要文件。
2遷移系統至SSD的步驟
1. 首先利用分區助手,將SSD分區並4KB對齊
2. 選擇【遷移系統至固態硬碟】
3. 選擇需要遷移的目標盤(SSD)
4. 分配SSD系統空間(128GB以下可以全盤作系統盤)
5. 點擊【完成】後,選擇菜單欄【提交】
操作是不是很簡單呢,如果再有客戶安裝SSD後,想遷移系統,我們自己就可以完成了,但是小微還需要提醒大家:當系統遷移完畢後,為確保系統能在SSD上啟動,先將原系統硬碟(機械硬碟)從電腦上取下,將系統第一啟動項調整至SSD,開始啟動。
⑶ 電腦里的文件是存在硬碟里還是內存里
電腦里的文件是存在硬碟里的。
把內存條拔了並不能使別人看不見之前的文件,最簡單的方法是格式化硬碟的內容。
硬碟存放著用戶所有的數據信息,這些數據的價值遠遠高於硬碟本身,硬碟是計算機最為重要的存儲設備。
(3)存在硬碟中擴展閱讀:
硬碟結構
1、磁頭
磁頭是硬碟中最昂貴的部件,也是硬碟技術中最重要和最關鍵的一環。傳統的磁頭是讀寫合一的電磁感應式磁頭,但是,硬碟的讀、寫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操作,為此,這種二合一磁頭在設計時必須要同時兼顧到讀/寫兩種特性,從而造成了硬碟設計上的局限。
而MR磁頭(Magnetoresistive heads),即磁阻磁頭,採用的是分離式的磁頭結構:寫入磁頭仍採用傳統的磁感應磁頭(MR磁頭不能進行寫操作),讀取磁頭則採用新型的MR磁頭,即所謂的感應寫、磁阻讀。
2、磁軌
當磁碟旋轉時,磁頭若保持在一個位置上,則每個磁頭都會在磁碟表面劃出一個圓形軌跡,這些圓形軌跡就叫做磁軌。這些磁軌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因為它們僅是盤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區,磁碟上的信息便是沿著這樣的軌道存放的。
相鄰磁軌之間並不是緊挨著的,這是因為磁化單元相隔太近時磁性會相互產生影響,同時也為磁頭的讀寫帶來困難。
一張1.44MB的3.5英寸軟盤,一面有80個磁軌,而硬碟上的磁軌密度則遠遠大於此值,通常一面有成千上萬個磁軌。磁軌的磁化方式一般由磁頭迅速切換正負極改變磁軌所代表的0和1。
4、柱面
硬碟通常由重疊的一組碟片構成,每個盤面都被劃分為數目相等的磁軌,並從外緣的「0」開始編號,具有相同編號的磁軌形成一個圓柱,稱之為磁碟的柱面。磁碟的柱面數與一個盤單面上的磁軌數是相等的。
無論是雙盤面還是單盤面,由於每個盤面都只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磁頭,因此,盤面數等於總的磁頭數。所謂硬碟的CHS,即Cylinder(柱面)、Head(磁頭)、Sector(扇區),只要知道了硬碟的CHS的數目,即可確定硬碟的容量,硬碟的容量=柱面數*磁頭數*扇區數*512B。
3、扇區
磁碟上的每個磁軌被等分為若干個弧段,這些弧段便是磁碟的扇區,每個扇區可以存放512個位元組的信息,磁碟驅動器在向磁碟讀取和寫入數據時,要以扇區為單位。1.44MB3.5英寸的軟盤,每個磁軌分為18個扇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硬碟
⑷ 一台電腦操作系統數據都存在硬碟中
1、操作系統不能操作硬體,操作系統只是把自身載入到內存中,然後CPU執行內存中的指令,並根據內存中的指令讀寫相關的匯流排和寄存器去實現操作硬體的功能;
2、嚴格來說,操作系統並沒有找到硬碟的位置,對於兼容電腦來說,磁碟控制器所在埠和地址相對CPU來說是固定的,操作系統「找到」硬碟的最初是通過BIOS中斷獲取相關信息,而BIOS是通過固化在其中的硬體電路關聯程序來找到硬碟,對大部分操作系統來說,BIOS中沒有識別的硬碟都是通過其他數據匯流排和節點獲取得;
3、對於詳細情況,建議你看看計算機組成原理,有一本書也許適合你:《計算機組成與設計:硬體/軟體介面》;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⑸ 我想把手機裡面東西存在移動硬碟裡面,怎麼存存
有otg數據線+USB數據線,手機支持otg可以用手機直接管理硬碟上的文件。
如果不支持otg,建議使用電腦中轉哦。
⑹ 硬碟是計算機中的保存數據重要設備用戶的數據一般存在硬碟中,他屬於什麼
目前主要兩種設備作為計算機存貯器,一是固態硬碟,二是機械硬碟,對應電子存儲和磁性存儲。電子存儲是利用存儲晶元的電子空穴,在主控和計算機系統裡面映射每一個空穴的地址,需要寫入數據時,就往空穴充入電子,表示1,沒有電子的表示0.這樣,讀取一段空穴,就能得到一組數據,就實現了儲存功能,手機、U盤、內存卡等大體上都是用這種儲存方式,都可以稱為廣義的固態硬碟。
機械硬碟使用的是磁性存儲技術,機械硬碟內部的磁頭用於在磁性碟片上寫入數據,磁碟上被分為很多細小的區域,同樣每個區域映射到主控和計算機系統中;當磁頭往這些區域注入磁性時,有磁性的記為1,沒有磁性的,記為0.一串1和0組合起來就是一段數據,以此實現儲存功能。
以上就是目前兩種計算機儲存技術的大概,當然還有很多技術細節沒有寫出來,僅供參考。
⑺ 我怎麼把文件存到固態硬碟中
1、在存儲過程中,選擇另存為,找到固態硬碟所在的磁碟分區,選擇之後,即可將文件存儲到固態硬碟中。
2、固態硬碟:簡稱固盤,固態硬碟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硬碟,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組成。
3、電腦中的固態硬碟,一般是名為C盤的磁碟分區。
4、固態硬碟中存儲的文件,在讀取時一般比在機械硬碟中存儲的文件要快速。
⑻ 文件存在電腦的硬碟中就代表它安全了嗎會不會因為某種原因丟失他們。
沒有絕對的安全。
存在硬碟除C外的分區,也有被病毒侵犯的可能,也有被誤刪除、誤格式化的可能。當然,如果物理性損壞,那就更難以找回了。
刻錄到光碟可以防止誤刪除,但光碟這種介質是比較嬌氣的,也有讀不出的可能。
所以說,沒有絕對的安全。
但是,是有相對安全的。如果是重要數據,多備份一份沒有壞處。
⑼ 電腦下載軟體後,如何把軟體存在硬碟中而避免存到電腦自身內存中
永遠都不會存在內存中,你下載的軟體都是存在硬碟中,看你設置在哪個盤符,D盤,E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