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情況會導致磁陣(磁碟陣列)的所有文件變為只讀 注意不是windows里的概念
我知道的一種是陣列壞盤過多 失去冗餘之後陣列自我保護
2. 什麼是磁陣
磁碟陣列
3. vmware exsi如何增加磁碟陣列
磁碟陣列類型不一樣,有一些配置差別:
1. 使用比較多的光纖磁陣,伺服器上需要有對應的HBA卡,並且連接存儲(直連存儲光纖介面或者通過光纖交換機),磁陣需要配置將劃分的lun映射給esxi伺服器(lun許可權為讀寫)
2. 通過vmware client連接esxi伺服器(或者vCenter),選中左邊列表的esxi主機,選擇右側選項卡的配置-存儲器,添加存儲器,如下圖,然後點擊下一步,配置正確的情況下,列表裡會出現可用的lun,選擇lun,next一直到添加完成。
以上是掛載磁陣的方式,希望有幫助。
4. 安裝磁碟陣列系統是常見的數據加密手段嗎
安裝磁碟陣列系統不是數據加密手段。
磁陣只是存儲設備,和數據是否加密並無直接關聯。
文件的存儲:
設備-------文件系統------文件
1、對文件進行加密:
設備-------文件系統------文件------加密
2、對設備進行加密:
設備-------加密------文件系統------文件
當把加密層刪掉之後,第一種加密方式就被破壞,文件變為可讀取,而第二種加密方式存儲方式被破壞,文件不可讀取。
5. 帶磁碟陣列(sim)的主機換主硬碟
這個問題我之前也遇到過,只要你確保換的硬盤跟原來的硬盤是一模一樣的,應該可以!對磁盤陣列沒有影響!而且如果不成功,只是換回現在這個有壞道的硬盤而已!還有一種辦法,你使用磁盤整理軟體,將有壞道的地方全部屏蔽掉,如果還無法正常使用,可以再將原來的備份文件恢復即可!
6. 磁陣硬碟能否在電腦上使用
我想你想問的是「磁陣硬碟能否在家用電腦上使用」這個問題
我的回答是:完全可以。因為現在多數主板的晶元組都帶有RAID功能。你要你具有2塊或2塊以上的相同型號的硬碟只需要在BIOS中開啟RAID便可輕松實現RAID0、RAID1、RAID5等功能,我現在用的是2塊ST3500418AS在GA-MA-770-US3主板上實現的RAID0,HDTune測試得知峰值讀取速度超過200MB/S,從SSD向陣列中寫入數據其速度可輕松破百,很好玩的,樓主有空可以試一下。
7. 磁碟陣列如何與伺服器連接
一共三種連接方式:SAS、iSCSI、FC(光纖),都需要安裝在伺服器上HBA(連接主機I/O匯流排和計算機內存系統的I/O適配器)卡,通過相對應的線纜連接盤櫃。
1、SAS連接方式:伺服器需要安裝SASHBA卡,通過SAS線連接到盤櫃上的SAS介面。速率3Gb/S,可以通過SAS交換機(此類SAN交換機相對其它SAN交換機較少)擴展成SAS SAN存儲區域網路 ,如 Powervault MD3000 用的是SAS連接方式
2、iSCSI連接方式:伺服器需要安裝iSCSIHBA卡,通過乙太網線連接盤櫃上的iSCSI介面,速率1Gb/S,可以通過乙太網交換機擴展成iSCSI(IP) SAN存儲區域網路 如:Powervault MD3000 i
3、FC連接方式:伺服器需要安裝FCHBA卡,通過FC線連接到盤櫃上的FC介面(介面上必須安裝短波光模塊)。速率4/8/10Gb/S,可以通過FC交換機(需要安裝短波光模塊)擴展成FC SAN存儲區域網路
目前企業數據存儲的主流是FC SAN 和IP SAN,前者吞吐量高、性能最好,後者經濟實惠、擴展方便。SAS介面的存儲一般都用於入門級直連存儲,少有擴展成SAS SAN的。傳輸速率ISCSI < SAS < FC
(7)磁陣硬碟擴展閱讀:
磁碟陣列(Re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rives,RAID),有「獨立磁碟構成的具有冗餘能力的陣列」之意。
磁碟陣列是由很多價格較便宜的磁碟,組合成一個容量巨大的磁碟組,利用個別磁碟提供數據所產生加成效果提升整個磁碟系統效能。利用這項技術,將數據切割成許多區段,分別存放在各個硬碟上。
磁碟陣列還能利用同位檢查(Parity Check)的觀念,在數組中任意一個硬碟故障時,仍可讀出數據,在數據重構時,將數據經計算後重新置入新硬碟中。
由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在1988年,發表的文章:「A Case for Re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文章中,談到了RAID這個詞彙,而且定義了RAID的5層級。伯克利大學研究目的是反映當時CPU快速的性能。
CPU效能每年大約成長30~50%,而硬磁機只能成長約7%。研究小組希望能找出一種新的技術,在短期內,立即提升效能來平衡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在當時,柏克萊研究小組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效能與成本。
另外,研究小組也設計出容錯(fault-tolerance),邏輯數據備份(logical data rendancy),而產生了RAID理論。研究初期,便宜(Inexpensive)的磁碟也是主要的重點,但後來發現,大量便宜磁碟組合並不能適用於現實的生產環境,後來Inexpensive被改為independent,許多獨立的磁碟組。
獨立磁碟冗餘陣列(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把相同的數據存儲在多個硬碟的不同的地方(因此,冗餘地)的方法。通過把數據放在多個硬碟上,輸入輸出操作能以平衡的方式交疊,改良性能。因為多個硬碟增加了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儲存冗餘數據也增加了容錯。
(資料來源:網路:磁碟陣列)
8. 磁碟陣列擴容問題
要保留數據的話,無論如何都需要加一個陣列櫃
穩妥的做法是把新硬碟裝入陣列櫃外接使用
或者把新硬碟裝入伺服器做主系統,老硬碟裝入陣列櫃,可轉移數據到主系統也可加接使用,這一步就牽涉到陣列櫃RAID配置和識別的問題,我沒這樣做過,但覺得理論上應該可以實現。當然如果技術和經驗不足的話,肯定有丟失數據的風險。
個人意見,看有沒有高手支招
9. 存儲伺服器和磁碟陣列有什麼區別
1、性質不同:
磁碟陣列是一種方法,存儲伺服器是物理設備。獨立磁碟冗餘陣列(RAID)是把相同的數據存儲在多個硬碟的不同的地方的方法。存儲伺服器是指為特定目標而設計,因此配置方式也不同。它可能是擁有一點額外的存儲,也可能擁有很大的存儲空間的伺服器。
2、用途不同:
存儲伺服器用於提供存儲數據的服務。RAID技術用於高了數據存取速度、實現了對數據的冗餘保護。
3、組成不同:
磁碟陣列通過把數據放在多個硬碟上,輸入輸出操作能以平衡的方式交疊,改良性能。因為多個硬碟增加了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儲存冗餘數據也增加了容錯。
存儲伺服器通常是獨立的單元。有的時候它們會被設計成4U機架式。或者也可以由兩個箱子組成一個存儲單元以及一個位於附近的伺服器。
10. 磁碟陣列的日常維護
多關注日誌文件,還有RAID狀態,有可能的話,定期校驗一下RAID